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医学微生物实验室文化建设探索

更新时间:2009-03-28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该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建设长期致力于提高硬件水平及改善实验教学方法,对实验室文化建设重视不足。高校实验室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其精神文化内涵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环节,是高校自身软实力的具体表现。推进实验室文化建设,既是实验室高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实验室文化功效、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需要。医学微生物实验室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教学改革、营造优良的教风和学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等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实验室文化建设对实验室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洋葱”与“冰山”是人们所熟悉的两个概念,有学者把文化比喻为这两种物体更有其中的道理,从这两个普通物体的特性反射了文化的特点。“文化洋葱论”认为“文化就像洋葱一样分为表层、中层、核心层,亦被相应地称为末文化、基文化、质文化。”而“文化冰山论”认为文化如冰山,“把露出水面的称为显性文化,而把深藏在水下的部分称为隐形文化。”[3]25-26这两个比喻的相似之处便在于“表层文化”即“显性文化”,是人们看到的文化的一些表面现象,如外貌、语言、服装、饮食、建筑、礼仪、艺术、文学等等;而“中层文化和核心文化”亦如“隐形文化”,指文化现象背后隐藏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 实验室文化的内涵

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可以将其拆分为广义实验室文化和狭义实验室文化。狭义的实验室文化则主要偏重于精神文化层面;广义的实验室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构成有机的整体,互相促进,密不可分[1,2]

地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分别是中国社会的两面镜子,展现了当今社会上的众多事实。新媒体已经崛起,草根力量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草根力量利用其本身的特性,向社会展现了最接近中国社会底层的真实生活状态,草根力量的震撼力来源于本身生活的真实性。

1.1 实验室物质文化 实验室物质文化指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基础,是实验室精神文化的物质保证,同时也是衡量实验室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重点包括实验室的整体建筑及空间规划布局、配套且状态良好的实验仪器设备、参与实验室教学与实验工作的师资队伍以及实验室取得的科技成果等基础要素[3]。物质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实验室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实验室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被实验室人员所感知,可以在相应的位置设置宣传展板,作为实验室文化的一种物质形式。比如基本的门牌标识、实验室介绍和相关研究进展及背景等。保证实验室的文化氛围的渲染与实验室的环境融为一体,发挥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在整个实验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2 实验室行为文化 实验室行为文化也被称为制度文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是维持医学微生物实验室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可用来规范和指导实验室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活动,是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手段。实验室行为文化建设应采取刚柔并济的形式,刚性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的各种硬性的规章制度,例如,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实验室人员的道德规范及人际交往活动方式、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礼仪规范等应属于一种软性的实验室行为文化。软性规范与硬性规章制度共同约束实验室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实验室行为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实验室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

1.3 实验室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需要突出实验室人员的使命感和实验室的核心价值观,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体现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本质[4]。精神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实验室教师和学生,比如实验室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工作态度、科研动机与愿景、思想情操与理想等;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针对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特点,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的精神文化应该是一种严谨求实、仁爱济世、甘于奉献、尊重科学、勇敢创新、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精神文化应该是实验室一代又一代前辈们传递下来的宝贵财富,打造这样的文化氛围可以提高师生对实验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3.2.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实验室文化建设本身与实验室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管理的实践与创新就是在对文化的提炼与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的。实验室文化建设应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的主体性,强化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价值。实验室文化建设本身就是需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用规范的制度塑造人,用共同的理想与信念鼓舞人。注重实验室的开放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出适应现代医学的合格人才。注重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和医德水平,在平时的授课和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救死扶伤的伟大精神,加强伦理教育,提升人文关怀。实验室行为文化本身不是为了束缚人性,而应该尊重人性的特点,促进个体的发展。实验室管理措施的执行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师生权利与需求,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规则的制定,使实验室文化能够深入全体成员的内心并保证大家自觉遵守。实验室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所在,强调文化建设的和谐与共生,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7],保证实验室管理的民主性与公平性。

2 实验室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物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建设缺乏统一且长远的规划,造成资金分配使用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衡,个别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偏低,同一功能的实验仪器重复购置等现象长期存在;实验室建设思维陈旧,实验室建设未能结合最新思想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实验室建设没有突出自身的学科特点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目前高校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近些年国家对地方高校的投入逐年增加,实验室硬件设施与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方面严重缺失,造成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几方面问题。

2.2 行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各个高校根据新时期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而且各个实验室软硬件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实验室的管理方式与制度也应随着新时代的新要求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某些高校忽视了对实验室行为文化的建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的修改与完善,甚至许多规定长期不变,而且大多数规章制度变成墙壁上的摆设,并没有应用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

2.3 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对实验室文化建设在思想认识层面上严重不足,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没有深入研究。实验室长期以来都被定位是教学和科研的辅助机构,实验室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因此,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也无法引起高校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这种现状造成了实验室建设的诸多问题,例如,专业的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人员流动性大且构成复杂;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实验室人员晋升奖励机制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实验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实验室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不足,对实验室文化建设没有形成系统与完整的规划,实验室建设过度追求名利,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体现其自身价值。这些都在很大程度影响到实验室功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此外,一些高校在实验室文化建设只是完成一个指标,或者只是注重于实验室建设所带来的名利,导致实验室文化建设比较浮躁,没有形成独特、鲜明的实验室精神内涵,造成实验室发展缺乏可持续的动力。

3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4.1 塑造精神文化核心 实验室精神文化是灵魂。它的形成有赖于全体实验室人员共同塑造和维护,是实验室不断发展过程中凝练出的特有品格,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智慧与精神,可以使全体实验室人员产生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8]。从表面上看,实验室文化是一种氛围,但它更是现代实验室建设中宝贵的文化资源。

3.1 实验室文化建设目标 实验室文化建设目标以安全、和谐、创新为核心,打造积极向上的教学与科研氛围。保证安全是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在思想与行动上给予高度重视,结合医学微生物的学科特点,重点注意仪器的规范操作、生物安全及危险化学品的处置,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实验室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实验室氛围,保证实验室环境和谐、物品设施摆放合理、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师生之间相处融洽;创新是实验室发展的内在动力,注重营造实验室的竞争氛围,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要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培养团队不畏艰险的科研创新精神。

3.2.1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例如,东北农业大学学生在实验课授课过程中集体感染布氏杆菌事件;北京大学化学实验室因操作不当,发生爆炸,造成一名博士研究生死亡的恶性事件。长久以来,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文化建设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实验室安全建设长期存在以下问题: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制度不完善,流于形式,执行力不强;安全教育与培训严重缺乏。安全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保障实验室正常有序运转的前提。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因为自身的学科特点,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如致病病原微生物、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和压力容器等。本实验室需要承担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及医学免疫学等多个学科的实验课程,实验课时和学生人数较多,保障实验室教师及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公共环境安全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提升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果,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注重人的感情、道德等内在因素,使安全文化和理念深入人心是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努力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6]

3.2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经初步统计,全市累计受灾水果面积64.51万亩,其中苹果受灾面积42.7万亩(凤翔苹果受灾面积21万亩,千阳苹果受灾面积10.1万亩),苹果成灾面积13.3万亩,绝收面积10.6万亩。

4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文化建设路径

目前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提升高校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高校文化建设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各高校都在结合自身的定位和传承建设不同文化内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5]。实验室作为学校重要的实验教学机构,也应与顺应时代要求,明确自身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原则。实验室文化建设可以对实验室的开发和利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科研育人中的作用。

4.2 通过物质文化建设表现实验室文化精髓 实验室物质文化作为构建实验室文化的基础,也是实验室文化的外部载体,可以形象地展示本实验室的特色文化。目前,医学院校微生物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标多是满足全校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及相关研究而设立的,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的方向主要是满足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需要。如何将实验室的精神外化,通过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师生,使实验室的精神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人们的心灵。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的物质文化建设,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应紧密结合医学院校所特有的校园文化精髓,总结实验室前辈们的工作精神、理想追求和治学理念,结合当前时代和社会的特点与要求[8],升华提炼出实验室精神文化的核心,突出“厚德精业,仁爱济世”的校训精神,强化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教风和学风,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善于钻研、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发扬大爱无疆、充满爱心、关心弱者的奉献精神,由此形成本实验室特有的精神与传统[8]。实验室定期通过举行思想理论学习、实验技能培训、研究成果汇报等活动,传承和发扬实验室精神,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实验室前辈们的精神导师作用,加强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

(2)拥挤踩踏事故处置预案。志愿者应负责好划分区域内的人员流动与安全防范,禁止出现由于游客量增加而发生推挤、踩伤等状况。一旦出现,进行现场疏导,并求助组织方进行现场协调。

4.2.1 加大实验室环境建设 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墙壁,将统一的实验室形象标识、操作规范、指示牌等悬挂在每个实验室的统一位置;将典型的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的图片和简介利用展板的形式,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开辟最新研究进展及本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区;特别设置学生实验成果与风采的专用展板,展示优秀的实验结果及先进事迹。通过这种文化的传递,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力量。

起点错、跟着错、错到底,以往,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常常“配合有余、制约不足”,这是导致司法不公的重要原因。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侦查手段和司法措施的监督,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防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及违反法定程序的案件“带病”进入起诉、审判程序,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应有制裁、无罪的人不受追究。

4.2.2 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 规范实验室布局,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保证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布置合理、摆放整齐,提升实验室内的环境品质。根据实验和教学的需要适度更新仪器设备,采购前应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论证,确保新添置的实验仪器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也是实验室整洁严谨、求真务实精神的体现。

4.2.3 重视实验室网络建设 在“互联网+”的时代,实验室文化建设不仅要体现在线下,还要体现在线上。加强实验室网站建设可以向更广阔的范围展现实验室的建设成果、实验室发展的创新理念等,更好地将实验室文化传播出去,产生示范和辐射效应。加强实验室的网络建设也可以有力推动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丰富实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9]

4.3 规范制度,强化实验室文化建设 实验室行为文化建设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部规则和标准,是实验室文化的内化表现。实验室管理制度应体现相应的文化内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体现人的价值作为实验室管理的终极目标;设计制度要具备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特点,同时管理制度还应保证艺术性与文化性,通过建设制度文化来增加实验团队的凝聚力,使师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保证实验室文化能够深入人心。

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与运行过程,是实验室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实验室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应包含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人员管理与考核机制、实验室安全制度、基本实验操作规范等。在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并要根据实验室的实时情况,及时对规章制度进行改进。医学微生物实验室所需的仪器设备较多,需要强化仪器使用规范,并形成相关申报、预约、使用等规章制度,保证实验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注重建立实验室安全机制,根据医学微生物学科的生物安全隐患、高压仪器使用危险及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处理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可以尝试对进入实验室人员进行相关实验室准入资格考核,对于考试未通过人员进行反复教育,直至其通过考核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关操作。

表面活性剂促助法具有环境友好、方法简单的特点,同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对MoS2纳米微球的结构进行设计和调控。

实验室行为文化建设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学、科研、人员、设备、安全等各个方面的管理规律都系统考虑和准确把握。管理制度能够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是管理制度的实施与运行能够完全落实的保障,才能使实验室文化内化并得以传承和弘扬。

医学微生物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文化积淀,不能一蹴而就。随着目前高等院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也会被赋予不同时期特殊的使命与内涵。先进的实验室文化不仅能够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和各种教学、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更能为高素质创新型的医学人才培养提供软环境的支撑,为实验室长久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需要建设目标,通过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建设出符合院校发展的数字化环境,从而实现规范高效的管理,并且可以为学校管理者作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为全校的老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系统,科学地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学校转型发展[3]。

参考文献

[1] 张原,李鑫,杜兴号.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建设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5-19.

[2] 柯红岩,钱大益,刘云,等.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328-330.

[3] 欧玫.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创新发展[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5):86-89.

[4] 随蓓蓓,韩爱忠.浅谈高校生物实验室文化建设[J].高教学刊,2015,18(3):196-197.

[5] 于泽,樊世清.构建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6,33(5):230-233.

[6] 陈伟玲,汤泉,梁琼芳.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创新管理研究-以贺州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例[J].轻工科技,2017,3(3):125-127.

[7] 陈勇,张春平,于明灏.以文化建设促进实验室的良性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242-245.

[8] 王敬志,张碧,周磊,等.突出文化育人功能推进实验室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407-409.

[9] 余靖,王劲松,周会琴.医学类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模式的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09-110.

 
邢效瑞,杨闽楠,信彩岩,宋章永
《基础医学教育》 2018年第05期
《基础医学教育》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