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应用型本科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的不断升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2012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原“对外汉语”与“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三个专业整合并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整合更名后的新专业就学科性质而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拓宽了原“对外汉语教学”的涵盖领域,顺应了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以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作为目标,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现代汉语作为面向大一年级的主干学科课程,既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先导课又是专业核心课,具有理论、工具和实践三重性质,其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近十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该专业研究热点之一。

应用型本科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致力于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应用型高校除办学经验、教学资源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存在差距外,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重知识理论轻实践应用,照搬汉语言文学专业模式,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滞后等,这些问题降低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影响后续语言类专题课程及实践教学的开展,无法满足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需求,使得现代汉语教学走进了教学困境。

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总结,围绕应用型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发展。

教学目标的设置

1.应用型本科现代汉语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

教学目标的设置是课程教学的起始环节,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可以说它是课程教学的灵魂。有效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引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以往应用型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定位不清、内容单一、专业针对性不强、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问题。应用型本科在拟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8日下午,多达上千人聚集在东莞市殡仪馆,陪陈林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主任李金生、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国际篮联终生荣誉主席程万琦、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篮协副主席、广东省篮协主席刘克军等出席了追思会。

土狼王的皮肤比他预想的要厚着许多,那坚实的脖颈、绷紧的肌肉,让他一度觉得自己掐住的是一截生满了绿苔的木头。他的手终究不是鹰爪,无法刺破这块木头,只能依靠蛮力,死命地支撑,阻止对方的嘴进一步地接近。另一只扒在狼口中的手,已被獠牙划得血肉模糊,但他不能退缩,硬生生顶着敌人的腮和牙床,这令敌人丑陋的面庞更加扭曲狰狞。

(2)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突显课程的专业特色。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目标应满足具体专业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探索适应专业培养方案的教学模式。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把握课程要求。课程标准指向课程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全面把握课程标准是制定合理教学目标的必要前提。现代汉语的课程标准是“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研究工作打好基础”[1]13,可概括为“三基”“三能”。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以知识目标为主线,实现知识目标向能力技能目标的转化,三方面教学目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实验结束后,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实验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s)标示,实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标示,实行卡方检验,在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以应用型院校培养目标为参照,符合应用型院校背景和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是应用型、实践型导向,而非学术型、研究型导向,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为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着重体现实践性和应用性。

2.应用型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

针对以往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的现状,应用型本科在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时应全面把握现代汉语的课程标准,突出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特色,满足应用型本科培养实践性专业人才的需要。新教学目标涵盖应全面,明确知识、能力和技能三个层次——知识是形成能力并转化为技能的前提和基础,技能是能力上升为自动化行为的结果,三方面目标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如下。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成为现代汉语课的常态,教学方式死板教条,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与现代汉语真正存在内容重复的是平行后续课程如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语言学专题课等。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应协调好与后续其他课程的关系,实现与后续课程的顺利衔接。现代汉语和其他语言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尽量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形成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授课效率。

(2)能力层:运用所学现代汉语理论描述、分析、解释简单的语言现象,如解释留学生常见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偏误的成因;运用所学理论解决语言实际运用中的问题,如听辨并纠正错误的方音,分析汉字的构造方式或词汇的构词方式,判断词类和短语的结构等。

当然,预测或推测不会百分百准确,但预测可以减少做题时的盲目性,提高对材料理解的准确度。Nunan指出,“预测有助于听者预料将要发生的事情,并帮助听者对即将听到的材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促成更有效的听力理解”。[3]

教学内容的安排

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用型本科汉语国际教育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应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整合课程重复内容,优化课程知识结构

上述贫富差距扩大趋势还仅仅是发生在前人工智能时代。如前所论,在人工智能时代,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且越来越快。因此,新奴隶社会就是中级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在资本逻辑作用下的必然悲剧。

随机抽取16份稻谷样品脱壳磨粉后用三种方法分别检测镉含量,以原吸法检测镉含量水平,从低到高编号,结果见表2。

2.优化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实现知识与能力双重目标

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应从所在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市场和专业需求分析,以实用目标为导向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惟恐不全、不满、不深、不透,能力训练则不怕又少、又慢、又差、又费,把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开成经院式的理论课”[3],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也听得辛苦,然而学习的结果却不甚理想。整合更名后的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相比之前应用和实践倾向更为突出,“研究”和“应用”的消长变化体现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重要导向[4]。为此,我们应在教学内容上体现这一转变。

应用型本科的现代汉语课程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从课程的知识和能力双重目标出发,使理论和实践透彻融合,形成既具有实用特点又富于应用特色的知识体系。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改革应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强调规范和实用性,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和接受能力,理论知识的扩展延伸要适量适度,理论介绍总体以够用为原则,为后续实践铺路搭桥。实践部分的改革应以所学理论为依据,围绕课程的五大知识板块的能力训练展开,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实践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如语音章让学生们用普通话朗读,制成录音作为课上使用的语料,词汇、语法章安排留学生偏误解释,汉字章让学生解释汉字的结构和意义等;课外活动可结合校内比赛如诗词诵读、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

3.针对专业特点和课程需要,增加汉外语言差异对比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为初衷,该专业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应与专业需求相结合,体现专业特色。学界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上已达成基本共识,即汉语本体知识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结合。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贯彻这一理念,“将汉语本体知识教学作为基本的、基础的教学内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5],然而实现这一理念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教材问题,“绝大多数院校的对外汉语专业根本没有自己的教材,还依然依附于汉语言文学专业”[6],汉语言文学专业适用的教材偏重于本体理论的描写说明,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少有体现,缺乏汉外语言差异对比现象的援引分析,无法培养学生从教学需要出发对汉语本体的关注意识。因此,教师应将汉外语言差异对比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初具汉外语言对比意识,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打基础。教师可在讲解现代汉语各语言要素时多准备一些与其他语言(如英语)横向对比的语料,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对比探究中归纳汉语言要素的本体特征。

教学方法的实施

(1)知识层:掌握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思想贯穿于汉语本体教学中,在与外语(如英语)的对比中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

1.合理控制课堂节奏,使课程教学张弛有度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整个课堂起着直接的调控作用。教师若能以适当方式控制课堂节奏,就能最大限度地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往现代汉语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一股脑地灌注教学内容,课堂节奏过快过紧或过慢过松,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转换。教师在讲解时应注意合理调配掌控时间,把握课程进度,整堂课的知识总量应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为限,不应为贪多图快而大讲特讲,也要避免漫无边际地长时间调侃。教师应均衡分配各环节内容的用时,分清轻重主次,注意合理搭配。

(3)技能层:技能指的是现代汉语的实用技能,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为今后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做准备,如发出规范的普通话语音,会说标准的普通话,能准确书写汉字并掌握正确的笔顺,能正确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等。鉴于学生的水平和课时问题,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不作为该课要求,应放在后续对外汉语教学法或教学实践课中。

现代汉语课时紧,学习任务重,为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授课效率,适时调节课堂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经常看到的场面是教师口若悬河,学生却昏昏欲睡,或是学生听懂了注意力已开始分散而教师还在不停地讲解举例。教师应在讲课之余及时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灵活机动地调节教学进程。当学生学习疲惫、注意力涣散时,适时活跃一下气氛,如插入一个有趣的故事,做点游戏或者练习,播放一段与所讲内容相关的视频,就能重新唤回学生已分散的注意力;当看到学生大多对所讲内容已掌握时,就应及时带过进入下一知识点。

现代汉语与其他课程的内容重复问题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复,二是与大学平行后续专业课程的重复。学生们自小学起就开始接受汉语言文字的知识和能力训练,知识训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能力训练如汉字书写、讲普通话等,课程体系框架上看似与现代汉语课程存在大量交叉,但实际上二者存在很大区别。相比大学阶段的现代汉语课,中小学语文讲授的语言学知识细碎零散,停留在介绍感知的认识层面,所讲内容不系统,学生难以形成对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性把握,缺乏汉语言文字的专业训练。殷树林等认为“把现代汉语教学的失败归咎于(与中小学内容)重复的做法我们是不赞同的”[2]不能因中小学语文和现代汉语在发展汉语言运用能力上的目标相同就认为二者存在重复问题。现代汉语课程应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介绍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使其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民国辈出写诗之人,徐志摩便是其中翘楚。他与爱妻陆小曼两人爱得何等浪漫炽烈,从他们的书信集《爱眉小札》中那些甜腻的昵称“曼”“爱眉”“眉眉”,和其中热浪扑面般的甜言蜜语,便可知晓。

2.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现代汉语课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偏重概念规律的阐发而疏于语言事实的分析援引,内容枯燥抽象且细碎繁琐。为增进学生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吸收,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照搬教材内容,而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使用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同化新知。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做足教学前的铺垫准备,从学生已学知识和身边的语言事实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归纳并描述语言现象,让学生们自然的状态下毫不费力地学会知识。

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其一,在教学前教师主动了解学生已学内容和现有水平,预知教学重难点。其二,课程导入多提思考性问题,沟通已学和新学,引发学生对现实语言现象进行思考。其三,充分利用院校多媒体设备、语言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收集与知识点相关的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以形象化、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教学材料,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生动性;第四,为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增添大量实例,教师可多从身边的语言现象中寻找具有趣味性和时代特征的实例,启发学生们从身边寻找这样类似的例子,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是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习惯于教师手把手的被动式教学,缺乏自觉主动性和自主探究意识,这种学习习惯不仅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发展造成了影响,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除学生的习惯和观念问题以外,还与缺乏语言类课程学习方法指导有关。现代汉语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学生正处于角色转换适应期,教师更应重视加强大学专业类课程的方法指导,激发学生们对现代汉语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起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言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

为挖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必要的提示、参考资料、习题补充等,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由于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每堂课前应布置预习作业,预习作业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布置若干不同难度等级的练习题目、查阅资料、调查报告、梳理知识框架等。对于因现代汉语知识枯燥难懂而采取回避策略的学生,可向他们讲讲学好现代汉语的重要性,平时在课上多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课下可提供必要的辅导。此外,教师可多鼓励学生们获得的进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现代汉语的耐心和意志力,跟上课程学习进度。

结语

现代汉语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应用型本科现代汉语课的改革应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立足校情和教学实际,协调好“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使课程教学更切合专业需要,突出专业特色,发展好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殷树林,马彪.关于现代汉语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语文学刊, 2014(19):84-85+128

[3]李如龙.也谈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J].语文建设,1998(05):41-44.

[4]王淑华.关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的讨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7,15(01):23-31.

[5]马婷婷.关于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思考[J].襄樊学院学报,2011,32(06):77-80.

[6]郭智辉.谈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教材建设[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12):92-94.

 
霍倩倩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