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更新时间:2016-07-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1](42)报告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已成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特别是教育部门的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为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更是新时代民族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民族院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中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2、燃料乙醇技术。燃料乙醇主要是以糖类、淀粉和纤维素为原料经过发酵工艺而得到。由于其产量收到粮食资源的限制,成本高,难以形成大规模生产,因而长远考虑必须寻找丰富且廉价的原料来源。由于纤维质原料非常丰富且成本较低,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纤维素方面。

一、 要认识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主流和我党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思潮的多样多元多变、异域和异质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特别是受宗教极端思想、民族分裂势力的影响,以及敌对势力渗透争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而言,至少面临着市场逐利性的挑战,面临着网络新媒体的挑战,面临着教育对象思维方式、心理变化等诸多挑战。在回应意识形态建设和筑牢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民族院校要积极作为,认清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引领、凝聚和整合功能。

第一,要认识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意识,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并进而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价值观彰显着一个民族的优秀品格,蕴含着一个国家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当社会思潮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以及各种民族矛盾凸显消弭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一个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引导人们过一种“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2](163)的生活。因此,我党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工程,将价值观教育引导作为基础性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也已日益转变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行动。“时代楷模”“中国好人”等典型示范,正在引领和带动着少数民族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视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心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可缺失。特别是在新时代“四个伟大”征途中,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标杆,自觉抵制“三股势力”的渗透和影响,认清错误社会思潮的实质,以坚强的定力应对各种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增强“五个认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第二,要认识和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凝聚功能。邓小平认为,人的团结最重要,“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3](190)。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共同的价值目标,社会成员才能在矛盾交错中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进而提升社会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各民族的共同价值,它有助于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凝聚中国力量,增强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有助于增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使其成为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边疆稳定的重要力量,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成为坚决反对“三股势力”的强大力量。当前,审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各族同胞在共享改革和社会发展成果时,同样面临着宗教极端势力的蓄意煽动、民族分裂势力的野蛮颠覆,以及暴力恐怖势力的血腥残害,“三股势力”妄图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新时代要取得这场伟大斗争的胜利,我们要依靠和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严厉打击和孤立宗教极端分子、民族分裂分子和暴力恐怖分子。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未来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无疑也是敌对势力有意拉拢和恶意渗透的重点。在这种情形下,民族院校要积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功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紧密团结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面前绝不含糊,在反渗透、反分裂的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敢于亮剑,敢于发声。

众所周知,物质交换原理由法国著名侦查学家埃德蒙·洛卡德提出,该理论主要说明了任何犯罪行为只要有客体之间的接触都会发生物质相互转移。将这一学说的原理与信息化调查相结合,就形成了信息转移原理。该理论强调犯罪过程中信息转移现象与犯罪行为是共同体,是客观存在的,监察调查人员在寻找线索证据的时候不能忽视任何蛛丝马迹。

二、 要厘清和摸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思想脉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四个伟大”的铸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系统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完成这个光荣而艰辛的历史使命,需要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魂聚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各族人民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华梦”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新时期进行的伟大斗争中需要众志成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构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需要齐心协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基固本作用;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需要坚定意志,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促进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中需要同心共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作用。只有我们激发出全体人民的热情和激情,凝聚起广大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吸收好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形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广泛共识,就一定能够铸牢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就一定能够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2013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首先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联,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5](578)。《意见》第一部分还就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做了进一步的阐明,表述如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5](578)这就为各行各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意见》全面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坚持原则,阐述了融入国民教育和宣传的具体路径、方法、途径、措施及组织保障等。这些阐述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十九大报告还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42)这就要求全社会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这也是教育行业特别是民族院校应有的职责。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多个群体,还提到可以通过道德模范的学习宣传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因为人无德不立,社会无德不兴。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民形成善良道德意愿、情感,培育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责任,提升自觉践行能力,人民就会有信仰,民族就会永远充满希望,国家就会有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要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就要以“三个倡导”为基本要求,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通过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和精神追求分年级有序体现到民族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筑牢少数民族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体现于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和制度保障的各个环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国梦的宣传相结合,要与当代中国精神的阐释相结合,要引领好校园文化、把握好校园网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第三部分第七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23)在这里,报告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时代特性,一是意识形态深远的战略性,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浓郁的民族性,三是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广泛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四是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报告还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功能,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提供方向指引。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部分专门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的阐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42)。少数民族也不例外,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少数民族最高的价值追求。

第三,要认识和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功能。进入新时代,中国同时也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涉及诸多利益纠纷,要应对多种多样的困难与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挥整合和协调少数民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形成价值共识,成为凝聚团结各族人民向善向上的价值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和价值多样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整合与协调,来激活国家和社会运动的每一个细胞,从而增强各族人民的战斗力和原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协调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克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社会治理道路上的诸多艰难险阻,能够整合不同民族的多元价值理念,协调民族关系,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扬中国精神和民族力量。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就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而言,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来自于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道:“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2](163)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凝聚力量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一种有力的道德支撑。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要求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社会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要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内涵及本质规定

民族院校要培养担当民族地区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作用,就需要准确理解和精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内涵。实际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的条件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163),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民族院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要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转化为他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一新论断,是我党结合新时代深层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实现的理论突破,也是十八大以来我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方面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个论断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这个论断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和民族力量的动力之源,全体人民只有形成了这样的价值共识,国家才会有力量,民族就会有希望,才能建设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论断更加精准地聚焦了我们对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再认识,对我们强化和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这一新论断为弘扬当代中国精神、凝聚人民共识提供了基本遵循,是当前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纲领性指导。要以当代中国精神和共同的价值为指引,是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方向,是要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意义诉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以弘扬当代中国精神和共同的价值为载体或依托。只有认识和理解了上述论断,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最终使之自觉地转化为内心的信念、外化为行为习惯。当然,弘扬当代中国精神,也要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作为起始点和归宿。在弘扬当代中国精神的具体实践中,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认同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使之成为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首先出现于十八大报告。报告的第六部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在部署文化建设四大任务的首要任务中明确指出:“社会主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紧接着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638)。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阐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2](154)。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十一部分“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中,用“两个巩固”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533)

四、 要顺应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的新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把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论成果凝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统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对我们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和本质规定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夯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能,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释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信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涉及的内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其中,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科学内涵;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所努力的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要求,是时代新人的行为准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层面的价值追求。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选择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注明选择本作品的原因,以及对完成该作品过程中学生本身参与情况和完成情况,对本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及总结所取得的经验和下次努力的方向。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管理策略。

人,一切效益靠人创造,人才是第一位的。企业要发展,首先是选对人,特别是选对公司的中层领导人。中层领导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领员工兢兢业业为公司的发展奋斗,公司才能健康发展,才能长治久安。公司中层领导人和员工是公司的最大财富。范国防反复提到他的几位公司经理,公司的一位副总裁,6月份就开了32场产品推广会,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在一线,做宣传,做推广;绿业元郑州分公司经理,开会开得声带都哑了,白天开会,晚上输液。正是有这些中间力量的带领,全体员工才能努力拼搏,与公司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也正是有这样的员工和战无不胜的团队,才有绿业元今天的傲人业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需要落细、落小、落实。教育引导要从点滴做起,从细处着眼。民族院校既要加强教材和课堂讲坛的阵地管理,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不当观点的侵蚀,还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明辨理论是非,澄清错误或模糊认识,不断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还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在低收入组,低近邻信任组的平均k值(M=0.28,SD=0.02)会显著高于高近邻信任组而在高收入组,不同信任水平群体间的时间折扣不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分别以对陌生人、亲戚、朋友的信任水平替换近邻信任进行方差分析,均未发现显著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完善人格、塑造品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最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须有价值信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只有教师有了强大的价值信仰,才能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教育激情与责任,才会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觉自愿地接纳价值的塑造和陶冶。教师要把“三个牢固树立”作为根本要求,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成为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教师;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民族院校领导要切实关心教师的成长进步,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对长期在一线默默无闻、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要实行倾斜政策,对青年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2](16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长久的信心和耐心,更需要制定具体的方案和选择切实可行的路径。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重新生成。”[6](206)特别是对青年人来讲,价值塑造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172)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还要把握科学有效的方式。教育引导不仅依靠充沛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感化和人格吸引,更要通过深刻的理解和科学的道理来进行价值塑造。要紧扣时代主题,通过专业实习、社会调查、支教扶贫、科普宣传、生态保护、决策咨询等,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接触了解社会,在利用自己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实践中,培育和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要积极构建党和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且协同推进的实践育人机制。要积极探索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纳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现代民族大学制度,加强民族院校校级规章制度的设计、制定和完善。创新校园安全管理,认真解决维护学校安全、保护少数民族大学生权益的实际问题,善于在法治框架内妥善解决涉校纠纷和民族矛盾,不断巩固民族院校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少数民族大学生要积极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我是2005年开始使用班级QQ聊天群的。起初,QQ还未广泛使用,班级群的作用仅是个别家长与老师的交流平台,平时也不需要怎么管理,对于家长们的发言,也能够做到及时回复,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严蓓雯,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张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