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昆曲《长生殿》串演全本戏之探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 言

《长生殿》兼具文辞、音律之双美,“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吴人《长生殿序》),这使它成了昆曲演出史上最具经典性的传统剧目。康熙时,《长生殿》问世之初,南北昆班争相以全本献演。乾、嘉以后,折子戏盛行,未再见有全演的记载。时至近、现代,在昆班与京班的市场竞争中,“全本”的概念有所演变,从社会的变迁和观众审美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必非得把原著五十出统统搬上舞台,只要不是零打碎敲,而能以比较连贯的剧情,集折串连起来,也可以称为“全本”。20世纪后期,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涌现了《长生殿》的各种各样的整理本和改编本。进入21世纪后,各昆剧院团除了演出集折串连的单本和上下二本以外,引人入胜的大制作脱颖而出,有三本连台的,还有四本连台的,它们各有千秋,各领风骚。现将情况作一历史性的回顾,择要探考如下。

一、康、乾之世原真全本的演出

洪昇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完成《长生殿》五十本的剧作后,北京的内聚班随即把它搬上昆曲舞台,全本上演。“圣祖览之称善,赐优人白金二十两,且向诸亲王称之。于是诸亲王及阁部大臣,凡有宴会必演此剧”(王应奎《柳南随笔》卷六)。尤侗在《长生殿序》中也说:“一时梨园子弟,传相搬演,关目既巧,装饰复新,观者堵墙,莫不俯仰称善。”当时在北京、南京、苏州、杭州都有盛演《长生殿》的记载,[1]其中包括康熙二十八年八月导致“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的那次演出。康熙四十三年(1704)春末,洪昇先应江南提督张云翼之邀到松江,看了“吴优数十人搬演《长生殿》”,然后在五月中又应江宁织造官曹寅之邀到南京,看了三天三夜的《长生殿》全本的演出。金埴在《巾箱说》中是这样描述的:

《中华道藏》是2003年中国道教协会发起并组织编纂整理的一部道藏,它以三家本《道藏》为底本,对原三家本《道藏》所收各种道书作校补、标点、重新分类,并从近代发现的古道经中选取了50种增补其中,总计收录道籍1526种,5500多卷,4000余万字。与此前出版的各种影印本道藏不同的是,《中华道藏》是重新排版印制,繁体字,竖排版,加了新式标点,并进行了必要的文字校勘。这是继明代《正统道藏》之后,对道教经书首次进行的系统规范的整理重修,为道藏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阅读方便的点校本。

曹公素有诗才,明声律,乃集江南北名士,为高会,独让昉思(洪昇字昉思)居上座,置《长生殿》本于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优人演出一折,公与昉思雠对其本以合节奏,凡三昼夜始阕。两公并极尽其兴赏之豪华,以互相引重;且出上帑兼金赆行,长安传为盛事,士林荣之。[2]

这是昆曲《长生殿》在南京演出原真全本最明确的记录,曹寅和洪昇在面前摊开原著,把五十出一折不漏地搬上舞台,演出时间竟长达三天三夜。掐指一算,这是三百年以前的盛世!那么,曹寅是何许人也?他竟有这样大的魄力主办这么大规模的演出。原来,曹寅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生平酷爱昆曲。他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一月来南京以前,先已任职苏州织造三年,在苏州时就开办了家庭昆班。任职江宁织造后,家班的规模又大有发展,班中有专职曲师王景文和朱音仙两位名伶。张大受《赠曹荔轩(曹寅号荔轩)司农》诗云:“有时自傅粉,拍袒舞纵横。”可见他能粉墨登场,而其还能自编自导,曾创作了《续琵琶》和《太平乐事》等四个昆曲剧本。曹寅和洪昇素有交谊,洪昇在康熙四十二年十二月专门为曹寅的剧作《太平乐事》作了序。[3]而且,曹寅的母亲原是康熙皇帝幼时的保母,关系非比寻常。康熙南巡,以织造府为行宫,曹寅接驾四次,声势煊赫,极一时之盛。有了这样的实力,所以曹寅能邀请洪昇到江宁织造府观摩三天三夜的《长生殿》全本演出就不足为奇了。当时继任苏州织造的李煦,恰好是曹寅的妻兄,曹李两家都有家庭昆班,彼此遥相呼应。曹家演出了《长生殿》,李家也不甘落后,李煦的儿子为了排演《长生殿》,其花费之巨竟超过了曹家。顾公燮在《顾丹五笔记》中说:“织造李煦莅苏三十余年,……公子性奢华,好串戏,延名师以教习梨园,演《长生殿》传奇,衣装费至数万!”这样豪华的服饰排场,当是串演全本戏的派头。

到了乾隆年间,王文治家班也曾演过全本《长生殿》。王文治(1730—1802)是著名的昆曲音律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他从乾隆三十二年(1767)开始培养家庭昆班,号称彩云班,曾到江浙各地演出。姚鼐说他“行无远近,必以歌伶一部自随”(《王君墓志铭并序》)。《梦楼诗集》卷十二《西湖长集》收入他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写的七言律诗《冬日浙中诸公叠招雅集,席间次李梅亭观察诗四首》之四云:“稗畦(洪昇又号稗畦)乐府绍临川,字字花萦柳絮牵。芍药栏低春是梦,华清人去草如烟。”第四句诗末自注云:“时演《牡丹亭》《长生殿》全本。” 经考查,《梦楼诗集》是按年编次的,卷十二《西湖长集》收入了王文治在乾隆三十六年至三十九年掌教杭州崇文书院时的作品,此诗依年月排序,可考定作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之冬。这是明确地标出“全本”称号的历史记载。

另外,苏州大学文学院的王永健教授曾在《评顾笃璜〈长生殿〉节选本》[4]一文中,从焦循《剧说》卷六稿本的异文中揭示一条材料:

4.3.2 颗粒物浓度监测月变化。从图7~图12颗粒物浓度月变化图可以看出,细颗粒物浓度(PM2.5)呈现峰谷的变化形式,1和12月为高峰,7和8月为低谷;PM10浓度为双峰双谷的形式,5月为第一个峰值,12月为第二个峰值,2月为第一个低谷,8月~9月为第二次低谷。

这里也打出了“全演”“全部”的称谓,而春台班是四大徽班之一,徽班本属花部,但能兼容并包地演唱雅部昆曲的戏目。春台班原来是由盐商江春创办的,在没有进京以前,一直在扬州活动,《剧说》稿本点出春台班演出全部《长生殿》是在乾隆三十年代,地点当然是在扬州。如此算来,彩云班和春台班演出全本《长生殿》是在距今二百五十年以前,此后再未有过再演全本的记载。

《长生殿》五十出全部演出费时费力,这对于上流社会的家庭昆班来说是可以承担的,但作为营业性质的职业昆班,可能就觉得负担太重,艺人和观众都吃不消。洪昇在世时,就有昆班艺人为紧缩时间节选演出。洪昇在《长生殿·例言》中说:

伶人苦于繁长难演,竟为伧辈妄加节改,关目都废。吴子愤之,效《墨憨十四种》,更定二十八折,……分两日唱演殊快。取简便,当觅吴本教习,勿为伧误可耳。[6]

洪昇不满于艺人“妄加节改”,但却肯定吴舒凫更定的二十八折节本,而且还主动推荐给民间昆班演出。只可惜这种简便的吴节本没有传承下来。究竟吴舒凫节选的是哪些折子,就不得而知了。

乾隆五十四年(1789),苏州冯起凤刊印了《吟香堂长生殿曲谱》,除了第一出《传概》未谱外,其他四十九出的曲文都保留了全本工尺谱。接着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的时候,王文治协助叶堂订立的《纳书楹曲谱》也选印了《长生殿》折子戏,在正集卷四中选录了《定情》至《重圆》二十四折,在续集卷一中又补选了《闻乐》《补恨》等七折,共计三十一折。乾隆年间,各地昆班已流行折子戏的演出。据钱德苍在乾隆二十九年至三十九年编刊的折子戏选集《缀白裘》显示,舞台上常演的《长生殿》折子戏有《定情》《酒楼》《絮阁》《醉妃》《惊变》《埋玉》《闻铃》《弹词》等八折。自乾嘉年间到清朝末年,有关《长生殿》折子戏演出的记事是有的[7],但却没有全本、节本演出的记载。

二、二十世纪前期集折串演《长生殿》全本戏的由来

时代进入了21世纪,各昆剧院团发奋图强,与时俱进。自从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的昆曲艺术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后,文化部随即召开了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座谈会,并制定了十年规划,各昆剧院团因此备受鼓舞和激励。

通过前期建模时数据整理发现,优质窖泥的pH值多集中在6.0~7.5范围内,而质量一般窖泥的pH值多集中在5.0~6.0或7.5~8.0,当窖泥pH<4.5时,窖泥质量明显下降。pH值可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可影响生化反应过程中酶的活性[12]。3年窖泥的pH值较10年、30年的窖泥低,pH值缓冲能力较弱。随着窖泥年份增加,pH值逐渐稳定在5.0~6.0。

我问警察:“你能借给我多少钱?”他回答:“一般来说,是1000日元(约60元人民币)。但如果是在外地,所需路费较多的话,只要情况属实,也会借。”

据光绪年间《申报》刊载的广告显示,当时昆班常例仍旧是演传统折子戏,日戏是一点钟开场,夜戏是七点开演,每场戏的老规矩要持续四小时左右,须将各种传统剧目中的折子戏混合在一起,排出十五折到二十多折才能应付。而且每场的戏码都要不同,班里如果没有二百多个折子戏的家底子,是很难应付这种轮番转换的局面的。在上海崇尚新潮的演剧环境里,这是很难与京班竞争的。京班有本子戏和连台本戏,昆班怎么办?陆萼庭在《昆剧演出史稿》第五章《近代昆剧的余势》中说:“当连台本戏的浪潮掀起后,昆剧就完全吞没在惊风骇浪之中。它要变,但是怎样变?”[8]302-30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昆班艺人为了争取观众,不得不开动脑筋,根据评弹的题材编演了全本《描金凤》、全本《双珠凤》、全本《三笑姻缘》等。这种新编的全本戏,由五、六折或七、八折组成,多少不论。如全本《描金凤》的折目是《扫雪》《投井》《遇翠》等八折,不须跟传奇名著那样长达四、五十出。从这一情况出发,昆班艺人认识到,那就是不必把四、五十出的传奇整本演全了才能称为全本,只要把原著中四、五出或六、七出折子戏串连一起演出就可以称为全本、整本。这样灵活掌握,昆班艺人也就演出了集折串连的全本戏了。如全本《蝴蝶梦》、整本《幽闺记》、全本《白罗衫》、全本《九莲灯》等 全本《蝴蝶梦》见于光绪三年正月初七日的《申报》广告(日场),整本《幽闺记》见于正月十三日广告(夜场),全本《九莲灯》见于正月十八日的广告(日场),全本《白罗衫》见于七月二十六日的广告(日场)。,大雅班还演过前后二本的《十五贯》[8]296。按照昆班的旧规,从原著中抽演一折的称为“单头戏”,连演二、三折的称为“叠头戏”,而新创集折串连的全本戏,实即“叠头戏”的扩充和延伸。如果串连的折目较多,可以称为大本戏,较少的则称为小全本,通称小本戏。但从清末民初《申报》的昆曲广告中查考,《长生殿》仍然只有折子戏的选演,尚无本子戏出现。一直要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州昆剧传习所的“传”字辈艺员出科以后,才以集折串连的方式把全本《长生殿》推上昆曲舞台。

材料二为60个由两个高频汉字随机组合而成的假词(频级800~1000;课题组,2008),所有假词末尾均加上“的”作为结尾以模仿形容词,如“阿敢的”“象组的”“例退的”。

(三)上海昆剧团在俞振飞和“传字辈”艺术家沈传芷、朱传茗、张传芳、华传浩、郑传鉴、倪传钺等悉心教导下,在继承《长生殿》和传统折子戏方面具有丰厚扎实的基础。该团曾集折串演上下二本的《长生殿》。上本是《定情》《赐盒》《絮阁》《酒楼》《惊变》《埋玉》;下本是《闻铃》《迎像哭像》《弹词》《雨梦》《重圆》。在新时期的新潮流中,为了使继承与出新相辅相成,上昆于1987年又推出新排的《长生殿》。剧本改编唐葆祥、李晓,导演李紫贵、沈斌,作曲刘如曾、顾兆琳,艺术指导俞振飞、郑传鉴。全剧共八场,1987年的初次演出本是(见图1-4):《定情》《禊游》《絮阁》《密誓》《惊变》《埋玉》《骂贼》《雨梦》。演出时由蔡正仁饰唐明皇,华文漪、张静娴饰杨贵妃,刘异龙饰高力士,陈治平、吴洪发饰安禄山,方洋饰杨国忠,顾兆琳饰陈元礼。这本戏在上海公演时,恰逢旅美昆曲评论家、著名作家白先勇返沪,他兴味极浓地看了长达三小时的演出,赞不绝口。然后在上昆举行的座谈会上很诚恳地提出了改进意见。他认为:把五十出缩成八出,删去了历史背景的枝节而突出明皇、贵妃的爱情悲剧,这是聪明的做法。但“儿女之情”照顾到了,“兴亡之感”似有不足。原因是从第七出《骂贼》跳到第八出《雨梦》,中间似乎漏了一环,雷海青骂完安禄山,马上接到唐明皇游月宫,天宝之乱后的历史沧桑没有交代,把原来洪昇在《长生殿》中的扛鼎之作《弹词》丢掉了。[14]——改编者经过认真思考,删掉了《禊游》和《骂贼》,但《弹词》很难插进去,便另外换上了《托情》和《起兵》,目的是加强安禄山与杨国忠的戏剧冲突,为《惊变》作铺垫。修订本的八场是:《定情》《絮阁》《托情》《密誓》《起兵》《惊变》《埋玉》《雨梦》[15]。1988年9月,为庆祝中日友好条约缔结十周年,上昆赴日本巡演《长生殿》,就是按修订本排演的。1989年4月,此剧入选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进京演出,同年参加天津海河艺术节及上海首届艺术节,获上海首届艺术节优秀成果奖。1992年10月和2000年12月,又先后两次访台演出,都载誉而归。

而原为大雅班旦角演员的殷溎深流落在苏、沪一带的业余曲社里做曲师,他手里还传承着全本《长生殿曲谱》,经曲友张怡庵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传抄,交给上海朝记书庄于1924年石印出版,全书四卷共五十二出,谱中《开宗》就是洪昇原著第一出《传概》,而《赐盒》是从《定情》后半场分出来的,《鹊桥》是从《密誓》的前半场分出来的,所以比原著五十出多出了二折。当然,这只是作为文献资料留存,而照原本全部演出已不可能。

昆剧传习所出科的周传瑛在《昆剧生涯六十年》中回顾,“传”字辈艺员从“全福班”继承的传统戏,曾分折子、小本和全本三种类型来演出。串演的全本戏有《连环计》《鸣凤记》《玉簪记》《牡丹亭》《十五贯》《铁冠图》和《长生殿》等等。《申报》1925年12月11日报道昆剧传习所在徐园演出《整本连环计》,1926年2月17日演出《全部铁冠图》,1928年1月4日报道“新乐府昆戏院”在笑舞台演出《全本十五贯》。全本《长生殿》集折串演的是:《定情》《赐盒》《絮阁》《舞盘》《鹊桥》《密誓》《进果》《小宴》《惊变》《埋玉》《闻铃》《迎像》《哭像》。周传瑛说:

此系“全本”折目,从“传”字班到现在,我们唱“全本”时仅保留李隆基、杨玉环这条主线,删去了安禄山、郭子仪这条副线。在我六十余年舞台生涯中,《长生殿》几未辍演,其中的《舞盘》及《进果》原先是没有的,系我后来所排。[10]

又据桑毓喜《昆剧传字辈》记载,全福班老艺人吴义生曾给施传镇、郑传鉴、倪传钺传授了《酒楼》和《弹词》两个单折。[11]“传”字辈一方面常演《长生殿》的折子戏,一方面也串演过全本戏。周传瑛回忆“新乐府”昆班时期(1927年12月至1931年6月)的情况说:

在《长生殿》里,我扮前明皇从《定情》《赐盒》起唱到《鹊桥·密誓》及《小宴·惊变》,传玠扮后明皇,从《惊变·埋玉》唱到《迎像·哭像》。[10]60

到了“仙霓社”昆班时期(1931年10月至1942年2月),“传”字辈艺术家又策划了前后二本的演出方式。据1938年11月6日“仙霓社”在上海东方第一书场演出《前集长生殿》的戏单标目,前集从《定情》演到《密誓》,《絮阁》不演而改演《酒楼》,后面加演《吟诗·脱靴》。后集的戏目未载,可能是从《惊变·埋玉》演到《迎像·哭像》。前后集中的唐明皇由沈传芷和周传瑛分饰,杨贵妃由张传芳和朱传茗分饰。高力士由王传淞饰,郭子仪由郑传鉴饰,安禄山由沈传锟饰。 仙霓社演出前后二本《长生殿》的戏单影印件见《中国昆剧大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93页。戏单上的标目是《前集长生殿》:《定情》《赐盒》《酒楼》《鹊桥》《密誓》《吟诗》《脱靴》。戏单上预告说:“明日准演《后集长生殿》。”(折目未载)按:《吟诗·脱靴》实出于《惊鸿记》,昆班旧俗往往拉在《长生殿》名下演出,如光绪二十二年苏州新建书社石印出版的《霓裳文艺全谱》即将《吟脱》列目于《长生殿》中。

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吸收知识。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中,学生所做课程实验主要是一些常规的验证性、仿真性的实验,每次上实验课前都由教师提前将实验设备检查、维修及调试准备好,并且实验时由教师讲解一遍实验步骤并演示一遍实验过程,然后学生再做。学生在实验中只是机械地重复老师的操作或完全按指导书的实验步骤来做,因此,学生没有积极性,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更不要说培养创新能力了。创新环境有限、创新气氛缺乏,学生的创新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再看北方昆弋班,荣庆班也开始以全本戏相号召。1935年春,在天津演出了全本《长生殿》,由白云生饰唐明皇,韩世昌饰杨贵妃,3月2日的《北洋画报》发表徐凌的剧评《记韩世昌与白云生之〈长生殿〉》说:

前晚韩、白二伶合演《长生殿》,自《絮阁》起,而《小宴醉妃》《惊变》《陷关》《埋玉》《剑阁》、迄《闻铃》止,作一联贯的表演,费两小时,而始终不怠。两伶工忠于艺术,诚有足多者。白云生之《小宴》,唱做均极自然,所谓“内心的表演”,白伶有之。……《闻铃》一折,情景益为惨淡,夜雨敲窗,铃声凄然,此时场面上仅明皇一人,而观众均能寂静无哗,聆此伤心之曲。综观全剧,由快乐而悲凄,观众之心情亦随台上而共鸣。其感人之力,从可知矣。[12]

由此可见,“荣庆社”标榜的《长生殿》“全剧”,也是集折串演,具体的折目是《絮阁》《小宴醉妃》《惊变》《陷关》《埋玉》《剑阁闻铃》。1938年9月11日,韩、白重行组织的“祥庆社”在北京吉祥大剧院公演,戏单上明确标出《全部长生殿》,所列折目是《定情》《赐盒》《絮阁》《陷关》《小宴》《惊变》《埋玉》《闻铃》八折。

式中:▽为拉普拉斯算子;上标“·”为对时间求导;p为超孔压;ns为孔隙率;ks为渗透系数;u为位移矢量;ε为应变张量;G为动剪切模量;μ为泊松比;γw为流体重度。Kf为流体压缩系数,表达式如下:

如此看来,南北昆班演出全本《长生殿》的方式方法是一致的,都采取了集折体。串连的折目或多或少,如仙霓社集折较多,则分为前后二本。这种集折串演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完全按照原来传统的折子戏串连起来演出,不是重编,不作任何改动,真正保留了原汁原味。

三、二十世纪后期推陈出新的《长生殿》全本戏

新中国成立后,昆曲获得了新生。遵照“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改方针,以周传瑛为团长的国风昆苏剧团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洪昇逝世250周年,于1954年夏整理了全本戏《长生殿》,在杭州市人民游艺场公演。戏剧家田汉和洪深都莅临观摩,给予热情的赞扬,即于同年9月赴沪参加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55年4月29日,到南京中华剧场演出,1956年4月9日,到北京广和剧场演出,1958年3月4日,再到南京演于世界剧场。全剧由周传瑛整理本子并出演唐明皇李隆基,张娴演杨贵妃,王传淞演高力士,周传铮演杨国忠,包传铎演陈元礼。基本结构以李、杨爱情为主线,从《定情赐盒》《七夕密誓》《小宴惊变》,演到《马嵬埋玉》闭幕,串用了传统折子戏的精华,在关联处适当增饰加工。

班中演《长生殿》者,每忌全演,相传全演则班必散。乾隆三十几年,长白伊公按鹾两淮,故令春台班演全部《长生殿》以试之,乃是秋春台班竟以他故散去。[5]

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鼓舞下,在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北昆、浙昆和上昆分别推出了新编新排的《长生殿》全本戏,它们各显神通,各有千秋。

(一)北方昆曲剧院的新排本发端于1983年,由秦瑾、丛兆桓、关越(习诚)改编,请浙昆周传瑛和张娴担任艺术指导,由丛兆桓导演,陆放编曲,创新的幅度较大。全剧的场次是:序 幕《迎像哭像》,第一场《定情赐盒》,第二场《权哄赴镇》,第三场《制谱密誓》,第四场《渔阳兵变》,第五场《小宴惊变》,第六场《离宫埋玉》,尾 声《迎像哭像》。[13]在剧本的结构上有两个创意,一是以《迎·哭》始,以《迎·哭》终,采用倒插回叙的手法铺叙剧情;二是用《弹词》[九转货郎儿]套曲串场,开幕时有一段序曲,先用[九转]伴唱,然后在序幕中用[二转],第一场用[三转],第三场用[五转],第四场用[四转],第五场用[六转],第六场用[七转],托出了天宝遗事苍凉的兴亡之感。在思想内容上,一方面仍以李、杨爱情为主线,但也突出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副线,把造成安史之乱的历史悲剧的社会因素勾了出来。正、副线两者兼顾,气势不凡。演出时由马玉森饰唐明皇,洪雪飞饰杨贵妃,韩建成饰高力士,周万江饰杨国忠,贺永祥饰安禄山。为了营造舞台气氛,特请胡晓丹担任美术设计,有关服饰、布景、灯光、道具等各方面,都使人耳目一新。在1985年北京市优秀剧目调演中,荣获演出、创作、导演、音乐设计、伴奏、表演、字幕等不同奖项。

(二)浙江昆剧团在1984年重排《长生殿》,由周传瑛、洛地重新整理剧本,在周传瑛三十年前(1954年)的演出本中补进了安史之乱的副线,并采用以《迎·哭》为开场的倒叙法加强悲剧气氛。全剧分七场:《迎像哭像》《定情赐盒》《絮阁权哄》《制谱密誓》《陷关失守》《舞盘惊变》《马嵬埋玉》《尾声》。此剧由周传瑛亲自导演,周世瑞、龚世葵助导,陈祖庚、张世铮、周雪华谱曲。并由周传瑛、张娴、王传淞、周传铮、包传铎领衔主演。与北昆的戏路相比,浙昆“传”字辈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方面自有优势,自有特色。此后,江苏省苏昆剧团即依据这个整理本搬演,效果很好!

在此前后,浙江昆剧团传、世、盛、秀四辈演员一脉相承,均能承继周传瑛版《长生殿》的演出,如汪世瑜饰的唐明皇,王奉梅饰的杨玉环,都很出色。

听者的语篇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事实和看法。如果是事实,那么我们就要花时间想想“他所陈述的内容事实性如何”。如果是看法,那么我们就要花时间想想“他的这个看法和意见的根源在哪”。其实,只要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想”,很多原本不可能“听”到的内容就会“自动”浮现。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便是这个道理。

《定情》《赐盒》《酒楼》《絮阁》《窥浴》《鹊桥》《密誓》《小宴》《惊变》《埋玉》《闻铃》《迎像》《哭像》《弹词》《见月》《雨梦》[9]

  

图1、2、3、4. 1987年上海昆剧团《长生殿》节目单

四、新世纪多本连台戏的出奇制胜

清末民初,随着昆曲的衰落,姑苏四大名班也难以保其余势,只能跑码头。以上海作为新的活动基地,先后在三雅园、满庭芳、天仙茶园、中乐戏园、大观园、新舞台、小世界和天蟾舞台等处演出。

《长生殿》是最能考验昆团演出实力的骨子老戏,大陆诸多昆剧院团除了都有拿手的《长生殿》折子戏以外,也都串演过本子戏,而且各团的头牌演员均以擅演《长生殿》中的主要角色为荣。如江苏省昆剧院的张继青,即以擅演杨贵妃闻名,俞派小生、唐明皇扮演者顾铁华多次请她合作,在南京舞台上演出《长生殿》。该院的程敏,是蔡正仁的弟子,扮演唐明皇甚为出色,与杨贵妃扮演者徐云秀搭档,珠联璧合。而黄小午擅演郭子仪,林继凡、李鸿良擅演高力士,均为一时之选。又如湖南的湘昆、浙江的永昆,也都有擅演《长生殿》的能人。为此,北方昆曲剧院趁着庆祝建院45周年之机缘,精心筹划,以北昆为班底,邀请全国昆曲界数十位精英,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了一次大联合的“世纪版”《长生殿》公演。时间是在2002年10月19日,从下午演到晚上,用集折体的传统方式,串演了十一折。下午演上本《定情》《赐盒》《酒楼》《絮阁》《密誓》《惊变》《埋玉》,晚上演下本《闻铃》《哭像》《看袜》《弹词》《重圆》。剧中分别扮演唐明皇的有蔡正仁(上海)、汪世瑜(浙江)、陶铁斧(浙江)、顾铁华(香港)、马玉森(北京)等,分演杨贵妃的有张继青(江苏)、梁谷音(上海)、张洵澎(上海)、王奉梅(浙江)、蔡瑶铣(北京)等,而上海的刘异龙、北京的马明森和湖南的雷子文都扮演了剧中的重要角色,特别是请江苏的黄小午和林继凡搭档主演了《酒楼》,请上海的老生名角计镇华扮李龟年,主演了《弹词》。这种优化组合的盛举,轰动了京城。

2004年4月23日和24日晚,由上海昆剧团和台湾昆剧团合作,在台北新舞台上演了二本头的《长生殿》,由上昆的周志刚担任艺术总监,他充分开掘上昆过去演过的折子,又把原本第三十六出《看袜》开发出来,分上下本排演。上本的折目是:《定情赐盒》《絮阁》《酒楼》《惊变》《埋玉》,下本是:《闻铃》《看袜》《迎像哭像》《弹词》《雨梦》。由蔡正仁饰唐明皇,华文漪饰杨贵妃,特邀浙昆的程伟兵饰李龟年,上海戏校的顾兆琳饰陈元礼,台湾昆剧团方面由王莺华出演郭子仪、周陆麟演高力士,朱锦荣分演安禄山和杨国忠。舞台上完全按照传统的路数,一桌二椅,不用布景,不加包装,演唱原汁原味,效果极佳,被台湾观众赞誉为“风华绝代”的演出。

2004年12月24日晚,浙江昆剧团为纪念洪昇诞辰360周年,特邀江、浙、沪三地名家,在杭州剧院联袂演出经典专场《长生殿》,串连的折目是:《定情》《赐盒》《惊变》《埋玉》《迎像》《哭像》。由蔡正仁(沪)和汪世瑜(浙)分饰唐明皇,徐延芬(浙)和孔爱萍(江苏)分饰杨贵妃。这场富有昆韵昆味的纪念演出,悠扬绝美,给杭城的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海峡两岸竞演《长生殿》的热潮中,有两部连台大戏出奇制胜,造就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先是苏州出现了三本连台,紧接着上海又涌现了四本连台,高潮迭起,光彩夺目。

先看苏州的高招:2002年4月,江苏省苏昆剧团重组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该院在《长生殿》的传承方面底蕴深厚,继、承、弘、扬四代演员人才辈出,他们生活在昆曲故乡的原生态环境里,得到“传”字辈老师和徐凌云、俞振飞、俞锡侯、吴秀松等专家的教导,学业大进。早在1958年,以张继青、柳继雁、董继浩为首的“继”字辈演员就演过集折体的全本《长生殿》。1984年,“承”字辈和“弘”字辈又复排演出。2000年4月,在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扬”字辈“小兰花”演员出场了五个唐明皇、五个杨贵妃的新苗阵容,演出《长生殿》上本:《定情》《舞盘》《絮阁》《惊变》《埋玉》。(见图5、6)担任艺术总监的是苏州昆曲界的老前辈顾笃璜,他原是苏昆剧团的创办人,对《长生殿》情有独钟。由于有了首届昆剧艺术节的实践经验,他积极酝酿,策划了上中下三本连台的《长生殿》。此事在2003年得到台湾石头出版社董事长陈启德的大力支持,资助一千万,聘请台湾著名艺术家叶锦添(2001年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得主)担任舞台及服装造型设计。顾笃璜亲自整理剧本,并担任总导演和戏剧总监。

顾笃璜对《长生殿》原著五十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整理的演出本不是改编,而是精选了二十七折。他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传统,以原汁原味的舞台艺术形态向观众展现。一方面继承已有的折子戏,另一方面抢救、挖掘那些被人遗忘的折子。对原有曲文只删不改、不加,表演艺术强调原生态,坚持昆曲原真性的保护和传承。他推出的上中下三本的场序是:

上本(一)《定情》,(二)《贿权》,(三)《闻乐》,(四)《制谱》,(五)《禊游》,(六)《进果》,(七)《舞盘》,(八)《权哄》,(九)《夜怨》,(十)《絮阁》;

中本(十一)《侦报》,(十二)《密誓》,(十三)《陷关》,(十四)《惊变》,(十五)《埋玉》,(十六)《冥追》,(十七)《闻铃》;

下本(十八)《剿寇》,(十九)《情悔》,(二十)《哭像》,(二十一)《神诉》,(二十二)《尸解》,(二十三)《见月》,(二十四)《雨梦》,(二十五)《寄情》,(二十六)《得信》,(二十七)《重圆》。

这里先要考察清末民初上海舞台上演出《长生殿》折子戏的情况。据1923年《戏杂志》第六期冰血的《剧目偶志》记载,当时在上海能看到《长生殿》的折子戏还有十六折:

顾笃璜的这个整理本强化了李、杨的爱情主线,而淡化了安史之乱的政治性背景,所以不选《弹词》和《骂贼》。演出时由苏州昆剧院“承”字辈一级演员赵文林饰唐明皇,由“弘”字辈“二度梅”获得者王芳饰杨贵妃。经过一年多辛勤的排练,于2004年2月17至19日在台北新舞台首演,一举成功。六月底在苏州公演,又轰动苏城;十二月中进京在保利剧院上演,2005年10月中到南京紫金大戏院上演,大得赞誉!2007年1月12日至14日,又应邀到比利时列日市瓦洛尼皇家剧院演出,倾倒了欧洲观众。王永健在《评顾笃璜的〈长生殿〉节选本》一文中认为:顾节本“取舍得当,整合合理,删节巧妙。经过苏州昆剧院的舞台实践,证明顾节本是一部既忠实于原作,又适合当今观众口味的优秀演出本”。王永健同时指出:“其美中不足主要表现在基本上删除了有关抒发兴亡之感的折子”[4],特别是删掉了重头戏《骂贼》《弹词》。他建议下本应增补《弹词》,宁可删去《见月》《雨梦》。

  

图5、6.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江苏省苏昆剧团《长生殿》上本简介与工作人员名单

看了苏昆三本连台的大制作以后,我们再来看上昆四本连台的特大制作。

上海昆剧团的总体实力十分雄厚,它积累了昆大班、昆二班和昆三班的人才资源,老中青三代优势互补,阵容坚强。团长蔡正仁专工小生行当,特别是继承了昆剧泰斗俞振飞擅演大冠生的衣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扮演唐明皇的形态气质越来越出色,无论是唱工还是做工,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在大江南北和海峡两岸的巡演中,他被公认为扮演唐明皇的最佳名角和不二人选。于是,有识之士就想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上,要他出头露面竞演大制作的《长生殿》。此事肇始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的女将唐斯复,她久有此意,从2001年冬就开始酝酿,在得到蔡正仁的首肯后,经过长期细心的筹划,拿出了她整理的《中国昆剧全本长生殿》,于2005年12月18日在上海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原计划是要恢复三百年前在松江、南京那样的规模,五十出分五本连台,后来考虑到人力物力,还考虑到观众是否能连看五个晚上的承受能力,只得减去八折 减去的八折是《偷曲》《献饭》《看袜》《私祭》《驿备》《改葬》《怂合》《雨梦》。,缩成四本四十二折,场序是:

第一本《钗盒情定》:《传概》《定情》《贿权》《春睡》《禊游》《谤讶》《倖恩》《献发》,《复召》;

这783例患者均进行了X线平片(KODAK DIRECTVIEW DR7500 SYSTEM)检查和CT(GE LIGHTSPEED 16或PHILIPS BRILLIANCE ICT)检查。对这些病例利用PACS系统和HIS系统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漏误诊的原因,进而找出减少漏误诊的措施。

第二本《霓裳羽衣》:《传概》《闻乐》《制谱》《疑谶》《进果》《舞盘》《权哄》《夜怨》《絮阁》《合围》;

第三本《马嵬惊变》:《传概》《侦报》《窥浴》《密誓》《陷关》《惊变》《埋玉》《冥追》《情悔》《神诉》《闻铃》;

第四本《月宫重圆》:《传概》《神诉》《尸解》《骂贼》《刺逆》《剿寇》《收京》《哭像》《弹词》《仙忆》《见月》《觅魂》《寄情》《补恨》《得信》《重圆》。

《传概》是原著第一出,但为什么每本都用作开场呢?这是剧本整理者唐斯复匠心独运,她借鉴章回小说的方式,虽说是四本连台,但每本自成首尾,可以独立成章,所以每本开头都有《传概》,用说书人串讲家门大意,观众如不能连看四本,可以选看其间任何一本,均能领略昆曲《长生殿》唱做之美。从主题思想来看,唐本全景展现原著的双线结构,弥补了单线之不足。既充分展示了李、杨爱情的主线,同时也揭示了安史之乱的时代面貌,把李、杨爱情放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表现,借男女之情抒发了兴亡之感。

此剧特聘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曹其敏教授担任总导演,由上昆沈斌和张铭荣执导。唱腔表演,全遵传统格范。演出风格则融入现代审美意识,但不标新立异,不蓄意追逐时尚。

在演员的出场方面,作为上昆老团长的蔡正仁,重点考虑了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问题。他抓住排练四本连台戏的大好契机,把昆三班的青年演员推到了舞台中心。昆大班的他和昆二班的张静娴领衔分饰唐明皇和杨贵妃,昆大班的计镇华扮李龟年,带领昆三班的年轻人一齐上阵。昆三班的张军和黎安在第一本和第二本中分饰唐明皇,沈昳丽和余彬在第二本、第四本中分饰杨贵妃。总计动员了一百多位青年演员,使他们得到了舞台实践的时机,做到了出戏又出人。经过前后三年倾情投入的排练,全景式四本连台的《中国昆剧全本·长生殿》喜于2007年5月29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一直演到6月20日,共演五轮,每轮四场,合计演了二十场,想不到观众反应热烈,票房收入和演出效果都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绩!(见图7-11)到了下半年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从10月27日至11月4日,该剧又在兰心大戏院演了三轮十二场,观众仍如上半年那样踊跃,赞誉连连。当年12月27日的《中国文化报》发表了陈燮君《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的艺术智慧》一文,对两个演出季八轮三十二场的公演进行了总结性的评价,肯定了上昆演出本采取“李杨爱情”和“历史跌宕”双线并行的主题定格,肯定了整理者对洪昇原著进行调整结构、时空重组、保持抒情性、加强故事性的艺术处理。[16]

黑米属于糯米类,是我国古老的珍贵稻种,属于药食同源稻米。黑米富含特有的营养与功能因子,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素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是一种有很大开发潜力的黑色食品资源。

  

图7、8、9、10、11. 上海昆剧院全景式四本连台《中国昆剧全本·长生殿》

为适应不同层次观众多元化的欣赏需求,上海昆剧团对四本连台累计演出十小时的《长生殿》进行优化组合,选精用闳,推出了一次二小时演完的单本“精华版”,于2009年6月中在苏州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首演,荣获优秀剧目奖(榜首)。这是从四本连台戏中精选了《定情》《权哄》《絮阁》《进果》《密誓》《合围》《惊变》《埋玉》八折合成。2010年5月中,上昆精华版《长生殿》到广州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又荣获了文华大奖(榜首)(见图12)。此后至今,上昆除了演出四本连台的《长生殿》以外,还适时演出了精华版《长生殿》(见图13、14),两种版本并驾齐驱,甚博时誉!

  

图12. 2010年上昆精华版《长生殿》获文华奖榜首

  

图13、14. 上昆精华版《长生殿》演出剧照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串演《长生殿》全本的历史进程中,有识之士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走上了多元化的演进道路。或集折串演,或整理旧本,或改编新排,或从单本、二本发展为多本连台,风格多样,美不胜收。其中集折串演是常用的格范,串连的折目可多可少,不需要大制作大包装,在继承传统保持原生态方面最具舞台生命力。至于整理本、新排本、连台本和精华本,也都能得到观众的赞许。关键是在处理主线与副线的艺术结构时,往往会引起争议。如果突出李、杨爱情的主线,则必然削弱“历史跌宕”的政治背景的戏份;如果要加强副线的戏码,则单本又容纳不下。还有《酒楼》和《弹词》等特色戏,在单本中很难插入排序,但又不能割舍。因此,只有多本连台才能兼容并包,融会贯通。在这方面,上海昆剧团制作的四本连台戏作了有益的尝试。其优势是既能展现主线和副线的全景,又能融通《酒楼》和《弹词》等特色折目,闯出继承创新的新格局,其成就是值得肯定的。

专家表示,未来我国还将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在此基础上,“三变”改革红利将加快释放。不过,党国英也指出,进一步释放“三变”改革红利,还需要探索股权交易机制,让村民家庭拥有的股份可以拿来交易,通过股权交易平台实现要素资源市场化,使资产在竞争机制中实现增值。

戏剧评论界认为,昆曲演出经典剧目的全本戏对剧种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全本戏能实践昆曲人才的集体传承并彰显昆曲剧种的文学深度和美学品味。为此,上海昆剧团在四本连台戏《长生殿》问世十周年的2017年中,精心策划了全本《长生殿》的全国巡演。6月8日至11日在广州大剧院,6月20日至23日在深圳保利剧院,6月28日至7月1日在云南昆明剧院,9月22日至25日在上海大剧院,11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成效卓著地进行了五轮二十场公演。为了有利于青年演员的传承实践,上昆的这次巡演组合了昆大班至昆五班三代同堂文武兼备的强大阵容,特别是推出了这十年中成长起来的昆四班和昆五班新秀登台亮相,使观众耳目一新,展示了后继有人、前程似锦的美好愿景,从而见证了经典剧目的全本传统风范的演出是昆曲传承发展最具文化自信力的艺术形态。

参考文献:

“哟西。”鬼子大队长兴奋的放下望远镜,正准备向他的上司汇报情况。突然,他发现刚刚冲上阵地的士兵又潮水般地退了下来,紧接着阵地上响起一阵枪响,后退的士兵纷纷中弹倒下。

[1]朱锦华.《长生殿》演出简史[J]//叶长海,主编.长生殿演出与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327-328.

[2][清]金埴,撰.不下带编 巾箱说卷[M]//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2:136.

[3]吴新雷.苏州织造府与曹寅、李煦[J].红楼梦学刊,1982(4).

[4]王永健.评顾笃璜《长生殿》节选本[J].//谢柏梁,高福民.千古情缘——《长生殿》国际艺术研讨会论文集[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521-537.

[5][清]焦循.剧说,卷六[M].//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八集[G].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220.

[6][清]洪升.康保成,校点.长生殿[M].长沙:岳麓书社,2003:3.

[7]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R.radiobacter是此次研究α-变形菌纲中第2丰富的种(20株),数量占总菌株的19%,在除叶以外的所有部位和组织均有分布。R.radiobacter种内16S rRNA RFLP类型多样性最丰富,共有12种RFLP类型分布在根瘤(3种)、根中柱(3种)、田间土壤(3种)、根表皮(2种)、根际土壤(2种)、茎(1种)和种子(1种)。R.radiobacter在紫花苜蓿各部位组织的广泛分布和多样化说明这种微生物似乎能很好的适应甘肃省生境。

[8]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9]冰血.剧目偶志[J].戏杂志,1923(6).

[10]周传瑛,口述,洛地,整理.昆剧生涯六十年[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205.

[11]桑毓喜.幽兰雅韵赖传承——昆剧传字辈评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16.

[12]徐凌.记韩世昌与白云生之《长生殿》[N].北洋画报,1935-3-2.

[13]王文章.兰苑集萃——五十年中国昆剧演出剧本选,第三卷[G].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245-274.

[14]白先勇.惊变——记上海昆剧团《长生殿》的演出[J]//白先勇.白先勇说昆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2.

[15]王文章.兰苑集萃——五十年中国昆剧演出剧本选,第二卷[G].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315-343.

[16]陈燮君.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的艺术智慧[N].中国文化报,2007-12-27.

 
吴新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