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1

  • 浏览数

    301

小喵酱碎碎念
首页 > 学报 > 宏观经济学报告题目及解析

1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ee是个小吃货

已采纳

b 正确 市场交易的可能有中间产品,如此中间产品加上最终产品,则重复计算的结果大于GDP;不在国内市场交易,出口销往国外的漏算,则计算结果会小于gdp;如果重复的和漏算的正好相等,则结果可能等于gdp。

205 评论

大熊二的小熊大

1. C=8000+2000×1/2=9000 S=2000×1/2=1000 2.(1)投资乘数为1/(1-0.75)=4 投资增加使均衡点增加50×4=200亿美元 (2)投资减少五十亿美元 均衡点降低200亿美元 3.投资乘数为1/(1-0.75)=4

347 评论

snowwhite白雪

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把促进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与西方宏观经济学提出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完全一致。这种提法第一次明确地把就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置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视野

284 评论

妞妞love美丽

6、(减少600)转移支付乘数 10、C,税收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18、A,可贷资金理论 19、B,可贷资金理论 20、D,自主支出乘数 23、A,风险态度,(这个题目有问题,似乎应当将无差异曲线换成效用曲线)24、C,

344 评论

scropio123

从理论的发展来看,自19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宏观经济学需要有微观基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派是新凯恩斯学派。受此启发,作者认为,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也应该有微观基础。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

320 评论

下一个路岔

1.B 2.B 3.A 4.不确定 5.A 6.B 7.B 有疑问的话可以给你解答

120 评论

Cindy森小蝶

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为4000亿元,说明GDP最大值=4000亿。无论怎么样的增加投资y最多是4000亿元。分解4000亿=3000亿+1000亿(投资),现在的实际均衡3800亿=2850亿+950亿(投资),当增加第一个50亿的投资后,实际均衡GDP

255 评论

杨大公主H

1、在IS-LM框架下,引起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很多,如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进出口等,货币政策效应的变化会使IS曲线移动,而实际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的变化则会使IS曲线和LM曲线发生移动,

322 评论

阿里嘎多~

企业回John Locke写作竞赛要求从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心理学、神学和法律板块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并回答其中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问题),写出不超过2000字的论文。其中2021年经济学的题目可点击查看

358 评论

鼎御装饰

根据乘数原理,当边际消费倾向为0.8时,政府购买的乘数为5,税收乘数为负4。因此在一个资源未充分利用的封闭经济中,如政府一方面课征10亿元的财产税,并将此税收用作采购,二者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不能互相抵消,

166 评论

都市月亮飘飘

不再变化,此时的人均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索罗理论认为,资本存量的变化主要由新增资本投资和资本折旧构成,新增资本投资恒等于产出减消费,或储蓄率(s)与产出的乘积,

116 评论

相关问答

  • 宏观经济学报告题目及解析

    1、在IS-LM框架下,引起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很多,如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进出口等,货币政策效应的变化会使IS曲线移动,而实际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

    小喵酱碎碎念 11人参与回答 2024-05-07
  • 宏观经济学报告题目解析

    1.B 2.B 3.A 4.不确定 5.A 6.B 7.B 有疑问的话可以给你解答

    阿里上市前 10人参与回答 2024-05-07
  • 宏观经济学报告题目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四部门:住户、企业、政府、外贸中;政府支出是政府行为,而消费是居民行为,两者不互相影响,不能说政府支出多了居民消费就少了,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时国

    huangmanjing 10人参与回答 2024-05-07
  • 宏观经济学报告题目

    1,2007年,经济出现过热苗头,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上半年GDP增速从2006年的11.6%进一步上升到12.2%,CPI涨幅从2006年的1.5%上升到3.2

    水之云端 10人参与回答 2024-05-08
  • 计量经济学报告选题宏观

    1、主题说明;2、对方法的描述。二、回顾现有文献 其他研究人员可能已经研究了相关主题,所以报告的一个部分应该回顾关于这个主题的其他研究。三、描述概念或理论框架

    大尾巴喵姬 8人参与回答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