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鱼水关系

更新时间:2009-03-28

党群关系是一个国家政治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群关系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必须认准其演进逻辑。逻辑起点是一个逻辑体系的开端,是整个逻辑体系赖以形成、得以展开的根基。确立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从演进逻辑方面探究党群关系,有利于把握其本质及全貌,从而在解析党群关系的过程中,把各种复杂的具体表现整合到一条相对简化的逻辑链条上,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群关系。

逻辑起点和鱼水关系概述

(一)逻辑起点的地位、特征和意义

1.逻辑起点的地位。逻辑起点是一个逻辑体系首先面对而又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任何一个逻辑体系必须首先准确确立逻辑起点,而后整个逻辑体系才能逐步有序展开。起点既是一个逻辑体系的开端,也是这个逻辑体系的“细胞”,是整个逻辑体系赖以形成、得以展开的根基,并且贯穿于整个逻辑体系的始终,孕育着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逻辑体系的内在框架和层次结构。

2.逻辑起点的特征。作为一个逻辑链条的起点,它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第一,无条件性特征。逻辑起点处于逻辑链条的最前沿,它体现着事物发展的最初形态,是一种“纯存在”,不以任何东西为前提,也不以任何东西为中介,它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第二,持续性特征。逻辑起点是一个逻辑体系的根基,是一切后续环节即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的前提和基础,并不因逻辑的演进而消失,而是持续贯穿于整个逻辑体系的始终。第三,与历史起点的一致性特征。由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性,一个事物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也具有一致性,这个事物在历史上诞生之初所具有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形态,也就是这一事物发展的逻辑起点。第四,确立的漫长性特征。逻辑起点虽然是一个逻辑体系首先面对的基本问题,但这并不意味起初它就能显露出来,相反只有等到这个事物发展相对成熟才能够发现它,只有对此事物的认识比较充分而且积累了充足的根据时才能准确确立它,因而逻辑起点的构筑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工干预,前期都必须对使用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流动信息、污染羽范围及去除目标进行精准探测,确保PRB能够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3.逻辑起点的意义。逻辑起点在逻辑体系的结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作为逻辑体系的开端,它规定着逻辑体系的基本内容,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一个出发点和切入点,它的正确与否,影响着能否正确地揭示和反映这一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同时决定着逻辑体系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它作为整个逻辑体系的根本和基础,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而且在于后续的逻辑演进,如同“母体”一般孕育着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为逻辑体系向中介乃至终点阶段的演进提供内在动力。

(二)鱼水关系及其在党群关系中的核心要义

1.鱼水关系的本义。鱼儿在水中游荡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二者的关系古人也早有描述。《尸子》(卷下)一书记载:“孔子谓子夏曰:‘商,汝知君之为君乎?’子夏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这句话所阐释的思想就是,如果百姓没有了君主,依然可以做百姓;但是君主没有了百姓,则不再是君主。唐朝初年,魏征在上唐太宗疏中同样引用了子夏的这句话来比喻君民之间的关系。时至今日,“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所揭示的鱼水关系的基本内涵仍未改变,“鱼永远离不开水”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已被历史反复证明。用鱼和水的关系来比喻党群之间的关系,可以生动、形象而又妥贴反映它们之间的本质关系。

2.鱼水关系在党群关系中的核心要义。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明确地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这是对党群关系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他进一步指出,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永远也离不开水。“鱼水关系”体现在党群关系中就是共产党离开人民群众无法生存,而人民群众离开共产党依然可以存在。任何政党都是阶级的组织,都必然和一定的群体和群众发生联系,脱离群众的组织和政党都是无法生存的。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一般性质的政党,它的产生和生存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离开人民群众必定无法生存。因而,鱼水关系在党群关系中所要表达的核心要义就是“党离不开群众”。

3.鱼水关系的相近表述。在我们描述党群关系的话语中,还存在一些形象的比喻与“鱼水关系”表达着相似的内涵,都旨在说明“党离不开群众”这个定律。比如,毛泽东同志曾经还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1]这就说明了共产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自己才能生根、开花,否则脱离土壤的种子不可能汲取养分成长,更不可能开花结果,只会腐化变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党和人民的关系就好比舟和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既可以选择载舟,也可以选择覆舟,就是在表明人民群众可以决定党的生死存亡。“种子和土地的关系”“舟水关系”也是在形容党群关系中经常使用到的比喻,它们和“鱼水关系”在党群关系中表达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都正确揭示了“党离不开群众”这个核心要义。

(三)鱼水关系(党离不开群众)是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

1.“党离不开群众”在党群关系中的地位。谈及政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政党能不能离不开群众而生存”就是我们首先遇到而又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只有以这个基本问题为切入点探究党群关系,才能正确把握党群关系的本质;也只有对这个基本问题作出准确的回答,才可能对党群关系形成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鱼水关系”的核心要义“党离不开群众”,就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明确的答案。“党离不开群众”是党群关系诞生之初就显现出来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关系,如同党群关系的细胞,贯穿于党群关系发展的全过程,是党群关系演进的客观依据和根本基础。

2.“党离不开群众”在党群关系中的特征。通过对党群关系的具体解析和历史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党离不开群众”具备一些基本特征。第一,无条件性特征。“党离不开群众”体现着党群关系发展的最初形态和原始关系。党群关系诞生之时,“党离不开群众”的关系就已经形成,它的存在无需其他条件作为前提和基础。第二,持续性特征。“党离不开群众”并不仅仅存在于党群关系诞生的初期,而是党群关系演进的根基,是党群关系发展到其它阶段的前提,同时并不因党群关系的发展而消失,而是贯穿于党群关系演变的始终。第三,与历史起点的一致性特征。对党群关系进行理论上的论证可以得出“党离不开群众”的结论,如果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同样可以把“党离不开群众”作为党群关系发展的起点。“党离不开群众”在政党和群众同时出现在历史的视野中时就已经被证明。第四,确立的漫长性特征。“党离不开群众”虽然是党群关系所必须承认的一个基本规律,但是在政党和群众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一开始并没有把它当作不可撼动的定律,而是经过无数个政党的产生、衰败和消亡,在总结现实而又具体的历史经验中,才最终确立“党离不开群众”这个本质关系。

3.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使命的完成依靠人民群众。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但“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共产党员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8]“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也不是一个党所能实现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9]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除了要紧密联系本阶级群众积外,还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程度地扩大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向一切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的人开放,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党内可以有来自任何社会阶级的个人,但是我们绝对不需要任何代表资本家、中等资产阶级或中等农民的利益的集团。”[10]在坚持人民群众立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凝聚各阶级、阶层群众的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性。

3.“党离不开群众”是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党离不开群众”在党群关系中具备了逻辑起点所应有的特征,把“鱼水关系”的核心要义“党离不开群众”确立为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是我们研究党群关系的必然要求。“党离不开群众”不仅规定着党群关系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探究党群关系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有助于我们正确揭示和反映党群关系的演进逻辑,进而决定着我们对党群关系的认识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党离不开群众”作为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是党群关系内在逻辑的根本和基础,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的正确性,也为党群关系的逻辑演进提供内在动力,如同“母体”一般孕育着党群关系的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

、“鱼水关系是党群关系逻辑起点的理论依据

2.政党构成的基础和中心离不开群众。政党作为一个系统的社会政治组织,具有内在的构成结构。其中政党成员是构成一个政党的基础,政党领袖是一个政党构成的中心。政党的成员都从属于群众这个大集合。政党成员来源于群众,只占人民群众的少数。政党领袖一般通过政党成员直接或间接选举而来,他们是党员中的少数。所以,政党的成员和领袖本身就属于群众范畴。既然政党成员来源于群众,那么群众在客观上就可以决定着政党成员的质量。政党领袖是政党的主要领导人,负责全党的领导工作,在政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他们自身的素质水平更是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因而,从群众对政党成员和领袖的影响来看,政党的生存和发展也无法离开群众。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n(%)]、(±s)分别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进行 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群众是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群众性是指一个政党所代表本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广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比一般性质的政党更深刻体会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并不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议会体制内产生的,它的存在并不具有“合法性”,因而马克思主义政党只能比一般性政党更加紧紧依靠本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越过生存门槛,离开了本阶级和人民群众便无法生存,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比一般性政党更具有群众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所持有的权力观和“群众史观”以及对完成历史使命依靠力量的认识上。

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最先提出“互联网+”的理念,他认为“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4〕。企业则需要思考如何找到所在行业的“互联网+”。之后在2015年“两会”上,马化腾向人大提出“互联网+”战略,提案中明确提出:“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业进行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5〕。

把党群关系逻辑起点定位为鱼水关系(党离不开群众)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尤其是政党理论和学说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客观依据。我们既可以从一般性政党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普遍性中找到理论依据,也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性中找到理论依据。任何一般性的政党,都把群众当作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马克思主义政党则把群众性看成自己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更是把人民群众视为自己的立党之本,这无不是在诠释“党离不开群众”这个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

3.政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群众。政党诞生之后的第一任务就是维护本阶级、阶层的利益,而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政党的首要目标就是获取政权。这是因为政党本身只是一个政治性的社会组织,它无权把自己的主张直接付诸实现,必须取得政权之后,把自己的利益诉求体现在国家法令和政策上,使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凭借国家的权力把它付诸实施。从世界政党政治的实践来看,尤其在当下西方“票决”民主政治中,无论哪一个政党,想要取得执政地位,就必须争取最大多数群众的支持。无论哪一个政党不论有过怎样辉煌的执政历程,一旦失去群众的支持,其执政地位就会动摇。总而言之,人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前提命运,群众的支持也是政党取得政权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

(二)群众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1.群众是政党产生和发展的母体。自政党诞生以来,学者就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党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尽管关于政党的定义不尽相同,但还是能够达成一定的共识,即政党总是从属于某个阶级、阶层或集团,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政党来说,它的产生都与特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都是由它所代表的阶层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催生出来的。阶级性和代表性是一个政党所具有的基本特性。阶级基础是一切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政党发展的首要条件在于得到它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群众的支持。群众基础是否牢固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具有群众支持的政党比只能得到有限支持的政党显然要强大”,[2]这就要求一个政党在代表本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同时,还要扩大政党的群众基础,得到社会大多数人的信任和支持。由此可见,是群众这个母体孕育着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政党无法离开群众而生存。

1.马克思主义政党持有的权力观。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运动,并不是本阶级自身的运动,也不是为自身谋利益的运动,而是“大多数人的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列宁曾针对权力的属性问题,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权应当完全地、绝对地属于劳动群众”,[4]同时指出在权力运行过程中“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劳动者来管理国家。”[5]总之,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执政同时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利益而服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种权力观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性。

1.中国共产党的生存离不开群众。在近现代中国政坛先后曾经出现过名目繁多的数百个政党。但是,在残酷的外部环境之下,这些政党昙花一现,默默地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在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每个政党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如果一个政党没有群众基础,得不到人民群众保护,那只有死路一条。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把人民群众当作党一切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在恶劣的斗争环境中始终密切联系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共产党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地群众里面去。”[11]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比其他政党更加依靠人民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保护,才避免了那些消亡政党的命运,成功地克服千难万险而生存下来。

通过个人努力与小组合作以及教师的指导,学生选取适当的检索手段,完成检索过程,找到问题的答案,将检索结果以项目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当前,我国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严打暴恐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和“去极端化”等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国内外多种复杂因素影响,“伊斯兰国”吸纳“东突”分子,导致我国海外利益遭受恐怖袭击的风险极高。国内重点省份城市反恐斗争的复杂程度上升,部分暴恐分子潜藏蛰伏或向沿海省市暗中渗透,以内地为跳板企图非法出境的势头还未彻底遏制,暴恐分子受极端思想蛊惑出境不成就地“圣战”的威胁尚未明显下降。特别是内地新疆“三股势力”人员活动范围扩大,竭力发展成员、图谋非法出境,随着暴恐音视频境内加工、境内制作、境内向境内横传动向愈发突出,“三股势力”人员受极端思想蛊惑出境不成就地“圣战”威肋、明显上升。 [7]

(三)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

作为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首先应当遵循政党所拥有的普遍规律,必须把群众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这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立党之本,比一般性政党和其它马克思主义政党更需要依赖群众的支持,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生存、革命和执政的过程中。

2.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的“群众史观”。在回答历史创造者的问题时,资产阶级政党坚持“英雄史观”,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了历史,完全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力量。而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创造者,这是一种“群众史观”。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就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发动人民群众改造世界,改变历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6]因而,列宁指出,“要是这个党不学会把领袖和阶级、领袖和群众结合成一个整体,结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它便不配拥有这一称号”。[7]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的“群众史观”,认为政党的所有行为都是一切为了人民,鲜明体现了它的群众性。

民生问题关乎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是古今中外执政者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古人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社会主义条件下,民生福祉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改善民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8]

2.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离不开群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也是人民群众自身的事业,党提出的革命目标和任务,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也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实现。中国工人阶级受到的压迫比其他国家工人阶级更加严重和残酷,因而具有最彻底、最坚决的革命精神。但是,近代中国工人阶级人数毕竟较少,中国革命如果单靠工人阶级自己的力量难以完成,中国共产党必须把社会其他阶级、阶层的群众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推动中国革命的巨大动力,这就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2]解放战争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苦环境中进行的,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就是始终不离开群众。毛泽东曾说过,“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13]人民才是革命中的决胜力量。陈毅元帅也曾讲过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都在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离不开群众的支持。

3.中国共产党保持长期执政离不开群众。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保持长期执政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历史上政权的更迭不胜枚举,归根结底在于这些政党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对于如何跳出政权兴亡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同志早就给出过答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党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也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毛泽东同志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党保持长期执政比取得革命胜利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从群众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14]人民群众是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只有仅仅依靠着人民,中国共产党才能保持长期执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获得成功。

贺州市要充分利用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信都工业区)、旺高工业园区(千亿碳酸钙产业园)等产业平台。探索一区多园的运作模式,鼓励与外地资本合作发展“飞地”园区,引导建立产业集群;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快速决策、高效服务体系;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在园区做到地价低于周边市、地方税收在企业建成后的前几年全返、市级及以下收费全免(零收费);同时加强生态建设,营造更富吸引力的投资载体。

保持党群关系逻辑起点鱼水关系的实践要求

确立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并不容易,但是要始终牢记“党离不开群众”,保持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更具有挑战性。我们党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深刻明白党“依靠谁”,还要警惕一些不良的党群关系尤其是“蛙水关系”,同时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才能始终保持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鱼水关系”。

(一)明白“依靠谁”,是保持“鱼水关系”的第一要务

对党群关系逻辑起点的深刻认识,来自于回答和解决我们党“依靠谁”这个基本问题。“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5]因此,我们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发展。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的拥护革命的群众。”[16]“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17]“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18]这就是对我们党“依靠谁”问题的鲜明解答,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离开人民群众而不能生存的定理,也揭示了党群关系演进的逻辑起点的基本要义。

我们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都诠释了“鱼水关系”的真谛。我们党不仅植根于群众,也来源于人民群众。从我们党成长的历史来看,正是不断地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争取群众,从群众中吸收先进分子,才从诞生之初的弱小政党成长为一个强大的政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如果我们党和红军在被国民党强力“围剿”时,没有群众的帮助,我们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党也早就不复存在;在抗日战争时期,如果应对日军的“大扫荡”过程中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就不可能继续壮大;在解放战争时期,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党就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取得全国性的胜利。总之,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我们党的胜利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才确保了革命事业取得了成功。“鱼水关系”是党群关系在革命年代的真实写照,党执政后亦然。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19]群众对于执政近七十年的共产党来说并不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政治标签,曾经是至今依然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根本。胡锦涛同志曾提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2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21],这些都是我们党对党群关系的清醒认识和准确定位,都在表明“党离不开群众”,也是保持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鱼水关系”的不竭动力。

(二)警惕“蛙水关系”,是保持“鱼水关系”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对“鱼水关系”的认识并不是与生俱来、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革命年代长期的历练而形成,需要我们每一代共产党人时常思考这个严肃问题。我们党要清醒地意识到“失水而死”的危险,一般不在执政前,而往往在执政后。早在1956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22]由此可见,执政地位对我们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加强和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并不是一项可以轻松完成的任务。只有认清我们党“依靠谁”这个问题,才能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之大。我们党要避免成为“失水之鱼”,首先就要警惕在思想上形成“蛙水关系”的错误认识,必须明确我们党不是“青蛙”,可以脱离水而活,我们党是“鱼”,一刻也不能离开水。在执政中必须坚决抵制那种认为有需要就可以到群众中寻求支持,不需要就可以离群众而去的做派。我们党必须警钟长鸣,自觉保持忧患意识,无时无刻不与人民群众站在同一立场,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鱼水关系”。

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党群关系并不是单向度的关系,而是双向互动的,维护党群关系并不纯粹是党自身的事情,也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鱼在水中便可以呼吸水提供的氧气;种子在土地里便可以汲取土壤中的养分。当我们党代表人民群众中的根本利益推行工作时,群众也应该积极主动地给予党的工作以支持,如此我们党才能更加直接地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作用,更清醒地认识到党的各项工作在贯彻过程中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和信赖,进而自觉保持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鱼水关系”。

“有的,有的,妹子,过两天带你去看,沙枣花快要开了,还有槐花、马兰花,到时我们这地方香得很,漂亮得很。”那女人把田志芳连拉带拽地弄下车。

(三)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保持“鱼水关系”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很多优良作风。党风问题是关系一个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因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首次把党的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其中一条就是“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23]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是建立在对“党离不开群众”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这种对党群关系的正确定位也为我们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国革命长期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密切联系群众,才把群众广泛地发动起来,才使自己的力量由由弱变强,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长期处在执政党的位置上,这是其他政党所不具备的政治优势,但是正因为如此党内容易滋长脱离群众的倾向,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邓小平同志指出:“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24]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尤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是保持党群关系逻辑起点“鱼水关系”的必然要求。因为“党离不开群众”是对党群关系的一种抽象认识,只有通过党的具体工作和工作作风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党把密切联系群众看作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以及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在说明人民群众在党的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就是在诠释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鱼水关系”。中国共产党也只有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不背离“党离不开群众”的信条,才能使党和人民形成“命运共同体”,避免我们党“失水而死”的危险。

参考文献

[1][1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62,1195.

[2][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39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4]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28.

[5][9]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4,464.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4.

[7][8]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0,682.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4.

[1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90.

[1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15][16][1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139,136.

[18]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81.

[1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47.

[20]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

[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7.

[22][2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4,214.

[2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1094.

 
张伟伟
《攀登》 2018年第02期
《攀登》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