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配网自动化系统信息交互深度融合

更新时间:2009-03-28

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性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包含全部功能数据流、信息流和控制功能。从供电质量、服务水平、运行费用来看,配网自动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了更好地建设配网自动化,调整和完善了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模式,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监视和控制、报警,以及故障自动隔离,非故障自动恢复供电的功能,进而实现对配电网全覆盖、无盲区的运行管理。因此,配网自动化系统信息交互的深度融合已经迫在眉睫。

1 镇安配电网现状

镇安县地形复杂,最突出的特征是山地面积广大,山大沟深,山河相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现运行10 kV线路68条1700.02 km,配变1682台,容量289.7 MVA;0.4 kV及以下线路5069.8 km;并网运行水电站44座,装机容量15221 kW,光伏电站3座,装机容量1946 kW。10 kV配网呈辐射状分布,供电半径长、分支线路多,线路点多面广,所处地形复杂,运行环境恶劣。受雷电、大风、暴雨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造成故障的概率较高。配电网比较薄弱,绝大多数为树状结构,且多为架空线,可靠性差,配电线路设备比较陈旧、供电半径太长,损耗比较大,电压质量不高。配电网运行状态监测设备少,信息传输通道缺乏,信息采集量少。自动化程度低,这些导致事故处理时间长, 事故后恢复供电比较慢,严重影响了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2 配网自动化建设存在问题

传统以县级为单位建设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缺乏统一规划指导,缺乏运维技术,导致配网自动化系统未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具体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缺乏前期统一规划。没有科学合理地规划、规范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模式,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二是缺乏一次配网规划。由于受到上级电源布点及供电能力等因素影响,仅有城区部分线路实现环网供电或“手拉手”供电,绝大多数线路呈现辐射状分布。三是原有系统实用性缺乏。一方面配网规模相对较小(一般城区线路10条左右,农网线路50条左右),独立建设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存在主站资源浪费问题;另一方面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软件高级应用功能利用率低,故障判别、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及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等基本功能应用上还不完善,实用性较差,投资利用率极低。四是配网未实现全覆盖。对配网线路现状的梳理和分析不到位,对 “三遥”功能覆盖率未从总体上进行设计,使得终端覆盖数量少,配置还相当薄弱。五是系统应用、运维职责未明确。市、县公司配网管理、技术支持及主站、终端、通信通道的运维方式和运维主体未明确,工作范围未确定和分工,导致利用率极低。六是运维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运维人员对配网自动化技术了解程度不够,未经过专业的业务技术培训学习。七是破解信号弱和掉线问题。主站厂家、终端FTU厂家未破解信号弱和频繁掉线问题,FTU上线率低和在线不稳定。八是系统深度融合程度不够。系统与用电集抄系统、96789客服系统未进行深度融合,没有真正实现配网运行管理全覆盖。

我国高职学生无人能幸免数学应试教育,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高职学生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纵观人类文化史上之顶级职业和艺术学院,数学课程无不从简单实用功能开始,比如巴黎学院。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不同,重点不在通识教育和人文修养,而在于技能,而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应用到数学这一工具,工程师必须要用到数学进行计算,经济类要利用数学进行决策,美术类要利用数学制图,甚至人文学科也要越来越多应用到概率学、数学美学、数学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就业的竞争优势。

3 配网自动化发展趋势

配网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是智能电网。一是坚强。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或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二是自愈。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三是兼容。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对用户的增值服务。四是经济。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五是集成。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六是优化。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维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一是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应充分考虑区域实际需求,合理配置主站软硬件、智能终端类型和通信模式,避免盲目追求配网自动化“三遥”率;区域网架结构应布局合理、成熟稳定,不可为实施自动化而进行大规模的网架改造和设备更换。二是分期实施,分区建设。应充分考虑配网自动化建设的长期性,完成配网自动化建设规范,按电网发展情况,确定年度建设计划,在实施配网自动化项目建设过程中,注意不同区域的网架现状不同,按不同的供电可靠性要求,安排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项目。三是建立规范管理体系。积极提高配网自动化管理队伍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的运维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制度,保证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的规范化管理。

4 配网自动化系统信息交互深度融合

4.1 配网自动化“市县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模式

针对目前配网自动化系统存在问题,在总结同行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调整了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模式,即在市公司统一建设的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集中采集和处理全市配电网运行信息,配电采集终端数据统一集中到该主站的数据库中,县公司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远程工作站,登陆该主站系统访问和使用其管辖范围的配网运行信息,分级实现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监控和管理。做到投资省,见效快,用较短的时间实现对整个配网(即全部配电设备)的科学管理。同时规范和明确了部门的工作职责。基建部负责配网一次规划;生产技术部负责配网自动化系统规划、建设实施,工程验收;调度所负责配网运行状态的监控,自动化班负责终端设备的运维;运维班负责所有设备的维护(含一次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调度数据网结构如图1所示。

采用该模式的优点:一是避免配网主站重复建设。市公司建设一套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县公司通过远程工作站登陆该主站系统,这样不仅节约了建设资金,还能减轻各县主站建设、运维的负担,县公司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配电终端的建设、运维上。二是便于配网设备运维。主站系统及通道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集中到市公司,可以减轻县公司自动化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县公司的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可以重点投入到终端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中去。三是统一建设和管理模式。形成市管理—县监控的工作联动机制,通过权限配置等方式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控和管理,能够避免县公司各自为战,市公司无法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从而影响配网自动化建设目标实现等问题。

  

图1 调度数据网结构

4.2 配网自动化系统信息交互深度融合

主站建设模式及主要功能。建设模式: 市县一体化建设模式(市级主站+县级远程工作站)。主要功能: SCADA、FA、故障定位功能。故障定位功能:利用故障指示器和通信终端设备,监视配电线路运行状态,快速确定故障区段,实现配电线路各种故障点的检测和定位,还能实现配电线路负荷电流的监测。

那男子放下一杭,一杭瞪了他一眼,说:“我有几句话想给雪萤说。”范坚强脸上重新浮现笑容,“这个没问题,有什么话尽管说,不过,我们不用回避吧。”一杭摇摇头,说:“现在可以把她放了吧。”

  

图2 配网自动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参照行业的技术标准和建设规范,配网自动化主站按市县一体化建设模式(市级主站+县级远程工作站),实现“分散控制、集中处理”的运行管理模式。利用自动化装置(系统),监视配电线路(馈线)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线路故障,迅速诊断出故障区间并将故障区间隔离,快速恢复对非故障区间的供电。配网自动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将饲料粉碎至一定粒度(过40目筛),放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将所需用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磺基水杨酸溶液配好备用,实验所需的胃蛋白酶溶液、胰液素和氯霉素溶液在做实验前配制。

终端建设模式及配置原则。主要设备:智能断路器、馈线终端(FTU)、站所终端(DTU)、架空型故障指示器、电缆型故障指示器。建设方案:县城、工业园区、重要集镇实现“三遥”功能;农村实现“两遥”故障指示器定位功能;配变信息由集抄系统转发。

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按“市县一体化”模式建设,实现“分散控制、集中处理、分区应用”的管理运行方式,在县公司设置远程调度员工作站,县公司相互操作,互不干扰,实现信息分流、报警分流、权限分流,以实现配电网信息的区域化监控、维护和管理。配网自动化系统与其他系统互联(全部采用接口方式),实现信息交互深度融合构想:一是与用电集抄系统接口,接收采集负控管理系统转发过来的配变台区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量,以及变电站出线电量,小水电、光伏电量等信息。实现配电网全口径电量的实时采集、统计分析。二是与96789客服系统接口,96789客服系统可以查询配电系统中电网图信息,并输出相关图纸。为客服系统提供查询计划停电线路及相关信息,查询计划停电重点用户相关系统,并采用特定符号表示。为客服系统提供故障停电分布图。在配网图上显示并标注事故停电的位置及影响的线路和配网设备标注显示事故停电影响范围及相关用户的信息。考虑与需求侧管理的结合,把配电和用电的结合起来,缩短停电处理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配电网故障报修、信息查询、优质服务。三是与市调系统接口,市调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向配网自动化系统转发所属变电站10 kV出线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相关数据及变电站主接线图。实现配电网与变电站实时运行信息无缝对接。四是与简版地理信息系统(GIS)接口,配网自动化系统接收GIS系统转发过来的地理接线图、设备地理位置信息(含电子地图)、用户档案等信息。实现配电网实时运行信息与简版GIS准确定位。

配网自动化系统信息交互深度融合构想,提高配网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供电质量,实现配网经济运行;用自动化代替人工操作,实现故障的快速判断、快速定位、快速隔离和快速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配合供电所改革,提高运维班工作效率。突出资源整合,实现配网全覆盖,达到信息共享,以配网远程调度为首要应用主体,着重解决配调的“盲调”现象。充分发挥高级应用功能,真正达到实用化水平,达到了快速自动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及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目的,实现了配网“无盲区”管控。配网自动化系统信息交互深度融合构想全面完成后,即推行网格化配网抢修管理,通过利用一个“统一平台”,推行“统一调配、统一指挥”的配网故障抢修体系,实现“一个客户报修、一张服务工单、一支抢修队伍、一次到达现场、一次完成故障处理”的标准化抢修,提高抢修速度和质量,快速准确锁定停电范围,隔离故障区域,实现配网抢修的及时通报、正确回复、快速到达、及时恢复。优化抢修服务,加强主配网联动,缩小停电范围,降低事件等级,保证抢修体系运转高效。

 
岳地松
《农村电气化》 2018年第04期
《农村电气化》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