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形势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重点。顺利实现我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需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学习贯彻新思想,创新工作新方法,实现教师队伍建设新跃升。

一、强化思想引领,汇聚干事创业正能量

思想政治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夯实信念根基,才能开启队伍建设的活力之源,确保正确建设方向。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信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定维护核心的政治自觉。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上,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配电网无功优化既是保障电网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系统电压水平的重要方式[1]。随着风力、光伏、燃料电池等分布式发电技术不断进步,在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的同时,也改善了环境问题。但分布式电源的并网会对配电网系统产生重要影响[2-4],与此同时,分布式电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如风机出力随风速变化、光伏发电随光照强度变化等,使得传统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难以适应这些复杂变化情况。

(二)坚持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激发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标催人奋进,前景令人鼓舞。我们要用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激励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理清工作思路,在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指引下,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推进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坚持用高等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凝聚力量

当前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不断创新方法手段,不断促进师资队伍内涵发展。

二、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内涵发展新动力

近年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开放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体系不断完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各校之间的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在实现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的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用习总书记的教导砥砺思想,激发广大教职员工斗志。强化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事业认同,对改革发展前景的目标认同,对积极扎根一线建功立业的情感认同,为打造学校特色教育品牌,建设特色名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良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要坚持正确工作指导,深入推进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

(一)搞好体系设计,强化梯次培养

The mRNA level of HMGB1 in the myocardium of the baseline grou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NP and LVEDD(r=0.850,P=0.003;r=0.916,P=0.001,Figure 6),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VEF(r=0.880,P=0.001,Figure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四个相统一”体现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要求,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遵循。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在思想上求深化,准确把握“四个相统一”的本质和内涵,增强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要在理念上求突破,强化“德”的要求,摒弃习惯做法,纠正思想偏差;要在落实上求实效,把各项要求融入日常,以严实作风抓紧抓实。

(二)注重问题牵引,促进专业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明确的新理念新思想新目标新战略,做到真学真信真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树立明道、信道、守道、传道的师表风范,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三)创新工作机制,实现特色培养

特色就是优势。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专业要求,具有专业发展快、实践性强、与市场需求联系紧密等特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专业培养,要把握特点规律,突出培养特色。要围绕专业技能型人才导向抓创新,加强对教师应用技能和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考察和培养,真正打造“双师型”师资人才队伍。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抓创新,通过师资力量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双向流动,充实教学力量,掌握教学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要围绕应用型技术研究抓创新,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市场,开展技术服务、产品攻关和管理创新,提升业务能力、丰富从业经历,推动校企合作深度发展。

三、深化师德建设,提升教书育人软实力

本组研究部分患者(15例,71%)出现低热和肝区疼痛不良反应,其中肝区疼痛6例、低度发热9例(体温<38.5℃)。是由于填充血管瘤血窦及肝动脉灌注栓塞剂之后,缺血或者药物对血管产生刺激从而出现肝区疼痛,病灶坏死后可以出现吸收热。对于术后出现低热,疼痛症状,经对症处理,1~3d都基本消失,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2%CLA可显著降低TNBS诱导的肠道炎性细胞激活的标志——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图2)以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8和 TNF-α)的含量(图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按照体系化建设思路,搞好顶层设计,实现整体推进。要细化目标任务。围绕我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师资建设需求,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各学科专业建设目标任务。要按照金字塔形结构建立培养体系,设置高、中、初等多个培养层次,区分层次设置建设目标,并确保每一名教师都纳入培养体系。要明确培养方式,采取搭建平台、政策扶持、选拔激励、进修交流、结对拜师等方式,使培养对象在培养周期得到全方位锻炼提高。要明确培养周期,实现目标管理,对各层次培养对象进行定期考核,形成动态管理、逐级递进、有进有出的流动机制。

(一)把握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后来,好不容易开熟了,得意了,每回一遇上堵车,就把拳头搁嘴边假装话筒:“嘟嘟嘟,前方开道,快开道!李咏来了!”要么就是用手做手枪状,左瞄右瞄,一路上“枪毙”无数人。“将来我给车上装两个高压水枪,谁堵我我就滋谁。”

(二)树立明道信道的师表风范

要强化问题思维,围绕专业建设精准发力。针对师资培训不够系统完备的问题,要创新培养手段,健全培养体系,实现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模块化培训与基地化培训相配合、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补充、个人自主参训与集中组织培训相促进的培训体系与工作格局,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效益。针对高层次人才规模数量不足的问题,要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办法,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启动后备力量建设。针对教学科研能力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要强化政策导向,引导教师增强实践能力,提升科研能力,实现均衡发展。针对科研团队力量不足的问题,研究制定措施,发挥名师带教作用、政策扶持作用,打造创新团队,发挥群体效应,提升人才竞争力。

(三)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要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结合实际,在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要研究联动机制,形成各层级、各部门共同抓好师德建设的合力。要研究评价机制,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色操作性强的考评系统,定期组织实施考核工作。要建立工作机制,定期分析形势,不断整改提高,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温希东,卿中全.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3):54-57.

[2]林宇.围绕提高质量强化高职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0(08):46-48.

[3]张宇迪.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8):20-21.

 
肖嵘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