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药物溶解性和渗透性测定的生物药剂分类系统在兽药制剂研发的应用前景

更新时间:2009-03-28

新药研发是一个风险大、投资多、历时长的过程。在研发过程中,早期准确预测药物体内过程是关系到药品能否成功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欧美应用比较成功的生物药剂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即可用于预测药物的体内过程。BCS是基于药物成分在胃肠道的吸收主要受其溶解性和肠渗透性影响的观点,由Amidon等[1]于1995年首次提出的一个药物体内外相关性预测系统。时至今日,BCS被认为是最具有预测性的实用工具,基于BCS免除生物等效研究的理论在药品研发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成为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重点阐述BCS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其在兽药制剂研发领域的应用前景。

1 BCS的分类依据

BCS是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肠渗透性进行分类,故准确测定药物的溶解性和肠渗透性是保证科学分类的首要前提。目前根据化合物溶解性和肠渗透性特点,药物被分为以下4类[2]:第Ⅰ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这类药物极易吸收,为速释药物,其溶出速率高于胃排空速率,若忽略辅料的影响,可免除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第Ⅱ类:低溶解度、高渗透性药物。这类药物的体内释放是关键,生物利用度受溶出度限制,通过制剂学方法改善该类药物的溶出特性可显著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因难以确定该类药物的体外溶出与体内释放的相关性,故较难进行生物等效豁免研究。第Ⅲ类:高溶解度、低渗透性药物。该类药物在体内吸收的限速步骤是药物的渗透性,如果药物在体内能迅速释放,并能在到达药物吸收部位时达到饱和浓度,则可以忽略不同制剂释放速率的差异。第Ⅳ类:低渗透性、低溶解度药物。这类药物较难溶出,即使溶出也很难在胃肠黏膜渗透,故生物利用度很差,且个体和种属差异较大。

1.1 溶解度的测定

溶解度主要是测定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平衡溶解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指导原则明确规定了溶解度的测定条件[3]:即采用摇瓶法或其他的酸碱滴定法在(37±1)℃时进行测定;水性介质的pH值为1~7.5,且选取足够的水性介质进行测定,以保证能绘制pH-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测定所用的介质通常采用美国药典规定的标准缓冲液,当药物加入后需进行pH校准;每种介质中的测定至少重复3 次,以减少方法误差。当药物单次最大剂量在37 ℃、pH值1~7.5范围内可完全溶解于250 mL的水性介质,即定义为高溶解性。

不同国家的相关药物管理机构对高溶解度药物的定义有细微的差异[4],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于pH-溶解度曲线的测定要求与FDA基本一致,但是WHO对FDA高溶解性的定义做了修订:单次给药的最大剂量能溶解在250 mL、pH值1.2~6.8的37 ℃水溶液中[5],即认为该原料药属于高溶解性。欧洲药监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对高溶解性定义为:药物单次最大剂量能溶解在250 mL、pH值1~8的37 ℃水溶液中,即认为该原料药属于高溶解性。

1.2 渗透性的测定

根据FDA指南[3],药物渗透性的测定可以使用体内药动学方法或体外渗透性方法来确定,其中人体试验包括绝对生物利用度试验、质量平衡试验和体内小肠灌流试验;动物体内试验包括体内小肠灌流试验和原位小肠灌流试验;体外试验包括人体或动物小肠组织跨膜试验及单层上皮细胞转运试验。一般情况下,一种试验方法就可以证明药物的渗透性,但是当一种方法不能确定药物的渗透性时,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相互验证。为了验证所建立渗透性测定模型的可用性,通常需要采用已知渗透性的内标物质同时进行试验,高渗透性药物有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低渗透性物质有甘露醇、PEG4000(渗透性为零)等[6]

FDA对于1995—2002年申报的172个药物的BCS分类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4],发现在渗透性测定时,有115个药物采用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03个药物采用质量平衡法,5个药物采用体外单层细胞培养法,其中部分药物同时采用了两种测定方法。以上结果提示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虽然在研究中应用较多,但在药品注册申报过程中应用较少,而人体试验方法的测定结果更具说服力。

不同管理机构对高渗透性药物的定义稍有差异[4],FDA定义药物在肠道吸收达到90%以上时即为高渗透性药物,否则即为低渗透性药物。WHO测定渗透性的方法与FDA指导原则基本一致,但是WHO对FDA高渗透性的定义做了修订:制剂口服后吸收程度不小于85%,即认为该原料药属于高渗透性[7],EMA与WHO对高渗透性的定义基本一致。

2 BCS的应用及研究意义

Amidon等[1]认为,具有相同体外溶出和渗透性能的药物具有相同的体内吸收过程,进而可以对这一部分的药物进行上市前的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豁免。BCS自1995年被提出以来,不断被后续的研究者发展和完善,其分类依据和标准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制药行业的发展[8]。目前BCS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1)如何用更好的模型模拟体内环境;2)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扩大豁免生物等效性药物的范围,修改分类依据、修正错误分类药物。同时,BCS的提出也推动了生物药剂学这门学科的发展,一些衍生的研究不断涌现,如2005年提出的基于药物体内分布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al drug disposi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BDDCS)[9],以药物的体内代谢程度取代肠渗透性作为分类准则,较BCS而言,该分类系统更注重药物的体内过程,弥补了BCS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但不管怎样,这一系列研究都是以BCS为基础,或以其为启发而提出和开展的,故BCS自提出以来的长足发展,不仅对该系统本身,对其他相关的研究来说,均有重要意义。

式中,xf为修正后的形心位置,xc为修正之前的形心位置,a0、b0、k0为修正系数,M为最大接收饱和点数目,m为实测饱和点数目.如图8,Ec为修正前误差平均值,Ef为修正后误差平均值.

2.1 BCS在药物管理机构中的应用

BCS概念的提出使在考证药物商品在变更及放大前后产品是否保持生物等效时,不再采用耗时耗资源的体内研究来进行验证,而是采用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10]。美国FDA于1995年最早采用并认可BCS作为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的指导原则。2000年8月,FDA发布了将BCS应用于速释固体口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豁免的指导原则[4],之后其他监管机构也逐渐接受这一理念并发布了相应的指导原则,如WHO于2006年发布了Technical Report Serieso.937,其中附件7和8引入了基于BCS的生物等效性豁免原则[11],EMA于2010年发布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南也引入了类似内容[12]。近年来,基于BCS分类体系免除生物等效研究的应用已扩展至普通口服制剂仿制药的申请。

2.2 BCS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试验目的:对应用不同菌种进行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后的温度、产量进行对比试验,找出最适合当地推广的菌种。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干预,主要为患者入院后,协助其进行常规检查,并对临床治疗方式进行讲解,同时对病情进行观察。研究组患者采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进行干预,主要包括改善护理理念、打造人性化护理环境、加大临床服务意识、人性化心理干预等。

此外,BCS分类的溶解性和肠渗透性两个依据,也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这主要体现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诸如候选分子的筛选、药物剂型的选择、体内体外相关性以及药物和食物间相互作用等诸多环节[15]。具体而言,同样类别、疗效相似的化合物,其溶解性和渗透性越高越受到青睐,针对已有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基团修饰来增加其溶解性和渗透性,这样有利于缩短药物的研发周期,减少研发的成本。一些吸收较差的药物,也可以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继而开发更为有效的剂型,提高这类药物的使用价值。故BCS的提出与发展,对药剂学领域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 BCS在兽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

3.1 BCS在兽药研发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我国兽药行业自2006年强制实施兽药GMP企业准入管理以来,发展初具规模,行业成就巨大。随着行业科技的发展,兽药剂型逐步丰富,品种不断增多,《中国兽药典》共收载兽用化学药品592个,16个剂型,其中兽用专用药物品种增加至68个[16-18]。目前我国兽用新药研发以仿制药为主,其次是原料药研发[19-20]。药品在批准上市之前,必须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因需要进行体内试验,故新药开发成本颇高,对于兽药而言,因其应用的靶动物可能不止一种,所以对产品标签上的每一种动物的安全有效性都要分别检测[21],这就意味着兽用新药上市前的过程更漫长,成本更高,考虑到经济条件的约束,将BCS的概念应用于兽药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美国药典专家委员会成立的特别委员会建议将BCS应用于犬,认为此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2]。但作为药物研发的工具,在其他动物中仍未开展研究。

BCS理论对候选药物的筛选、剂型的选择均具有指导意义,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化合物的溶解和渗透特点来相应地修正其在体内的吸收[15]。另外,对于BCS Ⅰ类、Ⅲ类药物授予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豁免,则可降低药物制剂的研发成本,缩短其上市时间。虽然人药BCS发展已经接近完善[12],但仍具有某些局限性,若将BCS应用于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兽药研究时,也会促进人药BCS的进一步完善。因此将BCS应用于兽药,不仅可以促进兽用药物发展,推动我国养殖业进步,同时还对人药BCS的完善产生贡献,将会给药物研发工作者、养殖户及兽医工作者均带来便利及收益,故此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3.2 人用BCS外推给不同种属动物时的局限性

尽管在兽药上应用BCS的概念对兽药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想要把人药BCS直接外推运用到兽药行业,仍存在一些局限,这主要体现在人与动物之间的种间差异。

3.2.1 解剖学和生理学差异 首先,动物和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解剖学差异,若该差异存在于消化系统,那么药物在不同物种体内被处置的方式也就存在差异,从而影响药效发挥。例如反刍动物特有的复胃系统会延长药物到达肠道的时间,故会延缓其吸收;犬虽然具有比较简单的结肠,但是肠绒毛非常发达,可能是吸收的重要部位;马的消化是后肠发酵,其胃内容物pH值范围较宽,绝大多数药物的吸收都发生于大肠;禽类的消化道较为特殊,包括用于机械消化的肌胃和分泌消化液的腺胃,另外,禽类的盲肠较为发达[23]。这些解剖生理学差异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溶出和吸收过程,所以应用BCS概念时,不能进行单纯的种间外推。

3.2.2 胃排空及肠转运时间 有研究显示,当用比格犬作为模型动物代替人测定阿司匹林缓释片、灰黄霉素片、丙戊酸以及氨苄西林的生物利用度时,发现二者之间误差较大是缘于物种间胃肠排空时间差异[24-26]。比较禁食状态下人、犬和小型猪的胃排空速率,发现胃排空速率从大到小排序为犬、人、小型猪[22]。胃排空时间对药物尤其是高溶解度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影响非常大,排空过快会导致药物不能完全溶出。另外,由于犬的肠转运时间比猪和人的都短,所以同一种制剂在犬及人、猪体内驻留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2.3 胃肠容积 生理容积量是影响药物溶解度的一个关键因素。不同物种日常分泌和吸收的液体量存在较大差异[27],如马的胃容积18 L,小肠容积64 L;牛的胃容积253 L,小肠容积66 L;羊胃容积38 L,小肠容积9 L;猪胃容积8 L,小肠容积9 L;犬胃容积0.5~1 L,小肠容积0.3 L;人胃容积1~1.6 L。另外唾液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唾液日间平均分泌量的种间差异十分明显,牛为160 L、马为40 L、猪为15 L、犬为0.5 L、人类大约为1.5 L。

3.2.4 药物代谢 物种间药物代谢过程也存在较明显的不同[28],种间药物代谢酶和肠道存在的药物转运体的表达水平不同,则会直接影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清除速率,从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2.5 其他 人类和动物用药的剂量、剂型,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个体大小,药物临床使用方法,例如混饲、混饮[29]以及部分动物特殊的生活习性,例如异嗜等,均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吸收。

所以将BCS用于兽药时,不能忽视上述影响药物在体内吸收的诸多因素,不能直接进行种间外推,而需针对各个物种分别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特定的BCS分类标准。

3.3 兽药BCS的研究进展

Xu M D,Wang L,Wang T S,et al. Comparison and application of 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J].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16,51(10):777-779(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4.3 溶出度测定 FDA的药物评估与研究中心(CDER)已经将BCS概念引入一些指导性文件[35-36],一些经过工艺放大或审批后变更的新产品,其生物等效性研究可被体外溶出度试验所代替,从而授予其生物等效性研究豁免。

《红楼梦》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说的就是真假颠倒,好坏混淆。如果一个社会,大家习惯用假的行为来攫取利益,用假手段来代替正人君子所不齿的事情,且形成气候,并互相传染盛行,情况就可怕了。

3.4 不同动物进行BCS研究时有待解决的问题

3.4.1 溶解性测定 FDA有关高溶解性药物的测定条件比较明确,即在37 ℃时,药物在体积小于250 mL、pH值在1~7.5范围内的水性介质中完全溶解[3]。其中温度条件是参考人体的正常体温,但不同种属动物的正常体温与人体存在差异,如猪为38~39.5 ℃,牛为37.5~39.5 ℃,鸡为40~42 ℃,因此针对不同动物制定药物溶解度测定条件时,需要考虑每种动物的正常体温。另外,FDA规定的250 mL的溶出体积是基于人胃液50 mL和送服固体制剂所饮用的200 mL水[33],故用于动物时,溶出体积确定时需要明确各物种的胃肠容积。FDA规定的pH值范围为1~7.5,此范围包括了人各种状态时的pH值,同时排除了因小肠液pH值比胃液高而在小肠内有沉淀析出的情况,所以针对动物,需要了解其胃肠道pH值的情况,选择足够宽的pH值范围,然后在此pH范围内对药物的溶解度进行测定并分类。

3.4.2 渗透性测定 生物利用度反映了口服药物制剂的质量和体内的作用效果,定义为药物在体吸收的速率与程度,这个过程包括药物的释放和溶出、在肠腔内潜在的稳定性和结合问题、转移时间以及在肠壁的有效通透率。其中,肠壁的有效通透率是整个吸收过程的限速步骤,低通透率是候选药物成功开发最主要的障碍。

[21]   Martinez M L,Amidon G,Augsburger L,et al. Applying the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 veterinary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PartⅠ:biopharmaceutics and formulation considerations[J].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02,54(6):805-824.

生物利用度是表征药物口服吸收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研究同一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人和动物上是否存在相关性,Musther等[32]收集了现有的184种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文献,然后把人的数据与其他不同物种的生物利用度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与动物的生物利用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较差,由此也说明BCS的概念不能直接进行种间外推应用。

CDER建议体外溶出度试验应该遵循以下条件:①试验方法应该为美国药典(USP)规定的转篮法或浆板法;②试验所使用的溶出介质体积应为900 mL;③溶出介质包括:0.1 mol·L-1 HCl或不含酶的USP模拟胃液、pH4.5的缓冲液、pH6.8的缓冲液或不含酶的USP模拟肠液。④每一种制剂,必须测定至少12个剂量单位的溶出度,绘制溶出曲线。若2个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f2)值大于50,则认为这两种制剂具有相似的溶出过程。

现在认为传统的转篮法和浆板法提供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与体内吸收和体内流体力学性质缺乏相关性[36],故现在针对溶出度的测定进一步发展了与生理环境相关的溶出介质,还提出了动态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无论如何,溶出度测定条件的选择主要依据胃肠道环境的模拟结果。通常需考虑机体胃内的pH值和酶,表面张力,胃液体积,温度及肠道内的pH值、压力等因素。在体外溶出试验中,通过选择不同的溶出装置和溶出介质,实现对胃肠道环境的模拟。因此针对不同动物建立其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上因素。

3.5 基于BCS理论提高兽药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基本策略

目前新药研发过程中,BCS的概念已不仅仅用于使药物获得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权,也开始应用于从初期到临床试验阶段的处方设计[37],深入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药剂学性质有助于新药研发。BCS是从生物药剂学角度制定处方研发策略的有力工具。

3.5.1 提高药物溶解性 溶解性低不仅会降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生物利用度,而且影响药物制剂的制备。常用的兽药剂型,如可溶性粉、溶液剂、针剂等都需药物有一定的溶解度[38]。因此,增加难溶性兽药的溶解度是兽药工作者经常遇到的难题。BCS主要应用于BCS Ⅱ类药物的处方设计,其重点主要解决难溶性药物的增溶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1)减小粒径 减小粒径的途径主要有:① 微粉化:药物的溶出速率随药物颗粒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加。根据普朗特的边界层方程,减小粒径,尤其是降到小于5 μm,能降低扩散层厚度,从而加速溶解,进而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如阿莫西林、灰黄霉素、地高辛和非洛地平等。② 纳米晶体技术:原理同微粉化,通过湿法珠磨、高压匀浆或控制沉淀等方法,将难溶性药物颗粒粒径减小到纳米范围,进而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38-39]

2)制成固体分散体 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以分子、无定型或微晶等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将难溶性兽药分散在水溶性载体中可增加溶解度。常用的水溶性载体材料有聚乙二醇、聚维酮、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糖、醇、纤维素衍生物等[39]。目前,难溶性兽药中有广谱抗菌药氟苯尼考,抗球虫药地克珠利、妥曲珠利、癸氧喹酯等应用固体分散体增溶的研究报道[40-42]

目前肺癌是全球死亡率较高的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比例的80%以上,寻找一种有效简单的综合治疗方法成为肺癌研究的热点[1]。功能分子影像融合数据图像处理、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在分子水平研究活体内细胞功能代谢,利用胞内特定靶分子与分子探针无创性结合,体外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探测成像,以达到对疾病特异性诊断及疗效观察或进行新药研制筛选的新领域[2]。分析肿瘤靶区大小形态及位置的变化,分析实施治疗与原计划的差异,可以更精确放疗靶区并减少正常组织受量[3]。本文通过研究再次CT扫描定位分析对临床适形放疗治疗肺癌提高靶区剂量学影响,为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3)结构修饰 难溶性弱酸或弱碱性药物,可通过制成可溶性盐,使其变为极性化合物增加溶解度。这种方法简单方便,相关的药物也最多。如抗菌药中头孢喹肟用其硫酸盐,沙拉沙星用其盐酸盐,头孢噻呋用其钠盐、盐酸盐来提高溶解度[43-45]

4)环糊精包合 包合是指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而形成包合物的技术。难溶性兽药包合物在水中溶解时,由于包合材料的亲水性从而提高药物溶解度。常用包合材料有环糊精(CYD)及其衍生物,尤以β-CYD多用。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吡喹酮,使溶解度增大27倍。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伊维菌素也有很好的增溶效果[39,46]

5)引入亲水基团 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如多元酸盐、磺酸钠、羧酸钠、醇、氨基、糖等,可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不溶于水的氢化可的松,通过酯键引入亲水基团琥珀酸钠(丁二酸钠)形成水溶性前药,可制成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液[39,46]

(6)乳化技术 目前,乳化技术备受重视,水相与油相同时存在,亲水性药物和疏水性药物均能被溶解。乳化液包括3种类型:油包水(W/O)型、水包油(O/W)型及双连续相,药物在乳液中的增容量高出药物在水中和油中的溶解度之和[38-39,46]

Gao Y,Geng L D. Comparison of FDA,WHO and EMA guidelines on bioequivalence exemption based on 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J].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2012,21(24):2861-2869(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在87例的甲状腺CNB结节中,结节最大穿刺成功的甲状腺结节为86(94.91%)个,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87个结节中86个穿刺成功,1个结节穿刺的组织量少,病理结果不确定。CNB病理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4 小结

生物药剂分类系统对兽药研发、管理乃至行业发展均体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人药BCS已经近乎完善,然而由于存在物种间差异,限制了其种间外推。但是研究者可以参照建立人药BCS的理论及方法,建立种间的相关性,或者参考不同物种自身的生理生化特性等创建新的标准。目前国外在此方面已开展相关的研究,但在建立标准上仍存在一些难以攻克的难题,有待深入探讨及研究。若成功将BCS应用于兽药,则有利于解决兽药研发及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兽药制剂行业的发展,所以将BCS应用于兽药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对于制药行业而言,BCS分类系统的提出使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豁免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化。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物上市时,若已通过合理及必要的药理学和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后,只要通过一些体外验证试验证明两者具有等效性,即可批准上市[13],这不仅为药物的研发上市节约成本和时间,也可避免健康试验者服用未上市药物所引起的安全和人道主义危机。目前,FDA只批准了BCSⅠ类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豁免[14]。但Ⅰ类药物数量较少,故有学者提出,将渗透性测定时的pH值上限标准依据胃肠道实际情况从7.5降至6.8,并根据许多完全吸收药物的通透性试验数据把高渗透性标准从90%降低到85%,对Ⅰ类和Ⅱ类药物的豁免可能进行评估,从而扩大豁免的范围[5,11-12]。目前学界对此争议较大,但这些争议从侧面反映了药学工作者对这一分类工具的重视,表明BCS对制药行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1] Amidon G L,Lennernas H,Shah V P,et al.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 biopharmaceutic drug slassification:the correlation of in vitro drug product dissolution and in vivo bioavailability[J]. Pharmaceutical Research,1995,12(3),413-420.

[2]   李新月,叶小强,司俊仁,等.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制剂策略[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6,37(1):60-63.

Li X Y,Ye X Q,Si J R,et al. 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formulation strategy[J]. Journ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2016,37(1):60-63(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   Bonnel R A,Avigan M,Iyasu S. Guidance for industry:waiver of in vivo bioavailability and bioequivalence studies for immediate-release solid products,based on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EB/OL].(2007-12-17).http://www.fda.gov/cder/guidance/3618fnl.html.

[4]   高杨,耿立冬. FDA,WHO和EMA关于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生物等效性豁免指导原则的比较[J]. 中国新药杂志,2012,21(24):2861-2869.

3.5.2 提高药物渗透性 从理论上讲,药物从肠腔进入血液的转运途径有3种:载体介导的主动转运、易化扩散被动转运及旁路转运。大多数口服药物通过被动转运吸收,故药物脂溶性强弱是决定药物吸收的关键因素,脂溶性较高的药物其膜渗透性更好。药物脂溶性主要由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决定,因此,可通过优化其化学结构的方法来增加脂溶性,从而提高其渗透性。部分亲水性药物可经旁路转运透过肠膜,此类药物可通过在处方中加入渗透促进剂的方法来提高其渗透性。常用的渗透促进剂有脂肪酸、胆盐、表面活性剂、多糖等[2,39]。总体而言,制剂学手段在低渗透性药物的处方设计中作用有限,是一个尚待探讨的领域[33]

[5]   Yu L X,Amidon G L,Polli J E,et al.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biowaiver extensions[J]. 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02,19(7):921-925.

[6]   张宁,平其能. 生物药剂分类系统(BCS)及应用进展介绍[J].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9):1655-1658.

Zhang N,Ping Q N. 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and application progress[J].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2008,17(19):1655-165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7]   屠锡德. 药剂学[M]. 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11-1112.

为了提高芯片良率,插入电路中缓冲器的数量为Nb,其值小于触发器数量的1%.除了缓冲器的数量,缓冲器的平均大小在列Ab给出.文献[10,11]在本文相同环境下实现后缓冲器面积增加为20.本文缓冲器面积增加的平均大小在列Ab给出,可知在同样的ISCAS89仿真环境下,相比文献[10,11],本文以更小的面积损耗实现了良率提高.此外在TAU2013的仿真环境下也有同样效果.通过缓冲器使用量的压缩,最终得到缓冲器的面积小于文献[10,11]中的面积.

Tu X D. Pharmacy[M]. 3rd ed. Beijing:People′s Health Publishing House,2002:1111-1112(in Chinese).

[8]   许鸣镝,王琳,王铁松,等. 生物药剂分类系统差异比较及应用探讨[J]. 中国药学杂志,2016,51(10):777-779.

美国率先开展有关兽药BCS的研究,美国药典专家委员会成立的特别委员会建议将BCS应用于犬。Papich等[30]为了探讨人药的BCS分类是否能直接应用于犬,通过采集50种人用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将其与犬所得的试验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因此认为不能将人用BCS标准直接进行单纯的种间外推。Dressman[31]研究发现犬的胃肠液pH值高于人的,禁食犬的胃肠液pH值有较大的跨度范围(3~8),这就表明药物在禁食犬体内吸收情况较为复杂,在进食之后,犬胃肠液pH值又会高于人类,所以对于弱酸弱碱药物来说食物也会显著影响其口服吸收。

[9]   刘维,杨丽,翟所迪,等,基于药物体内处置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DDCS)简介[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3(4):265-272.

As Angelou said in the autobiography,“The black female is assaulted in her tender years by all those common forces of nature at the same time that she is caught in the tripartite crossfire of masculine prejudice,white illogical hate and Black lack of power.”(Angelou,272)

Liu W,Yang L,Zhai S D,et al.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iopharmaceutical drug disposi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BDDCS)[J].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and Clinical Remedies,2013(4):265-27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0]   胡昌勤,潘瑞雪. 溶出度实验评价/预测固体口服制剂生物等效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14,23(1):44-51.

“我爷爷”是土匪也是英雄,他曾经杀人越货、落草为寇,也能以寡敌众将日本鬼子打得屁滚尿流,在莫言笔下他是抗日战争时期众多草莽英雄的化身。“我奶奶”一生追求自由,敢爱敢恨,她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是那个时代女性反抗封建制度的代表。莫言通过对这些形象的书写,以小见大,表现了那个年代中华民族顽强旺盛、不肯屈服的生命张力,并通过先辈与我辈的对比哀叹种的退化,从而深入反思了民族精神的何去何从,希望借此重建属于民族的精神家园。他巧妙地将中国这个大舞台浓缩为高密东北乡这个小舞台,成功地使乡土情结升华到了民族情结的高度。

Hu C Q,Pan R X.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bioequivalence of solid oral preparation by dissolution test[J].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2014,23(1):44-51(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No.937. Annex 7:multisource(generic)pharmaceutical products:guidelineson registration requirements to establish interchangeability;Annex 8:proposal to waive in vivo bioequivalence requirements for 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 immediate-release,solid oral dosage forms[R]. Geneva:WHO,2006.

[12]   EMA. Note for guidance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bioavailability and bioequivalence CPMP/WEP/QWP/1401/98 Revl,Appendix Ⅲ[S]. 2006.

[13]   韩静,张丹,刘会臣. 仿制药的生物不等效风险与质量一致性评价[J]. 中国新药杂志,2014,23(24):2897-2901.

Han J,Zhang D,Liu H C. Evaluation of risk about bioequivalence unequal and quality consistency of generic drugs[J].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2014,23(24):2897-2901(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4]   刘曼,张文萍,张丽娜,等. 基于生物药剂分类系统的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生物豁免[J]. 中国新药杂志,2016,25(5):532-542,588.

Liu M,Zhang W P,Zhang L N,et al. Biological exemption for oral solid quick release preparation based on 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J].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2016,25(5):532-542,58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5]   斯陆勤,黄建耿,李高.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下)[J]. 中国药师,2008(2):163-166.

Si L Q,Huang J G,Li G. 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below)[J]. Chinese Pharmacists,2008(2):163-166(in Chinese).

由表1可以看出合并前的非标审计意见数大幅下跌,一直在较低水平,相比较来看合并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数量比2012年有所提升。合并后被审计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以合并当年为转折先下降后上升,非标审计意见比例提升,审计质量提高,但合并之后的比例并不是最高的,说明了合并对审计质量的提升并不显著。

[16]   高艳春,马苏,康孟佼. 我国兽药行业发展现状及监管方向展望[J]. 中国家禽,2013,35(20):2-5.

Gao Y C,Ma S,Kang M J. China′s veterinary drug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regulatory direction[J]. China Poultry,2013,35(20):2-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7]   冯忠武. 兽药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展望[J]. 中国兽药杂志,2009,43(11):1-7.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交联反应的情况,将PVA-g-PAA与交联剂PER混合,在不同温度下处理,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 3所示,40℃处理的样品仍然能溶解在水中,得到透明的溶液;而经过120℃加热处理的样品不溶于水。这说明样品在经过120℃处理后发生了交联,减少了水溶性基团羧基的数目,溶解性降低。结合DSC测试结果和 LFP极片制备烘干温度,选择 120℃作为交联温度,在烘干极片的同时粘结剂发生交联反应。

在欧洲封建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贵族、地主)与被统治阶级(农民)构成了当时社会对立的两大阵营,处于这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人群(资产阶级、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市民等)构成了中间阶层,即国王、贵族、僧侣之外的“第四等级”,他们所举行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贵族地主阶级统治的封建主义社会,促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和制度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处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农民、小业主、手工业者、知识分子等人群,组成了中间阶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间阶层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成为主导性的社会群体。

Feng Z W. Veterinary industr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J].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Drug,2009,43(11):1-7(in Chinese).

[18]   冯小花,李雄,蔡文杰. 2014年中国兽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 今日养猪业,2015(1):46-47.

Feng X H,Li X,Cai W J. China′s veterinary drug industry in 2014 the status quo and trends[J]. Pigs Today,2015(1):46-47(in Chinese).

[19]   牛剑钊,林兰,马锐,等. 我国仿制药研究及监管现状[J]. 中国新药杂志,2014,23(1):6-10.

院级仿真实验室建设由校级部门主持协调,统筹学校资源,协调各院、系、学科间的联合研发,统筹资金、配备人才、合理分工,打破学院壁垒,定位校内、校企共享。

Niu J Z,Lin L,Ma R,et cl. China′s generic drug research and supervision of the status quo[J].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2014,23(1):6-10(in Chinese).

[20]   解小刚,吴晶. 我国生物仿制药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32(3):136-142.

Xie X G,Wu J.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of biomimetic drugs in China[J]. China Biotechnology,2012,32(3):136-142(in Chinese).

根据FDA的BCS指导原则[4],可以用质量平衡、绝对生物利用度和肠灌流法作为药物通透性的测定方式。具体的模型包括人体内肠灌流、在体灌流的适宜动物模型、人或动物组织的体外转运模型、肠上皮单层细胞的体外转运模型。无论选取何种模型,均需考虑药物主要的转运机制、代谢途径以及有关转运载体/酶的活性特征[34]。例如动物机体小肠上皮细胞中高度表达的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及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等ATP结合盒转运体,这些转运蛋白对药物的渗透性会产生影响,若建立体外转运模型用以预测药物的肠通透性时,则需要考虑具体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转运特点,进而建立与体内相关性良好的体外预测模型。

[22]   Martinez M N,Papich M G,Riviere J E. Veterinary application of in vitro dissolution data and the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J]. Pharmacopeial Forum,2004,30(6):2295-2302.

[23]   Martinez M L,Amidon G,Augsburger L,et al. Apply the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 veterinary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Part Ⅱ:physiological considerations[J].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02,54(6):825-850.

[24]   Yamada A,Furuya M,Akimoto T,et al. Evalu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controlled-beagle dog as a suitable animal model for bioavailability testing of sustained-release acetaminophen dosage for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1995,119(1):1-10.

[25]   Aoyagi N,Ogata H,Kaniwa N,et al. Bioavailability of griseofulvin from tablets in beagle dogs and correlation with dissolution rate and bioavailability in human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982,71(10):1169-1172.

[26]   Uchida T,Kawata M,Goto S. In vivo evaluation of ethyl cellulose microcapsules containing ampicillin using rabbits,beagle dogs and humans[J]. Journal of Pharmacobio-Dynamics,1986,9(8):631-637.

[27]   Kararli T T. Comparis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anatomy physiology,and biochemistry of humans and commonly used laboratory animals[J]. Biopharmaceutics and Drug Disposition,1995,16(5):351-380.

[28]   Aoyagi N,Ogata H,Kaniwa N,et al. Gastric emptying of tablets and granules in humans,dogs,pigs,and stomach-emptying-controlled rabbit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992,81(12):1170.

[29]   Fleisher D,Li C,Zhou Y,et al. Drug,meal and formulation interactions influencing drug absorptio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J].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1999,36(3):233-254.

[30]   Papich M G,Martinez M N. Applying 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criteria to predict oral absorption of drugs in dogs:challenges and pitfalls[J]. The AAPS Journal,2015,17(4):948-964.

[31]   Dressman J B. Comparison of canine and human gastrointestinal physiology[J]. Pharmaceutical Research,1986,3(3):123-131.

[32]   Musther H,Olivares-Morales A,Hatley J D,et al. Animal versus human oral drug bioavailability:do they correlate?[J].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4,57(11):280.

[33]   沃特必姆H,雷纳斯H,阿图松P. 药物生物利用度[M]. 何仲贵,钟大放,张淑秋,译.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9.

Waterbeemd H,Lennernas H,Artusson P. Drug Bioavailability[M]. He Z G,Zhong D F,Zhang S Q,translation. 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6:9(in Chinese).

[34]   Haidar S H,Davit B,Chen M L,et al. Bioequivalence approaches for highly variable drugs and drug products[J]. 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08,25(1):237-241.

[35]   For C D E. Guidance for industry-waiver of in vivo bioavailability and bioequivalence studies for immediate-release solid oral dosage forms based on a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FDA,2000.

[36]   Gray V,Kelly G,Xia M,et al. The science of USP 1 and 2 dissolution:pres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relevance[J]. 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09,26(6):1289-1302.

[37]   Cook J,Addicks W,Wu Y H. Application of the 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clinical drug development:an industrial view[J]. The AAPS Journal,2008,10(2):306-310.

[38]   衣婷婷. 浅谈增加难溶性兽药溶解度的方法[J]. 山东畜牧兽医,2012(9):82-83.

Yi T T. Talk about the method to increase the solubility of insoluble veterinary drugs[J]. Shandong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2012(9):82-83(in Chinese).

[39]   叶雯,王永禄,李学明.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在难溶性药物处方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7):568-570

Ye W,Wang Y L,Li X M. Application of 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the design of refractory drugs[J].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2013,33(7):568-570(in Chinese).

[40]   王笃学. 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的研制及其药效学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05.

Wang D X. Fluorfenicol-PEG6000 solid dispers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pharmacodynamics research[D]. Changchun:Jilin University,200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41]   刘慈. 地克珠利固体分散体制备及质量评价[D]. 保定:河北大学,2010.

Liu C. Diclazuril solid dispersion prepar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D]. Baoding:Hebei University,201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42]   姜英. 癸氧喹酯固体分散剂的制备及其抗兔球虫效果的研究[D]. 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3.

Jiang Y. Preparation of decanoic acid ester solid dispersant and its effect on anti-rabbit coccidia[D]. Luoyang: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43]   王东军. 头孢噻呋钠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及真假鉴别[J]. 北方牧业,2009(7):14.

Wang D J. Cefuroxime sodium in veterinary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status quo and true and false identification[J]. Northern Animal Husbandry,2009(7):14(in Chinese).

[44]   曹斌. 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的研制及其初步应用[D]. 扬州:扬州大学,2011.

Cao B. Cefquinoxime sulfate injection and its preliminary application[D]. Yangzhou:Yangzhou University,2011(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45]   贾海峰,聂严. 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沙拉沙星制剂的含量[J]. 中国兽药杂志,2000,9(3):27-28.

Jia H F,Nie Y.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salafloxacin hydrochloride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Drug,2000,9(3):27-2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46]   卢胜明,李英伦. 固体分散技术—— 一种新型兽药制剂技术[J].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3,8(1):43.

Lu S M,Li Y L. Solid dispersion technology:a new veterinary drug preparation technology[J]. Veterinary Pharmaceuticals and Feed Additives,2003,8(1):43(in Chinese).

 
王丽平,刘洋,宋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