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综合预测大港油田C区中生代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特征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 言

近年来,裂缝型储集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重视[1-4]。目前裂缝解释及识别的方法主要有地震解释、测井解释、岩心分析、蚂蚁追踪4类,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从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开展的对各向异性介质中波的传播规律研究,基于裂缝介质中波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检测寻找裂缝,其中主要有多分量与各向异性检测裂缝技术、方位 AVO 检测裂缝技术、裂缝边缘检测技术、测井约束的波阻反演裂缝预测、地震多属性参数裂缝预测、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技术裂缝预测、非线性裂缝预测等多种方法,然而由于地震的多解性导致裂缝预测不确定性较强。测井方法是地下储集层裂缝的预测途径之一,通过常规测井方法来识别裂缝(带)已有较多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成像测井数据,然而成像测井数据受井眼影响很大,存在明显的误判情况(如井壁垮塌严重位置)。岩心裂缝识别主要是对岩心裂缝特征参数进行识别,裂缝特征参数包括裂缝基本参数(裂缝长度、裂缝开度、裂缝倾角和裂缝充填情况等)和裂缝密度,受取心横向与纵向范围的影响,岩心识别具有局限性。蚂蚁追踪裂缝检测技术基于蚁群利用分泌物尽快找到食物源的原理,在地震数据体中寻找裂缝痕迹,进而完成裂缝的追踪和识别,该方法依然具有不确定性[5-8]

本文拟综合利用多项技术方法对大港油田C区开展裂缝研究。中生代潜山油藏受构造应力场影响,裂缝普遍发育,给该区精细开发带来了难题。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岩心、成像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总结了各级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为该区后期开发提供了合理的地质依据。

1 区域概况

大港油田C区位于大港油田南部滩海区,地处河北省黄骅市赵家堡村东13 km、水深线2~5 m之间的海域。区域构造位于埕宁隆起向歧口凹陷过渡的斜坡部位,处于歧口凹陷以南,埕宁隆起以北,西邻盐山凹陷,东接海中隆起(图1)。

1) 故障降速。若主机安保模块在电喷柴油机运行过程中检测到故障降速故障信号,即刻发出故障降速声光报警;同时,若系统工作在非应急状态下,按设计要求即刻或延时输出故障降速,控制主机降速。

  

图1 大港油田C区块构造位置

目前该区钻至中生界地层的井位较少,仅有3口,井资料的缺乏造成储集层综合评价的难点加大。前人研究表明,C区中生代侏罗系潜山油藏地层顶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储集层自北东向西南方向减薄,岩性多样(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中细砂岩),裂缝普遍发育,增大了开发难度。

2 裂缝识别方法

针对C区各级裂缝均较为发育的特点,本次研究采取了不同的技术手段(表1)。对于大型裂缝数据采用地震解释,收集整理了区内中生界潜山的地震解释资料,不漏掉断距5~10 m、延伸长度50~100 m的小断层数据;针对地震解释不能识别的中型裂缝,主要采用蚂蚁追踪技术来进行识别;对于小型裂缝和微裂缝主要是利用测井资料和岩心分析进行描述。针对不同级别的裂缝数据, 采取有针对性的研究方式,保证了裂缝研究的精度及可靠性[9]

 

1 不同级别裂缝预测技术的研究精度

  

裂缝级别预测技术研究精度/m大型裂缝地震解释50.00~100.00中型裂缝蚂蚁追踪10.00~50.00小型裂缝测井解释0.10~10.00微裂缝岩心分析0.01~0.10

3 裂缝发育特征

FMI成像测井的纵向分辨率很高,约为5 mm,径向探测深度为5 cm,因此成像测井图和实际岩心照片一样,能清晰、直观地反映宏观地质现象,如裂缝、缝合线、泥质条带、溶蚀孔洞、层理、致密地层等,也可以反映如压裂缝、井壁崩落等在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特征。本次利用FMI成像测井开展C区裂缝发育特征研究,主要识别出的裂缝分为高导缝、高阻缝和诱导缝。高导缝在成像测井图像上往往表现为连续的褐黑色正弦曲线,表明裂缝未被高电阻率矿物充填(图3a);高阻缝在成像测井图像上表现为晕圈状的亮黄-白色正弦曲线,反映裂缝被高电阻率矿物充填,属于无效缝(图3b);诱导缝特征是由地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在钻井过程中由于应力释放而形成的应力释放缝(图3c)。

利用岩心和测井资料进行裂缝识别,分别对单井裂缝的倾角、方位及裂缝类型进行统计(图4),计算单井裂缝强度发育曲线,并建成单井裂缝玫瑰花图和蝌蚪图。分析认为,研究区裂缝主要在中生界中下部Mz 1-3小层较为发育,其中砾岩、粗砂岩和细砂岩等较为发育,顶部的泥岩中很少发育。利用单层单井裂缝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裂缝倾角基本在45°~86°之间,属于中高角度缝,裂缝以北北东走向为主,与C区主断裂方向基本一致。

3.1 岩心裂缝特征

除野外露头观察之外,岩心裂缝描述是最直观也最真实的裂缝描述手段和方法,利用岩心资料可以获得裂缝的产状、密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本次研究选取了W 1井的取心资料(图2),分析结果显示C区裂缝在砾岩、粗砂岩和细砂岩等硬地层中较为发育,泥岩中较少发育,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基本吻合。在分析岩心资料的过程中,还获取了裂缝的产状、密度等参数,为单井裂缝综合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图2 W 1井岩心裂缝类型

由于C区取心和FMI成像测井资料相对较少,本次裂缝分布预测还利用地震资料覆盖范围广的优势,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蚂蚁追踪技术进行裂缝分布预测,预测的裂缝发育范围从米级到百米级,解决了岩心和成像测井相对资料偏少的难题,也使得预测结果更加可靠。

高角度裂缝为典型的构造裂缝,其方向性明显,裂缝面上见擦痕等典型特征,表明其主要为剪切裂缝;斜交裂缝与高角度裂缝常成组发育,且常伴随矿物充填,分布较规则,规律性明显并具有相应的裂缝面特征,反映斜交裂缝同样以构造成因的剪切裂缝为主;低角度裂缝常常与微层理面呈小角度相交或顺微层理面分布。

经济市场的快速变化使得行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增加,许多市场机会往往稍纵即逝,而企业要谋求发展,单独依靠自身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根本无法追赶市场变化的步伐,因此,企业通常会采取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物流企业想要实现转型升级,不仅需要突破内部管理体制机制障碍,更要敢于突破业务流程和业务形式的桎梏,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与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优势资源,最终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和经营效益的提升[2]。

3.2 测井裂缝特征

蚂蚁体追踪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断层解释算法,为裂缝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3个步骤:地震信号去噪;提高地震数据的空间不连续性;生成蚂蚁追踪体。其工作原理为在地震属性体中发现满足预设断裂条件的断裂痕迹的蚂蚁将“释放”某种信号,召集其他区域的蚂蚁集中在该断裂处对其进行追踪,直到完成该断裂的追踪和识别。本次研究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建立的C区蚂蚁体(图5),可以识别区内尺度较大的裂缝,弥补了单井资料少而不能预测裂缝分布的欠缺。

在力学性质上,构造裂缝主要为剪切裂缝,裂缝产状稳定,裂缝面平直光滑,常见滑动擦痕甚至阶步,裂缝多成雁列式排列,有时可见羽饰构造,成岩裂缝一般顺着微层理面分布,是储集层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由于压实或压溶等地质作用而产生的天然裂缝。在裂缝特征分析中主要应用岩心观察、FMI成像测井等较为直观的资料,综合分析区域内的裂缝发育特征。

220 Salsalate alleviates hyperglycemia by inhibit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n high fat diet induced obese mice

  

图3 W 1井裂缝FMI成像测井图

高导缝作为以构造作用为主形成的天然裂缝,有利于提高页岩气的储集空间,就本次FMI成像测井解释来看,高导缝在砂岩中最为发育。

3.3 单井裂缝综合评价

2.3.1 家庭环境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又对孩子疏于管教,就会使孩子养成诸多不良行为习惯。很多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顾,成绩也不要求,只要不惹事、顺利混到毕业就行。价值观的冲突反映在课堂上,就会与教师的要求相背离,产生课堂问题行为也就顺理成章了。

4 裂缝分布预测

按照裂缝倾角,构造裂缝可以进一步分为低角度裂缝(0~30°)、斜交裂缝(30°~60°)和高角度裂缝(>60°),低角度裂缝的直井钻遇率高,而斜交裂缝与高角度裂缝的直井钻遇率依次降低。

4.1 蚂蚁追踪的基本原理

蚂蚁追踪技术的实质是通过在地震数据体中传播数量庞大的蚂蚁,使其自动寻找断裂痕迹,待发现所要寻找的目标后再自动传递信号,召集周围的蚂蚁聚集过来,对断裂处进行追踪辨别,最终获得想要的信息。基于“蚂蚁追踪”算法建立了一种突出断裂面特征的断层和裂缝解释技术,在地震体目的层段中设定大量的电子“蚂蚁”,这种电子“蚂蚁”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素追踪微断层或裂缝[13-15]

应用测井资料进行裂缝识别和裂缝参数计算,是评价地层裂缝的重要组成部分[10-12]。近年来,一些新测井技术也应用到裂缝识别的研究中,如成像测井、CT扫描技术等。新技术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裂缝识别与预测的有效性,本次裂缝特征研究主要是应用FMI成像测井进行。

  

图4 C区中生代连井裂缝综合评价图

  

图5 C区蚂蚁追踪后的蚂蚁属性体

4.2 效果分析

通过提取裂缝数据体和沿层切片(图6)可知,研究区裂缝主要发育于中生界及以下潜山地层。C区裂缝发育主要受中生代构造应力场影响,及后期新生代发育构造断裂运动对中生代地层的改造作用。裂缝的发育程度和有效程度还与岩性有关,同时裂缝系统对油气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图6 Mz 1-3小层上移5 ms的蚂蚁属性水平切片

断裂解释的精确度直接关系着含油断块的精确落实。通过蚂蚁追踪技术对研究区进行精细断裂追踪得到的属性体剖面,对断裂的显示要明显优于常规地震数据体剖面或其他地震属性体剖面,对于肉眼难以识别的小断层和中型裂缝也有清晰反映。这表明蚂蚁追踪技术不仅是地震剖面上断层、裂缝系统的客观反映,而且较人工解释结果更加快速和准确,极大地提高了裂缝分布预测的精度。

经过2年观测及调查,四个区域试验示范栽植地新疆忍冬均能安全越冬,生长良好,平均保存率达95%以上,枝条年均生长量平均在20-30cm,区域栽植示范效果良好,今后可在这些地区大面积的推广使用新疆忍冬。

通过分析各条裂缝的走向和倾向,认为裂缝的倾角较大,属于中高角度缝,其主要方向为东北东-西南西和北北东-南南西,与C区的主断裂发育方向基本一致。利用蚂蚁体分析裂缝发育特征结果与之前单井裂缝综合评价结果相吻合,也反映了构造断裂运动是造成裂缝较为发育的主要原因。

5 结 论

本文在裂缝分布规律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岩心裂缝观察、FMI成像测井和蚂蚁追踪技术等方法,多项技术数据协同应用,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本次研究成果对大港油田C区的后期油藏注水开发、储集层压裂及酸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的区域提供了借鉴参考意义,并最终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1)通过对研究区W 1井的取心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裂缝主要是在砾岩、粗砂岩和细砂岩等硬地层较为发育,泥岩中很少发育。

在本研究中,脓肿的直径≥5cm,置管引流组在住院天数、脓腔消失时间明显优于细针抽吸组(P<0.05)。虽然置管引流术对患者术后的护理和生活会造成一些不便,但对于脓肿直径≥5cm的患者,置管引流组较细针抽吸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脓腔消失时间等明显更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于脓肿直径≥5cm的患者而言,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较细针抽吸术更适合,疗效更显著。此临床还应注意:①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患者适应症,对于配合度较差、机体状况较差者,禁止使用;②穿刺前应明确最佳穿刺路径,避免发生气胸等并发症;③操作过程中应将针尖处于脓肿液化的中央部位。

(2)利用FMI成像测井开展研究区裂缝发育特征研究,主要识别出的裂缝分为高导缝、高阻缝和诱导缝,其中高导缝作为有效裂缝最为发育。

(3)在研究区取心和FMI成像测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本次研究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蚂蚁追踪技术进行裂缝分布预测,结果显示在距离断层发育较近的部位,裂缝相对更加发育,裂缝的主要发育走向为:东北东-西南西以及北北东-南南西,与主断层走向一致。

(3)《雨巷》在选词用句上也别有一番特色,带有感情基调的词在诗中随处可见,充斥着整首诗歌,如彷徨、凄婉、颓圮、哀曲等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墨客浓烈而又哀痛的豪情。

参 考 文 献

[1] 吴炎. 辽河油田元古界潜山水平井钻井裂缝型储集层识别方法[J]. 录井工程,2017,28(2):42-45.

[2] 贺振华,胡光岷,黄德济. 致密储层裂缝发育带的地震识别及相应策略[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0(2):190-195.

[3] 桂先志,段天友,易远元,等. 裂缝性储层纵波地震检测方法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7,29(4):75-79.

[4] 王艿川,赵靖舟,丁文龙,等. 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特征[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26(4):760-770.

[5] 吕文雅,曾联波,张俊辉,等. 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6,38(2):226-234.

[6] 赵辉,司马立强,颜其彬,等. 川中大安寨段裂缝评价及储层产能预测方法[J]. 测井技术,2008,32(3):277-280.

[7] 阚留杰,陈钉钉,祝国伟,等. 应用测井、录井资料识别泥岩裂缝方法[J]. 录井工程,2015,26(2):29-33.

[8] 梁晓伟,韩永林,王海红,等.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2009,21(2):49-52.

[9] 侯加根,马晓强,刘钰铭,等.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多类多尺度建模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油藏为例[J]. 地学前缘,2012,19(2):59-66.

[10] 何新兵,董京智,邱田民,等. 红河油田水平井储集层裂缝录井识别技术研究[J]. 录井工程,2014,25(4):15-21.

[11] 柳建华. FMI成像测井技术在塔河碳酸盐岩油田的应用[J]. 新疆石油地质,2001,22(6):487-489.

[12] 李启翠,楼一珊,史文专,等. FMI成像测井在四川盆地页岩气地层中的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6):58-60.

[13] 程超,杨洪伟,周大勇,等. 蚂蚁追踪技术在任丘潜山油藏的应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2):48-52.

[14] 郝秀敏,杨浩岭,乔珊. 蚂蚁追踪技术在深西潜山油藏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1):114-116.

[15] 张淑娟,王延斌,梁星如,等. 蚂蚁追踪技术在潜山油藏裂缝预测中的应用[J]. 断块油气田,2011,18(1):51-54.

 
庄红妹,王晶晶,何川,周连敏
《录井工程》 2018年第01期
《录井工程》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