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用TCD周疗方案对瘤负荷较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更新时间:2016-07-05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单克隆性恶性浆细胞病,其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0%[1]。近年来,临床上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咗米及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等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不过,这类药物的价格高昂,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并不广泛。以往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常用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即T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然而,有研究结果证实,对于瘤负荷较高的骨髓瘤患者(即其骨髓中异常浆细胞的比例>30%),用TD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欠佳。近年来,临床上用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与地塞米松(即TCD周疗方案)对瘤负荷较高的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对2013年至2017年期间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接受治疗的43例瘤负荷较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用TCD周疗方案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至2017年期间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接受治疗的43例瘤负荷较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这43例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中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2)初次接受诊断及治疗。3)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痛。将2015年至2017年期间在该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瘤负荷较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TCD组,将2013年至2015年期间在该医院接受治疗的23例该病患者作为TD组。在TCD组的20例患者中,有男14例、女6例;其年龄为40~78岁,中位年龄为58岁;其免疫分型为IgG型的有18例,为IgA型的有1例,为轻链型的有1例。在TD组的23例患者中,有男17例、女6例;其年龄为38~69岁,中位年龄为56岁;其免疫分型为IgG型的有20例,为IgA型的有1例,为轻链型的有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用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与地塞米松(即TCD周疗方案)对TCD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沙利度胺的用法为:口服,100 mg/次,1次/d。环磷酰胺的用法为:静脉推注,600 mg/次,1次/周,在每周的第1 d使用。地塞米松的用法为:静脉滴注,20 mg/次,2次/周,在每周的第1 d、第2 d使用。以4周为1个治疗周期。用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即TD治疗方案)对TD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沙利度胺的用法为:口服,100 mg/次,1次/d。地塞米松的用法为:静脉滴注,40 mg/次,1次/d,在开始治疗的第1 d~第4 d、第15 d~第18 d使用。以28 d为一个治疗周期。

另一方面,从积极的内圣开出外王的角度,孟子的武德思想因缺乏对政治治理和现实困难的关注而不具操作性,无法具体阐释“仁者”何以“无敌”问题。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骨痛缓解的情况、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1)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对两组患者骨痛的程度进行评估。该评分表的分值为0~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存在轻度骨痛(不影响睡眠),4~6分表示存在中度骨痛,7~9分表示存在重度骨痛(无法入睡),10分表示存在剧烈的骨痛。患者NRS的评分若≤3分,表示其骨痛得到缓解。2)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密切监测其血常规及肝肾功的指标,记录其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轻度嗜睡、血糖水平升高、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感染、IV级血液学毒性反应及死亡)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在治疗1个周期后,与TD组患者相比,TCD组患者骨痛的缓解率较高,其骨痛缓解的平均时间较短,P<0.05。详见表1。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好发于老年人。近年来,医学界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接受初次诊疗的该病患者5年的生存率仍仅在44%左右[2]。这与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体质较差、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从而无法耐受高强度的化疗等原因有关。近年来,临床上使用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菲佐米(Carfilzomib)、三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Pomalyst)、针对浆细胞表面CD38的单抗Daratumamab、针对细胞表面糖蛋白CS1的单抗Elotuzumib、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帕比司他等新型药物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4]。自2015年起,有研究人员采用细胞免疫疗法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其病情的完全缓解率达68%,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0%[5-6]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痛缓解情况的对比

在治疗2~4个周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查、免疫球蛋白定量及免疫球蛋白轻链测定,观察对比其治疗的效果。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定,并将判定结果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及病情进展(PD)。其中,CR:指治疗后,患者的可见病灶完全消失,且该状态持续的时间>4周。PR:指治疗后,患者可见病灶的两个最大直径的乘积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且该状态持续的时间>4周。SD: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稳定,其肿瘤的体积缩小或增大的幅度不超过25%。PD:指患者的病情持续进展,或其病情趋于恶化。

表1 两组患者骨痛缓解情况的对比

注:骨痛缓解率=骨痛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组别 骨痛缓解率(%) 骨痛缓解的平均时间(d)TCD组(n=20) 65.0 15 TD组(n=23) 34.8 23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从卡车司机所在地的分布来看,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从业人员,位居前6位的分别是江苏、山东、河南、浙江、河北和广东。其中,尤以江苏和山东居多。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注:病情缓解率=(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

组别 CR[n(%)]PR[n(%)]SD[n(%)]PD[n(%)] 病情缓解率(%)TCD组(n=20)5(25.0) 10(50.0) 2(10.0) 3(13.0) 75.0 TD组(n=23) 0(0.0) 12(52.2) 5(21.7) 6(26.1) 56.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然而,在我国的基层医院,受经济条件差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无法接受新型药物及细胞免疫疗法的治疗。因此,寻找一种价格低廉、疗效佳、毒副反应少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成为医学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基层医院选择T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该方案的毒副反应较轻微。不过,临床实践证明,用该方案对瘤负荷较高的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骨痛的发生率较高,且远期疗效也不佳。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n(%)]

组别 白细胞减少睡 皮肤瘙痒 血糖水平升高TCD组(n=20) 8(40.0) 3(15.0) 5(25.0)3(15.0) 6(30.0)TD组(n=23) 6(26.1) 2(8.70) 7(30.4)5(21.7) 5(21.7)血小板减少轻度嗜

3 讨论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及其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车辆检测系统对无线通信方式的性能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8]。对比不同的无线通信方式可知WIFI技术在传输速度和通信距离面存在明显的优势,故本文采用无线WIFI通信方式搭建无线传感网络。

在接受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或死亡,也未出现IV级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这两组患者出现的非血液学的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如轻度嗜睡、皮肤瘙痒及血糖水平升高等),在进行对症处理后大多得到缓解,无需减少其药量或停止为其用药。出现白细胞减少现象的患者在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后均得到好转。详见表3。

TCD组患者病情的缓解率明显高于TD组患者,P<0.05。详见表2。

Davies FE等[7]的研究发现,用TCD周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病情的缓解率,降低其骨痛的发生率。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8],在TD方案的基础上加入适当剂量的环磷酰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仅可提高药物对癌细胞的的杀伤率,降低肿瘤的负荷,而且可有效地打破患者存在的免疫抑制的状态,逆转其免疫低下的状态,从而减少癌细胞逃逸的可能。Morabito F[9]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用TCD周疗方案对不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用马法兰联合泼尼松(即MP方案)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接受TCD周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其病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接受MP方案治疗的患者,其生存时间也比接受MP方案治疗的患者延长了约1年。环磷酰胺属于功能烷化剂及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国外的NCCN指南曾提出,应将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治疗方案[10]。国内有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已经证实,用TCD周疗方案治疗瘤负荷较高的多发性骨髓瘤可取得较好的疗效[11-13]

在本次研究中,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采用TCD周疗方案对2015年至2017年期间该医院收治的20例瘤负荷较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显著地提高了其病情的缓解率,降低了其骨痛的发生率。而且,该方案使用小剂量的沙利度胺对患者进行治疗,明显地降低了使用中、大剂量的沙利度胺所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防止患者出现不耐受化疗的情况。

0~10 cm土层,深松耕和免耕方式土壤微生物活性显著高于常规耕作方式(P>0.05),深松耕和免耕方式较常规耕作方式增加65%和45%。在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活性表现为深松耕>免耕>常规耕作,秸秆还田能够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表现在可以较好地调节养分功能。

综上所述,用TCD周疗方案对瘤负荷较高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减轻其骨痛的程度,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其治疗的效果。该疗法经济实惠、可操作性良好,基层医院可将其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SIEGEL R,NAISHADHAM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J]. CA Cancer J Clin,2012,62: 10-29.

[2] LAUBACH JP,VOORHEES PM,HASSOUN H,et al.Current strategies for treatment of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J]. Expert Rev Hematol,2014,7(1):97-111.

[3] Lonial S,Dimopoulos M,Palumbo A,et al.Elotuzumab Therapy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J].N Engl J Me d,2015,373:621-631.

[4] RAJKUMAER SV.Panobinostat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 loma[J].Lancet Oncol,2014,15(11):1178-1179.

[5] Garfall AL,Maus MV,Hwang WT,et al.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against CD19 for Multiple Myeloma[J].N Engl J Med,2015,373:1040-1047.

[6] Rapoport AP,Stadtmauer EA,Binder-Scholl GK,et al.NY-ESO-1-specific TCR-engineered T cells mediate sustained ant igen-specific antitumor effects in myeloma[J].Nat Med,2015,21:914-921.

[7] Davies FE,wu P,Jenner M,et a1.The combination of cyclophosp hamide,velcade and dexamethasone(CVD)induces high response rates with comparable toxicity to veleade alone(V)and velcade plus dexamethasone(VD)[J].Haematologica,2007,92 (8):1149-1150

[8] Sharabi A,Ghera NH.Breaking tolerance in a mouse model of mu hiple myeloma by chemoimmunotherapy[J].Advances in cancer research,2010,107:1-37.

[9] Morabito F,Gentile M,Mazzone C,et al.The Vrapeutic approaches for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myeloma patients in the era of novel drugs[J].Eur J Haematol,2010,85(3):181-191.

[10] Kenneth CA,Melissa A,William B,et a1.Multiple myeloma, vers ion 1.2013 featured updates to the NCCN guidelines[J].J Nat Compe Cancer Net,2013,11(1):11-17.

[11] 杜峰,任翠爱.沙利度胺、环磷酰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 / 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21):416-417.

[12] 章志学,肖牛明,肖晓芳.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与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9):41-44.

[13] 李迎春,张嵘,王慧涵,等.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 [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6):564-566.

田静,刘乐佳,杜凌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08期
《当代医药论丛》2018年第08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