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创意文本写作语言运用的审美策略

更新时间:2009-03-28

选词炼句是语言运用的主要内容。选词,古人称炼字,即锤炼、琢磨文字。刘勰于《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可见,词语运用准确,乃立文之本。古人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一字未安,绕室终日”的美谈。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性质鲜明。”炼句是对句子的锤炼。宋代陈马癸云:“鼓瑟不难,难于调弦;作文不难,难于炼句。”白居易也说过:“好句时时改”,皮日休(唐代)主张:“百炼成字,千炼成句。”马克思说他自己“有时为了推敲几个句子,仍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所以说炼句、炼义要合理、形象。

Santa Margherita StilRose Riviera del Garda Classico Chiaretto

语言的准确、简洁、生动,是一切文章所必须具备的特性。所谓准确,是指认识客观准确,选词恰当,感情色彩准确,语法逻辑合法;所谓简洁,是指词语富有表现力,语言具有凝练和概括力;所谓生动,是指语言具有活力,有形象感,有文采感。正如老舍《出口成章》中说:“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

美的语言,首先是真实的语言,是十分得体的语言,讲究艺术性的语言。它要求把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追求美的语言,必须学习语言技巧,养成锤炼语言的功夫。锤炼语言要从具体的语境出发,灵活运用语法修辞手段。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无论是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调整还是辞格的运用,都应遵循这个原则。

一般说来,创意写作语言运用的审美策略可从语言的含义、语言的色彩、语言的形式三个方面着手,追求语言的内涵美、语言的色彩美和语言的形式美。

创意语言内涵的贴切美

语言内涵的贴切性,是指创意写作文本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一种真实性,而它又包含“客观真实”、 “主观真诚”、“情境真切”三方面内容。对客体事物的存在来说,它是一种“准确”;对于语言主体的体验来说,它是一种贴切;对于言语发生的背景来说,它是一种“得体”。如 “7月28日”,“白发三千丈”,“死了”,“仙逝了”即是。可见,语言内涵贴切美,它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一种立体感的语言,一种新鲜别致的语言,一种情态化的语言。其实文学语言更多的情况是一种模糊语言。

语言的内涵贴切性,对于一般文章来说,“言当从简”是古今中外语言运用的共同准则。优秀的语言大师炼字炼句中无不追求精练、简朴,以浅近的语词求得意味深浓的境界。一幅幅绘画,能在“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具有丰富内涵美的语言亦有“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的艺术魅力。

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色彩美的诗句,又有东山再起之意味,这既是生命的象征,又是希望之所在;“绿”既作形容词,又作动词,足见他的深刻文化内容。杨朔于《泰山极顶》中活用动词写绿色的“颜色竟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加藤对家人的情思甚笃。他委托小石川念速寺举行葬仪,该寺常在日记中出现。根据井上圆了的记录,“加藤老博士的小孩逝去时,使念速寺举行葬仪,故同寺平素幸好与加藤老教授亲密往来”[注]井上圆了:《加藤老博士に就きて》,《东洋哲学》第22编第8号,1915年8月,第1页。 。当时念速寺的住持为近藤秀岭,担任加藤家的佛教法事。近藤住持是教理学者,“是在东京真宗大谷派(作者注:东本愿寺派)寺院中的佛教学者,大致把握俱舍、唯识、华严、天台等教理”[注]井上圆了:〈加藤老博士に就きて〉,《东洋哲学》第22编第8号,1915年8月,第2页。 ,与一般住持不同。

因此,要重视农产品英语标准化翻译,让外国游客能够通过特色农产品更加深入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风格,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风俗,从而扩大国内外农产品销售市场,拉动经济增长。

鲁迅《社戏》中,活用形容词:“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子。”汪曾祺也写了一个詹大胖子的人物形象,用词极为准确、生动:“詹大胖子是个大胖子。很胖,而且很白。是个大白胖子。尤其是夏天,他穿了白夏布的背心,露出胸脯和肚子,浑身的肉一走一哆嗦,就显得更白更胖。”这极传神地画出了这类胖人的形体特征。

老舍描写一个干妈的外貌、形象:“干妈的脸上确实是干的,像烤干了的苹果,红而多皱。”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有句话用得贴切、生动:“另一位先生听得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扔到街心。”“伴着一副懊丧到无可奈何的神色。”其实在作者的原文中,“扔”和“神色”这两个词是“掷”和“嘴脸”。

沙朗舞的脚下动作可分为四组:(一)单步的顺边移动;(二)双脚自然迈步旁移,而且在单脚跳步的同时小腿带动脚腕儿发力;(三)右脚为主动脚,右脚跳出,左脚跟上,身体重心伴随脚步的变换而转移;(四)脚腕儿主动发力突出往回勾脚,左、右侧点地,同时快速转换身体重心。四组不同的脚下动作共同构筑成一套完整的舞蹈短句,并以此短句为舞动单位,进而循环往复。舞段结束时,大家会在领舞的带动下放开双臂,交换舞步,形成新的舞蹈段落。每次跳沙朗舞大家都至少要跳出十几个不同的舞段,舞段变换越丰富,大家的积极性就会愈发高涨。

鲁迅《药》中写手的动作一共用了38个动词,重复不计,而在写交换“人血馒头”这个场面中用了13个动词,如“摊、撮、抢、扯、裹、塞、抓、捏、摸”等,表意色彩极浓。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写道:“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睡着了。”其表情作用强烈。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用词贴切,“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这里一个“风浪”多么形象,贴切地表达了文意。

可见,创意写作语言内涵美追求的是生动、形象,简洁、浑朴。语言的内涵美,包含富于意象的意境美、生动传神的情趣美和诗意的哲理美。

1.语言内涵的意象美

由于汉字有形声这个特点,汉语文本较之其他语言写成的文本更富于意象。意象乃情感与形象的有机结合,也就是客观景物和主观意想的一致性,它往往要借助于作者那浓缩精练的语言来创造,这其实就是意境的基本特点了。有副对联的上下联巧妙运用了偏旁的形,造成寒冰冻酒和丁香盛开的具体、形象、生动的意象:“冰冷酒,一滴两滴三滴,丁香花,百朵千朵万朵。”读者由此字面的意象,可以联想起一幅如诗如画的图景。像鲁彦的《听潮》那洋溢诗情画意,创造出一幅语言意境美的画面。杨朔的《雪浪花》、竣青的《海滨仲夏夜》等文章无不状写形象逼真,而且也浸透主观感情。读之,一幅优美、多姿的画卷灵活地呈现在读者的头脑里,足可见汉语文字所具备的创造意境美的条件。

贺铸的《青玉案》创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昆德拉的天空:天空是孩子们画中的天空,彻头彻尾的深蓝色,绵延的山脉看上去似恐龙的脊背,青翠欲滴的田野散发出阵阵的新刈的牧草的清香。

语言自从应用于文章写作始,就带有某种节奏、音乐的句式和形式的美感。语言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建筑形体美与音乐美。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写他的小屋在树之间若隐若现的姿态翩然姿态。它是一幢房屋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的自由。

点评: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危险驾驶、扰乱公共秩序、打架斗殴、言论过激等不当行为,虽然都是发生在工作之余的“八小时以外”,而且没有触及违纪“红线”,却已偏离合格党员的“高线”,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北京顺义区的《提醒读本》,值得每个党员干部人手一册,日日警醒自己。

富察氏微微一笑,有些疲倦地伏在枕上,一把瀑布似的青丝蜿蜒下柔婉的弧度,如她此刻的语气一般:“是啊。可不知要闹成什么样子呢?尚未册封嫔妃,她们就都按捺不住性子了么?”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有段文字以精美的词句,突现了小丘的嘉、美、奇的特色“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枕席而卧,则泠泠之状与目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这一切的浮云、高山、流溪、飞禽走兽,似乎都有情意,构成小丘周围美丽的动态景观。其用语不仅形象逼真如画,也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真正做到情景相融,给读者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来。

2.语言内涵的别趣美

李渔曾说:“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这里说“奇而确”是指语言要讲究情趣、别趣,不呆板。语言的情趣(情意美)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感情连接的桥梁,同时,也是文章语言有无美感的一个标志。袁枚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在纸上,不可字卧在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1]

伊格尔顿曾说:“文学语言所特有的,……是它以各种方式‘破坏’普通的语言形式。”[2]其实中国古代诗人杜甫早就有这种创新的语言,如《绝句其八》中,就有“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吾凤凰枝”,还有“江鸣夜雨悬。”也是一种破坏普通语言的规则。还有莫言的《红高粱》写道“奶奶鲜嫩茂盛,水分充足”。这是以物拟人。何立伟的《白色鸟》中,描述的野花:“河堤上或红或黄的野花开遍了,一盏一盏如歌的灿烂。”这是把感觉打通,由视觉到听觉再到视觉的感受。

化静止为飞动,是表达情趣美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静态固然有情趣,但与动态来比较,动态比静态更能增强情趣美。因为动态生动,有变化,不单调,不呆板,所以很多散文作者总是想办法让笔下的客观对象动起来。

丰子恺的《庐山面目》一文中,他笔下的庐山白云是:当人们刚在庐山下榻,它就“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开窗户,欢迎它进来共住;但我就未免为俗人,连忙关窗谢客”。

郭风《松场溪的冬天》写大溪石栩栩如生。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溪上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条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熊正准备走上岸来”。

运用幽默,也常常能产生情趣。 鲁迅《父亲的病》中写道:“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情趣就在这种不动声色的幽默中产生。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也使用此法达到幽默,“当时的三班战士围着小段,一片讥讽。‘喂,请问“艺术细胞”,你把子弹“艺术”到哪里去啦?’”这里将名词活用,巧用拈连,风趣地讽刺小段这位战士,情趣皆出。张洁《沉重的翅膀》中活用词类,造成活泼、新鲜的语句:“老郑过两天不是要去拜访那位心理学教授嘛!准备研究研究他提出的那些理论,她不太清楚什么是心理学,但是说到‘科学’这个眼下红得发烫的字眼儿,似乎自己也就显得‘科学’起来。语言里免不了有些小小的卖弄。”经过这一变化,语言的功能被充分挖掘出来,时下语言运用中,常常词类活用,如“她很淑女地笑了笑”,“你很绅士地抬抬手”等都是这种方式。

现有研究中,针对社会化信任关系的协同过滤技术的隐私保护工作尚不多见.因此,从考虑隐私保护和预测准确率两者间的折中以及协同过滤技术中的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本文将差分隐私保护技术引入融合显/隐式信任关系的SVD++协同过滤技术中,提出目标函数加扰的TrustSVD差分隐私保护新策略.关于新策略,文中在理论上分析了其隐私保护的性能,实验上验证了其在协同过滤应用中的预测表现.结果表明:所提新策略与无隐私保护的TrustSVD具有相近的预测准确率,与做类似差分隐私保护的SVD++相比获得了更优的预测结果,此外还给出了核心参数的调节实验.

朴素的语言也能够写出富有情趣的场景、画面。 老舍曾说,文字不怕朴实,因为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齐白石画的小鸡虽然只有那么几笔,但墨分五彩,能使人看出许多颜色(《人物语言及其他》)《阿Q正传》说到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地说:哙,亮起来了。阿Q照例地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阿Q没办法,只得另想出报复的话来……”这种不加修饰的语言,情趣自现,妙趣横生,把阿Q的精神胜利法心理揭示得十分深刻。

凤章的《水港桥畔》用自然的笔墨勾画富有情趣的生活画面,文中写到小姑娘陪师傅上茶馆喝茶的情景,“有个小姑娘,她大概还是第一次用凸肚茶壶喝茶,套着茶壶嘴吸得太猛了,茶呛到鼻子里,又喷出来,差一点溅到老师傅的脸上,脸涨得通红,吓得她再也不敢碰小茶壶了”。其情其景,奇趣宛然可见,这种不加任何雕琢和修饰的文字,同样能引发情趣,可见朴素到极点的语言也是美的语言。

3.创意文本语言内涵的哲理美

人类的语言往往能用简短的词句表达意蕴丰富的生活现象和本质内容。创意文本写作语言追求达到一种更深刻、更富有睿智的程度,那便是上升到惊警和哲学的高度了。具有哲理美的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用正确的哲学观去引导人发现生活中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把生活中的诗意升华为一种形象的思想力量。正如亚里斯多德说的那样,诗是一切文章中最富有哲学意味的。舒婷的《神女峰》中写道:“与其在此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北岛诗中那“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正是这些富有哲理韵味的诗句,启迪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生的认识。

整散结合如《纪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鲁迅另一篇《立论》在语言内涵的深度上达到了一种智性的高度。文中写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小学生请教老师立论的方法,老师讲完之后又讲了一件事情,某财主家生了儿子,便抱着给别人看,有的说这孩子将要发财,主人很高兴;有人说这孩子有福相将要做官,主人更高兴;第三者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却换来一顿毒打。小学生问老师这事怎么办,老师说:你就抱着孩子说,唉唉……呵呵……既不评说,又不会遭打,还博得主人欢喜……这种叙述语言是何等地具有表现力,若无敏锐深邃的思想触角是难以写出的,这就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好尚虚伪、掩饰真理、崇尚中庸的处世哲学等旧习渗透在极惊警的文字之中,启迪人们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意念,使人从语言的形象描述中去认识那落后丑恶心态的本质特征,感悟到那个社会的变态心理。

诗歌在语言运用上更讲究精粹,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富有哲理韵味的诗句,启人思考;处于百事纷纭之中,倒难以认清其原貌,只有高瞻远瞩,才能辨识其真相。艾青诗中的美的语言:“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不少丑恶的无耻,隐藏在光的下面。”这是诗人在对历史的反思中,聚结为诗化的哲理语言,引起每一个从十年浩劫中走过来的人的无穷联想。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予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诗仅两句,却概括了一代人的心路历程,极具有哲理的意蕴。

建筑美,也称整齐美、形体美。形体美一是整散结合,二是长短交错,三是连排运用。在行文中,用组织匀称的整句,可以形成语言的建筑美、整齐美,即闻一多所强调的大体整齐划一的形式美。语言在表情达意的前提下,还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造成对称美、整饬美、参差美。

创意文本语言的色彩美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文艺创作要逼真如画。这与刘勰所称“声画昭精”,才能使文采“墨彩腾奋”是一致的。明代汤显祖在《答姜吕山》信中指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可见他把文章的语言色彩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讲,认为语言必须充满鲜明的色彩。要达到逼真如画的状物写意,必须“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刘勰),这就要求文章所描述的客观生活,是透过情感来观察体验的,描绘时的文辞必须富有个性色彩和如诗如画的境界

4.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危房是指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鉴定属于整栋危房(D级)或局部危险(C级)的房屋。属整栋危房(D级)的应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危房改造应执行“三最两就”原则,即“三最”,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两就”,采取就地、就近重建翻建的改造方式。

写作中,写作者必须充分认识语言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时代色彩、画面色彩并将其有机组合,以此才有可能形成一定的语言风格特征和个性色彩。下面从语言的画面、感情、语体、时代诸方面分述其色彩美的特征。

同时,要结合实际,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攻关,针对农业基层统计工作实际情况,探索更加有效的统计调查方法,与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构建基层农业统计信息服务体系和平台,加强部门联动[3],切实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提高智能化、自动化信息检索和收集统计效率,提高信息共享利用水平。

1.创意文本语言的诗画色彩

古人写作,讲究如诗如画,这是就语言所描绘的对象能调动人的联想,唤醒人的情感体验而言的。画面的色彩视觉能使接受者产生不同情绪及情感的变化、感受、体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刻画的人物和独特的意境。在叙事、写景中,许多作家、诗人善于捕捉色彩美的事物着力描绘,把读者引到一种视觉联想的美感中,如对绿的描绘,不同作者就有不同的感受体验。

白居易写春天之江水“春来江水绿如蓝”,欧阳修则有“春水绿于染”,茅盾则状泉水绿如 “青玉”;塞万提斯则形容水“一泓清溪,像流动的水晶”,罗曼·罗兰描绘暮色之下的“河水变成大块的青铜”。

朱自清一篇《绿》则把绿写得意态尽妍,作者别开生面,调动艺术想象和情绪记忆,浓墨重彩地描写梅雨潭的“绿”,是醉人的绿,平铺着,厚积着,把色彩写得似可丈量,写它质地 “软”、“嫩”犹如鸡蛋清,又使那绿构成了视觉兼触觉的印象,不仅可看,还可以“抚摩”;写它“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那样清,这简直把它看作高人雅士,在赞美它的品格了。正面描绘不尽,又侧面用北京什刹海,杭州虎跑泉,西湖以及秦淮河等风景区的绿来烘托, 最后竟忽发奇想:“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竟想“裁你以为带”,“挹你以为眼”。至此,已把那绿的诗情画意写得跃然纸上,令人心醉神驰,把读者的审美视觉和情感想象调动起来,共同创造这绿的境界。

色彩有软硬与明暗之分。所以,语言的选择也应遵循它的规律。亚里斯多德说过“运用语言的色彩,既不要把重大的事说得很随便,也不要把琐碎的小事说得冠冕堂皇”,这就是从选词的软硬来说的。老舍说选词要体现色彩,必须“要像画家那样,用暗淡的颜色表阴暗的气氛,用鲜明的色彩表明朗的景色”,这是从用词的语言明暗色彩来讲的。

双声叠韵词、叠音词,不仅声美,而且表义效果鲜明,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所说的那样:“‘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癝癝’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癐癐’学草虫之韵,‘皎日’、‘癟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第二种方式借人事景物间接抒情,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充溢着浓烈的悲凉、愁苦情感的语言。鲁迅《故乡》中是以这样的语言开头的 在这段话中,它所表达的悲凉、抑郁的情感色彩是蕴含于这段话沉重缓慢的语调,以及由“阴晦”、“冷风”、“苍黄”、“萧索”、“荒村”等带有灰暗色彩的词语组成的特定的氛围之中的。鲁迅《祝福》开头一段,文中用了“灰色的”、“沉重的”、“钝响”等富有情味的词语,具有极浓的主观色彩,和整段词语结合起来,给人以压抑、凝重的感觉。这样,作品一开始就形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气氛。这种词语的感情色彩区分比较困难,要在实践中反复体验以提高语言的感觉力。

鲁迅散文中在写到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故事时有一段精彩描述:“……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文中选用两个象声词,描述美女蛇到来的恐怖气氛,恰当。有的象声词只是反映人的一种感觉,如“哗啦一声,闪出一帮人来”中的“哗啦”,“两个鬼飕一下分开了”中的“飕”等。要注意文章恰当情境的运用。

着色词,要反映客观事物,真切,符合实际,像绘画和摄影艺术一样,要讲求“质感”。

2.创意文本语言的情感色彩

写作语言的情感色彩,主要是作者为了表达主旨,塑造形象而精心构造的。它主要是通过对白、句子、语调的选择和运用使语言具有不同的情感性。也就是说它是运用不同的表达手段来表达的,不同的作者,使用不同的表达手段,因而造成不同的感情色彩。老舍曾说过: “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壮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备这悲哀或激壮。”[3]

其实,感情色彩就是语调色彩、语气色彩,故刘勰云:夫裁文匠笔,篇有大小;离章合句,调有缓急;随变适会,莫见定准。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章总一义,须意穷而成体。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回环,而有缀兆之位;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4]后来朱光潜说:文章如说话,说话须在说的人和听的人之间建立一种社会关系。话必须是由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说的,说给具有一定身份的人听的。话的内容和形式都要适合这两种人的身份,而且要针对着说服的目的。这个事实就说明说话或作文都免不掉两种情感上的联系,首先是说话人对所说的话不能毫无情感,其次是说话人对听众不能没有某种情感上的联系,爱或是恨。这些情感色彩都必然要在声调口吻上流露出。这样的话才有意义,才能产生它所期待的效果。

情感色彩是通过褒贬、爱憎、喜怒、哀乐的语言载体来实现的。老舍讲,我们若要传达悲情,我们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音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 ,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

语言情感色彩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不用感情色彩的词来表达感情,如《天安门诗选》中写道:“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泪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所谓特种教育,就是指在特种区域推行的社会教育,是国民政府为配合其对共产党领导的赣鄂豫皖闽农村根据地的军事围剿而实施的教育[25]。特种教育主要在中山民众学校中实行,中山民校主要包括成人班、妇女班、高级班、儿童班等。在这里主要讨论特种教育中的儿童班。

色彩往往与声音相联,故有“绘声绘色”的说法。绘声绘色,把客观生活中的声音和色彩在文中反映出来,以增强形象性和生动性,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有的词语的褒贬色彩能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毛泽东《愚公移山》中说到愚公和智叟两个人,其感情色彩不同:“……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是对前者尊,对后者鄙夷的感情色彩。

3)本文基于人口与粮食的关系,以粮食为判据,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的基础上,定量分析永川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并利用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状况进行复垦分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本研究的粮食仅包括稻谷、小麦、红苕、玉米和油菜籽,并非广义上的粮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他食物(如肉、蛋、奶等)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贡献。再次,本文未对永川区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及人口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度。

(2) 奶粉。在面包的添加量为4%(以面粉计)左右,过量的奶粉会让面团比较黏手,不利于整形操作,同时由于奶粉中的乳糖不被酵母利用,对制品的上色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种褒贬色彩或用诙谐、幽默,或用漫画笔法,生动地勾勒事物的形象;或巧用比喻、双关、反语等手法,在轻松有趣的笑声后面寓含鲜明严正的褒贬色彩。陈世旭《小镇上的将军》中写将军厉声说道:“医生,急诊病人!”继之写道:“桌子后面,本镇最高贵的女人,镇长夫人,医院负责人,主治医生,无论从职业、地位和派头上看都毫不逊色的本镇皇后,正在给一个远房的亲戚听诊。”这是反语正说,有强烈的讽刺、谴责的意味,着上憎恶色彩。

3.创意文本语言的语体色彩

写作中,语言的运用还应根据不同的文体,考虑其特殊的品质即语言的语体特性,也即语体色彩。

《全唐诗》中唐代明确涉及隋堤柳意象的诗歌有80余首,但从诗歌的创作时间上来看,初盛中晚各时段显得十分不均衡。早在贞观时期,唐太宗《春池柳》即有“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注]彭定求等:《全唐诗》(增订本)卷1,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15页。 的诗句,但这还不能算是明确的隋堤柳诗歌意象。整个初盛唐近140年的时间里,除了个别诗人,隋堤柳并未纳入唐代诗人的抒情视野。直到安史之乱后,相关作品才开始涌现。

语言的特性应该与文章体裁相适合,为此,要求作者具备敏锐的语体感,善于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择语体。所谓语体,是指语言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所形成的体式特征。语体与语言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它遵循一般语言的语法规则,采用相同的修辞手段,但在选择词语、句式、语言手段等方面,在与文章体裁的关系方面则有明显的不同,“文体与内容相呼应,文章的语言和口气适合文章的论旨。”(列宁语)

这里讲的语体主要指书面写作语体,即在口头语言基础上形成的能够适应文体写作要求的视觉语言,具有系统性、规范性、严密性、稳定性的特点。语体从功能上可分为五类,每类都有自己的语体特征,即新闻语体、科学理论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或称公文语体)。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拈用十组名词描绘出十种景致,寓凄清愁苦的秋思于如诗如画的白描中,该是蕴藉多少情思。

4.语言的时代与地域色彩

语言的时代色彩,突出表现在词语的运用上。时代潮流的涌进、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风尚的变化、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诸因素的影响,大量新词和外来词也随之涌现,反映着新出现的事物和新的概念,使汉语词语得到不断充实。在写作中,更应选择运用今天的语汇,赋予语言以鲜明的时代色彩,而不能老用过时了的旧词汇。在这方面,应向文学作品学习,不断吸收新词,充实、丰富作品的语言。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中雷凯华给他父亲的一封遗书:“亲爱的爸爸……现代战争,向我们的元帅和士兵,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如果我们的双脚虽已踏上波音747的舷梯,但大脑却安睡在当年战马背上,那是多么危险呀!前些年儒家多遭劫难,但我却企望,我们的元帅和将军,个个都集虎将之雄风和儒家之文采于一身!”

语言的时代色彩,还表现为句法的变化。汉语句法的发展,表现在句子结构日趋精密与复杂:单句附加成分加多、延长,包孕句日趋繁复,句子骨干成分增多;句子结构不断精练化,主要表现于新兴的成分共同法、新兴成分略用法、主谓交融的发展;句子结构的多样化,主要表现于新兴的同位结构的涌现、语序的变化和新发展。其中词类转变是语言演变较为突出的现象,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容易发生转移。

在当今实际语言运用过程中,名词经常活用为形容词,如“很淑女地笑一笑”、“很绅士地走一走”、“挺规律地盘了一回”、“挺艺术地表演了一场”,这些语词的词性转移,是人们追求经济简练、概括明了的语言形式的表现。用起来显得简洁,语气委婉,理解的空间较大,能引起人的审美联想。再如:“他很淑女地啜饮高脚杯中的白酒”、“这西瓜特别沙”、“酱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他长得一张很西藏的脸”、“这个人太林黛玉了”、 “学员高岗,籍贯广东,模样长得也很广东”。这种吸取口语中的新颖词的内容到语言中,激活了语言的审美选择。今天,还有大量的科技语体的语汇也被吸纳进文艺作品中,反映了科学普及已渗透到文学语言和其他语体语言领域中。语言的地域特色,在文艺作品中比较多见。在此不作阐述。

创意文本语言的形式美

路知高《海滩神思·鼓声》:“ 踏上鼓浪屿已是夜间。山上山下,散落着点点灯光,四周一片静谧。哪里是海,哪里是岩,哪里是绿树,哪里是浪花?全都笼罩在这神秘的迷蒙中。吸着湿润的带点咸味的空气,听着有节奏的涛声。”这段文章,在作者的主观观察体验中,不断把情意与客体事物融为一体。

具体来讲,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一是音节自然停顿;二是句式参差错落,即整散、长短、排比;三是声调抑扬;四是韵律和谐整齐。

王力《略论语言形式美》一文中说:“语言的形式之所以是美的,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音韵、节奏的铿锵和谐、悦耳动听。”[5]

古人十分讲究句法的艺术,使情感表达曲折尽意,语言情韵抑扬自然,今人又发展了古人这种形式美,并使之更符合今人的情感与思想表达的需要,闻一多曾倡导诗歌艺术形式的三美主张,即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把语言的形式美推向一种新的境界。

1.语言的建筑美

可见,这些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美是深邃的,充满着智性的光芒。这种哲理的语言,既融铸着真挚热烈的情意,又具有独特的审美品格的鲜活形象。

整句一般带用对偶、排比、反复、铺排等修辞手法,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语意顺畅,富有表现力和节奏感。《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中批判训政一段:“物极必反,宪政为先……以此制宪,何殊官样文章。以此行宪,何异一党专制。”作者吸取古代骈骊文的形式美,使文意更有韵味,形式具有一种对称美。

有时,可以运用排比,将句型、字数相类的语句排列在一起,造成一种整齐的美感。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有一段,一连串排比句,气势雄壮,如江河奔腾激荡,展示中国未来美好前景的各个侧面,也显示出和谐动人的乐章,是充满激情的预言,今天已成为现实。

还有一种富于变化的参差美形式,是由打破语句的呆板,造成语句的变化所形成。句子可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形成语言的参差美。长句的表达效果是周密圆详,精确明晰,委婉细腻,气势畅达,短句的表达是简洁明快、活泼有力。

自然节律长短交错在《红楼梦》28回宝玉向黛玉说心事一节,形成一种语言灵动变化的参差美:“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著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收拾的乾乾净净,收著;”

我们读鲁迅的《野草》里的文章,不时为作者那启迪人深思,引发人联想的富有高度智慧的语言艺术拍案叫绝,回味不已。《狗的驳诘》中写作者梦见一对男女,他们身后跟着一只小狗,叫着。他说,你这势利狗,住口;而狗也说话:“我还不知道铜和银,布和绸,官和民,主和奴,还不如人的势利。”这语言里,虽平常、质朴,却包含着多么深刻的哲理,对社会势利眼的揭露批判入木三分,具有深刻的讽刺力量。

黄宗英《垂柳不叫春知道》写她怀念赵丹的一段文字:“阿丹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心情,也不管有没有书桌、画案,他可以蹲在地板上,站在门背后,兴致勃勃地,专心致志地,涂黄抹绿,推敲琢磨。一会儿工笔细勾,一会儿泼墨狂草;忘了吃饭,忘了睡觉,通宵达旦。只要他一股劲有地方使——调昔日粉墨,染手中竹笔,集日夜之千念,汇朝夕之万感,紧一生之喜、怒、哀、乐,全托付薄薄宣纸一张,我也就不无宽慰了。”

这段话既有古语的流韵,又不乏现代汉语的明白晓畅,似散非散,体现出语言的参差美。

鲁彦的《听潮》:“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花间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张承志的《黑骏马》中写道:“索米娅安慰我说:‘别急,会有的。奶奶说,过两年,我们向队里要一群牛放’。”长短交错,互补互衬,传神地表现了两个人物的心理特征,同时又使人感到语言的鲜活色彩。所以,朱光潜说:语言的参差变化能“在长短、轻重、缓急上面现出情感思想变化和发展”。

2.语言的音乐美

由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语音层,那么在运用语言时,作者必定要考虑作为第一层面的语音,是否和谐、畅达,具有音乐美感。要读一篇文章,首先接受的便是它的声音,尤其是文艺作品的语言更具有音乐性,即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念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的特点。它的音乐性主要是音响与意义结合产生的力度变化形式。决没有脱离作品蕴含的单纯的音响组合语言。

语言的音乐美与言说内容的节奏即语言流速度。言说语调、语气基调,言说内容和形式变化,共同为文本的运动感、生命感、情感性服务,达到让阅读者产生兴奋感。

语流速度即时间感主要从情感节奏和内容言说和形式变化来体现的。

所谓感情节奏是指言说时语调语气基调的快慢缓急、抑扬与顿挫。

古人说:“离章合句,调有缓急,随变适会”[4]情感色彩都必须在声调口吻中流露出。(朱光潜《谈说理文》)

所谓内容及形式节奏是指以行文中的各种变化形成的行文内容。古人讲所谓“文彩错杂”、“物相杂曰文”(《礼》)“虎变文炳,豹变文蔚。”(易经)“文贵变”(刘大櫆)“通变成文”(刘熙载)都是在表明文求变、求新的规律。所以,刘大櫆说:“故文者,变之谓也。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之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6]“一合一闭谓之变。”[7]

当然语言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抑扬美和回环美。

由于汉字读音分平声和仄声,平声字响亮、高亢,仄声字低回、短促,前为扬,后为抑,平仄相配,有起有落,节奏鲜明,就形成语音形式的抑扬美。

艾青《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

词人在表现柔婉缠绵或悠扬凄清之情时,多用平声字,表现幽咽沉郁之情时多用入声,上声字常用来表现矫健峭拔的风格,去声字常用来表现宏阔悲壮的情调。古典诗词尤其讲究这种音乐和谐,如辛弃疾的两首词:[8]辛弃疾与陈亮短聚分别之后用同调、同韵写的两首词,单就音响来说,比较接近。但由于它们的意义和情调不尽相同,前一首极写诗人友情之深挚,后一首着重抒发词人怀才不遇和坚决抗金、至死不渝的意志,因而其音乐性并不相同。前词所包含的浓重离愁别绪,却服从于深挚友情的抒写,故全词节奏平缓而流畅。后词的上阙统一于忧郁感伤的情调,读之有种低回缠绵的旋动感,下阙则慷慨悲壮,音韵铿锵。这样,全词节奏起伏跌宕,别有一番韵味。

一般文本,特别是抒情篇章,语言若能适当地讲究一点,平仄相间,交错间用,尤其是句尾形成平仄协调,会产生出语音的抑扬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音乐美人们一定会永记在心。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中有一段写老少科学家“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文字,做到了平仄相协,声情相宜:“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风靡云蒸,阵容齐整。条件具备了,华罗庚作出了战略性的部署,侧重于应用数学,但也向那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挺进!”

可见,整句的收尾“珠、玉、蒸、整”等字,平仄相间,音韵协畅,后几个散句,连用仄声,写出一种气魄,声情结合,抑扬顿挫,显示了音乐之美,又蕴含内容之美。

语言的音乐美还表现在节奏的回环上。在诗歌等韵文中,韵脚的使用使字音跌宕回环,同声相应,造成一种和谐悦耳的回环美。马雅可夫斯基在《怎样写诗》中说:没有韵脚,诗就会分散,韵脚使你回到上一行,回想起前一行,使叙述一个思想的所有诗行共同行动。

闻一多《黄昏》:“太阳辛苦了一天!赚得一个平安的黄昏。喜得满面通红,一气直往山洼里狂奔。”以音韵和谐的韵律,以形成声音的回环,产生音韵美。

用反复的句式,表现回环复沓,有节奏,有旋律感,反复咏唱起来,就会产生一种音乐美,这在散文中可适当运用押韵,散韵兼行,韵味无穷。如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一段。

流畅的行文中形成了有意义的对仗,音韵回环,形成有规律的起伏变化与复沓,从而产生不同于格律严谨的诗歌的回环往复的一种自然的音乐性,把作者的感受与情趣化为富有韵味的语言形式流露出来。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由此看来,创意写作利用语言又超越语言。写作家作为语言艺术家。在生活中,学会语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才能够达到刘勰所说的那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蒙的卡罗“手的表情”,“这手反映出独特的人生”,世界文学史上这一对手的描写长达3 000字,它不限于客观再现,而是调动作家联想、想象、幻视、幻听、心灵感受、理智判断和分析等。这种描写是一系列复杂表达方式的综合。这种外在描写技巧达到顶点。

契诃夫的《美人》写美人如何激起少年美好感情,这是由美的感受引起的心灵波动,是独特的、深刻的。用美的效果强调美的方法,这是无声的心理效果,也是充分发挥语言不能表达意思的伸展方式,是突破语言困惑的一种机智方式,它要调动读者的审美再造。托翁“描写一个人本身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描写他给我的印象”,白居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这样。

写作语言的运用方法,可单项选择:或从其义、情、趣,或从形、声、色;可综合运用:或直用本义,或运用曲义,或多种编码。

直用本义。它是通过写作语言的特定信息把写作思想和情感直接告诉读者,叙事则平铺直叙,抒情则直接抒发,议论则单刀直入,描写则色貌分明。词语具有相对确定性,所用的就是这一确定的精义,表达方式没有什么变化,一读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应用语体多为平光反射。

运用曲义。它是通过写作语言的信息符号曲折地把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或意在反面,如《洪湖赤卫队》中韩母唱的“你的恩情我记在心”,即是反语;或意在它物,《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均为借代词语;或意蕴深层,如鲁迅:“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表强调。

多种编码。这是通过写作语言的各种信息符号,采用多种编码形式,多角度地把写作思想传达出来,构成写作的主体形象。对作者来说,写物形、貌、声、色俱全,叙、议、绘、说浑然一体,表达则曲直相兼,虚实相生;对读者来说,通过语言多方信息,发挥联想、想象作用,采取创造方式,完整地把握写作的思想和感情。

此法多用于提供给人联想的比喻、夸张、比拟、象征、通感、图像、符号等修辞方式,它具有暗示性特征。

参考文献

[1]袁枚.随园诗话:卷八[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8.

[3]老舍.我怎样学习语言[C]∥作家谈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191~192.

[4]刘勰.文心雕龙·章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461.

[7]刘大櫆.论文偶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8]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9]全宋词鉴赏辞典[Z].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679.

 
陶陶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