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悬疑传奇迭映历史波澜——评胡学文长篇小说《血梅花》

更新时间:2016-07-05

当代文坛,胡学文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有重要影响力的、有自己鲜明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多以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困境为起点,表现他们精神世界的多种气象,书写苦难和疼痛的同时,关心善良与残酷共生的社会,关注民族大义和民生疾苦。胡学文的长篇小说《血梅花》讲的是侵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时期,散落民间的梅花军后人反抗日军侵略的故事,属于带有悬疑传奇色彩的抗战小说,主人公是梅花军后人柳东风、柳东雨兄妹,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柳东风面对国破家亡、妻儿惨死的磨难,柳东雨经历和日本间谍虐心恋爱的涅槃重生,最后走上了抗日救国的战场。悬疑小说是以悬而未解的事件推进故事情节的一种小说形式,整篇小说由悬疑而起,故事在悬疑过程中进展,并伴随到小说的结束。中国没有“悬疑”这个词语,在辞海、词源中只能查到“悬念”一词,对于悬念的解释就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具体到小说叙事中,就表现为在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点破,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层层悬念构成了复杂、曲折的情节,层层破解构成了惊险、生动的传奇,小说阅读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次精神愉悦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悬疑小说是舶来品,但是它在中国的发展没有脱离中国文化历史而独立存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在《血梅花》中,作者将悬疑小说和民间传奇相结合,增加了故事的饱满度,同时也让小说增加了独特的东方风韵。无论是国家民族责任的担当还是家庭责任的背负都自觉承载着传统道义,《血梅花》这部小说透过悬疑故事讲述了民族大义的责任和担当,柳氏兄妹对待日本侵略者的态度一开始就承担着民族大义,在承受了家仇和情怨的多重压迫之后走上了抗日的战场前线。历史元素和悬疑元素的迭映相加,使作品在充满神秘色彩的可读性之外,更是增添了真实感和厚重感,而事实上,《血梅花》中的许多历史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其中还有很多真实的细节,更是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作者用具有传统古典美学的文笔给我们叙述了一个跨越历史、融汇古今的悬疑故事,将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和残酷艰难的抗日战争结合在一起,展示了作者重构史实的深厚功力。《血梅花》延续了讲述小人物故事的叙事传统,写的是小人物的抗战故事,用小人物演绎大情怀,以悬疑传奇的叙述基调塑造了柳东风、柳东雨、林闯等抗战英雄的多重性格,展现了底层民众走向抗战的生动故事,具体还原了抗战历史的细节与真实。

一、国仇家恨情怨的复仇主题

柳东风、柳东雨的父母都为反抗日本侵略的民间武装力量梅花军做事,兄妹俩从小看得最多的就是母亲给梅花军做鞋,耳濡目染父母对梅花军的支持行动,长大后自觉认同了梅花军后代的身份,担当起了保护家园、共抵外辱的家国使命,他们抓住每一次杀掉日本兵的机会,并在被杀的日本兵的脑门上刻上梅花军的标志。柳氏兄妹追随梅花军的队伍走上抗战道路的直接导火索则是日本人在东北土地上横行跋扈、鱼肉百姓的残暴行径,柳东风妻儿被抢夺粮食的日本军官土肥田杀害,是他毅然踏上寻找梅花军的转折点,而使柳东雨成长成熟,从儿女情长的“小我”中走出来的时间节点,则是淳朴善良的嫂子和没有长牙的侄儿被日军残忍杀害的现实,从此以后,她不再是对“日本商人”松岛抱有感情幻想的少女,柳东雨无数次从嫂子和侄儿惨死的噩梦中惊醒过来,“睁开眼,是血淋淋的嫂子;合上眼,是血肉模糊的侄儿。刀穿透侄儿,扎进嫂子的身体;刀扎透嫂子的身体,又穿透侄儿。那血淋淋的刀不停地挥舞着。”嫂子和侄儿惨死日本人军刀之下后,哥哥柳东风在刺杀日军特务统领国吉定保时被枪杀,柳东雨从和“日本商人”松岛的感情纠葛中彻底醒悟过来,哥哥柳东风被杀之前她才知道,松岛接近她是阴谋的起点,当初她们在森林中发现了一个遍体鳞伤的病人,出于“救死扶伤”的正义感,柳东风在山林中救起了这个受伤的“宋高”,而这个“宋高”实际上是日本特务松岛,松岛化装成日本商人骗取柳氏兄妹的信任,窥探梅花军的行踪,为了更好地掩护自己,松岛表面温文尔雅、出手大方,甚至赢得了柳东雨的感情,而他真正的身份则是日本秘密刑事警察,长期潜伏在长白山搜集情报、暗杀抗日武装,是个极其阴毒危险的角色。柳东雨喜欢爱恋甚至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的恋人实际是一个阴险的特务,柳东雨只是松岛握在手里的一个筹码。被哀伤吞噬得千疮百孔的柳东雨认清了松岛彬彬有礼下暗藏阴险残暴的本性,将被欺骗的情感埋在心底,并将对松岛的痛恨化成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力量,加入到林闯的抗战队伍中,组织抗日武装开始了有勇有谋有计划的复仇行动。

《血梅花》的叙事主线是复仇,齐头并进的线性结构讲述了三个复仇的故事。一个是国家民族命运意义上反抗日本侵略者对中华国土的践踏,是国家命运的国恨。一个是父亲兄长被日军残杀的家族仇恨,对柳东风来说,是杀害妻儿的家仇,对柳东雨来说,是杀害父亲兄嫂和侄子的家仇。一个是日本间谍松岛欺骗柳氏兄妹信任以及和柳东雨情感的纠葛。国仇家恨情怨是《血梅花》重要的复仇主题。“复仇”是很多小说构成因素中的母题,一般将复仇分为争取尊严和荣誉的复仇、为亲人报仇雪恨和惩罚负心男人三类复仇。《血梅花》综合运用了三种复仇模式并成功地将三种复仇有机融合在了一起,也将日本侵略中国的国恨和普通老百姓的生命存在和生存命运连在了一起,战争最直接的后果永远是老百姓平静安稳生活被无情地蹂躏践踏。通过写笼罩在中华大地上的这些仇恨和普通民众觉醒复仇的过程,写出了普通小人物面对战争与死亡时从内心萌发的种种复杂心理和情感变化。从复仇主角来说,柳东风是报国仇家恨的主角,父亲把他培养成身手敏捷出手不凡的猎人,初衷就是让他成为梅花军的主力,柳东风是这部传奇抗战小说的主人公之一,是国仇家恨的主要复仇者,父亲下落不明和妻儿的惨死逼他走向报仇雪恨的道路,作为复仇者的柳东风有着主动受难的英雄主义气概,他时刻不忘自己身上背负的民族大义,展现了中华男儿的血性本色。待嫁闺阁的柳东雨承担的复仇重任则是充满了焦虑和曲折。仇恨和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两种基本情愫,而且是相反相随的两种情愫,柳东雨对集国仇家恨于一体的日本特务“松岛”就是这样的两种情愫,这两种矛盾的情绪让她焦虑不安,这样就将柳东雨对松岛的复仇故事放到了爱恨情仇的纠结和斗争中。柳东雨的复仇类型是血亲复仇和感情复仇,血亲复仇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为古老、也是持续时间最为长久的一种复仇。为死去的亲人复仇,承载着生者复杂的感情,具有告慰和安抚死者灵魂的意义,所以无论对手多么强大,复仇者都会给予痛快淋漓的报复,就像柳氏兄妹手中的柳叶刀,数次留在日本军人脑门上的梅花标记。感情复仇一般指的是情恋复仇中的女性复仇,柳东雨两种仇恨指向的对象是同一个人,前者的复仇行为是传统伦理道德赋予的义务和行为规范,而作为情恋叙事的主人公,她则成了被松岛欺骗少女感情的恋爱悲剧的女主角,从传统伦理道德的视角来看,她和民族家族仇人相恋并住在一起,有违道德礼法,她悲剧的结局也可以说是自我行为道德犯错的后果,所以柳东雨的复仇带有自我承担罪与罚的色彩。就女性个体生命而言,她又是值得同情的弱势群体,是一个受侮辱和伤害的女性形象,从小说的文本叙述上,我们看不到作者对柳东雨和日本特务松岛之间发生的恋爱故事的评判态度,两个年轻人的相恋过程,小说中有大段的描写,伪装成日本商人的松岛赢得了中国女孩柳东雨的好感,他们交往的过程也没有刻意营构,而对处于热恋中的柳东雨来说,松岛特务身份的解开和松岛枪杀哥哥的事实,对她来说是心灵情感上的致命打击,她和松岛相恋过程的煎熬和焦虑,再想起嫂子和侄儿惨死日军刀下的血腥场面,对柳东雨来说,何尝不是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和折磨。但是柳东雨没有沉沦而是振作了起来,这符合她猎户出身的成长环境和泼辣豪放的性格特点,柳东雨一边承受着内心深处的悔恨煎熬,一边坚定踏实地甩出柳叶刀,开始了有勇有谋的抗战历程。这就让柳东雨的人物形象有了属于自己的复仇者标签,而不是任何类型化的“女英豪”。

二、个人情感与民族危难的纠结选择

《血梅花》讲述的是柳氏兄妹身怀绝技奋勇杀敌的传奇抗战故事,但无法绕开的是两个人的感情婚姻。哥哥柳东风和东北姑娘魏红侠、包子铺女儿二丫有了两段感情,柳东风和蛤蟆嘴背坡哨魏叔的女儿魏红侠的婚姻像是父母定下的“娃娃亲”,是山林里猎户人家的“青梅竹马”,魏红侠勤劳善良,用自己辛勤的劳作和山里女儿特有的智慧操持着自己的小家庭,小两口相濡以沫,日子过得虽然凄苦但很甜蜜,婚后不久就有了可爱的儿子柳世吉,如果没有日军入侵,一家人就会这样一直幸福和美地生活下去。魏红侠母子被日军杀害后,柳东风在追随抗日武装的道路上碰到了二丫,二丫是热情奔放的城里姑娘,给困顿失意的柳东风以温暖和力量,但是最后也死在了日军的刀枪之下。

就一个淳朴的东北山林姑娘来说,柳东雨和松岛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情窦初开,所以文本采用柳东雨多次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她和松岛相识相恋的过程,小说结尾也没有写出松岛对柳东雨的伤害,试想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排除一开始松岛接近柳东雨的不可告人的阴谋可能,柳冬雨和松岛的感情或许能成为一段美丽的跨国爱情?国破家亡之际,生存尚且艰难,奢谈儿女情长,再多的情感纠结最后都化作了遗憾的眼泪。更何况柳东雨的爱恋对象是日本间谍。把这样的爱情放到日本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矛盾的大背景中,感情纠葛和民族矛盾纠结在一起上演了“虐心”之恋的桥段。如果没有战争,这些善良的农家女儿,在乡村过着相夫教子的闲适生活,无忧无虑地做母亲妻子,但是这对她们来说都是奢望,柳东雨和松岛的爱情,让柳东雨背上了道德和罪恶的枷锁,而对松岛的爱恋和思念则成了内心的煎熬,如很多革命英雄一样,柳东雨牺牲了个人情感成全了民族大义,她加入到抗战队伍后遇到了林闯,感情有了新的依靠。这让她抗战女性的形象更加符合了一些女性心理特征,这样的抗战女性既有坚定不移的事业追求,也有她的苦闷彷徨。柳东雨对松岛的感情,小说这样写道:“柳东雨是什么时候迷上他的?是给他送饭的时候还是他和柳东风侃侃而谈的时候,抑或是和他进山采药的时候?不堪的往事如锋利的刀刃,无情地削割着她”。和男性相比,女性则把爱情看作是生命价值的全部,在女性的成长历程中,爱情生活占了很重要的位置,甚至爱情成为女性成熟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所以,她们一般不能很快忘却失去爱情的痛苦和忧伤。男性在面对革命、国家和行侠仗义等男性主题话语时,会很快放弃爱情、家庭等话题,而女性则正好相反。柳东雨的爱情写出了女性生命个体的爱情和民族危难的矛盾统一关系,一方面,柳东雨是被欺凌民族同胞的一份子,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和她的个体生存息息相关,个体生命的延续和生命安全乃至在这其中的爱恋都只能通过民族的生存延续下去,但是柳东风的爱情和民族命运又是一对矛盾关系,因为她的爱恋对象是一位日本间谍,历史背景和女性命运的矛盾通过柳东雨的爱情展示出来。

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由苏州大学王正翔编制,包括2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1为完全不符合,2为基本不符合,3为不确定,4为基本符合,5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则表明具有越高的依赖倾向。该量表由戒断性(不能使用手机时出现的负性情绪反应,由4个项目组成)、冲突性(手机对使用者生活的消极影响,由4个项目组成)、突显性(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的重要意义,由3个项目组成),持续性(持续、不间断的使用手机,由5个项目组成)和技术性(使用手机过程中的行为习惯,由4个项目组成)五个维度组成。该量表总的一致性系数为 0.832,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 0.517—0.717 之间[16]。

MSTAR数据集是通过高分辨率的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采集到的静止车辆的SAR切片图像,包括多类目标SAR图像数据。实验中,训练样本为17°方位角的SAR图像数据,测试样本为15°方位角的SAR图像数据。在10类目标识别实验中,实验数据包括BMP2,BTR70,T72,2S1,BRDM2,ZSU234,BTR60,D7,T62,ZIL131十类目标数据。采用数据增强对训练样本进行扩充,通过像素平移的方法使得每类训练数据在原有基础上扩充了5倍,10类目标测试与训练数据分布如表2所示。

如前文所述,成功老化至少可以体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3个层面,这3个方面可以概括为避免失能的健康老化(healthy aging)、有成就感的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有产出效益的生产老化(productive aging)。而身体活动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又可以分为有氧锻炼与无氧锻炼、短期与长期锻炼、个人锻炼与集体锻炼等等。各种身体活动在促进各类成功老化亚型上的效益是否相同,是否有其独特性,这些问题也有待于研究者们在未来给予解答。

三、乡野生命律动的传奇书写

“胡学文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中国农村最普通、最老实的那种人,貌不惊人,语焉不详,不打眼,不折腾。他们没有太多的宏图壮志和远大的人生图景,只想平安、本分地过小日子。然而命运未必会因此而厚待他们,该碰上的磨难,该遇到的坎,往往会在某一瞬间不期而遇,不请自来。”《血梅花》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些在中国东北山林里最普通的挣扎在生存一线的猎户,过着维持生计的山民生活,然而日本侵略的铁蹄并没有放弃践踏他们的生命与尊严,于是他们生活的噩梦接踵而至,世代相传的高超捕猎技术成全他们养家糊口生计的同时也成了他们抵御外辱的武器。

柳东风从小接触的就是箭和猎枪的训练,父亲一开始就教他一辨二闻三听四看的捕猎技巧。一个好的猎手基本功首先是爬树,然后要有灵敏的嗅觉,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最主要的是要把这些基本功运用到捕捉猎物的行动中去,针对不同的动物还要有不同的射杀技巧,比如射杀鹿要在鹿吃草的时候射杀它的要害部位,而兔子,则要在它弹跳起来时射杀,因为兔子弹跳起来的那一刻体形变长,容易射中,所以射鹿要沉住气,射兔则要眼疾手快。后来柳东风跟着父亲去背坡,背坡就是受雇给伐木工、山里的猎户背米面盐茶等生活必需品,一趟需要三五天到七八天,背坡不仅累还很危险,最危险的是可能遇到猛兽,还可能遭遇土匪,所以是那些没有任何生计养家糊口的人为挣一口饭吃铤而走险的行当,也有一些猎人从事背坡这个行当,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另一种打猎,柳东风父亲告诉他,要想成为真正的猎人,首先得学会背坡,背坡的驿站就是“背坡哨”,不是真正的客栈只是几间孤零零的房子。这些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捕猎技巧就像作者亲身体验过一样,山里人“背坡”的生活方式以及背坡哨的存在都是作者细心研究文献资料后发现的一种当地很有特色的山林职业。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表1)三个层次中,第一层次是基础层次:通过英语听说训练,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通过计算机实训,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单据的制作和文件处理。在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外贸企业,也可以邀请企业人士到学校为学生作报告,使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血梅花》中另外一个典型的抗战形象是土匪头子林闯,他身上有很多缺点,贫嘴、有勇无谋还略带痞子习气,但是他劫富济贫、保护妇孺、匡扶正义而且极其孝顺,林闯演绎的是侠肝义胆的草莽英雄成长为革命将士的故事。同样是男性抗战形象,柳东风则是被动走向抗战的典型,日军一步步的紧逼,妻儿家小的惨死让他失去了可以守护的小家,走上了卫国和复仇的道路,最后战死在血淋淋的战场,他只是千万个战死沙场将士中普通的一个,通过柳东风、白水、李正英这些形象,作者讲述了这些无名英雄的抗战历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铁蹄踏进中华国土,整个国家都处于危亡的境地,那时候民族救亡和民族危机是时代的主题,救亡图存就成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使命。东北山林平民苦难生活的真实呈现,柳氏一家的凄苦命运,都写出了沦为殖民地人民生活的苦难,小说选用猎户视角,选取了“山猫”、“豺狼”、“野狐”等意象,隐喻日本军人的残暴野蛮,柳氏一族则是专门对付豺狼虎豹的高手猎人。日军侵略背景下的生存悲剧,呈现了日伪铁蹄下东北乡民身体的苦难和内心的悲凉,将家国情怀的书写融入到永不屈服的反抗行动中。

而小说中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抗战英雄林闯则具有草莽英雄的一面,他是讲江湖义气的土匪头子出身,具有过人的枪法和胆识,也有一些匪气和痞气,在小说文本中,林闯是以土匪的身份出现,但是他并不强抢百姓的财物,而是在小说开篇就搭救了被日本人关押的四个中国女人,当然柳东雨就是这四个女人中的一个,透过柳东雨的叙述视角,看到的是一个长着大厚嘴唇的爱贫嘴的土匪头子,柳东雨见到林闯说:“你的前世是麻雀吧?”但是柳东雨也在心里默默称赞林闯身上的优点,“这个嘴唇耷拉到下巴的家伙,臂力超好,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身怀绝技、枪法一流而且极为孝顺重情重义,林闯将从日本宪兵手中抢回来的女人放回了家,林闯形象的塑造演绎了一个土匪变成抗战英雄的传奇。从情节叙述角度上说,《血梅花》讲述的是“抗日前传”,在很多抗战作品中,比如《我的团长我的团》《我的兄弟叫顺溜》《雪豹》等作品,讲述的是各类英豪在抗战中转变身份,改变性格成为革命将士的过程,他们披肝沥胆、奋勇杀敌最后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而《血梅花》演绎的则是“抗战前传”,是平民抗战中的无名抗战,讲述的是枪声打响前一刻的故事,展示的中华儿女自觉拿起枪抵抗外来侵略的过程。

在山林里摸爬滚打几年以后的猎人一般是身手敏捷的武功高手,这也为他以后一次次单枪匹马杀死日本军人,而让日本军人找不到一丝蛛丝马迹打下了很好的身体基础。对柳氏兄妹来说,他们杀敌的武器不是枪而是柳叶刀,小说中有关柳氏兄妹用柳叶刀杀死带着武器的日本士兵的场景描写有很多,这让整部小说具有了浓郁的传奇色彩。兄妹俩和日军的对抗刚开始具有民间文化和朴素道德的召唤意义,而且他们武艺高强、侠肝义胆具有民间英雄豪杰的特征。柳家两代都是猎人出身,他们从小在山林打猎,练就了一身进退自如的好武艺和百步穿杨的好枪法,这为他们神勇杀敌打下了基础,也将打猎打狼和抗日打鬼子联系了起来,将打猎的凶险和抗战的残酷联系在了一起,用狼、山猫、獾猪等凶险的动物写出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日本入侵似乎告诉我们狼来了,在这里,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狼来了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是专门制服豺狼的猎人。

四、家国情怀的平民视角体现

《说文解字》曰:“家者,居也;国者,则曰邦也。”情怀则是一种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家国情怀是对国、对家的一种思想心境、一种情感寄托。家国情怀是传统士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资源,在驱逐外侮,构建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血梅花》讲述的是战争打响之前平民拿起枪的故事,是普通老百姓面对国家凋零、山河破碎时表现出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读来有更加撼人魂魄的感人力量。

小说中的抗战女性柳东雨一方面是运筹帷幄、指挥打仗的聪明帅才,一方面是勇猛果敢、一刀毙命的神武将才,但她不是高大全式的抗战女英雄,她有着和日本特务恋爱的过往,也有着儿女情长的小心思,是一个乡村姑娘成长为抗战将领的女性形象,生在猎户家庭的女儿有着豪放洒脱、桀骜不驯的天性,这就使她和温良贤淑的传统女性区别开来,长在猎户人家耳濡目染的柳叶刀法决定了她不会是“送君上战场”的幕后女性形象,她一定是要身披戎装、持刀上战场的巾帼女英豪。同样生长在山林中的柳东风的第一任妻子魏红霞,也有着豪放粗犷、勤劳朴素的一面,但和柳东雨相比,缺少有勇有谋、古灵精怪的一面,魏红侠为了让心上人柳东风吃上可口的饭菜,她跑到飞瀑中去抓鱼,“魏红侠抓鱼,他悄悄跟去,那场面奇异而壮观,飞瀑砸在深潭,犹如天女散花。深潭里的鱼偶尔跳起,在飞瀑中嬉闹,魏红侠就是瞅着鱼跃起的瞬间捕抓,柳东风看呆了。”魏红侠的憨厚质朴打动了柳东风,但同样是这份憨傻要了魏红侠的性命,新婚后面对小姑子的刁难她忍气吞声,日本兵到家抢夺粮食,她拼了性命去保护这些口粮,最后粮食没有守护住,却搭上了她和儿子的性命,日本兵没有给这个憨厚淳朴的乡村妇女一丝活命的机会,端起刺刀行刺时如同对待草芥。柳东风的第二任妻子二妮是城里包子铺的女儿,靠勤劳的双手经营着自己的生活,是市井平民的典型代表,日军的入侵打乱了她们平静的生活。二丫在认识柳东风之后,义无反顾地支持柳东风的一切抗日行动。和柳东雨一起被日本兵关押的姐妹陆芬是城里有钱人家的小姐,受柳东雨和林闯的感化,也自觉加入到抗战队伍中。这几位女性共同构成了乡村抗战女性群像,柳东雨和小说中的其他女性的不同之处,也是和很多抗战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不同之处,柳东雨的出身环境和特殊的成长经历决定了她的性格和命运走向,给了她走上抗战战场并成为独当一面女将才的合理理由,也符合了女性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时刻承担男性使命的历史现实。

小说开篇就写到被日军抓去做慰安妇的几个东北女人,她们是不同身份和阶层的女性,寻找机会逃跑的女孩瞬间被枪杀,中年僧尼因要带走女孩的尸体而惨遭日军的枪杀,短短几分钟,日本人就枪杀了年轻女孩和中年僧尼两条性命,车上剩下四个女人,其中陆芬是镇上生意人的女儿,还有一个家里有丈夫孩子的乡下妇女,再就是无依无靠的柳东雨,她们都是最软弱可欺的卑微者,若不是林闯的搭救,这些女人可能瞬间就成了日本人的刀下鬼,日军的铁蹄踏上东北平原国土时,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被宰杀的命运。国破家亡的悲剧在柳氏兄妹身上体现地最为明显,柳氏兄妹的少年时期,靠着父亲上山打猎和背坡的收入维持着温饱的生活,但是随着日军侵略脚步的加快,父亲母亲接连去世后,柳氏兄妹必须为生计奔波,为了换取片刻的安宁,甚至每月给日本军人进贡山货,但是随着日本军人烧杀抢掠的进攻,一度没有了糊口的粮食,忍着乡亲的白眼和骂名接受“日本商人朋友松岛”的施舍,但即便是这样苟延残喘的活命机会也被剥夺,柳东雨在复仇路上遇到的林闯母子,柳东风在逃难路上遇到的二丫母女,遭受苦难流离失所的原因皆是这场战争,他们的遭遇是那段历史时期千万家庭普遍的遭遇,在《血梅花》中呈现的就是平民蚁族面对战争的家国情怀,侵略者的铁蹄踏破家门的那一刻,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置身事外,《血梅花》呈现的就是这种“以小见大”的叙述视角,以小人物的成长生活视角展现了大历史的斑斓变幻。

最后的胜利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具体到人物的命运结局小说并没有讲,正如胡学文自己谈到的一样,我更愿意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给人物和故事一个自己的答案,所以我设置了开放式结尾,给每个人心中都留下想象空间。开放式的结构方式打破了一般抗战小说胜利在望的完整封闭型结构,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无限延伸的文本结构,这些未完成的猜测和结论间接造成了意义上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客观上成就了能动的读者,给读者留下了理解猜测的想象空间,也给文本留下了无限可能性。抗战小说的悬疑特征往往和谍战抗战联系在一起,那么就《血梅花》这部小说来说,松岛是日本特务间谍的这一桥段则带上了一些谍战元素,但是不同的是松岛是打探中国消息的间谍,同时也是一个失败的间谍,他一直没有打听到梅花军的行踪,让这部小说具有了“反间谍小说”的特色。

“传奇”既是一种小说文体,又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作家民间文化立场、创作思维的一种形象传达。就传奇的小说文体来说,一般分为志人和志怪两类,《血梅花》中的柳氏兄妹巧用柳叶刀射杀日本士兵的高超武艺就属于志人小说。当下对抗战小说的传奇性描写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特别是有些抗战作品在影视剧本改编时故意夸大处理,人物也沾染了许多匪气和痞气,故事情节也有江湖草寇的桥段,导致抗战小说的传奇演绎不伦不类,但是《血梅花》塑造的传奇人物柳氏兄妹对这种过度传奇化进行了一些纠偏。柳东风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人物,具有高超的武艺和济世救人的胸怀,但他不是高大全的“神人”,也不是江湖奇侠、绿林好汉,他只是一个想安分守己过着温饱生活的普通猎人,是千万个老实本分东北平民中最普通的一个。试想如果不是日本军人一步步侵占柳东风的家园,收缴他的猎枪,逼他给日本人上供猎物,直到残忍杀害他的妻儿,老实本分的柳东风可能会守着妻儿平淡度过一生,柳东风的抗战属于平民抗战的另类传奇,是“反抗起义”的抗战故事,柳东风的形象充实扩大了抗战英雄的人物形象图谱。

教学设计指的是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学各要素合理有序安排,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环节。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兜转起伏的悬疑元素

《血梅花》是一部将悬疑元素融入抗战主题的小说,悬疑小说是以悬而未解的事件推进故事情节的一种小说形式,小说中设置的悬念又可以激起读者的好奇和阅读欲望,作者巧妙利用读者的阅读好奇,不断设置阅读障碍,然后两者共同完成解密的游戏。与一般意义上“谍战”小说不同,《血梅花》巧妙地将悬疑小说的一些特征性元素运用到文本讲述中,小说多重变换的叙述视角,双线并置的讲述方式,主人公柳东风一直在找寻的战斗姿态以及最后的开放式结尾,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跟着作者的讲述进度,层层递进,怀疑推翻,步步惊心、欲罢不能。

《血梅花》采用双线并置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类似于“复调小说”,但是在布局谋篇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借鉴并超越了一般侦探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小说每一章中的单数小节讲述的是柳东雨的“复仇故事”;双数小节讲述的是柳东风的“成长故事”,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不仅情节上能够互相补充,时间节点上也能互相呼应,而且每一章柳东风“成长故事”的尾声,恰好是柳东雨“复仇故事”的起点。柳东雨复仇是一条独立的复仇线条,在柳东风成长故事的叙述线条中,讲述了柳氏兄妹的成长环境和成长历程,当然也包括柳东风的两次婚姻以及柳东雨和日本特务松岛的恋爱过程,分开讲述的两条线实际上有着时间上的延续关系,而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讲述,将两条线索有机联系起来,打破了两条线索之间相对孤立和封闭的关系,形成了开放延伸的文本结构,相应的读者的阅读视角也必然地相应进行转换,读者的思维必须跟着作者的叙述转换。这种双时空并置的结构方式,让小说《血梅花》变得悬念丛生。

与读者阅读的寻找姿态相类似的是小说主人公的寻找姿态,柳东风从小对母亲做鞋底绣有花瓣图案的鞋子,父亲把鞋背到哪里去有着天然的好奇,“父亲和母亲守着一个秘密,与鞋有关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柳东风碰不到,柳东风不敢再问,虽然好奇野草般疯长。”柳东风小时候好奇父亲的去向,长大以后就开始跟踪父亲的踪迹,但是每次都跟丢,一直寻而不得,“那个地方仍然是个谜,那个谜一样的地方仍然吸引着柳东风。但身上累累的伤痕让他沉稳了许多。”父亲失踪后,柳东风一直找寻父亲的踪迹,后来他一直在找寻梅华军的行踪。胡学文的小说中很多都有寻找的母题,如在小说《麦子的盖头》中,麦子被丈夫输给老于之后,开始了逃跑和寻找的道路,麦子始终幻想着从老于手中逃出去,去寻找自己的男人。中篇小说《飞翔的女人》中,主人公荷子在一次农贸集会上无意将女儿小红弄丢之后,便开始了找寻女儿的艰辛历程。还有《命案高悬》中吴响一直在寻找尹小梅死亡的真相,这些小说人物构筑起了这些胡学文笔下“寻找者”群像,他们一直在寻找,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在他们身上呈现的是孤单软弱个体面对强大现实的一种无奈。单是柳东风在寻找的过程中,将寻找的目的转化成了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一直追随梅花军的踪迹,妻儿惨死日本军刀之下的家庭悲剧让他自觉进入到抵抗日本侵略的正义行动中,直到后来加入到梅花军的抗日队伍中,和胡学文其他小说中的寻找者一样,柳东风一直有着执着的信念,坚信自己能够找到梅花军,坚信能够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不同的是,柳东风这种逆境中的坚守和找寻是能够实现的,最后柳东风找到了梅花军,并加入到他们的战斗,柳东风牺牲后,柳东雨带着全家人的仇恨开始了下一步的复仇之路。

作为乡村女性,她们走向革命的道路漫长而落后,知识女性经过新式教育,敢于冲突传统礼法的约束,一般是坚定勇敢地走向革命道路,和知识女性走向革命道路的方式不同,乡村女性受生存环境和教育背景的限制,她们走向革命的原因一般是战争中所受的苦难,《血梅花》中柳东雨形象的塑造正是写出了她们的这种成长规律,不同的是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关注了柳东雨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生命体验,关注了情窦初开、懵懂少女的青春爱恋,这不得不说在塑造抗战女性人物形象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柳东雨走出了家庭和感情的牵绊,成为抗日的主力军,她的美丽聪慧机智果敢都将在抗日战争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就担负起了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柳东雨、二丫包括柳东风的第一任妻子魏红侠她们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勤劳淳朴的劳动妇女,她们不曾为了追求爱情自由从家庭出走,也不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现代女性,但是在故土家园遭到敌人入侵的时候,她们表现出了视死如归、与侵略者抗争到底的决心与勇气。这就是真实的抗战景象,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被日本残暴侵略激发起的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和高昂的抗战斗志,是赶走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医院管理阶段的错误包括药品信息缺乏、病人信息缺乏、输液装置错误、患者依从度低、患者受教育程度低、科室自身管理不规范等[7]。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已经应用电子处方,但仍有许多中小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还在使用手写处方。因此,在手写处方中医生字迹的清晰度也直接影响药师能否正确识别处方。院方在管理阶段出现用药错误的原因主要:工作量大导致医护人员疲劳;医院疏于检查;工作系统复杂难以操作等;工作环境嘈杂,工作区域布局不合理、配电系统不足等[8] 。

《血梅花》围绕抗战主题写出了血雨腥风抗战岁月里,那些如草芥般生长地山林乡野平民的生命和情感,背负着国仇家恨情怨三种仇恨的主人公,在煎熬和焦虑中,经历个体情感和民族危难的双重选择,走向了抗战战场。在充满传奇特色和悬疑色彩的文本讲述中,还原了山河飘零、动荡岁月中的历史细节与真实,柳氏兄妹平民抗战、女性抗战的形象塑造,丰富了抗战英雄形象图谱,也为抗战小说的讲述方式进行了创新突破,这让《血梅花》这部小说具有了更加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注释:

①鲁迅:《致魏猛克》,《鲁迅全集》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80页。

根据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因滴加试剂量不一致、顺序不当、实验材料新鲜度不同等,会造成实验结果出现差异。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无关变量控制是否得当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体会控制变量的重要性,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③⑤⑥⑦⑧⑨胡学文:《血梅花》,山东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第254页,第126页,第30页,第32页,第 76页,第17页,第49页。

④金赫楠:《胡学文的为人为文》,载《时代文学》2016年第5期。

朱东丽
《百家评论》 2018年第1期
《百家评论》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