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时代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新机制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作风建设进入全面从严治风新时代,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1]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尤需好作风。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突破口,作风建设经验宝贵、成效卓著,但作风问题反弹回潮隐患犹存,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禁而不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积习难改,呈现出隐形变异、窥测反复的新特征。深化对作风建设规律的再认识,铲除作风痼疾、清除作风积弊,全面从严治风“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亟待构建一个思想教育引领、制度刚性约束、监督查纠惩处、改革源头防范和责任保障推进的作风建设常态化新机制链。

一、作风问题反弹回潮隐形变异新特征

(一)顶风违纪行为仍在发生

2017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近5.1万起,比2016年增长24.9%。[2]十九大后,仅2018年1月份,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058起,处理5641人,其中59名地厅级干部、673名县处级干部和3458名乡科级及以下干部。[3]主要的作风问题:一是违规公款吃喝问题532起,占问题总数13.1%。二是公款国内旅游问题215起,占问题总数5.3%;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17起,占问题总数0.4%。三是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566起,占问题总数13.9%。四是楼堂馆所违规问题93起,占问题总数2.3%。五是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问题1155起,占问题总数28.5%。六是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844起,占问题总数20.8%。七是大办婚丧喜庆问题377起,占问题总数9.3%。八是提供或接受超标准接待、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违规出入私人会所、领导干部住房违规等问题259起,占问题总数6.4%。这一方面反映纪检监察机关对不正之风越往后执纪越严,也从另一个侧面警醒我们,必须时刻高度警惕作风问题反弹势能的积聚。

(二)隐形变异问题潜滋暗长

作风问题的顽瘴痼疾在高压之下,改头换面、由明转暗、隐形变异等逃避监管。一是公款吃喝“李代桃僵”,公款吃喝隐藏在机关内部餐厅、企业内部食堂,吃喝费用都往招商“筐”里“装”;逃避检查走入农家乐、步入高档住宅小区,“家庭式一桌餐”悄然出现;吃喝费用以购置办公用品、印刷费用等发票顶替,或以会务费等名目列支接待费。二是公款出游“声东击西”,个别单位以学习、培训、招商、爱国主义教育等名义外出考察,期间到景点观光或擅自改道。[4]三是公车私用“改头换面”,公车挂上私家牌或假牌套牌;私车公养,加油过路维修等费用,都由单位列支报账,使得包私家车的费用远远高于原来公车的“养车”,造成新的更大浪费。四是领导干部办公用房“暗度陈仓”,个别领导办公室挂上“文明办”、“会议室”等门牌,虚增用房面积;或把领导办公室隔出一间作为会客室或储藏室,实际面积没有改变;或在房间内多放桌椅,伪装成多人一起办公。五是发放福利“巧立名目”。少数机关部门借招商引资、纪念教育、重大节庆活动、考核评比之名,发放钱物;或以“节日值班”“假日加班”方式,突击普发补贴,甚至以高于工作日3倍的标准发放;还有以项目补助、专项资金等方式先将钱款打入企业,由企业出面开支为单位谋福利。六是收受礼金“瞒天过海”,送礼由地上转入地下,送礼地点从单位、家属院转移到停车场、地下车库,或偏僻旮旯处;微信红包、支付宝转账、电子充值券、商业预付卡、网购礼品等成为送礼的“神兵利器”;还有“借鸡生蛋”,搞隐形权利交易,利用存放大额集体资金的权力,向金融机构提出安排子女或亲属就业等。[4]七是婚丧嫁娶“化整为零”,表面上按标准报备,暗里挖空心思分期、分批、分地办或退居幕后遥控办,借用父母、姐妹、兄弟、子女等亲属名义操办,实为自己借机敛财。

二、作风问题反弹回潮隐形变异的主要原因

(一)干部虽已心存“怕”意,但还没有上升为思想自觉

一是抵触思想,有的认为要求过严过紧,自己“白+黑”“5+2”干工作,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搞点特权、多点享受是很正常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二是应付思想,有的仍然认为正风肃纪只是“做做样子”、不必当真,想办法“对付对付”、“变通变通”就行了,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做选择、打折扣和搞变通的官场潜规则那一套;三是观望思想,认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临时之举、不会长久,再忍一忍“风头”过后仍能够“我行我素”,权力“硬约束”有待完善;四是松懈思想,认为抓作风同抓发展相比要虚一些,不容易出显绩,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常抓的韧劲在消减、严抓的耐心在淡化,不推不动、推一推动一动的现象此消彼长。

(二)问题发现多源于集中明查暗访,常态化发现机制还没建立

一是发现难监督难导致心存侥幸没顾忌,作风问题屡禁不止,源于作风之弊界线不明晰,甄别有困难,给监督和问责带来一定难度;二是不良风气的发现反映机制不健全,纪检监察机关通过集中检查、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带有偶然性、局限性,更多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被查处、被曝光;三是社会监督作用发挥不够,作风问题投诉举报和反映渠道不通畅,平台不完善,宣传不够,反映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抓不良作风还仅仅靠集中性的排查整治;四是党组织缺乏查处作风问题的主动性,对身边不良风气知情不报、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不管事不担责”矛盾总上交、责任搞旁贷。甚至在上级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讲真话。

(4)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主要是“稻虾共作”“稻鳖共作”“稻鳅共作”等养殖模式,已成为全市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空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问题查处多源于“被动应对”,没形成“自我启动”机制

激发干部作风建设的主动性,把思想引领与自觉、自律结合起来。一是完善“牢记使命为人民、不忘初心正作风”主题学教活动机制,完善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和单位(部门)业务学习制度化,完善述学评学考学制度,纳入单位和个人月度、年度考核,成为评价班子和个人的重要内容,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理论素养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二是完善廉政教育警示机制,各级党委(党组)每年安排正风肃纪专题学习,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讲廉政党课;分专题、分领域、分岗位制作警示教育专题片,编写警示教育读本;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廉政短信提醒警示。三是完善预警教育提醒机制。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作风问题,要及时采取谈话预警提醒和书面预警提醒等方式,及时开展约谈、函询和诫勉谈话等,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一是重制度制定、轻制度执行,一些地方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定,编织了作风建设的制度“笼子”。但有些制度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甚至还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产生了制度“盲点”、权力“真空”,造成监督缺位;二是制定“笼子”的设计存有“牛栏关猫”现象,制度政出多门、重复性强、随意性大,给“只说不做”或“寻找对策”留下空子;三是制度执行存有先紧后松、上紧下松、外紧内松,违反后未得到及时惩处,使制度成了“纸老虎”、“稻草人”,形成了“破窗效应”;四是制度不执行、大搞形式,以文件落实文件,把制度当成一种摆设,对制度明令禁止的行为,却拐弯抹角打擦边球,置纪律规矩于不顾,使制度形同虚设。

(四)制度的“笼子”已经扎起,执行仍没做到刚性运行

该组数据均经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其表现形式为平均值±标准差(±s),组间及组内比较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新时代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新机制对策建议

(一)教育强基,完善经常化思想引领新机制

一是作风问题整改查处一阵风,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时抓得紧,甚至认认真真在走场,活动一结束就松下来软下来,以致问题反弹回潮;二是党组织抓作风意识不强,主体责任虚化、管党治风狠劲不足,缺常抓的韧劲和严抓的长劲,怕得罪人对问题不亮剑,怕“丢面子”和怕被问责,发生问题后“捂着”、“盖着”甚至姑息纵容、遮丑护短,导致问题丛生、积弊难返;三是作风建设的领导工作机制不健全,各个工作部门及部门领导在抓本部门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方面,自查自纠“警觉弦”绷得不紧;四是作风价值观践行机制还没有树立,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和家长作风根深蒂固,崇清尚廉唯德的社会文化还有待构建,人既恨作风之弊又羡慕舞弊的润滑剂,上一秒还在发帖痛骂,下一秒又在找关系托朋友为办私事去请客送礼。

(二)制度固本,完善经常化刚性约束新机制

当前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已经呈现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态势:一是出现了凭借地理空间优势而产生的军民融合特色小镇;二是军工装备服务于乡村振兴而产生了远洋渔场(海洋工程装备);三是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而出现的融合,如卫星遥感技术向农业灾害预防技术转化与利用、智慧农业改造边疆军团农副业生产等;四是军地应急应战一体化向农业生产保障领域的延伸而产生的融合,如林业消防及应急合作等;五是军转干部及退伍军人转移到农垦集团服务乡村振兴而发生的融合,如改制中的黑龙江农垦集团。

用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保证作风建设的常态化。一是用制度刚性固化好做法,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针对作风问题采取的“专项行动”、出台的纪律规矩,如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群众举报畅通机制和受理立项督查制度[5]、党员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好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经常之举、习惯动作。二是完善作风建设情况定期排查分析制度,定期对作风建设情况进行盘点分析,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减少制度盲点,堵上制度空子,防止制度缺位,把制度的“笼子”越扎越密。三是完善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有机结合,既要划“红线”、挂“红灯”,明确刚性规定,防止因程序模糊、要求笼统、责任不明成为“软约束”,又要执行坚决、惩戒到位,对踩“红线”、闯“雷区”以及变着法子进行规避的各种行为,做到零容忍,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综上所述,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加入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三)监督助推,完善经常化查纠惩处新机制

全方位“扫描仪”、带电“高压线”,及时发现和处理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完善作风状况明察暗访常态监督机制,针对作风问题改头换面、花样翻新、出现变异的特点,加大明察暗访频次、督查巡视频率,创新监督方式,强化线索管控,提高不良作风的“发现率”,及时发现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完善作风问题快查处理机制,坚持作风问题线索单列,专门设立台账,分类统计,跟踪督办及时处理。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寸步不让、露头就打。对疑似隐形作风问题线索加强分析研判,实行动态监控管理。对执纪审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深挖细查、快速反应、快查快结,保持严惩态势。三是完善作风问题通报曝光机制。采取定期通报、集中通报、专题通报等制度,对查处的违反作风建设造成社会影响的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警示震慑,形成强大的“震慑场”,倒逼党员干部自觉改进作风。探索完善日常监督机制,明确监督关键岗位、重点对象和重点事件、重要时间节点等,发挥“探头”和“前哨”作用。

(四)改革发力,完善经常化源头防范新机制

要从根本上解决产生不良作风的深层次问题,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不良作风,必须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一是完善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权力行使、厉行勤俭节约、反对特权现象等,深入查找滋生不良作风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财税体制、审批体制、决策机制、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加强对权力的规范、制约和监督。二是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党管干部”与干部工作民主化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干部“对谁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矛盾,使选任的干部实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解决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情感、动力与能力问题。[6]三是完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实行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任职考核与届中届末考核相结合,全面化、常态化考核,促使干部形成良好的作风。

(五)责任保障,完善经常化工作推进新机制

作风建设牵涉面广,必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一是完善作风建设“两个责任”同向发力机制,针对“两个责任”落实上热中温下冷层层衰减、越到基层落实效果越差的实际,完善“一把手”报告落实主体责任常态化和纪委报告落实监督责任常态化,完善“两个责任”工作落实“全程纪实”机制及上级督导机制,把责任落实的压力传导下去,把责任担当的动力提升上来。二是完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率先垂范机制,实施领导干部示范效应评估机制,以上率下带头大走访、深入实际调研解难题、贴近群众处理来信访问频次,形成扭住作风问题不放的“头雁效应”,以“关键少数”的自我革命带动“大多数”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着力解决许多过去被认为解决不了的作风问题。三是完善作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抓作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实现“谁主管谁负责”责任清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全程纪实的作风建设目标管理执行责任制,强化责任担当,推进作风建设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确保作风建设常态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杨巨帅.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J].中国纪检监察,2018(2):30.

[3]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2018年1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058起 [EB/OL].(2018-02-22)[2018-02-28]http://www.ccdi.gov.cn/toutiao/201802/t20180222_164424.html

[4]王希鹏.正风肃纪未有穷期[J].中国纪检监察,2015(19):46-49.

[5]房建.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问题的调查与建议[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6(4):34-40.

[6]刘红凛.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常态机制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4):37-42.

 
房建,周作武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