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舞蹈史论研究的时代递进—由“中国古典舞‘名’‘实’之辨”引起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6-07-05

中国的舞蹈艺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一门独立的事业发展以来,可谓蒸蒸日上:继承发展传统的民族舞蹈艺术,学习引进西方的经典舞蹈(芭蕾),努力跟上世界现当代舞的步伐,大胆吸收流行舞的新潮时尚……短短的六十多年,中国舞蹈不仅在本土五彩缤纷,而且名扬海外香飘万里。

然而,时代的发展对舞蹈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继承发展传统的民族舞蹈艺术就是中国舞蹈界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但在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实践中,“中国古典舞”的处境显得有点尴尬:一方面由于中国古代舞蹈出现断层,使现今的“中国古典舞”难以验明真身;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经过几代舞蹈家研究创建的“中国古典舞”又被视为正宗而不能越雷池一步。

上海戏剧学院刘青弋教授的《春秋—追问古典系列之“中国古典舞的‘名’‘实’之辨”》的研究成果,通过思辨和舞蹈创作实验的实体展示的结合,尖锐地指出并论证了现今舞蹈院校和舞蹈大赛中被命名为“古典舞”的作品名不副实—这些当代舞蹈编导运用中国古代舞蹈元素创编的舞蹈作品,不能取代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典范舞蹈代表作。很明显,这个追问将中国舞蹈界多年来维护“古典舞风格”的注意力引向了对古代舞蹈艺术的再探究和再开掘上,同时也提出了现今应该如何认识“中国古典舞”的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汾渭平原作为中国第四大平原,是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区域之一,2018年被生态环境保部纳入了“蓝天保卫战”治理重点区域。目前有关将汾渭平原大气污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卫星监测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将利用 OMI数据,综合运用空间插值、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汾渭平原SO2季节性空间分布特征、逐月变化,以及不同时期平均年总量变化情况进行探讨,旨在全面认识汾渭平原大气污染现状,为本区域联防联控提供科学依据。

一、中国古典舞当代创建的背景和价值

中国古代舞蹈出现断层,但戏曲舞蹈却独具魅力,熠熠生辉。到了现代,在西方独立舞蹈艺术的影响下,先有裕容龄、欧阳予倩以及不知名的戏剧和体育界人士搞起了“古装舞”;后又有戏曲武生王萍、朝鲜舞蹈家崔承喜致力于从戏曲中取舞的实验。但真正使舞从戏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艺术,受惠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民族艺术和经典艺术建设的重视。创建于建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古典舞”带着换了人间的喜悦和民族文化自信的豪气,从传统戏曲中脱颖而出。但遗憾的是,因国家政治因素导致的对苏联芭蕾模式的借鉴,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创建无形中烙下了异化的痕迹。然而在初创阶段,“老大哥”的帮扶无疑是能让“小弟弟”起步的重要支撑;更何况中国的舞蹈事业刚起步,舞蹈史论的研究还处在拓荒阶段。所以,虽然特殊背景下的起步使它后来步履维艰,但这迈出的第一步还是很可贵的。

The studies in dance history are of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constant adaptation with practic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level, and gradual opening of academic vision.It requires scholar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o relay progressively.This progressive research will uncover countless “secrets” of the vast dance history in China,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al development and making the rational principles break the habit of solid think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anc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Chinese national dance.

[28]环球网:《泰国接待游客人数破纪录》,http://news.sina.com.cn/w/2018-01-18/doc-ifyqtycw9564383.shtml,2018年01月18日。

二、“中国古典舞‘名’‘实’之辨”的由来和意义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古典舞”的创建和质变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对中国经典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现在出现的问题是人们把它视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在教学中其被视为不可逾越的正宗,在创作中更是成为衡量风格的一种标准,致使“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举步维艰。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始终是文化人关注的问题,在当今习近平关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更被提到了关系到建立文化自信的高度。刘青弋教授关于“中国古典舞‘名’‘实’之辨”的讨论,以及“追问古典”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一个始终困扰着中国舞蹈界的关于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在起步于新中国的舞蹈事业中,人民的舞蹈家怀着对民族舞蹈艺术的热爱和崇敬之心建构起了“民族民间舞”和“古典舞”的强大阵容,创作出了众多精彩绝伦的舞蹈艺术作品。但也正是这种舞蹈艺术的成就和民族情怀使中国舞蹈界进入了一个以保持现有的中国舞蹈作为尊重传统的狭隘怪圈。笔者认为真正的继承应该是“保存”加上“发展”,而我们的现状是既没有重视作为非物质文化舞蹈遗产的“保存”(即对原生态民间舞的活态保护和对古代失传舞蹈的寻找、发掘、再现),又以强调风格为由阻止了现今的舞台上“民间舞”和“古典舞”在创新中的发展。由此可见,刘青弋教授的研究和追问的真正目的既不是对现今“中国古典舞”的否定,也不仅仅在于对“古典舞”概念的追问,而是从现今“中国古典舞”存在的问题入手,直指中国舞蹈界在继承传统舞蹈问题上的盲从和缺位。

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高金荣的“敦煌舞”、孙颖的“汉唐舞”,还是刘凤学的唐、宋、明朝的舞,所走的是一条与从戏曲舞蹈中创建“中国古典舞”不同的“重建”之路,即不是间接地从明清戏曲中抽取和提炼,而是直接根据每个时代的舞蹈形象和遗存下来的舞图舞谱来还原呈现。可见从“创建”到“重建”这是针对舞蹈这种古代没有科学的动作谱记方法留存下来的动作艺术研究和发掘的进步。而刘青弋教授这次的壮举是中国大陆舞蹈学者在此类研究中的一次突破性跨越。她不仅研究流传到日本和韩国的唐代与宋代的中国宫廷舞蹈,还深入破译与复现宋、明、清雅乐舞,并首次将宋代德寿宫舞谱(文字谱)复现在舞台上。更为重要的是,她从理论上阐述了“古典舞”的概念并对现今的“中国古典舞”进行了“名”“实”之辨,为真正重视发掘和保护中国古代的经典舞蹈提供了理论依据,应该说这体现了舞蹈史论研究的时代递进。

关于“中国古典舞”继承和发展话题的研讨与争论由来已久,而刘青弋教授提出“中国古典舞‘名’‘实’之辨”应该说是这场研讨和争论拉锯战中一个击中要害的研究成果。她从辨析“古典舞”的概念入手,让人们思考现今被认为正宗的“中国古典舞”的实质,即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中国古典舞”不能张冠李戴、以偏概全地取代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中国古代经典舞蹈,亦不能不自觉地限制当代舞蹈编导艺术的创新。只有搞清了这一点,我们的舞蹈家才能一方面致力于探寻、研究、发掘和保存包括真正的中国古典舞在内的中国古代舞蹈,另一方面可以放开手脚运用中国传统舞蹈的语汇和元素来创作富有民族特色的、反映中国人现实生活的舞蹈作品,而不再为了保持古典舞的风格而只能创作反映古代人生活的舞蹈作品。

三、中国古典舞研究的时代递进

The purpose of this ar gu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is not to deny the established “Chinese classical dance,”but to clarify the concept.The hope is that people would devote themselves to exploring, studying, discovering,and preserving the real classical dance on the one hand and free themselves to utilize Chinese traditional dance vocabulary and elements to create the dance works with ric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 f ecting the real life of Chinese people, rather than being conf ned to maintaining the style of classical dance and choreographing the works about ancient people.The signif cance of this inquiry lies in putting forward a question that has always plagued the Chinese dance community on how to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Inheritance is about both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two cannot be followed blindly,and neither of them can be absent.It concerns the issue of establishing cultural conf dence as mentione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in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继20世纪50年代北京舞蹈学院创建“中国古典舞”以来,对于中国古典舞的探索从未停止,而是随着对古代舞蹈形象的考古发现以及舞蹈家对传统舞蹈研究的深入而逐步发展。1979年甘肃省歌舞剧院以敦煌洞窟中各个时期的乐舞形象为参照,以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形象为依据创作了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并由此产生“敦煌古典舞”流派,为“中国古典舞”增添了新的内容。80年代中期,北京舞蹈学院的孙颖教授认为“中国古典舞”的建构应该在遵循中国古代舞蹈文化和历史的基础之上展开,中国古典舞的形式、风格、美学特征也应该在全面掌握先秦、汉、唐等传统基础之上进行构建。因此,他阅读了大量古籍,并依据汉画像石、舞俑和唐代壁画舞姿等古代舞蹈形象资料,重建了汉唐舞蹈。台湾舞蹈学者刘凤学根据史料所记录的文字、舞蹈图谱符号以及去日本宫廷研究唐代传至日本的唐代雅乐,赴韩国研究考察宋朝传至高丽的儒家舞蹈,重建了一些唐、宋、明朝的舞蹈作品。

笔者不惮篇幅,引用其说,意在彰明石涛论中国画创作整体性的“曲折”逻辑:笔墨→氤氲→混沌→一画(实为笔墨)→自我→笔墨→胎一(即混沌)→氤氲→笔墨,由此进入到创造的循环之中。此段批评,实际上是论说了笔墨与氤氲、笔墨与自我、笔墨与混沌三种关系,但石涛并未以今天常见的批评方式,分而论之,而是以线性回文的三个回环,来曲折言说。于此,正鲜活现出积淀在中国艺术家、批评家心灵与思维深处的“曲折感”。

舞蹈史论的研究是一种知识不断积累、与实践不断磨合、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和学术视野逐渐开阔的过程,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接力递进而为。刘青弋教授的研究成果体现了第二代中国舞蹈史论研究者的历史担当和对事业的推进。中国的舞蹈历史浩瀚精深,还有无数的秘密需要后人一代胜过一代地通过递进式的研究来揭示。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舞蹈界不仅现有的“中国古典舞”,还有“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名”与“实”都应该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推敲。只有按照理性的原则打破固性思维,才能使它们真正名副其实,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科建设和组织舞蹈赛事,更有利于中华民族舞蹈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能促进富有中国舞蹈特色的现实题材舞蹈作品问世。

时代呼吁舞蹈学者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努力奋斗,递进式前行!

郑慧慧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