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空间视域下的人世悲欢和历史沧桑——评叶周的《丁香公寓》

更新时间:2016-07-05

叶周,资深电视制作人,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荣誉会长,曾为《洛城作家》主编,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美国发表了数百万字的影视评论、小说和散文。出版有长篇小说《美国爱情》《丁香公寓》,散文集《文脉传承的践行者》《地老天荒》等。在叶周的小说和散文创作中,空间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存在,如在《肤色》《美国爱情》中以“美国/中国”的空间和文化对比立意,在《丁香公寓》《布达佩斯奇遇》《布拉格之秋》《生命中的一道闪亮》中以空间为中心进行书写,空间的位移、对比和审视成为叶周小说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形式构型。

“空间批评”的理论基础是西方当代空间理论,在当代西方“空间转向”的趋势中,空间批评突出文学对现实空间的参与性与并置性。1974年,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指出空间的社会性,认为空间不是静止的,而是生成的,而且可以反过来与社会和人的行为产生内在的关联,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在空间中叠加着社会、历史和空间的三重辩证关系。列斐伏尔从宏观层面上强调空间的社会性,把空间和社会生产关系作为空间思考的重心。“空间是带有意图和目的地被生产出来的,是一个产品,空间生产如任何商品生产一样,它是被策略性和政治性地生产出来的。”在列斐伏尔看来,空间不是观念中想象出来的,是政治经济的产物,是被生产出来的,所以必然背后充斥着意识形态。对空间的描述、空间的建构方式以及赋予空间不同的含义,不仅是作家创作特色和创作观念的表征,同时在空间建构的背后也呈现出更为深沉、广阔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意义。

走进叶周的文学创作,空间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正如刘俊所言“对于叶周的小说创作而言,我觉得他的‘自我’特点,就是通过对新时期中国人从文革中走出 ,又从中国(上海)走向美国的人生轨迹的描画,展示中国人在走出文革、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所带有的时空印记和文化心理,并在这个展示过程中,融入自己独特的思考。”“中国/美国”“上海/旧金山”是叶周小说中常见的空间构型,《丁香公寓》更是直接以空间命名,以丁香公寓这一特殊的大楼为中心,通过空间建构的方式,展示出深沉而广阔的历史和时代内涵。叶周在《丁香公寓》中展示出了现实空间、历史空间与身处其中的心理空间,而空间的断裂和空间的流浪背后是一个时代的变迁与风云。

第二遍,核对答案,找出错误习题,参考纠错。通过孩子的自我查错、反思才能自我提高。后续复习能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一、丁香公寓的现实空间

上海西区的丁香公寓,这是当时上海为数不多的西式公寓之一,里面住了不少文化名人和社会贤达。小说中写道:“丁香公寓这幢建造于民国初年的西式建筑,楼高八层,外墙呈灰白色。如果从空中俯视,大白楼呈梯形状,正面朝南,两翼直线包抄,使得大楼稳稳地落地站立。前方是一个枝叶繁茂、绿草如茵的花园。站在花园中抬头望楼,三面环抱,只露出头顶上一片天空。楼前的园子宽阔,有深度,站在园子里并不会感到压抑,三面环抱的楼体也并不单调。中间全部是宽阔的落地钢窗,左右两面则有欧式镂空环圆式阳台。这样的建筑格局,在当时的十里洋场当之无愧地体现了建筑师洋为中用的匠心。”

迈克·克朗在《文化地理学》中认为“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小说具有内在的地理学属性。小说的世界由位置和背景、场所与边界、视野与地平线组成。小说里的角色、叙述者、以及朗读时的听众占据着不同的地理和空间。任何一部小说均可能提供形式不同,甚至相左的地理知识,从对一个地区的感性认识到对某一地区和某一国家的地理知识的系统了解。”在他看来,地理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它包含了作家对这一地理空间的主观感受和自我理解,作家不仅仅描绘了这些地方,而且创造了这些地方。就如鲁迅的S城,莫言的高密乡,作家塑造了这些空间。在《丁香公寓》中作者创造了丁香公寓这一空间,通过我童年时期在丁香公寓的生活,青少年时期离开丁香公寓,出走又归来,建构起“丁香公寓/外部世界”、“中国/美国”、“南方/北方”的空间位移。

《丁香公寓》这部小说就是从郭子父亲的意外离世写起,以郭子从童年的丁香公寓生活,到青年北上锻炼,再到中年离散美国与丁香公寓的旧友重逢,以丁香公寓这座建筑为中心,串联起了生活在丁香公寓的一个特定阶层的具有时代性的历史故事,故事发生跨度二十年,这二十年,既是主人公郭子成长的二十年,也是共和国历史在曲折中前进的二十年,一群和郭子有着类似的命运的小伙伴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下,失去亲人,被命运捉弄,又顽强地把握着自己的命运,直至最后在大洋彼岸重逢,不但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同样巨大。但是小说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丁香公寓作为主人公成长和出发的地方,成为整个故事的真正内核,不管出走还是归来,丁香公寓都是小说中人物的精神原乡。

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并没有真的过上这种世外桃源的生活。文革期间,抄家、批斗之声打破了枕流公寓的宁静,造反派和红卫兵则不时冲入,家家提心吊胆地生活着,不知灾难何时降临或再次降临在自己的头上。在“后记”中,作者写道:“在这幢公寓里,曾经住过著名演员周璇、乔奇、孙景璐、傅全香,著名导演朱端均,报人徐铸成,画家沈柔坚,工商界人士胡厥文,科学家李国豪等等。在我的记忆中,我们随父亲叶以群搬进来以前,那室公寓原先住着著名作家周而复,他曾经在那里创作了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后来他到北京去文化部工作,腾出了房子,父亲才搬进去。作为文学评论家的父亲曾经在家中接待过许多文学界的同事和朋友,如巴金、荒煤、于伶、孔罗荪、柯灵、艾明之和其他文学前辈,也曾在客厅会见过来访的外国作家。”1966年8月2日清晨,叶以群站在大楼的高处,看到有车随造反派停在枕流公寓前准备抓他,就决然从六楼一跃而下,自己抢先结束了生命。

作者谈到每次回国探望母亲,都会在这幢年轻时代生活过的公寓上上下下走走看看,现在这幢公寓门上挂上了“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文化名人楼”的牌子,曾经的住户们的名字也刻在了牌子上,但是里面的故事是无法刻在上面的。“如今前辈们已逐渐离开这个世界,他们在那里生活过的往事却依然历历在目。为了不让这些故事如浮云般消失,我开始小说《丁香公寓》的创作。”“不管城市如何迅速地发展,作为城市记忆的历史依然有不可低估的史学价值。这些年来上海十分重视对老建筑的保护,实体的建筑被保护了,在建筑里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件、一桩桩惊心动魄的故事,更不应该随着生者的离开永远消逝。我的故事是一种记录,也是在心中为往事挂一块文物保护的牌子。”

小说中郭子的父亲原型是著名文艺评论家叶以群,叶以群(1911-1966)原名叶元灿、叶华蒂,笔名以群,安徽歙县人。文艺理论家。曾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经济系。1931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组织部长,领导左联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北斗》《上海文学》《收获》等杂志的主编或副主编。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以群在文艺理论方面造诣极深,著述很多,主编有高校教材《文学的基本原理》;著作有《创作漫谈》《文学的基础知识》《在文艺思想战线上》《鲁迅的文艺思想》等十多种;译作有《苏联文学讲话》《新文学教程》等。建国后,先后担任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1952年调上海,任华东局和上海中苏友好协会副总干事,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文学》和《收获》副主编等职。因受“潘汉年案件”株连,被长时间审查。“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害,跳楼自杀身亡。叶周编著的《文脉传承的践行者——叶以群百年诞辰纪念文集》记录了“以群与周恩来总理、郭沫若、茅盾、周扬、巴金、于伶、罗荪、靳以、叶子铭等不同阶层人士的文学活动交往,从而呈现了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和时代文学圈的精神生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变质岩类残坡积物:在杨头村、龙眠村及东部风形村一带分布,主要出露云母石英片岩、片麻岩组、大理岩组及变质表壳岩组合等。母质风化后一般成麻石黄棕壤,土壤质地多为砂壤土。

取名为“枕流”,因为公寓内有2500平方米的花园、草坪和山石水流,地下室还有游泳池。这样的设置在当时公寓楼中是极为少见的。“枕流”二字出自於《世说新语》,取“枕石漱流”的含义,希望人生活于此能暂避喧嚣,过上枕石漱流般的生活。另一种说法是“枕流”这词,与Brook side Apartment这英文名近义,也与公寓内那占地极大的花园、流水以及地下室中的游泳池相衬,又合李经迈个人心迹,遂得使用。不过最靠谱的说法是当时李经迈登报征名,应征者中有人建议用《世说新语 排调》篇中孙子荆劝说王武子归隐山园的故事“枕流漱石”命名,“枕流”是为洗耳,“漱石”是为磨砺牙齿,比喻居安思危,磨练意志。这个解释也最接近枕流公寓百年的沧桑命运。

二、“出走——归来”的空间位移中的叙事线索

小说中的丁香公寓,就是现实中的枕流公寓。枕流公寓(Brookside Apartment)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华山路699号—731号的一幢西班牙式公寓大楼,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这里原是英资泰兴银行大班1900年建造的花园住宅,不久便被李鸿章家族购去,业主是李鸿章的第三子李经迈。李经迈在清朝曾出使奥地利,历任江苏、河南、浙江按察使。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租界。192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土地制约的因素,上海开始兴起兴建高层公寓的风潮,1930年,由美资哈沙德洋行设计,翻建成地上7层的公寓大楼,建筑面积7970平方米,占地面积3944平方米,其中花园面积有2500平方米。大楼平面为曲尺形,主入口朝北。枕流公寓的建筑和装修质量在1930年代属于高档。“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丁香公寓所在的区域成了法租界。这幢楼当时曾经做过法属跨国公司高级员工的公寓,一直到1949年共产党在全中国取得政权以后,政府将这幢楼收归国有,将它分配给享受国家高级待遇的人士居住,于是这幢楼里住进了许多高级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和爱国资本家。丁香公寓这幢历史悠久的西式公寓从此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

《丁香公寓》的开头和结尾形成了“美国/中国”的空间转换。“我”和唐小璇这两个童年的玩伴在美国相遇,出走和回归,大洋此岸和彼岸的遥相呼应是叶周小说中的常见构型。小说的另一个空间地点是美国的旧金山,小说开头在旧金山的游民庇护所我和唐小璇的相遇。小说结尾,唐小璇和郭子合作了一部关于美国老兵的纪录片,她以真实的自己出演,表现一个献身于慈善事业,积极反战、追求和平的职业女性。在遥远的美国旧金山海湾,“我”的妻子京菁和唐小璇拿出了证明彼此身份的玉佩,两只玉佩交相辉映,姐妹相认,“这是人类社会中美丽的团圆,即便这是个体的团圆,却与民族的团圆,世界的团园有着同样的意义。”在这个大的空间转换中,我们可以看到丁香公寓在“中/美”文化空间中依然是重要的精神原乡,而且作者并没有把太多笔墨留给外部空间,整个小说的叙事都是紧扣着丁香公寓展开。

首先,丁香公寓在小说中成为一种隐喻,暗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走向。“所有关于世界的意向和观念都混合了个人的体验、学识、想象和记忆。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游历过的地方,我们经由阅读而在艺术作品中看到的世界,还有幻想和想象的王国,都会带给我们有关自然和人的意象。”国庆前夕,丁香公寓的大槐树忽然被一阵怪风吹倒,周围的植物被压得狼藉一片,就像是一个忽如其来的运动的隐喻。大树本身的枝叶依然繁茂,枝杈顶端还有新芽的萌发,但是忽然间被风吹断,就像是丁香公寓忽然被外力中断的历史进程。郭子的父亲出事的那一天,整个丁香公寓都暴露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就听到知了也热得受不了,烦躁地不停叫着。整个花园充斥着知了的叫声。”在失去父亲的孤独岁月里,丁香公寓也看到了我的悲伤与无助。在公寓门口的黄沙堆上,我一脚踏空,跌坐在沙堆上却只能毫无怨言。孤独的岁月里我失去了很多朋友,我只能在幻觉中和父亲对话,靠和父亲的灵魂交流获得力量;在花园游戏的时候被小朋友扔泥巴,被林献彪骂“狗崽子”,被小秃子打破了头。当郭子要离开丁香公寓时。“三月的天气奇冷,从窗户往花园里望去,所有的树叶几乎都在萧瑟中掉光了。我记忆中的三月的花园,一直是异常热闹的。阳光拂照,同伴们和小孩子们追逐奔跑。可是这天,寒流把所有的人都吓阻在大楼里,花园里静寂无人。”在这种不同寻常的寂静中,林献彪和唐小璇出发去部队了,郭子和周大建茫然地站在走廊上眺望,那时上海还还没有那么多高房子,站在走廊上可以看见一大片城市,甚至可以望见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那是永远回不去的过去,而这些年轻人的内心却是茫然的,不知道前途在哪里。

试车台监控对象为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高压共轨小缸径低速柴油机和上海船研所研制的SRI-VC2110ECS电喷柴油机控制系统及相关辅助设备。试验现场环境为电喷柴油机控制系统控制主机,主机通过轴系联接水力测功仪进行负荷调节(见图2)。

丁香公寓不仅是小说重要的叙事线索,在小说中还承担着隐喻功能。丁香公寓的兴衰和居住其中的居民息息相关,丁香公寓是郭子童年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一生寻找的精神原乡,丁香公寓里的居民构成和人事关系又呈现出那个时代特殊的政治结构。丁香公寓这一空间的书写,不仅是故事推动的空间标志,更在空间意义上呈现出了故事的深度。

有着丰富的文化主题酒店优势的山东铭座酒店管理公司,全力打造了“泰山文化主题酒店”5.0版最新产品——泰安铭座三泰宾馆。宾馆借助泰山“一山风景、一山文化、一山历史、一山故事”的深厚背景和广阔内涵,融合“石刻文化、封禅文化、赐福文化、石敢当文化、名人文化、美食文化”的岱宗元素,打造出了“三泰八章”文化产品。走进大堂,正前方“虫二”的题字跃然于眼前。再转头望向旋转门上方,杜甫的《望岳》赫然书写于大堂的上方,“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卓然豪情为三泰宾馆增色不少。而环绕大堂一周的海棠窗将窗内外的景物似隔非隔,空灵雅致,耐人寻味。

丁香公寓的第三次“出走/离开”是郭子进入青年时期。重回丁香公寓。初夏,从北方农村回到上海的我,从外貌到精神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郭子长高变壮了,脸颊上又新添了一块洗刷不掉的伤疤,这是北方原始森林中的黑熊掌留下的。黑熊掌掀去了他右脸颊上整整一块皮肉,他接近于一个面貌丑陋的人了。此时的丁香公寓已经和离去时的样子大不相同,“不再枝繁叶茂,由于长年没有人打理,草地枯黄,杂草丛生;原先茂密的树林里,会开花的夹竹桃树已经凋零了,无花果树也不再结果。”草木知人心,物候也知人事。住在郭子家隔壁的专政组组长体会到孤家寡人的滋味,已经搬走了。在花园里,我认识了一个瘦弱的女孩子李毛毛,她住在郭子家走廊的另一头。这个孤独的女孩在杂草丛生的花园里全力阻止一群蚂蚁蚕食一只筋疲力尽的螳螂。熟悉了以后,郭子给她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讲北方农村的狂风暴雪和与大狗熊搏斗的经历。她的母亲在安徽工厂工作,爸爸工作很忙,经常出差,后来他惊异地发生,毛毛的父亲就是在火车上遇见的神秘中年男人。

1976年的丁香公寓开始发生新的变化,陈伶之伯伯被正式从秦城监狱释放,被获准恢复公民权利;郭子的父亲也被平反了,此时,距离父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十二年了,这个世界和他离开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门前的树木稀落了许多;洁净的道路几乎成了建筑垃圾场,人行道上堆满了黄沙,石子和建筑废料;陈旧的房子更陈旧了,残缺不全的红瓦灰墙间,布满了形形色色的标语……城市的风景已与爸爸离开时相去甚远,曾经宁静的街道成了一片百废待举的工地。”

离开丁香公寓,是成长的宿命,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正如笔者与作者交流时,作者所言:“我写这部作品时,开始一直专注于写公寓中的生活。可是后来感觉有些压抑,受不了了,需要寻求一种新的空间才能发泄我的情感,于是我发展了郭子的两次出走。一次是去北大荒,一次是去黄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实表达我心中的激情。”郭子利用假期时期来到了中国西域的黄河边考察,在这些代表中华文明历史的漫长河流边上,在这里郭子开启了自己的事业和爱情。遇到了少女袁京菁。他们决定合作一部电影,而且这个梦想很快成为了现实。郭子被推荐成为一部新戏的副导演,袁京菁则是这部戏的编剧。唐小璇则要在这部电影里演一个配角,更为令人唏嘘的是,袁京菁竟然是唐小璇刚出生便失散的孪生姐妹。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唐小璇因为在摄影棚拍戏的时候受到刺激,精神失控,林献彪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骑摩托车出去被卡车撞飞,受了严重的外伤。最后,这部电影无疾而终,但是每个人都从这一事件中获得了新的成长。

参照韩红梅研究[1] 结论,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价:①治愈:不存在过激行为,生活方式同正常人相一致,也为出现打架、伤害他人、自杀等现象;②有效:偶尔产生过激行为,生活基本上恢复正常,偶尔发生打架、伤害他人、自杀事件;③无效:上述事项并未任何改变。

PICCO监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ICU[8,9]。因此,我科使用PICCO监测技术持续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对比两种方案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何种方案能够使亚低温治疗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结果显示,在保证两组患者容量负荷相同的情况下,A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舒张末容积、外周阻力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镇定满意度(在目标范围的次数/总的评估次数×100%)、寒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郭子童年的小伙伴们也经历着命运的悲欢离合。周大建谈起了恋爱,对象是他在生产组的同事美琴,爱情给他们沉闷的生活带来了生命的新鲜气息。唐小璇当了文艺兵,在文工团参加军区的文艺汇演,深受好评。周大建的爱情由于自己的出身受到美琴父母反对,大建受不了这种打击,跳楼自杀,幸好伤得不重。小秃子有一天经过文化广场,遇到里面起火,他进去救火,为了抢救一尊毛主席雕像,被浓烟窒息在里面。李毛毛的父亲被公司领导冤枉,被审查两个星期,跳河自杀,毛毛也变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跟着奶奶离开了上海。在丁香公寓,郭子见到的一去不返的东西太多了,“我的父亲,我英俊的容貌,我充满欢乐的幼年,还有路上走过的三个女生……可是现在坐在我对面的这个多愁善感的邻居家的女孩,这个每天都会从我面前走过,每天都会和我说上几句话的毛毛也即将离去,去的很远很远。我心里充满了无法派遣的失落怅惘。”

小说的结尾,我和袁京菁结婚,唐小璇也赴美专注慈善事业。丁香公寓终于离开了我们的生活,“我意识到自己真正地成长了,这幢寄托了我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古老的建筑,在我的生活中逐渐远去。”但是,丁香公寓并不会真正离开。“出生的家宅在我们心中印刻了各种住宅功能的等级。我们是那座出生家宅的居住功能图,所有其他家宅都不过是一个基本主题的变奏。习惯这个用滥的词无法描述我们的身体与家宅之间的激情关系,我们的身体永远不会忘却这座不能忘却的家宅。”归家,成为一种叙事的空间模式,体现的就是一种家与世界的空间结构的位移。失去自己的家园,拼尽一生寻找自己的家园并最终归家,形成了一种反复被书写的叙事母题。而离开的重要性在于,必须要通过这种“出走”或者“离开”,才能更好的反思、追忆和书写。人生的流放,是一种和故乡,与少年梦想的断裂,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回归和追寻,才能找到自己的童年之地和梦想之地。当离开的那一刻开始,离开也成为一种隐喻,作家必须要通过一次次的想象和寻找回到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少年,重新在文本中建构自己的生命之源。

三、 空间隐喻:小说叙事的意义和内涵

丁香公寓的第二次“出走/离开”是郭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在丁香公寓的第二阶段,郭子家原来住了四间房,父亲死后被收走了一半,那两间房空了很久,后来搬进来一个新邻居,丈夫是海员,妻子是纺织女工。在丁香公寓整座楼里都很难找出一个“三代红”,在那个时代,所有具备知识和财富的人都被划入了另类,这一邻居就成为了里弄的专政组长,专门整治被打成“黑五类”的人。郭子、林献彪和唐小璇也从儿童时期逐渐进入了青春期。唐小璇和林献彪去参加,郭子也准备到北方去锻炼。临走之前,郭子和周大建自制了简单的黑白色的风筝,到花园里去放风筝,就像童年里无数次的欢笑和奔跑一样。不一样的是,一阵狂风卷起,风筝在遥远的天空摇晃了一下,随风而去。黑色的风筝飞走了,他们的少年时光也跟着飞走了。就像临走前从顶楼上垂盖下来的写在床单上的十二个字“十年后再回来还是一条好汉”,带着年少的激情,郭子走向了北上之路,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

丁香公寓的第一次“出走/离开”是在郭子的父亲自杀离世之后。在丁香公寓里,被命运捉弄的不仅是郭子一家。周大建的父亲周毅仁被作为不法资本家打倒,周大建也成为了大楼里孩子群中的“牛鬼蛇神”;陈伶之伯伯被抓到北京监狱关了起来;唐小璇的妈妈唐碧云被勒令停止工作,在家里写检查,红卫兵甚至剪掉了她的头发,给她剃了阴阳头;一开始风光的造反派头子林鹤飞也因为家中起火被撤销了职务,在人人自危的年代,没有谁可以幸免。离开丁香公寓,来到青浦农村下乡学农,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我”慢慢寻找到了自己的另一重人生价值。“我”用竹竿把林献彪从粪坑里拉上来,一夜之间郭子成为了英勇救人的模范,年级里召开了表彰大会,学校的领导颁发了奖状,郭子还被要求上台发言。经历了这一次命运的浩劫,郭子慢慢成长了,更加坚强也更加理智。

其次,丁香公寓是郭子童年生活的地方,这里有他美好的回忆与梦想,虽然世事变换无常,这里永远是他梦想启航的地方,也是他不断回望,渴望记录下来的原乡。小说中的唐小璇,不仅仅是他朦胧的初恋女孩,也是他对美好单纯善良的向往。“出生的家宅不只是一个居住的地方,还是一个幻想的地方。它的每个小房间都是一个充满梦想的住所。”“家宅不再是从实证角度被‘切身’体验,我们也不只是在当前的时刻才承认它的有益之处。真正的幸福拥有一段过去。整个过去通过幻想回到当前,在新的家宅里生活。……因而家宅不只是在历史的流逝过程中,在我们的历史叙事中日复一日地被体验着。通过幻想,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居所共同渗透开来,保存着失去岁月的宝藏。当新的家宅中重新出现过去的家宅回忆时,我们来到了永远不变的童年国度,永远不变就好像无法忆起。”1965年的国际饭店这一空间,唐小璇穿着一套白色的连衣裙,上面隐约可见粉红色的碎花,外面披着一件米黄色的薄羊毛大衣。这是文艺的、富足的、优雅的、无忧无虑的唐小璇。红都电影院见到唐小璇,1972年在红都电影院这一代表着过去记忆的地方,郭子仿佛又一次与当年的唐小璇相遇,“唐小璇的裙子旋转起来了,像一朵花,像一团火;我听见了她的笑声,这是已经很久没有听见过的无忧无虑的笑声,清脆、圆润;我还听见了礼花的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也就是从国际饭店这一转折点开始,丁香公寓里生活的每一个人命运轨迹被时代大潮冲刷,都发生了逆转,之后这一幕在郭子的回忆中不断出现,“从国际饭店鸟瞰人民广场,广场就在正前方,当烟花腾空而起,璀璨绽放时,站在国际饭店客房的窗口可以看见最灿烂、最辉煌的景观。”这一幕场景中有作者的五味杂陈,更有着对历史和命运的反复追问。

“你是谁?青天白日竟敢强抢民女?”墨颜瞪大一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我,“松手,别以为你长得好看,本姑娘就不打你的脸。”

脊髓保护区两个边界的不同画法PTV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布野方式内PTV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更有意味的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丁香公寓就像一个异质空间。福柯认为“空间在任何形式的公共生活中都极为重要,空间在任何权力的运作中也非常重要。”“空间的命运取决于权力,在某种意义上,权力反过来总是在空间的竞技场中流通和表现,空间是权力的逞能场所,是权力的流通媒介。”在丁香公寓里的权力置换既是时代之殇,也是时代之魅。小说描写了我、周大建、唐小璇、林献彪、小秃子等几个小伙伴。小秃子的家在大楼旁边的矮平房里,我们四个则是大楼子弟,丁香公寓成为联系着我们生活和命运的纽带。我的父亲是办进步文学杂志的著名文人,唐小璇的妈妈唐碧云是拍进步电影的文艺工作者,林献彪的爸爸林鹤飞是文化局的行政干部,周大建的爸爸是上海有名的资本家,在战争年代资助过困难时期的共产党,建国以后以红色资本家的身份做了市政协的常委,气质则和文艺工作者们截然不同。文革开始以后,原来居于显赫社会地位的周大建和唐小璇的爸爸妈妈穿上了工装,戴上了工人帽,成为了大院的清洁工。“原本每星期花园的清洁日每家派一个人参加,大部分家庭派出自家的保姆,或是已经退休的老人。从这一天开始,这项任务交给了大楼里的牛鬼蛇神——他们曾经居于显赫的社会地位,现在被打倒了,如果爸爸没有死,他也一定是这群人中的一员。”“一个个灰头土脸站在我面前的有留美、留英、留苏归国的专家,还有国家自己培养的,都是栋梁之才。可那些日子他们无所事事,每天站在那儿浪费时间。那些人用罚站羞辱他们的尊严,毁灭他们的智慧。”大楼的权力关系就是社会权力关系的缩影,大楼中不同阶层人物的命运变迁,折射出来的是社会的权力变动。

小说结尾写道:“丁香公寓高大的躯体,看着我们长大,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其实,丁香公寓不仅是个体成长的见证者,更是历史沧桑的见证者。 列斐伏尔从宏观层面上强调空间的社会性,把空间和社会生产关系作为空间思考的重心。“空间是带有意图和目的地被生产出来的,是一个产品,空间生产如任何商品生产一样,它是被策略性和政治性地生产出来的。”在列斐伏尔看来,空间不是观念中想象出来的,是政治经济的产物,是被生产出来的,可以说,叶周小说《丁香公寓》中的公寓空间也是被生产出来的一种文学空间,它已经脱离了现实中的枕流公寓这一特定的物质空间,体现出作者的空间记忆和对历史的追思情怀,通过一个特定建筑在时代风云的变迁书写,人性的复杂、历史的深刻、岁月的沧桑、时代的巨变都都赋予了深沉的文学内涵。

注释:

①㉑㉕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01-102页,第110页,第101-102页。

②刘俊:《从上海到美国--论叶周小说的时空印记和文化心理》http://www.shzuojia.com/zhuanti/2016hwlt/dt-lz.html。

③④⑤⑥⑦⑩叶周:《丁香公寓》,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第8页,第327页,第328页,第329页,第324页,第209页,第199页,第30页,第108页,第107页,第9页,第69页,第70页,第325页。

⑧张丽军:《读叶周〈文脉传承的践行者〉》,《百家评论》2013年第3期。

传统广告的销售逻辑:向用户展示商品——撬动用户购买欲望,短视频的销售逻辑是让用户对视频及背后的视频主角形成某种认同——撬动用户购买欲望。短视频达人贩卖的不是商品,而是一整套对“人”和“生活方式”的想象。粉丝会成为粉丝,就说明潜意识中想要成为大V这样的人或拥有大V这样生活。

⑨[英]迈克 ·克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宋惠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40页。

[法]加斯东·巴什拉:《空间诗学》,张逸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第15页,第4页。

[英 ]丹尼·卡瓦罗拉:《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2-183页。

张娟
《百家评论》 2018年第1期
《百家评论》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