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刍议江淮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更新时间:2009-03-28

小麦孕穗、灌浆、成熟的关键时期是4—5月,病虫害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所以,防治病虫害对提升小麦产量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围绕江淮分水岭一代的小麦病虫害,比如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吸浆虫、麦蜘蛛等,并对防治方法进行总结。

1 主要病害

1.1 赤霉病

赤霉病又称为红麦头、烂麦头,属于世界性病害,在江淮地区时长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发生规律,赤霉病发生,与气候、品种、栽培有直接关系,最易染病时间是,齐穗后的20d,其中,病率最高为扬花期。气候因素,温度15℃,湿度80.00%,穗部发病,湿度大,温度高,病情扩散,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出现3d以上阴雨天气,赤霉病开始流行。寄主抗性,小麦品种不同,感病会有不同,易发病品种为晚熟、大穗品种,且发病重。栽培因素,5种情况发病重: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畅;偏施氮肥;田间潮湿。若田间有病残体,且数量大、病菌高,发病率高。危害症状,赤霉病多发生在穗期、苗期,引起苗腐、秆腐、穗腐、茎基腐,危害最大为穗腐。湿度大,发病处有粉红色霉层,麦穗上可见红色霉层,故称为赤霉病。防治方法:赤霉病一爆发性病害,有气候型。稳定因素为菌源、生育期、栽培条件、品种抗性,决定因素为降雨,防治以预防为主。

水稻早穗植株的症状主要是植株表现为瘦弱矮小,叶色淡,分蘖少,穗子相对较小,穗型异常,稻穗着粒密度较稀,甚至出现有的稻穗上部不能全部抽出剑叶。

农业防治选用扬麦、苏麦、皖麦、早麦、西农881,早播,避免抽穗扬花期遇降雨,施肥合理,追加有机底肥,氮磷肥配合使用,早施,追肥要少,雨后排水,降低湿度,去除杂草,深耕灭茬,秸秆还田,用以减少菌源,播种前,清理田地。化学防治,5月初,小麦扬花初期,若阴雨、多雾,需喷药,预防病虫,江淮、沿淮因干旱,前期病轻,之后若遇阴雨,及时补治。667.2m2喷洒浓度为25.00%的咪鲜胺乳油60mL;或浓度为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浓度为36.00%多酮悬浮剂140g;或浓度为30%的戊福可湿性粉剂100g;或浓度为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浓度为40%的多菌灵悬浮剂150g。以上均用机动喷雾器喷洒,每667.2m2,用水15kg[1]

癞阿小虽然三十好几还光棍一个,但他碰过的女人决不比老村长烂眼阿根少,所以女人身上那点小秘密他太懂了。想想也是,这大热天的,柳红穿的套衫薄得跟张纸似的,他的手就相当于直接碰到了敏感部位;再加上苏石出门有半年了,她还能不念得慌吗?再加上刚才玉米地里撞见苏秋琴,触景生情……就在柳红飘到云端上的瞬间,癞阿小抓住时机将她按倒在地,动手扒她的裤子想霸王强上弓;但突然哗啦一声巨响,一只大西瓜砸在他头上,癞阿小倒下了。

1.2 白粉病

病原、特性,病原是禾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白粉病发病时间为冬季前,小麦三叶期,3月上旬,大面积发病,3—4月为发病高峰。分生孢子易萌发,对湿度、温度较为敏感,白粉病分生与小麦品种、当地气候、栽培方式有关。气候因素,白粉病发病温度,15~20℃,10℃以下,发病慢,病害流行湿度为70%,冬季时,若土壤湿度大,病菌易越冬;若雨日过多,有利于减缓病害。小麦品种 ,抗病品种有6种,一中麦2号,二郑州831,三京核883,四百农64,五北农9号,六皖麦28,新品种抗病强,连续种植,会丢失抗病基因,抗病变差。栽培因素,栽培管理不当,植株衰弱,易发病;若以氮肥为主,植株贪青,易发病。危害症状,白粉病,多发生在幼苗期、成株期,危害叶片,严重危害叶鞘、穗部、茎秆。最初发病,出现白色霉点,大小为1~2mm,后进行扩散,形状多为椭圆形、圆形,白色霉斑,厚度为2mm,表面覆盖白色粉状物。病重时,病斑相连,呈片状,形成大片霉层,之后变成灰白色,直到淡褐色,其上,有黑褐色圆粒,为闭囊壳。防治方法,播种时,播量需合理,播期推迟,施磷钾肥,促进小麦生长,当病叶达到13%或以上时,用药物防治。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肥料选择有机肥、堆肥、磷钾肥,浇水及时,雨后排水要及时,以防湿气。化学防治,前期防治需有所加强,中心病团、发病中心喷药防治,初春时,进行检查,药物防治要掌握时间,在3月之前消灭病菌。667.2m2田地,喷洒浓度为13.50%烯唑醇可湿性粉60g,或喷洒浓度为25%丙环唑乳油,30.00mL,或喷洒浓度为13.50%腈菌唑乳油31mL,或喷洒浓度为20.00%三唑酮乳油51mL,以喷雾为主[2]

尾气排放超标的在用汽车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维修治理站(M站)进行维修治理。M站应当按照国家、行业和当地的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维修竣工合格后,通过I/M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上传维修记录和数据,并出具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车主凭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到检测站(I站)进行复检。

1.3 纹枯病

2.1.2.1 农业防治

2 主要虫害

2.1 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分布极广,世界产麦国都会存在,主要有四种,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无网长管蚜,在江淮地区有多种。

邓小平曾告诫全党全国人民把讲理想放在首位,说:“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6]P110。

2.1.2.2 生物防治

为害小麦的麦螨有2种,一麦岩螨,二麦圆叶爪螨。识别麦圆叶爪螨,需要注意它的形态特征,主要观察体形、体色、各对足的长短,卵的识别要对形状有所注意,若螨主要应注意体色的区别。

麦蚜天敌多,常见有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能够有效控制麦蚜种群,所以,蚜虫天敌盛发时期,在麦田要尽可能少施化学药剂,避免杀伤麦蚜天敌,有利于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发病规律。冬季前,田间土壤中的病菌在越夏之后,会侵染麦苗,3叶期间,会出现病斑,冬季前,小麦分蘖期内病株率低,一般不大于10%。越冬期,越冬阶段,气温较低,此时病菌处于停止生长状态,病情发展停滞。返青期,气温回升,病菌活力强,病害发展相对缓慢,病斑易向上扩散,在植株间发展,小麦拔节期更盛。防治技术。播种前,首选耐病、丰产产品,如豫麦2、3、18、19等型号,重病区,将高品种种植面积压缩,合理施肥,施有机肥,尽量避免偏施氮肥,可提升植株抗性。播种期,纹霉净用量33%,约为种子量的0.24%,或粉锈宁25%,约为种子量的0.1%,采用拌种方式,可压低病情基数。越冬期浇水合理,基本苗需有所控制,对秋季苗发病较重区域,选用井冈霉素10%,1500g/m2,喷雾;或24%粉锈宁500g/m2,喷雾。

再取变异概率根据种群情况自适应调整,其余参数均取相同。其适应度成长曲线对比见图6,最终寻优路径对比见图7,其中自适应调整变异概率遗传算法适应度成长较快,最终稳定于5.2左右,收敛效率稍有提高。

对作物布局进行调整,春、冬麦混种区域,使其单一化,秋季,作物应为玉米或谷子,选中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对小麦播种期进行调整。

2.1.1 危害症状

2.1.2 防治方法

2.1.2.3 药剂防治

在小麦灌浆期和扬花期,应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容量为10%;或快杀灵乳油25%容量,或啶虫脒乳油3%容量,或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容量50%,以喷雾施药为主,施药时要保持均匀。

2.2 麦蜘蛛

2.2.1 形态特征

小麦蚜虫危害植株,在茎、叶部分取事,经过取食的叶片,有浅黄色斑点,严重叶片为黄色、呈卷状,穗部受害,麦粒干瘪,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麦蚜可传播小麦病毒,病毒病流行,造成损失,其他种类蚜虫危害部位与时期存在差异。

2.2.2 发生规律

麦圆叶爪螨发生次数因地区而定,在我国,一年发生2代,春季1代,秋季1~2代,1个世代需要46~80d,雌性成螨和卵在小麦植株或田间杂草上越冬。次年2月下旬,雌性成螨开始活动,产卵繁殖,越冬卵开始孵化。3—4月是为害期,小麦孕穗后期产卵越夏,卵在根部,或分蘖丛中。10月上旬越夏季孵化,危害冬小麦幼苗,11月上旬成螨开始产卵,气温下降,进入越冬阶段,一年中,在春季、秋季2个季度危害,春季危害严重。

2.2.3 防治方法

小麦返青到灌浆期,害虫频发,主要害虫是小麦植株,在这一时期的防止中,应根据害虫数量和天敌数量而定,采用天敌和农药相结合的方法,所以在防治过程中,需要协调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多种方法。

警察礼仪是一门习惯养成课,学生必须将警察礼仪的有关礼仪规则、规范通过教学内化为自我的习惯养成,通过不断自我约束、不断的自我完善,成为素质优良、基本功扎实,具有品德、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法律职业专门人才。它不同于专业技能课,具有礼仪课程自身特点。具体途径如下:

3 结语

本文着重对小麦中的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发病和防治进行研究,并对小麦常发病害进行研究,并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提出几点关于2种病虫害的具体防止措施,小麦处上述2种病源之外,还有锈病、蚜虫、吸浆虫、麦蜘蛛等,具体的防止措施,需因地制宜,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防治防止。

参考文献

[1]张彩丽.江淮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14(10):1-8.

[2]张沙沙,朱诚,陈莉,等.安徽省小麦、水稻病虫害识别诊断系统的构建[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406-409.

 
倪国祥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0期
《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1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