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308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500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0.8%[1]。据估计,到2033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到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开始出现。

养老问题开始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受关注的问题。由于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工作压力较大,他们很少有闲暇来陪伴老人,“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显然已经不适用了。但是还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大部分老年人不愿意选择去养老院度过自己的晚年。相关调查显示: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的约占90.0%,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约占10.0%。“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针对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和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是走出当前养老困境的有力举措。

我国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对居家养老模式的定义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3]其中明确“依托社区”是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基本原则,并视居家养老服务为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因此居家养老模式又常被称为社区养老模式了。本文将居家养老界定为老年人选择在家中度过晚年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它以社区为依托,整合社区内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相关养老服务,保障老年人生活。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居家养老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们国家建设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推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为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侧。老年人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养老服务需求日益猛增,养老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导致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显得相对滞后,考虑到养老服务行业的特殊性,供给侧领域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因此只有定向制策、精准解决,整合社会的各项资源,优化供给结构,不断提高供给的质量,扩大有效供给,不断增加供给对于需求的满足度,才能够有效地保证老年人获得全面的、高质量的、高效率的居家养老服务。继续推进养老产业快速向前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先进的技术,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图形信息、属性信息以及说明信息等,是综合增比较强的计算机集成系统,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判断,查询都可以实现快速处理。信息形式包括图、文、声、影像等,让信息更加多元化,满足实际中的不同需求。在传统模式下,基本都是数字化处理,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图文方式展现出来,看起来更加直观,加深对信息的了解程度。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每个区域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这样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收集到最真实的信息内容,为决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居家养老能满足老年人既不想离开家庭这一熟悉的环境,又能得到良好的养老服务的期待。居家养老虽然处于发展初期,却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接受。但是养老服务质量达不到预期,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只是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和一些简单的家政类服务,对于保健护理、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新的需求无法满足,导致了现有的一些资源出现了浪费[4]。现如今的老年人已经不是大多数人传统观念中的那种处于收入低、身体状况差、消费需求和能力有限的状态下的老年人,而是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身体状况良好、消费观念开放、消费需求多样的一批新时代的老年人。他们基本上能靠自己的退休金支付养老服务,大部分生活可以自理,也愿意尝试一些新鲜事物来弥补年轻时的遗憾,追求的更多是日常需要和精神慰藉的满足。所以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单一的服务形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一)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下,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养老服务的特点是投入大,见效慢。与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所投入的资源较少,因此需要借助于社会各界的力量来促进其发展,并联合各行各业为老年人提供保障。但是如果参与联合的行业多样又容易产生管理混乱的问题。而且养老服务机构在进行服务的工作会出现一种博弈的心理,希望通过更少的付出来得到更大的回报。为解决这些问题,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正常运行,就必须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监管。因此构建有效的居家养老服务监管体系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供给不足

物联网是通过多个具备感知能力的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形成自组织、智能化的传感器网络,再通过智能化的计算和互联技术的支撑,实现信息的汇聚、整合、共享与智能处理[3]。

(三)养老机构供给不足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和精神慰藉的服务方面的技能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高校增加相关专业,有意识地培养专业化人才。高校和机构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到机构实习,使学生和工作人员互相交流,促进其互相学习。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由于从业人员福利待遇低、职业声望不高,很难留住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随着老龄化趋势下对于养老服务人员需求的不断增加,提高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待遇也势在必行。

(四)缺乏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监管

二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学习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增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明确践履“理论自信”的归宿。

目前养老服务人员队伍非专业化、非标准化和非职业化的特点日益凸显[5]。负责社区内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的知识,只是在学习和摸索中开展工作,大多数为城市中的下岗职工或是中年进城务工人员,对于养老行业知之甚少,拥有专业资格的服务人员相对较少。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社会工作知识和社会保障知识,能够更好地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专业性不强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过程中不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不利于居家养老的宣传。

三、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议

(一)丰富居家养老的形式

目前大部分的居家养老机构提供的只是护理康复和日间照料等服务。这些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的受众面很窄,因此还应该针对大部分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应该提供一些多样化的服务,例如开展各种兴趣培训、技能培训、医疗保健和心理咨询等服务活动,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将老年人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针对那些失能、半失能的特殊情况老年人,机构应该开设高级护理的项目,使得居家养老形成一套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裁量终身监禁相比较绝对终身监禁而言,更加具有灵活性,可以针对案件的不同情况做出最合理的惩罚,而不是一味地采取一刀切的措施。此外,由于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可以充分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该替代刑的制度价值。

(二)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载体一般是存在于社区内的机构。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自己家庭之间的距离在10~15分钟路程之内合适。由于场地规模和资金等问题的存在,大部分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都设在了新建的小区内,而有些居住在老式小区的老年人由于距离问题无法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这就使得居家养老服务的范围变得非常有限,从而阻碍居家养老的发展。

(三)构建完备的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管体系

居家养老以社区为载体,联合各行各业为老人提供全面的服务,体现出了服务主体的复杂性,这也就意味着对它们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和难度都大大增加。因此为了避免各种投机行为的出现,政府要有全面的考虑,需要制定出对养老服务全过程的完善健全的监管体系和相关的配套评价机制,使监管能够有效地渗透到养老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强化内外兼管制度,加大对违规者的惩罚的力度,提高投机行为的成本。维持居家养老服务稳定运行的秩序和社会和谐的氛围,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所在。

(四) 有效增加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供给量

对于老式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建立要加以重视,选取合适的地点,确保老年人能够就近享受到居家养老的服务。当老年人了解到居家养老的优势之后,广泛的宣传能够有效地使居家养老服务得到推广。在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量的增加的基础上,社区的老年人结伴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在参加活动中能结识附近小区的老年人,从而丰富晚年生活,增加晚年生活的乐趣,有效消除孤独感和失落感。

(五)加强对于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疏导

6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率呈急剧升高的趋势,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开始凸显出来。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变化常常会出现失落感和无力感,儿女不在身边陪伴的老年人大多数会出现孤独感,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养老机构在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机构中的同龄老年人通过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养老机构组织的一些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到温暖和关爱等,有效地缓解孤独感[6]。如果不注意及时疏导老年的孤独感,就会导致老年人会陷入这种情绪中难以自拔,以致做出极端的行为。因此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心理状况也需要我们重视起来,尤其是高龄、失能和空巢老人的一些心理需要经常是容易忽视的方面。

四、结语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居家养老的任务已经不仅是提供养老服务的问题了,如何更好地去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养老服务这一问题必须提上议事日程。我们要积极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培育健康的养老理念,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提升老年服务的质量,繁荣养老产业。要提升老龄产业整体的发展水平,完善我国的养老体系,为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居家养老不仅是让老年人的生活有保障,还要在提供基本保障的基础上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居家养老的长远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7.

[2]“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EB/OL].(2017-03-06)[2018-01-12].http://www.gov.cn/xinwen/2017-03/06/content_5174100.htm.

[3]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EB/OL].(2008-01-29)[2018-01-12].https://baike.so.com/doc/7021028-7243931.html.

[4]宋全成.人口高速老龄化: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面临严峻挑战[J].理论学刊,2016(2):122-129.

[5]侯惠荣.以“互联网+”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6):94-99.

[6]邱丹,张明宝,杨静.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的调查及干预[J].慢性病学杂志,2013(6):460-462.

 
朱新茹
《行政科学论坛》 2018年第04期
《行政科学论坛》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