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进展

更新时间:2009-03-28

腹部手术对胃肠道的刺激会导致胃肠道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排气、排便困难等。术后胃肠功能受抑制时间越长,病人康复时间就越长,并易发生应激性肠黏膜屏障损伤,同时肠粘连、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也将明显升高[1]。胃肠功能恢复是腹部手术后特别是消化道手术后一个重要环节,术后胃肠功能如不能顺利恢复,可成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始发或始动器官。肠功能障碍是危重病人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起病隐匿或症状不典型,不为临床医师所重视,如病情持续发展,有可能反馈性地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进程,甚至影响预后,直接影响病人腹部手术治疗效果,延误病人病情[2]。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将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有机结合可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现就中西医结合护理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影响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因素

腹部手术过程中,由于病人腹腔脏器暴露于空气中以及受到牵拉、挤压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麻醉药物的应用导致病人腹部神经功能受到抑制,多方面因素造成病人术后出现胃肠道自主神经麻痹和功能紊乱,造成胃平滑肌收缩力下降,胃蠕动减弱,胃窦无张力和排空延迟,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呃逆等症状。中医理论认为:手术创伤耗伤气血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升清及运输精卫物质功能失常,脾胃气机升降不和,中焦运行受阻,则脾胃生湿、湿邪生痰致气血津液运行受阻而致痞满。胃肠功能如果长期受到抑制,不但影响伤口的愈合和手术治疗的效果,还可能继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给病人身心带来双重打击。因此,尽早恢复病人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机体康复,成为临床护理的工作重点。

图1部分进行复制粘贴到图2,得到我们本文待检测图像3。对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并对低频部分(图4)进行分块,得到图5。

由于腹部手术对于病人交感神经反射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导致胃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变强,同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直接与胃肠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的收缩,对于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一定抑制作用[3]。此外,病人术后由于疲劳和手术的消耗,会感到四肢无力、全身疼痛,部分病人手术后害怕影响切口愈合而不敢过多活动,导致病人胃肠蠕动能力下降,从而影响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对病人预后极为不利。肠功能障碍也是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治中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及在病程中的作用,对提高重症医学科危重病人救治有重要意义。

2 中医中药可促进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

中医药在“治未病”“防传病”思想指导下,注重“整体观念”、扶正与祛邪并重,在防治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医药主要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其对加强胃肠黏膜防御机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目前研究较多的中药是大黄,大黄的主要成分有蒽醌衍生物及二蒽酮类衍生物,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可改善危重病人肠功能障碍及预后。对病人肠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胃肠蠕动,清除肠内腐败物质和毒素,改善肠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促进胃肠道新陈代谢和肠道营养的恢复,提高胃液pH值,对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伴出血有止血作用等。

4.2 穴位注射 足三里穴是机体四大总穴之首,有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尤其对胃肠道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腧穴,且刺激足三里能促使脑垂体分泌多种脑肠肽,促进胃肠的蠕动。维生素B1和新斯的明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乙酰胆碱水解,兴奋胃肠道平滑肌[8-9]。陈月琴等[9]于术后2 h开始给病人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 100 mg,协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准确定位穴位,用5 mL注射器抽取2 mL维生素B1,以持笔式刺入皮肤3.3 cm~6.6 cm,上下提拉,询问病人有强烈的酸、胀、麻、沉等局部感觉,并回抽无回血时注入药液[9]

3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常规护理的原则是病人自然恢复胃肠功能,采用的护理措施包括遵医嘱补液、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旨在保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应用抗生素以及按时换药抗感染;指导并协助病人变换体位并鼓励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进胃肠道运动,指导病人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等。中医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护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中医强调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概念也符合现代医学模式。中西医护理在本质、内涵上是统一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的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可达到更佳的护理效果。

4.4 敷脐护理 中医认为腹胀属于“肠痹”的范畴。神阙被认为是“五脏六腑之本,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12],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该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肠,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所以该穴还能健脾胃、理肠止泻。蔡春霞[13]嘱病人取平卧位,暴露脐部,清洁局部尤其脐窝皮肤,取丁桂儿脐贴1剂贴紧固定于脐窝,告知注意事项,24 h后更换。敷脐护理通过药物对脐部穴位的刺激以及局部通透作用,以激发经气、疏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调整内在机制,促进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从而达到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目的。健脾理气中药可明显提高病人消化间期Ⅲ期的血浆胃动素浓度,促进胃肠蠕动和胃排空[14]。谢小平等[15]自拟理气健脾方剂,根据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治以补虚固本、健脾理气、和胃止痛,方中黄芪具有健脾补气、益卫固表、利水消肿之功,为君药;枳实、木香行气消痞,燥湿消积,为臣药;白术健脾和胃,燥湿利尿,为佐药;辅以蒲公英、黄连、茵陈、干姜等寒热并调,以调节胃肠功能。将上述中药混均研末,加热后直接外敷于脐周皮肤。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胃肠道功能症状均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改善,提示外敷理气健脾中药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

4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腹部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李雪娟等[7]将舒腹散甘遂、生大黄、炒莱菔子等药物经过加工处理制成药包,加热后待温度控制在50 ℃~60 ℃时进行腹部经穴点烫和面烫,部位为脐中线旁开6.6 cm~13.2 cm,包括幽门穴、腹通谷穴、盲俞穴、承满穴、梁门穴等。烫疗时间为术后12 h,每日2次,每次20 min~30 min,烫疗过程中注意观察,保持温度、避开伤口、做好保暖。舒腹散腹部烫疗操作简单、使用广泛、取用方便,病人也易配合,有舒适、经济的优点。

4.5 行为护理措施 对腹部术后病人实施行为护理措施,包括行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体位护理、腹部按摩、早期运动等[16]。护理人员根据术后病人需求对病人采取一对一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告知病人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指导病人早期活动、体位改变、腹部按摩等措施的注意事项。动态评估病人心理状态,并采取对应的心理护理,鼓励家属、朋友多与病人沟通,同时医护人员也积极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术后及时帮助病人摆放合适的体位,麻醉消失后采取半卧位,以减少病人的疼痛及伤口缝线张力,减轻腹部压力,促进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同时指导并协助病人有效翻身,并告知病人翻身时的注意事项。术后进行腹部按摩,病人取仰卧位后对其小腹进行轻柔按摩3 min,按摩时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对胃肠道进行按摩,注意避开手术部位,期间观察病人变化,若发生异常立即停止按摩。腹部按摩可加速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刺激胃肠神经,使胃肠蠕动反射性增强,促进气体早日排出[17]

4.1 舒腹散腹部烫疗 舒腹散腹部烫疗是集药疗、热疗于一体的外治方法。腹部是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等经络所过之处,用舒腹散行腹部点烫和面烫的方法,能疏通腠理而开发汗孔、活血通络,具有温里散寒、温经通络之功效。舒腹散可逐水消积、除胀通便、润肠通便、行气化积、止痛镇静等。此法作用的关键在于行气止痛,而术后疼痛也是困扰病人的突出问题。大量使用药物止痛会影响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常规的非药物止痛法,如放松、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缓解疼痛效果不明显,采用舒腹散腹部烫疗既可避免止痛药带来的副反应,又大大提高了非药物止痛的效果,而且中药结合热疗的方法还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改善其担心预后的焦虑情绪,促进病人康复。且舒腹散在润肠通便、镇静止痛方面也有良好疗效,既可缓解病人术后疼痛,增加病人舒适度,又可避免使用镇痛药物伴随的副作用,改善术后病人的不良情绪。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术后危重病人胃肠功能及恢复具有一定潜力[4],遵循“有诸内必形诸外”经络学说,药物归经等理论而形成的内病外治的外治法,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腹部术后病人肠功能效果显著。临床资料显示:舒腹散腹部烫疗对改善腹部术后病人肠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5]。研究认为针灸可以改善危重病人的胃肠动力,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少内生性炎性介质和血管活性物质在肠黏膜的积聚,从而减轻肠上皮细胞坏死,保护胃肠黏膜屏障,促进胃肠功能术后的恢复。此外,水针疗法对改善腹部术后病人肠功能亦具有一定的价值。

医护人员术后指导病人尽早进行适当运动,嘱家属协助病人进行创伤屈伸下肢运动,待麻醉清醒后行上下肢主动运动。术后24 h,根据病情变化,可早期下床活动,由站立、行走至室外散步,注意活动量,保护腹部伤口。术后早期活动能增强体内脏器代谢能力,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对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促进作用[18]

4.3 穴位贴敷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贯穿上下,使内部脏腑和外部组织器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之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经皮中药外治手法是通过表皮角质层和深层的转运而被吸收,从而进入脉络通道,既有药物刺激又有经络效应的作用,从而达到活跃经脉、调节气血的效果[10]。目前,临床常用外敷中药剂型主要为膏剂、炼剂等,制备工艺复杂。有国内学者取丁香5 g、桂皮5 g、白芷5 g、白术5 g、黄芩5 g等用茶油调制成膏状,待术后病人麻醉清醒后取左右天枢穴,给予穴位贴敷,每天2次,每次4 h,3 d为1个疗程。研究表明:此方法在促进术后病人胃肠功能蠕动、改善胃肠功能方面有效率明显提高,且此法属于中药外治手法,无需经口服给药,避免了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消化液等作用而削弱药力,同时减少药物给肝脏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口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并能充分发挥药效,提高药物的利用率[11]。术后6 h可对病人进行穴位刺激,以拇指指腹对三阴交、中脘及足三里予以按、压、揉,每个穴位按压 2 min,病人感觉酸、麻、胀、痛停止,每天3 次。穴位按摩可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通经活络,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中药小茴香性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上腹的中脘穴有健脾胃、助消化、补中气的作用,热敷有利于药物渗透,促进局部深层血液循环,促进肠蠕动恢复。取小茴香300 g炒热,用棉布袋包裹,温度以病人无局部烧灼感、温热舒适为度,将药袋置于病人上腹部(中脘)、脐部(神阙、天枢)紧贴皮肤,进行热敷,术后6 h开始,每次30 min,每天2次,共5 d,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显示针灸疗法可以改善术后危重病人的胃肠动力,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少内生性炎性介质和血管活性物质在肠黏膜的积聚,从而减轻肠上皮细胞的坏死,保护胃肠黏膜屏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刺激足三里可使病人松弛的胃肠收缩加强,还有调理气机的作用,使紧张的胃肠变得弛缓,并且可增强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抵抗力。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具有双向调节胃肠功能作用,可补中气、调气机、助运化,有疏通胃肠之功。B族维生素为人体代谢所必需,是构成脱羧酶的主要成分。肠道手术后早期应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可有效促进三羧酸循环,加强机体功能,并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减少乙酰胆碱的灭活,保持迷走神经突触间隙的有效弥散浓度,解除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状态,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病人胃肠道内气体和液体顺利排出,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肠道功能[6]。向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既可发挥药物的作用,同时针刺可起到温通经脉、调整脏腑气血及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加之药物在足三里滞留时间较长,可增加和延续治疗作用,使腧穴和药物相得益彰。

关于工作场所侵犯行为的类型方面得到公认的是Baron、Neuman等(1999)的研究结论[5]。他们通过员工回答问卷方式描述了工作场所内40种侵犯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频率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其中的33种侵犯行为落在三个区间内,因此形成了工作场所侵犯行为的三个维度:一是敌意表达(Expressions of hostility);二是蓄意阻挠(Obstructionism);三是工作场所暴力行为(Workplace violence)。

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和新斯的明结合了穴、针、药三者之功效,通过腧穴-经络-脏腑的特殊作用,达到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目的。

根据“总分频率曲线”划分耕地级别的定义可知,耕地级别的划分有一定的人为主观因素。所以为了保证其划分级别的可靠性,根据频数分布初步划分级别后,结合野外实地复查、定性分析判断土地利用差异与专家指导,划分最终的耕地级别[13-15]。金安区耕地级别划分为4级,划分结果如表2所示。

5 展望

腹部手术病人常因手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手术刺激、腹膜牵拉、胃肠激素调节紊乱、水电解质失衡等原因导致病人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中医理论认为腹部手术可引起病人元气受损,气机升降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瘀浊滞留于肠间,导致脏腑功能失调[19],因而脾胃运化功能减退,腑气不通,故临床出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症状,多表现为反酸、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等[20]。如果胃肠功能不能顺利恢复,肠腔内积聚过多的液体和气体,压力升高,肠壁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发生肠梗阻、肠坏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同时较长时间依靠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也会增加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人的经济负担,对病人的恢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1]。因此,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是病人恢复过程中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恢复的关键环节,对术后的护理工作提出了要求。目前应用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根据中医和西医的不同特点,取长补短,将两者优势的护理方法有效结合,应用于腹部术后病人能够促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达到改善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目的,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将成都平原城市群56个县(区)作为研究区,选取17个综合测度指标,建立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计算综合经济得分和划分经济发展类型,利用ArcGIS绘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图和县域经济差异图,探讨其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为城市群经济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为区域经济政策的科学制定和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傅志萍,王杉.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124-126;129.

[2] 运苛政,武慧.中医药防治胃肠功能衰竭研究概况[J].河南中医,2011,31(7):818-820.

[3] Tohda G,Higashi S,Sakumoto H,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nurse administered propofol sedation during emergency upper endoscopy fo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 prospective study[J].Endoscopy,2006,38(7):684-689.

[4] Meaden C,Joshi M,Hollis S,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he accuracy of general diagnostic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performed by nurse or medical endoscopists[J].Endoscopy,2006,38(6):553-560.

[5] 高春霞,李雪娟,程彩芬,等.舒腹散烫疗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5):864.

[6] 马袁玲.维生素B1穴位注射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9):59-60.

[7] 李雪娟,高春霞,程彩芬,等.舒腹散烫疗对腹部手术后病人胃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1,25(12C):3341-3342.

[8] 高巍,黄裕新,陈洪,等.电针足三里对大鼠垂体和外周血中脑肠肽含量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22):2023-2025.

[9] 陈月琴,任迎彬,谢秀霞.穴位注射并中药腹部热敷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0):2146-2149.

[10] 王艳宏,王锐,管庆霞,等.中药经皮给药的研究思路[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9):1906-1908.

[11] 陈淑招,黄章云,胡佳.穴位贴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3):90-92.

[12] 王卫红,吴士杰,卢永江,等.针罐并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针灸,2001,21(8):34-35.

[13] 蔡春霞.脐敷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7):832-834.

[14] 毛秉豫,黄国锋.健脾理气中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动力及血浆胃动素作用的研究[J].新中医,2003,35(5):31-33.

[15] 谢小平,朱国民,周良本,等.理气健脾中药外敷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快速康复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3):215-218.

[16] 孙巍.行为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6):157-159.

[17] 谭李军,尹秀芬.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114-116.

[18] 刘永侠.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318.

[19] 周晓玲,欧阳波,谢胜.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2):51-53.

[20] 李道五.温中理气健脾和胃法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30例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4):60.

[21] 刘艳平,叶新梅.32例结直肠癌术后吴茱萸热盐包腹部外敷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29-30.

 
杨永,张瑛,马秋平,陈玲,胡艳宁
《护理研究》 2018年第10期
《护理研究》2018年第1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