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240

冬日恋鬼
首页 > 学报 > 《考古学报》研究述评第一期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密果儿小雨

已采纳

专题报告最近了解的不是很多,给你提供五个最新发表在《考古学报》上的发掘报告,简介真是不知道怎么写,把摘要给你复制来了。《春秋钟离君柏墓发掘报告》、《湖北郧西庹家湾遗址发掘报告》、《湖北云梦楚王城遗址1988与198

167 评论

杨小妹0215

5月,张守义《中国古代书契制度》发表于《金陵学报》第1卷第1期。 徐无闻生。 1932年 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发表,其中对五期书风的界定,对后世甲骨文书法创作影响甚大。 冯文凤书《赠春渠先生甲骨文书法轴》,刊于《当代

350 评论

Too兔rich

一时轰动学术界,其代表的考古文化被命名为“河姆渡文化”。1982年,河姆渡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考古》杂志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发现地建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展示区。

176 评论

温江成都银行

张政烺文集:第一卷《甲骨金文与商周史研究》、第二卷《文史丛考》、第三卷《论易丛稿》、第四卷《古史讲义》、第五卷《苑峰杂著》,中华书局,2012年4月。 猎碣考释初稿北京大学潜社《史学论丛》第一册(1934

260 评论

春天里吃大米

第二个寒冷期五千年来的温带气候也是有变迁的。1972年《考古学报》的第一期发表了著名学者竺可桢先生《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指出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的大势是由暖变冷,具体表现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

166 评论

林麓是吃货

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1期。 牟永抗:试论河姆渡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掷手可热 2009-

352 评论

Shenyangman。

当时作者也曾根据雨量的变化去研究中国的气候变化,由于雨量的变化往往受地域的影响,因此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 ___ *本文原载于《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此处根据作者修改后的刊本,节录“前言”与“结论”,有删节。 20世纪初期,

179 评论

素食更好

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经1973、1977年两次发掘,揭露面积达2600余平方米,发现了四个相继叠压的文化层①。在第二次发掘中,又将第四层分为上、下两层。河姆渡遗址的第三、

112 评论

未暖rabbit

参考书目: 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1期。 牟永抗:试论河姆渡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生产水平在人工制品上,石器数量较少,主要是斧等打猎工具,

225 评论

殷血丹霞

1972年的《考古学报》第l期上,83岁的竺可桢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后转载于1973年《中国科学》16卷2期,以及1973年6月19日的《人民日报》。全文篇幅也就5000余字,

358 评论

相关问答

  • 《考古学报》研究述评第一期

    1972年的《考古学报》第l期上,83岁的竺可桢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后转载于1973年《中国科学》16卷2期,以及1973年6月19日的

    冬日恋鬼 10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考古学报》研究述评第六期

    (9)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李孝定:《中国文字的原始与演变》(上、下篇),《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 45本第

    反叛的路鲁修 10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考古学报》研究述评第六版

    [5] 吴金鼎:《城子崖》,中国考古报告集之一,1934年;刘敦愿:《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调查》,《考古学报》1958年第1期,第25-42页。[6] 南京博物院

    kobe紫米 10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考古学报》研究述评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敦煌研究 》。敦煌研究院 《故宫博物院院刊》。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胡适研究丛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考古学报》。北京·科学

    蒋大女儿 10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考古学报考什么专业研究生好考一点

    1、相对来说可能西北师范大学的考古学考研比较容易考。2、容易是相对而言,即看和哪个学校进行比较。一般来说985、211大学的考古学都不容易,毕竟报考生源不同。3

    h071232003 8人参与回答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