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略论闽南方言与唐诗韵律——以杜甫诗作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对于中国传统诗歌而言,“韵”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早在《诗经》的时代,诗人们就开始了对于诗韵的讲求;而到了唐代之后,随着近体诗的成熟,和谐的韵字又配合着间错的平仄,使文本型态的诗歌进一步拥有了近似音乐的韵律与美感。然而,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许多唐诗在今日读起来,已经不太符合普通话的韵律了。以杜甫为例,其自称“晚节渐于诗律细”,在律诗上造诣极深,但他的不少诗歌,现在读来甚至全然不押韵。如这一首《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

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才士得神秀,书斋闻尔为[ei]。

棣华晴雨好,綵服暮春宜[i]。朋酒日欢会,老夫今始知[][1]

全诗的韵字为“儿”“为”“宜”“知”,普通话中的韵母分别为[][ei][i][],没有一个相同。这样的诗吟诵起来,自然显得佶屈艰涩。但有趣的是,这首诗如果用闽南话[2]的文读音来朗诵,韵律便十分和谐——“儿”“为”“宜”“知”四个字,在闽南话的文读系统中,韵母全部为[i][3]。类似的例子,在唐诗以及后代的诗歌中层出不穷。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形?追本溯源地看,唐诗的押韵,主要遵循的是中古时期的《切韵》音系。如唐代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所云:“隋朝陆法言与颜、魏诸公定南北音,撰为《切韵》,凡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字,以为文楷式”[4]。然而,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之后,如今普通话的声韵系统,已经与《切韵》音系有了很大的不同。单以韵母系统而论,有些韵母的读音发生了分化,有些韵目已然归并,而入声韵更是彻底消失。除此之外,二者的等呼系统,也产生了不小的差别。这就导致了许多在当时合乎韵律的诗作,在今天显得龃龉不通。相形之下,闽南话的文读音系统,却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切韵》音系的风貌,在吟诵唐诗,复原古音古韵方面,拥有着明显的优势。了解这其中的曲折,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领会唐诗的声韵之美,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闽南方言。以下,笔者便主要以杜甫的诗作为例,分别展开论述。

一、古韵犹存,押韵和谐

从总体的趋势来看,合流归并是古今韵母演化的大势。通过对反切下字的系连,我们在《广韵》中找出了142个韵母。[5]但到了今天的普通话中,韵母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为39个(包括[]、[]两个舌尖元音)。但必须注意的是,在归并的同时,中古不少韵母的读音却发生了分化,可谓合中有分,分中有合。而这种现象,正是许多唐诗在今日读起来不押韵的原因。如前文所引的杜甫诗作《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所押的是止摄支韵。但止摄中的“支”“脂”“之”三韵,正是中古韵母中读音分化得特别明显的一个摄。如“支”韵开口三等,王力先生的拟音是[ǐe]。但根据所配合声母的不同,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却分化出[i][][][][ei]五个读音:多数“支”韵开口三等字念[i],但在唇音声母后的部分字念[ei],在知、庄、章三组后念[],在精组后念[],在日母字后念[]。“支”韵合口三等,王力先生的拟音是[ǐwe],今天也分化出[uei][ei][uai]三个读音:大部分“支”韵合口三等字念[uei],但在来母后念[ei],在庄组中还有个别字念为[uai]。又如“脂”韵开口三等,除了分化出与“支”韵开口三等相同的五个读音之外,又多了一个[y](来母上声)。“之”韵的分化情况,亦与“支”“脂”二韵类似。而在唐人作诗用韵的规则中,“支”“脂”“之”三韵是同用的;换言之,这些分化出来的纷繁复杂,读音各不相同的韵字,在中古时期全部可以通押。这便导致了凡是采用止摄韵字的诗,今天读起来往往不大和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杜甫的这一首《薄暮》: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

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ei]。人生不再好,鬓发白成丝[]。

其中,“枝”为“支”韵开口三等字,“悲”为“脂”韵开口三等字,“时”“丝”为“之”韵开口三等字,在当时可以通押,但在今天却已明显不和谐了。又如杜甫的《独酌》:

步屦深林晚,开樽独酌迟[]。仰蜂黏落絮,行蚁上枯梨[i]。

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i]。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

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an]。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un]。

必须提出的是,等呼体系变化之后,在闽南话中也存在读音分化的现象。如遇摄中的“鱼”“虞”两韵,在普通话中分化出了[u][y]两个读音,在闽南话中,则产生了[u]与[:]两种读音。如杜甫的《寄高三十五詹事》:

除了止摄之外,假摄的情况可以说更为典型。假摄“麻”韵,王力先生将其主元音拟音为[a]。但“麻”韵开口三等,却分化出[i]与[]两种不同的读音:精组、知组、以母后读[i],章组、日母后读[]。故凡是押“麻”韵的诗,只要用到麻韵开口三等的韵字,在普通话中一定是不太合辙的。如杜甫的这一首《遣怀》: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ua]。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ua]。

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i]。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ia]。

其中,“斜”是精组“麻”韵开口三等字,读为[i],在此处便显得格格不入。而杜牧那首著名的《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情况也是如此。但是,在闽南话的文读音中,假摄无论是开口二三等抑或合口二等,主元音全部是[a],完全没有发生分化,显得非常齐整。如“斜”字,在闽南话文读音中读为[sia24],便显得十分和谐,也无需像某些朗诵者那样,强行将“斜”读为[ia24]来叶韵。又如杜甫的《对雪》: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ia]。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ua]。

金错囊从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ia]。

“赊”也是“麻”韵开口三等字,普通话中已经读作[]。 而在闽南话中,“赊”读为[sia44],与“家”、“花”、“鸦”等其他韵字便显得契合无间。而梗摄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i]。

2.3 NPVC的临床及病理分型 对于NPVC的临床及病理分型,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根据囊肿的结构构成,可分为单房性和多房性囊肿,以多房性囊肿较为常见[21];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腹膜囊肿、后腹膜囊肿、肠系膜囊肿、大网膜囊肿等类型[22];根据病理结果可分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淋巴管囊肿、单纯性囊肿、假性囊肿等[23]。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i]。

2017年,数字报纸广告收入依然呈下滑趋势。这是报业在新媒体冲击下无可避免的情况,报业机构应从自身出发,思考数字报纸广告经营存在的问题,例如广告结构单一、人才缺乏、传播度有限等,深入挖掘市场,寻找自身在广告市场无可替代的优势。另一方面,改变广告呈现方式,应用新技术,提升宣传效果和传播范围。

其中,“声”为梗摄“清”韵开口三等字,“明”“生”“兵”为梗摄“庚”韵开口三等字,“清”“庚”二韵在中古时期可以同用。 但在普通话中,“庚”韵已经分化出[]、[i]、[a]、[y]、[ua]等几种不同的读音:一般来说,“庚”韵二等字念[e],开口三等字念[i ],合口三等字念[y ]。但在此之中,还存在着一些个别的情况,如疑母、匣母下的开口二等字也念[i],见母下的合口二等字还有[ua](矿)的读音等等。而“清”韵也分化出[][i][y ][n]等读音:“清”韵开口三等,一般读为[i ],但在知系后读为[];合口三等,一般读为[i ],但在群母后读为[y];还有一些字,如开口三等的“聘”“贞”,读音变为了前鼻音韵尾[in][n]。这便导致了采用梗摄韵字的许多诗,今天读起来已经不合辙了。然而,在闽南话的文读音中,臻摄的读音也基本上没有分化,除了“耕”韵合口二等读为[](轰)之外,其他全部读为[i]。 如“声”“明”“生”“兵”的韵母,仍然都是[i ]。 除了止摄、假摄、梗摄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韵摄都存在的类似的情形。限于篇幅,此处不能一一列举了。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闽南话文读音与《切韵》音系的韵母系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除了韵部的归并之外,也有一些韵母的读音,在闽南话文读音中同样产生了分化,读起来也并不完全押韵。显著的例子便是杜甫的不朽名作《登高》: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ai]。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ei]。

其中,“回”“杯”是蟹摄“灰”韵合口一等字,“来”“台”是蟹摄“咍”韵开口一等字,而“灰”“咍”两韵在中古是可以通押的,其拟音一为[ui],一为[i]。 但在闽南话文读音中,“灰”“咍”两韵的读音已经发生了分化。一般来说,“咍”韵字读为[ai],“灰”韵字读为[ue],也有少部分读为[ui](堆、推)。 如“回”读为[hue24]“杯”读为[bue44],而“来”与“台”的韵母依旧是[ai],读起来便不甚和谐。又如在臻摄中可以通押的“元”“魂”“痕”三韵,这便是平水韵中有名的“该死十三元”。其中一些韵字,在闽南话中的韵母也有了区别。如杜甫的《忆幼子》:

根据“五水共治”要求,统一制作《永康市流域治水作战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图》等“六图一表”。全市成立了9个项目工作组,将具体任务按目标进度要求下达到各镇(街、区)、各部门。同时,按照《关于全面建立“河段长制”的实施意见》落实市、镇、村三级河长共551名,实现全市河道全覆盖。2014年,实施“河长督办单”制度,进一步把督办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已发出督办单33份,全部按时整改到位。

对于给定的简单图G,称EGI(G)={k:G是k-边优美的}为图G的边优美指标集.下面通过具体构造,给出了当n为偶数时图S(7,n)的k-边优美标号,从而确定其边优美指标集.

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un]。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yn]。

“繁”为“元”韵合口三等字,“轩”为“元”韵开口三等字,“论”“村”为“魂”韵合口一等字,当时可以通押。但到了今天,不仅普通话不合辙,闽南话中“繁”的韵母为[an],“论”“村”的韵母为[un],轩的韵母为[ian],读起来同样不太和谐。这样的情况,在遇摄、流摄中也存在。就原理而言,《切韵》音系韵母读音的分化,涉及到不同声母的匹配,元音的高化,元音开合口的变化,以及等呼的变化等等复杂的问题,故难以一概而论。不过,与普通话相较,闽南话文读音的韵母系统,仍与《切韵》音系接近得多。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二、[-m]尾保留,诗韵古朴

与《切韵》音系相较,普通话的韵母整整少了103个。很大一部分原因,即在于中古韵部的归并简省。如江摄与宕摄,曾摄与梗摄,今天已然合并了。但对于唐诗韵律影响最大的,还在于鼻韵母的归并。《切韵》音系中,鼻音韵尾有[-m][-n][-]三个,十六摄中的“深”“咸”两摄中的舒声韵,便都是以[-m]为韵尾的鼻音韵母字。但到了普通话中,鼻音韵尾只剩下[-n][-]两个,[-m]归并到[-n]韵尾中去了。从韵摄上看,这便表现为“咸”摄中的舒声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被归并到了“山”摄中;“深”摄中的舒声韵(侵),被归并到了“臻”摄中。如杜甫这首著名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n]。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in]。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in]。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an]。

“深”“心”“金”“簪”,全都是深摄“侵”韵开口三等字。然而,在归并到臻摄之后,其韵母读音又进而发生了分化,使得全诗的韵律显得很突兀。不过,在闽南话中,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了[-m]韵尾的鼻音韵母。以“侵”韵为例,除了帮组后读为[in]这一个别情况之外,全部都读为[im]。以上四个韵字,在闽南话文读音中的韵母全部为[im],这便非常和谐。又如采用“咸”摄韵字的诗作,杜甫的《晚晴》: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an]。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in]。

书乱谁能帙,杯乾可自添[in]。时闻有馀论,未怪老夫潜[i n]。

其中,“沾”“帘”“潜”为咸摄“盐”韵开口三等字,“添”为咸摄“添”韵开口四等字,“盐”“添”在中古可以通押。“咸”摄的舒声韵,其韵母发音的分化并不明显。不过,在闽南话的文读音中,“盐”“添”二韵全部读为[iam],无疑更为贴近唐音唐韵的古朴风貌。必须指出的是,鼻音韵母的归并,所影响的不仅仅是诗歌韵律的协调。从发音原理上看,收[-m]韵尾的鼻韵母,发音结束时双唇紧闭,气息内收。吟诵诗歌时,便容易造成沉郁回转,一唱三叹的效果。而有些诗人在表达类似的情感时,也就有意地选择“深”“咸”二摄的韵字。而当[-m]韵尾的鼻音韵母被归并简省之后,这种独特的风韵与意味也就再难寻觅了。

三、开合洪细,变化不大

与《切韵》音系相较,普通话韵母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的改变,那便是等呼系统的简化。《韵镜》《四声等子》等早期的韵图,将《广韵》206韵按照主要元音与韵尾异同归为16摄,每摄又分为开口呼与合口呼,呼下又分四等,这就使中古音系的韵母有了“两呼四等”的详细音类划分。而到了普通话中,这种“两呼四等”的体系,已经被简化为了“四呼”,即开口呼、合齿呼、齐齿呼、撮口呼。就对应关系而言,一般来说,中古的开口一、二等变为现代的开口呼,中古的合口一、二等变为现代的合口呼,中古的开口三、四等变为现代的齐齿呼,中古的合口三、四等变为现代的撮口呼。其中,对于唐诗韵律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撮口呼”的出现,中古的合口三、四等字,原本介音为[iu-],在今日大量地读为[y]。这便导致了许多采用这一部分韵字的诗歌,在今天变得不押韵了。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杜甫这首著名的《春日忆李白》:

配电网直接与用户连接,电力系统对用户供电的能力和质量必须通过配电网得到实现和保障,因此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一直是电力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 Automation,DA)是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通过监视配电网的运行工况,优化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或运行异常时,可以迅速查找和处理故障区段及异常情况,快速隔离故障区段,及时恢复非故障区域用户的供电,缩短停电时间,减少停电面积,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1-2]。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yn]。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yn]。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yn]。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u n]。

“云”“军”“群”“文”,全都是臻摄“文”韵合口三等字,由于等呼的分化,普通话中分化出了[yn][u n][n]三个读音。而在闽南话的语音体系中,始终没有产生撮口呼,以上四个韵字,在闽南话中的韵母全部为[un],读起来就非常和谐。这样的例子,在中古合口三、四等字中很常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例外的例子。如止摄的开口三等字中,也分化出个别读撮口呼的字。在杜甫的诗作中,笔者暂时没有找到这样的例证。但是,如唐代储光羲的《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八:

耽耽铜鞮宫,遥望长数里[i]。宾客无多少,出入皆珠履[y]。

朴儒亦何为,辛苦读旧史[]。不道无家舍,效他养妻子[i]。

冽冽玄冬暮,衣裳无准拟[i]。偶然著道书,神人养生理[i]。

公卿时见赏,赐赉难具纪[i]。莫问身后事,且论朝夕是[]。

本诗属于古体诗,押仄声韵,但押韵的原则并没有变。“里”“史”“子”“拟”“理”“纪”都是止摄“止”韵开口三等字,“是”是止摄“纸”韵开口三等字,“履”是止摄“旨”韵开口三等字,当时都可以通押。但是今天却产生了[i][][y]三个读音。关于止摄读音分化的情况,前文已经有过说明,唯独“履”字今天的韵母为[y],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但是,在闽南话文读音中,这些字的韵母统统为[i],非常押韵。

云计算资源调度本质上来看其实是一个多目标优化(MOOP)问题[5].在云计算环境下,由于资源使用者和资源提供者的目标各不相同,前者较多地考虑工作流的执行时间和资源的租赁成本,而后者则更关注于资源的利用率.由于资源有限且要满足不同用户多样性需求,资源竞争现象频繁出现,因此,需要合理高效的资源调度算法对资源-任务进行分配,尽量避免多个任务争抢一个资源的现象的发生[6].

除了“时”之外,“怡”同为“之”韵开口三等字,“迟”“梨”为“脂”韵开口三等字,情况也与《薄暮》一诗类似。而在闽南话的文读音系统中,止摄字的读音虽然也有分化,如“支”“脂”“之”三韵的开口字,在精组、庄组后有一些读为[u],如“瓷”“四”“子”等字,但就总体来看,其分化情况不仅较普通话来得轻微,而且远为规整。这些诗,若以闽南话的文读音进行吟诵,全部是合乎韵律的。 如《薄暮》中的韵字,枝读为[zi],时读为[si],悲读为[bi],丝读为[si]。 而《独酌》中的韵字,韵母也全部是[i]。这便极大地保持了原诗的韵律之美。

安稳高詹事,兵戈久索居[y]。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y]。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y]。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u]。

“居”“疏”“鱼”“书”,均为“鱼”韵合口三等。 在闽南话的文读音中,除了“疏”读为[s44],其余三个字的韵母读为[u]。“鱼”“虞”两韵,一般来说读为[u];但在庄组后则读为[]。当然,就总体情况而论,闽南话的文读音系统,还是更多地保持了中古音等呼系统的原貌。

四、入声不消失,格律清晰

我们知道,近体诗通常押的都是平声韵。但是,即便是在近体诗成熟的唐代,依然有许多诗人偏爱古体诗这种体裁,而古体诗的押韵规则,比近体诗要灵活得多。不仅可以押仄声韵,韵部的转换也更为自由一些。其中,就有不少押入声韵的诗歌。值得注意的是,与平、上、去三声相比较,入声韵在发音上是非常有特色的。由于在主元音的后面,加上了[-p][-t][-k]这样的塞音韵尾,发音时气流突然被截断堵死,在听感上便显得短而急促,一发即收,正如明代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中所云:“入声短促急收藏”。这就使得入声韵的诗歌在吟诵的时候,语音特点非常明显。如柳宗元那首著名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y],万径人踪灭[i]。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y]。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y]。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y]。

其中,“绝”“雪”是山摄“薛”韵合口三等字,“灭”是“薛”韵开口三等字,在闽南话的文读音中分别读为[zuat4]、[biat4]、[suat32]。全诗吟诵起来,给人以明显的压迫急促,戛然而止的感觉,正好与诗中肃杀萧索的气氛相呼应。由于这种鲜明的声韵特色,不少诗人在抒发类似情感的时候,便有意识地采用入声韵这种形式。在这一方面,杜甫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如这首催人心肝的《哀江头》:

基于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作为新兴网络文化的引领者,在资讯信息的获取上呈现出社交化、个性化、多样化、碎片化四大特点。而在各社交媒体的排名中,新浪微博以61.2%的使用率高居第一,其次为今日头条和微信公众号以及部分短视频软件。据调查发现中午12:00-1:00、晚上8:00-11:00是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高峰期,每个大学生平均花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在社交媒体上,这些都充分说明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第一媒体信息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uei]。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ai]。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齧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i]。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i]。

参加捐款的干部职工纷纷表示,灾区群众不会孤独,水利系统的干部职工永远与灾区人民心连心,继续为受灾地区群众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i]。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南北[ei]。

全诗便全用入声韵字,其中“曲”“绿”,为通摄“烛”韵合口三等字,王力先生拟音为[ǐwok];“色”“侧”“翼”“息”“北”,为曾摄“职”韵开口三等字,拟音为[ǐ k];“勒”“得”,为曾摄“德”韵开口一等字,拟音为[k];“极”为咸摄“叶”韵开口三等字,拟音为[ǐ p]。 其中,“职”韵与“德”韵原本就可以同用;而古体诗对于押韵的规则要求并没有那么严苛,故收[-k]尾的“烛”韵,与“职”“德”二韵也基本和谐。除此之外,如杜甫描写幽谷佳人的《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以及带有宏大诗史性质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也都采用了入声韵字,诗义与韵律,可以说配合无间。这也说明了诗歌虽是文字的艺术,但音韵配合巧妙的话,往往能生出音乐般的美感,使得诗篇打动人心的力量更为出色。而不仅仅是唐诗,许多押入声韵的宋词,同样存在着类似的情形,如陆游的《钗头凤》、岳飞的《满江红》等等,概莫能外。限于篇幅,此处不能一一援引。然而,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入声韵已经彻底消失了。这些诗词也由鲜明的促声韵,转而变成了阐缓的舒声韵。诗人竭力塑造的那种气氛韵味,也随之失色大半。虽然如叶嘉莹提出,在念诗词中的入声字时,姑且将其念成去声,以期求得古人声韵的仿佛。但“分明哀远道”的去声,与急促而收的入声,终究有着很大的区别。而除了韵律的龃龉、失真之外,入声字的消失还带来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使得许多诗今日念起来平仄失调。还是以前引杜甫的《薄暮》一诗为例:

降税将利好A股上市公司利润。从中国政府广义税收构成看,增值税和社保缴费是企业最大的压力。今年5月1日下调增值税税率后,目前三档增值税税率分别为16%、10%和6%,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增值税,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预计2019年增值税最高档税率再次下调2-3个百分点,根据中金公司测算,税率下调2-3个百分点可以实现4000-6000亿元减税。社保费用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因为对企业影响太大,最新信息是暂缓实施,等社保降费后再实施,这一块对于此前严格交社保的企业是利好。降税对于A股公司显然是利好,对于净利润率偏低而社保严格缴纳多的企业,其业绩弹性更大。

有机农业植物生产种植工作进行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了保护环境的理念,以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的目标,积极有效推进有机农业植物拥有健康的生长状态。当前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日益加重,植被流失问题严重,在影响植物健康生长发育的同时,还会制约到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坚持绿色植保的工作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将更能够切实有效强化有机农业植物的总体发育效果。实现有机农业植物和公共保护事业的有机融合,推进有机作物的健康发展,将能够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

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人生不再好,鬓发白成丝。

而平模机器的优点在于耗能小,机动性大,适合农村居民小规模应用,不适合工厂企业的大规模运作。其缺点在产量低,压力小,成型质量差。其工作面如加宽后,压辊和平模的磨损又不均衡,达不到更大的产量,配件拆装繁琐、维护麻烦。

就格律而论,这是一首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的五言律诗。诗中“薄”“择”“国”“日”“不”“发”“白”都是入声字。当普通话中入派四声之后,像“日”“不”“发”今天读为去声,与入声同属于仄声,诗歌的平仄不发生问题;但“薄”“择”“国”“白”等字今日读为平声之后,便打乱了律诗平仄的规定。如“宿鸟择深枝”“鬓发白成丝”两句,原本的平仄是仄仄仄平平;“择”“白”读为阳平之后,变成了仄仄平平平,便有“三连平”之嫌。而可贵的是,在今日闽南话的文读音中,依然完整地保存着[-p]、[-t]、[-k]三套入声韵尾,并与《切韵》音系有着相当高的一致性,如择读为[dik4],白读为[bik4]。故而这种平仄失调的问题,在在闽南话文读音中并不会出现;而用文读音朗诵唐诗,更能在很大程度上找回这些诗作的古雅风貌。诚如陈第在《毛诗古音考》序言中所云:“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6]。而保存了许多唐音唐韵的闽南方言,正是我们重新涵咏体会唐诗的宝贵桥梁。

注释:

㊲ L.D.Ettlinger,“ The Pictorial Source of Ripa's'Historia'”,Journal of the Warburg and Courtauld Institutes,vol.13,no.3/4,1950,pp.322-23.

[1]为了比较的方便,凡是本文所援引的诗歌,皆在该诗韵字后标识其在普通话中的韵母。

合唱教学对于演唱情感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除了教授学生演唱技巧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情感的把控。对于音乐合唱教学而言,多媒体是一项重要工具。实施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丰富精彩的图片、视频、音乐为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颠覆传统教师教、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实现动画与声音的同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使歌曲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换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题材和曲调结构,体会到歌曲中蕴藏的情感,实现内心情感与歌曲情感的有效融合。

[2]本文以厦门音作为闽南话的代表。

[3]“儿”“为”“宜”“知”,闽南话文读音分别为[li24][ui24][gi24][di44]。本文的注音,以《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为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

[4]赵贞信:《封氏闻见记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3页。

[5]此处采用了唐作藩先生在《音韵学教程》中的结论。《音韵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95、96页。

[6]陈第:《毛诗古音考》,北京:中华书局,1988 年,第 7 页。

 
刘子立
《闽台文化研究》 2018年第01期
《闽台文化研究》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