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上海博物馆多媒体展陈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上海博物馆在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协助和提升展览质量方面,一直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和物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观众的参观行为、阅读模式以及媒体思维等也有了新的变化。对此,上海博物馆开发了多媒体展陈系统,以更广泛的服务、更敏锐的视角、更丰富的内容以及更先进的设备,实现辅助博物馆展示文化的传承功能。

由图1可知,上海博物馆多媒体展陈系统主要分为“在线应用”和“离线应用”两种模式。其中,离线多媒体展陈与文物展陈环境的关系更紧密,是实物展陈模式的有效补充,为观众提供了近距离接触文物的机会。而在线多媒体展陈则是在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支持下开发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不必走进博物馆也能领略典藏之美。

  

图1 上海博物馆多媒体展陈系统架构

1 特色与优势

博物馆如何利用空间布局和参观动线来向观众展示其所收藏的文物?显然,单纯的实物展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日益增长的观展需求。多媒体技术为博物馆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即利用一切数字化的文物信息来设计制作相关的应用程序,并让观众参与交互,从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1.1 丰富的信息量

传统的博物馆展陈体系中,文物被安置在玻璃柜内,依靠说明牌图文来传递展览信息。而多媒体展陈系统则利用高清数字化展示,给了观众更丰富多彩的动态信息。由表1可知,与实物展示相比,高清数字化展示的还原效果极为逼真,分辨率高达300 DPI,使得每一处文物细节都一览无余。

1.2 充分的互动性

传统的博物馆展陈体系是单向的信息传输模式,而多媒体展陈系统则通过人机交互,提供个性化服务,让观众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每个观众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想要获取的信息。同时,博物馆也会根据观众的反馈来进行各种决策调整,从而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从竹林密度对施肥效果的影响可以看出(图1—图3):低密度林分中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新竹数最多,高密度林分中,尿素处理的新竹数最多;新竹平均胸径在3种肥料处理间并无明显区别,而低密度林分下平均胸径要高于高密度林分;就新竹产量而言,钢渣肥处理的林分产量最高,3种施肥条件下高密度林分产量均高于低密度林分。

1.3 多样的娱乐性

如图3所示,下面以中国历代绘画馆多媒体应用为例来具体阐述其对参观体验的提升作用。之所以选取绘画为案例,是因为与青铜、陶瓷、雕塑之类的立体文物相比,平面文物在展示效果上是不占优势的。立体文物可以从多角度观赏,从而吸引了观众驻足流连;而平面文物则难以形成有效的吸引力,容易发生走马观花的现象,造成“观众看过了,但是没看懂,没看清楚”的情况。此时就要依靠多媒体技术手段来辅助提升展示效果。

在“中国绘画”和“文明之貌”这两个单元中,为观众介绍了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有助于观众理解深奥难懂的专业名词。比如“三远”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技法,即“高远、深远、平远”,常用来表现高低、纵深和同一水平线上三种不同位置构图。我们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段动画使其得到形象化的生动表现:用崇山峻岭、重峦叠嶂的景象表达山脉雄伟的气势,是为“高远”;用曲径通幽、溪涧蜿蜒表达从山前到山后的纵深景象,体现出山水曲折幽深的层次,是为“深远”;用平原风貌、江河全貌表达同一地平线上由近及远的景致,是为“平远”。

 

表1 实物展示与高清数字化展示的效果对比

  

文物品名 实物尺寸 高清数字化展示尺寸新莽“设屏农尉章”银印 2.35 cm×2.35 cm(印面) 17.27 cm×17.28 cm战国“春安君”玉玺 2.3 cm×2.3 cm(印面) 14.57 cm×14.78 cm元莲鹭纹玉炉顶 5 cm×4.6 cm 23.33 cm×23.33 cm

2 开发流程

脚本是整个应用开发的基础框架,它定义了所要表达的信息和想要达到的目标。具体而言,丰满完善脚本的过程,其实就是文字信息的编辑过程。在这一阶段,各个文博领域的研究人员是创作主体,将配合展览撰写脚本,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来弥补传统展陈模式的欠缺。必须提醒的是在脚本创作的时候要做到雅俗共赏。

直接数字化摄影检查技术是依据非晶硒平板检测器来转换X线形成数字图像,不发生光学成分失真以及衰减现象[2],有利于图像信息真实性和图像质量的保证,直接数字化摄影技术的时间减影即为不同时间下两次数字摄影胸片相减的结果,可对病变动态变化进行充分显示[3-4],且能量减影有利于对某些特定组织的显示,可将肋骨遮挡祛除,进而对肺组织病变以及淋巴结钙化进行更好地显示。直接数字化摄影检查具有曝光宽容度大、易于控制、不必洗片、不必重照等优势,可减少辐射,提升工作效率。且存在更高的图像清晰度以及密度分辨率,拥有丰富的图像层次,提升图像质量[5-6]。

2.1 构思脚本

一般来说,博物馆多媒体应用的开发流程分为五个步骤(见图2):构思脚本、搜集素材、美术设计、编制程序、运行调试。我们以为参观者提供导览服务和展馆介绍为目的、以形式贴合内容为宗旨、以方便操作为前提,进行程序开发、内容制作、软件改造、设备采购等相关工作。

[79][81] 郑先武:《区域间治理模式论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11期,第115-116、116-118页。

  

图2 博物馆多媒体应用的开发流程

2.2 搜集素材

这部分工作包括配色造型、版面设计、视觉效果调整等,直接关系到博物馆多媒体应用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作为整个陈列展览的一部分,也要做到与馆内的装饰风格统一协调。

2.3 美术设计

根据脚本设定,采集各类媒体信息,涉及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三维模型等,并按照脚本要求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

2.4 编制程序

由计算机专业人员整合已经采集的多媒体数据,用开发软件编制应用程序,以实现脚本所定义的各种功能。

“无兄弟不龙舟,无龙舟不端午。” 在端午期间开展龙舟赛,是对端午节最好的文化解读。每至端午,全国各地都会举办上百场龙舟赛,而今年最为瞩目的一场端午龙舟大戏则在福州这座城市闪亮上演。

2.5 运行调试

这是博物馆多媒体应用发布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步骤。只有通过模拟运行,让软件和硬件进行磨合,才能发现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在正式上线之前及时修正,同时对于不够完美的地方进行改进,实现最终的尽善尽美。

3 应用实例

目前,上海博物馆在“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货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这四个已设置的多媒体触摸屏导览平台上,从软、硬件性能及展示效益两个方面,对多媒体节目进行了重新设计及改造升级。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提升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娱乐性是非常必要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原先单调的传统展陈模式变得有趣新鲜,达到观赏性与教育性的并存。不仅受到专业观众的广泛好评,也吸引了普通爱好者走进博物馆来体验和感受,从而使博物馆教育传播的功能得以发挥。

项目式教学能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教学项目来自生产(工作岗位)实际,有些是过去从未遇到过的生产实际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要应用已有知识、技能,而且还需要学生自己去获取信息、收集资料,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难题,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7]。

在“水墨丹青”这一单元中,着重介绍馆藏的历代绘画精品。对于中国画来说,除了颜色、构图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线条。工笔画的线条能体现出作者娴熟的技艺水平;写意画的线条能反映出作者的艺术灵性。隔着玻璃展出的传统展陈模式,虽然能看到实物,却无法品味其中的细微之处。而利用高清数字化技术就能轻松将中国画的线条细节展示给观众,同时多点触摸的人机交互方式允许观众自由选择画作的欣赏范围并控制尺寸缩放大小。此外,我们还运用三维技术让文物“活”了起来,真实还原了《闸口盘车图》描述的宋代官营作坊,让画上的人物“动”了起来、建筑“立体”了起来。

  

图3 中国历代绘画馆多媒体应用

在“互动学习”这一单元中,鼓励观众参与互动,从而巩固知识。传统的展陈模式中,观众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多媒体应用则设计了相关环节要求观众运用获取的信息给出反馈。比如将一幅画作与其对应的作者、年代匹配起来,或是根据画面缺损情况补齐缺少的部分。这样,观众对文物不再只是泛泛浏览,而是会带着问题去思考。

4 未来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结合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优势的在线展陈系统深受观众欢迎。近年来,上海博物馆致力于光场技术下展厅沉浸式交互研究,将文物三维数字模型放置在虚拟现实场景中来还原现实,不断探索文物数字化展示和在线场馆浏览的应用开发。这无疑是推动“数字博物馆”建设的重要实践。

我院男护生毕业后工作打算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整体上来看,男护生毕业后准备找工作人数占总人数的67.31%,当然找工作不一定全找护理行业,但从所占比例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男护生还是打算从事护理行业的。

不同于地面建筑形式的实物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将文物和场馆完整复制到数字世界,为公众呈现永不落幕的网上展览。然而,现今博物馆的展陈模式仍是以实物为主体,多媒体系统只是作为辅助手段。完全无实物的“数字博物馆”,这一概念就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思维模式来说还是太过于前卫。但是,我们可以从“数字文物陈列室”入手,一步步地进行更大胆的探索。就上海博物馆而言,建设“数字文物陈列室”是有其实际应用需求的。上海博物馆收藏文物超过百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万件,而现在与观众见面的只不过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还有大批文物沉睡在库房中无法重见天日。有些文物因为其特殊性质,对于温度、湿度、光线等展陈环境要求极高,只能长期保存在有着严格环境管控的库房内;还有些文物本身的破损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不适合移动搬运。相较于传统展陈模式,“数字文物陈列室”的更新维护更为便捷,其信息量也更为庞杂,可以充分利用各类多媒体文物资源。

综上所述,多媒体展陈系统在信息传达和互动体验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帮助博物馆提升陈列展示、教育传播等方面功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刁道胜.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中国数字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2004(2):79-83.

[2]张小李.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虚实相生”关系[J].中国博物馆,2008(3):81-85.

[3]胡锤,张小李.现代技术与文博工作者的主体性——试论数字博物馆建设中“人”的作用[J].东南文化,2009(1):88-90.

[4]宋子昕.新媒体应用——博物馆的新方向[J].文物春秋,2014(1):47-51.

[5]李绚丽.数字展示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J].中国博物馆,2015(2):31-41.

 
高玥珺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