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推动缅甸境内的和平:美国的利益与角色

更新时间:2009-03-28

摘 要 2011年初,吴登盛的文官政府掌权以来,缅甸的民主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步,但是重大的挑战依然存在并且可以扼杀改变的努力。关键的挑战在于政府与民地武的和平进程。临近孟加拉国和缅甸中部的罗兴亚人的族群矛盾,以及2015年大选的自由公正,都可能影响和平进程和族群关系。

国会的部分观点对美国的缅甸政策持怀疑态度,但是接触缅甸有助于确保美国的利益。根据重要性,这些利益依次为安全、民主、人权和繁荣。尽管经常彼此强化,但至少在处理特定议题缺乏足够敏感性时,这些利益偶尔也可能冲突,这就可能导致利益抵消。

参与和平进程的人的看法是,美国正在做好事,甚至是“卓越”的工作,推动缅甸的民主制。但是美国对于和平进程的支持,却遭到“说空话”的批评。

(1)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创新创业已成为各行业、各层次人员的共同话题,已成为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节点,全国范围内的“双创” 氛围已然形成。

与期待美国强化支持和平进程的意愿相反,也存在对美国和西方涉足罗兴亚议题的跨境敏感性的担忧,以及来自佛教的批评。缅甸政府已经陷入困境。即便缅甸政府具有协助罗兴亚人的政治意愿(在2015年选举即将来临之际,意愿不太明显),但仍然难以说服若开族人和边境居民接受政府的观点。据说,若开族人对缅族人的愤怒不亚于对罗兴亚人的鄙视。同时,若开人本身也面临可见的“伊斯兰化”和“缅甸化”双重压力,尤其对国际社会对罗兴亚人的有利态度感到愤怒。

缅甸的反穆斯林情绪已经存在数十年,成因复杂。但主要的理由在于,反对者认为穆斯林人口过多,过于富裕,也过于异类。最后一项因素凸显,在一个集团被视为异族和威胁时,差异将何等突出。随着缅甸正在经历没有明确的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历史性转型,对穆斯林渗透大金塔领地的顾虑,引发佛教徒民族主义和冲突。

一种基本被忽视的危险在于冲突向缅甸其他族群扩散的可能性。造成反穆斯林情绪的因素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民族。据估计,中国人控制缅甸经济的60%。不愿意承认罗兴亚群体的部分原因在于,担心这将为中国人和印度人要求承认他们作为缅甸民族构成族群铺路。

对于缅甸的基督徒族群而言,局势同样存在变数。尽管反基督徒的情绪不及对穆斯林族群的厌恶,但基督徒也曾经成为仇视言论和小规模攻击的目标。佛教领导人尽管未试图合法化暴力言行,但也曾试图在基督教极端主义升级的基础上解释上述行为。

缅甸政府的当务之急在于减少对非缅甸和非佛教徒群体的负面看法。同时,长远致力于广泛推动缅甸民族包含一切少数族群,也包括罗兴亚人的理念。聚焦这一层面不只是保护少数民族在国家中的地位,也涉及缓解缅族-佛教徒主体民族的忧虑和不安,后者多年来同样受到威权统治压迫。

随着2015年选举迫近,缅甸政府采取不受欢迎政策的意愿可能削弱。选举也可能导致和平进程复杂化,加剧族群冲突,并转而葬送民族发展。

综上,许多学者采用代谢组学技术针对AS患者血液中部分已知改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然而多数研究未能对代谢终端产物进行多元化综合分析,仅采用单一或少数几个指标对AS的发生发展进行评估,缺乏整体性考量。

从现在到2015年末举行大选,美国必须抓住机会协助巩固缅甸的有力变化。这一窗口极为关键,因为还无法预测选举结果是否会影响美国在缅甸的影响力。

此外,在产业升级改革的过程中,其上下游产业及与之相关产业的改革和升级,也需要考虑到。以农业为例,其涉及到的产业包括餐饮、零售业、物流业为例,服务业的转型与发展更具有灵活性,其转型考虑到的不仅限于如何满足供需调整要求,还需要突破市场化较高所带来的压力。

美国可以如下方式支持和平进程,并协助缅甸政府减少族群紧张局势:

由于缺乏适当的外部支持,分析家认为缅甸的改革可能侧滑,国家也可能退回到军人统治的黑暗时代。缅甸问题专家戴维·斯坦伯格(David Steinberg)认为,退回军人统治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任何类似尝试都可能引发一场全民革命。但是,敏津(Min Zin)一类的其他分析员没有那么乐观。敏津描述“群体暴乱、贫困加剧、内部摩擦持续以及政治精英对抗遍及全国”的恶化局面。他表示,两名执政党的高级圈内人士告诉他,如果国家走向动乱,另一次政变可能成为最终出路。一个研究缅甸军方的消息来源描述军方的情绪称:“尽管文官连续采取行动,但军方态度谨慎。在每个举措出台后,确定安全运行之前,谨慎测试。尽管军方目前允许政治和经济改革,但若其认定国家稳定面临威胁,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The story which he told was very interesting.(他讲的那个故事很有趣。)which做宾语。

2、协助在种族控制的邦创造和平红利,并敦促政治妥协;

除了死伤,暴力还因为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威胁到缅甸的经济。更深刻的威胁是触及政治变革。暴力局势影响缅甸的地理中心可能导致宣布紧急状态,从而影响民权自由。

4、在幕后接触若开邦;

5、推动种族控制的邦的公民社会组织建设,尤其是强调缩小种族(人种和宗教)差距的组织;

6、支持扩大跨信仰对话,协助缅甸政府推动种族和谐的倡议;

缅甸的变化不会迅速完成,但适当的国际支持将缩短步入稳定民主制的进程。美国在推动缅甸和平方面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也具有重要利益。

在这个时刻,人民偏向美国,期待资金与好莱坞文化,一旦他们触及美国的傲慢,情况将改变。

无论喜欢与否,中国人正在到来。缅甸对中国和美国都很重要。如果美国不希望缅甸成为中国的卫星国,就必须在缅甸的和平进程中承担领导工作。现在美国正在对和平进程做“口头承诺”。

这是在一次对缅甸的短期调研旅行中采访个人听到的评论。第一段言论呈现的反美情绪绝不具有代表性,美国依然获得大部分缅甸人民的尊重和赞美。许多人欢迎美国扩大在缅甸的存在。总而言之,上述各种言论凸显了美国寻求保护其在缅甸和毗邻区域利益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本报告凸显美国在缅甸的利益,并分析美国卷入当地的前景,为此将聚焦能够影响缅甸和平与冲突结果的对缅甸未来具有重要影响的3个领域:政府与民地武的和平进程;毗邻孟加拉国和缅甸中部的若开邦的族群紧张局势;以及2015年大选。报告的结尾提出了部分建议。

美国有机会协助巩固缅甸的有利变化,并推动缅甸为其6000万人民带来民主与繁荣的国家目标。这一机会需要迅速坚决地捕捉,不仅在于2015年末的选举将带来日益具有决定性的发展,同时还在于美国对缅甸的影响将如何受到选举结果的冲击,尚不明朗。

美国在缅甸的国家利益:安全、价值与繁荣

每一个国家都有民族主义,对此必须保持敏感(关于罗兴亚人/“孟加拉人”议题)。接受采访人士普遍认为,美国在推动缅甸民主方面,工作出色,甚至“上乘。”

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类利益存在冲突。多数指向美国的愤怒源于西方坚持罗兴亚人的权利。各领域、阶层的缅甸人都认为该族群属于来自孟加拉国的非法移民。这意味着在安全和涉及价值观的利益之间存在抵消,至少是在处理时缺乏谨慎的情况下。

安全

缅甸位于中国和印度两大亚洲强国之间,对两国和东盟及其成员国都具有重要地缘价值,特别是持续扩大在缅甸影响力的中国。在西方制裁的数十年中,中国快速成为缅甸主要的外交和军事盟友,也是财政和经济支持的主要来源。当缅甸急于在当前的东南亚运动会中争取表现时,北京提供支持,据说北京为缅甸提供3300万美元技术援助,并且协助缅甸的运动员在中国接受训练。

中国的缅甸路线分为3部分:首先关注邻国稳定,主要旨在避免沿中国边境出现动荡局势;其次,发展能源安全;其他还有处理非传统安全顾虑,比如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人员、毒品和人员买卖以及其他违法活动。通过若开邦,经过少数民族集团控制领土进入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凸显中国在缅甸局势稳定中的利益。除了上述中国利益之外,还可以加上中国绕开美国的遏制战略。

余昌胤对记者说,通过优质医疗技术的创新引领,医院大批的临床科室积极发展各类优质医疗技术,尤其是在介入、微创、腔镜以及内镜等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和进展,多项技术在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近年来,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均在90%以上,吸引了大批外地患者慕名前来医院就诊。

2014年东盟主席国地位凸显缅甸的战略意义。这一地位使其有能力影响东盟会议的结果,并主导南海分歧一类的议题,因为会后的声明起草工作属于主席国。中国和10个东盟成员国中的4个,包括与美国存在双边防务条约的菲律宾存在南海主权争议,导致这个问题成为易爆点。

《意见稿》提出,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设立的智能快件箱应当按照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标准安装监控设备,对快件收寄、投递等涉及的操作全过程以及智能快件箱周围环境等进行有效监控,并保证监控设备全天二十四小时运转,监控资料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三十天。

价值

缅甸民主化是当前美国政府的重要政策目标。目前的制裁出台主要在于美国认定前军政府限制了人权和人民的自由。

1、为和平进程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

然后再洒布黏层,0.8~1.0kg/m2改性乳化沥青起到连接作用,增强层间的黏结力。沥青面层的设计可以根据路面的情况、投资成本、交通状况进行调整路面的结构类型。

繁荣

许多投资者正在宣扬缅甸的“最后边疆”色彩,该国宝石、木材、矿产、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它也给美国公司提供了一个规模比韩国大,相当于澳大利亚3倍的市场,尽管不乏严重的投资风险。

美国介入缅甸的观点:太少和太多

美国大使馆为推动缅甸权力过度做出了杰出贡献,但缅甸在和平进程方面面对华盛顿的阻碍,无法在改变和平进程方面采取实质性步骤。

根据重要程度,美国在缅甸的利益先后涉及安全、民主与人权,以及经济。上述利益通常相互影响。一个民主的缅甸必然对东南亚及泛亚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产生正面影响。

角膜屈光手术是在角膜光学区进行制瓣和基质切削,从而达到改变屈光状态的目的,角膜前表面受制瓣及基质层切削的影响,形态变化比较大,很难从前表面来评估术后角膜整体形态的改变,而后表面受手术的影响小,形态相对稳定,已成为研究术后角膜形态变化的最敏感指标[3],且部分医源性角膜膨隆早期阶段的表现只是单纯的后表面升高,故对医源性角膜膨隆的研究,后表面成为最佳入手点。

相比之下,美国推动少数民族集团和平进程的工作缺位。多数人认为美国应该出台更多举措,尽管对于美国卷入的程度莫衷一是,从更多财政支持到作为和平进程观察员时发挥更实质的作用,不一而足。一位参与和平工作的人员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在和平进程中的存在将成为双方遵守并执行协议的最大保证。”

部分学生认为高中化学是西方的舶来品,看似与传统文化没有关联。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实现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目的,本文中展开详细描述。

但是,由于中国政府的敏感度,以及缅甸政府对和平进程国际化的态度趋于微妙,美国更为实质的作用还很难说。当缅甸北部武装少数民族组织克钦独立军(the Kachin IndependenceArmy, KIA)的政治分支克钦独立组织(the Kachin independence Organization,简称KIO)要求美国、欧盟和联合国参与其与政府的停火谈判时,据称遭到中国政府的反对。

尽管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在和平进程中参与太少,美国和西方媒体似乎又在罗兴亚问题上干预太多。一位缅甸非政府组织代表解释,政府厌恶美国操纵议题的立场时表示“美国认为这是一个人权议题。但缅甸政府认为人权并非无价,如果地方官员无法从人权角度看待问题,他们会认为美国有偏见。”

对美国的厌恶感不仅限于缅甸政府官员,也包括受教育精英乃至更广泛的民众。言论从极度刺耳的比如“我这个时候非常厌恶美国”,到在提及缅甸有权决定如何处理其境内的“非法移民”时对国际社会暗示性的措辞,如“尊重族权和公民权”,一应俱全。若开邦的若开族就对国际社会偏向罗兴亚人以及忽视若开人困难处境的做法感到不满。

空气层将管道和金属天花板分离开来,管道和金属天花板之间进行辐射换热,空气层内部发生对流换热.基本的传热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缅甸与朝鲜的军事联系具有影响区域稳定的潜力,因此也是美国的重要顾虑。登胜总统曾于2012年11月向奥巴马总统承诺,这类纽带将会终止,缅甸也不会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禁止向朝鲜出售武器的决议。但据报,这类纽带依然存在,2013年4月,一名来自美国国务院的高级官员在国会听证期间披露,华盛顿在持续敦促内比都结束与朝鲜的军事纽带方面展现“实质进展”。

除了围绕罗兴亚议题的不满,还有对外部批评佛教主义的敏感情绪。这种情绪可见于《时代》杂志对于僧侣活动家阿辛威度拉评论引发的反弹。《时代》杂志给阿辛威度拉的面孔贴上了“佛教徒恐怖”的标签。

和平进程:漫长曲折的道路

克钦独立组织明确表示期待政治对话先行,政府明确规定启动对话的时间表。政府方面表示考虑政治变革的意愿,但期待首先处理停火问题。

前进的主要障碍是:

1、缔结全国性的停火协议。尽管政府表示这将有助于巩固单独的停火协议,推动政治对话,但批评者认为这是一种自我施加的障碍,阻止或者至少延缓政治对话,他们还指责政府寻求从缔结全国性条约中获得政治好处。

2、协议政治对话框架。

3、开展政治对话并实现政治妥协。

这也需要现有的停火协议在进程中获得执行。此外,尽管各方据称致力于全国性停火协议(没有要求现有的双边协议首先缔结),但如果信任破裂,局势可能变化。

停火协议

政府最初致力于在2013年7月实现全国停火协定,但此后多次推迟。武装组织建议2014年8月1日实现全国停火。

此前,一份全国停火协议由于克钦独立组织拒绝与政府签署双边停火协议而受阻。该组织依旧是拒绝与政府停火的主要叛军组织。布朗邦解放阵线(The Palaung State Liberation Front)和德昂民族解放军(Ta’ang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是另外两支有待达成协议的重要集团。

与政府有关的缅甸和平中心(Myanmar Peace Center, 简称MPC)的姚傲敏(Nyo Ohn Myint)认为,克钦独立组织的强硬立场在于克钦共同体中完全缺乏信任。克钦群体由于1994年停火协议失败,未能形成任何政治对话,存在强烈的遭背叛感受。

政府军和克钦独立组织之间的持续对抗也无助于局势改善。2013年5月,政府和克钦独立组织之间达成试探性的停火协议,但对抗仍在继续,并在双方于2013年10月初签署一项协议后持续。协议旨在合作结束战斗,建立冲突监控委员会和重新安置移民。最近的一次冲突于2014年2月发生在中拉咱(Laiza),地点是一处临近中国的城镇,驻有克钦独立组织和克钦独立军的总部。

从2011年登盛总统提出和平倡议以来,缅甸政府曾经与16个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中的14个签署双边停火协议。尽管战斗还在继续,但冲突水平显著下降,尤其是在掸邦和克钦邦。虽然进步值得称许,但缅甸的持久和平依旧遥远。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治的承诺和耐心,以及国际社会的持续支持。

政府代表对6月分达成妥协持乐观态度,但非政府组织表示疑虑。此后,局面似乎得到改善,最新的克钦独立组织评论口吻和缓。一位克钦独立组织的发言人承认,监管军队继续活动,并有动武行为,但“并不严重”,而且相对于2012年末和2013年初的战斗,局势相对平静。

克钦独立组织还表示,只要政治对话始于签署大会阶段,其愿意签署全国性停火协议,对于一个由于程序先后顺序分歧被破坏的谈判,这是一种进步。负责领导和平谈判的总统办公室部长昂敏(Aung Min)表示“他们(民族领导人)同意首先签署停火协议,而后转向政治对话。”

但是,克钦独立组织的时间表仍然和政府的安排有冲突。据昂敏表示,政府期待对话能够在签署停火协议后几个月内启动,政治对话框架将在对话前协定。克钦独立组织是否接受上述安排有待观察。

政治妥协:框架、对话和交易

无论实现全国性永久停火多么困难,关键的挑战在于政治妥协。“少民族系协调工作组”(the Working Group for Ethnic Coordination)于2013年5月向缅甸和平中心提交了一份政治对话框架草案。缅甸和平中心也在同时提出自己的草案。框架涉及代表、决策程序、议程和优先事项等议题。“构成以及参与者的数量”被视为需要处理的主要分歧。2013年9月末,缅甸和平中心主任觉因兰(Kyaw Yin Hlaing)表示“代表议题有待讨论”,但暗示,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将发挥作用。

1.2.2.2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院领导根据急诊科科室特点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激励奖惩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鉴于利益相关方数量,代表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少数民族武装集团希望领导所在的邦,但以克钦邦为例,非克钦人据称构成人口的 2/3。同时,国会要求增加对和平进程的发言权。国会发言人瑞曼(Shwe Mann)和昂山素季显然对此表示赞同。两人都表达了对总统办公室与缅甸和平中心的顾虑。两人认为总统办公室与缅甸和平中心试图在规避咨询立法人员的必要程序下,草率完成和平协议。

同时,由于即将来临的2015年选举,以及政府领导层变动,问题更加复杂。由于缺乏必要的让步,包括停火在内的任何协议都将面临失败。缅甸和平中心的觉因兰认为,全国性停火协议将减少党派出尔反尔的危险。政府还计划扩大签字者的范围。据觉因兰表示:“许多2015年后活跃的人物也将是停火协议的签字者”。

军方对任何类型停火协议的承诺也未确定。政府据称已经谋求通过军方参与谈判消除这一问题。军方的第三级领导层目前已经根据总司令敏昂莱的授权参与停火谈判。

“联邦主义”要求

少数民族群体的主要诉求一言蔽之就是:“联邦主义,宽泛地界定的联邦主义是一种在中央和‘分裂’当局之间,以各方均为特定区域最高权威为前提,确保权力,比如宪法权力分配的宪法机制。”

实践中这将带来什么尚不清楚。情况显示双方均未全面考虑这一问题。从少数民族邦的角度看,他们应当拥有更多政治(包括保留武器、武装人员和警察功能)、经济(收入分享、批准及监控发展项目)和社会(教育、语言和文化)权利。

少数民族坚持要建立一支联邦军队,这可能成为最具争议的话题。2013年11月,少数民族领导人建议组成一支包括少数民族武装和军方(缅甸正规军)的军队,各方拥有自己的指挥结构。但是,驻克钦邦缅甸军队司令敏特索中将(Myint Soe)表示,军方认为此举等于摧毁军队:“军队不能分裂,也不允许被摧毁、更不能改变。”宪法规定,防务部门属于“唯一的爱国防务力量”。

另一项分歧议题来自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邦,涉及分享相应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根据2008年宪法,缅甸联邦是“所有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最终所有人”。尽管资源分享议题被搁置,至少没有公开讨论任何比例的资源收入。这可能暗示了某种程度的弹性,是一种正面信号,但还没有就相关议题出台政策,也降低了谈判的速度。

无论最终的细节如何,真正的联邦主义需要联邦内的各个单位拥有独立的财政资源。如果赋予向居民和商业行为征税的权力,将带来有限的收入,特别是对较小或者较穷的邦。邦的主要收入依赖全国政府的资助,也将为中央介入地方事务提供入口。

群体摩擦:潜在的野火

2012年5月,若开邦首府实对的若开佛教徒和罗兴亚穆斯林发生暴力冲突后,佛教徒-穆斯林暴力趋于上升。6月由于暴力扩散,当地开始执行紧急状态,但未能阻止10月罗兴亚其他地区出现暴力活动。这一次的暴力指向穆斯林整体,而不只是罗兴亚人。

2013年,佛教徒-穆斯林冲突于3-4月出现在中缅甸的克钦邦的帕敢(5月)、掸邦的腊戍(5月)、若开邦的单兑(6月)、实皆省的甘勃卢(8月)。2013年9月28日,若开邦爆发新的冲突。起因是2012年对抗开始以来,登盛总统首次视察若卡邦前的琐事争吵。冲突始于单兑以北12英里处,随后3天内扩散至妙敏(Myo Min)。

联合国报告显示,2014年1月9-13日,冲突发生在若开邦南貌夺(Maungdaw)的市镇区域。缅甸政府否认联合国的事件描述,并启动调查。

对佛教-穆斯林冲突的国内和国际反应

2012年6-10月的若开邦佛教-穆斯林冲突导致近200人死亡,14万人流离失所。密铁拉(Meiktila)境内的暴力事件也是2013年最严重的事件,导致44人死亡和大批穆斯林住所被毁。联合国统计共有49名穆斯林死于2014年1月的对抗,尽管政府坚持只有1人遇害。

据曹红梅介绍,医院已取得斐然成绩。医院连续多年位居全省患者满意度前列;2017年被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2015-2017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示范科室、示范个人等荣誉;信息化方面,2018年通过HIMSS EMRAR六级评审,为全省第一家,也是全国首家使用新标准通过的医疗机构。

3、推动增加军方间接触,协助可持续性和平进程和更广泛的民主改革;

暴力还可能导致极端势力聚焦缅甸。印尼境内的组织曾经呼吁发动对缅甸的圣战。一位有影响力的教士宣布,这是全体穆斯林的义务。极端组织协助同信仰者在区域内部不乏先例。以2000年中为例,2000名来自爪哇拉斯卡尔圣战(Laskar Jihad)的极端穆斯林组织抵达印尼马鲁古省省会安汶,协助穆斯林群体与基督徒开战。

群体暴乱也会葬送缅甸和邻国的关系,尤其是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的马来西亚和印尼。两国来自缅甸的罗兴亚难民数量自2012年动乱以来暴增。此外,暴乱也会影响缅甸的国际声誉。“伊斯兰合作组织”(The Organiz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 简称OIC)——一个由以穆斯林为主体人口的56国构建的组织,以及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其他国际组织和人权组织,曾经谴责对罗兴亚人的暴力行为。随着缅甸在2014年主持东盟会议,其优先事项应当在于展示跨越威权与分裂过往的现代国家形象,而不是继续其返祖特点。

缅甸的群体冲突还有区域影响。东南亚作为一个宗教多样化区域,以其对宗教的容忍著称。但来自缅甸的佛教徒和一个佛教中心正在引起马来西亚和印尼穆斯林主体民族的关注。印尼的缅甸大使馆也已经成为一次未遂炸弹袭击的目标。这类事件,即便被挫败,但造成的猜疑气氛,至少可能动摇区域内的宗教关系。

下面以绵阳某220 kV变电站为例进行介绍,其他站点分析类似。该变电站的用户为某研究院,系统变电站的线路中包含1个220 kV变电站和2个110 kV站。其中,各边电压暂降监测点部署方案为系统侧安装数量为1台,用户侧安装数量为3台,无线模块数量为2个。

佛教徒-穆斯林冲突的起因

近年来的佛教-穆斯林冲突中存在一些刺激因素。但是缅甸的反穆斯林情绪已存在数十年。其根源在于把大量印度人引入缅甸从事商业、接待或者低技术劳工的殖民地政策。许多(尽管不是全部)印度人属于穆斯林。反印度人暴乱发生在1930年,起因是印度码头工人在示威后返回工作,导致缅甸工人失业。1938年再度因佛教受辱发生暴乱。

今天,反穆斯林情绪依旧广泛存在。情况表明,穆斯林,特别是罗兴亚人缺乏明显的支持。多数缅甸人视罗兴亚人为非法孟加拉移民。罗兴亚人问题由于涉及公民权问题,尤其难以处理。而且,根据暴力活动迅速从实兑向全国各地扩散的情况看,罗兴亚问题很容易刺激更为宏观的反穆斯林情绪。

即便是反对党成员、受教育精英,以及那些通过各自的网络和财政资源推动全国和解的人物也无意支持穆斯林,尽管也有例外。去年,“全国民主力量”(the National Democratic Force, 简称NDF,由昂山素季的全国民主联盟前成员组建)的成员决定参与2010年全国选举,积极支持国会即将讨论的限制跨宗教婚姻提案。2014年1月,一个有佛教徒僧侣参加的1万人大会投票支持一份限制跨宗教婚姻的法案,并确认议案将由全国民主力量协助,提交国会。

反穆斯林的情绪来源复杂。但主要问题在于人们认为穆斯林人口太多、太富,还过于异类。第一项因素源于穆斯林人口在缅甸迅速增加,如果不加以谨慎处理,缅甸可能像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尼一样,失去自己的佛教遗产。若开人就感觉在受到“缅甸化”和“伊斯兰化”的挤压。

第二项因素涉及所谓的穆斯林财富。人们指控穆斯林运用其财富买尽缅甸的土地,勾引缅甸妇女并结婚,而后被强制改信伊斯兰教,并养育穆斯林子女。许多缅甸的佛教徒还出于道德和现实考虑反对穆斯林能够娶四妻的做法,因为这将增加缅甸国内的穆斯林数量。谣言甚至指出贫困的罗兴亚人购买漂亮的房屋、枪械和火箭,还建立豪华的清真寺。仇恨感还源于穆斯林的财富来自贿赂前政府官员的谣传。

一位来自缅甸民族主义者969运动的佛教徒瑞雅瓦法师(Shwe Nya War Sayadaw)指出,相对于基督徒和印度教徒一向良好的关系,佛教徒-穆斯林关系紧张的第三个理由是:“信仰和传统的区别”。鉴于这也可能适用于基督教或者印度教,他的评论表明,在一个集团被视为外族和威胁时,信仰和传统的区别将会多么突出。

在缅甸经历历史性转型,且无明确的失败者和胜利者的时刻,穆斯林侵入大金塔土地的情感反应推动“佛教民族主义”崛起,佛教这个术语将导致缅甸人等于佛教徒。缅甸的佛教民族主义在969运动中出现了最明显的形态。尽管批评者认为运动利用宗教作为仇外情绪的伪装,但支持者表示,969运动有助于保卫佛教与国家。瑞亚瓦法师认为“缅甸文化,乃至缅甸整体身份都与佛教关联……我们只是避免我们的国家沦为一个伊斯兰国家。我们已经见证这类事件在此前的历史中如何发生。”

昂山素季由于去年表态认为缅甸的群体暴力源于分裂双方的恐惧而饱受批评。批评者不认为佛教徒应当恐惧一个只占缅甸总人口 4%的少数民族。尽管有人认为昂山素季没能充分否定暴力,但无视佛教徒群体的恐惧将忽略理解暴力局势的重要因素,并因此无法有效解决冲突。斯坦伯格认为“基本议题在于缅甸人自我感觉中的无助感,而非强弱的现实。”尽管他们针对少数族群的做法不容宽恕,但必须在理解少数民族的同时,从主体民族的优势角度理解。这个民族由于此前的当局遭遇严重的苦难,因此在国家走向改革之际,焦虑其未来。

部分批评者表示,政府内部的因素可能刺激群体暴力:如果反对派在2015年全国选举中胜出,动荡局势可以成为威权体制复辟的理由。没有证据显示政府与冲突的关联。但是可以肯定,即便在未来,精英的煽动将刺激原本存在的跨党派、跨阶级的反穆斯林情绪。

冲突向其他群体扩散的危险

一项基本被忽视的危险是群体冲突可能牵涉缅甸的其他族群。许多导致穆斯林遭到厌恶的因素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族群。比如“国际危机组织”曾指出曼德勒中心被称为一座“中国城”,对于这里,缅甸人认为自身处于数量劣势,并被排挤到城市的偏远地区,沦为自己国家的二等公民。国际危机组织还指出,估计中国人掌握缅甸经济的60%。

(基督教族群也面临潜在动荡,尽管各地的反基督教情绪远低于反穆斯林情绪的水平。缅甸语圣经的存在以及多数受教育精英前往缅甸教会学校的事实,意味着他们对于基督教的熟悉程度超过伊斯兰教。

此外,更可靠的消息披露,曾经听到僧侣在曼德勒布道反对基督教。其他说法显示,穿着和尚袈裟的人员曾于2013年中袭击克钦邦的一所幼儿园。在被问到对这类事件的看法时,瑞亚瓦法师也承认缅甸正在出现佛教徒-基督徒冲突,但他把问题归咎于“基督教极端分子”的“极端主义宣传”。

值得注意的是,限制跨宗教婚姻的立法草案要求妇女在嫁给具备任何信仰的男性以前,必须获得官方批准,但不限于穆斯林。这是一种危险的迹象,因为法律具有强大的象征意义。就这方面而言,拟议中的限制暗示所有非佛教信仰中具有某种天然不可救赎的因素。

管控和解决族群冲突:对缅甸政府的建议

缅甸政府必须把减少对非缅甸和非佛教群体的负面印象作为迫切的优先工作。另外,长期而言,应当推动广泛的弥补工作,明确表明缅甸是一个包容现有一切少数族群的国家,包括罗兴亚人。

政府应当推动族群领导人之间的对话。据领导阳光天主教大主教区的查理·波(Charles Bo)大主教表示,无论是主持、神父、主教还是牧师,缅甸人民极为尊重他们的宗教领袖,因此只要宗教首脑共同传递和平信息,将会有利于缓解宗教紧张局势。

但是,佛教和伊斯兰教(以及部分新教组织)具有去库存化的特点,因此缺乏高级神职权威可以决定可接受的条件。只能由寺庙的主持或者清真寺的阿訇决定相关事宜。跨宗教对话可能成为按照自我标准的选择,主要参与者只有温和分子。为了增加温和派的声音,削弱极端分子观点的合法性,政府可以寻求推动温和派宗教组织,使其最终能够代表所在的族群。相关措施可以模仿新加坡的佛教徒联盟(Buddhist Federation)、新加坡伊斯兰宗教会议(the Islamic Religious Council of Singapore)以及新加坡全国教会会议(the Singapore 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模式,这类组织在新加坡对于限制极端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缅甸政府还可以和国家僧团大导师委员会(the State Sangha Maha Nayaka Committee)合作。这是一个负责管理缅甸佛教的僧侣组织。向其传递反对暴力,强调宗教相互尊重的强烈信息。该委员会在2013年9月禁止创建以969运动为中心的正式组织,就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尽管委员会始于军政府时期,但其依然能够通过与所服务的佛教徒群体谨慎建立互信,改善自身的形象。

缅甸的高级政治领导人本身应当坚持表态谴责暴力,并且付诸行动,制定法律使煽动宗教仇恨或者暴力的行为刑事化,从而表明不容忍仇恨性讲话和暴力的态度。同时,还必须强调宗教和谐对缅甸未来的重要性。对任何群体的极端分子坚决采取行动的做法必须公正。

但是,官员还必须进一步肯定少数民族信仰及其追随者。目前,缅甸领导人倾向于关注宏观性概念,比如宪法“全面确保宗教自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许多罗兴亚人缺乏公民权,尽管呼吁增加保障,遵守法治极为重要,但这并不能触及问题的根源。

鉴于佛教徒群体真正的顾虑在于他们的宗教和生活方式面临威胁,政府应当考虑如何处理这类顾虑,同时避免影响少数民族及其宗教。

最后,政府应当推动跨种族活动,特别是那些由草根推动的跨种族活动。就长期而言,精心制定的政策工具配合房屋、学校以及恰当的全国性学校课程,有助于推动更高水平的跨种族互动和理解,形成更为包容的民族身份。

2015年选举

2015年在缅甸举行一次自由平等的选举将成为巩固民主改革成果的重要标志。但2015年选举也可能对和平与冲突造成重要影响。搅局者可能制造暴乱。此外,选举也可能导致和平进程复杂化,或者加剧族群紧张局势。

全国民主联盟占国会的多数,但总统人选有争议

按目前的情况,如果昂山素季的全国民主联盟参加2015年选举,将很可能赢得国会的大多数,尽管优势可能无法达到2012年的补选水平。在那次选举中,全国民主联盟横扫44个参选席位中的43个。但是大选还有待时日,情况可能改变。

昂山素季总体上依然深受欢迎。至2013年底为止,她开始致力于获取少数民族的支持,从“民主优先”的立场转向“全国和解”。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一次峰会上,她还指出民族和解是缅甸面对的最大问题。

过去几年来,昂山素季广泛地运用“民族和解”这个术语指代政府与反对派、政府与人民、政府与少数民族集团以及缅甸不同族群间的和解。她在峰会上强调“在巨大的少数民族差异基础上铸造统一”。她在2014年初启动对钦族、克伦族和掸邦的访问,寻求对宪法改革的支持。这些姿态对少数民族的影响程度还有待观察,后者过去认为全国民主联盟并不重视他们的利益。

尽管能否得到少数民族支持还存在疑问,但是全国民主联盟可能成为2015年选举的领先者。不过,昂山素季成为总统的前景渺茫。现行宪法规定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的配偶及子女不得为外国人。昂山素季两个儿子和去世的丈夫均为英国人。

改变宪法第59条(f)款的总统任职条件条款需要获得议会逾76%的成员通过(鉴于军方控制 25%的议席),还需要在全民公决中获得过半数有效票。鉴于相关工作所需的资源和组织,在2015年前举行全民公决并不现实。伴随缅甸在2014年出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在2013年举办东南亚运动会以后),政府的资源和组织能力已经趋近极限。

最大的困难在于在议会中获得必要的支持率。这一问题尚不明朗,关键人物的立场模棱两可。登胜总统最近表示“其无意限制任何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公民,”立场趋近支持宪法修正案,使昂山素季具备参加总统选举的资格。但是,他又在上述表态的基础上附加声明称“我们将需要一切必要的措施,以保卫我们的国家利益和主权。”

总之,总统对立法机构的控制能力似乎不及国会发言人瑞曼(Shwe Mann),后者最初拒绝回答其是否支持允许昂山素季参选总统的宪法改革。2013年10月,在公开表示其支持改变时,他似乎改变路线,当时他表示将支持改变,理由是实现“2015年自由且公平的选举。”但是,瑞曼本人的目标是自己担任总统,并曾多次公开表态。作为国会发言人,他在团结巩固发展党(the 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USDP)和军方板块中享有巨大的支持。

尽管有瑞曼的支持,但是改变宪法第59条(f)款的可能性日益渺茫。一个负责检讨宪法的109人委员会在2014年1月公布其结论,对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作出总结。结论就第59条和第60条表示,在6040名提交评论的人员中,5740人期待修改,194人希望取消,只有51人认为应当保留。委员会还表示,592人特别要求第59条(f)款应当修改。

但是委员会的报告同时指出,他们收到106,102人署名的请愿书,要求包括第59条(f)款在内的各种内容维持原状。对此,包括昂山素季在内的批评者认为签名不值一提,因为许多签名来源不明。根据它的结论,委员会建议“为了人民制定的,涉及民族身份的条款,以及可以由75%修改的条款应当保留。”正如英国广播公司记者乔纳·费希尔的评论“少数微妙的建议似乎只在遏制昂山素季女士的野心”。

在检讨委员会提供其决定以后,缅甸再度组成一个31人执行委员会。建立执行委员会的命令要求委员会“注意重要章节中的议题”,同时特别指出涉及修改宪法规则与程序的第12章。在随后指定的执行中,瑞曼负责执行委员会,并检讨第12章,从而“缓解人民的负担。”他还被授权在2015年选举前6个月完成修正法案,全国民主联盟指责这一时间安排太晚。

昂山素季对于宪法修正程序拖延的状况感到沮丧的心情日趋明显。但是,全国民主联盟确认将参加2015年选举,即便阻挠其领导人出任总统的宪法条款不变。一位全国民主联盟的发言人就昂山素季早前的声明表示,她所说的“修改宪法前不参加竞选”,意为执政党不应在修改宪法前参选。但昂山素季实际上的意思更明确,“参选风险巨大,如果我们参选,我们将失去人民的尊重。这就是我敦促你除非(宪法)修订,否则不要参加选举的理由。”变卦的举动显示党内对于2015年选举存在分歧。

同样被视为温和改革者的瑞曼,如果当选为总统,在处理与西方的关系方面,可能比登胜更为精明。在3位总统竞争者——登胜、瑞曼和昂山素季中,国会发言人被视为对西方的压力最为强硬。他被视为军方的强力支持者,但希望政府由文官治理。瑞曼还被视为是一位通过训练和再教育实现军方职业化的推动者,他还促成增加军队的预算。

多个消息来源暗示,昂山素季和瑞曼之间可能出现权力分享。根据这个交易,全国民族联盟领导人将支持国会发言人竞选总统,作为交易,后者承诺修改宪法,以便昂山素季稍后可以接替。双方之间的合作增加被视为这一交易存在的佐证。但是,昂山素季显然对宪法改革进度迟缓感到沮丧,也暗示双方之间的信任破产。

登胜总统和“88世代”领导人的民望

尽管全国民主联盟很可能胜选,但也并非稳操胜券。尤其是在登胜总统可能参选的情况下。他在2013年7月曾表示,他不准备参选2015。但关于登胜不会寻求连任的通知,在10月又遭到总统发言人的明确否认。

部分观察家认为如果登胜寻求连任,选情将极为贴近,他们表示总统的谦虚个性使其受人欢迎。支持团结巩固发展党将被视为对总统支持改革的赞许。这也将是对经济增长的投票。

据说,由于昂山素季在2013年新加坡峰会上的承诺,令商界感到失望。这是一次由新加坡政府部门组织的年度商业论坛。昂山素季被指没能提供清晰的发展设想。一位重要的美国人曾表示,昂山素季的世界观过度理想化和谨慎,甚至对外资表示疑虑,已经对潜在投资者产生泼冷水的效果。

部分观察者认为,缅甸的局势真该改变,昂山素季虽然受欢迎,但其领导的党派力量薄弱。它缺少明确的纲领,在人们眼里也依然被视为“僵硬的大叔们”组成的党,在党内执行严格的等级制度。这种评论最初来自2008年美国大使馆的一份电文。笔者访问仰光期间也对类似说法有所耳闻。昂山素季的党被指脱离少数民族议题,昂山素季本人也被批评决策时高高在上。

至2015年,“88世代”,一个由1988年学生民主起义领导人领导的群众性亲民主运动,已崭露头角。这些领导人曾多年在押。他们也可能考虑参选,尽管目前尚无表态。如果他们注定参选,可能分化反对派的票源。鉴于他们几年来展示的对民主制度的奉献精神——首先在1988年发动起义,而后在2007年参与僧侣领导的黄袍革命,88世代广受人民欢迎。

尽管全国民主联盟面对多重挑战,但该党胜选几率依旧极大。“从异见分子向政客转型”的举措多少影响了昂山素季的威望,但应避免过度论断。她依然受到多数人的热爱。人们感谢她在家软禁的几年里做出的个人牺牲,以及她在领导反军方的亲民主抗议中的作用。许多选民在投票支持全国民主联盟时,依然受到感激与热爱之情的影响,并不关心经济增长。

此外,尽管昂山素季由于没有强烈谴责反穆斯林暴力,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批评,但是鉴于对穆斯林,特别是对罗兴亚人的同情度不高,这不太可能影响全国民主联盟的选举。政府和反对派都认为,政治考虑不允许他们支持一个边缘化的穆斯林群体。

美国的战略与建议

美国需要一项清晰的缅甸转型时期与和平进程的战略——二者彼此关联。

国会依然怀疑缅甸的改革,因此美国国际开发署态度谨慎且踌躇。

鉴于在缅甸的利益,美国需要坚持执行直接或间接推动缅甸和平进程的政策,支持缅甸政府改变若开邦和其他地区的族群紧张状态。但是,确保释放政治犯和2015年大选自由公正虽然重要,但这并不足以实现稳定和持续的和平。

族群冲突对缅甸民主的威胁尤其突出,因为冲突威胁国家完整,可能导致改革倒退甚至复辟。民主化进程本身可能也导致在族群分裂的国家中产生更大的冲突。从缅甸政治开放以来,族群冲突增加不足为奇,可以视同改革进程的副产品。走向2015选举的过程还将出现冲突升级。

国会有部分人对美国的缅甸政策表示怀疑,但是接触缅甸有助于确保美国的亚太利益。以下是部分推动和平进程和减少若开或其他地区族群暴力的建议。

1、为和平进程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

欧盟和挪威已经引领资助缅甸和平倡议的工作,尽管挪威目前正在检讨其“支持缅甸和平倡议”(Myanmar Peace Support Initiative)的举措。2013年,欧盟投入近3500万美元支持缅甸民族区域的和平进程和发展。2014-2020年的资助可能增加到每年1.224亿美元。日本近期已经成为位列前茅的资助方,承诺为缅甸存在冲突的民族区域提供9600万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缅甸民族冲突区域的生活条件改善。相比之下,美国提供的资金被某位参与缅甸和平进程的人士称为“皮毛”。

美国应当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在技术专家方面,比如法律专家,可以有力协助推动政治对话准备工作和最终的政治妥协。此举将通过展示政府实现政治妥协的诚意,转而有利于推动全国停火。通过对进程提供支持,美国应当确保政府和参与和平倡议的非政府少数民族集团都能获益。

2、推动政治妥协的同时,在民族邦协助创造和平红利

支持和平进程的重要部分在于在民族邦协助创建“和平红利”。这种路线势必面临民族集团、族群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正如一位克钦族人所说:“我们主要的不满在于民族自决,而非经济发展。”民族集团对发展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认为,这意味着政府将试图规避他们的政治请求。

但是,经济发展和政治妥协不能彼此排斥。实际上,创建和平红利有可能刺激政治交易,尽管不一定能敲定交易。一个采访表明“民族武装组织”如何“表示他们希望首先实现政治解决而非发展,但在与他们的和平谈判中,又抱怨他们所在的邦贫困,缺乏道路和电力。”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已经强调发展议题成为一线民众最突出的需求。

问题在于,要看到非缅民族的顾虑首先且主要的是政治问题。但解决之道也是通过处理实际的发展和经济挑战,创建一种有利于政治解决的环境。

目前,美国国际开发署对缅甸工作的重点在于为国内流离失所的民众提供迫切需要的人道主义援助,推动人权和民主发展。但国际开发署也看到“推动民族和解的必要和机遇”。国际开发署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在于,通过提供技术训练、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推动民族邦的发展。教育工作目前以泰国境内的缅甸移民和难民学校为中心。许多民族邦资源丰富,但人民贫困。若开邦和钦邦两个缅甸最贫困邦的开发需求尤为急切。

除了确保政治对话进程配合经济发展之外,经济增长的方式还必须注意现有的权力和民族关系。这无疑是一种微妙的平衡行为。一位受访者提到部分的困难:我们需要确保民族武装和军方都有饭吃。

3、增加军方间接触以协助推进持续的和平进程和更广泛的民主改革

缅甸军方依然是缅甸最强大的组织。无论从推动美国的安全还是价值考虑,必须强调增加美国与缅甸军方的接触。

如果美国不接触缅甸军方,其他力量将填补空白,这将影响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缅甸政府残酷镇压和平示威,美国政府暂缓“国际军事教育和训练项目”(the Internat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 IMET)以后,许多军方官员前往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俄国和南斯拉夫受训。

今天,接受中国训练的现役军官“远远超过”在美国受训的人员。同时,缅甸军方“依旧深受中国的训练和文化影响。”此外,在缅军总司令敏昂莱近期访问中国期间,中国承诺进一步提升与缅甸的军事交流,并联合保障边境安全。

更高级别的军方间接触将有助于打开交流渠道,并增进美国对这个不透明机构的认识。除了美国和缅甸武装力量人员至今的私人关系,接触还提供了“通过美国军校以及其他可能通过会议、讨论会和演习观察员提供的观点,正面影响缅甸军官团的可能性。”

反对接触缅甸军方的意见认为,接触给军方带来了不受其他方面欢迎的合法性。即便事实如此,由于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开始与缅甸的接触,美国继续坚持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在反对军事接触的意见中,比较有力的一种观点认为,缅甸军方尚未表明其支持改革。因此,军方应当首先满足多个条件,包括展示人权方面的进展,遵守停火协议,并且切断传闻中与朝鲜的关系。这假定,缅甸军方认为接触美国极为重要,它将愿意,也能满足美国的所有条件,包括那些在缅甸军方看来违背缅甸安全利益的要求。

尽管鉴于美国军事教育“无与伦比的质量”值得接触美国,但缅甸军方领导人敏昂莱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接受太多西方影响的人物。谣传他对派遣军官前往美国态度审慎,担心这可能产生动荡后果。实际上,目前为止对美国邀请的冷淡态度——只有少数低级军官获派参加美国境内的讨论会和课程,暗示缅甸军方可能正在试水。持续的接触有助于减少猜忌,为更高级的军官提供接触美国的机遇。

改善与缅甸重要部门的关系,将有利于美国自身及缅甸的利益。可以像当前美国正在做的,把接触局限在人员训练和实现缅甸军队职业化,使之成为一支守法的防卫力量,有助于缓解对美缅军事接触的人权层面焦虑。缅甸军方是一个高度爱国的机构,并且最终将根据其对国家利益的评估处理危机局势(维持军方的权力与独立被视为这类利益之一)。鉴于缅甸军方行动的潜在后果,美国不应当忽视改变结果的潜在影响力,即便只是间接地影响,并且应当更好地准备改变。

4、在若开邦问题上开展幕后接触(柔性处理)

2012年6月以来,美国已经为若开邦和罗兴亚人群体提供了73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2012年5月冲突爆发以来,德里克·米歇尔(Derek Mitchell)大使曾经多次对若开邦进行个人访问。冲突爆发后,美国大使曾发布声明,表示“深切关注”。美国大使和英国大使在2014年1月发布的联合声明还表示,两国政府对于貌夺镇的暴力事件“深感不安”,两国尤其关注安全部队过度使用武力的传闻。

缅甸政府在若开邦面临困难局势,这也是国际社会应当谨慎处理的一项问题。缅甸政府认为,其被迫左右逢源。即便其有意帮助罗兴亚人,(由于2015年大选在即和普遍的反罗兴亚人情绪,)但其依然难以说服若开邦和更为广泛的非穆斯林人口接受这种看法。据称若开人对缅族人的鄙夷不亚于对罗兴亚人的厌恶。因此,政府即便有余地也不大。美国驻缅甸使馆总体能够平衡敦促政府处理若开邦的紧张局势和理解其局限的关系。

除了人道主义援助,美国在短期内应当聚焦于幕后施压,迫使缅甸政府给予罗兴亚人公民身份以及相应的权利。当然,这只能惠及少数人。内比都明确地拒绝联合国关于全面给予罗兴亚人公民权的呼吁,但这是开始。

根据政府关于若开邦暴力事件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披露,多数若开人认为,符合公民法定资格的“孟加拉人”应当获得承认,尽管他们反对“期待被标注为缅甸联邦原住民之一的孟加拉人”。否认罗兴亚人地位的情绪也存在于若开邦以外,甚至包括同情罗兴亚人处境的人。部分理由在于,人们担心这将为其他群体,比如中国人和印度人要求获得公民地位铺路。

1982年的公民权法律要求申请人不属于135个获得正式承认的“全国性”非缅民族成员。也没有根据更早以前的公民法申请公民资格,根据这项更早以前的公民法要求,在请公民资格时,需供1948年以前的定居证明。对于贫穷且边缘化的罗兴亚人而言,这是一项沉重的证明负担。但是,目前依然存在其他缓解这项负担的途径。一位受访者提到,曾被告知,每一个地方行政区的居民登记所,能够用于证明居住或者定居事实。

另一名受访者表明,一个附属立法允许委员会成员支持公民资格申请的情况,也无需档案证明。如果这些方法的确存在,也就给无法满足1982年公民法严格规定的罗兴亚人获得公民资格提供了其他途径。尽管第二种途径严重依赖一个态度冷漠的委员会,但是,大量申请可以通过一个自上而下的非公开指令受理。

除了公民权,还应当推动若开邦佛教徒和罗兴亚穆斯林之间的和解。美国驻缅甸大使馆已经正确地看到重建两个群体的信任的重要性。以下内容描述了部分方法,旨在处理宏观的跨族群紧张关系,可能有助于实现和解。

5、推动非缅民族邦的公民社会组织,其中部分组织的目标跨越民族(种族和宗教)界限

美国国际开发署已经着手采取推动建立缅甸市民社会的重要步骤。2013年3月,国际开发署宣布启动一项1100万美元的选举和政治进程援助项目,旨在“援助政府改善选举行政……推动选民教育,提供议会强化协助及支持政党发展”。

在推动缅甸市民社会的工作中,美国应当特别注意扩大其在非缅民族邦的存在,尤其是由于腐败和军阀问题等特定挑战,导致发展议题较为尖锐的邦。公民组织已经在缅甸发挥重要作用,尽管也曾遭遇来自前政府的镇压性措施。但是,多数公民社会组织集中在仰光和曼德勒等较大城市。

除了支持聚焦选举和政治进程的公民社会组织,美国还应当寻求推动更直接致力于国家建设工作的公民社会组织。公民社会组织在国家建设工作中,和其他各种志愿组织共同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为其成员注入合作、团结和公共服务的精神。这种功能可以通过美国支持的组织增强,这类组织可以是跨社会分层的组织,也可以是在强调自身社群和谐的同时,关注其他社群状况的组织,但不应是只关心本社群成员的组织。

6、支持扩大跨宗教对话并与缅甸政府合作推动民族间和谐的基层倡议

美国已经采取积极举措推动跨宗教关系。2013年6月,美国大使馆举办了一个小型早餐会,款待7位主要的宗教代表。2013年10月,梅西而大使支持一项国际多种信仰对话,并有200名当地和国际观察员与会。

不过,参加跨宗教会议可能存在自我选择,因此有必要确保极端势力也被邀请参会。佛教和伊斯兰教缺乏中央集权的结构特点,意味着当地的僧侣或者阿訇可能拥有巨大的合法性基础和权威,能够单独发布有别于其他同行温和言论的极端言论。美国可以支持缅甸政府的工作,接触缅甸国内的各地宗教领导人。

除了推动温和的宗教观点,还应当鼓励来自基层的倡议,以及推动更广泛的跨民族基础与合作的活动。美国可以和缅甸政府合作,启动某种“和谐基金”,向试图解决本社群需要的各种组织提供资助,或者资助直接聚焦改善跨民族关系的组织。一个典型的项目范例是推动若开和罗兴亚人融合的计划,计划意图为本社区的儿童建立和运营学校。为确保资金的精神获得尊重,合作与交流能够持续,这类资助可以作为长期支出。

缅甸正在启动历史性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人民对于国家处于变革前沿的意识浓烈。这也是一个关键时期,缅甸成为本年度东盟会议主席国也能促进缅甸的变革意愿。

2015年选举也可能出现改革倒退的风险。因为它可能削弱实施不受欢迎的改革的意愿和力量。美国在满足于登胜及其圈内人真诚致力于改革的同时,也应当在这个关键节点尽可能提供这类支持。

缅甸的变革不会一蹴而就。走向稳定民主制的旅程可能“漫长而艰辛”——一位受访者在仰光一家殖民时代的老式平房中轻吟披头士歌曲的这段旋律,作为阐述和平进程深度观点后的告别语。当然,必要的国际支持可以缩短旅程。美国在支持缅甸改革的进程中拥有重大利益,也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原载新美国安全中心报告)

 
郭晨熹
《南洋资料译丛》 2018年第01期
《南洋资料译丛》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