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列斐伏尔城市空间生产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启示

更新时间:2016-07-05

“空间生产”是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亨利·列斐伏尔作为城市空间生产理论的开创者,提出了独树一帜的空间批判理论和空间的三元辩证法,建构起了“空间生产”的理论体系。沿着列斐伏尔开辟的“空间生产”道路,城市空间生产批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当代空间研究向多元化和深度化发展。本文将通过剥离列斐伏尔城市空间生产理论当中存在的发展逻辑,阐释辩证总体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生产之于城市建设的重要价值,进而以这种空间生产理论分析中国的城市空间生产问题,阐释它之于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启示。

一、城市空间生产理论的发展预设

城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空间,人们在城市空间中进行着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创造出各种实实在在的物理空间,同时在此基础上人们还通过交往活动形成特定的城市社会关系,表现为抽象的社会交往空间。所以,“城市空间具有多重属性,既是物质空间也是社会空间,城市空间是由社会关系和物质实践构成的”,[1]对城市空间的认识应坚持物质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随着城市问题逐渐成为空间理论研究的关注点,列斐伏尔创造性地将“空间生产”纳入到城市研究的范畴当中,批判地考察了空间生产与城市的互动关系。这里,我们基于列斐伏尔的批判性研究剥离出其中蕴含建设性底蕴,从而为研究城市空间生产的发展逻辑准备本体论意义的前提。

民生水利建设加快发展。完成15891座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河湖水系连通试点建设力度加大。安排解决634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50处大型灌区、153处中型灌区和50处大型灌排泵站完成规划投资任务。启动第五批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势头强劲。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全面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进展顺利。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一)城市空间生产的三重属性

以往的城市空间研究往往缺乏社会批判精神,没有把城市空间看成是一个不断运动的动态生产过程。在列斐伏尔的观点中,他认为城市空间生产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三重属性,城市空间生产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城市空间生产既具有自然性和精神性,又具有社会性,呈现着经济关系和政治意识形态。”[2]从自然属性来说,一定的城市空间形态必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城市空间生产不能脱离物质资料生产而存在。城市空间首先就是作为能够被人所感知的物理空间而存在,即使空间形态千变万化,也改变不了城市空间生产的物质性。同样,人们在建造楼房、学校、公园、停车场等空间产品时,必须依靠政府官员和城市设计者合理规划与构思,这种创造出来的城市空间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因此,城市空间生产具有精神性。从社会属性来说,城市空间不仅是阶级斗争的主要场所,而且也是资本和权力双重逻辑下的产物。城市空间进行的各种生产,都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和经济意图。值得注意的是,列斐伏尔虽然强调城市空间生产具有多重属性,但处于中心地位的还是空间生产的社会属性,而且在其著作《空间生产》中就已指出“空间即社会”的论断。“我们所经历的物质空间变化不过是社会变迁的表象,透过物质空间变化的背后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以及其中的社会权力、社会联系、社会日常生活的变迁,这就是空间生产理论的核心内涵。”[3]

(二)城市空间生产的三元辩证法

列斐伏尔打破传统哲学辩证法的局限,创造性地实现了辩证法的革命。在他看来,传统哲学的辩证法具有以下几个缺陷:首先,传统哲学的辩证法片面地认识空间概念,只把空间看成自然赋予的物质空间或是思维与想象赋予的精神空间,而没有把握住空间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其次,传统哲学的辩证法碎片化地解读空间,地理学、历史学、建筑学、数学等学科从不同角度研究空间,对空间进行分割和描述,却没有建立起一种能够整体性分析空间的辩证法,缺乏对于空间的整体观念;最后,传统哲学的辩证法沿着线性的发展逻辑,要么忽视空间的存在,要么将空间视为“均质的存在”,而没有把空间当作对象性的存在,不能思辨地看待空间。在此批判的基础之上,列斐伏尔运用社会和历史来解读空间,实现了“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再现性空间”的三位一体论,“这是一个强有力的空间生产分析工具”。[4]从“空间的实践”方面来说,它主要就是指在一切空间中进行的物质实践活动,涵盖了现实社会中的生产与再生产,突显了特定的空间生产方式;而“空间的表征”属于意念性及意识形态的范畴,它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意在通过专家学者运用符号、代码、术语和知识等对空间实践进行诠释,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空间实践;“再现性空间”则是一种表征性的或符号化的空间,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通过图形、符号和象征物等去传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或意识形态,比如每座城市都有其标志性建筑空间。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是理解城市空间生产的核心范畴,拓展了城市空间生产的研究视野。而真正现实的把握“空间三元辩证法”的实质,还需要在社会关系再生产的层面理解这个辩证总体。从辩证总体视角思考城市发展逻辑,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也更有针对性地探讨城市空间生产问题。

二、城市空间生产中社会关系的辩证总体

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烟酒伤身体,都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

(一)政府层面

从政府层面上来说,雄安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依靠政府发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服务职能,这就会形成各种新的权力机构。例如制定新的规章制度,使社会各阶层都能在新的城市空间里和谐发展;对经济发展作出规划,以促进公平和效率;鼓励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高新区竞争力;直接或间接向新区人民提供各种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新区人民的合理需求等。在2016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观,为新区政府的治理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引导和基本规范。未来新区的政府治理应该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来开展各项活动,注意连接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要作好沟通者的角色,主动探寻人民对新区发展的各种意见和看法;要作好协调者的角色,整合各方面的利益需求,以满足人民的核心利益为根本。

(二)市场层面

全面而深入地把握城市空间生产的发展逻辑对于当代城市建设和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对于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危机。中国的城市化建设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验,同时也要避免重复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的弯路,在城市空间生产批判的理论视角上寻求一个更加合理的空间生产模式。总之开展城市化发展研究,必须要把握好城市空间生产的发展逻辑。

城市空间生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产,它除了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创造出符合人类需要的空间产品之外,它本质上更是社会关系的辩证总体再生产。具体说来,城市在进行空间生产的过程中,不仅仅改变了原有的物理空间结构,还改造了旧的空间秩序,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各种各样新的关系空间。下面,我们以雄安新区的空间生产过程为例,分析城市空间生产在社会关系辩证总体中的实现。

(2)提高知识获取率和吸收率。对成人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时间通常被划分为一些小的、零散的碎片化时间,他们需要在工作、生活之余充分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当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有困惑时可以充分利用走路、吃饭、坐车以及休闲的时间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应的关键字并进行搜索,也可以通过网络以提问的方式向专家和广大网友寻求帮助,有目的地提高知识的获取率。因而,当成人学生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开放性获取大量信息时,他们是有意识的去了解和接触这些知识并在大脑里对这些知识进行信息加工,提高知识的吸收率。

(三)个体层面

对于我国来说,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矛盾始终存在。虽然市场经济对人们的生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无论是特区设立还是房地产业,政府都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在官本位主导下的城市空间生产,必然会让市场主体盲目依附权力去改造城市面貌,而不是从技术创新出发有效利用空间资源。政府如果没有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推动城市化,只会让行政审批成为犯罪的开端,侵犯人民的空间权益。所以,中国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空间生产的经验,适当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让民间资本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房地产开发商偷工减料、破坏生态环境、哄抬房价等现象屡屡出现,政府在减少行政干预的同时必须加强市场监管和完善法律法规,让我国城市空间生产处于有序的环境之中。总之,中国的城市空间生产必须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政府和市场都能为人民的城市空间权利服务,维护城市空间正义。

三、城市空间生产发展逻辑的启示

从市场层面上来说,中央特此设立雄安新区,也是希望雄安能像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那样给全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中央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雄安新区必定会吸引一大批商家进入,满足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无论是房地产业还是餐饮业等,商家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把资本投入到雄安新区的城市空间构建当中,推动雄安的产业结构发展。伴随着各行各业的商家涌入,新区的空间产品越来越丰富化和多样化,服务于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空间生产也越来越多,例如商业区和旅游区的建立。此外为打造成为创新发展示范区,提升新一轮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雄安将引进更多高端高新产业,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在雄安布局,从而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所以新的城市空间生产,也会引起经济关系发生变化。

(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从个体层面上来说,雄安新区表示会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特别是要成为年轻人创业的宝地。因此在一系列政策指导下,将有一大批优质的教育、医疗、就业等资源纷纷向雄安新区发展,在加大雄安对国内外优秀人才吸引力的同时,也增强了雄安对北京人口和功能的疏解转移作用。作为首都市民的第二家园,雄安新区通过发展新兴产业、优化公共生活服务等为这些新市民提供日常生活、工作的新城市空间。新城市空间诞生的同时,社会关系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从首都疏散过来的新市民通过在雄安安居落户,拥有了自己新的户籍身份、新的工作身份、新的阶级身份等,这种身份的变化也会引起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变化。人们从陌生到熟悉,逐渐形成自己的交际圈,在新的城市空间里再生产着自己的社会关系。

(二)从“空间生产”转向“地方营造”,突出人文关怀

城市空间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生活空间,无论城市空间如何进行生产,都要与人的精神情感联系在一起,而不是纯粹“居住的机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进行了“旧城改造”“开发区建设”等项目,但因为一味追求物质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城市空间正逐渐失去特色,变成了一座座冰冷冷的、无意义的建筑。在这种情势下,低收入群体被迫迁移到城郊地区,许多老城区、城中村都纷纷改造成高档居住区和商业中心、写字楼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和规划人员往往将城市更新地区视为‘空间’而非‘地方’,忽视了微观市民的社会经济利益和情感精神需要”。[5]城市空间生产作为人的一种空间实践活动,理应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系,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价值追求,然而依循技术、资本、权力多元逻辑建构起来的城市空间逐渐背离城市空间生产的人文属性,导致城市空间生产“意义”的异化。所以,任何城市在进行空间生产的过程中,都要注重“以人的尺度”为标准,关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点滴和地方特色的保护,努力营造出更具诗意的、情感的城市生活空间。

(三)减少城市空间隔离,维护城市空间正义

城市空间生产的过程就是城市空间再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城乡分离还是富人与穷人的隔离,都偏离了城市空间生产的“为人性”价值导向。城市空间的分化实质上凸显了身份等级秩序,高等级的人占据着交通便利、环境良好的黄金地段,而低等级的人只能被迫居住在拥挤的、昏暗的街头巷尾。居住空间的隔离背离了城市包容、开放、发展、繁荣的理念,阻碍了不同等级之间的人们相互沟通与交流。如今,“由资本利益而形成的城市空间组织造成人口的分割和分散,城市中心区吸引和集中了越来越多的政治权力机构与商业功能,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被迫向外围边缘地区置换,也就造成居于外围地区的依附性,不发达地区与大都市中心之间的分化变得越来越明显”。[6]为解决城市内部空间分裂以及城乡对立等诸多空间不正义问题,我国应在空间资源的分配上坚持平等原则,平等地对待每个公民,使其“得所应得”,即使在空间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也能兼顾大多数城市居民的空间需求。按照罗尔斯的观点,如果在这些方面做不到公平,也要使最不利者获益,坚持有利于“最不利者”原则,保护弱势群体的空间权益。

(四)科学制定城市规划,重视公众参与力度

城市空间生产必然需要制定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具有特定政治属性的。当前中国城市空间生产过程,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主要原因就是相关决策者“在城市规划时缺乏对于社会关系、社会要素以及地域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视,忽略了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城市空间形成的过程和结果,忽视了区域空间的社会历史特色和区域内居民的实际需要”。[7]他们并没把城市看成一个不断更新变化的动态系统,而是单纯地作为一个静止的“容器”,“寄希望于建筑师和规划师绘制的宏大的形体规划总图,试图通过技术和金钱来解决城市中的所有问题,实现诗一般美妙的理性模式”。[8]因此,中国的城市政府需要改变对城市规划过多的行政干预,实现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的多元参与,让公众的利益诉求能够被有效倾听。通过听证会、社会公示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让市民真正参与到改变自身环境的规划当中,避免政府决策的盲目性和专断性,逐步从自上而下的精英政策规划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民众参与模式。

由表6可以看出,对于长春市大学生足球课程优化,A1转变理念有很大的影响.A2、A3器械道具和环境设施建设影响不是很大.因子1命名为“转变理念”,因子2命名为“器械道具”,因子3命名为“环境设施建设”,从因子分析结果得出,长春市大学生足球课程优化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因此,确立长春市大学生足球课程优化评价指标,并建立指标递阶层次结构,共包含3个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及17个三级指标,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刘珊, 吕拉昌, 黄茹, 等.城市空间生产的嬗变——从空间生产到关系生产[J].城市发展研究, 2013(9): 42-47.

[2]孙全胜.城市空间生产:性质、逻辑和意义[J].城市发展研究, 2014(5): 39-48.

[3]张京祥, 胡毅, 孙东琪.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中村物质空间与社会变迁—南京市江东村的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 2014(2):1-6.

[4]杨芬, 丁杨.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思想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6(10): 183-187.

[5]谢涤湘, 范建红, 常江.从空间再生产到地方营造:中国城市更新的新趋势[J].城市发展研究, 2017(12): 110-115.

[6]吴宁.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及其中国意义[J].社会, 2008(2): 112-127.

[7]王志刚.社会主义空间正义论[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212.

[8]方可.欧美城市更新的发展与演变[J].城市问题, 2007(5):9-12.

谭玉妮,张永庆
《城市学刊》 2018年第2期
《城市学刊》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