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抚顺猴石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调整初探

更新时间:2009-03-28

1 猴石省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抚顺猴石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长白、华北植物区系交汇地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及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行政隶属于辽宁省新宾县人民政府,业务归口抚顺市林业局指导,属抚顺市管辖,2003年9月15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以辽政[2003]184号文件批准建立,保护区位于新宾县木奇镇、苇子峪镇境内,地理坐标在北纬41°34′53″~4l°43′20″,东经124°23′12″~124°33′2″之间,面积11 090.1 hm2

2 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划调整的理由

2003年猴石保护区建设初期采取抢救性保护工作,因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基础性科学考察经费不足,加之缺乏对保护规划和建设认知,划定保护区时采取了“抢救性保护”和“宜大不宜小”的原则,实验区面积过大,范围不尽合理。保护区建立时,将林业辅助生产用地及部分村落统统划入保护区实验区范围,造成区内人口稠密,人为活动十分频繁,这不仅不符合自然保护区的区划要求,同时,给保护区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达不到预期的保护效果。为了使保护区范围更合理,让保护管理机构可以集中精力和财力更有效地开展保护和管理工作,使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和改善,需对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进行调整。

智能建筑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涉及的内容和专业技术等范围较广,需进行综合控制管理。智能建筑进度控制是指对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需要开展的不同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分配开展,使施工进程达到施工计划要求,避免受到各种施工因素的影响,造成工程建设周期过长,出现衔接不合理的问题。根据某政府办公楼智能建造实践来看,影响智能建筑进度控制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相关技术因素和施工单位因素等。因此,在智能建筑进度控制的过程中,应做好系统规划,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合理的安排施工,保证智能建筑按时完工。

3 保护区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3.1 林权分析

新宾县1998年开始进行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于2001年林改完毕,2003年保护区成立时集体林部分划入保护区后,林农无经营管理权,虽然每年有中央和省级的补偿基金补偿给林农,但与经营管理产生的效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在保护区成立的十几年间,林农与保护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3.2 林场经营分析

保护区由于受政策约束,保护区内停止了一切采伐作业,造成林场不能正常经营,每年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无法筹集,职工因工资无法及时兑现,生活日趋困难。更直接导致保护区缺乏经费来源,难以正常管理。为此,将生态价值相对较低的1 151.7 hm2国有林调出,通过合理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弥补保护区保护经费,以支撑保护区正常运行。

3.3 区划布局分析

保护区现状面积11 090.1 hm2,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尚有总人口约8 000人的5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保护区内人口稠密,人为活动频繁,难以实施有效保护。由于保护对象主要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同时,这些实验区集体林地与其他非保护区林地穿插,人为活动过多,原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保护价值降低。保护区原区划布局经过十多年运行,已满足不了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

4 保护区调整原则

一是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调整要符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管理规定》[1]和《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2]中关于保护区界定、功能区划、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二是调整应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完整性,不损害生物多样性,不改变自然保护区性质。

冯晓晖[2]建议教师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模块的教学功能,将网络平台上的移动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全面地应用到实践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渠道变得越来越丰富。所以,在线开放课程的智能手机APP教学模式的应用值得探索和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验区调整出的区域内,调整出的集体林2 169.2 hm2,其中人工林面积为113.5 hm2,天然林面积为2 048.7 hm2,耕地7.0 hm2,人工林面积占调出集体林面积5.2%;调整出的国有林面积为1 151.7 hm2,天然林面积为 324.6 hm2,人工林 808.7 hm2,辅助生产林地13.6 hm2,宜林荒山荒地4.8 hm2,人工林面积占总调出国有林面积70.2%。

5 保护区调整方案

保护区拟调整方案调整后土地总面积7 769.2 hm2,森林覆被率占97.02%,其中核心区面积为2 956.1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8.0%。缓冲区面积为1 003.0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3.0%。实验区面积3 810.1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9.0%。详见表1。

保护区调整前土地总面积为11 090.1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为2 949.1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26.6%。缓冲区面积为1 000.7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9.0%。实验区面积为7 140.3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64.4%。保护区国有林面积为8 920.9 hm2,集体林面积为2 169.2 hm2,集体林全部位于实验区。

从中医的经络学来看,背部有两条很重要的经脉,那就是督脉和膀胱经。刺激这两条经脉上的俞穴,可以调和脏腑功能,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业繁忙的阶段,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中填鸭式教学,仍旧是以题海战术为主,会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普遍展露出疲惫的心态,这种心态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处于一个效率低下的状态。高中物理学习具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和积极的心态。将网络技术融入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由此能够延伸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眼前一亮的同时,自然而然的诱导出学生心中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使之始终保持着注意力,钻研物理知识,保持愉悦学习心情的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学习效率。

 

表1 保护区调整前后功能区划及面积变化对比表单位:hm2

  

实验区7 140.3 3 810.1保护区调整前调整后总面积11 090.1 7 769.2核心区2 949.1 2 956.1缓冲区1 000.7 1 003.0

5.1 核心区和缓冲区调整分析

通沟林场在此次保护区调整中将核心区中距离场部较近的岔沟26林班及28林班中部分小班调整到缓冲区及实验区。将距离场部较远的二道沟、半截沟及大泉眼中的部分缓冲区及实验区小班调整至核心区。主要原因是26林班及28林班中部分小班所在的保护区核心区外围没有缓冲区和实验区包围,造成保护区核心区裸露。通过调整,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有所增加。

5.2 实验区调整分析

四是调整应重点考虑保护区边缘生态功能较弱的集体林和国有林,调整后应便于保护区管理。

保护区范围调整后,各类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和主要栖息地没有调整出保护区,调整没有对保护区造成分割和阻断,保持了生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完整与稳定,不会破坏保护区的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因此,对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大。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广西与东盟国家跨境贸易发展及跨境人民币结算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选取当年累计出口额、当年累计进口额及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协整检验、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对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ln(crmb)与广西—东盟进出口贸易ln(ix)、ln(ex)三个指标变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6 自然保护区调整影响分析

6.1 对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实验区调整后面积3 810.1 hm2,其中天然林2 953.8 hm2,人工林796.4 hm2,辅助生产林地24.2 hm2,宜林荒山荒地34.3 hm2,其他无立木林地1.4 hm2。人工林占调整后实验区面积20.9%。保护区调整后人工林占的面积比例下降。

6.2 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保护区的核心区分布有大面积原生型森林植被,尤其是通沟岭上部尚存有原始林分和生境,是非常珍贵的森林植被类型,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景观价值。此次保护区调整,主要是对保护区的实验区进行调整,核心区和缓冲区没有大的变动,不会对自然景观造成影响。

6.3 对人文景观的影响

6.4.1 对植物资源的影响

6.4 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影响

抚顺新宾县在伪满时期是抗击日寇的游击区,保护区所在地就是抗日联军活动的根据地之一,保护区内有多处抗日联军活动遗址,主要位于保护区的核心区。保护区内的双灵寺古庙遗址,现已修复,成为省内著名的佛家禅院,位于保护区的实验区。此次保护区调整,抗联遗址和双灵寺古庙遗址均保留在保护区范围内,没有进行调整,因此,不会对这两处人文景观造成影响。

三是调整应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兼顾资源管理、科学研究、合理持续利用,充分发挥保护区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3]

根据调查,保护区有木本植物31科153种,草本植物60科242种。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人参、黄檗、紫椴、胡桃楸等;被列为辽宁省珍稀濒危植物有东北刺人参、天女木兰、东北绣线菊、刺楸、辽细辛、木通、红松、刺五加、党参、龙胆草等。

本次自然保护区调整,主要是对保护区的实验区进行调整,核心区和缓冲区没有大的变动。主要保护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域没有调整出保护区。调整出的区域有少量刺五加和五味子分布,在以后经营、开发过程中,应加强宣传教育和检查巡视,对其进行保护。因此,对植物资源影响不大。

6.4.2 对动物资源的影响

3.银皇后 它的叶片能够有效吸附空气中所散发的尼古丁气体和甲醛,空气中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它的净化能力就越突出。银皇后喜欢湿润和阴凉的环境,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

本区有野生动物53科176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猞猁、鸳鸯、苍鹰、白头鹞、秃鹫、猎隼等。

本次自然保护区调整,主要是对保护区的实验区进行调整,核心区和缓冲区没有大的变动。调整出的区域有少量野猪、中国林蛙和苍鹰分布,主要保护动物的集中分布区域、栖息地和觅食地没有调整出保护区,为可能受到影响的鸟类及一些兽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迁移,提供了广阔的与原生境环境相适宜的生存空间。野生动物种群不会因此而导致数量减少,物种消失。因此,对保护动物影响不大。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集成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和经验,“末”字的词义演变也是如此,“细枝末节”中的“末”表示“不根本、不重要的事物”;“粉末”中的“末”表示“末子”;“年末”“期末”中的“末”是“最后”“终了”的意思。

6.5 对保护区管护工作的影响

本次自然保护区调整,主要是对保护区的实验区进行调整,核心区和缓冲区没有大的变动。主要是将原来保护区内的村镇、居民点、耕地调整出保护区减少了人为干扰。使保护区管理机构更能够集中人、财、物,加强保护和管理,提高保护效率,更加高效地管护保护区,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将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6.6 调整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周边社区群众的矛盾将基本解除。保护区调整后,林农可以对林地进行经营开发,生产投入得到了回报。保护区的群体性上访将不复存在,社会将日趋稳定。②保护区调整后,林农可以自主经营、开发所属林地,不但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还可以带动周边村庄的就业。③保护区内2个国有林场,通过合理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弥补保护区保护经费,可以更好地对保护区进行维护管理。不但解决了职工工资及三统筹金缴费等问题。还弥补了保护区保护经费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对保护区进行维护管理。

7 结论

通过此次调整,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不受保护区的限制,解决了保护区内集体林经营权与管理区矛盾的问题及保护区内人为活动频繁的问题,当地政府及群众与保护区的关系进一步和谐,调整后保护区内社会发展将更加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为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环保总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管理规定[S].

[2]国务院.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Z].2010-12-28.

[3]黎国强,朱丽燕,孙鸿雁,等.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研究[J].林业建设,2012(01):24-27.

 
徐宝柱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