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校院系资料室发展历程略论

更新时间:2009-03-28

国内高校院资料室的历史

民国时期,国内普通高校除了校级图书馆外,院系设立图书资料室的情形并不多见,这与民国期间的大学教授、学者,往往偏重文史、个人藏书丰富,并且喜欢随个人兴趣独自进行研究的科研风气有密切关系。对民国《申报》(上海版)的电子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只发现两处提及高校院系资料室的文字,而关于大学图书馆的文字则达数百处。这也可以印证民国时期的高校院系资料室不够普及的事实[1-2]

当前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大规模设置,始于建国初期1952―1953年前后的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当时的高校院系大调整,为了适应新中国经济建设与政治思想文化改造的需要,主要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条件的高校办学模式与经验,通过重新拆分组合,将1949年的209所高等院校调整为1957年的229所,再这一过程中,“设置的专业增加了1/3左右,达到323种。特别是工科院系、专业得到了很大加强,新建了一些旧中国大学所没有的重工业专业”[3]。同时,将就中国高校的学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改为学校—系两级管理体系,系下设教研组,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这样,院校调整后的新中国高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研究方式就代替了中国高校的个人为主的研究方式。同时,不仅新增专业需要大量的专业资料以满足科研需要,而且一些旧有专业为适应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形势变化,也需要补充大量专业资料,而这些专业资料往往又是学校图书馆的一般图书难以满足的,于是,建国初期随着高校院系调整,许多高校院系纷纷设立了相对独立的院系资料室。其实,早在1951年,时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的成仿吾,就在《人民日报》撰文批判旧中国大学教授的随个人兴趣的研究方式为“个人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提倡苏联的教研室科研组织及其与之相配套的资料室设置[4],1952年、1954年,《人民日报》还分别对苏联专家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建立相关专业资料室,以及资料室对于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科研的促进作用[5-6],进行了报道。1954年初,北大历史系主任翦伯赞,也在《人民日报》撰文论证设立资料室组织对于高校科研的必要性与紧迫性[7]。在此时代氛围下,国内大学以系与专业为主的资料室组织,纷纷建立。195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高校仅在苏联专家直接指导与帮助下建设的系资料室,就达192个[8];华中师范学院除了一个藏书丰富的校图书馆,还有17个系资料室[9]。虽然国内高校院系资料室,在“文革”期间遭受很大破坏,但新时期以来,尤其在2000年以前,高校的院系资料室,一直处在蓬勃发展状态。统计数据显示,在1990年代中后期,我国千余所普通高等学校,大约建立了5 000~7 000个院系资料室[10-12]

4)满足《水文巡测规范》(SL195-2015)4.2.4条 a要求,水位流量关系经单值化处理后水位流量关系线呈单一线,流量定线达到本标准规定的允许误差,故该站流量可实行巡测。

长期以来,“自从50年代初期,我国高校全面实行院系调整,专业资料室从一些规模较大,学科较多的图书馆分化出来以后、高校图书馆和按学科体系从属各系建立起来的专业资料室,就各自独立并相辅相成,共同担负起既能满足高校教学、科研人员专、精、深的文献需求……专业资料室也以所藏书刊专业性强、系统性好、使用方便,更贴近教学科研第一线而受到广大教师、学生的欢迎,并很快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成为教学科研工作的耳目、尖兵和参谋”[13]。1997年,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张恭庆院士对院系资料室对高校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持肯定态度,认为“是十分重要的”[14]。基于新时期以来,高校院系资料室迅猛增长。1987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提出:对于一些规模较小、院系较少的学校,不建议设立资料室,但效果并不明显,研究者认为这是“系资料室的强大生命力之显现(这正是教师需求所决定)”[15]。2002年,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本,不仅取消了“规模大,系科多的学校可以设立资料室,其他院校一般不宜设立系资料室”的陈述,还进一步明确了其“高等学校的院系(所)资料室是全校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16],显然是对院系资料室存在合理性的肯定。

当前高校院资料室的现状

但是,自2000年以来,随着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院系的资料室正失去很多曾经承担的重要作用,甚至受到师生的冷落。关于资料室的存废之争,也一度成为学界的热烈讨论[17]。事实上,院系资料室是学院发展中学术积淀的一个显性标志,是院系科研氛围的一个现实呈现。如何适应高等教育现实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使院系资料室在学院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每位资料室工作人员必须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校各院系资料室都有很强的专业特点,都是根据所在学院的专业特点和课程安排设置的,收藏的图书文献资料也是针对本单位所设专业而征订或者收藏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向本院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在读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读者来源相对于学校图书馆来说比较单一。以笔者所在的河南师范大学为例,大部分专业是师范类,是国家现有教师队伍的直接储备资源。培养出的对象是既能“传道、授业、解惑”,又能在祖国的接班人面前起到表率作用的教师,因此师范院校的资料室所有的文献信息资源皆为此培养目的服务,院系的教学进度安排、专业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的实施等,都需要资料室成为本院师生能够利用的学科文献资料和最前沿的信息资源的来源。但是,资料室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若说院系资料室目前有生存危机一点不为过。粗略统计为以下几个问题。

()数字文献对纸质文献的冲击

随着信息化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不断深入,院系资料室也逐步进入了学校的网络化图书管理系统,一些日常工作,像图书的编号入库登记、上报破损、借还信息等原来需要人工操作的工作,现在都可以用计算机操作。但是,作为学院资料室的专业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不能仅仅止步于以上的借阅及维护,还应该具备较高的图书情报方面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灵敏度,熟练使用图书管理系统,有效提高文献信息资料的利用率,及时了解图书情报学科动向,积极参加图书馆举办的网络数字化的各种培训,了解超星移动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等数据库的功能和使用以及新引进设备的操作方法,经常聆听专家讲座,与学校图书馆技术人员时刻保持密切联系,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情报服务,使资料室为院系发展提供更多的学术上的服务功能。

我省目前在各大本科院校已经逐渐建立创客教育或创客工坊,但是专业资源整合模式不明显,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已经逐步融入到专业课程建设中,但系统的创客培养模式还没有形成,需要构建以专业资源整合为背景的创客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2010年国内创客空间“新空间”在上海正式落户,创客运动在国内讯速发展起来,同时讯速影响到教育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已经出现了创客团体,创客教育正在全国讯速发展壮大,但是专业资源整合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我没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就是一个普通人,也没什么大理想,就是大学毕业正赶上2009年金融危机,工作难找,当时家里也建议我像其他同学去考公务员,但是我不想去,然后觉得广东省农资行业还不错,就误打误撞从事了这一行。”当记者问起陈琛为何一毕业就从事农资行业时,陈琛朴实地回答,着实超出了记者的意料,但从这个回答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陈琛是个老实人,从事农资这个行业算是入对了行,这一点从陈琛这几年的业绩也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文献更新不及时

当前,一些建校时间长,发展历史悠久的高校院系资料室,藏书量也比较大,特别是文科资料室,藏书较其他院系更丰富一些,但是,不管藏书多少,各院系延承的还是传统的服务方式:借与还。各种与时俱进的服务功能尚未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原创文献多,但是在原创文献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次文献少,师生不能通过快速有效的浏览二次文献来检索自己所需要的知识。②开放时间短,资料室沿袭的是学校行政班,一年四季按照校行政规定的时间上下班,没有倒班,寒暑假、节假日不开放,师生建议延长开放时间。③开放借阅的对象比较狭窄,不能满足所有师生的要求,例如文学院资料室,只对本院教师、研究生、大四学生开放,大一至大三学生则不能到资料室借阅图书,但是他们也有强烈读书的诉求。学校忽视了这一群体的对读书的渴望。

()资料室服务功能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资料室里,蔚为壮观的一排排书架上,放置着本学院各个专业的相关参考书籍,不过个别架子上书籍鲜有人翻看,因为这些外表陈旧的书籍,其内容也相当陈旧,在学界已经被更新或淘汰,也就没有了太高的参考和指导价值,如果老师和同学经常来资料室查阅文献资料,每次看到的都是这些经年陈旧的不合时宜的书籍,没有更新,当然就没有人翻看或者借阅,如此以来,资料室就变成了藏书室,没有了活力,也就没有吸引力可言了。

资料室是学人查阅图书文献资料的地方,防火、防潮、防虫、防盗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读书也需要相应的配套设备,传统的长桌加板凳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信息和观念海量涌现又飞速更新,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也需要及时跟进,装备数字化设备已经成为资料室以后的发展趋势,网络、计算机、复印机、吸尘器、空调等硬件设施也要求成为资料室发挥作用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不仅能提高师生的感觉舒适度,还会把读书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但在现实中,好多院系的资料室,其硬件设施却不尽如人意,倒常常是如前所述单单几张桌子几把椅子,资料室仅是一个小型书库,只能满足书籍的收藏。目前高校院系的资料室大多处于维持状态,仅具有流通和阅览功能,还处于“借借还还”的被动服务状态,专业藏书的利用率总体不高。

()学校院系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高校管理体制模式的原因,目前各高校院系资料室的人员编制属于院系,人事关系及职务晋升归院系行政直接领导,但是资料室运行的图书管理系统及职称晋升归学校图书馆统筹安排。这种管理模式势必导致学校的整个图书资料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掣肘,就容易形成管理的真空地带,资料室购置图书的经费也不会纳入学校的预算计划中去,只能是院系将创收的一部分资金投入资料室的文献建设中,若院系经济效益好,加上领导重视,每年对资料室可能有几千或者几万的经费投入,若没有承担培训或者公修课之类的创收的单位,院系资料室几年内没有添置过新书,一点也不足为奇,几乎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科室,或者说仅是一个书库,或者说安置人员的地方,何来对教学、科研的推力和助力?

()硬件建设不能满足需要

其实对于日常饮食来说,无论是白薯还是红薯,都非常适合在日常三餐中经常食用。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钾元素、维生素C,也是它们共同的优点。那么,怎样吃甘薯才能更加健康呢?

院系资料室的未来趋势与发展对策

()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参加图书情报专业的业务培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电子阅读工具及软件逐渐进入日常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便捷和乐趣,随时随地就能享受阅读的快乐,再加上听书软件的不断开发,例如喜马拉雅听书、懒人听书等,也会让人们不再仅仅用眼睛去看书,也可以随时随地的用耳朵去听书,真可以说应接不暇,眼花缭乱,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动摇传统纸质文献的主导地位。如今,不管是学校图书馆,还是各院系资料室,期刊、报纸类的订阅种类在逐年下滑,高等院校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虽然有舒适、幽雅的阅读环境及各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但是来看书的学生比例却不是太高,特别是院系资料室,除了有些老师备课或做项目,以及一些要开题或者写毕业论文的研究生来借阅之外,只有那些文献资料类书籍和现当代小说偶尔有借借还还。可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纸质阅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与院系的教学科研能力紧密相关并助力教学科研的院系资料室,自然也不能幸免。

()在海量的纸质文献中发现精品把最好的图书及时补充进来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书的开发和日益盛行,对纸质书籍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但是“快餐式”的电子阅读极易产生囫囵吞枣的效果,同时还面临垃圾信息的干扰,此时,纸质图书的优势就凸现出来了,它的优势是电子书远远不能相比的。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书拿在手里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设想一下,在一个明净舒适的书房,拿着自己喜欢的书读着,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如果天上有云,便竟不妨看看云,忘记了书本,或者同时既看云又看书。如果他读的是一本好书,也便立刻可以和一个世界上的最好谈话者接触了。”[18]这是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中所描绘的读书之乐,这种情景岂是电子书能相比的么?那么,如何在海量的书海中发现精品,却需要一双慧眼,就要依靠广大师生集思广益,沙里淘金似地把最具价值的图书资料推介出来,老师可以利用参加学术会议或者科研活动的机会,在与外面高校的相互交流中甄选出学科方面最前沿的文献材料。另外,结合学院老师的一些高级别的科研项目方向,有针对性地遴选出有利于项目完成的相关参考书籍,以提高院系的科研水平,或者在师生中成立读书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推荐书目,既能锻炼识别能力,又能增强对本专业的经典书籍的了解。

()力所能及地加大经费投入使有限的经费用在学术发展的前沿

院系资料室和学校图书馆一样,都是高校的科研文献与信息情报中心,也是一所高校科研水准与文化积淀的显著标志。文献图书情报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投入和支撑,但当前情况却是这样的:国内许多高校各院系资料室,由于经费投入少,直接导致文献资料更新速度慢,内容显得比较过时,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需求。因此,学校和院系应该在整体发展的思路下,为了教学科研的长足发展,为了更多合格人才的培养,力所能及地加大经费投入,使资料室有能力采购本专业、本学科学术发展最前沿的文献资料,使之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方面的保障。

()资料室学术服务功能的扩展

提高资料室的服务功能,就是指图书借阅方面。各高校院系资料室的日常服务和管理,大部分集中在上班时间,老师和学生对图书和期刊的借阅和归还方面,基本上属于你来我就服务,你不来就没有什么联系的模式。但这种固化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如今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资料室学术服务功能的拓展急需增加和强化。一是采取相应措施,争取使现有的经过几十年发展累积下来的图书和文献情报资料发挥作用,提高其利用率,同时积极开发二次文献,使一次文献更系统化,更有利于检索利用。在查找文献时所花费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现有文献资料便能够发挥出活力,使之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二是扩大对读者的服务面,资料室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积极学习和熟悉中文图书典藏数据库检索系统,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俯下身子了解师生的需求,提高对读者的学术服务意识。三是购置新书后,及时举行介绍新书,开展书评活动,使读者与新书有一种零距离接触的感觉,提高图书采购的准确度,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到资料室。四是拓展资料室的收藏功能:院里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带回来的图书资料或复印件应由资料室保存;老师发表的论文及其科研成果、研究生、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也由资料室保存;退休老教授、毕业的校友、调走的老同事,有的将自己多年珍藏的文献资料无偿赠送给资料室,应及时为他们开设专门书架,并发放捐赠证书。目前,文学院已有很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先后已有数位老师向资料室捐赠了几百本图书和珍贵的影像资料,这些资料不但研究性强,而且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既丰富了资料室的藏书种类,又是学院学科发展所需的重要学术资源,为院系教学科研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加强人性化建设使资料室的各项实用功能实现最大化

资料室一般由资料室书库、报纸杂志期刊室组成,藏书涵盖所设专业的各个方面,一般来说,文学院总体藏书量较丰富,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资料室干净明亮的环境很适合读书,但是,却有一些规章制度没有与时俱进。例如,对学生的开放和使用,资料室一般只对本院教师、研究生、大四学生开放,纵然大一、大二、大三学生有一颗渴求知识的心,也不能享受资料室幽美的环境。虽然对大四学生开放,但规定他们不能把书带出资料室,只能“阅”不能“借”,限制了他们更深层的阅读,有点“走过场”之嫌。因此,应制定预约制度,如果书籍处于借出状态,资料室工作人员及时登记,归还时以便及时通知到位。资料室的服务时间也需要适当延长,寒暑假时间对本院系师生定时开放,满足广大师生在假期中做科研时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更加充分地利用学院的藏书资源,这样才更能适应教学科研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商务印书馆赞助全国读书运动[N].申报,1935-03-12(1).

[2]国际文化合作之新事业:国立师范学院设立教育资料室[N].申报,1946-03-17(4).

[3]王久长.50年代院系调整的得与失[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5,78(2):22-26.

[4]成仿吾.中国人民大学的教研室工作[N].人民日报,1951-03-30(3).

[5]俞圣祺.苏联教授们对中国人民大学教学工作的帮助[N].人民日报,1952-12-01(3).

[6]张腾霄.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经验[N].人民日报,1954-01-25(3).

[7]翦伯赞.关于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问题[N].人民日报,1954-02-10(3).

[8]苏联专家对高教事业帮助巨大[N].人民日报,1957-10-20(3).

[9]高等学校的图书馆[N].人民日报,1957-10-09(8).

[10]李延海,周西平.高校系资料室建设质疑[J].图书馆建设,1999(2):24-25.

[11]袁风荣.论新形势下系资料室与图书馆的改革[C]//汪廷安.论资料室工作.济南:山东省新闻出版局,1994:54-60.

[12]孙继亮,裴玉香.再论高校资料室的发展方向[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0,(4):11-12.

[13]宫照琴.高校图书资料工作现状分析及改革模式构想[C]//汪廷安.论资料室工作.济南:山东省新闻出版局,1994:21-22.

[14]毕全忠.风正一帆悬:访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N].人民日报,1997-09-19(11).

[15]傅广荣,徐军英,周淑英.高校系资料室现状、论争及选择[J].津图学刊,2002(1):49-52.

[16]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M]//罗全胜.图书馆常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上.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64.

[17]郑玲,池明姬.浅议高校系资料室的存与舍[J].图书馆论坛,2001,21(4):24-25.

[18]林语堂.读书的艺术[M]//邓九平.中国文化名人书系:谈读书上.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107.

 
张云波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