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更新时间:2009-03-28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一个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页。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分析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经验的自觉把握,准确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深刻变化的实际,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准确的认识前提,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本文所述系统选用的温室环境信息传感器为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温室专用系列传感器,技术指标参数如表1所示。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内部的关系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黑格尔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矛盾是运动的源泉,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认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把社会基本矛盾当成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思想家是马克思。马克思在写于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做了迄今为止最经典的表述。马克思把与“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指认为“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指出“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在其上竖立着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政治和法律的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意识形式。马克思揭示出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其与现存的生产关系的矛盾,随着矛盾的积累,生产关系会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而这将导致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的发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以类似自然科学的明晰性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页。,从而第一次“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102页。。这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工人阶级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处长的话在阿东心里震动很大,他想这应该是硬道理。阿东立即打电话询问父亲老巴。老巴在电话里几乎叫了起来:“当然是你的事业前途要紧,我们两个废人算什么?”

在20世纪初的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国家间由于无法克服的经济和政治矛盾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国际的领袖们反对唯物辩证法,大搞诡辩论和折中主义,结果堕落为修正主义者和社会沙文主义者。他们没有积极利用战争造成的危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的无产阶级革命,反而公开为本国政府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辩护,导致第二国际不可避免地分裂和破产。列宁在批判和揭露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过程中,自觉钻研和研究辩证法,反对任何诡辩论和折中主义。他深刻地揭示出,诡辩论和折衷主义说到底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其实质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的庸俗进化论。这种庸俗进化论否认社会质变和革命,认为社会发展中只有缓慢的进化,以此作为主张点滴改良、鼓吹“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列宁指出:“辩证法要求从发展中去全面研究某个社会现象,要求把外部的、表面的东西归结于基本的动力,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 《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页。离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就不可能理解社会的一般发展过程。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列宁第一次明确地把辩证法的发展观与庸俗进化论的发展观对立起来,认为有两种发展观,一种“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另一种“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9页。。只有第二种发展观“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9页。。列宁还提出了关于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他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2页。把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概括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1页。;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总结道:“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8页。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关于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对辩证法问题的研究,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而且为反对修正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发展新时代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正确分析了中国完成土地革命之后存在的两种主要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3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任务就是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我国随之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我国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人民出版社1956年10月第1版,第82页。。历史实践证明我党在八大提出的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正确的,符合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毛泽东随后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3页。,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具有对抗性,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加以解决。毛泽东还指出,在革命时期大规模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8页。,向自然界开展,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但是,此后由于国内外条件的变化,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出现了偏差。1957年10月,毛泽东又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版,第606页。。在这种认识指导下,我党逐渐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直至发动“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造成极大的破坏。

毛泽东运用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关系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旧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发展的三种情况:其一,当帝国主义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威胁到我们民族的生存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战争和西安事变后的中日战争,属于这种情况;其二,当帝国主义不是用战争而是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对中国进行压迫时,国内阶级矛盾又重新转化为主要矛盾。辛亥革命战争、北伐战争以及军阀内战,属于这种情况;其三,当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从根本上威胁到帝国主义及国内反动势力的统治时,二者就会完全公开站在一起,与人民大众为敌,共同成为主要矛盾的一方面。十月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武装干涉俄国,1927年帝国主义分化革命阵线导致蒋介石叛变革命,属于这种情况。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矛盾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分析中国社会问题的光辉范例。

从社会生产方面说,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上摆脱了落后面貌,经济总量自2010年以来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是世界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甚至出现大量过剩。这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必须密切关注和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善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变化,反映概括社会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再把理论认识返回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的发展。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渐凸显,以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反映了我国目前的阶段性特征。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的变化

概率论作为大部分高等院校理工科、经济类专业本科期间唯一一门研究随机现象的课程,其思维方式独特,发展历史悠久,与科技前沿结合紧密,存在大量文献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笔者在概率论教学中尝试引入了文献阅读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共产党自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分析解决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问题的理论武器,就一直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在克服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的斗争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来系统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既为全面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也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完成于1937年8月的《矛盾论》这一光辉文献中,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分析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着重强调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对立统一及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 他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0页。,而其他矛盾则居于次要和服从地位,即次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页。毛泽东指出,研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对立统一及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7页。,决定其政治和军事战略战术的“重要方法之一”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6~327页。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深入的分析。1979年3月,邓小平在讲话《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指出,仍然应该坚持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提法,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需要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2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邓小平同志的说法概括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第1版,第54页。这个表述一直沿用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这一概括制定和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领域之间发展不够平衡。目前我国在生产力方面,世界先进生产力与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并存,而且不同地区和产业之间生产力水平及布局不均衡;从城乡和地区发展水平看,城市和乡村之间,一线大城市和二三线中小城市之间,东、中、西部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内地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依然很大,而且在数字化时代,这种差距还有加速的趋势;从收入分配来看,我国的“蛋糕”已经做得很大,但是“蛋糕”分配不均,虽然人均收入已经属于中等偏上国家水平,但收入分配在城乡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较大,而且还有几千万人口没有脱贫。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指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些方面发展不足,如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民生领域欠账较多、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根源,也因此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便“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第10页。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阶段性特征

物联网(IOT)技术高速发展,数据采集终端被部署于江河湖泊用于检测水质变化[9],部署于地下矿井用以监测瓦斯含量[10]与渗水情况以及以穿戴形式[11]直接部署在个人身上。据采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引入脉冲干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指出“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21页。,强调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既要“坚持系统的观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21页。,注重整体性和关联性,“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重畸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21页。,又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21页。,在兼顾一般的同时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21页。。比如,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我们既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全面部署,又要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重点解决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的全面小康问题;在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的同时,又把突破口和抓手选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廉政问题上,着重解决“四风”问题,着力解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等等。总之,既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看到矛盾问题的各个方面,学会“弹钢琴”,防止工作中顾此失彼,搞“单打一”;又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牵住“牛鼻子” 参见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人民日报》2015年1月25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郑重提出: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论断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运用,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学说的发展。

从人民需要方面说,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已经稳定解决,总体上实现小康,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平均寿命2017年达到76.7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内涵来讲,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工作、收入、医疗、环境,都希望变得更好、更高、更优;从外延来讲,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的需要已不局限于物质生活方面的衣食住行,在精神生活方面提高文化水平和发展个性的需要、在政治生活方面民主参与和追求法治的需要、在社会生活方面追求公平正义安全的需要、在生态环境方面盼望低碳绿色环保的需要等日益增长。这说明,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畴和层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能否顺应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能否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事关党和国家的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从党的八大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至今已经60多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内外环境、矛盾和问题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这种深刻变化具体反映到我国主要矛盾问题上,就是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两个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使过去关于社会矛盾的提法已经不能对其进行准确反映,需要做出新的概括和表述。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大上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充分反映出我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能够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客观反映社会现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能够及时反映人民需求的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主要矛盾的探索和认识既有正确的认识,也有失误的判断。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是我们党从理论上对我国社会新的实践要求的反映,体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阶段性特征,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重点的变化。

四、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中的“不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同时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第10页。强调这两个“没有变”,说明我们在把握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时,要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辩证法,要善于把握“变”中之“不变”,“不变”中的“变”,要把“变”和“不变”这两个论断统一起来理解和把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与“不变”的关系呢?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是因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只要这个任务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没有结束,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就不会改变。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发生阶段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这个“新时代”不是说我国社会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了发达阶段,而仅仅是初级阶段中的新起点新阶段。变化的是特征,不变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所以,我国目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量变中的部分质变。上述的两个不变,导致与其相适应的三个不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不变,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变,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不变。

5) 由于圆盘凸轮的廓线是完整的单一圆周,故从动件转角ψ对凸轮转角φ的任意阶导数的曲线均连续且光滑(参见图2),即机构无任意阶导数不连续而发生的冲击,性能上必优于大多数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例如等加速等减速、负等跃度、正等跃度、摆线等运动规律(因从动件位移对凸轮位移的某低阶或高阶导数不连续而存在冲击)。再由圆盘凸轮的廓线极易制造和检测的特点即知,在从动件运动是“升-降”型、对从动件运动规律无特别要求、考虑制造和动力学两方面的综合表现的情况下,圆盘凸轮机构是最好的凸轮机构,可用于高速场合,值得重视和尽量采用。

所谓“变”,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不断变化的特点。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九大召开,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历了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我国国情是“一穷二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0世纪80年代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开始“奔小康”;2000年初步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运用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辩证法,及时根据新的变化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并把新的理论用于指导新的社会主义实践。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党内和理论界开始出现我国是不是仍然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不是已经发生变化的争论。党的十七大在肯定“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的同时,提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版,第296~297页。,回应了这些争论。面对变化的新形势,党的十九大深入分析今天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重大论断的提出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有利于指明我党和我国今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方向和着力点。

 
李卫红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