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第三方评估提升政府绩效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第三方评估也称为独立评估或外部评估,是由政府以外的第三方机构(如学术机构、媒体、咨询公司、智库、国际组织等)对政府管理与政策绩效进行的独立评估活动[1]。近些年,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都大力引入第三方评估,用于推动重大政策决策的落实与督查。2007年以来,包括兰州大学对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评价[2]、华南理工大学对广东省市县政府绩效的评价[3]等在内的第三方评估在中国各地发展迅猛。2013年以来,国务院在督导重大政策的落实情况时引入第三方评估,并被李克强总理视为“政府管理方式的重大创新”。各地政府也对第三方评估寄予厚望,如江苏省、广东省等地政府纷纷推出实施意见和支持举措,加强第三方评估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鼓励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方式购买第三方评估服务。

除了政府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公共项目、政策或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估外,第三方机构还可以独立开展评估。在信息公开和财政透明、政府网站绩效、社会组织公信力、高等教育、医院服务、精准扶贫等方面,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第三方评估。与政府部门自评估或自上而下的内部评估相比,第三方评估被认为在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性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4]。第三方评估提供的证据,被认为是强化政府循证决策与管理的关键依据,有利于政府学习和绩效改进[5]。第三方评估引入“外脑”,可以更客观、独立和专业地评估政府绩效,并为优化决策和改进绩效提供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评估真如“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第三方评估的信度、效度和可用性如何?第三方评估结果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使用了吗?第三方评估如何促进政策落实和提升政府绩效?目前,对第三方评估的制度逻辑、作用机制与绩效影响缺少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可能使政府在推进第三方评估时收效甚微或误入歧途。

张云鹏 男,1992年出生于山东枣庄,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毕业硕士,研究方向为SAR信号处理与SAR对抗技术.

第三方评估无法取代自评估或内部评估,使用不当还会导致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目前第三方评估机构良莠不齐且发展滞后,无法做到独立、专业,很难满足政府部门的评估需求。一些部门出于合法性诉求,象征性地引入第三方评估以赢得公众信任,难以促进政策优化和绩效改进。许多第三方评估“一评了之”或被“束之高阁”,在绩效反馈和评估使用方面作用欠缺。个别政府部门对第三方评估“袖手旁观”,无法“举一反三”,创新乏力。第三方评估的投入较大,成本与收益往往不成比例或得不偿失。因此,第三方评估并非灵丹妙药,能否及如何提升政府绩效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围绕第三方评估,需要回答如下关键问题:

命题1:第三方评估会提升政府绩效。

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SW480细胞转染率约80%。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miR-454-3p mimics转染组,细胞的miR-454-3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iR-454-3p阴性对照组(P<0.05,图2)。

(2)第三方评估具有哪些特征和属性?第三方评估需要政府部门的哪些支持?

(3)第三方评估能否提升政府绩效?会通过哪些过程和机制提升政府绩效?哪些因素和条件会制约第三方评估改善政府绩效?

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首先回顾和总结第三方评估的已有研究文献,并提出有待关注的重点问题。其次,提出本文的理论框架,以及相应的研究命题。再次,指出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关键问题和可行的研究设计。最后,讨论本文的理论贡献和政策意涵,并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二、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方面,学者们对第三方评估的定义、特征和优点、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案例研究[6,7]。第三方评估可以由学术机构、咨询公司、社会代表和民众等参与,并会导致不同的评估模式[8]。针对已有的第三方评估案例,学者们进行了多角度分析[9],认为第三方评估在独立性[10]、自律性[11]、适用范围[12]、制度环境[13]等方面都遇到难题。有学者基于两项第三方评估案例,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比较。还有研究结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分析了第三方评估的效度、效力和效用[14]。有研究者提出了第三方评估的质量标准,并综合比较了十余个典型案例[15]

上述文献为理解和廓清第三方评估提供了启示,但仍有必要围绕第三方评估是否奏效及影响政府绩效,构建理论框架进行实证检验。在这些方面,国外研究积累了一定文献,对外部评估影响组织绩效的主要路径和权变因素进行了研究。

()第三方评估的动因与特征

第三方评估或外部评估是一种评估模式,与之对立的是内部评估。内部与外部评估并非泾渭分明,一般依据评估结论是由组织内部还是外部机构得出的加以区分。依据评估者和目标客户是内部还是外部,还可以将评估进一步分为四种。内部人指同项目执行及其影响直接有关的个人或组织。外部人指项目以外的实体,但对项目实施及其影响有既得利益。据此可以划分四种评估模式:评估者和目标受众都是内部人(如组织自评),评估者是内部人而目标受众是外部人(如年度报告),评估者是外部人而目标受众是内部人(如委托评估),评估者和目标受众都是外部人(如审计报告)[16]。如果将委托机构、评估机构和客户三者予以综合考虑,则可以进一步对内部和外部评估予以细分。

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各有利弊,并取决于不同的条件,如组织能力、评估需求、制度环境、政策议题和组织路径[17]。组织在选择内部还是外部评估时,会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成本、可及性、项目及其运营的知识、对情境的知识、收集信息的能力、灵活程度、专业技能、客观性、财政问责、批评的意愿、评估的使用、结果的扩散、伦理议题和组织投入等[18]

政府在引入外部评估时如何使其与既有内部评估相契合且兼容,可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内部评估的支持者认为,自评估组织有持续的生命力,特别是当组织同其利益相关者建立了较高程度的相互信任时更是如此[19]。虽然“外来和尚好念经”,但恰恰只有组织内部成员才最知晓内情并执行变革。当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相兼容时,外部评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更强。所以,内外评估的契合性或平衡性至关重要[20]。如果组织需要的是内部评估,却选择外部评估,可能评估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第三方评估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

除了关注如何优化评估和促进评估使用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评估改进政府绩效。评估不仅会影响被评估的具体项目或政策,且经由“举一反三”的外溢效应,而对这些项目或政策所在的政府部门产生显著影响。因此,评估与绩效管理之间存在兼容性,评估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建设性对话,有助于通过评估去改进绩效[21]。结合已有文献,可发现如下中介变量和作用机制是联结第三方评估与绩效改进的关键路径,包括绩效反馈、绩效问责、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

综上所述,有必要开展更加系统的研究,揭示第三方评估影响政府绩效的路径和条件。特别是聚焦中国情境下的政府部门和典型政策领域,对第三方评估发挥作用的驱动因素、作用机制和依存条件进行整合性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填补国内研究的不足,还将为国际评估和绩效管理领域提供比较证据,深化对第三方评估的理解。

根据上述的争论,我们可以总结出关于马克思自由劳动概念的核心议题。第一,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自由劳动,是把自由劳动理解为一种非物质领域的人类活动,还是理解为一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第二,如何理解人类自由劳动的实现,是把自由劳动的实现理解为人类从不自由劳动到自由劳动的历史跨越,还是一种人类自由劳动发展与实现的历史渐进过程?

其次,第三方评估可以强化绩效问责,使参评部门有更强的压力和动力去改善公共服务绩效[24]。第三方评估形成的外部监督,以及评估结果的社会公开,都会对参评部门产生问责压力,并驱动其采取措施改进公共服务绩效[25]。实验研究发现,如果预期到会有外部评估,人们就会努力完成可以胜任的目标。但如果目标难以实现,那么外部评估则会打击人们的士气[26]。第三方评估通常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因此被评部门还会受到自上而下的官僚问责,并会进一步督促其执行政策和改进绩效。

再次,第三方评估引入外部力量和新鲜血液,使管理层和组织成员能够获取新的视角和知识,这有助于促进组织学习[27],进而提升公共服务绩效。特别是第三方评估可以“举一反三”,使组织成员学以致用,将第三方评估结果及其启示应用其他领域,从而扩大第三方评估效应[28]。绩效评估需要强化政府部门的评估能力,并将学习嵌入组织文化,才能实现政府绩效的持续提升[29]。因此,如果第三方评估可以促进参评部门的知识共享和集体学习,将有助于公共服务绩效改进[30]

最后,第三方评估可以促进组织创新,特别是为组织提供新的视角、观念、技术和实践,这都有助于评估能力建设和组织绩效改进[31]。评估能力指“一种组织能力,即获取、匹配与维持组织的目标、结构、流程、文化、人力资本与技术,藉此提供可以指导实践和支持决策的评估知识,进而提升组织绩效。”[32]评估能力可以分为执行评估和使用评估这两大类能力,并具体分为六类:人力资源、组织资源、评估规划与活动、评估知识、组织决策和学习收益[33]。评估能力受到组织环境和组织特征的影响,并会通过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影响组织绩效[34]。评估能否真正奏效,取决于能否使组织发生改变,而理解其过程至关重要[35]

()第三方评估影响组织绩效的依存条件

第三方评估要想发挥作用并改进政府绩效,取决于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参与、评估使用、评估支持等。

首先,评估目的不同,第三方评估的效果也会不同。有学者将评估分为两大类:致力于改进绩效的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evaluation)和旨在得到评估结论的总结性评估(summative evaluation)。也有人将评估目的二分为评估和改进,还有学者指出评估的目的无法穷尽[36]。有学者指出,绩效评估的终极目标是改进,学习、激励和控制等其他目标都是从属于该目标的[37]。凡此种种,都表明评估目的对于引导评估过程至关重要,并会影响乃至左右评估如何奏效。取决于评估的目的是问责、改进还是获取基础知识,内部和外部评估的适宜性也不尽相同。对于问责和获取基础知识而言,外部评估具有相对优势;对于绩效改进来说,内部评估则表现相对较好[38]

其次,第三方评估能否对政府绩效产生影响,至关重要的是评估结果能否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39]。绩效信息使用是绩效管理的“大问题”,因为它关乎绩效评估向绩效管理跨越的“惊险一跳”[40]。如果第三方评估产生的绩效信息得不到实质性使用,就很难对组织行为和绩效产生影响[41]。如果参评部门只是表姿态地象征性使用评估结果,那么就可能使第三方评估大打折扣,甚至不会对政府绩效产生实质性影响[42]。评估使用包括可用性(可否使用?)和能用性(能否使用?)两个维度,可用性(usability)涉及评估方案设计和实施是否会影响评估结果是否适合使用,能用性(use)指参评部门所处的组织情境和能力是否有条件使用评估结果[43]。评估使用还可以分为过程使用(process use)和结果使用(use of evaluation findings)[44]。政府期望获得评估结果,并将其可以用于决策,这会表现为工具性、概念性和象征性使用[45]。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评估过程使用,即利益相关者在参与评估的过程中获得的收益,如认识、学习和互动[46]

最后,第三方评估并非完全由第三方机构完成,而是需要参评部门的配合、参与和支持,如提供资料和数据、接受访谈和调查,乃至评估方案设计和调整。实际上外部评估的引入,对内部评估提出了许多新要求[47]。因此,参评部门的参与方式和程度,会影响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作用。特别是组织领导层的关注和支持,对于提升第三方评估的战略重要性,具有很强的垂范作用。此外,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透明公开,有助于提升第三方评估质量,进而有利于评估得到重视。

评估机构与被评部门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是决定评估成败及其绩效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48]。“如果问责信息不被参与的主体视为可信的——即其发现不被人相信——那么它将不会被使用,或者更糟的是它被误用,因为不准确或有偏的信息会被用于牟取私利。结果可能是这种信息的来源名声扫地。”[49]即便是严谨的随机受控实验(RCT),也可能因为项目开发人员的参与而导致严重的利益冲突,并使评估结果出现偏差。特别是财政利益冲突,项目委托方与评估方之间就很难避免,并可以通过许多“蛛丝马迹”予以揭露。换句话说,如果循证决策的证据基础受到利益侵蚀,就会影响证据效力及据此做出的决策质量。特别是在医药、犯罪等领域,这种有偏的评估结果会造成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50]

第三方评估的可信度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得到确保,即提供高质量的不被视为有偏的信息和有声望的第三方确定信息是高质量和无偏的。得到第三方的质量认证,是提高评估可信度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财务报表领域,外部独立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可以表明财务报表符合特定标准。在政府绩效评估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要求绩效信息审计的第三方认证。许多第三方评估都是以研究课题形式进行的,因此评估使用也意味着研究与实践的关联。一直以来,学术界与实务界、科学界与政策界之间存在很深的鸿沟,使研究转化和知识利用得不到充分发展[51]

第三方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会影响其对政府绩效的作用,因为这会影响参评部门对评估结果的认同和信任[52]。如果是一家独立、权威和业界声名赫赫的第三方机构做出的评估,参评部门通常会“另眼相看”,高规格接待和积极配合,使评估结果得到重视和应用。参评部门对第三方评估的期望也会塑造其对评估结果的满意度,进而会影响评估结果是否得到真正使用。如果第三方机构提高了参评部门的期望,而评估结果却并不令人信服和满意,那么就可能会使其对政府绩效的影响甚微。

()文献评估

总体来看,有关第三方评估的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个案研究,尚未开展理论导向的实证分析。这些研究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剖析和少数案例的比较,缺少可验证的理论框架和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对于第三方评估为什么、如何及在何种情况下会影响政府绩效,上述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已有国外文献从第三方评估的动因与特征、影响路径和依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本文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但是,这些研究在如下方面有待深化。首先,鉴于国情差异,国外研究发现是否适用于中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西方政治体制下,外部或第三方评估的价值和重要性可能远不如中国,其绩效影响也不尽相同。中国在许多领域的第三方评估都还在摸索和起步阶段,第三方评估机构也还在发展和完善之中,它会通过何种途径和在什么条件下影响政府绩效,仍然是悬而未决和有待研究的课题。

【实验过程及现象】1.将打气筒连接到充气阀上,快速向瓶内连续打气,使瓶内气压大大增加,在瓶口的塞子将要蹦起前,读取温度计的示数为t1。

其次,这些研究都是就一般意义上的评估而言的,如满意度测评、标杆管理、绩效测评等,并没有针对第三方评估进行专门研究。与常规性的内部评估相比,第三方评估影响政府绩效的路径和条件是否不同?对此,仍然有必要继续研究。将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影响同其他评估模式相比较,特别是发现第三方评估发挥作用的独特路径和不同情境,也有助于深化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视角和证据基础。

绩效反馈、绩效问责、组织学习、组织创新之间并非并列关系,而是同样可能存在相关性。比如,绩效反馈可能影响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而组织学习又可能影响组织创新。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变量会进而影响政府绩效改进,因此是第三方评估提升政府绩效的中介变量。此外,可能还有第三方评估的其他作用机制,需要在未来予以揭示和细化。我们可以对应提出这些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命题,在此不赘述。

总体来说,第三方评估的前因、特征与后果都需要全方面地加以系统研究。首先,政府部门为什么会采用第三方评估?哪些因素推动其采用?哪些因素会阻碍其采用?第三方评估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目的,而这些目的可能会影响第三方评估的采用与否及使用方式。第三方评估既可以带来收益,也需要付出成本,并可能诱发负面影响。因此,政府部门采用第三方评估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决心,并要克服一定的阻碍。

其次,第三方评估有哪些模式可以选择?政府部门为什么会选择某种评估模式?再次,第三方评估的实施效果如何?哪些因素影响第三方评估效果?在第三方评估的模式与机制方面,评估目的是否影响评估模式选择?评估模式选择如何影响评估效果?什么样的第三方机构会提升评估效果?学术机构还是企业,权威还是非权威,国家队还是地方队?与委托部门的隶属或利益关系,是否会影响第三方评估效果?

(4)提出第三方评估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第三方评估能否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政府绩效,归根结底取决于政府部门的第三方评估能力。政府部门能否设计合理的第三方评估方案,并激活第三方评估影响组织绩效的关键因素和作用路径,是其可否奏效的关键因素。在回答了第三方评估是否及如何影响政府绩效的问题后,未来应开展规范研究,设计第三方评估能力建设方案和路径选择,为进一步提高第三方评估效果及其绩效影响提供决策参考,用于指导第三方评估的方案优化和实施推进。未来应开展国际比较研究,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开展第三方评估的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出发,提炼第三方评估能力建设的历史轨迹和核心经验,并为中国第三方评估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咨询单位内部几乎每台电脑上都安装有多款即时通讯软件,并行使用。这样既占用电脑资源,而且经常是同一条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重复发送;很多时候发信息无针对性,大量使用群发功能。信息接收者的负担较重。

首先,第三方评估为组织提供了专业独立的绩效信息,而这些绩效反馈有利于组织学习和绩效改进。绩效反馈理论认为,基于评估获取的信息为双环组织学习和持续绩效改进提供了条件,使组织可以对标调适[22]。特别是来自组织外部的非常规绩效信息,有利于组织获得有价值的绩效反馈[23]。来自第三方评估的把脉问诊,有助于政府发现问题,从而为绩效改进提供靶点。

三、理论框架与研究命题

政府部门为什么采用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方案是如何设计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是如何遴选和监督的?第三方评估的使用情况如何?这些问题是第三方评估的关键特征,也是影响其效果的主要因素。一些政府部门可能是出于实际需要而引入第三方评估,另一些部门则可能是跟风或回应上级要求。从已有文献而言,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因素都会影响某种创新或政策的扩散[56]。组织的规模、资源、能力、动机和需求,上级部门的激励和压力,同级辖区和部门的学习与竞争,这些因素都会综合作用于第三方评估的采用和扩散。因此,本文将借鉴创新采纳、政策扩散和制度理论,研究第三方评估的采用动因和扩散特征,解释政府部门为什么引入第三方评估(如图1所示)。

  

1 本文的理论框架

本文对第三方评估的目的、模式、参与和支持情况、过程和结果使用等维度进行刻画,揭示第三方评估的驱动因素及其主要特征。虽然第三方评估可以笼统视为一种评估模式,但是它却可能表现出许多不同形式。比如,政府部门可以采取总包制、分包制或并行制等方式委托第三方评估,这可能会影响第三方评估效果。此外,政府选取的第三方评估主体的资质、能力、独立性和专业性等也会影响第三方评估效果,以及第三方评估对组织绩效的作用。对第三方评估的相关要素展开研究,可以凝练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第三方评估效果的路径,为识别第三方评估影响组织绩效的权变因素提供依据。

从实践价值而言,本文有助于摒除当前对第三方评估的盲从和迷信,廓清第三方评估影响政府绩效的路径和条件,为政府部门更好地使用这个工具提供理论依据。面对第三方评估这个新生事物,政府部门面临要不要用、怎么用和如何用好的挑战,亟需得到基于实证研究的价值规范和理论引导。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可以解释第三方评估为什么、如何及在何种条件下影响政府绩效,据此提出的政策建议有利于政府部门合理使用第三方评估并改进政府绩效,为政府部门优化第三方评估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还将明晰第三方评估影响组织绩效的权变因素,因为第三方评估并非发生在真空之中,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灵药”,而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因此,明晰第三方评估影响政府绩效的依存条件和权变因素,才能确定第三方评估的适用范围和领域。已有研究提出了第三方评估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或较为适用,但是却仅限于理论探讨,而并没有实证检验这些猜测的预测力。本文将基于权变理论,提炼第三方评估影响政府绩效的调节变量及其调节效应,明晰第三方评估提升政府绩效的条件和情境。

()第三方评估的绩效影响路径

第三方评估在许多方面都同内部评估有所不同并存在比较优势,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可用的绩效信息,并有助于诊断问题和发现不足,从而为改进绩效提供条件。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政府部门纷纷引入第三方评估,并将其作为加强政策落实和提升政府绩效的“抓手”。具体来说,引入第三方评估能够使组织获得新的绩效信息和管理知识,有利于组织提升能力和声誉,进而提高组织绩效。第三方评估作为外部监督手段,通过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媒体监督等渠道,可以形成更强的问责氛围和监督压力,推动组织绩效改进。来自第三方评估的各种新观点、新见解和新证据,为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提供了契机,并可以推动组织变革和绩效改进。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1)为什么政府部门选择第三方评估?哪些因素影响政府的评估选择(内部/外部)?

与之相关的竞争性命题是,第三方评估同政府绩效的相关关系不显著,甚至出现负相关的情形。这可能是因为第三方评估被象征性地使用,流于形式或走过场,无法对组织绩效产生实质性影响。也可能是第三方评估局限于特定政策或某个时期,无法“以点带面”或“举一反三”,难以真正影响组织绩效。还有可能是第三方评估的成本远高于收益,出现得不偿失的局面。此外,第三方评估还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如第三方机构与被评部门共谋或沆瀣一气,而导致评估结果造假或失真,从而使第三方评估对组织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深入研究第三方评估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组织绩效。

如果第三方评估可以改进政府绩效,那么第三方评估如何影响组织绩效?哪些因素是关键的中介变量?第三方评估影响政府绩效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结合前述的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本文将聚集绩效反馈、绩效问责、组织学习、组织创新等因素,将其视为第三方评估影响政府绩效的中介变量。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加强金融部门监管,合理引导商业地产市场投资以及有效利用外资,促进商业地产市场资金的流动,以及加强对银行及其部门的有效监管,防止和抑制商业地产泡沫的产生。加大利率调整力度是控制过热住房产业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提高利率,抑制人们对商业地产市场的投资热情,以防止资产泡沫。建立和监管高效完善的商业地产市场制度,制定和执行合理的法律法规。在考虑到应对小型和中型城市特点的前提下,既要保证了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又要兼顾调整好商业地产市场结构。总而言之,政府需要根据城市化程度的差异,实现政策执行的差异化。

首先,第三方评估是重要的外部绩效反馈机制,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常规考核和组织运转所无法发现的绩效信息,这有利于组织诊断问题、识别差距和瞄准方向,进而可能促进组织绩效提升。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2:第三方评估与绩效反馈正相关,会为政府部门提供可用的绩效信息,使其诊断和识别组织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绩效差距,进而有助于提升组织绩效。

其次,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外部监督手段,是一种有力的问责机制,可以通过绩效问责影响组织绩效。绩效问责基于政策或项目的绩效与结果对部门和人员进行问责,这不同于合规问责或程序性问责,因此可能会影响组织绩效改进[57]。第三方评估的外部监督机制还会影响政府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而对其产生由外而内的问责压力,并推动组织绩效提升。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3:第三方评估与绩效问责正相关,会通过外部监督和内部施压而强化基于绩效的官僚问责,进而提升组织绩效。

此外,第三方评估是重要的知识来源,会为组织学习提供机遇。第三方评估不仅为组织提供了外部知识,而且会推动组织内部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进而强化组织能力并提升组织绩效。第三方评估不仅局限于特定项目或政策,还会为组织提供“举一反三”的机会,使组织通过第三方评估扩容知识并提升知识管理能力。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不被延误刺激而产生的不被影响的情境中时,对成功的期望更强烈,但是当学生的情绪是不稳定且反复的这种情况,在面临一个行为、任务、活动时自我效能会受到影响。大学生就业焦虑这种情况就是一种不稳定的复杂的情绪体会,会伴随毕业时间的临近而越来越严重,也会伴随成功就业而消失。所以,在面临毕业就业问题时,大学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就业形势全面看待,不要以为盲目乐观或过于自卑,再就业选择上作出错误的决定。要学会自我调节,通过各大招聘网站了解就业信息,借助老师和已就业学长学姐对职场的感知帮助自己判断,并为自己制作一个符合自身能力以及未来期望的职业规划方案。

命题4:第三方评估与组织学习正相关,会创造组织学习氛围和更新组织学习文化,为组织成员提供新鲜知识和学习机会,进而提升组织绩效。

最后,第三方评估作为“外脑”,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大量新鲜的观念、技术、实践和建议,这些都使组织可以效仿、再造和创新,对政府部门的既有组织架构、项目运营、服务属性和外部关系等维度产生影响。第三方评估可能发挥“催化剂”的作用,促进组织创新和变革,进而提升组织绩效。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5:第三方评估与组织创新正相关,会推动组织变革和采纳创新,进而强化组织能力并提升组织绩效。

此外,上述研究聚焦于一般性组织,而未就政府部门予以具体考察,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针对企业(如企业社会责任或绿色发展)[53]、非营利组织(如大学)[54]、地区和国家(如世界银行的治理指数、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等)[55]的外部评估和排名层出不穷,但是对政府部门及其项目和政策的第三方评估却还少有研究。受制于不同的制度环境和组织特征,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考察。

例如:有机硅材料耐低温达到零下70度以上,耐高温达到250度以上,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穿的鞋就是有机硅材料的。航天、航空使用的密封材料都是有机硅的。有机硅在纺织品上使用,能增加5倍的强度,能增强纺织品的柔性,防尘防水,不用有机硅材料就没有高档的纺织品。在建筑上使用有机硅材料,是最高端的防水剂。所有的高档化妆品都离不开有机硅材料。在医院所有使用的人造器官、人造血管,都是有机硅材料的。有机硅材料是高分子领域,最优质的耐老化、耐紫外线耐臭氧的材料。总之,有机硅新材料在各行各业,无所不在。

()第三方评估影响政府绩效的权变因素

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影响仰赖一定的条件,这些是左右第三方评估效果的调节变量。对于有些部门而言,第三方评估可能较为合适,并会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对于有些部门而言,因为环境制约和准备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三方评估未必会产生预期效果。因此,识别第三方评估提升组织绩效的权变因素和依存条件,是加强第三方评估能力和提升第三方评估效果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参与、评估支持和评估使用在内的因素,都会影响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作用强度乃至方向。基于上述讨论,可以提出如下第三方评估影响组织绩效的权变因素及其调节效应。

首先,如果评估不是以绩效改进为核心目的,那么就很难期望其对组织绩效改进有所助益。第三方评估的目标和定位具有引领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评估基调和走向,并会影响评估效果。第三方评估既可以用于组织内部绩效改进,也可以用于组织外部问责,还可能是为了满足政治目的或象征意义。以问责为目的的第三方评估,可能压抑组织学习和创新的潜能,甚至诱发弄虚作假现象,不利于组织绩效改进。完全象征性和追求合法性的第三方评估,则可能流于形式或走过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不明显。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6:与以象征或问责为主要意图的第三方评估相比,以改进为目标的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影响力度更强。

其次,来自组织内部的参与对第三方评估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因为第三方机构非常依赖组织内部提供的信息和资源。第三方评估并非完全独立于被评组织,而被评组织的参与和支持,很大程度决定了第三方评估的效果。如果被评组织不配合不参与,第三方机构难以获得真实、全面和有用的信息,就无异于“盲人摸象”,无法对组织绩效产生实质性影响。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7:来自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支持越多,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作用程度越大。

与此同时,组织高层对第三方评估的关注和支持,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第三方评估的成败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官僚组织存在很强的上行下效倾向,组织高层对第三方评估的态度和行为,会深刻影响组织成员如何使用第三方评估。如果第三方评估得出的结果和提出的建议只是“耳旁风”,得不到组织高层的关注和使用,就很难落地和奏效,因而也无法影响组织绩效。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8:当第三方评估获得政府部门高层的支持时,它和政府绩效的相关关系更强。

更为重要的是,评估过程和结果能不能得到切实使用并影响组织决策和行为,是第三方评估在多大程度上会改进组织绩效的关键所在。如前所述,第三方评估的关键在于是否可以得到被评组织的有效使用。第三方评估提供的绩效信息只有得到管理者的注意和使用,才会真正改变组织运作和管理,进而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9:当第三方评估得到较高程度的使用时,它对政府绩效的影响越大。

当然,绩效信息使用包括许多类型,即有正面的使用(如在预算、项目管理和人事领域的使用),也有负面的使用(如用于政治目的)[58]。此外,组织内外的环境因素,以及被评部门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互动关系,也会影响第三方评估的作用强度。比如,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自身的评估基础设施和评估能力。第三方评估与政府既有的内部评估之间的关系(竞争、互补或序贯),也会影响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作用强度。再如,来自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和专业机构的外部监督,以及他们第三方评估的关注,可能会强化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改进的作用。限于篇幅,这些方面的因素在此不赘述,可以在未来研究中予以深化和细化。

四、研究展望

在未来研究中,应突破如下四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1)发展第三方评估的类型学。第三方评估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概念,但是鉴于其在业界使用的广泛性和流行性,本文仍然使用这一术语。在既有文献中学者们更多使用的是外部评估、独立评估、排名或评级等概念,但它们同第三方评估仍然存在微妙的差别。究竟什么样的机构可以称之为“第三方”?第三方评估所依存的分类体系是怎样的?目前来说,对这方面的探究仍然仅限于初步阶段,对第三方评估的目的、模式、特征等的刻画也还有待深化。未来应从类型学的角度,对第三方评估进行理想类型研判,并将其同现实情景中的实践进行比较,提出可操作的第三方评估类型学。

(2)发现第三方评估影响政府绩效的因果机制。与未实施第三方评估的部门相比,开展第三方评估的部门总会获得某些方面的收益,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第三方评估,这使我们很难剥离并明确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净效应”。与此同时,第三方评估还有很强的内生性,即那些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政府部门可能恰恰是最有可能改进绩效的组织。第三方评估在上述方面的特征,使我们很难对它的绩效影响进行因果机制检验。通过二手资料分析和问卷调查可以对第三方评估与组织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但是却无法进一步进行因果推断。未来应采用实验设计和纵贯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揭示第三方评估影响政府绩效的因果机制。

山石和泥沙里的金色,如何淘才能看到深埋的光泽。如这样一座小城,如何在这发展的长河中挖掘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抹亮色。这座小城叫做昌乐,一个被称为“中国蓝宝石之都”、“世界四大蓝宝石产地之一”的名城,而在这座城里,有一抹亮色正异军突起,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金色传奇。

根据前述百色市税收收入结构及变化分析,笔者认为,为使百色市经济税收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3)揭示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作用机制。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影响看似一目了然,实则并非如此。特别是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作用机制,仍是一个有待打开的“黑箱”。第三方评估固然比内部评估有更强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但在信息获取和内部参与方面也存在劣势。如果无法破解第三方评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过程和作用机制,就很难理解第三方评估为什么和怎样会影响政府绩效,也就无法指引和优化第三方评估的未来发展。既有研究都基于理论探讨和个案分析去探究第三方评估影响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但是尚缺乏系统性的实证研究证据。第三方评估机构同委托部门通常签署保密协议,这使理解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影响过程更为困难。为此,未来应综合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揭示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作用机制。

最后,第三方评估是否及如何促进财政支出优化、管理质量提升和公共服务改进?在环保治理与精准扶贫等政策领域,第三方评估如何提高公共政策绩效?此外,如何促进第三方评估的采用和推广?怎样改善第三方评估效果?第三方评估被认为会通过许多途径影响政府绩效,但是一个相关的竞争性假设是,第三方评估可能象征性地流于形式或走过场,或者局限于特定的政策领域,或者评估的成本高于其收益,甚至导致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在具体研究中,未来应综合采用如下研究方法,包括二手数据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以期揭示第三方评估影响政府绩效的内在机理和权变因素。首先,在第三方评估的引入、谈判、设计、执行和反馈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细节,而它们可能恰恰是左右第三方评估能否影响政府绩效的关键所在,也是值得打开的第三方评估的“黑箱”。未来应对涉及第三方评估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深度访谈,以了解第三方评估的动因、特征、过程、制约因素等问题。其次,未来应聚焦精准扶贫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等领域的第三方评估实践开展比较案例研究。选取有代表性的辖区、部门和政策领域,对第三方评估的特征、过程及其绩效影响等问题开展比较案例研究。通过比较案例研究,可以识别第三方评估的关键特征及其对政府的作用路径。

有关第三方评估的相关资料主要是二手数据,即政府部门的指导意见和第三方评估报告。一方面来自新闻报道和政府网站,另一方面则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因此,应从多个来源获取二手数据,将其转化为可供分析的数据。与此同时,剥离和检验第三方评估对组织绩效的因果作用机制,是未来需要特别关注的难点。实验研究是揭示因果关系的不二法门[59],为此,应基于各地区和各部门开展第三方评估的时间差,构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进行准实验和自然实验研究设计。此外,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作用路径和权变因素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加以揭示,特别是绩效反馈、绩效问责、评估使用等变量。未来应面向实施第三方评估的部门开展问卷调查,测量第三方评估的中介和调节变量,并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五、讨论与结论

第三方评估能否提升政府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部门是否具备很强的第三方评估能力。这既表现在第三方评估的要素和特征(如评估目的和评估使用),也表现在第三方评估的作用机制(如绩效反馈和组织学习),还取决于第三方评估所处的组织环境和外部情境。这些因素会综合影响政府部门的第三方评估能力,并进而影响第三方评估能否及在多大程度上改进政府绩效。目前,有关第三方评估的研究分散在许多领域,还没有得到系统整合。本文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梳理,提炼了有待检验的理论命题和研究方向,指出了值得重视的关键研究问题以及值得采用的研究方法。基于本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展望开展第三方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应用前景。

既有研究局限于就第三方评估谈第三方评估,而未能跳出第三方评估的范围去考察其对政府绩效的影响。本文独辟蹊径地提出第三方评估影响政府绩效的理论框架,填补本领域的研究不足并有利于理论创新。本文关注于回答第三方评估的“评估悖论”(为什么不奏效)和“评估迷思”(如何奏效),揭示第三方评估影响政府绩效的作用机制,以及第三方评估发挥作用的依存条件。本文跳出单纯的政策评估视角,将政策评估与绩效管理两大研究领域有机衔接,从更高层面去研究第三方评估的影响,为创新第三方评估理论提供理论框架。

本文致力于揭示第三方评估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因为第三方评估对政府绩效的影响过程就像一个尚未解开的“黑箱”,有待于在未来研究中予以揭示。如果无法破解第三方评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过程和作用机制,就很难理解第三方评估为什么和怎样会影响政府绩效,也就无法指引和优化第三方评估的未来发展。既有研究都基于理论探讨和个案分析去探究第三方评估影响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性的实证研究证据。

[ ]

[1]马亮、于文轩:《第三方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评价:一项比较案例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那么,这种激光脉冲和普通的激光器有什么不同呢?斯特里克兰解释说:如果你从商店买来一款激光器,开启开关1秒钟,如果脉冲不间断,那么在你关闭它之前,就已经穿越从这里到月球距离的3/4。通过啁啾脉冲放大的激光器,可以将同样数量的光子挤压成只有一张纸那么厚的脉冲。斯特里克兰说:“当你把所有光子挤压在一起的时候,光子的数量是特别巨大的。”的确,如果你的手挡住了这样的光束,就会受到严重的烧伤,甚至,特别强大的聚焦激光脉冲可以粉碎蓝宝石。

[2]包国宪、董静、郎玫:《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甘肃模式的解析》,《行政论坛》,2010年第4期。

[3]郑方辉:《第三方评价地方政府整体绩效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市、县两级政府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5期。

[4]马亮、杨媛:《城市公共服务绩效的外部评价:两个案例的比较研究》,《行政论坛》,2017年第4期。

[5]马亮:《行为科学与循证治理:治国理政的创新之道》,《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年第6期。

一处狭窄的巷子入口,巷子里面黑黢黢的,黑的像是要把我吞没。入口处一盏昏暗的路灯,仿佛随时要被夜风吹灭。踩踏板的脚顿了一下。但我终究还是向这吃人般的黑暗骑去。

[6]李志军:《第三方评估理论与方法》,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6年版,第1-5页。

肛周肌肉力量训练属于生物反馈措施,其在改善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排便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方面均有重要作用[26-28]。护理人员应嘱病人术后取左侧卧位,将肛探式压力电极置入病人肛管,根据计算机显示的压力数据,指导病人调整肛周肌肉用力方式,增强肛周肌肉力量。

[7]李文彬、卢扬帆、郑方辉:《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第三方评价》,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5年版。

[8]徐双敏:《政府绩效管理中的 “第三方评估” 模式及其完善》,《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1期。

[9]Yu W, Ma L. Extern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Lie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project’. Public Money & Management, 2015, 35 (6): 431-437.

[10]郑方辉、陈佃慧:《论第三方评价政府绩效的独立性》,《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11]包国宪、张志栋:《我国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组织的自律实现问题探析》,《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

[12]尚虎平、王春婷:《政府绩效评估中“第三方评估”的适用范围与限度——以先行国家为标杆的探索》,《理论探讨》,2016年第3期。

[13]徐双敏、陈尉:《“第三方”评估政府绩效的制度环境分析》,《学习与实践》,2013年第9期。

[14]李文彬、黄怡茵:《基于逻辑模型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理论审视——以广东省人大委托第三方评价为例》,《公共管理学报》,2016年第3期。

[15]Yu W, Ma L. Extern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hina: Evaluating the Evaluations. 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 2016, 39 (1): 144-171.

[16]Owen JM, Rogers PJ. Program Evaluation: Forms and Approaches. London: Sage, 1999.

[17]Pattyn V, Brans M. Outsource versus in-house? An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for internal or external evaluators.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Program Evaluation, 2013, 28 (2): 43-63.

[18]Conley-Tyler M. A Fundamental Choice: Internal or External Evaluation?. Evaluation Journal of Australasia, 2005, 4 (1/2): 3-11.

[19]Wildavsky A. The Self-Evaluating Organiz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72, 32 (5): 509-520.

[20]Blok H, Sleegers P, Karsten S. Looking for a balance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evaluation of school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SVI model.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2008, 23 (4): 379-395.

[21]Nielsen SB, Ejler N. Improving Performance?: Exploring the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Evaluation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Evaluation, 2008, 14 (2): 171-192.

[22]Mausolff C. Learning from feedback 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 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 2004, 28 (1): 9-29.

[23]Kroll A. The Other Type of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Nonroutine Feedback, Its Relevance and U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13, 73 (2): 265-276.

[24]Van Der Meer F-B, Edelenbos J. Evaluation in Multi-Actor Policy Processes: Accountability, Learning and Co-operation. Evaluation, 2006, 12 (2): 201-218.

[25]Schyve PM. The evolution of external quality evaluation: observations from the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 2000, 12 (3): 255-258.

[26]Shalley CE, Oldham GR. Effects of Goal Difficulty and Expected External Evaluation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A Laboratory Stud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5, 28 (3): 628-640.

[27]Balthasar A, Rieder S. Learning from Evaluations: Effects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Swiss Energy 2000 programme. Evaluation, 2000, 6 (3): 245-260.

[28]Moynihan DP. Goal-Based Learning and the Futur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5, 65 (2): 203-216.

[29]Sanderson I. Performance Management, Evaluation and Learning in ‘Modern’ Local Govern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1, 79 (2): 297-313.

[30]Fletcher G, Dyson S. Evaluation as work in progress: Stories of shared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2013, 19 (4): 419-430.

[31]Carman JG, Fredericks KA. Evaluation Capacit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s the Glass Half-Empty or Half-Full?.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010, 31 (1): 84-104.

[32]Nielsen SB, Lemire S, Skov M. Measuring Evaluation Capacity—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of a Danish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011, 32 (3): 324-344.

[33]Bourgeois I, Cousins JB. Understanding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Evaluation Capacity.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013, 34 (3): 299-319.

[34]Cousins JB, Goh SC, Elliott CJ, et al. Framing the Capacity to Do and Use Evalu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Evaluation, 2014, 2014 (141): 7-23.

[35]Henry GT, Mark MM. Beyond Use: Understanding Evaluation’s Influence on Attitudes and Ac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003, 24 (3): 293-314.

[36]Chen H-T. A comprehensive typology for program evaluation. Evaluation Practice, 1996, 17 (2): 121-130.

[37]Behn RD. Why Measure Performance? Different Purposes Require Different Measur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3, 63 (5): 586-606.

[38]Vedung E. Six models of evaluation. In: Araral E, Fritzen S, Howlett M, Ramesh M, Wu X, eds. Routledge Handbook of Public Policy. London: Routledge, 2013: 387-400.

[39]Contandriopoulos D, Brousselle A. Evaluation models and evaluation use. Evaluation, 2012, 18 (1): 61-77.

[40]Moynihan DP, Pandey SK. The Big Question fo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Why Do Managers Use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10, 20 (4): 849-866.

[41]Kroll A. Drivers of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Use: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 2015, 38 (3): 459-486.

[42]Weiss CH. Have We Learned Anything New About the Use of Evalu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1998, 19 (1): 21-33.

[43]Saunders M. The use and usability of evaluation outputs: A social practice approach. Evaluation, 2012, 18 (4): 421-436.

[44]Amo C, Cousins JB. Going through the process: An examination of the operationalization of process use in empirical research on evalu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Evaluation, 2007, 2007 (116): 5-26.

[45]Leviton LC. Evaluation Use: Advances, Challenges and Application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003, 24 (4): 525-535.

[46]Shulha LM, Cousins JB. Evaluation Use: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Since 1986.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1997, 18 (3): 195-208.

[47]Volkov BB. Beyond being an evaluator: The multiplicity of roles of the internal evaluator. New Directions for Evaluation, 2011, 2011 (132): 25-42.

[48]Burt RS, Knez M. Kinds of Third-Party Effects on Trust. Rationality and Society, 1995, 7 (3): 255-292.

[49]Mayne J. Evaluation for accountability: Myth or reality. In: Bemelmans-Videc M-L, Lonsdale J, Perrin B, eds. Making accountability work: Dilemmas for evaluation and for audit.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7: 63-84.

[50]Gorman DM, Conde E.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he evalu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odel" school-based drug and violence prevention programs. 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2007, 30 (4): 422-429.

[51]Heinrich CJ. Evidence-Based Polic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in Two Parallel Movements. 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7, 37 (3): 255-277.

[52]James O, Petersen C. International rankings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source credibility for citizens: experiments about e-government rankings in the UK and the Netherlands.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017: 1-16.

[53]Chatterji AK, Toffel MW. How Firms Respond to being Rated.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0, 31 (9): 917-945.

[54]Aguillo I, Bar-Ilan J, Levene M, et al. Comparing university rankings. Scientometrics, 2010, 85 (1): 243-256.

[55]Hood C, Dixon R, Beeston C. Rating the Rankings: Assessing International Rankings of Public Service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11 (3): 298-328.

[56]Ma L. Political Ideology, Social Capital, and Government Innovativeness: Evidence from the US States.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017, 19 (2): 114-133.

[57]Ma 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Citizen Satisfac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Municipaliti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7, 95 (1): 39-59.

[58]马亮:《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理论整合、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第5期。

[59]马亮:《公共管理实验研究何以可能:一项方法学回顾》,《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马亮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