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大同北朝艺术博物馆藏石函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石函,“石”为石质,“函”为舍利函,是舍利的容纳供奉之具;也可称作“石匣”,即石制的匣子。舍利,梵语为sarira,音译为师利罗、设利罗和实利,即骨身、遗身,是指人体火化焚烧后遗留下的颗粒状遗骨等,后来泛指佛教高僧尊者火化后的遗骨。舍利是印度佛教流行的供养物,瘞埋舍利随之兴起,成为佛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视为供养佛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的瘗埋舍利的容器形制多样,有函、瓶、罐、棺椁、灵帐等;且材质丰富,其中舍利函就有石质、陶质、砖质、金银质等多种质地。

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石函属北魏时期,此后历代均有发现。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重瘞的北魏兴安二年(453)石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函;河北定县出土的北魏太和五年(481年)盝顶盖方石函是目前田野考古过程中发现最早的佛塔埋藏的佛舍利容器。本文仅就大同北朝艺术博物馆藏石函展开探讨。

一、北朝艺术博物馆藏伎乐龙虎纹石函基本情况

1.发现及收藏背景

本文所研究的伎乐龙虎纹石函,是在山西省大同市西京府开发楼盘过程中取土填路基时发现的,后被北朝艺术博物馆(原称西京文化博物馆)收藏,现置于“石雕世界”陈列中。

2.石函基本情况

馆藏的伎乐龙虎纹石函 ,无盖,一面开口,中空;长32、宽18、高11厘米。现将函面分为A、B、C、D、E、F六面作简要描述。A、B两面为顶面和开口面,即长×宽面;C、D面为左右两面,即宽×高面;E、F为前后两面,即长×高面。函A面及C、D、E三侧面共四面饰浅浮雕纹样,F面为素面。函A面平面浮雕二伎乐舞蹈人物,为男性,其中一人有胡须,二人裸上身,下着短裤,双臂上下挥舞,双腿弯曲,作舞蹈状,人物周围点缀忍冬纹。函C、D面各雕一瑞兽,作回首状,周围同样装饰忍冬纹样。E面浮雕一行龙,周围以云纹点缀。装饰纹样的四个函面均饰凸起的长方形界框(图一、二)。

图一 馆藏石函

图二 石函开口面

二、伎乐龙虎纹石函的形制分析

除本文研究的石函外,将搜集到的其余29件类似石函按照其形制分为八型(图三)。

A型:一侧开口的龛形。仅一件,是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重瘞的北魏兴安二年(453)石函 ,且开双口。

B型:盝顶方形石函,盖为盝顶,函身为方形。又可分以下三个亚型:

Ba型:独立的盝顶方形石函。数量较多,且时代跨度广。时代最早的是北魏太和五年石函,此后有陕西耀县神德寺塔基发现的仁寿四年石函、河北正定白店村舍利塔基中发现的大业元年石函、北京房山雷音洞发现的大业十二年石函、山东平阴洪范池舍利塔基发现的隋代石函、陕西蓝田法池寺遗址出土的初唐石函、甘肃泾川大云寺出土的唐代石函、江苏镇江甘露寺铁塔塔基地宫发现的唐代石函、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发现的唐代石函、河北正定舍利寺塔基地宫出土的五代石函、南京大报恩寺发现的北宋石函、河南登封少林寺发现的宋靖康元年石函、辽宁朝阳北塔地宫发现的辽重熙年间石函、河北固安宝严寺塔基发现的金天眷年间石函、上海嘉定法华塔地宫发现的元明时期三件石函等等。

Bb型:带仰覆莲花座的盝顶方形石函。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隋大业二年(606年)石函之内底浮雕有莲花座、山东兖州兴隆塔地宫出土的北宋石函等等。

Bc型:带须弥基座的盝顶方形石函。有陕西华县文管会所藏的宋代石函、河北定县净众寺塔基发现的北宋至道元年(995年)石函、江苏连云港阿育王塔出土的宋代石函、山西临猗双塔寺塔基地宫发现的北宋石函等等。

韩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实施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首先,为防范高校教师出现学术道德失范与不端等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良性的学术研究道德风气,韩国《学术振兴法》第15条明确规定,教育部作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的最高决策管理机构,全面负责资助、管理、监督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教育工作①(韩)韩国国会,学术振兴法(N):第15条第2至4项。,是韩国学术道德教育的主管部门。而作为政府层面的学术道德教育工作则由韩国教育部下设“国家科学技术人力开发院”,以及韩国未来科技部下设“韩国研究财团”共同组织实施。

⑯何继英:《上海嘉定法华塔元明地宫清理简报》,《文物》1999年2期。

D型:攒尖顶方形石函。仅一件,是蔚县博物馆所藏的一件辽金时期的攒尖顶石函

E型:盖为抽拉式,函身是长方匣式。仅一件,是山西丁村民俗博物馆藏的明代石函

F型:盖平面近梯形,函身侧面亦呈梯形。仅一件,是黑龙江宁安渤海上京城出土的渤海国舍利函

G型:整体略呈正方体。有河北临漳邺城遗址核桃园一号建筑基址出土的石函、浙江宁波天封塔地宫出土的石函(盖东西有鋬)等。

图三 石函遗物

1.A型(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2-7.Ba型(河北定县出土、陕西蓝田蔡拐村塔基地宫出土、甘肃泾川出土唐舍利石函、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附近出土、上海嘉定法华塔元明地宫出土2件) 8.Bc型(连云港海清寺阿育王塔出土)9.E型(山西丁村民俗博物馆征集) 10.G型(浙江宁波天封塔地宫出土) 11.Bb型(兖州兴隆塔地宫出土) 12.C型(蔚县博物馆征集)13.D型(蔚县博物馆征集) 14.F型(渤海上京城出土渤海国舍利函) 15.H型(江苏涟水妙通塔宋代地宫出土)

H型:木棺状石函。仅一件,为江苏涟水妙通塔宋代地宫出土的石函,棺形,前高宽,后低窄,且上盖为盝顶式

由上可知,除此文研究的伎乐龙虎纹石函外,目前考古发现的一侧开口的龛式函数量极少,仅一件,为北魏时期。而盝顶方形石函则是石函的主流形制,其自北魏出现,一直延续至宋元明时期。隋始,盝顶方形石函造型更为丰富,石函内底下便浮雕有莲花底座。而后,宋辽金时,盝顶方形石函底座形制丰富多样,不仅有莲花座,还设置有须弥座;石函函盖造型也不仅限于盝顶,仿照其他建筑屋顶式样的石函增多,如攒尖顶、庑殿顶等;甚至出现了形似木棺的石函;可见佛教更加趋向世俗化。

本文研究的这件石函,函身平面长方形,一侧开口,也尚未发现其是否有盖,暂定为一侧开口的龛式函,开一口。结合上述,它与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重瘞的北魏兴安二年(453)石函形制类似且一样特殊,均为一侧开口的龛式;不同的是兴安二年石函开两口,且为盝顶形,而该石函函面均为长方形,开一口。故两者属不同亚型。

就石函质地而言,上述个体略有差别。伎乐龙虎纹石函为砂岩质地,河北定县太和五年石函为石灰岩质,河北临漳邺城遗址核桃园建筑基址出土石函为青石质地,陕西蓝田法池寺出土石函为汉白玉质地,河北定县静志寺隋大业二年石函、甘肃泾川大云寺出土石函为大理石质,黑龙江宁安县渤海上京城遗址出土石函为玄武岩质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大同地区石质类遗存所用石料的材质具有一定的共性:大同云冈石窟亦为砂岩石质;大同智家堡北魏石椁室是由数十块不同形状的砂岩料石拼合而成;北魏司马金龙墓石棺床由六块浅灰色细砂岩石组成等等,很可能与砂岩易雕琢有关。

陈重穆和宋乃庆[15]曾说:“‘淡化概念’不是不重视概念.而是如何使之产生更好地掌握整个知识,真正理解概念.”即是指“淡化”概念中繁琐的纯文字叙述的教与学,并不是“淡化”史宁中教授讲的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第二次抽象”即“符号表达”,因为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第二次抽象”即“符号表达”是数学的实质或本质.在陈重穆、宋乃庆看来,数学的实质不能“淡化”,而应是“注重实质”,也可以说,对数学的实质应适当“强化”.

三、伎乐龙虎纹石函上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主要分布在石函A面,为两男士伎乐舞人,身材壮硕,斜拧身,二人均回首,束发且向后倒梳;裸上身,小腹略隆起,下着带褶短裤;双臂上下挥舞,左伎乐人两手握 “忍冬”,左手下右手上,右伎乐人则右手叉腰,左手握“忍冬”上挥;两人均一腿弯曲,一腿呈跪姿状,赤足,整体作舞蹈状(图四、五)。

⑦樊维岳、阮新正、冉素茹:《蓝田新出土舍利石函》,《文博》1991年1期。

图四 石函A面伎乐

函面上的伎乐人形象与北魏时期石窟和墓葬中的壁面装饰、雕刻的伎乐舞人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北魏时,伎乐盛行。云冈石窟第16窟南壁东侧尖拱龛楣外雕六乐伎,多编发向后倒梳为逆发,与函面伎乐人发髻相似。第9窟后室明窗顶部八身飞天中四身为胡人,一手叉腰,一手托莲,体格壮硕,与函面伎乐人的体型和双臂姿势相似。

此外,司马金龙墓石棺床伎乐雕刻中,中部的舞人形体粗壮,张臂而舞,膝部稍屈,与函面伎乐人姿势类似,且两者下身服饰相同,周围同样饰忍冬纹样,但舞人身披飘带,手翻掌而不握忍冬。此外,位于石棺床左侧最边处的浅浮雕乐伎左侧身,右回首状,左腿弯曲,下蹲脚着地,右腿弯曲膝着地下跪,作半跪姿;其与函面伎乐人的头部及腿部姿势、身材以及下身服饰基本相同。

而与敦煌莫高窟中北魏时期舞人相较,多是手臂姿态与体形相似。敦煌莫高窟第251窟西壁壁画中一北魏时期舞者、第442窟南壁壁画中“舞长巾的伎乐”,裸上身,双臂形状与函上左伎乐人双臂形状类似,左下右上,但面部不同。莫高窟第288窟北壁壁画上两舞者作叉腰举手舞蹈状,与函面左、右伎乐人手臂姿态、身材相差无几,但288窟分期已至西魏时期,应是北魏造型的继承和发展。

四、伎乐龙虎纹石函的纹饰分析

图五 石函A面拓片

该石函纹饰精美,可分为动物纹饰、植物纹饰等,现分别叙述。

(一)动物纹饰

动物纹饰主要包括石函C、D面的瑞兽纹以及E面的龙纹。

1.瑞兽纹

两瑞兽作伫立状,回首,双眼圆睁,张口怒吼,前肢并置,后肢呈交叉状,尾巴上翘呈S形卷曲状,身材壮健,周围装饰忍冬纹样(图六、七)。

㉘何利群、朱岩石、沈丽华、郭济桥:《河北临漳邺城遗址核桃园一号建筑基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16年4期。

此外,两瑞兽纹样与同馆所藏北魏时期八棱束莲纹高柄石灯足上及瑞兽力士纹石雕棺床足上所雕刻的瑞兽极为相似,比如面部、四肢姿态等,仅兽头是否回首不同。并且,其与司马金龙墓石棺床上雕刻的虎纹整体态势相似。

2.龙纹

函面上的龙作腾空飞舞状,飘逸潇洒;龙的头部较短,角的上部自然向上挑起弯曲,口吐火焰;身似蛇躯,且分布有较为均匀的网格状鳞片纹,有翼;四肢似禽类,每足三爪;尾略呈波浪状上翘(图八、九)。

1987年由多瑞保,色热等达斡尔族老前辈的倡导组织下,梅里斯城区的部分达斡尔族同胞,自发地举办了第一届库木勒节活动。从此年年举办庆祝活动,由已往的民间活动,发展成为民办公助的民族节日活动。

秦时,空心砖上的龙纹已有四足,身上有鳞片,但头部较函面上的龙头长。邓县汉代空心画像砖上的龙纹,头生猗角,口吐长舌,足如猛虎,体若娇蛇,而石函上龙身却不如其弯曲,上颌形状有差别,角部也略有差别。

北魏时期,司马金龙墓石棺床上雕刻的龙纹与函面所刻龙纹,无论身躯弯折度,还是四肢姿势等相似度较高。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甬道壁画中的人面龙身形象也与此龙身相似,身上均有鳞片,整体姿势类似。此外,南朝邓县画像砖墓中青龙画像、丹阳胡桥吴家村墓“羽人戏龙”中大龙的形象与石函上龙纹相似程度也较高,龙身蜷曲程度一般,四肢类似呈三爪,尾巴长度、弯曲度相似;但纹样角度略有不同,函上龙只露出一角,邓县青龙则两角俱现。

图六 石函C、D面瑞兽纹

图七 石函C、D面拓片

图八 石函E面龙纹

图九 石函E面拓片

(二)植物纹饰

植物纹饰主要是指石函A、C、D面上的忍冬纹样。忍冬纹是我国北朝时印度佛教东传的产物,它作为佛国天界和净土的象征,因中外、东西交流频繁而成为流行的“胡饰”,是当时盛行的主要外来装饰花纹题材,形制多样,造型美观,有浓厚的装饰意味,极富观赏性。

图一○ 忍冬纹类型

1. Aa型 2. Ab型 3. Ad型 4. Bb型 5. Ac型 6. Ba型

此石函上的忍冬纹,均为独立个体纹样 ,可分为A、B两型(图一○)。

由上述内容推测,伎乐龙虎纹石函内也可能藏有较为丰富的遗物,但现在不清楚其发现的具体状况,包含物信息更不得而知,有待后续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发展微电网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柴油机、小风电、分布式光伏等独立发电系统,解决与大电网联系薄弱的农村和偏远地区用电问题;二是在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地区,通过微电网这一稳定的电力供应平台,实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多种能源的高效利用;三是作为大电网的备用和补充,满足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户需要和特殊时期的应急供电。

B型为自由型:忍冬纹造型变化丰富,主藤蔓弯曲自由变化,也有一些则是主藤蔓两侧叶不对称,构图生动活泼。根据叶片布局的不同可分为两个亚型。Ba型忍冬纹样为左右叶不对称,比如右伎乐人左手握的忍冬主藤蔓一方三叶、另一方两叶;特殊的是有的主藤蔓一方有叶、另一方无叶,比如左伎乐人手握的忍冬,仅主藤蔓一方有三叶;Bb型忍冬纹样则变化多端,主藤蔓上的叶大体呈向心式格局,副藤蔓上的叶随意弯曲,却不失美感,如左伎乐人手臂旁边的忍冬花纹(图一○,4、6)。

此石函上的忍冬纹,中间忍冬叶一般较尖,两边叶或粗短、微内曲;或细长,甚弯曲,与北魏时期云冈石窟石雕、墓葬出土彩绘漆皮装饰、敦煌莫高窟壁面装饰及棺椁壁画上的忍冬纹样相似。两伎乐人中间上方Aa型三片叶式忍冬纹与云冈第10窟后室南壁第三层西侧龛楣格内角饰的忍冬纹样较为相似。右伎乐人下方的九片叶式Ac型忍冬纹与大同沙岭北魏墓群中M7出土的彩绘漆皮装饰的纵向环状忍冬纹中心图案、云冈石窟第10窟后室门楣横向环状忍冬纹图案中人物形象下方的忍冬纹相似,尽管此函九片叶式为独立纹样。Ba型忍冬纹饰与敦煌第 251、254窟斗拱装饰的忍冬纹饰相似,均左右叶数不等,但藤蔓不如其“S”形弯曲,叶也不及其蜷曲内弯。Bb型纹样与大同智家堡北魏墓石椁南壁壁画中二侍女头顶上方装饰的忍冬纹样相较,主藤蔓上方的叶纹极为相似,或许是因为函面空间的限制,副藤蔓上的叶短且少,仅两叶。盛极唐朝的卷草纹,可能即是忍冬纹与汉代流行的云气纹相结合而形成。

2.4.4 提取回收率试验 按“2.4.3”项下方法配制ATV低、中、高质量浓度(1.25、6.25、25.00 ng/mL)的血浆样本,每个浓度平行配制6份,同法预处理后进样,测得ATV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Y1);另取空白血浆,同法预处理后加入适量ATV对照品溶液,进样,测得ATV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Y空白)。按公式Y1/Y空白×100%计算提取回收率。结果显示,ATV低、中、高质量浓度血浆样本的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8.30%、91.46%、87.64%,RSD均小于11%(n=6)。

(三)其他纹饰

除以上纹饰之外,石函上还有一些其他纹饰。比如云纹,主要分布在龙纹周围,作为副纹样,丰富函面装饰。

五、伎乐龙虎纹石函的功用

舍利函之功用,一方面,它作为盛放佛骨舍利的容器,而舍利又是人体火化焚烧后遗留下的颗粒状遗骨,所以是一种象征性的微缩的小型墓穴,功用之一便是世俗所说的殓具或称为葬具,类似棺椁。另一方面,因舍利函中所盛的佛舍利是佛教流行的供养物,其庄严性和人们神圣的宗教崇拜、信仰,使得舍利函又具有了供器或供养具的性质。伎乐龙虎纹石函即具有此两种功用。它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佛教信仰,也显示出了中国社会文化环境对其所作的影响,是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体。

六、伎乐龙虎纹石函中所藏物推测

据北魏时期及以后历代所发现的其他石函可以看出,石函内出土遗物不仅数量丰富,种类也繁多。一般来讲,石函内会藏有佛骨舍利、骨灰或用小砂粒状物做的舍利替代物,并置有铜函、鎏金银函、金棺银椁、玻璃瓶、钵、罐等作为舍利核心容器,还会有一些玛瑙器、水晶器、金银器及饰品、珍珠、珊瑚等基本与佛经中提到的“七宝” ,部分石函内还有金银耳坠、镯子、戒指、钗、铜钱等则作为供养人施舍的财宝等等。此外,因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向逐渐显著,石函内也会出现一些同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一类的物品。比如河北定县出土的北魏太和五年石函内就发现有一些盖弓帽、镞、铜镜等,它们均是当时鲜卑墓葬中较为常见的随葬品,应是按照当时墓葬习俗来供养施舍的。

1.2.1 外植体预处理。采集外植体前应对母株或器官的生长环境进行评估(有害微生物的滋生程度),这是灭菌的重要依据。为了减少在组织培养中的褐化,可以对材料进行避光保湿(用湿润的毛巾包裹,装到避光处理的容器中),然后对外植体进行修整,切除枝条上的叶片及附属物,用软毛刷在流水下进行刷洗,清洗好以后,用毛巾把水吸干,然后将外植体剪成带2~3个节的茎段,最后再用流水冲洗。龙血树属于木本植物,容易褐化,所以材料需要在流水下冲洗12 h,才能彻底冲洗净外植体表面所附带的泥土、虫卵、病菌孢子。

A型为左右对称型:忍冬纹由奇数片忍冬叶组成,叶有三片、五片、九片、十一片等,且叶以主藤蔓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结构,结构稳定,装饰感强烈。根据叶数不同可分为四个亚型。函A面二伎乐人中间正上方的忍冬纹为三片叶式为Aa型;右伎乐人右脚边忍冬纹为五片叶式为Ab型;右伎乐人下方为九片叶式为Ac型,函C面瑞兽旁忍冬纹也为九片叶式,虽为对称结构,但藤蔓较其它自由,弯折度大;函D面瑞兽旁忍冬纹则为十一片叶式为Ad型(图一○,1-3、5)。

七、结 语

通过以上对伎乐龙虎纹石函的形制、人物形象、纹饰进行的简单分析,本文认为该石函的年代可能属北魏太和年间:

第一,该石函是一侧开口的龛式函,而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件龛式函是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重瘞的北魏兴安二年(453)石函,为该石函的年代确定提供了重要参考,此石函很可能也是北魏时期的佛教遗物。

第二,函面上的伎乐形象与司马金龙墓石棺床上的伎乐雕刻相差无几,该墓属北魏时期,且墓主卒于太和八年。并且,其与云冈石窟浮雕的北魏时期胡人像、敦煌石窟北魏时期壁画中的伎乐形象相似,为时代判定提供又一依据。

第三,函面龙纹与司马金龙墓石棺床上的龙纹雕刻、沙岭北魏壁画墓中龙身形象相似,两墓均属北魏时期。

第四,从忍冬纹饰来看,Aa型三片叶式、Ac型九片叶式等均与云冈石窟第10窟内忍冬装饰纹样的形状相近,该窟属云冈二期石窟 。Ba型与敦煌第 251、254窟中斗拱装饰的忍冬纹样相似,两窟时代相当于北魏中期,约465-500年。Bb型则与大同智家堡壁画墓石椁上的忍冬纹样相似,表明时代可能相当。

该石函首先作为佛教物品,本身便体现出了北魏时期佛教对中国宗教信仰的影响、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以及中外交流的状况。忍冬纹样随佛教东传而来,体现了外来纹样对中国传统纹样的冲击,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丰富了中国传统装饰。其次,伎乐反映出了北魏时期人们崇佛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娱乐生活。再次,龙纹、瑞兽纹等也反映出了当时的装饰水平与雕刻技术。最后,其与同时期文物多方面、多角度的相似,综合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特色与风格。

致谢:感谢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王秀玲老师提供的写作题目;感谢大同北朝艺术研究院在获取石函的基本情况以及照片、拓片时提供的方便。感谢北朝艺术博物馆李利伟老师提供了石函的背景资料。同时也非常感谢硕士导师王晓琨老师对本文提出多次修改建议。此文是本人撰写的第一篇学术文章,疏漏、错误难免,望各位指正。

注 释

①冉万里:《舍利函东亚的出现和传播》,《WASEDA RILAS JOURNAL》2015年3期。

②刘来成:《河北定县出土北魏石函》,《考古》1966年5期。

③王建域:《隋神德寺仁寿舍利与石函》,《铜川日报》2006年7月11日。

④赵永平、王兰庆、陈银凤:《河北省正定县出土隋代舍利石函》,《文物》1995年3期。

⑤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考古四十年》,燕山出版社,1990年。

⑥邱玉鼎、杨书杰:《山东平阴发现大隋皇帝舍利宝塔石函》,《考古》1986年4期。

本工程中要求的路面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小,可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混凝土。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混合料水分的蒸发,在运输中需要对车厢进行覆盖。需注意车辆行驶速度不能过快,以免造成混凝土的离析。若运输距离比较远,则应把适当的缓凝剂添加到混合料中。本次工程主要采用挖掘机和人工结合的摊铺方式进行摊铺。在摊铺过程中,会受到机械振捣、提浆及整平等因素的影响,摊铺机需要预先抬高5cm。另外,还需要安排专人全过程监督和指导混凝土摊铺施工过程。混凝土在平推时,应该采用大块的板材进行,为了防止出现离析情况,禁止使用铁锹进行撒铺。

⑧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省泾川县出土的唐代舍利石函》,《文物》1966年3期。

⑨郑金星、刘受农、杨荣春、梁白泉:《江苏镇江甘露寺铁塔塔基发掘记》,《考古》1961年6期。

提升机在实际作业中,作用在卷筒上的载荷较为复杂,且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在对卷筒结构进行载荷计算时需对较为复杂的载荷作适当简化。

⑩陕西省法门寺考古队:《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10期。

⑪樊瑞平、郭玲娣:《河北正定舍利寺塔基地宫清理简报》,《文物》1999年4期。

首先,由于小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事物较少,因此,在课堂中进行情境创设时应当更多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比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们日常玩的篮球足球以及女孩子常用的小圆镜子等作为情境的创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感。

书中所记录的,不仅仅是蒋梦麟先生的童年、青年以及老年时期的人生事迹和经历,这本自传性质的作品承载了太多太多,我们在其中看见了因为认识到纯粹科学而想投身教育的学者,也看见了面对西方侵略者宁死不屈守护北大学生的校长,更看见了痛心于军阀割据、流离失所的广大壮丁最后不投志于国,反而横尸遍野的悲惨景象。这部作品不仅有敏锐学者的思想捕捉、教育家的光荣使命还有政治家的冷静沉着。

⑫黄秝人、王泉、雷雨、董补顺、张建国、王海、熊其亮、沈利华、祁海宁、龚巨平、周保华:《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塔基与地宫发掘简报》,《文物》2015年5期。

⑬蔡全法:《少林寺北宋舍利石函艺术试析——兼谈函题记与面壁塔诸问题》,《中原文物》1985年2期。

目前各国及地区的反贪法的结构形式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按章、节、条文排列的结构形式;第二类是只按条文顺序排列的结构形式;第三类是按一、二、三顺序排列的结构形式。作为一部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法律,我国的《反腐败法》应是一部对反腐败实体法和程序法、本法的效力、反腐败机构、举报、调查、侦察权限、证据制度、起诉、审判、预防等内容分别作出立法规定的重要法律,因此宜用第一种类型作为本法的结构形式。

⑭董高、张洪波:《辽宁朝阳北塔天宫地宫清理简报》,《文物》1992年7期。

⑮金家广:《河北固安于沿村金宝严寺塔基地宫出土文物》,《文物》1993年4期。

C型:庑殿顶方形石函,盖为庑殿顶,函身为方形。主要有内蒙古宁城武官营子出土的辽重熙十四年石函、蔚县博物馆藏辽金时期的多件庑殿顶式石函(其中一件为庑殿顶带须弥座石函)等等。

⑰⑱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发现两座宋代塔基》,《文物》1972年8期。

⑲肖贵田、卫松涛、史建强等:《兖州兴隆塔地宫发掘报告》,《海岱考古》(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

⑳孙仲光、张明杰:《华县馆藏宋舍利石函》,《文博》1998年5期。

㉑赵旭:《连云港海清寺阿育王塔出土石函图像考略》,《文物春秋》2016年4期。

㉒乔正安:《山西临猗双塔寺北宋塔基地宫清理简报》,《文物》1997年3期。

㉓郑绍宗:《内蒙古宁城县武官营子发现的辽代石函》,《考古》1964年11期。

地下水是一种浓度较稀的溶液,它由常见离子(钙、镁、钠,重碳酸根、硫酸根、氯根)、微量组分(如氟、溴、碘、硼等)和气体组成(如氮、二氧化碳、甲烷等)。一定化学成分的地下水是一定的地质环境下的产物,地下水化学成分是指地下水中所含的有机的和无机的化学成分。

㉔㉕贾晓、刘永东:《蔚县博物馆收藏的石函》,《文物春秋》2001年6期。

㉖陶富海、陶倩:《明云龙纹石函》,《文物》1998年7期。

对行为人偷换二维码侵占财物的行为如何定罪量刑,学者们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盗窃罪说、诈骗罪说以及侵占罪说。然而在同一罪名之下又有较为细致的区别,故笔者就以上几种观点进行简要梳理。

㉗尤洪才、赵湘萍、朱春雨、赵哲夫、李陈奇:《黑龙江宁安渤海上京城出土渤海国舍利函》, 《文物》2015年6期。

石函上的瑞兽纹样与汉代虎纹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很可能是汉时虎纹样的发展。汉时四神瓦当中翼虎纹瓦当上的翼虎,亦为双眼瞪大,张开大口怒吼,身上带有翼,长尾翘起,气势威猛。但是两者差异在于翼虎的翼细长,飘于身后,而函面上瑞兽的翼短,傍于身侧。另外,据徐州贾汪地区发现的汉画像石上的翼虎纹样,两者翼的相似性极大,翼均于身侧。

㉙林士民:《浙江宁波天封塔地宫发掘报告》,《文物》1991年6期。

㉚张学明、贺云翱等:《江苏涟水妙通塔宋代地宫》,《文物》2008年8期。

㉛吉联抗:《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伎乐之盛”》,《人民音乐》1982年4期。

㉜赵昆雨:《云冈石窟乐舞雕刻研究》,《敦煌研究》2007年2期。

㉝王恒:《司马金龙墓石雕乐伎乐器研究》,《文物世界》2000年5期。

㉞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全集16音乐画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

㉟㊱㊲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全集17舞蹈画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

㊳赵力光:《中国古代瓦当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年。

㊴杨孝军:《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瑞兽——“熊”图像考释及其意义》,《四川文物》2011年2期。

㊵王建中:《河南邓县发现汉空心画像砖》,《考古》1982年3期。

㊶柳涵:《邓县画像砖墓的时代和研究》,《考古》1959年5期。

㊷尤振克:《江苏丹阳县胡桥、建山两座南朝墓葬》,《文物》1980年2期。

㊸诸葛铠:《“忍冬纹”与“生命之树”》,《民族艺术》2007年2期。

㊹王雁卿:《云冈石窟的忍冬纹装饰》,《敦煌研究》2008年4期。

㊺王银田、刘俊喜:《大同智家堡北魏墓石椁壁画》,《文物》2001年7期。

㊻袁泉:《舍利安置制度的东亚化》,《敦煌研究》2007年4期。

赵肖霞
《草原文物》 2018年第2期
《草原文物》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