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多抗高产稳产春小麦新品种—晋春17号

更新时间:2009-03-28

晋春17号(原代号太1407)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以自育的小麦温光敏不育系3284为母本、冬小麦品系航5697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采用系统选育和集团混合选择法育成的冬春麦杂交新品种。该品种于2017年1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70016。

为了拓宽合作社的市场对接能力,在合作社成立初聘请了执行经理1名,月薪3 000元,合作社财务向社会聘请兼职会计1名,月薪500元,在毛竹采伐和冬笋采挖时节,合作社临时聘请村老党员1名管护山林,月薪1 000元,其他日常管理工作由理事会按照分工无偿兼职管理,管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经过2年运行,理事会已经完全熟悉合作社的生产销售管理工作,从2018年起合作社不再聘请执行理事,所有生产销售工作由理事会来负责管理,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

1 特征特性

晋春17号为春性品种,全生育期 97 d。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分蘖力较强 ,抗寒能力强。株高86 cm,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强。茎叶无蜡质,旗叶下披,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型,长10 cm,白色,无芒,白壳。护颖长圆形,颖肩方,颖嘴短直,小穗密度中等。粒长圆形,白色,粒质中,饱满度好。一般每公顷成穗数525万~600万,穗粒数36粒,千粒重 41.3 g。抗旱性较好,抗青干强。对逆境缓冲能力强,稳产性好。2015年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高抗叶锈、条锈和白粉病。

2 产量表现

2011-2013年晋春17号在太原、榆次所内参加品种比较试验,产量分别为6 420、5 503和7 132 kg·hm-2,比对照晋春15号分别增产39.1%、4.3%和 23.8%。2013年在大同、太原、榆次和忻州品种预试种植,其产量为5 670~6 045 kg·hm-2;2014年在晋中祁县、晋中清徐、忻州、原平、朔州、大同预试种植,平均产量为6 120 kg·hm-2,比对照晋春 15号增产7.3%。2015和2016年该品种参加省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6 178.5和6 226.5 kg·hm-2,比对照晋春15号分别增产5.9%和8.8%。2017年参加春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其平均产量为6 264 kg·hm-2,比对照晋春15号增产6.3%。同年在原平大库狄示范种植,最高产量为7 545 kg·hm-2

3 品质表现

2015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分析,容重822 g·L-1,粗蛋白质含量为13.79%(干基),湿面筋含量为28.4%,沉淀值为26 mL,稳定时间为2.2 min。

工作时用行车将整个压紧装置吊于工位上,通过上部连接套将装置与压装设备中的拉杆固定好,通过控制六个液压缸及浮动压头的联动作业来压紧定子铁心。当光学测量找正装置发现18根刻线杆某一根高度不同,定子铁心某一个方位叠压系数不够时,松开此方位的液压缸进行叠片补偿。

4 栽培技术要点

晋春17号适宜山西省中北部春麦区中高水地种植。在5 cm地温稳定通过1 ℃时即可播种﹙顶凌播种﹚,晋中、太原地区2月下旬播种,忻州、朔州、大同地区为3月中下旬播种。基本苗525万~600万株·hm-2。用有机肥、磷肥作种肥,因地力水平施适量氮肥,一般施有机肥45 m3·hm-2和硝磷肥600~750 kg·hm-2。浇好三叶、拔节和孕穗水,在三叶期和拔节期随灌水各施尿素225 kg·hm-2。腊熟期适时收获。后期注意防虫。

 
卜斌,马惠英,孙振,杨林栋,高沂,侯雅静
《麦类作物学报》 2018年第04期
《麦类作物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