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教育困境的全方位透视

更新时间:2016-07-05

2018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要求治理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事实上,我国校内外一些教育机构不顾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许多做法,不仅加剧了家长的教育焦虑,也使教育深陷囚徒困境。这些年来,我国教育在取得辉煌发展成就的同时饱受诟病,从来没有哪个领域像教育领域这样受到社会如此多的关注与议论,尤其是如此多的质疑与批评。家长日益蔓延的教育焦虑、社会持续升级的教育忧患、学者不曾停歇的教育批评、政府从未间断的教育改革……我们很难说这些都是无病呻吟!的确,我国教育已经深陷困境,这很难说是危言耸听。

新时代我国教育的出路在何方呢?笔者在《教育困境是教育评价惹的祸吗》一书中提出过教育困境的观点,教育困境是指我国教育一直面临着两大难题:一个是难解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越减越重的难题;一个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难题,这两大难题相互交织则形成了以“学业负担越重,教育质量越低”为特征的教育困境。如何认识与破解教育困境,是事关如何解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矛盾的大事。在此,我们谈谈走出囚徒困境为破解教育困境奠基的问题。记得作家王朔曾说过,信仰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民主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自由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原则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在此依据王朔这句话的逻辑可否这样说,教育的“学以致用”是对的,但唯“学以致用”则是错的,今天的教育困境就是唯“学以致用”观念驱使的教育功利主义蔓延的结果。

一、从教育特例看中国教育困境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口号响彻神州大地,不仅成为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而且引发了家长为孩子选择教育的焦虑。家长的焦虑又助推了早教暴利产业野蛮生长,0-6岁的早教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早教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早教市场规模约达2000亿元之多,并且还处于高速增长期。焦虑的家长“宁可错上10个,不敢错过1个”,孩子过度早教的趋势正愈演愈烈,陷入了“揠苗助长”的知识灌输中。在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和意志力的发展时期,过度灌输大量知识的早教活动,会对孩子身心发展造成损害,严重的可能导致身心疾病。[1]

这款闪光灯的机身设计和电池组与功率更强劲的Modus 600RT相同,但售价更低。该款产品共有佳能、尼康、索尼、富士以及M4/3卡口可供选择。

众所周知,德国宪法明文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就是要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与创造空间以免大脑僵化。德国孩子学前的“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德国的幼儿园不分年级,所有年龄的孩子都混在一起;小学是半日制,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三年级才开始学习英语;小学四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中学,最后上大学的是部分学生……另外,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残酷教育”是一种流行趋势。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要离开家庭去开创自己的天地,与其以后让孩子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打“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能力。[2]

从南美方向进口的锯材总体形势好转,据此间商家介绍说,其中紫芯苏木和绿芯樟木锯材市场走货形势向好。与此同时,北美硬阔叶锯材价格行情也伴随着销售大势转暖而有所提升,如橡木、枫木、樱桃木,以及黑胡桃等都在此列。

从根本上说,真正的教育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观,是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和更加精准的表达。真正的教育在两个维度上超越了传统的学生观:其一,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进行了新的诠释,对学生的关照和重视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具有鲜活生命的每一个学生。其二,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切实落实到每一位拥有不同特点和禀赋的学生身上去,但它不是个人至上主义的教育,它虽不拒斥学生个人利益,也绝不宣扬自私自利,不会将学生个人利益作为唯一的价值选择。在真正的教育活动中,每个学生个体都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互联互依、相互尊重与欣赏中实现其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健康快乐的成长。[22]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手术中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腹腔镜手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具有视野清晰、切口小、手术彻底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同时,腹腔镜手术美观度较好,手术安全性较高,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输卵管病变情况[18-19]。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1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出:腹腔镜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面对考试带来的焦虑,我们应该怎么办?有一部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被誉为最值得看的教育电影有启发意义,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极有可能成功》讲的是一个叫High Tech High的美国特许高中,以完成项目的方式组成团队,让学生进行全科学习的过程。这种项目式学习的结果,由于不能用传统方式来评价,学校采用了新评价方式的一个特质是:以内生的标准代替了传统的外界强加的统一标准,新的教学与评价方式是向下兼容的。High Tech High这所学校的大学升学率高达98%,在传统评价标准下也是远超美国高中的平均成绩。可见,当教育评价方式发生变化,就会让学生轻松地学会学习。[8]

网上曾经热传《任正非正传》一书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北京大学毕业的新员工刚入职华为时,就对华为的经营战略问题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万言书”交给华为总裁任正非,他原本以为自己“万言书”的“独到见解”能够打动这位华为总裁,但结果是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尽管说,今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理念振聋发聩,但如果一个士兵不做士兵的事情而只顾着给将军提出战略建议,这个仗还能打赢吗?这种对自己越位错位不自知的人,无论学历高不高与培养价值大不大,开除了一点也不冤枉,因为与学历相比态度更重要、能力更基础、价值观更根本。[6]

二、从教育焦虑看中国教育困境

到了期末学校一定要考试,考试就有考得好的与不好的,好的扬眉吐气而不好的则垂头丧气。考得不好的学生回到家里,父母往往出于焦虑不仅要教训孩子还要增加假期学习任务。因此,临近放假媒体总有类似“孩子因与父母产生争执而跳楼身亡的事件发生”的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悲剧的发生呢?仅从孩子角度看,一是叛逆性格,孩子如果心智不健全,就难以自我调节从阴影中走出来。二是人生无望,之所以很多优秀的孩子决绝地告别人生,就因这样的人生只是家长选择的人生而不是孩子想要的人生。三是压力山大,学习持续时间太长、学的太苦、压力太大了……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多好多年,感觉活得太沉重生命失去了意义。[7]

热播电影《奇迹男孩》讲的是一个男孩奥吉的故事。奥吉因为先天脸部畸形,刚出生就被医生预判活不过三个月。妈妈为专心照顾奥吉治疗,放弃了只差一篇论文就可获得的硕士学位,在奥吉10岁之前充当家庭教师的同时,也没有放弃成为更好的自己。奥吉上学后,她重新写起了十年前的论文,向着硕士学位和插画家的梦想出发。《奇迹男孩》的故事告诉我国的家长,别再拿孩子当做放弃自己的借口了。我国很多家长用所谓为了孩子放弃自己,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社会,其本质上是自己不够努力。这样的家长自己做不好而把理想中的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越难以忍受孩子的一点点不完美,认为孩子就该帮家长把人生过成理想中的样子。[5]

在缓控释肥料选择方面该试验所选择的是永笑脲甲醛缓控释肥料,其整体养分超过50%,其中氮、磷、钾肥三者的成分比例为22%、8%和17%,单价为5元/kg。另外还加入了总养分为52%的“稻坚强”控释掺混肥料,其中氮、磷、钾肥三者的成分比例为26%、11%和16%。另外该试验中还用到了“好乐耕”有机缓控释水稻专用肥、“六国网”复合缓释控掺混肥、袁氏专用缓释控掺混肥以及本试验中的主要试验对象————单季常规晚稻品种秀水134[6]。

2005年,美国学者佛罗里达(R.Florida)出版了《创意阶层的迁徙》一书。该书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适合创意阶层生活之社会环境的诸多特征,其中文化宽容性和社会开放性是创意阶层选择居所的重要衡量指标,并在该书中以“宽容指数”(Tolerance Index)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潜力。如果一个孩子因为想法过于特别、先天是左撇子,甚至仅仅因为衣着出格或头发过长等等,就遭到社会的嘲弄、排斥乃至制止,那还能指望他将来推翻书本上那些众所公认的旧知识而创新吗?他将来即便有了创新能力,恐怕也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因此,我国需要特别注意建立适合创新人才生活和成长的社会环境。[10]

美国著名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Christopher Morley)曾经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你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其实,焦虑是具有普遍性的,人焦虑的根源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限的,希望自己能以被赋予意义的方式过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过。这种焦虑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会促使人创造性而不是重复性地工作,因为创造更容易让人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更高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值得警惕的是有时候我国家长对孩子的焦虑是,将自己对生活的不满以焦虑方式投射到孩子身上。事实上,人只有承担自己的责任,而没有被“自己”的义务。由此来说,人唯一的也是最终的焦虑应该是,过完了这一生却活得不像自己。[11]

教师让学生指导分清生物种类的重要性:只有正确地识别生物的种类,才能更好地利用、开发和保护生物资源;而要正确地识别生物的种类,就一定要掌握生物分类的知识。

每一个孩子有无限多种可能的人生,不管家长怎样焦虑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本身成长的不确定性,既然家长无法预设孩子的未来发展,那就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拥抱孩子不确定的未来。由此来看,无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多大的焦虑,都不可能完全把握孩子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让孩子依照家长设定的教育轨迹前行(即被“自己”)。既然如此,家长应该明白有意义的焦虑应该指向生命本身,不如放平心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探索未知世界的神奇,去拥抱人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去感受在不断地试错与校正中完善自我的体验。这样做的结果是,家长消解了担心孩子偏离预设人生之路的焦虑,得到的将是孩子自己开创未来的惊喜。[12]

三、从教育功利看中国教育困境

我对破解教育困境的最大忧虑,还不是大部分国人一味地追求教育功利,而是他们在长期的功利教育熏陶中逐渐失去了对教育初心的回归与探索意愿,进而失去了对教育优劣的判断力。因此说,只有当大部分国人扬弃了教育功利性而关注教育超功利性时,破解教育困境才会真正落实到行为。教育囚徒困境说的是,教育问题不是一个单纯教育界的内部问题。比如,中高考之所以成为中小学教育指挥棒,在于社会长期形成的学历情结、名校情结。另外,中高考还是社会分层的关键枢纽,关系到学生个体在社会各阶层能否公平流动。就是说,对教育困境这个与文化相关的复杂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携手合作共担破解重任。[13]

我国学校的优秀学生早已被简单等同于高分学生,然而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教授认为,优秀学生不能仅凭分数来评判。比如,要成为一名哈佛的学生,不能只是学习成绩好还要看他是否有创造性。即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创造精神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是优秀学生所必备的素质。优秀学生除了关心自身专业领域外,还要看他是否关心其他领域、有没有广泛的兴趣。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认为,大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果只是完整地将教师教授的内容机械地记住,那就不算是真正的优秀学生。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两所世界最知名大学的校长眼中,创造的能力、广泛的兴趣、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优秀学生必不可少的素养。[14]

然而,就连在清华大学这样的名校里熏陶了多年的博士生梁值,只能嗫嚅地问出“我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时,预示我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确实是令人痛心的。有一年梁值参加《奇葩说》时问评委:我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这一问遭到了评委高晓松的炮轰,“你就是北京话说的‘我干什么成什么,所以我什么都没干什么也没成’。”一个读到博士的人竟然要问别人“我要找什么工作”,这就好比是一个长得又好看、家境优越的姑娘问“我应该嫁给谁”一样荒诞!高晓松说自己很失望的原因是,名校是干什么用的?名校是“镇国重器”!我觉得你没有拿到一个名校的胸怀天下,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愧对了清华大学对你的教育。[15]

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中的知识,是由信息和文化两个层次组成。信息浮在上面能为人所用但不能沁人心脾,文化则沉在下面是人的修养、观念和行为的真正根基。拥有信息的人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拥有文化的人却能从一粒沙子里发现风景。冰山一角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露出水面的仅仅是冰山的小部分其主体在水下。《48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寄语中国》一书中,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科学生涯表明,他们获奖的科学发现既不是组织安排也不是预定的,而大多是“很个人化的东西”即是个人兴趣与好奇心所致。也有研究发现,优秀学生有共同的核心素养,即人生的理想信念与目标、执著追求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习惯。[9]

中国人有唯“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即一切都要有用,教育也不例外。其实,真正的教育是“没有用”的,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人不是要为人所用的工具,人本身就是目的。正因如此,中国今天不仅少有在世界舞台上呼风唤雨的人物,也少有领先的领域、品牌和标准,而且环境破坏和心灵扭曲不时发生。自信心和创造力的丧失只有依附于外部智慧,换取满足欲望膨胀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和GDP的数字增长。我国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有自己的智慧,尤其是要有自己真正的教育。[16]未来中国教育不能再肤浅地张扬“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要把教育传授知识深入到沁人心脾的社会文化层面。

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有两个基本原则:有教无类和人即目的。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教育过程当中享受学习乐趣,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能够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要把今天的教育拉回到原初的状态,让教育回到求真育人的初心,首先可以通过互联网打破知识资源的垄断,突破校园的学习平台,通过网络来架设各种各样的平台再把教育资源放上去。其次要颠覆封闭的评价体系,现在的评价体系以考试为唯一目的和核心,驱使学生和老师以分数来进行等级划分。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真正的教育不可能实现,因为拥有好资源的孩子在竞技场上全副武装,而缺乏资源的孩子是赤手空拳,谁输谁赢这是不言而喻的。[17]

真正的教育不应仅仅培养简单的“分数人”而应是具体的“素质人”,即培养的不仅是会考试的优秀考生,更应是素质全面的优秀学生。为此,学校要改革现行考试制度与以“应考”为目的教学模式,使大量具有创造潜质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为此,真正的教育要为学生发展奠定四个方面的基础:一是对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对科学或人文的某一未知领域的极大探索热情,它决定着职业定向与发展潜力;二是良好的习惯和较强的自主能力,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它决定着一种人生态度与人格品质;三是远大的理想和广阔的视野,它决定着人的境界、追求与创新品质;四是梦想与责任感,它决定着人内心成长的动力和人生的价值定位。[18]

2018年1月,一篇《北大毕业留学生发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新闻说,“(化名王猛)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研究生……然而,这一切光环背后,却是王猛和父母的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这个新闻稿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与热议,这一切问题都源之于父母的“过度关爱”。[4]事实上,孩子的人生该由孩子自己负责,父母的人生也该由父母自己负责,父母不需要以为了孩子为借口放弃自己来过度干涉孩子成长。

嗅闻试验结束后,立即将小鼠移入自主活动测试箱,记录5 min内小鼠的活动总路程(TD)、平均速度(MS)、静止时间(TRD)。

1.4 数据处理 土壤背景值统计方法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发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研究若干要求》,结合魏复盛等[13]对地球化学背景值的研究,并参照其他省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计算方法[14-15],采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数据管理与维护(应用)子系统软件,对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数据按算术平均值加减3倍的标准离差进行剔除,将剔除离群数据后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地球化学背景值,并用SPSS 20.0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确定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

四、从教育初心看中国教育困境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支配下,有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高人一等甚至能成为天才。有些家长将孩子的成败看作是自己的荣辱,利用炫耀孩子的优异成绩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遇到孩子失败又觉得自己“脸上无光”,抬不起头来,甚至不愿见人。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往往忽视孩子自身的权利,只把他们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不能违背自己的意愿,其教育就是控制孩子的想法做法,使其与自己保持一致。这些观念和行为严重地影响孩子的自尊心、独立性和自主能力的发展。事实上,每个孩子自身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充分的张扬、充分的展示与实现,才是教育初心主张的真正的教育。[19]

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的学习和人生充满情趣的教育。如果孩子的学习和人生缺少了一些情趣,注定会少一抹阳光照耀、少一些雨露的滋润、少一些人生的意蕴、少一份生命的精彩。美国的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学校向人们证明,真正的教育可以改变穷人的命运,但它不是把穷人变成所谓的精英和成功人士而是做一个正常人。[20]有哲人说过,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大道固然引人注目,但小路也自有小路的风采。太阳虽被人高歌受人关注,但哪一颗星星不是“太阳”呢?只不过它距离我们太遥远罢了,或许它实际上比太阳更大更亮!

本工程中要求的路面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小,可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混凝土。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混合料水分的蒸发,在运输中需要对车厢进行覆盖。需注意车辆行驶速度不能过快,以免造成混凝土的离析。若运输距离比较远,则应把适当的缓凝剂添加到混合料中。本次工程主要采用挖掘机和人工结合的摊铺方式进行摊铺。在摊铺过程中,会受到机械振捣、提浆及整平等因素的影响,摊铺机需要预先抬高5cm。另外,还需要安排专人全过程监督和指导混凝土摊铺施工过程。混凝土在平推时,应该采用大块的板材进行,为了防止出现离析情况,禁止使用铁锹进行撒铺。

台湾作家刘继荣有一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博文,大意是她的女儿成绩平平却被全班全票评为“最欣赏的同学”。当她跟女儿开玩笑说,你快成为英雄时,女儿却表示自己不想当英雄,只想成为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对于这篇博文传递的“从容做个普通人”的价值观,多数网友表示欣赏和赞同。当下中国的家庭乃至社会,都处于一种非常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将“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观念无限放大,成功的标准也变成了单一的“钱与权”,以至于很多人无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实,人生有许多种选择,成为英雄固然意味着成功,但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也并不意味着失败。[21]

当下中国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过着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这已经是教育要面对的社会问题。不仅如此,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孩子的教育理念在家长中蔓延,催生了更为棘手的问题是许多工薪阶层也把自己孩子养成富二代,满足孩子的更多奢侈要求……这些家长不顾家庭资源的差异,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只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曾尝试过劳作的辛苦,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自家的能力,习惯了伸手讨要,责任心几乎为零,既缺乏责任担当也不知道感恩,有些甚至成长为白眼狼和啃老族。[3]

我国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被功利化后,教育的一些机会被堕落成借口和寻租的空间,进而成为中下层社会挣扎的深渊。教育可以让聪明人更睿智,也可能让蠢人更迂腐。从统计学视域来看,教育程度越高则收入和地位越高,这只是按平均数来计算的。影响人成长的因素有很多,起点相同的人在多种因素不断耦合中就渐行渐远了。人和人之间智商的差别依然存在,天资也是有差别的,早点醒悟而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通常都有机会成为健康快乐而有成就的人。[23]每个人都有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大多数人应该冷静思考,究竟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容做个普通人”需要一个很高的起点与更高的人生境界。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Shirley Tighman曾对我国留学生家长说,找什么工作不是学习的目的,做有趣的事与过有意义的生活才是。大学教育会帮助学生发掘兴趣,点燃学生对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激情;大学教育也会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长项和短板;大学教育还会发掘连学生自己都不了解的潜能;大学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有发展前途的工作领域。[24]由此来看,我国教育深陷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功利主义。从古至今唯“学以致用”的教育功利主义深入人心,学好了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或去做大官或去赚大钱。总之,我国教育始终被赋予了一个极其功利的目的,这种教育功利主义已经离开教育初心很远了。

五、从教育改革看中国教育困境

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校外教育总体参与率在47.2%,平均费用为5616元。根据当时的在校生数量估算,校外教育总体市场规模达到4585亿。近年来,被国外称为影子教育的中小学课外付费补习在我国如火如荼。影子教育的蔓延影响正常教育秩序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已经是各国政府密切关注的教育政策议题。西班牙政府2001年开始实施“地区教育补偿计划”,韩国政府实施的卫星电视和广播放送以及“放学后教育计划”等方式提供补习课程,我国政府明令禁止正规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等等。总之,教育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对影子教育的监管也不例外。[25]

在家长群体中持续上演的教育焦虑,也是校外教育发展乱象的生动写照。虽然,校外教育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校外教育市场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加剧应试教育倾向、扰乱教育生态、制造教育不公等,尤其是一些教育机构大搞对家长、学生和学校教育进行“绑架”的“超前教育”,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则显示,全国中小学生学科校外教育参与率为37.8%。为此,2018年教育部开始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促进校外教育机构规范有序发展。换言之,要让校外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而不是教育秩序的干扰者。[26]

2016年11月7日《人民日报》解码·教育焦虑的文章认为,减负令不是灵丹妙药。从减负的政策力度看,行政力量已经用到最大,再单纯依靠政策来减负并不现实。2016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如果不能将招录制度的改革做足做透,不能将教育资源均衡化,校内减负校外加的怪象还会持续上演。2016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解码·教育焦虑的文章认为,减负要探索如何教得有趣学得有效。该文认为,尽管政府政策频出学生负担与家长焦虑始终没有得到缓解,因此还应该从教学入手,真正减去那些与学生不匹配的低效学习,改变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27]

对中小学生不断加负,违背了人体生长规律和教育基本规律。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接受能力、兴趣、爱好有异。过去在传授知识上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将适宜小学传授的提前到幼儿、把初中的提前到小学、把高中的提前至初中、把大学的提前至高中是“拔苗助长”。还有当下的成绩、考分、升学率成了基础教育唯一的目标和追求,重智轻德而严重颠倒了德智关系。所谓的“智”也局限于机械地解题,而与辨认解析事物的真知,也算不上真正的智。希望孩子成龙成凤有个美好的前途,为自己的脸面增光添彩这不错,问题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孩子懂得做人、学会从事任何职业的能力等来实现。[28]

小虫喝了微醉,上床睡了。玉敏睡不着,像服了咖啡因,一直兴奋着,在床上翻来覆去。玉敏想,这个月的提成能拿到五千多,快赶上两月工资了。如果每月都能有一笔这样的大单,十年就能在凌州买房了,就不用住出租房了。玉敏想到这,心里美滋滋的。玉敏又想,许沁买走的那个钻戒,的确太漂亮了,就像个夜明珠,在玉敏眼前晃悠着,那么晶亮,那么温馨。玉敏觉得许沁的眼力不错,那款钻戒雍容华贵,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惑。玉敏她们平时都不舍得用手去触摸,怕汗渍灰污把钻戒弄脏了。又想许沁那女人看上去蛮高贵的,个性沉稳,说话淡定,有板有眼的,很有些气质,估计是个有身份的人,或是个老板也未尝不可。不然怎么会出手那么阔气呢?

如果我们希望下一代更优秀,全社会尤其是学校与家庭一定要从今天开始做起。从学校方面来讲,应当为学生的成长努力营造一个比较多元,能够让孩子有很多选择机会的教育空间,能够让学生在学校中感觉到学习生活的快乐,能够感受到对于学习的渴望,同时也能够点燃学生心中的理想。从家庭方面来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好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但要分析自己孩子的自身条件、兴趣和爱好,然后给予适合的教育,让孩子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全社会要树立的正确教育观念是,人人都能成才成为社会需要的不同人才而非单一的一种人才。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要从功利转向超功利,毕竟社会需要是多元化的行行都能出状元。[29]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不适合孩子,就让孩子“在家上学”。尽管说家长对孩子有包括自主选择权在内的教育权,但“在家上学”使孩子缺失了社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成长。2017年9月,教育部明确表示,“在家上学”和“退学上私塾”的行为,违背了义务教育法。既然如此,政府应该建立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和更加多样的教育机构,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可能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面对学生丰富多样的选择时,学校应给予每个学生自主选择的可能性。为此,学校应当通过多元化的、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的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需求,实现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的多元化教育。[30]

参考文献:

[1]白瑜.在别给忽悠人的早教机构送钱![EB/OL].新华每日电讯,2018-01-28.

[2]佚名.夺走一半诺奖的德国人,教育理念跌破国人眼睛: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EB/OL].教育思想网,2018-01-28.

[3]佚名.现在不是寒门难初贵子,而是穷家富养出太多败家子[EB/OL].中国教育在线,2018-01-27.

[4]虎皮妈.被北大毕业生儿子拉黑的父母,做错的不仅是“控制”[EB/OL].虎皮妈的夜航船,2018-01-30.

[5]小确幸来一打.《奇迹男孩》:别拿孩子当成你放弃孩子的借口[EB/OL].新华每日电讯,2018-01-28.

[6]佚名.北大高材生被华为辞退:用不用你,与能力无关![EB/OL].硕士博士俱乐部,2018-01-27.

[7]王开东.“永别了大家!”分数和手机,是压垮学生的最后稻草[EB/OL].教育思想网,2018-01-26.

[8]张释文.看不见的教育,看得见的焦虑[EB/OL].教育思想网,2018-01-15.

[9][18]沈茂德.一流学生与一流考生的区别[EB/OL].教育思想网,2018-01-28.

[10]项贤明.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虚假的教育问题[EB/OL].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2018-01-26.

[11]张释文.看不见的教育,看得见的焦虑[EB/OL].教育思想网,2018-01-15.

[12]赵昱鲲.为什么我们做父母的会这么焦虑?[EB/OL].中国教育在线,2018-01-20.

[13]刘尧.开启提升质量的教育新时代[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7,(7-9).

[14]沈茂德.一流学生与一流考生的区别[EB/OL].教育思想网,2018-01-28.

[15]佚名.由《无问西东》所带来的“钱学森之问”,终于明白高晓松为什么怒了![EB/OL].新通移民,2018-01-18.

[16]朱学勤.美国的强大是因为有真正的大学[EB/OL].大国小事,2018-01-28.

[17]张轶超.教育公平呼唤颠覆与变革 [EB/OL].教育思想网,2018-01-11.

[19][29]卢乐山.家长的心态,是孩子成长的“晴雨表”[EB/OL].中国教育在线,2018-01-14.

[20]万维钢.美国KIPP学校:把穷人变成正常人[EB/OL].教育思想网,2018-01-17.

[21]刘尧.你愿意做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吗[EB/OL].教育人,2018-01-28.

[22]张新平.何谓“适合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7-05-10(5).

[23]南桥.教育的作用被高估了[N].南方周末,2018-01-25(C28).

[24]鲁白.“应试教育”真是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吗?[EB/OL].教育那些事儿,2018-01-23.

[25]刘清华.课外补习:禁与疏、利与弊之辩[N].光明日报,2018-02-03(6).

[26]杨三喜.校外教育中的虚假需求亟待剔除[N].光明日报,2018-01-30(2).

[27]刘尧.“减负困境”源于教育质量迷失[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7,(9-11).

[28]朱林兴.孩子作业为啥写不完?教育异化是关键[EB/OL].学路网,2018-01-14.

[30]劳凯声.“在家上学”现象的背后……[N].人民政协报,2018-01-10(9).

刘尧
《当代教育科学》 2018年第05期
《当代教育科学》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