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全流程风险管理视角下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路径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世界经济逐步走向成熟,新的世界性话题——“环保和绿色”日益被提及,许多国家都在为实现环保、解决气候问题等不断努力,希望能够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协助推进世界性的绿色发展。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快速,得益于国家40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战略,但同时也出现了环保发展缓慢甚至被忽略等问题。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绿色发展”理念快速进入人们的视野,经济发展与环保建设更加密不可分。商业银行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部门,势必要紧随国家政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大力支持国家的环保工作,为国家绿色发展注入 “新鲜血液”。因此,商业银行必须秉持绿色金融理念,将环保与金融 “联姻”,把发展绿色金融产业作为重要任务,更要注重对绿色金融的全流程进行风险管理,促进绿色金融健康发展。

1 绿色金融和全流程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及特征

1.1 绿色金融概述

绿色金融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金融业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如何推进这项工作;二是金融业怎样自我发展,即如何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融入到绿色金融发展之中。绿色金融推进两者的无缝融合,能够实现全社会经济、环保和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对接,促进整个社会的全方位有效运转[1]。绿色金融不再仅仅考虑单一的发展指标,它将环保和自身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纳入自己的经营活动范围,它对金融机构的要求是:金融机构的营运风险中要体现出环境变化指标,在投资项目时要考察本金融机构的投资资金一旦放到某项目中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基于此种影响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指标,例如风险成本、风险报酬等[2]

绿色金融具有两点特征:一是它对环境利益的关注度尤为突出。金融机构结合自我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经验,对社会运行中的各相关经济主体进行引导,使得他们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为实现环境保护与金融活动的一致发展而努力。二是它的实施需要政府政策做推动。如若没有相关政策针对环境资源这一具有公共性特征的物品加以约束,金融机构是不会主动关注和环境生态相关的内容的,也不会去探寻所投放资金是否会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更不会去了解环境生态要求标准是否存在于贷款方的生产和服务之中。绿色金融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更多关注的是人类社会在生存和发展中的环境利益,体现它活动的成效标准是环境保护是否有效以及资源利用程度是否达标。绿色金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效益统一[3],促进各个方面协调长远发展。

1.2 全流程风险管理概述

全流程风险管理是指大规模收集和整理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评估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方针和策略、探寻最优的风险管理决策和解决方案,以及后续开展风险管理的最佳监督与改进工作的全过程。全流程风险管理工作具有动态性、系统性、整体性、灵活性等特征 (见图1),可实现动态循环的风险管理。

  

图1 全流程风险管理过程

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的范围具有全面性,能够从整体上来把握风险;二是风险管理的过程具有全程性,能够覆盖风险管理的整个流程,涵盖其中每一个环节和流程节点;三是风险管理的方法呈现出全方位性,尽可能实现风险管理方法和渠道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四是风险管理的文化具有全员性,各部门之间人员的工作信息互通有无,实现风险信息共享。

2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全流程发展现状

3)丰富产品提高服务,合理安置全流程风险管理人才。客户需求具有多样化特征,商业银行应该从不同角度来总结客户需求规律,拓宽发展绿色金融的相关渠道,实现绿色金融的多样化发展;通过开发绿色租赁产品、发展绿色信托业务以及对绿色资产进行证券化等方式,充分挖掘绿色金融的发展潜力[10]。同时,也要重视个人消费者对环保需求的个性化表现,推出差异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来满足个人消费者。商业银行还应该在绿色金融的整个发展流程环节中合理安排专门的环保技术人才,对流程中的相关操作进行熟练整合,充分发挥全流程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效用。

使用频度最高100词中,两表共有13词:“自己、今天、可以、没有、他们、我们、现在、许多、一个、这些、这样、中国、第一”。相同率为13%,大大低于两字表最高100字的相同率。

商业银行在全流程风险管理视角下发展绿色金融,必定会带来其管理和运营等相关成本的增加,因此,商业银行要对全流程中的风险准确定位,探寻出绿色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实现成本降低和资金运用效率最大化的目的。

2.1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全流程发展问题与风险

目前,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都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也要顺应形势,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有全球化视野,在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时候,要关注全球经济的形势变化,结合形势的变化,剖析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探索全球化的背景下,与企业实际情况符合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好地改进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

案例2 人教社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4(2007年2月第2版)(以下简称人教A版新教材)第12页中的三角函数定义是全息定义.

3)银行内部体制机制不完善,人才储备不足。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更多关注如何具体开展绿色金融的经营工作,没有对与绿色金融相关的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6],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内部体制机制;往往忽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造成绿色金融业务的专业人才不足,针对流程风险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缺乏,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难以实现 “无缝对接”。

2)商业银行实施全流程风险管理是降低和转移风险的必然选择。在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全流程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这三大类风险势必会出现,而且也会伴随着相关的政策法规、项目建设以及核证机构道德问题等方面的风险。任何一个环节或流程节点出现上述风险都会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进程产生影响,甚至造成失败停滞的后果。商业银行对全流程进行掌控,能够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降低和转移风险。

1)发展绿色金融的源头意识薄弱。绿色金融概念在商业银行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解读,商业银行完全按照自身理解来开展绿色金融业务[4]。从绿色金融开展的前端来看,很多银行都没有意识到绿色金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更没有意识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绿色金融支持,而且银行对发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致使绿色信贷发展缺乏战略性,用来评价环境风险的指标也不完善,银行全员只是被动接受绿色金融,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2.2 实施全流程风险管理的原因

风险管理不再仅仅是抓好流程的 “前半生”,即源头环节,而是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将全流程的各个环节纳入其中,针对流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商业银行从全流程的视角出发来发展绿色金融的原因有以下4点。

1)商业银行实施全流程风险管理是实现绿色金融发展双重目的的重要方式。商业银行对绿色金融发展进行风险过程监控,能够充分掌握整个风险流程的动态变化[7],实现绿色金融发展的双重目的:一方面针对绿色金融的未来市场发展,积极、合理、有效地进行布局,实现盈利渠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打造良好的绿色金融投资环境,树立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绿色发展的良好形象,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责任的紧密结合。

4)发展绿色金融的全流程中信息不畅。绿色金融发展的整个流程链条上连接着商业银行、企业、市场、政府、环保部门等主体,各个主体的研究领域、获取信息的渠道、掌握的信息量和对信息的分析处理态度与方式各异,而且彼此之间没有构建行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导致信息等资源的自由交换和流通受阻,商业银行不能准确无误地掌握全面的环保信息,每个流程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直接危及金融资产的盈利性和安全性。

3)商业银行实施全流程风险管理是实现自身战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全流程风险管理下,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到新型的社会风险和环境风险,设置相应的机构部门,并结合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绿色金融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同时也能够对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做全面合理的规划,逐步拓宽绿色金融的业务范围,不断推进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相关服务水平的提高,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而稳步实现商业银行自身的战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8]

4)商业银行实施全流程风险管理是完善绿色金融风险治理制度和体系的迫切需要。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内外部风险审查制度还不完善,针对相关风险的审查尚未制定合理的准则和依据,各部门权责划分不明且信息往来受阻,没有形成绿色金融风险治理体系,风险审查也只是关注前期发展状况,没有真正将风险治理运用到整个流程及其所有内部环节之中。

3 全流程风险管理下发展绿色金融的具体路径

综上所述,重视科技的底线安全极为必要。以人类视角考虑,目前人类拥有的科技已经很多,如果善用已经可以给人类相当多的便利和福祉,冒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去发展尖端科技是否值得?至少发展那些高危的尖端科技肯定得不偿失。当然,如果用个人(科学家等)视角、集体(包括企业和国家等)视角考虑,则非常需要发展科技。 何种视角更合理,应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标准来衡量。“挑战—应战”是思考未来的有效方法,无论是个人、集体还是人类社会,洞察和预知面临的最大危机与挑战是最为必要的头等大事,笔者提出“致毁知识”概念并以其为研究对象开展科技巨风险研究至今20年,做出了上述一系列新发现和新结论。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手段、技术和方法都在不断进步。其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命脉。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管理,才能推动国有企业稳步发展,巩固改革成果,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现有国企财务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构建绿色金融发展的全员培训机制。商业银行首先要对员工开展环保意识培训,为今后开展绿色金融工作奠定思想基础,接着要将绿色金融相关知识和理念在银行内部进行深入培训,促使员工对绿色金融拥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培训方式和培训战略进行动态调整,健全和完善内部风险预测、防范机制,注重对发展绿色金融全流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2)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且规模不大。在我国,商业银行接触绿色金融的时间较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缺乏,尤其是在绿色信贷方面,长远发展目标不确定、产品单薄、服务体系不完善、业务渠道开拓不足、流程和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能力弱,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5],导致绿色金融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2)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绿色信贷制度。在绿色信贷方面,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借鉴,制定相对详细的指导目录和风险定级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信贷制度,以实现绿色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9]。在授信开始到授信完成的每一个环节上,要逐渐形成业务操作和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办法,建立能够真实反映现实情况的风险评价体系。

经济形势进入 “新常态”以后,四大国有银行和一些股份制银行为发展绿色金融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全流程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风险。

4)建立覆盖投资的全流程风险管理监控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整套覆盖投资的全流程风险管理经营模式,从客户选择、项目评估、资金投放、投后管理到款项收回等风险管理各环节均体现绿色金融的经营理念。客户选择环节,从源头对投资客户实施差异化标准,避开 “红线”标准的客户。信用评估环节,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政策和相关环境标准要求对客户的贷款项目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估。资金投放环节,合理有序、逐步推进资金对客户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支持,实现资金的有效投放。投后管理环节,密切关注客户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掌握客户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执行信息,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款项收回环节,针对资金后续使用效用低下的客户,实施限额管理和名单制管理,优化客户结构,尽早防范后续风险。

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是最重要的瓦斯参数,其大小和突出危险性密切相关,也是进行煤层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关键指标,工作面前方煤体的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可作为预警的重要指标。综合上述,瓦斯地质预警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图2 商业银行特色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

4 全流程风险管理下发展绿色金融的保障措施

为了更好地促进上述发展路径的实现,商业银行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保障措施。

1)积极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商业银行应该深入了解、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发展和完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和市场体系的政策要求。在法律体系方面,遵守国家有关发展绿色金融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主动搭建合理有效的组织框架和内部机制,制定自身发展绿色金融的相关规章制度,构建特色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 (见图2),协调流程中所有环节,打通风险监管的政策型路径。在市场体系方面,积极协助政府等相关主体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独有的调节作用,实现其向绿色金融发展的合理转型。同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要加强创新,对绿色金融产品推陈出新,不断开发设计金融衍生品,丰富自身服务内容,激发市场潜能。另外,商业银行要为监控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风险而形成自身独有的一套体系[11],这个体系尽可能涵盖每一个风险点,因此,需要借助商业银行的综合治理系统、激励约束系统、风险评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等,也要与政府等机构的风险防控系统进行交互,从而实现基础保障平台的良好运行。

式中,Dn为电子的扩散系数,n(x)为少数载流子(电子)的浓度,g(x)为光电子产生函数,LD为电子扩散长度,在透射式GaN光电阴极中,g(x)的表达式为[17]

2)主动开展绿色信贷评价。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核制度和贷款管理制度直接关系到其绿色信贷业务的进程,因此,商业银行要主动进行绿色信贷技术和相关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同时也要借鉴国际金融的发展经验,紧随国际金融的发展步伐[12],在绿色信贷之中逐步推进或完全运用 “赤道原则”。要不断优化银行贷款结构,严格把关资产质量,提高绿色信贷管理水平,不断培养和储备绿色信贷管理专业人员,不断完善绿色发展的评级制度。在评价绿色信贷成效时,要关注银行工作人员的履职评价状况、绿色信贷机构准入标准、绿色信贷业务发展规模,使之形成一个协调顺畅、系统推进、循环发展的信贷评价过程,建立起一个合理有效且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同时,要不断完善与绿色信贷发展状况相关的评价机制,把环境评价融入到贷款的每一个阶段。

3)加强建立综合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其他部门的共同支持、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和综合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商业银行通过对信息共享平台承载的绿色金融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解读、整合,最终提炼出有用信息并快速反馈到相关部门,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使全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及时进行风险防范。同时,商业银行在进行绿色金融风险治理时,要密切联系政府和环保部门,拓宽绿色金融的发展渠道,实施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注重对绿色金融项目的多样化投资,及时处理资金在供需时的期限错配问题,不断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大幅降低风险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查成伟.绿色金融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金融纵横,2010(5):15-18.

[2]林欣月.我国绿色金融的内涵、现状和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7):305.

[3]李晓西,夏光.中国绿色金融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4]王姣,史安玲.基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的讨论[J].中国商论,2015(Z1):69-70.

[5]张兆曦,赵新娥.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武汉金融,2013(5):53-54.

[6]高清霞,吴青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1):18-20.

[7]刘钰俊.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需关注问题及建议[J].金融与经济,2017(1):76-78.

[8]张伟.金融业绿色转型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9]刘玮.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6.

[10]葛察忠,翁智雄,段显明.绿色金融政策与产品:现状与建议[J].环境保护,2015,43(2):32-37.

[11]连平,武雯.加快步伐推进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J].中国金融家,2016(11):34-35.

[12]冯守尊.赤道原则——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王珊珊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