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巴里坤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巴里坤县位于新疆东北部,东邻伊吾县,南接伊州区,西毗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与蒙古国接壤,属温带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总面积3.84万km2,县境东西长276.4 km。巴里坤县是重要的农业、畜牧业基地,常年种植小麦、蔬菜、饲草料、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研究分析该县主要气象灾害对保障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1961—2010年巴里坤县气象局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极端气温、大风、寒潮、雪灾、沙尘暴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及演变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极端气温

从表1可以看出,巴里坤县年平均气温呈逐年升高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呈现明显的负距平,为相对偏冷期,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呈现明显的正距平,为相对偏暖期。21世纪0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年平均气温距平值升高了0.3℃,年平均气温也升高了0.3℃。

据50年资料统计分析,巴里坤县极端最高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极值34.8℃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极端最低气温也呈现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极值-43.4℃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后极端最低气温值上升了6.9℃。

2.2 大风

瞬时风速≥17 m/s(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为大风,是一种在春夏季节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从图1可以看出,近50年来巴里坤县区域平均大风日数10 d/年,平均大风日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减弱速率为0.7 d/10年,20世纪60—70年代大风日数最多,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大风日数明显减少。

 

表1 巴里坤县区域气温变化 ℃

  

极端最低气温1961—1970 0.1 -0.1 -1.0 -0.9 32.1 -41.2 1971—1980 0.1 -0.1 -1.0 -1.4 33.5 -43.4 1981—1990 0.2 0 -0.3 -0.3 32.7 -41.4 1991—2000 0.3 0.1 0.7 1.1 34.8 -36.7 2001—2010 0.4 0.2 1.8 1.5 33.8 -36.5年份 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距平夏季平均气温距平冬季平均气温距平极端最高气温

  

图1 1961—2010年巴里坤县年大风日数变化

2.3 寒潮

中职专业课教学有别于其他教学,更注重专业素养的积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保障。课堂作为学习最直接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正式基于上述背景,首先分析了南方电网范围内雷击共塔线路引起双极闭锁的物理过程,在此基础上,以±800 kV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为例,研究了共塔线路的反击和绕击耐雷性能,并与独立架设直流线路进行对比,最后讨论了几种降低共塔线路双极闭锁风险的措施,为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共塔线路建设提供参考。

寒潮指大规模强冷空气自高纬度南下给所经地区带来的强烈降温和大风等天气,在水汽条件适宜时,会伴随雨、雪、冻雨等天气。寒潮的标准:按照中央气象台2006年制定的国家标准,即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日最低气温24h内下降≥8℃,且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48 h内日最低气温下降≥10℃,且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72 h内日最低气温下降≥12℃,且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并伴有6级(或瞬时风速达17.0 m/s)大风或降水。

雪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一般而言,大雪以上的降雪过程比较容易造成雪灾。大雪:24 h降水量5.0~9.9 mm的降雪天气过程;暴雪:24 h降水量≥10.0 mm的降雪天气过程;大暴雪:24 h降水量20.0~29.9 mm的降雪天气过程;特大暴雪:24 h降水量≥30.0 mm的降雪天气过程。

2.4 雪灾

据1961—2010年资料统计(表2、图2),巴里坤县50年出现寒潮天气过程69次,平均每年1.4次,其中春季出现最多37次,秋季18次,冬季最少14次。巴里坤县在50年内出现445次强降温天气过程,但是达到寒潮标准的次数并不是与之完全对应,寒潮天气过程占强降温天气过程的15.5%。

 

表2 1961—2010年哈密地区各月寒潮、强降温天气过程出现次数

  

天气过程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合计寒潮 0 6 4 8 9 2 3 14 16 7 0 69强降温 6 19 39 60 81 48 70 70 30 20 2 445

沙尘暴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1 000 m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冬季积雪覆盖除少数年份达20 cm以上,绝大多数年份积雪覆盖薄。

据巴里坤县30年资料统计,积雪深度≥5 cm的年份有29次,积雪深度≥10 cm的年份有19次,积雪深度≥20 cm的年份有5次,分别出现在1983年2月(出现3 d,积雪深度20 cm)、1987年2月26日(积雪深度21 cm)、1988年10月10日(积雪深度24 cm)、1997年4月30日(积雪深度38 cm)和2009年1月(出现2 d,积雪深度27 cm)。

2.5 沙尘暴

据统计,1961—2010年巴里坤县共出现10次大雪天气过程,分别出现在1987年4月17日、1987年11月25日、1988年2月1日、1988年6月1日、1990年2月19日、2008年3月11日、2008年4月8日、2008年10月20日、2009年9月3日和2009年12月23日。

寒潮是巴里坤县的主要灾害性和转折性天气之一,危害性很大。春、秋、冬3个季节均可发生寒潮。而春、秋两季是巴里坤县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季节,春季出现的寒潮会给喜温作物和蔬菜幼苗造成危害;秋季出现的寒潮又往往引发初霜冻较早来临,使晚秋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1.青年价值观的变化总是与政治经济的变化相呼应。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的多元化趋势体现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计划经济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反映在价值观上就是一元化的,对青年的思想观念强调整齐划一。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制度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开放、自由,与青年思想活跃,重视自我,追求个性独立的心理特点一致,所以市场经济客观促进了青年追求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倾向。

据资料统计,1961—2010年巴里坤县共出现沙尘暴天气过程26次,主要集中在春季,占全年沙尘暴天气的58%,尤其4月份占46%,出现时间主要是从午后到傍晚,大多沙尘暴持续时间不足1 h。

3 结论与讨论

极端气温、大风、寒潮、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是制约巴里坤县农业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为严重,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长效机制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气象部门应当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防灾、抗灾、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重视对气象灾害的研究,正确地认识气象灾害问题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原因,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对农业和人类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2.2.1 粘土沙障 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地区(如青海共和盆地),粘土沙障设置为方格沙障,方格要错落有致,方格顺沙面水平线设置,其方格的大小视沙面坡度设置为1m×1m、1m×1.5m或1m×2m,梗高为15~20cm,梗宽为10~30cm,设置时先将沙面用沙子做成方格状的梗,在梗上放入粘土,粘土覆盖的厚度在5-8cm左右。

中国天然气管网大型干线和支干线工程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投资建设,区域内支线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和地方资本投资建设,仅中国石油的建设投资就超过全国天然气管网总投资的70%。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按线建设管道,自行管理运营。受管网发达程度影响,在管道具体管理模式上有所不同,存在一线一管、一区一管,或多主体共存的一区多管。

  

图2 巴里坤县强降温出现次数月分布

在农业发展中还要发展水利灌溉、改良土壤等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根据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行防灾抗灾的农业技术措施,以减轻或避免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张家宝.新疆短期预报指导手册[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184-215.

[2]姚学祥.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219-254.

[3]唐红忠.独山县寒潮天气气候分析[J].贵州气象,2006(S1):8-9.

[4]道然·加帕依,阿依夏木.哈密地区风沙天气特征分析 [J].气象, 2004,30(12):61-64.

 
魏晓敏,王睿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第02期
《农业灾害研究》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