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自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将自己或者身边的新鲜事通过网络进行分享。而在分享过程中,受某些不确定性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会出现很多舆论事件。这些舆论事件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干扰与危害。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现象。高校要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干预和处理,以维护校园内部和社会环境的稳定。

一、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强化高校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高校决策逐渐向科学性和民主性方向发展。自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可以就一些社会现象、热点问题表达观点、抒发己见。高校在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中,需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方向,合理采纳学生意见,以更好地进行决策管理建设。

(2)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学校的最高目标就是育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拓宽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通过学生对社会热点和公共事务的思考与评论,学校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思想状况,进而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同时,倾听学生的心声,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实现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在临床方面,为提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还需要重点加强以下几点:临床医师需要掌握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不利因素,若是患者存在剖宫产史,需要主动提供彩超于医师;加大临床症状的确诊评估力度,尤其是高风险产妇中,应该尽可能减少漏诊、误诊的出现。

当前,大学生群体普遍面临竞争、学业、就业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容易产生烦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与心理。大学生欠缺丰富的社会阅历与经验,容易对社会上的不公平事件产生伸张正义的心理。针对网络上的各种丑陋现象,他们更希望能够抨击打压,惩恶扬善,同时将自己的精神压力进行释放。如果学校能够及时掌握此类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积极回应,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

(二)负面影响

(1)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基于智能互联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创新,按照国家要求,逐步建立完善了“管理支撑层级化、数据采集智能化、监测手段多样化、预警预报及时化、信息服务一体化”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五化”建设模式。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山东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向群专结合转变,对提高全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发挥了示范作用。

统一协调是指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上,要坚持内外协调一致的原则,统一口径。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的因素多,内容复杂,难度大。因此,在开展工作时,要能够对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协调工作,促使内外一致,从而有效避免工作出现偏差的情况。只有做到统一协调,才能够避免矛盾的激化。

根据海河流域防洪规划和相关成果,分析确定三河站、海子水库、官厅水库、于桥水库、梁各庄、大清河南支枣林庄站、北支白沟站、白沟河东茨村站、南拒马河北河站及代表南北支之和的新镇站等水文站现状及规划调度方案情景下的设计洪水洪峰、洪量成果及相应洪水过程线。

(2)对学校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

(1)时间性原则

二、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校学生群体比较特殊

在校大学生是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他们思维灵活,个性鲜明,好奇心重,具有强烈的挑战精神与正义感。但是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还处于形成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不能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容易禁不住外界的诱惑,从而无法实现健康成长。

高校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一旦有突发事件他们就会立刻参与其中,对事情进行调查和研究,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由于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做出不明智的行为。为此,高校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应对与正确引导。

完美“人设”,是对现实的逃避和对人性的肤浅认知。作家毛姆说:“好的艺术在于理解人性。”人性有共通的一面,但其复杂之处又可以说包罗万象,每个人心路历程不同,性格选择各异,平常所见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创作的魅力与乐趣所在,不只是刻画人物鲜明的性格,更在于穿透人物的精神灵魂,触及人性的幽微之处,将其复杂性深刻揭示出来。而反观当下的许多影视作品,为了迎合那些“脑残粉”的需要,将主角设定得完美无缺,近乎神人,岂不知单一完美的“人设”抹平了现实的广度与思考的深度,恰与真正的艺术创作背道而驰。

(二)高校舆情客体较为复杂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高校BBS的舆论成为了社会舆情的放大器。汶川地震、钓鱼岛事件、政法大学弑师案等,都在不同的自媒体平台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被社会广泛关注。高校在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应对控制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舆情,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但是要注意打压和禁止的方式,从而抑制矛盾的激化。

(3)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近几年来,国内学者越来越注重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方面的内容,但是关于高中阶段文化自信培养的相关研究很少,关注度不够,因此本文将尝试探讨如何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这个渠道来提高学生正确客观对待中外文化,并分别从认知、行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把握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以政治课堂为依托,逐渐从理论学习转化为切实行动,进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

(三)高校网络舆情具有虚拟性

在网络世界当中,用户可以通过QQ、邮箱、微信或BBS,以随意的信息符号形式填写注册,即可获得一个相应的身份即虚拟身份。大学生借助这样的网络虚拟身份,可以将自身的学习、生活、兴趣、价值取向、信仰、个人的特殊需要或情感色彩,在网络空间自由表达,或与陌生的对象进行互动交流,即在网络空间建立虚拟人际交往。在这个虚拟空间,大学生的言论不受约束,进而敢于发表一些有失偏颇的言论信息。当这一不真实的信息被某一群体所认同,会短时间内在网络平台中产生共鸣,引发高频转发与渲染,导致虚拟网络舆情事件发生。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5个蒸汽喷射时间条件下鸭肉b*有显著差异(p<0.05),b*在2~4s内随蒸汽喷射时间延长而增加,在4~6s内随蒸汽烤制时间的延长b*先减小后增大;鸭皮的亮度值L*在2~6s内随蒸汽喷射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在2~4s范围内鸭肉弹性随蒸汽喷射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在4~6s范围内鸭肉弹性波动规律与2~4s相同;鸭皮弹性随蒸汽喷射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在4~6s范围内鸭皮弹性先增大后减小。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

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直观体现。它的出现以及发展,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高校要最大化发挥网络舆情积极的一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野,创新和丰富思想教育方式。同时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将高校舆情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力度,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懈努力。

(2)BOG回收量为100 kg,其对应的储罐压力升至0.12 MPa左右(假设BOG压缩液化比与上述LNG实验保持一致),即BOG进气后储罐压力由0.3 MPa上升到0.42 MPa。

三、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建设

(1)构建合理的组织保障机制

(一)严格遵守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和平等性使得所有网民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展示自我,对社会焦点和时政新闻发表个人见解。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人们可以隐藏身份,同时,很多大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容易对刺激、新鲜的网络热点事件进行主观臆断,从而使得很多虚假信息在网上蔓延。当这种影响累积到一定程度进而引起共鸣时,就容易引发暴力行动。对于高校来说,会导致大学生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给学校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时间性原则指的是及时性这一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适时性和动态性。及时性是指舆情发生后,学校相关部门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网络舆情,及时进行舆情应对准备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应对策略。时效性,则是体现在对舆情的基本情况进行简略分析和了解,进而分析出合适的时机,根据实际趋势,对发布消息的时间给予有效安排。而动态性主要是要求高校能够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追踪,这也是对引导效果的掌握。

学校在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过程中,通常是采取电视台或广播站等传统的交流方式进行舆论的引导,展现学校的良好形象。传统媒体具有较强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可靠性。

一是建立完善工作协商制度。市河长办制定印发了《天津市河道水生态环境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度》,形成了例会制度、联络员制度、报告工作制度等,建立起协调解决水生态环境日常管理问题的平台,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协调处理了垃圾、排污、河道整治、绿化等由不同部门管理的水环境问题,比如与市市容园林委就中心城区河道沿岸市场管理、垃圾集中清运点等问题进行了协商,及时解决问题。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量庞大,包罗万象。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难免对其产生某些负面影响。大学生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浏览到一些负面信息,从而在情绪上、心理上受到不良影响。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尚未形成坚定、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受各方面压力以及网络不良言论与现象的影响,容易出现抑郁、暴躁的情绪,甚至会产生暴力倾向与极端行为。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问题与挑战。

(二)强化管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1)以自身发展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想构建一个良好的高校网络舆情环境,就要关注校园的长期发展。我们首先应该提高教育的质量,加强对教育设施的有效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园管理上,学校要保证工作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公正性,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2)积极传播校园正能量

(2)统一协调原则

而近年来新闻网、微博、微信平台等新媒体的地位日益凸显。学校可以应用新的网络媒体,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与合适的话题,以促进交流,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加强校园自身文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要加强对网络的建设,还要实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学校新闻和相关文化活动进行宣传,积极传播校园正能量。

(三)构建有效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事关大学生身心健康。网络舆论环境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为促进网络环境的良好、健康发展,高校应该建立一定的舆情管理机制,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其次,要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心态。因为情绪激动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开展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学校需要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合理的组织保障机制,强化教师和学生对网络舆情问题的重视。学校应根据组织机构具体情况,分化学生舆情引导工作,形成管理小组,对工作进行具体的布置保。同时,各小组之间应该协调合作,及时识别问题、提出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2)建立通畅的舆情表达机制

学生主要通过信访渠道和网络渠道两种方式来反映问题。前者更为常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方便、通畅地表达意见、提出建议,发表言论,也可以有效释放不良情绪,从而有效降低网络舆情严重发生和矛盾突然激化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李家智,毋靖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惑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8):78-80.

[2]李洪雄.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97-101.

[3]么强.网络谣言的生成现象与高校自媒体建构中相应的疏导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7(02):13-14.

[4]姜慧芳,张彩.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部门网络舆情的应对——以商丘市为例[J].新闻传播,2017(04):24-25.

当时岳麓书院有百分之五十是由刘崐主持修建的。他亲自上书朝廷请拨银两,主持清代最后一次对岳麓书院的大规模修建。其结果是“因旧制而修复者十之五,新建者十之二,或增或改十之三”。他亲自撰写《重修岳麓书院记》,弘扬经世致用思想,稳固了湖南士人经世致用的学风。岳麓书院御书楼前长廊嵌存的《重修岳麓书院记》,便是刘崐撰写。

[5]余俊渠.自媒体视阈下大学生信谣传谣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6):55-57.

 
张春兰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