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实现小麦新品种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途径探讨

更新时间:2009-03-28

将小麦品种在较好的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所可能增加的最高产量称为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结合美国育种专家的研究成果,在当前可以达到的生产条件下,小麦产量潜力最高约为23 t/hm2。结合国内西北地区小麦育种与栽培实际,超级小麦的产量潜力约为10~12 t/hm2,小麦单产增加的潜力巨大。

1 小麦新品种高产稳产育种途径

1.1 挖掘增产潜力,加强绿穗灌浆特性创新

在过去的种植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叶的光合作用对小麦籽粒产量增加具有决定性作用,并未充分意识到穗光合的积极作用。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小麦穗、鞘等非叶器官的光合作用也有助于产量的增加。在籽粒产量形成过程中,穗能截获更多的二氧化碳,通过穗与籽粒种皮之间的韧皮联系,将光合产物更快输送至籽粒,同时由于籽粒呼吸所释放的二氧化碳直接通过穗而提高光合效率,最大限度降低光合产物的浪费。

小麦新品种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探索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利用穗器官光合作用的优势,将其转化为生产潜力,小麦作物穗光合产物可以带动籽粒充实度提高10%~80%,具体的充实程度取决于品种类型和栽培条件[1]。麦穗的颖壳既具有光合生产功能,又能防止籽粒被强光照射,维持籽粒生长环境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在籽粒形成和成长阶段作用重大。试验结果表明,穗光合对籽粒的贡献率约为旗叶的1.5倍,而且穗是促使小麦产量增加的重要器官。

新型换热式铝电解槽的结构设计技术主要以挪威海德鲁公司(Norsk Hydro A.S)和法国彼施涅公司(Pechiney)的技术为代表[3,5] (图3、图4)。海德鲁公司在电解槽钢壳内侧直接采用碳化硅成型冷却装置,用于回收电解槽侧部散失的热量;彼施涅公司是在槽壳外部安置一定数量的多孔性材料层,在多孔性材料层中通入空气、金属蒸汽等,以此为介质回收电解槽侧部散失的热量。

水秧村全村326户1 842人,主要是布依族、苗族和汉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8%,由于历史原因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导致发展理念欠缺。

庆阳市西峰区2017年进行的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中,陇育8号具有“绿穗灌浆”特性,产量达到4 300.5 kg/hm2,各种性状表现良好,充分表现出“绿穗灌浆”的优良特性,产量品质俱佳。

1.2 挖掘生物产量优势

通过两个不同遗传特性的亲本杂交可产生杂交品种,杂交品种在生长能力、产量、抗逆性、有机物积累等方面均优于双亲,这种杂交优势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杂交农作物产量更高,适应能力更广,增产优势突出,抗病害性更强,生物代谢效率更高。迄今为止,这种杂交优势普遍运用于水稻、油菜、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和白菜、甘蓝、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作物中,玉米杂交种比普通种能增产25%左右,高粱杂交种比普通种能增产30%左右,水稻杂交种增产为10%~30%,蔬菜作物杂交种的增产率均在20%以上。目前,生产小麦杂交种的方法还未找到,所以小麦杂交优势的利用相对滞后。利用杂交优势培育小麦新品种,配合力和育性转换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由于自交系和品种配合力的高低并非直接与植株外部形态有关,必须通过测交及测交种产量的比较而测定配合力[2]。可以在杂交培育的第一年将新选育的杂交系与遗传基础较广泛的品种进行杂交,第二年结合杂交一代所表现出的优势与劣势衡量并判断其配合力与育性,并使之与少数配合力好的自交系进行杂交,之后选择其中的最优组合进行特殊配合力的测定。

1.3 利用杂交优势促成育性转换

提高抗倒伏的矮化育种,有助于实现高产稳产目的,即通过降低小麦植株的高度,并增加种植密度,以提高收获指数,但是这种做法很可能出现边际收益递减,此时单纯依靠矮化育种会相当困难。根据“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当收获指数很难提高时,可以通过增加茎秆强度以提高小麦植株生物产量,从而获得高籽粒产量。与其他小麦品种相比,陇育8号植株高84 cm,仅次于陇育5号(CK),越冬性强且无倒伏。

2 小麦新品种高产与优质矛盾的协调

随着我国当前种植业结构的深入调整,我国粮食生产也逐渐进入“改进品质,提高单产”阶段,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当前国内各大育种单位都积极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探索培育小麦新品种的途径,孕育出多个优质小麦品种。例如,庆阳市西峰区2017年所进行的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参试品种分别为长麦251、景太182、改良中麦175、山农28、陇育 8号、陇鉴 111、山农 20、陇鉴 112、景太 102、陇育5号(CK),试验过程中对上述10个小麦品种的株高(cm)、穗长(cm)、穗粒数(粒)、茎数(万株)、千粒重(g)、越冬性及抗倒伏等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陇育8号品种的产量最高,各性状表现良好,应该予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然而,国内优选小麦新品种高产稳产生产仍有待完善,因为同品种小麦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表现,普遍存在高产不优质或优质不高产的矛盾。所以小麦新品种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研究重点必须放在如何选育高产量、高品质的小麦品种方面。要想选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小麦新品种,必须加强育种、栽培措施及配套技术的研究。

三种酶的酶解产物不仅从颜色和质地有明显差异,口感也不相同,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处理的肽粉有轻微的苦味,而胃蛋白酶可能因为提取时调节pH值加入的酸,导致出现明显的酸涩口感。通过酶解得到的单环刺螠多肽有一定的苦味,多肽苦味的来源主要是产生的疏水氨基酸造成的,而其明显的咸味可能因为原料自身的无机物含量高,经浓缩后盐度升高所致。

3 结论

根据笔者多年来对不同小麦品种穗部及花位籽粒品质的分析和试验发现,小麦品种多花多实和强筋优质并不协调,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大的并不是穗的着生部位,而是籽粒着生花位,具体而言,随着花位位置的降低,籽粒品质骤然下降,在小麦新品种优选和培育过程中,必须确保籽粒品质的稳定,尽可能提高上花位籽粒所占比例,防止或减少下花位籽粒占比,以提高小麦品质,确保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茹振钢,冯素伟,李淦.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与实现途径[J].中国农业科学,2015,(17).

[2]张建伟,杨保安,范家霖,等.超高产小麦育种探讨及诱变技术在超高产小麦育种应用[J].核农学报,2013,(6).

 
金书学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09期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年第09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