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与人才培养——基于2006—2016年的统计数据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成果显著,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学历层次也不断提高。2016年全球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442 773人,同比增长11.4%,该年度来华学历留学生总数209 966人,占总来华留学生人数比例47.42%,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13.6%,创历史新高(1)。尽管如此,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著名的留学生大国相比依然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学历教育。全球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基本与全球教育发展保持同速,并且中国的留学生教育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较低[1]。“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了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和政治互信,促进彼此间友好合作,中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支持和资助政策,如“每年为沿线国家提供一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 [2];未来5年(2016年至2021年)建成10个海外科教基地,并且资助一万名沿线国家学生来华学习[3]等。政策的扶持为沿线国家学生来华注入了强大的助推力。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来华留学生的意义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稳定推进的重要先导性内容。一方面能够为中国企业和相关部门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又能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和友好往来。

(一)来华留学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储备人才

“一带一路”是推动世界和谐繁荣发展的共赢之路,也是促进各方人文交流、民意相通的友谊之路,开展经济和人文交流的关键都在于人才。“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不断向前推进,就需要能够促进人文和经济交流的凭借,来华留学生则是这一角色担当的不二之选。一方面,留学生来华能够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步伐,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留学生毕业后进入来源国的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高校等工作和学习,这对培养一大批亲华、友华、知华的人才,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友好的人文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最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推动了大量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沿线国家投资经营,就需要大批合格的本土化人才,来华留学生则是中国企业最好的属地化经营人才来源。

(二)来华留学生在夯实广泛的民意基础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既需要经济层面的“硬实力”,也需要文化方面的“软实力”。常言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的相悖直接决定国家之间往来交流的质量的高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复杂,宗教问题、地缘政治、战争问题等层出不穷,政局稳定性难以预测。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依据“软实力”进行渗透和调节,需要中国与沿线各国加强政治互信与民心相通,以期传播中国好声音,消除沿线各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和疑虑。首要做的就是让“一带一路”所提倡的“共商、共建、共享”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宣传“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作为开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来华留学生教育发挥着增信解释和构建互信的重要作用[4]。来华留学生是沿线国家最直接接触到中国文化的群体之一,也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传播载体。来华留学生对教育对于促进年青一代彼此友好关系的培养、增进国家友好往来、夯实广泛的民意基础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念蓉从楚墨的口袋里往外掏东西。钱包,香烟,钥匙,名片夹,餐巾纸……钥匙和名片夹本该装在公文包里,餐巾纸本该扔在酒店的垃圾筒里,看来楚墨的确喝到神志不清。然后,念蓉的手里,便出现了那张房卡。起初她不过将它当成一张扑克牌,顺手一扔,房卡落进屋角的小垃圾筒。她将楚墨的衣服抱进洗手间,塞进洗衣机,加洗衣粉,打开电源,定时,启动,滚筒转起来了,泡沫四溢。她回到客厅,目光再一次落上垃圾筒。她看到那张“扑克牌”上写着五个字:山水大酒店。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培养“一带一路”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倡议的稳定有序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到沿线国家投资经营,也使得市场对跨国家、跨行业和学科的人才需求大幅增长[5],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各国政府和组织管理、国际经贸、工程开发、教育科学和文化等领域[6]。爆发式的人才需求和较高的人才标准使得本来就储备不足的人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然而这种不足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实现有效的弥补。“一带一路”始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西亚乃至整个欧洲部分区域,是和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经济走廊,同时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在高等教育合作领域亦是如此。截止2018年“一带一路”国家总数64个(不包括中国),沿线国家高校中排名世界前50的高校一所(新加坡国立大学)、世界高校排名前500的高校33所,这些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潜在且重要的合作伙伴。推动高校之间的教育交流和学历互认,将能够实现中国的教育输出和沿线国家优教育向中国输入双重目标,实现教育“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机结合,积极实现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层次不断提高。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现状和特点

(一)规模逐渐扩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来华留学生人数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同于以往留学生来华只是为了短期的进修和参加汉语学习,来华留学生的学历层次也在逐渐上升,这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表现尤为明显。

在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过程是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和实践的过程,它包括课文阅读、写作指导、范文评析、实践操作、习作讲评、加工提高等六个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参与,始终把学生置于阅读、理解、操练的主动地位。

李小树凝视着远方,后来他收回视线平静地对我说:“我很严肃。哥们儿,昨晚我考虑了整整一夜,我决定——去寻找许春花。”

两组患者治疗前卵巢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雌二醇降低,LH、FSH增加,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016年全球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442 773人,同比增长11.4%,留学生来源国达205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总人数达207 540人,同比增长13.7%,沿线所有国家均有留学生来华学习。除2010年和2011年有较大的波动之外,2006年至2016年其余年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并且在全球来华留学生中所占比例也逐步扩大 。

2.学历教育规模逐渐扩大

来华留学生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学历教育包括本科、硕/博士研究生和专科四种;非学历教育包括普通进修、高级进修、短期留学、语言类留学四种。这两类来华留学生有着显著的不同,以时间和专业分布为例,非学历来华留学生教育时间短并且大部分集中在语言类专业;学历来华留学生学习时间长,专业分布比较广泛。

学历教育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的试金石,是真正能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指标。2006年来华学历留学生人数为5 4859人,2016年为209 966人,增幅达282.7%,学历留学生人数显著上升。2006年至2016年间,全球学历来华留学生占比由33.27%上升至47.42%,增幅达14.15%,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历来华留学生比例由49.17%增长至59.73%,增幅达10.56%(见表2)。沿线国家学历来华留学生比例始终高于全球学历来华留学生平均比例。由此可见,来华学历教育层次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2006-2016年来华留学生学历结构

  

年份人数、比例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一带一路”沿线学历生241743335039943488145815166737766178579596211108846123955沿线学历生占比(%)49.1750.0650.0351.5352.3653.9053.9253.5556.2659.6459.73全球来华学历生54859682138000593450107432118837133509147890164394184799209966全球来华学历生占比(%)33.7234.8935.8039.2362.7861.0740.6641.4843.6046.4747.42

(二)区域比较集中

“一带一路”沿线过家家来华留学生的区域性集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留学生来源国比较集中,大多数来华留学生来自于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其次是留学生在中国聚集的城市比较集中,发达城市聚集着大部分来华留学生。

1.来源国区域比较集中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来源比较集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来源国区域性集中较为明显(见图1),2006至2016年间,沿线各区域来华留学生人数排名始终保持不变,并且东南亚、南亚和东北亚始终保持在人数排名前三的位置,占据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大部分比例。2016年东南亚来华留学生81 362人,南亚来华留学生49 458人,占据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比例达63.03%,占该年度全球来华留学生总人数46.87%。2015至2016年,沿线各区域来华留学生增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南亚(16.31%)、东南亚(14.21%)、中东欧(13.92%)、东北亚(13.81%)、西亚北非(11.67%)、中亚(8.51%)。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增幅尤为明显。

其次,来华留学生来源国国别较为集中。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和占比(占“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总人数比例)排名前十的国家依次为:泰国(10.93%)、印度(9.13%)、俄罗斯(8.86%)、巴基斯坦(8.56%)、哈萨克斯坦(7.22%)、印度尼西亚(6.94%)、越南(5.94%)、蒙古(3.87%)、老挝(3.78%)、马来西亚(3.64%),累计占比68.42%(见图2)。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排名前十的国家依次为泰国(8.97%)、巴基斯坦(8.76%)、印度(8.66%)、俄罗斯(7.09%)、印度尼西亚(6.74%)、哈萨克斯坦(5.13%)、越南(4.77%)、老挝(4.10%)、蒙古(3.32%)、马来西亚(2.73%)(见图3),前十个国家累计占比60.27%。与2015年相比,排名前十的国家没有太大变动,所占总体的比例有一定的下降但是依然较为集中,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来源国分布更加合理。

  

12006-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情况

  

2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排名前十的国家

  

3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排名前十的国家

2.在中国的地区分布较为集中

奖学金的约束力较差,限制条件较少。国际学生来华的限制条件包括来华留学前的限制条件和来华留学后的限制条件。来华之前的限制条件包括汉语等级考试、国际交流项目、学科成绩等,这些因素是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基础性保障,如中国汉语。对来华留学生的限制条件并不多见,比较普遍的是交换生在华学习满一定的年限回国,但是并未有相关政策的约束,如奖学金扶持培养,毕业后进入特定的企业工作等。中国高等教育在国内学生培养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如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等,规定学生毕业后去特定的企业或地区工作,但是这种约束性政策并未落实在来华留学生身上。

此外,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各个城市的分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以2015年和2016年为例,这一时期中国接受国际留学生的省份/直辖市有31个。2015年接收留学生人数和比例排名前十的省份/直辖市人数和所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比例分别为:北京(73 997,18.55%)、上海(55 218,13.89%)、浙江(25 658,6.45%)、江苏(25 489,6.41%)、天津(24 511,6.16%)、广东(23 015,5.79%)、辽宁(22 784,5.73%)、山东(17 903,4.50%)、湖北(17 670,4.44%)、黑龙江 (12 058,3.04%),累计人数和所占比例分别为29 8112,79.97%。2016年接收留学生人数和比例排名前十的省份/直辖市为:北京(77 234,13.53%)、上海(59 887,7.28%)、江苏(32 228,6.80%)、浙江(31 018,6.00%)、天津(26 564,5.71%)、辽宁(25 273,5.56%)、广东(24 605,4.48%)、山东(19 829,4.35%)、湖北(19 263,3.37%)、云南(14 925,3.23%),累计人数和占比分别为329 916,60.30%(见图4)。与2015年相比,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各个城市的分部更加均衡、聚集程度有所减弱,这与各个高校的招生政策密不可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突然性发生或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受损的重大传染疾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传染疾病、大规模的食物中毒、职业因素中毒等严重影响公共健康安全的危险事件[1]。医院应依照国家颁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参考,制定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化管理预案,在医院内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护理小组,及时有效的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蔓延及发展,减少人员的伤亡现象。为了分析强化管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科研的应用效果,笔者针对强化管理进行了细节的介绍及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和上海两个直辖市的留学生数量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见表3),但是所占比例明显下降,2015年北京和上海两地的留学生总量占据全国来华留学生数的32.44%,2016年为20.81%,减少11.63%。北京和上海一直是国际学生选择来华学习的理想目的地,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国际化办学层次的提高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目的地选择,并且由于北京和上海高校的学生数量限制,招收国际学生的数量不能无限增长,这在留学中国热情高涨的时代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只能到中国二三线城市学习,如具有地缘优势的云南省和黑龙江省。

如果为增加安全性而直接增多图形的行数或列数,如将3*3的九宫格改为3*4或4*3的矩阵,其密码组合个数虽然增加,但所占屏幕的空间会大幅增加,压缩图形又会使图形中的点过于密集而不便操作。因此应该从占据空间与3*3式密码相近,但形状不同的图案入手。基于此,设计了以下几种图形密码:八边形式图形密码、正三角形式图形密码、等腰直角三角形式图形密码、弦图式图形密码。

 

3 累计来华留学生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直辖市

  

年份地区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累计北京465295490666316627865261721717770677416743427377977234688446上海315683480936738384652466474035055753359559115521859887466381天津10155114331218313857960166791907622707257202451126564183845江苏8776996111184126071341156671742518806232092548932228176693广东73278986981111331680159732094021813212982301524605165779辽宁77891047511541128061211150131669418023210102278425273162619浙江4270533873808179608128101746120905221902565830108154907山东6754838889449961476120321377015900178961790319829131853湖北40305166616671992398100351153513968158391767019263113269黑龙江5174578771087587949812890421034212056120851431092568

  

42016年来华留学生排名前十的省/直辖市

3.在中国的高校分布较为集中

2015年中国接受国际留学生的高校为811所,分布在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该年度接受来华留学生人数排名前十的高校依次为:北京语言大学(9 478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 514人)、北京大学(8 019人)、复旦大学(6 392人)、上海交通大学(6 253人、)浙江大学(5 798人)、华东师范大学(5 784人)、清华大学(5 550人)、暨南大学(5 218人)、东华大学(4 690人),累计人数达65 696人,占2015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比例为16.5%。从地域角度出发,除浙江大学和暨南大学外,留学生人数排名前十的高校均位于北京和上海。

来华留学生对就业信息获取、职业选择和发展、技能培训、就业支持和安排等方面的指引需求非常强烈,但是目前国内能够提供给留学生的就业信息匮乏、渠道有限[10]。中国对国际学生的教育仅仅停留在“接受教育”层面,并未有相关政策鼓励留学生在华就读期间参加实习或者就业。如201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外国学生在华学习期间,除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之外在华参加工作就是非法就业。2014年教育部办法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也给出了明确的指示,强调留学生在华就读期间可以参加勤工助学,但是不能在华就业、经商或者从事其他商业类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留学生对中国人文社会的直接接触,不利于其对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接受,并且也减少了留学生毕业在中国就业的可能性。

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题中之义,《愿景与行动》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推动西北、东北、西南、内陆地区向外开放水平,这些区域既是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依托,也是开展国际留学生教育交流的重要节点。

(三)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比例逐年升高

提供奖学金是中国政府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激励方法之一,并且奖学金扶持政策明显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2006年至2016年间,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比例均位于全球来华留学生平均比例之上,除2010年有一个较大的波动之外,沿线国家的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比例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见图5)。

从区域角度,2014年至2016年,沿线各区域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增幅由高到低依次为:东北亚(2国)、东南亚(11国)、西亚北非(20国)、南亚(7国)、中亚(5国)、中东欧(19国)。不难发现,奖学金的支持力度也有明显的地域倾向,并且与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015至2016年,除中东欧国家奖学金比例之外,其余各区域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东南亚(11国)的来华奖学金留学生比例出于较低的水平,中东欧(19国)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比例虽有下降但是依然很高,仅次于东北亚区域(见表4)。

  

52006-2016年来华奖学金留学生比例情况

 

42006-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比例(%)

  

年份地区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东北亚(2国)8.216.247.979.7311.2112.7913.3514.8315.8519.4121.84中亚(5国)9.114.586.409.069.9211.0911.5911.1411.7412.0512.81南亚(7国)5.264.695.177.298.639.9610.7811.9213.4713.8815.69东南亚(11国)3.753.174.435.6726.697.557.788.146.269.429.53中东欧(19国)39.1733.7631.6027.4125.6224.0119.6220.6221.5025.6720.83西亚北非(20国)29.6924.6022.6821.9019.5516.3015.5114.2115.2215.8218.08

备注:奖学金比例是指各区域奖学金来华留学生人数与该区域来华留学总人数的比例。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就业支撑体系不健全

高等教育是一个“接受教育”与“走向市场”的完整的过程,这对本土学生和来华留学生而言都是如此。兼职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市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留学生而言,还可以了解留学目的国的发展现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工作经验[8]。兼职实习甚至成果许多国家留学生生涯的一部分,如有35%的新西兰国内留学生回参加兼职打工、超过50%的德国国内留学生有兼职实习等[9]

与2015年相比,2016年中国接受留学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然为30个,接受来华留学生的高校由811所增至829所。2016年来华留学生人数排名前十的高校依次为:北京语言大学(9 886人)、北京大学(8 434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 387人)、复旦大学(6 849人)、上海交通大学(6 670人)、暨南大学(6 157人)、浙江大学(6 154人)、华东师范大学(6 062人)、清华大学(5 847人)、华侨大学(5 557人)。除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外,其余高校均位于北京和上海。华侨大学来华留学生人数由2015年的4 219人增加至2016年的5 557人,排名挤进前十。2016年排名前十的地区来华留学生人数累计达70 003人,占该年度来华留学生总人数比例达15.8%。

此外,在华留学生受教育期间并没有专门的就业扶持政策和就业引导课程培训。这一方面受中国政府限制留学生在华实习的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受限于高校留学生培养政策的不完善。世界许多国家都有针对留学生就业的政策和实施办法,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留用的有效结合。以日本为例,日本为促进留学生在本国就业而推出“30万留学生计划”,推进日本政府、高校和产业界密切合作,为日本国内的留学生提供就业支持,提高了日本社会对留学生的接受程度。并且在国内高等教育机构设置专门的就业扶持机构,帮助留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举办就业洽谈会和开设咨询窗口;推动企业接受外国留学生;放宽留学生在本国就业的限制;支持回国的留学生建立同窗会组织以保持联系、建立稳定的人际网络等[11]。显然,与日本相比,中国的高等教育留学生就业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二)奖学金的效用和约束力较弱

中国政府对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的政策主要以奖学金为激励方法。如2015年《愿景与行动》提出的“每年为沿线国家提供一万个奖学金名额”;2017年教育部推出的“‘丝路’中国政府奖学金”等。奖学金政策的实施为中国高校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学生,但是奖学金的效用却没有发挥到最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奖学金资助体系不健全使得奖学金受益面较窄。来华留学生教学金多以政府出资方式进行,中国政府对国家学生来华的资助标准为:本科生最高66 200元、硕士研究生(普通进修生)最高79 200元、博士研究生(高级进修生)最高99 800元[12]。虽然能够基本满足来华留学生基本生活所需,但是奖学金推介手段和种类单一,进而导致奖学金的受益面较窄。

相关研究表明,留学生来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程度。近年来,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聚集状况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结论。统计数据显示,来华留学生倾向于在中国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学习。2006年至2016年间,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始终保持来华留学生数量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位置(见表3)。这一方面取决于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和开放包容的程度,另一方面,北京和上海聚集着中国顶尖的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这些高校的国际排名和综合竞争实力均较强,因此也吸引力许多优秀的国际留学生。

大学生“蚁族”的出现绝非偶然,该群体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本文将大学生“蚁族”产生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由此展开讨论。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准入和考核门槛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学生“严进严出”的高等教育教学政策相比,中国高校对待在华留学生的态度较为宽松。留学生来华留学准入门槛较低、汉语水平差、考核标准较低等问题突出,部分高校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国际自费学生持来者不拒的态度、降低对留学生的毕业考核标准,导致许多在华留学生并没有取得合格的成绩,这些严重制约了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对会计队伍进行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培训单位既承担了培训工作,又承担了考核工作。个别培训单位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整个培训计划,提高经济效益,重视报名数量,不重视参加数量,个别会计人员只报名不参加培训,同样可以通过考试,难以切实发挥继续教育培训应有的职能作用。此外,在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简单直观,但因为将学员的思想禁锢在课堂,不能加强和教师的有效沟通,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

留学生教育和教学管理方法失当。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对来华留学生亦是如此。然而中国高校在国际学生教育和管理方法上却有失当并且效率低下。对留学生教育的方法通常以留学生群体独自授课和中外学生混合授课两种方式展开,并且在课堂授课和课堂实践采取两套体系,容易让留学生产生隔离感,阻碍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交流[13]

在教学语言上,授课语言通常包括汉语和英语两种。然而部分学生并非英语语言国家,并且对中国汉语的熟悉程度较低,在语言不通的前提下更无法理解课堂上的内容。为了使留学生考核达标,授课老师在考核时对留学生“放水”现象较为普遍,对留学生过于迁就[14]

1.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规模逐渐扩大

在留学生管理方面,许多高校设置了专门的留学生学院以统一安排留学生住宿和生活,并且与中国学生住宿和饮食相独立。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题中之义,留学生作为友好交流的使者,理应充分与中国学生接触、开展广泛的课堂和课余生活接触。这种隔离的管理方法既妨碍了国外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语言沟通,更降低了留学生融入中国社会的可能性,无法实现开展广泛深入的人文交流的目标。

四、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

(一)寻企业与沿线国家高校教育合作

中国高等教育和西方主流的留学国家相比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相对于“一带一路”国家则处于中心位置[15]。这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和学历层次逐渐上升的部分原因所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不足、国际排名低、对国际高质量学生吸引力小、留学生学历层次低等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诟病。

细颗粒含量和加水量对灰岩料压实质量的影响……………………………………黄 恩,张 靖,王庆玲,等(5.53)

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题中之义,面对普遍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中国高校理应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大批国际化关键人才和复合型人才[7]。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与沿线国家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能够吸引足够数量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分明,各院校专业各具特色,能够担负起培养高质量、迎合市场需求的留学生人才。

(二)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以上述人数排名前十的高校为例,2016年上海地区来华留学生总数为59 887人,分布在上海市40余所高校,其中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19 581,占上海地区总留学生人数比例32.7%。该年度北京市接受来华留学生的高校78所,来华留学生人数为77 234人,其中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的留学生总人数为32 554,占该年度北京市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42.1%。2016年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接受留学生的高校分别为45所、16所、46所,这三个省份的来华留学生总数分别为30 108人、12 180人和24 605人,其中浙江大学、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的留学生人数分别占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来华留学生总人数比例20.4%、45.6%、25%。

中国发达城市虽然聚集了相当一部分来华留学生,但是 “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节点城市也聚集了相当一部分的来华留学生。如对接南亚和东南亚发展战略的云南省、广西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和贵州省;对接东北亚和中亚、中欧地区发展的新疆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节点福建省、海南省等。这些地区的来华留学生数量虽不及北京市、上海市这类发达城市,但是也吸引了大批与中国接壤国家的留学生。

DC/AC控制器结构如图6所示,核心器件为TMS320F240,主要由电压和电流检测电路等组成,电压和电流检测电路主要通过比较器电路,将正弦波信号转换成TMS320F240可以识别的TTL电平信号,从而实现与电网电压信号同相.电流测量主要是使用CSM300LT电流传感器,使其在电隔离情况下测量电流,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经信号调理电路处理后送入到TMS320F240芯片.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下的伟大命题,这需要中国高校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有中国重点建设的高校,如广西大学、西藏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应以“一带一路”为导向,顺应时代、推动时代发展,理应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在教育领域的排头兵。

首先政府要积极主动的将监管思维进行优化创新,主动的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构建。而且需要充分的考虑到互联网的特性,必须要通过互联网的角度出发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防范机制的规定;同时又要尊重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不能够过多的限制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政府应该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同时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提供快速的发展方向以及法律依据,确保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在坚实的基础背景下发展。

(三)提高留学生来华准入和毕业门槛

依据美国学者菲利浦·阿特巴赫(Philip G.Altbach)的定义,在全球市场下存在着不同的教育系统,这些教育系统呈现显著的“中心—外围”特征,即在特定的区域内有着特定的教育中心。但是这种中心和外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对于美国和欧洲的发达国家而言,中国高等教育显然不扮演“中心”的角色,但是相对于“一带一路”国家则处于中心的位置。以此为假设前提,在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热情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有必要提高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准入门槛和毕业门槛。

当前正值农村改革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集中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怎样更好地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来指导和引领发展,是值得各级党组织深刻讨论的重要课题。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升亿万农民幸福感、强化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明确了新时代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首先是汉语言考核准入,汉语言是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基本知识储备,沿线许多国家并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留学生在汉语言和英语基本功不达标的情况下更无法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其次是变革留学生管理和教学方法,中国高等教育不可能照搬西方高等教育范式,但是可以学习其领先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和理念。以美国为例,长期以来美国将国际化高等教育当做是自身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部分予以充分重视,美国联邦教育将教育划分为三个层面:传统的核心学科、跨学科素质培养、全球化能力,美国在招收国际学生方面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16]。中国高等教育虽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高等教育国家化发展长足进步,但是有必要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标准,适当变更留学生培养方式培养综合性人才。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中国为起点的共同发展理念,是推动世界进步的伟大倡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铺垫,中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理应顺应时代发展,充分搭乘“一带一路”这辆“顺风车”,实现提升中国国际化高等教育质量、培养更高层次和高质量的留学生人才。为此,中国高校应通力合作,一方面确保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达到来华留学的标准,另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切实变更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方法,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注释:

(1) 资料来源为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发布的《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2006-2016年)》,本文来华留学生相关数据,如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此。

三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信息化背景下,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载体的优势功能,长效推进高校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利用微信、微博、QQ群、网站留言板等新媒体和网络技术,构建覆盖面更广泛的服务网络,实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全天候、零距离,提升服务工作的时效性和覆盖面。

参考文献:

[1] 陈丽,伊莉曼·艾孜买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近10年发展变化与策略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6(10):28.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J].交通财会,2015(4):85-86.

[3] 教育部.将设“丝路”中国政府奖学金[EB/OL].(2016-08-11)[2018-11-01].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31200/Document/1486603/1486603.htm.

[4] 马佳妮,周作宇.“一带一路”沿线高端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1):100-101.

[5] 中国网教育.开创“一带一路”国际产教融合全新格局[EB/OL]( 2016-12-06).www.china.com.cn/education/2016-12/06/content_39861765.htm.

[6] 陈强,文雯.“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使命、挑战和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8(3):31.

[7] 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10.

[8] 韩维春.来华留学生兼职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对北京地区高校留学生的调查统计[J].国际商务,2014(5):102.

[9] 丁笑炯.基于市场营销理论的留学生教育服务——来自上海高校的实证调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 刘金兰,李勇,伍爱凤.开放兼容促进优秀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2015(15):54-55.

[11] 杨金石.日本留学生政策的调整与启示[J].教育探索,2014(1):154.

[12] 教育部.我国提高来华留学生政府奖学金资助标准[EB/OL].(2015-01-22)[2018-11-01]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47/201501/183255.html.

[13] 文雯,陈丽,白羽,等.北京地区来华留学生就读经验和满意度国际比较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3(2):67.

[14] 丁笑炯.来华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基于上海市四所高校的数据[J].高等教育研究,2010(6):38-43.

[15] 刘进,哈梦颖.世界一流大学学术人才向中国流动的规律分析——“一带一路”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17(11):28-31.

[16] 刘建丰.致力于更具国际竞争力——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向与启示[J].教育研究,2014(5):147-148.

 
张春胜,王朝晖
《荆楚学刊》 2018年第06期
《荆楚学刊》2018年第0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