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现代文献的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概念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建国以来,现代学者在冠心病诊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形成了理、法、方、药较完备的诊疗体系。冠心病的中医诊疗经验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目前有待解决的是将冠心病的诊疗理论进一步提炼、总结、升华,将其纳入现行的中医诊疗理论框架中,丰富和补充中医理论体系,适应中医现代临床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依据冠心病相关的中医诊疗文献对其中医诊治理论开展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运用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文科技期刊(VIP)等数据库以“中医”“冠心病”为主题词,检索出年限在1972-2015年的期刊文献共6700篇,其中基金课题相关期刊文献612篇。

检索大学或研究机构图书馆的馆藏查询系统及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数据库,以“冠心病”+“中医”为主题词,检索教材、诊疗指南、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等相关著作31部。

1.2 纳入标准 1)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报告(观察对象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明确,治疗过程完整,疗效肯定);2)研讨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各类学术论文;3)运用中医药治疗有效,能够反映冠心病独特诊疗思想的名家个案报道——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诊疗案例。

滚筒的疲劳安全系数(Safety Factor),最小值也发生在轴和腹板联接的地方(见图10),只有1.6985,因此腹板结构需要进一步加强。

2.1.1 血瘀 血瘀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贯穿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始终。血瘀的形成与气、血、阴、阳皆有关系,气虚、气滞、阳虚、阴虚、血虚、血瘀可导致血瘀,反过来,血瘀形成,瘀血内阻,阻碍气机,影响气血津液生化,又可加重本虚标实,使气虚、阳虚、阴虚、血虚更虚,气滞、血瘀、痰浊更实[3-4]。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都有血瘀,即使是冠脉介入术后,血瘀表现仍然存在,而且气虚加重。

自噬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和实现自我更新的重要途径[2,65]。早在1995年,Nitatori等[66]报道短暂性CCAO可诱导沙土鼠海马CA1神经元组织蛋白酶B阳性自噬溶酶体增加和神经元损伤。近年来,自噬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受到关注,胶质细胞自噬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亦被报道。但是,脑缺血后自噬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自噬在脑缺血过程中起保护还是损伤作用一直存在争议[2]。

2.1 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 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心脏的虚损,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之分,“标实”有气滞、血瘀、痰凝、热结、瘀毒之别,但其基本病机为瘀血内阻、心脉不通。

2 结果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挖掘冠心病文献中的学术成果。学术成果是指在探索未知世界,形成新知识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概念、提出的命题及建构的理论[1]。因此可以简单地认为,学术成果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大类:新概念、新命题、新理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人类用“概念”来认识世界。命题,是指一个判断(陈述)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义并观察的现象……[2]。专论:《现代汉语大词典·上册》:“以某一专题为中心内容的论文。”是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专门论证的文章。根据概念、命题、专论的含义,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将冠心病有关病因病机新创见、辨证理论、诊法、治则治法、用药等方面重要的概念、命题、专论筛选、提取、摘录并进行适当诠释、分析。通过概念、命题、专论的筛选,对这些概念、命题、专论进行自下而上的提炼与归纳,提取概念,并进一步提炼、抽提核心概念,然后按照各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建构。

2.1.3 痰瘀 痰浊、血瘀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痰浊、血瘀二者可相兼致病,即痰浊、瘀血共同致病,其形成机制有由痰致瘀、或由瘀致痰的不同。痰瘀为津血所化,有形属阴,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往往相互影响,加重病情,使疾病难以治愈。冠心病“痰瘀互结”者可理解为冠心病标实证各型中病情最重的一类[6-7]

1.3 排除标准 1)有关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现代机制的临床试验研究论文;2)动物实验论文;3)没有独特思想的个案报道;4)综述性文章;5)没有新意的低水平重复性论文。

2.1.5 络风 络风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中新出现的概念之一。热化之风或血虚之风均属“络风”。正虚邪实阻络日久,痰瘀湿浊郁蒸腐化,凝聚成毒,化热生风;或痰瘀阻滞心络,久病入络,脉络空虚,血虚生风。络风之根源在于痰瘀湿浊,痰瘀湿浊郁蒸腐化,凝滞水气、热毒之邪,此痰瘀、湿浊、水气、热毒结聚形成“软斑块”,使斑块变为易损,临床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10]

教师利用多媒体构建课堂情境,将抽象性的物理知识,以图片、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从而有效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质量。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生活中的透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透镜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具体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对透镜内容形成深刻了解,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望远镜、显微镜、手表蒙子、老花镜、汽车后车镜……”教师利用多媒体构建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对透镜内容形成深刻认知,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认知。

2.1.4 热蕴 冠心病的热毒有内生热毒和外来热毒之分。内生热毒可因气候环境、饮食结构、工作生活习惯、体质等较以往有所不同,易致火热之邪;同时体内脂、糖、痰浊、瘀、湿、寒等毒蓄积蕴结,亦变生热毒。外来热毒可因外邪内侵,邪毒痹阻心脉所致。热毒痹阻心脉,热壅血瘀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之一[8]。热毒邪气亢盛,败坏形体,损伤心及心络,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并具有病变复杂、骤发性烈、凶险善变、虚实夹杂、顽固难愈等毒邪致病的特点[9]

2.1.2 痰浊 痰浊是冠心病重要的病因病机之一。年老肾阳不足,脾失温运,痰浊内生;或平素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致脾运化失司,水湿停聚,痰浊内生;或血瘀阻络日久变生痰浊。诸因素均可导致痰浊的形成。痰浊内阻,阻塞脉络,冠心病早期多表现为痰阻脉络,胸阳不展;随着病情发展,冠心病晚期痰浊阻碍血行,痰阻血瘀,痰瘀互结,痹阻心脉[5],成为冠心病重症期重要的病因病机。

2.1.7 气滞 气滞为冠心病的重要病机之一。气滞既可由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而成,又可由气虚无力,气机凝滞而生。同时,气滞又可加重其他实邪为患,气滞,气机不畅不能行血,则可形成血瘀;气机升降失常,津液不行,聚而成痰,则形成痰饮[12]。气滞在冠心病各期中均可出现,在冠心病防治中已引起普遍重视。

2.1.6 气虚 冠心病的发生与气虚关系密切。心气的盛衰与心搏的强弱、节律以及气血的运行等密切相关,心气虚弱不足,则运血无力,可致血液流行缓慢,血液运行不畅乃致血停成瘀而发为冠心病。气虚又可加重标实,心气虚,血行无力成瘀,气虚津停生湿生痰,气虚及阳,日久阳虚,气虚日久致血虚、阴虚等[11]

(4)缺乏培养新型人才的实践环境。新时期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实践环境的要求也更高。当前,很多高校的理论课程内实验或设计在计算机机房或者实验室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但是,这些实践环境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需要和企业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

2.1.8 寒凝 寒邪内侵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3]。寒邪侵入,伤及阳气,素体阳虚内寒者阳虚更甚,阴寒凝滞,发为心痛。冠心病在气候骤寒或寒冷季节极易发病。寒凝致瘀,寒为阴邪,血得寒则凝,血流缓慢成瘀,或加重原有血瘀证候[14]

2.1.9 阳虚 心阳虚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内因。素体阳虚或后天失养之人多有阳虚倾向,久则常可累及心阳而致心阳虚。心肾关系密切,肾藏元阴元阳,肾阳虚衰不能温煦心阳,心阳不足,阴寒内生,血脉凝滞,痹阻心脉而导致冠心病发生[15]

其次,以“一岗双责”为切入点,结合“两学一做”系列活动,把党风廉政建设、生产经营目标、业务管理,涵盖到党建工作责任状中,突出强化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实现“一把手”对党务、生产经营“一体化”领导,“同步化”管理、“统一化”建设,将党建工作的“无形之手”渗透到基层工作的全程。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及部门负责人既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生产经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现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压实责任主体,形成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的无缝衔接。

2.1.10 阴虚 心阴虚也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思虑劳神过度,情志内伤,暗耗心阴;或素体阴虚,或久病体衰,机体失养,或热病伤阴,阴液外泄,或失治、误治,过食热性药物,耗伤阴津,致心阴亏虚;或年老体衰,脏腑功能衰惫,心阴亏虚,或肝肾亏虚,日久伤及心阴,均可导致心阴不足。阴液不足,心脉干涩,血行失畅,瘀血内阻心脉而发为胸痹[16]

3 小结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 “心痛”范畴,关于胸痹心痛的治疗,中医有很丰富的经验。在建国初期,人们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与血瘀、痰浊、寒凝、气滞、气虚、阳虚密切相关。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发现随着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变化,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热毒、络风、痰瘀、气滞等成为不可忽视的病因病机因素之一,冠心病的临床证候、治法也随之相应变化。认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对促进冠心病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文彪.概念、命题及理论——简论学术成果的三要素[J].当代社科视野, 2010(11):32-39.

[2]马垣.关系中的概念与命题[C]//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1:2.

[3]陈可冀,李连达,翁维良.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3(1):1-2.

[4]张明雪,曹洪欣,吴东宁.论“血瘀”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 15(2):128-132.

[5]邓铁涛. “冠心病”辨证论治的认识与体会[J],浙江中医杂志, 1981, 16(2):48.

[6]韩学杰,沈绍功.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本质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 8(10):53-54.

[7]沈绍功.诊治冠心病治疗新思路[J].中国中医急症, 1999,8(2):51.

[8]吴伟,彭锐.冠心病热毒病机的探讨[J].新中医, 2007,39(6):3-4.

[9]丁书文,李晓,李运伦.热毒学说在心系疾病中的构建与应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28(6):413-416.

[10]王显,胡大一.急性冠脉综合征“络风内动”假说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 23(3):204-208.

[11]梁煜,林代华,王清.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病机关键释义[J].中医药学刊, 2003, 21(4):588-599.

[12]张明雪,常艳鹏,吴东宁,等.论“气滞”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4(7):486-489.

[13]张兴明.从寒邪内侵角度探析冠心病事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1):7-8.

[14]李忠伟,王继第.浅析寒邪与冠心病的关系[J].天津中医药, 2010, 27(6):479-480.

[15]张明雪,曹洪欣,吴东宁,等.论“心阳虚”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 2009, 36(12):2082-2086.

[16]毛静远.阴虚与冠心病初探[J].中医药研究, 1998,14(5):5-6.

 
卢红蓉,李海玉,李志更,黄玉燕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05期
《吉林中医药》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