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内蒙古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1 草产业发展现状

草产业在中国是一项新兴产业,近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整体产业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着极大差距。草产业在国际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技术密集型大产业,一个大而复杂的生产经营体系,具有很强的拉动效应,很高的经济效益,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河先生指出:“十年来,寻找“中国口味”及“性价比”,一直是金樽奖品评体系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我们希望在宽广的葡萄酒海洋里选出最值得消费者饮用的酒款,为消费者、读者和酒商架设联结的桥梁和纽带;十年来,金樽奖权威化和专业化的同时获得了越来越多酒商的认可与支持,也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据中国农科院预测,中国草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以国际市场而论,目前对紫花苜蓿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亚洲,为了降低畜产品生产成本,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想从我国进口质量可靠、价格便宜的苜蓿产品,且需求量很大,以往这些国家主要是从美国、加拿大等地进口,中国苜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就国内需求而言,东南沿海一带崛起的奶业、肉牛业等对批量稳定、质量优良的草产品具有很大的需求,另外,中国目前近5亿头只牛羊也需要大量的越冬饲料。如青海省共有草食性牲畜2200多万头只,据统计,每年牲畜饲料缺口在3亿公斤左右,同时由于三江源生态保护、退牧还草等项目的实施以及舍饲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草产品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大,草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内蒙古草原是全国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大面积的天然牧场,为草食性牲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种类多、数量可观的畜产品。草原牧区每年向内地农村和城市郊区输送大量良种、改良种牲畜,成为种源基地。在牧区,各族牧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草产业,集体经济和各项公益事业主要靠草产业积累。在内蒙古地区的经济总格局中,草产业既是一大优势产业,也是一大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创建了140个国家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牧区家庭牧场已发展到3.5万个。畜牧业生产方式由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种羊场发展到362个,年提供种公羊20万只,其中引进品种种羊供种能力突破5万只;5家公牛站优质冻精年产1000万剂。地方品种选育得到提高,昭乌达肉羊、察哈尔羊新品种培育成功,牛羊良种补贴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了种源自给,并向区外输出,良种对产业发展的贡献明显提升。经生产性能测定,苏尼特羊等地方品种肉羊、西门塔尔牛胴体重提高3公斤和20公斤,荷斯坦奶牛单产提高850公斤〔1〕

“十二五”期间,我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共投入300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13亿元,自治区各级配套资金87亿元。政策覆盖全区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73个旗县区,605个乡镇的10.13亿亩天然草原,其中禁牧5.48亿亩,草畜平衡4.65亿亩,有146万户、534万农牧民从中受益,大大地减轻了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取得了草原生态持续好转,农牧民收入明显提高,草产业稳定发展的显著成效。

“十二五”末,优质苜蓿种植面积929万亩,青贮玉米产量2725万吨,饲料加工企业产量达到270万吨以上,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99万亩、339万吨、2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量1126万吨,利用率占收储量的36%。饲草料保障能力的提升,为畜禽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畜牧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建立起以户储为主,苏木嘎查建设中型饲草料储备库为辅,旗县建设大型饲草料应急储备库为补充的饲草料储备体系。全区青干草储备能力达到140亿公斤,全区过冬畜羊单位平均贮草164公斤,可满足牲畜3个月过冬需求。牧区永久性暖棚明显增加,过冬畜羊单位占有畜棚达到1.1平方米以上,实现了临产母畜和幼畜暖棚化,大小畜繁殖成活率达到98%以上。

草原牧区产业可持续发展要与草原生态保护有机结合。一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以生态畜牧业、生态林草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环保产业等为主体的生态产业、绿色产业体系,以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和合理替代。二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需要资金的投入、科技的应用,要求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加速改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局面,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经济激励,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视其类型的不同逐步实现产业化或市场化、民营化等,作为一系列产业或行业,直接参与产业发展及调整,成为优化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自治区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长期发展模式的重大选择,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产值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必须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实行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它包括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基本任务,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草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但它属于弱势产业,尚未真正摆脱传统“粗放型”与“掠夺式”的生产方式。为了草产业产量与产值的增长,往往对草原过度垦殖、掠夺式利用,造成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草产业生产受到制约的恶性循环,所以单靠发展第一产业牧区无法彻底摆脱草原保护和开发的困境。当务之急是就是调整牧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因地制宜探索牧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全面审视国内外典型牧区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考察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成功经验,总结出内蒙古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主要有现代生态型家庭牧场发展模式、生态旅游推进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企业运作模式三种,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草产业和牧区经济在由温饱型向效益型转变、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牧民生产规模小与全国大市场的矛盾;工牧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牧区出现剩余劳动力,就业不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畜牧业生产要素配置遇到更大的竞争压力;畜产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错位的矛盾出现新的发展;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畜牧业比较优势降低,国际竞争压力增大。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产业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低,循环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现代畜牧业、服务业发展滞后,重大基础设施条件差等欠发达的基本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草产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仍然较大。企业生产多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的比重普遍不高,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评价排位靠后。招商引资结构不优、民间资本活力不足。现代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第三产业水平低,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3 实现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树立生态优先的科学发展理念

(1)国际市场环境不稳定。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对于一些外向型的民营企业来说,国际市场环境波动和国际关系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3.2 探索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模式

内蒙古草产业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在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进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总体上全区草产业仍处于由传统的游牧业和半游牧经济向现代商品经济过渡阶段,不仅速度慢、水平低、不稳定,而且基础脆弱、环境恶化、后劲不足,牧区畜牧业发展缓慢、投入不足;草原退化严重、畜草矛盾尖锐;抗灾能力弱、生产不稳定;生产责任制不够健全、一部分牧民生活还比较困难。

3.3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78个,绿色食品企业144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89个,年销售额达百亿元以上。2016年,全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达13597.9万头(只);牲畜总增头数7847万头(只),总增率达57.8%。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畜12398万头(只),良、改畜比重91.2%。全年肉类总产量258.9万吨。其中,牛肉产量达到55.6万吨,羊肉产量达到99.0万吨,牛奶产量734.1万吨〔2〕。全区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8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556家,中国驰名商标66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证书的产品57件,名优特企业159家。目前全区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849家。此外,240万亩天然草场获得国家有机认证,意味着从源头上为有机牛羊肉提供了纯天然的安全饲草料。

3.4 发挥草原优势开发生态有机畜产品

郝关排闸布置1孔,孔深15m。闸基高程3.8~7.8m为第②层壤土,具中等压缩性,微弱透水性,强度较高,构成地基主要持力层;高程3.8m以下为第③壤土,含大量腐殖质和贝壳、螺壳碎屑,局部呈淤泥质,工程性质相对较差。

3.5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数量向质量的转变

数字化转变指的是钻进至每一个施工节点,都可以以数字为标准衡量钻井工程和钻井液技术措施,由经验化的施工方式向数字化的施工方式转变。

今后我们不可能继续依靠家畜的数量来提高效益,只能依靠科学技术,依托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草地畜牧业的整体质量来提高收益。包括提高草地的管理水平,维护草地健康实现草畜平衡;提高草地生产力水平,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载畜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以提高仔畜繁活率和降低成畜的死亡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提高家畜的出栏率和降低生产周期。

3.6 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强草原建设

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明确农牧民对自己所承包草场的使用、受益、管理、建设、保护等权利和义务,以法律形式确定草场承包到户长期不变,严格实行以草定畜、超载必罚。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划区轮牧、季节休牧和禁牧工作。制定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增加草地建设的积极性。

3.7 制定发展规划加快牧区草产业发展

草产业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一是加快牧区草产业发展,应采取制定科学合理的草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发展目标和不同区域草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建立不同类型的牧草产业化加工生产基地,推动草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培育草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发展规模种植,提高草产品加工水平,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地区,扶持草产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从牧草良种推广、种植收获加工机械、仓储等环节给予支持,拉动草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加大草业科研开发和推广力度,提高草产业科技水平。要加大牧草良种、种植技术、收储加工利用技术的推广,达到饲草料科学种植、合理搭配、种养结合、增产增收的目的。加大对优良牧草种子研发和扩繁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适应性强、品质优、产量高、易商品化的草产品。四是制定草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制定相应的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美国的疯牛病、国内的“三鹿奶粉”事件,使人们意识到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有机食品已逐渐成为人们膳食结构的奢望品。牧区受到的现代工业污染较少,广阔优质的草场,清新洁净的空气,无污染的土壤、水源,原生态的环境使之成为发展有机畜产品生产的最佳地区。因此,牧区要把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畜产品作为牧区的重要功能之一。

参考文献

根据国家对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相关要求,结合汉江流域特点,初步拟定汉江流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包括两个方面15项指标。其中:最小流量(水位)、年下泄水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指标等断面指标是根据流域管理要求增加的,取水许可制度有效实施率、计划用水管理率、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落实率、水资源监控管理体系覆盖率等指标在国家考核要求的基础上定量化。考虑到流域和区域管理要求,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对流域内省级行政区的监督管理和技术评估工作,省级行政区负责对流域内所属市、县行政区域的监督管理和评估考核工作。

〔1〕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内蒙古统计局.2016年内蒙古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基础英语+行业英语”的课程结构体系:“1”代表的是一年级的基础英语阶段,侧重日常情景下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主,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强调英语语言的通用性和人文素质的教育;“X”代表的是二年级的行业英语阶段,行业英语阶段侧重于学生未来岗位相关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与产业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对接,侧重职场情境下通用型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规范、职业操守、心理健康等的教育。

闫志辉,戎悦胜,包祥
《草原与草业》 2018年第1期
《草原与草业》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