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结构化教学在中学时政专题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 问题的提出

时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共同承担学科立德树人的任务。时政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重大事件,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教育形式可采用与基础型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形式,也可采用独立的时政专题教育的形式。根据《上海市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学校每学期须安排10个课时用于时政专题教育。

一直以来,广大一线政治教师对10个课时的时政专题教育存在诸多的疑惑,比如,“没有教材的时政专题教育教什么?”“时政专题教育目标是什么?”“怎样开展重大时政专题教学?”等等。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在时政教育中开展结构化教学有助于教师解决以上问题。所谓结构化教学,就是在中学时政专题教育中,以学生合理心理结构建构为核心,以把握学生认知结构、构筑合理知识结构、创设科学可行的教学结构为切入口开展教学、提升时政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开展结构化教学的核心:学生合理的心理结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冯忠良教授最早将结构化教学的概念引入各个学科,他阐释了结构化教学应以“心理结构”建构为中心的理论。[1]理论衍生出以下观点:心理结构是由功能相互联系的心理因素(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教育成效受制于主体(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程度及心理结构合理程度;教学要明确学生“合理心理结构”的内容,而后有的放矢地展开。

时政专题教育核心指向学生“合理心理结构”的建构,至少包含四个层面内容:第一层是知识层面的,即学生将外部的时政信息内化为个体认知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一种结构化的知识。第二层是思维层面的,即学生建立时政现象与头脑中知识结构之间的多维、纵横关联,并按一定的逻辑方式对各种关联进行分类和整合,形成脉络清晰的整体,这是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法。第三层是价值观层面的,即学生逐步形成对时政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政治意识,将外部理论内化为自身坚守的立场、观点和信念,这是一种价值观层面对时政教育中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再结构化。第四层是实践层面的,即学生建构有逻辑的假设和有实证依据的实践方案,并在积极实践的过程中把外部世界的变化与自己的发展相关联,做出相应的人生规划和调整,这是一种围绕人的发展将内外部因素有机整合的、更为复杂的结构化状态。以上四个方面层层递进、互相支撑构成了时政结构化教学的核心——学生合理的心理结构——这也是开展时政专题教育的目标。

各新升格本科院校可根据本校艺体类本科专业的办学规模,将艺体类的专业英语按专业大类分为美术类、音乐类、体育类,或按照艺体类各细化专业进行划分,共设置拓展层和提高层两个层级:拓展层专业英语开设2学期,提高层专业英语开设1学期,每学期都为2个学分。由于英语基础与能力水平相对偏低的学生的语言基础需继续夯实、语言的基本技能需继续提高,因此该层级的专业英语不单独开设,而是在通用英语教学中适当融入相关专业知识的内容。同样,同一层级如有多个教学班,实行走班制。

三、开展结构化教学的切入口: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把学科的书本知识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基本上以结构为单元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使贯穿教学的认知线由点状积累转化为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叶教授的理论对开展时政教育的启发是:教学须依据学生认知状况和发展需要,将知识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结构化处理,以此提升教育实效性。由此,笔者将把握学生认知结构、构筑合理知识结构、创设科学可行教学结构作为开展时政结构化教学的切入口。

(一)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时代,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时政教学现场的。学生对时政已有哪些认识?他们信息来源渠道是哪里?学生认识是如何形成的?哪些认识是正确的,哪些认识是有偏差的?偏差是如何产生的?这些都是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把握学生认知结构,不仅要关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信息,还要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教学相关联,为此教师还要思考:时政内容与学生的成长有什么联系?教学该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教学需要给予哪些帮助来支持学生改善或纠正已有认知等。当这些问题进入教师视野,表明教师已经建立起了教师教学、学生认知、时政内容之间的多维关联,由此开展的时政教学势必是依据学生认知起点筛选教学内容而进行的结构化教学设计。[1]还须指出的是,在整个时政教学中,学生所有的反应和问题都应作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被整合到教学中,建立合乎逻辑的内容框架,作为时政教学不断推进的逻辑线索。

(二)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

时政的时效性带来了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但内容的不确定性并不意味着教学的随意性。时政教学中,教师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两个重要的依据:其一是时政内容本身的逻辑结构;其二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两个方面可以互相配合,有机整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后,时政教学首要任务是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笔者研究了时政内容本身的逻辑结构,形成整个时政教学的知识大框架。笔者形成了依次递进的四个时政教育专题: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其次,笔者研究学生认知结构,将知识大框架与学生认知结构结合,形成每一个时政专题内部的知识小框架。以“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专题为例,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对该时政热点的认知,形成了如下的教学逻辑:“1949年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过哪些变化?”——“十九大以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和依据是什么?”——“党和政府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中,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工作还可以有怎样的改进?”。

(三)创设科学可行的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指教师、学生、学习资料等诸因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方式及活动序列,是各种行之有效教学环节的优化组合。时政专题教育的教学结构不是一种僵化的、概念化的静态模式,而是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体现知识、能力、思维方式的连续性、系统性和迁移性的教学活动整合。这种有序的教学结构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基于结构化思维梯度发展的学科活动设计。结构化的思维方式是学生实现从知晓时政信息向培养坚定的立场、观点和信念飞跃的桥梁,教师要搭建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支架,其教学必然表现为设计认知能力由低到高循序渐进、思维逐步结构化的学科活动,如,设计认知能力从“识记与辨识”,到“理解与阐释”,再到“综合与评价”梯度上升的问题链,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修正和完善知识结构的学科任务等等。其二,基于实践能力梯度发展的教学环节设计。实践能力是时政教育的归宿,是结构化的知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时政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实践能力是学生将知识、方法和价值观迁移到解决现实问题中锻造而成的,其形成过程一定包含了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与修正,教师搭建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支架,其教学必然会出现与“课堂思辨——课外实践——深度学习——深入实践”类似的教学环节设计,并以此反复锤炼学生实践能力。[3]

四、开展结构化教学的课例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以“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时政专题教育中的一些教学设计为例,尝试从结构化教学的角度作一些深入的剖析和阐释。

(一)基于“认知结构”的“知识结构”设计

这是课前的教学设计。通过这样的调查,教师旨在了解该时政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关联度,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怎样通过教学建立起学生认知和时政内容之间的关联度。教师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知晓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并能正确描述这一变化;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列举相关数据来证实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合理性,但缺乏整合所列数据说明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学生大多能运用经济、政治的部分知识解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合理性,但无法从哲学方法论的层面来综合阐释这次历史性的转化的合理性;学生还提出了诸如“判定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很重要吗?”“在十九大之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有过较大的变化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政府将如何致力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等问题。学生的回答反映了其认知起点,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整理、修正、完善已有的认识,建立碎片化想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选择教学内容,架构知识的逻辑关系。

其二,作品中两种完全相悖的审美质素,均势并置而能相成,如黄宾虹论笔墨即要求“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春雨与秋风,显然是截然相悖的品质,而在大家手里能自由拿捏,浑然相成。吴德旋亦论到书法用笔的微妙分寸,在于“秀处如铁,嫩处如金”,他在《初月楼论书随笔》中云:“书家贵下笔老重,所以救轻靡之病也。然一味苍辣,又是因药发病,要使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方为用笔之妙,臻斯境者,董思翁尚须暮年,而可易言之耶?”⑤以董其昌晚年书画笔墨证之,可知“人书俱老”的境界,在中国艺术中很重要的体现,就在于对笔墨微妙分寸,尤其是对相悖而相成的分寸的自由拿捏。

例1:

统计并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两组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和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能力。①根据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变化评测其心理状态,其中得分愈高提示焦虑情绪和抑郁状态愈严重,焦虑总分为100分,抑郁总分为10分;②自拟调查问卷表并回收有效问卷,采用百分制进行得分统计,90分及以上为优,60-89分之间为良,低于60分为差。

“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时政学习主题

课前小问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1)单矿物试验表明,在淀粉、CaCl2的药剂体系中,高碱条件下(pH=11.5)捕收剂CM-5捕收石英的效果与油酸钠相当,但捕收绿泥石的效果明显优于油酸钠,对目的矿物赤铁矿的捕收效果较弱。此外,CM-5对温度的适应性要优于油酸钠,在15 ℃时仍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捕收效率。

“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时政学习主题

平面4参数转换属于两维坐标转换,对于三维坐标,需将坐标通过高斯投影变换得到平面坐标再计算转换参数[9]。

3.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哲学知识解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合理性。

4.提出你的问题。

实践与探究活动:①了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②找一个小组共同关心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调研政府已经或正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工作,体悟政府所做的努力,并对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小组将调研的成果制作提案,参加“模拟政协”的提案活动。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特点”相关内容,学生大多能知晓,但如果只是简单地记住这一“概念性时政知识点”,这对学生成长是没有意义的。经验告诉教师,学生在媒体中已经知晓了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但有着不同背景和经历的学生,由于不同程度地接受着来源于大众媒介、家庭成员、同伴的观点,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存在混淆,甚至是错误的、偏激的观点。这些提醒着教师去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起点,收集各种支离破碎的学生经验,并以此展开教学。

在把握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初步确定了本时政专题教育的三大教学模块:①“翻一翻历史,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轨迹中理解其变化的重大意义”:②“结构化数据,从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出发体悟党和国家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合理性”:③“做一次调研,从你关心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入手,记录党和国家为此付出的努力,思考自身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应有的作为”。

(二)基于“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教学结构”设计

例2:

2.如果要查找相关数据证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合理性,你会查找哪些方面的数据?

课堂教学问题链

问题一:阅读材料,结合历史知识,阐述“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的重大意义,并从哲学层面概括党和国家把握我国主要矛盾变化所坚持的方法论。

问题二:阅读经济数据图表,将数据图表分类、综合,并建立经济数据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之间的关联。

问题三:评价“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判断的正确性,并思考自身在这一关键历史时期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3)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围绕“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任务,在金融方面,山东省政府应加大制造业发展的支持,以促使制造业结构进一步改变、提质增效和升级转型。同时,山东省政府还应该积极发展并逐步改进有利于建设制造强省目标的多元金融体系,发挥好银行机构的业务优势,以产生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协同效应。

当再次坐下休息时,大家开始聊起了天,互相分享着彼此的经历。他向我们询问着,想要完善自己的登山技能,我不禁想起一句曾在网络上看到过的文章:高手会积极向他人求助。是啊,结伴而行,互相帮助扶持,自然是能走得更远。

(1)静脉炎。与导管相关性静脉炎性症状或体征:持续疼痛(静脉输液结束后持续疼痛大于2小时);发红;肿胀;硬化(条索状);脓性分泌物。分析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ing Society,INS)分级系统 [6]和 Tager’s[7]评分综合考虑,分为三级。

教师在“问题一”中提供学生四段阅读资料,内容依次为:党的八大报告、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党的十三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相关表述。设计“问题一”有两个目的。其一,帮助学生通过文献阅读,综合政治学科和历史学科的知识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们不可能主观选择;但对其判断必须及时准确,认识超前或滞后都会干扰社会发展进步,甚至会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该知识点是教学的重要知识内容,也是理解该时政内容的起点和基础。其二,帮助学生将时政学习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贯通起来,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过程中,体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总的来说,教师通过“问题一”的设计,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了现实生活和时政知识之间的关联,这是本堂课对知识层面上学生“合理心理结构”建构的关注。

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实施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与管理,加强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加强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核定并公布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围。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以农业灌区、工业园区、生活社区为载体,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严格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管理,加强用水户水量平衡测试,建设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示范工程。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能力。

教师在“问题二”中提供学生多组经济数据图表,包括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我国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率、我国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北京和上海PM2.5浓度等。这些数据来源于学生回答课前小问题2.时所提及的数据指标。教师将学生已有的认知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既然学生列举出相关数据指标来证实主要矛盾变化的合理性,教师就利用这些数据,跟进和验证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数据变化与主要矛盾变化的关联。于是,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数据指标补充为经济图表,利用这些图表具象化地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方法建立数据变化和主要矛盾变化之间的关联。由此,设计“问题二”的目的有两个:其一,帮助学生在繁杂的图表信息中找出逻辑,在逻辑收拢中形成分析问题的系统框架。其二,帮助学生在结构化操作中提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总的来说,教师通过问题二的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经济数据之间的关联,经济数据与时政知识结构之间的关联,这是本堂课对思维层面上学生“合理心理结构”建构的关注。

教师设计“问题三”有两个目的:其一,帮助学生在更大的背景下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即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以便学生在“变”与“不变”的哲学思辨中领悟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在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其二,将外部世界变化与自身发展相关联,帮助学生树立强国路上继续奋斗的坚定信念。总的来说,教师通过“问题三”的设计,帮助学生在哲学方法论的层面统整社会现实和时政知识的相互关联,建立外部世界与个体发展的关联,这是本堂课在价值观层面上对学生“合理心理结构”建构的关注。

在集中的课堂学习之后,教师还组织了一次“实践与探究活动”。这一活动旨在提升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思想政治学科培育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不是简单地指学生参加了多少学科实践活动,而是将学科社会实践活动视为一种基于学生认知结构发展水平的对个体经验的思辨和实证的场域,将学科社会实践能力视为学生将现实世界中分散于局部的要素联系起来,建立一种逻辑的假设和分析,通过设计可行的实践方案证实或证伪假设,在修正和完善个体认知的过程中提升个体结构化水平的能力。由此,该“实践与探究活动”不仅要求学生辩证地分析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要求学生设计调查方案了解我国政府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不仅帮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认同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敢于表达民意,感受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主动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总的来说,教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不仅从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找到哪些现象可以关联,还找到运用知识赋予关联合理性解释的方法,更重要的,找到了将外部世界与自己的成长建立起关联的价值取向,这是本时政专题教育对实践层面上学生“合理心理结构”建构的关注。

在前面确定精选pH值条件下,进行调整剂水玻璃用量试验。试验结果见图9。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当水玻璃用量在200g/t时,精矿产品中铜、钼的回收效果较好,随着用量继续增加,铜、钼逐渐受到抑制。

中学开展时政教育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建立自身与其身处的社会、国家、民族之间的关联。正如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指出,“教育应该对人格的自我形成和学会成为公民做出贡献。而在一个民主制度中,公民是通过他与祖国休戚与共的关联以及对祖国的责任来确定的。”中学时政专题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更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价值归属,通过教学来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生活、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敏感性关联,这就需要结构化教学。用这样的教学来搭建知识的结构,提升结构化思维的能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形成积极的行为表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忠良,冯姬.教学新论——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增为.关于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结构化思想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学,2015(8).

[3]刘璐.中学政治课时政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陈明青
《教育参考》 2018年第02期
《教育参考》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