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探微

更新时间:2009-03-2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创新推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辉煌业绩得益于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指导。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作出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造性发展,是正确的民族观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段话浓缩地概括了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基本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有新进展、开拓新局面,就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以下创新性论断。

一、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对这一基本国情如何认识,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着力解决了三个重大的认识问题。一是我国多民族存在是客观的还是人为的。他的回答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1]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许多民族登上过历史舞台。这些民族经过诞育、分化、交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存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要坚持从多民族这一基本国情出发。二是多民族的存在对我国发展是优势还是劣势。他的回答是:“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2]从历史上看,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从现实上看,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来开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三是对待民族问题要树立什么样的理念。他的回答是,要树立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理念。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这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在治理理念上,既强调天下一统、五方之民共天下、四海之内皆兄弟,又强调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此,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不能把多民族当作“包袱”,不能把民族问题当作“麻烦”,不能把少数民族当作“外人”。“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3]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如何认识多元一体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4]多元是指多民族的客观存在,一体就是指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这一格局中,一体具有决定性意义。尽管各民族情况会发生盛衰的变化,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长存却是主线,尽管有过民族纷争的情况,但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却是方向。因此,我国各民族都要把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

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各民族的自觉,为此就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说到底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5]因此,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特别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民族地区抓团结、抓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个基础性工作。如果对青少年放任不管,他们就容易受错误思想特别是错误的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的影响,有的甚至会走上危害社会、危害国家安全的道路。”[6]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需要积极做好双语教育工作。“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在一些有关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既要求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也要鼓励在民族地区生活的汉族群众学习少数民族语言。”[7]特别是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能够造就更多适应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赛里木镇8村组核桃园2年生核桃圃地,供试验嫁接核桃砧木为2年生实生核桃树,嫁接品种为温185、新新2,5月15日在核桃当年幼嫩新梢进行单芽嫩枝劈接技术。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体现在政治制度层面就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十九大报告依然强调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9]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是要坚持的问题。从历史上看,我们党采取民族区域自治这个新办法,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理论上看,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我们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来、依此依存。只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才会有正确的民族政策。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有如何正确认识和不断完善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一是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团结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团结统一,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同时,要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的基础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特殊问题。二是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这一点必须搞清楚,否则就会走到错误的方向上去”[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实行了正确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走出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我国民族关系总体和谐的实践证明,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水平低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因此,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仍然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拓创新,从实际出发,顶层设计要缜密、政策统筹要到位、工作部署要稳妥。

此方法对网络文本内容进行处理,分析文本的每一个词目,将样本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分析单元,对每一个单元进行整合,评判单元内所表现的事实并进行定量的统计描述,可以进行特征分析、发展分析和比较分析[3]。

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提出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再次强调,足见其重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民族工作中起着方针性的指导意义。我们的民族工作,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团结局面。交往是形式,交流是手段,而交融则是目的。理解交融是关键。应当看到,交融在我国多民族的形成过程起了重要作用,有些民族是因民族分化而产生的,也有些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多的民族是民族交融而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特别是在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显著增强,要因势利导,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但也要注意到,交融不要是取消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更不是要消灭哪个民族,既不能持消极论、无所作为,也不能犯急躁病、胡乱作为。而是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11]在民族问题上坚持依法治国,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首先是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和杜绝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其次是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置。不能因为当事人身份证上写着“某某民族”就犯嘀咕、绕着走,处理起来进退失据。对极少数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的犯罪分子,对搞民族分裂和暴恐活动的犯罪分子,不论什么民族出身、信仰哪种宗教,都要坚决依法打击。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质,是民族团结、争取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12]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具体来说,一是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我国民族关系大局是好的,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稳固的,这是主流。极个别民族地区发生民族隔阂的现象,这是支流。不能把某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局部出事同这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整体捆绑在一起,不能把某一少数民族中极少数人闹事同这个民族全体捆绑在一起,不能把发生在少数民族人员身上的事同实践已经证明并长期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捆绑在一起。要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多看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创新载体和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端着架子空喊口号是不行的,形式轰轰烈烈,效果未必就好。要在全社会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都要行动起来,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一起共创共建。三是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都是民族团结的大敌。大汉族主义错误发展下去容易产生民族歧视,狭隘民族主义错误发展下去容易滋生离心倾向,最终都会造成民族隔阂和对立,严重的还会被敌对势力利用。要分清什么是民族问题、什么不是民族问题,既不能把不是民族问题的问题当作民族问题来处理,也不能把民族问题不当作民族问题来处理,而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讲政治原则、讲政策策略、讲法治规范。四是正确处理民族工作的宗教问题,积极做好信教群众工作。做信教群众工作是一项特殊的群众工作。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绝大多数群众信仰某一宗教。在这些少数民族中,许多传统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虽然含有某些宗教色彩和宗教传统,但已经成为民族风俗习惯的组成部分。生活在这些地区基层的党员,如果拒绝参加传统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势必脱离群众,把自己孤立起来。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要坚决执行不信仰宗教、不参加宗教活动的规定,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同时尊重和适当随顺民族风俗习惯,以利于更好联系信教群众,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13]五是坚决依法打击“三股势力”,同时要把握好政策,防止过犹不及。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必须坚决依法打击,人人喊打、毫不手软。但在严厉打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即不加区别地把特定少数民族群众同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划等号,把信教群众同我们在信仰上的不同看成政治上的对立,在实践上一些地方出现了针对特定少数民族群众的歧视性措施和选择性执法,对广大少数民族群众造成了感情伤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必须依靠包括少数民族群众在内的各族人民。同样,不能因为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不能因为有宗教极端势力特别是有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就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打入另册。敌对势力越是想借民族、宗教问题做文章,我们就越是要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把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14]

五、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题,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的。虽然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但不少也是贫困地区。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呈现加快发展势头,但发展水平低仍然是事实。特别是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15]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

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精准脱贫是要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关系到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他说:“中央这么重视民族工作,这么重视脱贫工作,就是要更好维护民族地区团结稳定,更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更好凝聚各民族智慧和力量,各民族一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6]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在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指导下,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万众一心,不懈奋斗,一定能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妈妈的爱》这篇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妈妈对孩子无私的关爱以及孩子对妈妈的感恩之情。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感受修辞手法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自己创作简单朴实的诗歌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双向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47,149,147,150,157,156,157,150,150-151,151-152,154,154,158,162,155,155.

 
张峰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