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访潘懋元先生

更新时间:2016-07-05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1]实现中国梦需要优质的教育,而优质的教育有赖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成为一名卓越教师更是众多教师的职业理想和目标。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如何才能培养出卓越教师?我们有幸访问到全国模范教师潘懋元老师,老师曾深情地说:“我一生最为欣慰的事,是我的名字排在教师的行列里。”根据多年从教经验,潘先生阐述了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教师素养以及我国教师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采用开放式模式培养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动力

访谈者:潘老师,我们都知道您担任过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爱之情,是当之无愧的卓越教师。在您多年的从教生活中一定有许多深刻的体会,您认为做教师辛苦吗?促使教师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潘老师:我认为做教师虽辛苦但幸福。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渴求知识的少年和热情好辩的青年,和他们在一起能够体会到教师职业带来的幸福感。比如每周六的学术沙龙,大家就一个主题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既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我也跟着他们一起交流情感、更新知识。

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外部动力包括物质与非物质的奖与罚,行政上所制定的业绩考核与评估,职称的晋升,工资及其他待遇的提高,优秀教师的评奖,社会声誉的提高,等等。外部动力对教师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倘若使用不当也会引起消极影响,例如重科研轻教学的业绩考核,引发内部矛盾的排名,过于繁琐的量化考评,以及只对少数高水平教师起作用而对一般教师来说是无关的评优,等等。

内部动力有三个要点。第一,自我价值的追求,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第二,发展性的自我评估——不是同他人作比较,而是对自身成长进步的自我反省;最后,进入“敬业、乐业”的境界,也就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教师的职业素养

潘老师:现行教师教育体制确实需要改革。随着评价和考核手段的多元化,优秀教师的评估标准反而越来越模糊,是需要广博的学科知识还是教育教学的能力和谆谆教诲、循序善诱的师德?师范教育的改革要从制度上着手。

4)土地利用重心有明显变化。流域内建设用地的重心向东南偏移,耕地重心向北偏移,草地因退耕还草政策向西南偏移,未利用地向东北偏移,表明城市经济中心开始向东南偏移,农业寻求向北发展。

潘老师:我认为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学科专业水平、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和师德修养。第一,学科专业水平。学科专业水平是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要处于学术前沿,要掌握所从事学科的学术新动向。大学教师不但要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应负起创新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这就要求大学教师除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专门知识之外,还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与广阔的跨学科、跨专业知识。另外,应用型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还需要“双师型”教师,他们除了应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外,还要具备更高的实践知识和能力,需要重视实践知识,发展实践能力。第二,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具有了学科专业水平可以是学者,却未必是教师。教师不只是要学习知识、掌握技术、研究学问,还要把所拥有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其懂得教育理论、掌握教学技能。现代的教育教学已经是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活动,教师教学已经不能通过浪费大量时间不断“尝试错误”去摸索教育规律与教学原则,需要接受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要培养教师的职业知识与技能。第三,师德修养。学科专业水平和教师职业技能固然必不可少,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服务精神——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二是自律精神——以身作则、行为世范等;三是创新精神——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来引领大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以大学的文化科学创新引领社会的文化科学发展(第三点主要是针对大学教师)。具备以上三种素养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卓越教师。

“师范”是个古老的名称,是培养学生作为模范,在奏定学堂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中都有师范院校的重要位置。我们师范院校的办学者和教师们,要转变思想,要以办师范教育、当师范教师为荣,而不是老想把“师范”两字拿掉,大量办非师范专业。所以师范院校的优秀传统不能丢,并且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紧跟时代需求,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教师。师范教育是一种专业、职业教育,师范院校应该有“双师型”教师,他们一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经验。学校要采取保障教师职业发展的措施,为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平台以供其学习和锻炼,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最重要的是教师应有荣誉感和幸福感。

三、教师培养方式改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企业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研究…………………………………………田莉杰,刘冰,刘丽(3,36)

师范生刚进入高校学习,将来未必选择教师作为职业。因为18岁刚上大学的青年很难理性地对人生进行规划。师范院校可以采取国际通用的开放式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职前师资培养实行分阶段模式,如“3+1”“4+1”“4+2”等。为什么要分两段,因为学生18岁步入大学,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还缺乏设计能力,很难下决心一生从事教师职业,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到了20岁以上,眼界开阔了,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比较清楚,再选择是否当教师。即首先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确定要以教师为职业,再集中进行教育理论与能力的专业性培养,学科学习与专业性培养是“继时性”进行的。如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3+1”的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PGCE course),学科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先后进行,学生毕业后授予研究生教育证书。由于这种模式一方面能使学生集中学习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学历层次较高(英国学制中,本科一般为三年),一年时间集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其效率远高于分散在三四年间作为公共课的学习,所以很受欢迎。

我国的师范教育也可以采用 “3+1”模式,所有学生用三年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最后一年再确定是否要从事教师职业。选择做教师的学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不想做教师的学生继续学习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和撰写毕业论文。当然,这种模式与国外也是有所区别的,国外大学毕业一年后进入教育学院进行类似研究生的学习才具备做教师的资格。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能采用国外的这种培养模式,也可以先采取师范专科“2+1”,师范本科“3+1”的模式。学生在大学获取了更多有关专业知识,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时再来选择是从事专业领域的工作还是当教师。以前我们不能施行这样的培育模式,是因为20年前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很低,学生认为做老师会屈才,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教师工作。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小学、职业学校的教师需求量大增,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教师已经不是没有吸引力的职业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是否要从事教师职业。

访谈者:我们都知道您每周六的学术沙龙活动深受师生的喜爱,此活动享誉厦门、中国乃至世界。作为全中国教师的楷模,您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卓越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养呢?

潘老师:上面谈到教师需要具备的三方面素养——学科专业水平、职业知识与技能、师德修养。以师范院校为例,教师教育在三个素养的培养上还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重学科专业知识轻教师职业技能。师范院校的各院(系)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专业知识教学,忽视教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虽然也开设职业技能方面的相关课程,例如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但其地位类似于公共课不受重视,学生一般是为了学分才修这些课程。如果职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将会导致中小学教师、职业学校教师、普通高校教师缺乏科学、专业的训练,走上教学岗位后教学能力有限,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师德修养缺乏考核标准。师德修养的评价标准是尚未解决的难题。之所以难一是因为道德修养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教师教育环境的熏陶;二是在现有教师招聘过程中,笔试和试讲都无法考评出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等品德。所以制订出可操作的师德修养评价标准是当前教师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访谈者:您认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应当如何改革才能培养出卓越的教师呢?

综上所述,对腹部创伤患者采用CT检查可以有效增加检查的准确性,能缩短医师确诊时间,从而缩短伤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对治疗腹部创伤患者具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访谈者:教师教育是关乎民族兴衰的课题,您认为目前在教师教育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亟需我们去关注?

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学到了许多孤立的知识却没有工程意识;我们的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不比其他院校差的电子模型库,自修了最先进的计算机绘图技术,熟练掌握了各种工业产品构型软件,制作了网络课程等等,但是我们的课程仍然走入了迷途、陷入了困境。教师无法向学生介绍学科之间的集成和关联,教师注重教授的现代工程设计理念和初步方法得不到验证,计算机绘图、构型设计,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只是空谈。

访谈者:谢谢潘老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对于教师及其培养的深刻见解来自于您多年的从教经验,让我们感受到了卓越教师的标准简单却又不易达到,最重要的是要有诲人不倦、热爱学生的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教育的初衷!

[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中国教育报,2016-09-10(1).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潘懋元,夏颖,胡金木
《当代教师教育》 2018年第01期
《当代教师教育》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