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民国时期泰州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概述

更新时间:2009-03-28

泰州地区位于江苏中部,北邻盐城,南濒长江,东抵南通,西接扬州。泰州古称海陵,汉武帝时设海陵县,东晋设海陵郡,南唐时改为泰州,民国时期改称泰县,建国后设为泰州市,乡村为泰县,其后行政区划多次调整。1996年8月撤销县级泰州市,成立地级泰州市。自此,泰州所辖行政区划稳定下来。本文拟研究范围为泰州地区现在所辖的“三市三区”兴化市、靖江市、泰兴市、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民国时期海陵区和姜堰区为泰县所辖,兴化市为兴化县,靖江市大致为靖江县,泰兴市为泰兴县。

民国时期泰州地区图书馆事业产生的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试图通过社会教育启迪民智,转变社会风气。于是,担负着社会教育职能的新式学校、报社、图书馆等纷纷成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图书馆观念开始深化,传播西方图书馆先进理念,批判旧式藏书楼模式,使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直接受惠,从而使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各地纷纷设立新式图书馆的影响下,泰州地区的图书馆事业也开展起来。民国十一年(1922)建立泰县图书馆,民国五年(1916)兴化县公立图书馆成立,民国二十三年(1934)私立靖江图书馆成立,民国二十四年(1935)私立兴化图书馆成立。值得一提的是,泰县图书馆“馆藏图书中,除了一批古籍善本,其他都是新文化书籍”[1]

我们记忆的地图如同海星那样慢慢以过去为圆心,向我们的现在慢慢展开。过去与未来的关系是绘画的一个中心,也是一条用于凝视徐浡君(中国云南,1964年出生)作品的精确的轴,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诞生于这种时间差中。这种时间差有时候像天象那样神秘,伴随着破坏性。而这种破坏性,即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破坏性,正是徐浡君的表现力所在。是他在路上的家,他跨越在国境线上的祖国。

关于翻译的研究,从“信、达、雅”到后来的“三美”理论,都有他们的必要性。但是总的来说,不论是什么作品的翻译,都不仅仅需要传达字面的意思,还应该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做适当的调整。对于英文电影字幕翻译,有它自己的特色。字幕是为了让观影者了解电影情节,有文化交际的功能。与此同时,字幕翻译的语言一般比较大众化,在逻辑性与艺术性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

()地方有识之士的推动

民国时期,泰州地区的有识之士以发展社会教育为已任,在各地纷纷筹建图书馆,这是泰州地区图书馆事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泰县,民国十年(1921),泰州地方人士陈启彤“提出设立图书馆的倡议,得到泰州文化界人士的普遍赞同”[1]。陈启彤国学功底深厚,学贯群经诸子,著作有《易通例》《易通释》《诗故》《经说方言》《六书微》《训诂微》《广新方言》《中国哲学史》《名理微》等多种。他与章士钊、马叙伦等知名学者多有交往。陈启彤先生的“提议付诸实施是为泰州近代文化建设奠定的第一块基石”[1]。设立图书馆的另一重要倡导人为韩国钧,他积极支持陈启彤设立图书馆之议,并提议在图书馆内附设国学研究社和古物研究社。在靖江,“私立靖江图书馆,在旅外学生倡议和知名人士陈显华、陈武民等人支持下于1934年创办”[2]。在兴化,民国二十三年(1934)在兴化青年学生钮耕礼和陈康仲的倡议和支持下建立私立兴化图书馆。

民国时期泰州地区各类型的图书馆事业

()公共图书馆事业

1.泰县图书馆 民国十一年(1922)三月泰县图书馆成立,馆址设于原修志局旧址(今海陵区政府东侧),“前原为清吏目署,由屋三十余楹,然多半倾欹。正逢设局续修县志,遂葺而新之。局撤设馆,定名为泰县图书馆”[3]。由县聘陈启彤为首任经理。初定经费一年一千五百元,向县署申领。民国十二年(1923)陈启彤辞职,由陈伯绳继任。民国十六年(1927)更名为泰县县立图书馆,民国十七年(1928)改名为泰县县立公共图书馆,民国十九年(1930)改名为泰县公立图书馆,民国二十九年(1940)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扩建为泰县民众教育馆,民国三十四年(1945)后又改名泰县县立图书馆。

2.私立兴化图书馆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夏,进步青年成维栋、钮耕礼、陈康仲倡议发起组织私立兴化图书馆,目的是“引导青年,养成读书的习惯,振兴社会风气”[10]31。于是请了廿五位当时的地方名流做董事,这些董事大都是兴化地方各派系的中心人物、兴化地方政权的实际操纵者。董事会选举高阳春为董事长、钮耕礼为馆长,开始筹备建立图书馆的工作。“筹备期间的两大任务是:征书和募捐。”[10]32征书事务得到了青年学生的支持,他们慷慨捐书,很快就征集到了两千多册图书。图书馆的经费则主要由董事们认捐,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私立兴化图书馆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月十日正式开放,馆址设在城隍庙巷一号。图书馆有两大张木书架,分三层双面陈列于两个房间中,书籍按王云五图书编目法进行分类;两张报架和杂志架,报纸和杂志排列得满满,陈列在阅览室左右两边。图书馆为了鼓励青年学生多读书,还在报纸上进行宣传筹组读书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由于发起人相继离开,私立兴化图书馆停办,书籍由私立兴化初阳中学接收。

3.泰兴民众图书馆 泰兴县最早的图书馆,首推民国十九年(1930)建立的泰兴民众图书馆,馆址设在城北门张公祠。当时有房屋十一间,藏书一千二百余种,职员六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因办理不善,并入泰兴县民众教育馆藏书室。民国二十五年(1936)七月,泰兴县民众教育馆奉命停办之后,因还有部分藏书,于是成立泰兴县立图书馆,馆址设在孔庙内,当时仅有职员三人,各种图书一万多册。后移七贤祠,最后又移到泰兴县中。1940年,“由于日寇侵占泰兴城,泰兴县立图书馆因而停办,所有图书大都被日军用作烤火之物”[9]

1.兴化李氏图书馆 兴化李氏家族是当地著名的文化家族之一,这个家族对图书的建设非常重视。明朝时期,宰相李春芳就在兴化老家设立了一个读书处。民国初年,兴化著名学者李详(字审言)与同族的李竹溪、李竹勋、李竹书等在兴化城内东寺桥下李春芳读书处“石麓书院”创办“李氏图书馆”,藏书一万多册,聘请族人李选英负责图书的日常整理和借阅工作。民国十七年(1928),李详在东岳庙桥下范公祠东家中陈列藏书,筹建了“李审言图书馆”。民国二十年(1931),藏书移入“李氏图书馆”。因此“李详被誉为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载入《江苏通志·藏书家传》”[7]308。抗战爆发后,“李氏图书馆”关闭。

2.兴化县公立图书馆 明嘉靖元年(1522),知县曹辐在文庙学宫明伦堂后建藏书楼“尊经阁”。民国五年(1916),县知事章家驹将“尊经阁”命名为兴化县公立图书馆,收入历代官藏图书,由刘序堂担任馆长。民国十五年(1926),兴化县教育局将图书馆并入新建的通俗教育馆,设立图书部,委任张惟一为馆长[7]307。民国十八年(1929),改为民众教育馆,除原有典藏古籍外,入藏《二十四史》《十三经》《万有文库》等近代图书一万多册。1941年,“县城沦陷后,藏书散失殆尽”[8]

民国三十七年(1947),泰县图书馆收录戈氏望岳楼大量藏书,其中多为古籍善本。民国三十七年(1947)泰州著名藏书家戈秉直,因地方公益投入过多导致经济窘迫,欲变卖其望岳楼的藏书以缓解困境。国民政府立法院秘书胡涤获悉此事,请立法院长孙科出面,致函时任泰县县长丁作彬,“顷本院胡秘书涤,面称抗战及内乱期中苏北文化摧残最酷。惟泰县戈氏望岳楼藏书四五万卷,竟能历劫无恙。其中孤本钞本宋明精刻本颇多……拟请致函该县丁县长协同县参议会长设法保存,或为县立图书馆购买尤为久远之计”。另外,时任最高法院院长的夏勤从中周旋,最终望岳楼藏书大多归存于泰县县立图书馆。

()私人图书馆事业

《泰县图书馆简章》的总则规定“本馆为保存国粹、研究国学而设,与普通图书馆略别”,依据简章,泰县图书馆附设泰县国学研究社和泰县古物保存所。民国十一年(1922),泰县国学研究社成立,从目前存录的资料可以查阅到国学研究社简章,“本社为研究国学,不预闻地方其他事务,亦不蹈门户标榜之习。学员研究国学图籍,须向本社声明,自认一门学识或一种书籍。现以经史二门为范围,分条札记,以觇心得,每年举行两次,由社长校阅,优者提升作研究员。本社经费由宝带桥地方税项下拨给”[6]。由此可以看出,泰县国学研究社是一个合书院教育与学问研究为一体的公立机构。民国十一年(1922),泰县古物保存所成立,当时搜寻古墓出土文物、书画、古籍等,举办展览可供参观,这成为泰州地区博物馆事业的开端。

图书馆设特别部、儿童部(附妇女阅览室)、普通部、事务部、演讲部,并为提高普通民众识字能力专设民众问字处。开放普通、特别和儿童三个阅览室,采取开架阅览形式[4]。图书馆藏书一万四千六百余册,对于一个县立图书馆来说馆藏不可谓不丰。泰县图书馆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对当时所藏图书进行分类,“值得注意的是在四部之外,另立‘乡土部’一类,著录地方人士著作”[5]。但抗战时期馆藏图书因战乱散失了三分之一以上。

将9个点摆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请用4条线把9个点连接起来,并且不可以重复经过1个点,同时不允许笔离开纸。

泰县图书馆所藏图书除了按四部分类法分类,另设“乡土部”大类,存录地方人士著作,这些地方人士著作有徐天璋的《诗经集解辨正》、袁承业的《心齐弟子师承表》、周麟之的《海陵集》、康发祥的《三国志补义》、邓汉仪的《官梅集》等,泰县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法为泰州地区地方文献的保存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泰县图书馆附设的国学研究社存续了五年时间,从民国十一年(1922)到民国十六年(1927),研究成果斐然,课艺、札记多为经史词章,此外,研究社员“在整理、编辑地方文献方面所作的贡献值得称道”[12]。如韩国钧编著地方文献丛书《海陵丛刻》、马锡纯编纂《泰州乡土志》、单毓元总纂《[民国]泰县志稿》、王贻牟《[光绪]续修泰县志》以及《[民国]续纂泰县志》,这些文献为后人研究泰州地区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民国时期泰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特征

()推动了社会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起步与完善时期,图书馆受当时社会教育思潮的影响,成为启迪民智的重要社会教育场所。泰县图书馆下设民众问字处,帮助普通民众提升识字能力,“为真正便利民众,服务社会,附设巡回书库,每月三组巡回”[3]。据统计,民国十七年(1928)到馆阅览人次约3 000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到馆阅览人次为4 863人。私立兴化图书馆成立后,筹组读书会,在本县报纸上进行宣传,鼓励青年学生加入读书活动。民国二十三年(1934)私立靖江图书馆成立后,莘莘学子、社会人士到馆阅览书籍者人数众多。民国时期泰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当时的新式学校、报社等文化机构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教育的发展。

()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文献

判断三叉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4]:包括小脑上动脉(SCA)、小脑前下动脉(AICA)、基底动脉(BA)及某些静脉等。①无接触:即受试者的神经周围5mm内没有血管影;②远离:受试者神经与周围血管的断面距离在2~4.9mm的范围内;③接近:受试者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断面距离在0.1~1.9mm的范围内;④接触:受试者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黏着,距离为0mm;⑤压迫:受试者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接触且压迫使其变形。其中④+⑤均为阳性,①+②+③则为阴性。

3.私立靖江图书馆 民国二十二年(1933)暑假,由靖江的旅外学生倡议筹建图书馆,成立了“靖江图书馆筹备委员会”,随后“旅外学生即分别利用各自的关系,呼吁靖江名流贤达、巨商富贾以及军政当局,予以臂助”[11]116。其中,靖江人士陈显华慷慨捐资建馆,故后来图书馆将陈先生斥资建成的一幢二层三间楼房命名为“显华楼”。此外,得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助资金若干,资金到位后即去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购买各类图书,约两万册,其中有《四库全书》一部。“靖江图书馆系旅外学生创办,是一个私立图书馆。”[11]121图书馆设董事会,推举盛舜臣为董事长兼任馆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九月一日正式开馆。“自此以后,莘莘学子,有识之士,常为座上客,或究乎经史,或阅报章”[11]119,各取所需。私立靖江图书馆的建成,起到了信息枢纽的作用,推动了社会教育的发展,对靖江地区的文化建设事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一月,日寇入侵,图书馆毁于敌机的狂轰滥炸。

全面抗战爆发后,兴化李氏图书馆关闭,为了避免日机轰炸,由李详儿媳顾佩珊等将这批图书隐蔽运到东皋庄收藏。1963年,李氏子孙李传砚等将存书8 000多册主动捐献给兴化图书馆,收录的图书中有大量的地方文献。其中较为珍贵的是“《李氏丛书七种》,这部丛书收录了兴化李氏家族部分清代作者的著作,蓝丝栏抄本,共9册,抄写极为工整”[13]

结语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泰州地区的图书馆事业遭受重创,有的直接毁于战火中,有的被迫关闭,图书寄存于别处。尽管如此,民国时期泰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依然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对培养人才和推进当地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已成为国人共识,研究民国时期泰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经验,对于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注释

①孙科致泰县县长丁作彬的信函存于泰州市图书馆。信函全文如下:“慕扬县长勋览:顷本院胡秘书涤,面称抗战及内乱期中苏北文化摧残最酷。古籍存书尤少。惟泰县戈氏望岳楼藏书四五万卷,竟能历劫无恙。其中孤本钞本宋明精刻本颇多。虽不及天一海源之富,而视铁琴铜剑楼无甚愧。主人固地方知名人士,近闻因地方之公益、受经济之压迫,有不能不忍痛出售之说。牟利书贾将肆其宰割,乡邦文献一散必不可复收,至可痛心。拟请致函该县丁县长协同县参议会长设法保存,或为县立图书馆购买尤为久远之计。闻最高法院夏院长亦已具函切实是说矣。等语,查军兴以来古籍之沦失甚多,保存而利用之固良有司所宜尽心者也。特为转函奉达,至希鉴纳办理为荷!专此即颂孙科五月十四日。”

巴乌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乐器,它音域较窄,简单易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先让学生熟悉巴乌的十个音节,知道是低音,1 2 3 4 5 6是中音,并让学生在巴乌上找出各个音对应的位置,然后音乐老师再进行示范演奏,让学生模仿自己吹奏单音,从低音到中音进行逐一体验式练习,培养学生的音高概念和识谱能力,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再有天赋的学生也要通过反复操练才能把握好音调的高低和演奏的节奏。小学生乐器的学习不能过于死板,老师要以组织游戏的方式进行乐器的教学,寓教于乐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巴乌演奏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晏墅,郭宁生.泰州通史: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750.

[2]靖江县志编纂办公室.靖江县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671.

[3]泰县公共图书馆.泰县公共图书馆工作报告[M]//泰州文献:第二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83.

[4]李旎.民国时期的江苏公共图书馆事业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增刊2):1-5.

[5]泰县图书馆.泰县图书馆书目[M]//泰州文献:第二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365

[6]陆铨.泰县图书馆简史[M].泰州市图书馆藏.

[7]陈薇.兴化古代藏书、近代图书馆与兴化市图书馆之渊源浅探[M]//万群华,胡银仿.图书馆创新服务与可持续发展.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8]孟国祥.江苏文化的劫难:1937―1945[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39.

[9]陈清泉.泰兴县图书馆的过去和现在[J].江苏图书馆学报,1985(3):76-79.

[10]钮耕礼,陈康仲.私立兴化图书馆梗概[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兴化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兴化文史资料:第9辑.1984.

[11]周永康.抗战前的私立靖江图书馆[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靖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靖江文史资料:第8辑.1988.

[12]殷勇.泰县国学研究社述略[M]//泰州市海陵区政协提案文史委员会.海陵文史:第14辑.2005:100.

[13]江庆柏.江苏地方文献数目:下[M].扬州:广陵书社,2013:1651.

 
邹刘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