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质性定位

更新时间:2009-03-28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P.2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与新要求,形成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也是习近平对美丽中国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的深邃理论思考。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生态成果,蕴含着特殊的理论品质、形态实质以及思维特质,把马克思主义对生态问题的科学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一、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品质

理论品质是指理论在生成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风格与基本属性。“理论品质必须符合某些形式标准,理论要与特殊的思想主体相联系,某人或某些人从其主体需要出发而从事理论思考。”[2]马克思指出:“每一历史时期的观念和思想也同样可以极其简单地由这一时期的生活的经济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来说明。”[3](P.335)综观习近平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固本强基的五大理论品质。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量资料选用加权均方差(WMD)或标准化均方差(SMD)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计数资料选用比值比(OR)及其95%CI表示。利用χ2检验结合I2值判断研究间是否存在异质性,若P≥0.1,I2≤50%认为研究间异质性可接受,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若P<0.1,I2>50%认为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寻找产生异质性的原因,如研究间异质性来源为临床异质性或方法学异质性,则采取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如异质性来源无法判断,则进行描述性分析。

() 鲜明的理论基调美丽中国的生态梦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把“美丽”列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彰显中国梦的时代色调。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丰富了中国梦的生态内涵,诠释了实现美丽中国梦的生态路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宣言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回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美丽中国的生态梦是追求绿色生态文明而非黑色工业文明的中国梦,是中国梦宏大篇章的应有之义。人与自然的繁荣之美是国家富强的诉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之美是民族振兴的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是人民幸福的追求,美丽中国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与国家形象。美丽中国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这是化解当前生态矛盾、改善生态民生、维护生态安全与实现生态权益的重要保证,也是奠定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也就是说,“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P.50)

节水增效,省力增收。膜下滴灌不仅可增加年有效积温240℃,延长作物生育期10~20天,与常规种植比较,覆膜土壤含水量提高14%,肥效提高10%,降低50%左右的除草剂用量,亩均提高土地利用率14%。还实现了从种到收全部统一实施,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还减少了耘耥、除草、追肥等工序,每年亩均节电17kWh,节省劳动用工3个,促进每亩增产粮食150~400kg,亩均增收300多元。

()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论

习近平指出,“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4](P.100)。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在总结全球发展经验与各国深刻教训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论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实现党的生态思想的新跨越。一是生态立场。民创、民建、民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最广大民众立场上提出生态民生福祉的命题,彰显以人为本的生态关怀,体现生态治理的主体地位、主体诉求与主体权益。二是生态观点。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秉持马克思主义自然优先、和谐共生、协调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生态观,反对纯粹的生态中心主义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倡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习近平指出:“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5](P.141)所以,“要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1](P.50)。三是生态方法。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6](P.691)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辩证法,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特色的理论基因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态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1](P.22)俗话说无法则无天,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习近平强调:“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20](P.115)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思维。当前生态治理逐渐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法律发挥了稳定器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治本之策。生态文明建设只有遵循法治中国的路径,才能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中国与法治中国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两者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一方面,美丽中国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美丽中国“美”在尊重保障人权,法治中国的“良法”应体现生态的公平正义,把公民环境权由逻辑“应有”转为立法“实有”,凸显美丽中国是法治中国的立法落脚点。另一方面,法治中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保证。法治是生态定分止争的主要机制,是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生态正义的最后防线,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实现生态代内与代际的公平正义。习近平指出:“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13](P.210)

()厚重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场

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有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3](P.359)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崭新的高级文明形态,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有机统一的基础文明形态。正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1](P.29)。他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宏大实践场域来认识生态文明建设,认为离开生态文明谈其他文明是涸泽而渔,离开其他文明讲生态文明是缘木求鱼,必须使生态文明融入其他文明建设之中并协同推进、同步发展。一方面,要生态文明化。马克思指出:“人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3](PP.374~375)美丽中国不是狭隘的自然之美,不能局限于人与自然的单一关联,需要其他文明形态的社会合力推进生态文明由“快”到“好”再到“美”的重大转变,确保文明样式在时空上得以贯彻延续,尤其是生态文化的社会功能。生态危机本质上是文化危机,生态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行为准则与价值理念。习近平指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使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5](P.48)另一方面,要文明生态化。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7](P.92)生态文明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前提与基础。如果说其他文明形态侧重人与人的关系,那么生态文明则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其他文明不是简单的平行并列关系,而是内化蕴含关系,即“神态”与“形态”的关联。正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P.50)

()重要的理论基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链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态实质

马克思说过,“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8](P.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围绕生态道路、生态理论、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的整体出场,自觉阐述美丽中国的生动画面与绿色发展的路径图式。其中,生态强国道路解答美丽中国与绿色发展的“路向何方”,生态惠民理论解释美丽中国与绿色发展的“为了何人”,生态制度支持解决美丽中国与绿色发展的“规矩何从”,生态自觉文化解析美丽中国与绿色发展的“信念何在”。

()生态强国道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9](P.103)这里的“政治”强调生态兴国的发展道路与前进方向,科学把握生态与文明的唇齿相依,突出社会进步与生态发展同步,民族复兴与生态美丽并存。那么如何实现生态兴国道路?习近平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0](P.186)他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角度诠释绿色生产力概念,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生产力持续的物质基础,也是劳动者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为生态强国道路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当今世界,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1]以往我们简单地认为生产力就是单向度的征服、控制与改造自然,方式就是人与工具联合。但“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12](P.373)。在经典作家著作中,有较多篇幅在阐述自然潜在力与生产力的内在逻辑,马克思提出了“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力"的著名论断,习近平也首次提出“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当前,生态兴国道路决定美丽中国与绿色发展的前进方向,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实现生产力绿色化或发展绿色生产力。2015年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为此,必须自觉建构绿色发展模式,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炭发展作为生态兴国基本途径,使绿色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常态化,减少生产力对自然环境的非理性依赖,从根本上扭转工业文明的非生态消费方式,走保护式开发道路,使绿色发展成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托举。

()生态惠民理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P.11),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P.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对生态环境越发关注,由过去“盼温饱”转向现在“盼环保”,由以往“谋生存”到如今“谋生态”,由当下“建小康”到“追健康”,绿色发展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情流露。民有所呼,党有所应。习近平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14]。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是关键,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而当前生态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必须将其放到事关民生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基础性重大民生工程,生态逐渐成为民生根基。习近平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4](PP.122~123)民生是生态建设的着力点与落脚点,生态建设是保民生、顺民意之举,建设美丽中国归根结底是为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从关注民生福祉出发来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与优化生态格局。习近平从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的内在关联揭示中国梦实现的民生之维,提出生态惠民的理论命题。他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4](P.123)“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15]习近平的这一思想体现了生态兴国的理论创新与思想自觉,极大地丰富与拓展了党的民生观。

()生态制度支持

例4宜兴窑紫砂梅花鹿原译:This standing beige boccaro (zisha) deer is craning its neck and holding its head up.With the additions of painted fur and white spots,it is a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马克思指出:“要实行这种调节,仅仅有认识还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12](P.385)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与长期性,“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3](P.210)。制度支持是生态建设的根本,否则,生态建设难以为继。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生态制度包含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一是生态制度系统性。基于生态的根本规律、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运行,做到实体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的有机结合,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的有机统一,形成党政主导、市场主动、公众主体的生态参与制度,建构以宪法为统帅、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以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等部门法为骨干的法律制度体系。二是生态制度整体性。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五大制度体系。三是生态制度协同性。任何生态制度都有其特定的适用空间与范围,需要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制度互动模式,前者确保国家对生态制度的顶层设计,实现整体利益的统筹兼顾,后者鼓励基层生态试点的制度探索,调动地方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总之,“生态支持就是人按照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改善高度一致的要求,用自己积极的实践而不单纯是依靠自然自发修复方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16]

()生态文化自觉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1](P.68)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习近平多次强调,能不能正确判断形势,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顺利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的系列重要讲话,发现其中蕴含战略、系统、辩证、底线与法治五大科学思维的特质,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科学性。

三、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思维特质

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人体内循环Cys-C经肾小球滤过清除,肾小球的清除能力直接决定了Cys-C的浓度,致使Cys-C成为反映肾小球滤过能力的内源性标志物,且其与mAlb比较,mAlb容易受到患者运动量和各种感染的影响,Cys-C则不会受此干扰,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然而,反对者很少。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生物化学家罗莎琳·安德森(Rozalyn Anderson)正在研究通过限制猴子的热量摄入来减缓衰老。目前,她的这项研究工作跟阿尔茨海默病联系起来。她说:“从整体上来说,这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伟大实践——通过增加资助,更广泛地获取资源,我们可能会为某个特定领域的研究带来重大的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1](P.52)。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需要在时间上长远考虑、空间上全局谋划、系统上整体布局,不断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定力。为此,习近平指出,“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17](P.44)。 2015年,他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18]。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不仅关乎民众福祉还关系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基石,不能筑牢绿色长城,国家安全无从谈起。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构建包括生态安全在内的国家安全体系;他在主持起草十八大报告中专辟章节突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主持十八届五中全会时,又把绿色发展作为贯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说明中,再次建议把生态文明首度写入国家五年规划。这种战略思维是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调整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布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思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1](P.50)。习近平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从生命共同体角度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在生态保护、治理与修复的过程中运用系统思维聚合力、谋全局与促协同。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19]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又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丰富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内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机体理论,启示生态治理要注重整体联动与系统集成。习近平指出:“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19]他多次指出,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维护国土安全占有基础地位,拯救地球要从拯救森林开始。因此,建设美丽中国与绿色发展要按照系统思维统筹考虑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上游下游的生态链,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思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P.23)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基本遵循。恩格斯认为,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习近平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的辩证思维。“两山论”的阐发闪耀着辩证法的哲学光芒,从浙江安吉余村即兴评论到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主旨演讲,再到十九大报告政治宣告,他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形象比喻为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精辟地道出两者的发展阶段与辩证关联,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思维。首先,历史辩证。他在历史回顾中梳理“两山”辩证关系,提出第一阶段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二个阶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意识到环境是生存发展的根本;第三个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其次,转化辩证。以往由于存在线性思维,为了金山银山牺牲绿水青山或是为了绿水青山舍弃金山银山,出现物质富裕与环境恶化并存、山清水秀与贫穷落后并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零和博弈为双赢之道,使常青树变成摇钱树、常绿水成为发财水。再次,优先辩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习近平强调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要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的底线思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P.2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生态底线视为生命线,认为它是影响生态安全、生活幸福与生产发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既体现当代共产党人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心与意志,也凸显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善于运用底线思维要求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生态底线是生态安全与生态危机的警戒线与临界点,是生态承载与自然修复的最大限度。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就是要善于找到短板,防患于未然。绿色生态已成为幸福中国的基本诉求与制约瓶颈,建设健康中国必须补齐生态短板,努力为民众提供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安全的食品与良好的居住环境。生态红线是为保护生态平衡而划定的生态最低标准,是破坏环境的“高压线”。习近平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13](P.209)这表明建设美丽中国与绿色发展要按照生态链原则合理设定资源消耗的“天花板”,超载过度必然导致严重生态危机。

()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思维

打造美丽家园是全球的共同夙愿,但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底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P.4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当代共产党人从古为今用的视角撷取传统生态文化精华,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气派与民族风格的生态文明样式,将传统生态文化视为“特色”生态文明的重要源泉。中华传统文化处处蕴涵天人关系的生态图式与哲学智慧,愈久弥新。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核与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具有内在一致性,并对以“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固本节用”等生态思想进行充分挖掘改造,使其焕发全新活力。作为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最高境界与信念,“天人合一”不同于西方人与自然二元对立以及主客二分的认识逻辑,由“道”衍化而来的顺其自然,强调遵循规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强本节用对今天提倡节俭优先、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倡导合理消费具有重要启示。由于受历史条件与阶级局限,传统生态文化呈现农业文明的朴素形态与封建伦理的唯心色彩,是感性经验而非理性科学,注重完善个人生态,人格缺乏生态制度建构。传承传统生态文化不是简单复制照搬,而是通过唯物主义辩证法对其合理扬弃与超越,实现传统生态观的现代转型。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国化的时代产物,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发展,必须把握其理论品质、形态实质与思维特质的时代在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按透平启动按钮。透平将按照预设的冷态升速暖机曲线升速,升速至800 r/min后程序自动停止升速,进行150 min的低速暖机。

[2]陈勇.试析理论品质的内涵与特性[J].理论导刊,2010,(6).

标准大气压下,式中各项参数取值:cw为水比热,取4.190 kJ/(kg·℃);cg为水蒸气比热容,取2.080 kJ/(kg·℃);rg为水蒸气100℃汽化潜热,取2 258.4 kJ/kg;Tm1取20℃;理想情况下,为避免尾气腐蚀设备,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取Tg=Te2=Tm2=130℃。

进行产业风险评价能有效识别并规避信贷业务风险。在对特定产业的信贷客户进行风险分析时,通过对产业的发展情况、未来态势及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掌握产业整体的发展经营水平和财务情况,把握产业的总体风险水平,做到提前识别具有较大产业风险的客户,并能更全面地对掌握客户企业的风险信息。并且在识别到产业风险发生可能时,就可以提前部署风险化解计划,更高效地规避和减少风险损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PP.58~59)地球村的生存图景让生态危机早已突破地理国界的概念,同呼吸共命运成为人类共同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国际场合中谈及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倡导各国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应兼顾对他国的合理关切,促进全球生态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美丽则世界美好,世界美好则中国美丽,建设美丽中国要摆脱狭隘的民族思维。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将国内生态建设融入全球生态链之中加以审视,树立全球生态治理的国际视野。对此,“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1](P.60)。责任大国不等于责任大额,权责共担不等于责任均担。习近平反复强调全球生态治理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全球生态危机主要是资本主义先发工业化酿造的苦果,是资本全球扩张造成的恶果,是帝国主义掠夺全球资源形成的后果,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在资金、技术、政策上支持发展中国家改善生态。但少数发达国家通过低端产业转移、生态包袱转嫁、生态壁垒设置推行新生态殖民主义。中国作为全球生态链的重要环节,立足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树立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当下全球生态治理需要各国在更广范围与更深层次上通力合作,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应“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1](P.51)

古希腊哲学对宇宙本体存在的形而上沉思,与人的道德生存方式关联。哲学家们力图在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现象世界中,把握恒久常在的东西,以构建道德形而上学之根基。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表达了道德行为的普遍法则与宇宙的根本法则的合二为一。在柏拉图金字塔式的概念结构中,最高理念是真与善一体的至上境界,这一质朴的亲和状态绵延至近代,在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号角声中,理性身败名裂,其价值意义与工具意义分道扬镳。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2]。因此,为了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使资源能有效地集中利用,保障患者的安全,我院护理部近年来建立了鼓励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其影响因素,我院对临床护士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5]习近平.之江新语(第1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41)生态文明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态的文化表征,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与灵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指引、信念支撑与精神动力,贯穿生态文明建设的始终,规定并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性质与走势。习近平指出:“在现实生活中违法排污、违规建筑、乱砍乱伐、乱掘乱挖、乱捕滥杀等无视生态规律的行为还时有发生,究其深层原因是我们还缺乏深厚的生态文化。”[5](P.48)生态文明要在生态文化培育中找到新的支撑,让生态文化真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突出强调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习近平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驱动。生态文化不同于生态道路的明确、生态理论的独立与生态制度的刚性,它是指以人与自然发展为取向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与心理意识。习近平认为:“生态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5](P.48)作为一种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生态文化倡导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的文化价值观,培养人们理性自觉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与互利关系。习近平强调:“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5](P.48)生态文化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态思想与价值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要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然自发到自觉自为。习近平指出:“我们衡量生态文化是否在全社会扎根,就是要看这种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是否自觉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5](P.48)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11]习近平.生态兴则文明兴[J].求是,2003,(13).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4]习近平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分别参加全国两会一些团组审议讨论[N].光明日报,2015-03-07.

[15]抓住机遇立足优势积极作为 系统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15-05-29.

[16]任平.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的构建:问题、观念与模式[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4).

2.额外量均匀分配给所有炼厂,而不是分配给可增加出口的沿海炼厂、可调整产品结构的炼化一体企业,结构调整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17]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18]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15-01-22.

[19]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20]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左雪松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