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抗战时期台湾接收干部的培训及其影响

更新时间:2009-03-28

1943年11月,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联合发表《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岛等将于战后归还中国,明确了战后台湾的归属。[1]此后,国民政府开始对东北、台湾接收干部的培训工作进行研究、部署。1944年4月17日,正式成立台湾调查委员会(简称“台调会”),开始台湾接收的各项筹备工作。[2]1944年10月16日成立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以下简称“台训班”),培养台湾接收干部人员。对此展开研究的主要有两位台湾学者。其一是空中大学人文学系蔡相煇,其二是东海大学刘明宪,他们可谓研究台训班的先行者,但其所引资料及观点不无可商榷之处。蔡相煇《中央训练团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初探》一文,认为“国民政府办理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是一项正确且成功的措施,对日后台湾的接收、各项行政的顺利运作,都有正面的贡献”[3],但并未对国民政府复台人员的训练模式、人员构成、师资力量等进行深入分析。与蔡氏相反,刘明宪对台训班几近持完全否定之态度,认为台训班课程、学员籍贯及班级纪律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4]。刘氏引用台训班学员唐秉玄在受训期间的日记,从“二二八事件”出发,认为台湾接收过程中的混乱场面一定程度上应由台训班成员承担责任,然而并未能说明台训班学员与“二二八事件”爆发的直接联系,也未举出实例证明台训班学员在接收台湾时存在腐败行为。刘文推论有”以成败论英雄”的意味,难以服人。有鉴于此,本文围绕台训班学员之组织特点、人员构成、受训内容、在接收工作中的贡献等进行探讨,以期推进学界对台湾接收干部的研究。

晚霞送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竟出现了一大片霞光。看!对面山顶上游动着一条“龙”,其实是一团翻滚着的条形状的云。配上金黄的霞光,远望还真似一条金鳞巨龙呢!在它旁边,不知不觉间又出现了一团仿佛是奔跑着的大象的云。

一、“台训班”的成立与运作

(一)成立

台湾革命同盟会(简称“台革”)作为抗战时期大陆台胞的反日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大后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5]1942年4月10日,台湾革命同盟会的常务委员宋斐如、李友邦、谢南光三人向国民政府行政院提请“设立台湾省政府及增设台湾参政员”。[6]随后再次提交《台湾省政府筹备处设立纲要》及《三十三工作计划书》。《纲要》提出,台湾省政府筹备处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训练行政人员及各种高级技术人员、设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7]“台革”的这一提议成为后来中央训练团(以下简称“中训团”)台训班的原始构想。1943年9月20日,“台革”再次致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请求在福建省省训团设立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8]并拟定《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之设立办法》。[9]随后,该提议被送交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11月1日,秘书长吴铁城致电福建省政府主席刘建绪,请其办理此事。[10]但福建省训团最终并未办理此事,原因在于1944年台训班转入中训团。国民政府将台训班之主办单位从福建省训团提升到中训团,显示出对复台人员筹备工作的高度重视。

陈律师注视着他,没有回答,老福只好把他参与此事的经过简单讲了一遍。陈律师听完他的叙述马上变得热情多了,他恳切地说:“如果是这样,你放心,我一定会尽我所能配合你。我跟罗素青打交道时间也不短了,还是很有感情的,她去世我很难过,也真是很同情她。老人家奋斗了这么多年最后落得这样一个结果真的很可惜,如果这里面有问题我们一定要查出来。”

区分不同的环境,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每一座大坝的管理者应当认真细致考虑研究的问题。对环境认识得越深透,区分得越明确,溃坝应急对策就可能制订和实施得越有效。

1944年10月6日,台调会、中训团及各部门主管人员进一步议决《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学员甄选办法要点》。10月14日,拟订《中央训练团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学员招选办法》及《各机关选送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学员注意事项》。10月22日,台训班正式成立,学员人数、组别、选送学员资格、考核等项也最终确定。[11]

其中,选送学员资格如下。学员须年在25岁以上45岁以下,身体强健,且须具备下列资格之一:高等考试及格,服务成绩优良者;曾任荐任职以上职务或相当职务,服务成绩优良者(最好就现任荐任职或委任一级人员中选送[12]);曾在专科以上毕业,服务成绩优良者。服务职务以直接与各组有关者为限(例如民政组学员以服务民政者为限)。所习学科亦以与各组直接有关者为限(例如财政金融组学员须曾习经济商业;农林渔牧组学员须曾习农林等)。仅台湾人员之致力革命著有成绩者必要时资格得从宽。[13]各机关在选送之前,须得被选送者之同意。[14]训练时间为四个月。[15]

从学员选拔过程及第一期学员原任职务的资料可知,第一期结业学员共118人 (共招收120人,其中1人患病,1人因请假过久被退训,实际毕业学员为118人)。[16]第二期还未开训,抗战已取得胜利,因此该班仅办一期。

1.中央设计局“台调会”组织筹划

(二)运作

1940年7月6日,国民党召开五届七中全会,决定推行行政三联制,将行政管理的设计、执行、考核三个环节紧密连接起来。行政三联制下,中央设计局是主持政治经济建设计划的设计及审核的最高机关,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是考核检定设计方案的实施进度、考核党政机关经费人事的最高机关。而国民党五院、国民党中央各部会、地方各级政府和党部则成为纯粹的执行机关。[17]“台训班”是由“中训团”和中央设计局“台调会”共同负责、“双线共养”的组织,“台调会”和“中训团”各有分工,“台调会”主要负责组织筹划,“中训团”负责训练。

大型机械压力机为曲柄滑块机构,在滑块运行到上死点的瞬间,齿轮副啮合位置换向,须补偿一个间隙量 (在没有平衡装置的机构中特别明显),间隙值太大容易造成打齿,啮合时有冲击,噪声明显增高。由于齿轮标准GB/T10095-2008中,齿轮的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齿厚公差、中心距公差等随机变量对齿侧间隙的影响成概率分布,大量生产中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但在实际装配中可能出现最大法向间隙,所以合理地控制齿侧间隙尤为重要。

(1)土壤供钾不足或土温、气温偏低,作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土壤中低浓度钾素而引起水稻缺钾。据资料介绍:分蘖盛期或齐穗期植株体内钾/氮比值小于0.5时,下部叶片就会出现赤褐色斑点。(2)排水不良,土壤还原性强,根系活力降低,对钾的吸收受阻。

中央设计局于1940年10月1日在重庆成立,1948年5月结束,隶属国防最高委员会。[18]为筹划收复台湾事宜,1944年4月,中央设计局依照组织大纲第十三条规定设立”台调会”,[19]并制定“台调会”组织简则及编制表、经费预算书。[20]由此可知”台调会”是“中央设计局”的下属机构。8月,蒋介石令“台调会”着手准备培训台湾接收干部:“关于收复台湾与东北之准备工作,应先从训练与储备干部着手”。[21]自此,“台调会”开始台训班的组织设计工作,主要负责接收干部需要的文化研究资料、研拟课程大纲等。

第一,研究参考资料的寻获。台调会成立后,主任委员陈仪曾多方借调资料作为台调会及台训班的研究参考资料。他曾向台湾党部主委萧宜增[22]、台籍志士黄朝琴[23]及李万居[24]、组织部长陈果夫[25]、台湾革命同盟会李友邦[26]、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27]、福建省主席刘建绪[28]、朝阳大学法学院院长孙晓楼洽借台湾资料[29],并派台调会专门委员洪孟博赴中央大学、重庆大学、中央研究院战地党政处借阅有关台湾资料。[30]此外,台调会还委请时任外交部长宋子文向驻美大使魏道明代寻台湾资料。[31]

第二,训练办法及课程设计。台调会兼任委员黄朝琴拟定《对于台湾干部训练办法之意见》[32]及《台湾行政人员训练班课务实施计划大纲》,作为台训班开班运作及开设课程的参考。[33]此外,他还致函中政校副教务主任王慕尊,延聘该校教授作为台训班师资人员。[34]

2.“中训团”代为训练

综合以上内容,酒鬼酒瓶从艺术化、拟人化两方面完成了现代酒类包装容器设计,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市场上为酒鬼酒文化形象的确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其他设计者及企业也受到了这一设计作品的启发,纷纷将陶瓷元素及其他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了酒类包装设计之中。

关于台训班行政、教务工作的分配,《东北及台湾党政干部训练办法》明确规定:“各班一切行政均由中训团办理。关于教务,必要时,东北调查委员会、台调会得派员参加之”。[35]可见,中训团负责“台训班”的一切行政及教务。“中训团”正式成立于1938年3月1日,直接隶属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是国民党负责党政军人员的训练机构,下设各种训练班,培训时长为1-6个月不等,自1939年3月1日第一期至1944年4月30日第三十一期结束,共培训23752名学员。[36]台训班被列为党政班第三十一期,属独立中队。[37]

查阅《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可知,中训团具体主要负责台训班学员考试办法的订立[38]及学员的推选、考核工作。1944年11、12月间,台革、国际问题研究所、教育部、财政部、行政院敌产处理委员会、交通部等部门向中训团积极推荐合适的人选参与训练。[39]而中训团在训练期间还曾向台调会借调其专任委员方达观、宋斐如等协助培训事宜。[40]由此也可看出中训团与台调会就台训班的运作事宜而展开的合作情况。

台湾接收干部的培训工作作为台湾光复及接收工作的一个环节,毫无疑问值得我们关注并进行深入探讨。这批接收干部随国民政府赴台接收,此后因两岸分治的政治现实而留在台湾,继续为台湾的发展建设尽心尽力。对这些接收干部进行进一步的追踪研究,并深入探讨其赴台接收及在台湾发展建设中的作用,是此项课题值得进一步延伸、拓展的部分。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8]附录C.2推荐的应力-应变曲线.

(三)学员来源及课程设计

1.封闭的招生体系

根据档案记载的学员选拔过程及台训班第一期学员原任职务资料,台训班学员来源及人数分别为:政府主管机关50人,党政机关29人,地方行政机关27人,教育研究机构7人,原来无职务者5人,分别占比为42%、25%、23%、6%、4%。[42]

[14]《中央训练团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学员招选办法》,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24册,第64页。

2.切合实际的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台训班课程内容的设置以1944年9月27日黄朝琴呈报的《关于台湾干部训练班训练办法之意见》为主要依据。《意见》对编配课程原则、共同讲授课程、分组讲授科目、撰著论文四方面提出详细建议。[44]

时间分配方面,台训班总训练时间为4个月共17周,除最后一周学员须结束课业不计外,全部时间为16周,每周48小时(每日8小时),共计768小时。其分配情况如下:共同讲授时间(含预备时间)288小时;党义研究时间60小时;分组研究时间430小时;精神训话、临时讲演、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课外举行,不占用总训练时间。[45]据参与过中训团其他党政训练班的学员回顾,中训团十分注重国民党党义等的研究训练,训练课程有“精神讲话”“三民主义思想体系”“总理行谊”“党员手册”“唯生哲学”等。[46]曾参加中训团高级党政训练班的醒予回忆称,课程安排如下:总裁精神训话24小时,“革命”哲学30小时,“革命”方略25小时,中国社会研究20小时,现代政治学说及制度30小时,现代经济学说及组织30小时。[47]由此可见,总裁精神训话、“革命”哲学、“革命”方略等流于形式的科目占总训练时间的一半左右。反观台训班,其共同讲授科目和分组研究科目都是具体实际内容的讲授,二者占总训练时间的92%,党义研究时间仅占8%。可见,台训班的训练更注重实际内容的讲授,而不甚重视党义研究等流于形式的科目。

3.高学历的青年才俊

[15]《中央训练团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学员招选办法》,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24册,第63页。

此外,学员年龄分布情况如下(笔者自制):[50]

  

?

台训班学员年龄最小者26岁(1人),年龄最大者46岁(2人),基本符合招选办法中学员年龄须在25岁以上45岁以下的规定,即使年龄最大者也仅超龄1岁。所有学员平均年龄为34.3岁。显而易见,台训班是一支由青年才俊组成的队伍。

二、台湾接收干部的作用及影响

青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历史的关键节点,面对国家、民族赋予的重任时,往往容易被激发出无限豪情壮志。这些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的青年才俊,在复台重任首当其冲的时局之下,洋溢着为祖国效劳的热情与忠诚:“吾人赴台工作,责重任巨,其成功与失败,不仅关系个人之事业前途,且足影响国家之地位,是以吾人必须具忠诚为国之心与建设新台湾之志,共同经营,力求有成。惟斯土斯人,远非国内普通地区可比。若不能精诚团结,事业相助,互攻错失,互勉廉守,恐各个力量,难尽其功。故请于赴台之先,由同学会制定信条共同誓守,则不仅可坚定各人之意志,且可示吾人新作风于台胞之前,亦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51]为此,该班同学会立下赴台接收应坚持的原则:“余誓以至诚,参加赴台接管工作,愿与诸同学团结合作,坚守下列四项原则:一、亲爱精诚;二、互助合作;三、砥砺品德;四、清廉自效。如有违背斯旨,愿受同学会共同决议之制裁。”[52]实际上,多数学员在受训前即已有不错的工作待遇,学员毅然做出赴台的决定,无疑体现出他们对复台工作的一腔热忱与崇高之志。培训结束后,台训班学员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为台湾的接收和建设做出贡献。

(一)研拟台湾接管计划

台训班学员于1945年4月22日毕业,此时台湾还未光复,故大部分学员仍回原机关任职。台调会为掌握部分人才以备不时之需,获准在中训团设立台湾研究部,从台训班选拔27名优秀学员留部工作一年。[53]在27名留部研究者中,23名愿意长期研究,经费由中训团负担,酌发生活费,4名由原机关保留原薪。27名研究者分为五组,每组人数视研究问题范围而定。研究工作分两个步骤进行:一,完成以前工作,将以前各学员提出的报告加以整理,以供台调会参考,如仍有问题则作成结论。二,台湾法令研究,辨明何者违反三民主义,何者优长,最后作综合精详研究,草拟补充将来在台湾施行的法令。

(二)参与台湾重建筹备事务

在台训班训练结束、台湾行将光复之际,由柯台山等台籍志士提议,台调会组织推动成立“台湾重建协会”。1945年7月26日,“台湾重建协会”在重庆市中三路社会服务处交谊厅召开筹备会议,会议推举罗香林、吴建华、连震东、林云谷、薛人仰、罗克典、刘凤仪、林士贤、郭绍宗、张振汉、柯台山等11人为筹备委员。[54]以上筹备委员几乎均为台训班成员。8月26日,“台湾重建协会”在重庆新运服务所忠义堂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通过协会宣言、章程,并讨论通过尽速派员至京沪及沿海各重要城市成立办事处,协助政府收抚及救济台胞等工作;优先派员随同政府接收台湾省之行政长官至台湾,协助各项复员工作;筹办《台湾日报》,展开台湾文化教育工作,并筹集事业基金、复兴文化基金;商请善后救济总署从速拟订救济台湾方案等二十余案。[55]大会推选出的理事及常务理事成员几乎均为台训班成员。在台训班成员积极推动下,台湾重建协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决定推动会员成立各地分会,并决定在台湾各市设支会,各县设区会。重建协会的会务次第在全国各地展开。[56]

台训班成员除积极参与推动台湾重建协会的事务外,还积极就台湾接收事宜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见解和智慧。1945年8月25日,台湾重建协会出版《台湾重建协会成立大会特刊》,刊发台训班学员的文章,为台湾之顺利接收建言献策,对重建工作提出不少宝贵而中肯的建议。[57]

(三)参与台湾接收及建设

1945年8月台湾光复,第一批随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前进指挥所赴台参加接收的台训班学员主要是留在研究部工作的人,随后还有学员陆续经由各机关派遣赴台参与接收工作。[58]台训班学员中到台湾参与接收工作者共104人,仅11人未到台湾,另有3人去向不详。[59]这些学员在战后台湾的党政、教育、司法、财政、交通等各政府机关单位担任要职。他们凭借过硬的行政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受训期间获得的台湾知识,在接收台湾过程被委以重任,成为台湾重建工作的重要推手。以下为部分学员的任职情况[60]

  

?

  

?

三、结 语

台湾接收干部的培训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做出的正确选择,它所培训的这批接收干部成为自1895年马关条约之后第一批重新开始认识台湾、了解台湾的干部人员,中国政府开始走上了重新认识、了解、研究台湾的新起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担任中训团教育长、行政院秘书长的陈仪同时还兼任台调会主任委员及台训班班主任。这种特殊的人事任命更便于台调会与中训团就台训班筹划运作事宜进行协调、合作,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作为中训团教育长的陈仪还代表中训团为台训班延揽师资,请蒋廷黻为台训班讲授共同必修科目。[41]较诸中训团其他党政班,台训班由中央训练团和中央设计局台调会“双线共养”,是因应抗日即将胜利的时局需要。这种组织结构意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力量、资源为复台工作做准备,进而使台训班在研究资料、师资等方面获得多方协助,大大提高台训班的运作效率。

注释:

[1][2][16]秦孝仪、张瑞成:《光复台湾之筹划与受降接收》,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0年,第35页,第44页,第138页。

[3]蔡相煇:《中央训练团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初探》,国父建党革命一百周年学术讨论集编辑委员会:《国父建党革命一百周年学术讨论集(第四册)——台湾光复与建设史》,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第228~245页。

[4]刘明宪:《播下失败的种子:试论台训班的成立及其困境》,赖泽涵、朱德兰编:《历史视野中的两岸关系(1895~1945)》,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05年,第207~247页;《日记中的历史:唐秉玄〈日记簿〉中的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近代中国》,第161期,第48~78页;《唐秉玄的台湾行政干部受训〈日记簿〉之史料诠解》,《台湾史料研究》,第 34号,第 55~94页。

[5]杨光彦、陈明钦、张国镛:《台湾革命同盟会述论》,《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3期。

[6]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12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第350~352页。

[22][23][24][25][26][27][28][29][30][31][57]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 21册,第 23~24、59~60页,第 61~63、67、69 页,第 64 页,第 70、71、80 页,第 72~73、78 页,第 74~75 页,第 76~77、82~83 页,第 79、89~90 页,第 87~88 页,第 96~98、212~213 页,第 28 页。

[7]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16册,第161~163页。

[8][9]秦孝仪主编:《台籍志士在祖国的复台努力》,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0年版,第168页,第169~172页。

[10][32][33][34][35][37][38][41][43][44][45]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24册,第174页,第203~208页,第180~187 页,第 201~202页,第 33 页,第 103页,第 73~74 页,第 89页,第 105~146页,第 203~208 页,第 180~182页。

[11]1944年10月22日,中央训练团举行国父纪念周,陈仪在会议上发表讲话,论及台训班之筹备经过。《复兴关》载云:“十月二十二日,国父纪念周于上午九时在本团大礼堂举行。出席全国官兵等二百余人。由陈教育长领导行礼后,即席讲话。讲述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筹备经过。略谓中央鉴于抗战胜利后,台湾即当收复,而收复后各项事业之筹划及其人才之准备均须极为注意。中央设计局曾设台湾调查委员会,从事调查工作,以供各项设计之参考。本团更奉令办理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从事行政干部之训练,以为各项人才之预备。”参见《复兴关》第236期,第1988页。

[12]《各机关选送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学员注意事项》,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24册,第67页。

[13]《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学员甄选办法要点》,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24册,第58~59页;《中央训练团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学员招选办法》,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24册,第63页;《各机关选送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学员注意事项》,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24册,第67页。

光缆的损耗直接影响到光缆回路的通信质量,故预制光缆设计选型时,应综合考虑预制光缆的结构及敷设方案,尽量降低预制光缆的损耗。

由上可知,台训班所录取学员多为中央层级机关、拥有行政工作经验的人员,且多数学员通过举荐的途径入班受训。[43]也就是说,台训班是一个在国民政府行政体系内招生的训练班,是一个相对较为封闭、不面向社会招生的训练系统。一方面是因为国民政府对复台工作高度重视,故对未来参与接收台湾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需要其具有比较丰富的行政经验;另一方面,台训班是由中训团代训,故其学员选送沿袭中训团其他党政班的做法。

台训班学员共分六组,民政组41人,占总数比例35%;工商交通组19人,占比16%;财政金融组16人,占比14%;农林渔牧组16人,占比14%;教育组13人,占比11%;司法组13人,占比11%。[48]其中,具备国内大学学历者72人,占61%;国外专科以上学校者17名,占14.4%;专校毕业者16人,占13.6%;独立学院毕业者9人,占7.6%;其他占3.4%。[49]由此可见,学员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

[17]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主编:《中国通史 21第十二卷 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00页。

[18]张宪文、方庆秋等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47页。

[19]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22册,第2页。

[20]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19册,第383~384页。

[21]陈鸣钟,陈兴唐主编:《台湾光复和光复后五年省情》(上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9页。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中3种有效成分及2种防腐剂的含量 ………………………… 魏文芝等(18):2501

教师的美术教育活动基于机械式的模拟绘画,既没有指导幼儿如何造型和构图,也没有激发幼儿的绘画创意思路,因而幼儿也就无法运用画笔通过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自己观察和想象中的大公鸡形象。

[36]《中央训练团团刊》,第 180~181 期合刊,1943 年 6 月 5 日,第 1459~1460 页;《中央训练团团刊》,第 203~204 期合刊,1943年 11月 13日,第 1664页;《复兴关》,第 245期,第 2117~2118页。

新城建设往往区域面积较大,但没有执行紧凑集中的城建方针,使城市建设分布分散,形成浪费[4]。新城的空间功能比较多样,但各部分功能空间之间的界限过于明显,彼此过于独立,渗透性不强。大尺度的空间设计导致各职能空间联系性差,城市整体效率下降。

[39]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 24 册,第 70~72、第 77~78 页;第 25 册,第 65~76、97~98、104~107、114~118页;第 28册,第 57~63页。

[40]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22册,第290~291页、第343~345页。

该车异响故障实际上是由两个部位引起的,分别来自轮胎轴承和变速器差速器。此类故障的诊断难度相对比较大,需要我们维修时,耐心地逐一进行仔细检查和诊断,才能彻底排除故障。

[42]《中央训练团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第一期教、职、学员通讯录》,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24册,第131~144页。

第二步:图4中,第一个波峰对应瞳孔,右边波峰依次对应虹膜、角膜及光斑。用第一个波谷处的灰度值作为阈值分割的阈值T。

[46]谢儒弟:《蒋介石的陪都岁月》,上海:文汇出版社,2010年,第65页。

[47]醒予:《参加国民党中央训练团的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连城县委员会文史组:《连城文史资料》第9辑,1988年,第71页。

[48]《复兴关》所载分组统计人数略有不同:民政组41人,财政金融组16人,教育组13人,工商交通组19人,农林渔牧组18人,司法组13人。参见《中央训练团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独立中队学员报到人数简单统表》(三十四年二月统计),《复兴关》第242期,1945年1月15日,第2071页。

[49]《复兴关》所载台训班学员学、经历统计表为:高考及格者91人,国外留学者18人,大学文凭者75人,专科文凭者11人,中央警官学校2人,中央军官学校1人,其他1人。参见《复兴关》第242期,1945年1月15日,第2071页。

[50]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281册,第29~45页。另,《复兴关》载台训班学员的年龄分布情况为:26~30岁38人,31~35岁49人,36~40岁21人,41~45岁10人,46岁2人,平均年龄33.4岁。其中年龄最大者为张振汉、茅绍襄,均为46岁,年龄最小者为马诒纶,仅26岁。参见《复兴关》第242期,1945年1月15日,第2071~2072页。

[51][52]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25册,第27、28页,第28、29页。

[53]秦孝仪,张瑞成:《光复台湾之筹划与受降接收》,第138~189页。

[54][55][56]许雪姬访问,曾金兰纪录:《柯台山先生访问纪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97年,第45~46页,第46~47 页,第 48~49 页。

[58]薛月顺编:《台湾省政府档案史料汇编: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时期(一)》,台北:“国史馆”1999年版,第2~6页。

[59]陈云林主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281册,第29~45页;第206册,第54~70页。

[60]此表为笔者根据《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收录的第一期台训班学员名单,在台湾人物志数据库、台湾当代人物志数据库中检索得出的数据基础上自制。

 
赵庆华
《闽台文化研究》 2018年第01期
《闽台文化研究》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