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涉林专业毕业生就业于林业岗位现状调查 ——以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近年来,一些林业职业院校招生及就业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林业院系的专业设置上除保留了林业、园林、园艺、环境工程等传统专业之外,还新增加了食品营养与检测、药品生物技术、资产评估等;非林业类院系专业不仅设置了工程测量、会计、物流、药物种植,还设置了计算机信息、装潢设计等市场热门专业。选择学习传统意义上的林业专业新生人数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与市场联系紧密的园林及风景园林等专业就读人数逐渐增长。院校在招生之后通常有一次自行选择调整专业的机会,部分学生进行了专业变更,选择自己更喜欢或更愿意就读的专业。在教学培养模式上,林业职业院校基本采用2.5+0.5,既在校理论教学2.5年,在相关专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0.5年。为了解林业职业院校涉林专业(本文指林业、园林及园艺专业,林业资产评估及工程监理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或就业意向及现状,提高对林业类毕业生的指导能力,更好地促进林业类毕业生就职于林业行业,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林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价值和长远发展,笔者对在林业类行业岗位上实习或就业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IPO重点涉及的问题大多是规范运行、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以及信息披露等。对于企业难以权衡的已披露信息的风险和持续信息披露要求问题,宋彬说,新三板企业与非新三板企业IPO最大的区别在于新三板企业很多信息已经公开披露,如果存在错误,则会对后期更正及IPO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也是证监会主要关注的问题。在IPO进程中,涉及到诸如IPO辅导、申报、过会等信息也需及时披露,否则可能遭受股权公司的处罚。

1 对涉林专业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

2017年10月,对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涉林专业的2012—2014级毕业生发放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表》进行数据整理,该调查问卷回收时间在每届毕业生顶岗实习之后到刚开始就业之际,一般在7月底之前。内容主要问及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工作岗位(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目前的就业状态(协议、合同待业、自主创业等)、工作满意度、工作对口情况、待遇、对工作影响较大的学习环节等。2012级发放问卷319份,收回310份,有效310份;2013级发放问卷379份,收回365份,有效349份;2014级发放问卷422份,收回385份,有效380份;2017年11月,以电子版形式对即将顶岗实习的2015级学生发放了《毕业前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习与就业愿望、入学时对学院及专业了解情况、理论课与实习课的关系、与专业课老师的师生教学互动关系、顶岗实习及就业的态度、希望就业的城市类型、寻找与林业类或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意愿、继续学习获得更高学历意愿等,因问卷中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希望得到同学真实反应情况,要求匿名填写后回复邮件;共发放397份,收回286份,有效286份。对上述的回收问卷分别统计,逐项归类,运用SPSS 17.0分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讨论分析提供依据。

点评 “编筐织篓,全在收口”,通过对本节课的回顾,阐明了知识、方法、策略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能力、意识和数学思想之间的关系,最终将落脚点放在很难落实的数学思想上,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思想的存在,充分彰显了复习课的高远立意.

2 涉林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2.1 顶岗实习前的状况

入学前对林业职业学院不了解的为72.1%,其中入学后经过2年半的学习表现后悔的为8.2%、适应的为75.5%、满意的为16.3%;入学前对所选择的专业不了解的为64.7%,其中入学后经过2年半的学习表现后悔的为6.8%、适应的为77.3%、满意的为5.9%;入学前对林业职业学院了解的占27.9%,其中入学后经过2年半的学习表现后悔的为15.8%、适应的为15.8%、满意及很满意的为68.4%;入学前对所选择的专业了解的为33.8%,其中入学后经过2年半的学习表现后悔的为17.4%、适应的为21.7%、满意及很满意的为60.9%。调查显示,不论学生对自己选择的林业职业院校及所学习的专业了解与否,但通过2年多专业学习已经表现出适应和接受;与此相反的是一些在入学前对学院及专业有所了解的同学则表现出较高的后悔性,这部分同学可能在2年多的学习中并没有实现其当初的愿望,或与其当初的认识有所不同,与入学前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有关。

单位性质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在事业单位和自主创业的满意度表现教好,而在党政机关则表现不满意,这也证实了表1中的相关结果;在国有企业中与不满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

《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回收时间是在毕业生就业不久,所反应出的结果部分是毕业生自顶岗实习和刚就业期间的感受。显示,2013、2014、2015年毕业生在就业工作岗位及性质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分别为15.5%、5.2%、9.5%;国有企业分别为3.6%、5.7%、5.8%,民营企业分别为73.6%、71.3%、69.4%;技术岗位分别为46.8%、48.1%、49.5%,管理岗位分别为11.3%、19.2%、10.8%,服务性岗位分别为20.3%、17.8%、26.3%,生产性岗位分别为6.8%、5.2%、3.7%。其中就职的机关事业单位主要是县林业局所属的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及苗圃,由于这些单位地处偏僻或较远的山区,近3年来学生的就职意愿在下降;大部分学生就业的民营企业主要在园林绿化公司、林业承包经营大户、林业服务型企业以及花卉经营企业等。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参与技术指导为主,真正作为生产一线工人相对较少。自主创业的分别为4.2%、3.7%、5.3%,主要集中在花卉经营行业,或者参加到自己家庭经营的公司,极少数毕业后自己创业发展。这可能与林业行业特点有关,它需要较大的启动资金、林地资源或行业资质等条件,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显然实现不了。

(1)土地利用属性,该属性反映城市不同类型土地的面积比例。城市化建设势必破坏原有的植被、土壤、水体等,人工建筑物如商场、学校、学校等逐渐增多,导致自然绿色景观破碎度增大,仅存的自然、半自然绿色景观遭严重分割,绿色景观的结构、功能极度脆弱。因此,对土地利用属性的监测有利于判断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涉林专业的毕业生在顶岗前理想的就业岗位是林业相关行业,近3年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选择林业相关行业。一方面,在顶岗实习时有85%的同学愿意在林业相关行业就职,而3年的实际就业有70%左右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就职于林业相关产业的各个环节上,在林业生产过程中直接从事林业技术工作。另一方面,当前林业生产的相关产业对林业技能人才需求尚没有饱和,每年能够接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涉林专业毕业生有着充裕的就业环境,他们是林业生产的主力军,职业学院依然是培养林业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良好的社会需求成为林业职业院校培养涉林专业技能人才持续发展的外部动力。

2.2 就业初期的状况

(3)实现通过系统数据展现功能形成房间内外环境数据分析报告,实时获取居室环境情况,提供给人们进行实时管理居室环境。

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表》中的因素相关性分析,单位性质与工作岗位的相关分析(见表1)结果显示,在党政机关的与生产单位、技术岗位相关性表现最高,说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该部门主要从事生产性技术工作;而在事业单位则呈现较高的负相关,说明在这类单位的同学往往能表现出较好的技能型管理和林业生产服务性工作。

实际工作中认为自己适应工作主要靠专业实践技能过硬的分别为23.9%、18.9%、28.4%,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分别为23.9%、18.6%、20.1%,勤奋刻苦的分别为73.9%、80%、64.5%;对目前工作影响较大的学习环节(可多选)认为基础理论因素的分别为17.1%、8.3%、15%,认为专业知识因素的分别为25.8%、37.3%、18.4%,认为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因素的分别为50.5%、62.8%、66.3%。涉林业行业大多在农村生产一线或施工基地,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刚毕业的学生在业务上是个新手,唯有吃苦耐劳是他们就业的最大优势,这也是林业行业特点决定的。

在进行求职时主要考虑事业发展的分别为55.8%、59.9%、52.1%,经济收入的分别为19.4%、17.8%、17.1%,升职机会的分别为12.9%、20.3%、12.6%,用人单位名气的分别为2.9%、2%、1.6%,工作地区的分别为10.7%、12%、10.5%。顶岗实习至正式就业期间没有更换单位的分别为52.9%、51.3%、28.4%,更换1次的分别为38.1%、40.1%、24.5%,更换2次及以上的分别为3.6%、8.3%、1.6%。未就业的主要原因,未找到合适工作的分别为5.8%、11.8%、4.5%,在准备机关事业单位考试或其他考试的分别为1.6%、6.9%、1.6%。过半数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注重自己的事业发展,以及在单位能够更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专业发展,对于收入和单位的名声不是特别在意,表明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职业定位,能够接受社会对于该行业和该阶段毕业生的价值衡量。

3 就业岗位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1 单位性质与工作岗位

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分别为29.4%、20.6%、26.6%,比较对口的分别为47.1%、52.4%、41.8%,不太对口的分别为10.1%、12.6%、9.2%,不对口的分别为17.1%、12.9%、14.7%。工作满意度情况表现满意的分别为42.3%、33.2%、47.6%,基本满意的分别为46.7%、57%、43.4%,不满意的分别为11%、9.8%、9%。月薪待遇在1 000元以下的分别为3.9%、6.3%、2.3%,在1 000~1 999元的分别为为51.3%、45.3%、28.7%,在2 000~2 999元的分别为34.2%、38.1%、44.7%,在3 000元及以上的分别为6.8%、6.9%、15%。表明,在此期间大部分学生还是在林业相关行业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还是较高的。3年来整体工作待遇逐年提高,但对工作满意度表现不一,说明工作待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表1 单位性质与工作岗位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显著相关,下同

岗位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自主创业 其他生产岗位 0.935 -0.913-0.791 0.017 -0.760-0.999*技术岗位 0.996 -0.767-0.928-0.257-0.553-0.971管理岗位 -0.240-0.515 0.511 0.995 -0.738-0.084服务岗位 0.024 0.689 -0.312-0.948 0.867 0.298其他 -0.858 0.970 0.673 -0.191 0.861 0.977

3.2 单位性质与工作满意度

对顶岗实习及就业的态度表现为很着急想尽快找到单位的为47.8%、在顶岗实习之前就找到实习单位的为26.9%、不着急(边等边找)的为22.4%、现在不想找等等再说的为3%;对于工作性质想找一个与林业或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实习或就业单位的为85.3%、根本不想在林业或自己的专业对口地方的为8.8%、无所谓有工作就行的为5.9%;毕业后自己打算在一家公司好好干的为30.1%、在国家事业单位(林场、林业站、县林业局等)专业对口机关事业单位的为25%、先找地方临时就业之后自己创业的为42.7%、一开始就准备自己创业的为1.5%。想留在大城市就业的为29.4%、中小城市的为51.5%、林业生产基地或农场的为19.1%。毕业后想继续学习方面,表现为想直接专升本的为11.8%、工作之后再上成人教育拿本科学历的为47.1%、不想再学的为41.2%。问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积极面对就业,且有意愿在林业行业或与林业有关的单位找到合适的岗位,但是意向在林场或基层林业站工作的较少;少数同学还在学生的情境没有走出来,不想及时顶岗或就业;极少数同学准备自己创业,希望生活在中小城市比在大城市要多,但又不愿生活在基层。毕业后想继续学习参加专升本的较少,但是有近一半同学想工作之后再继续学习,希望获得本科学历;部分同学直接安心工作,不想再继续学习。

表2 单位性质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满意度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自主创业 其他满意 -0.2430.857-0.049-0.8300.968 0.541基本满意 0.302-0.887-0.0130.794-0.982-0.592不满意 -0.9640.494 0.999*0.578 0.227 0.827

3.3 工作岗位与月薪

工作岗位与月薪待遇的相关分析(见表3)结果显示,在管理岗位的工作与每月工资2 000~2 999元有显著相关性,生产岗位工资与3 000元以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服务岗位则与相应较低的工资具有正相关性,与相对较高的工资呈现负相关。

表3 工作岗位与月薪待遇的相关分析

岗位工资/元 生产岗位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服务岗位 其他1 000以下 -0.947 -0.823 -0.433 0.618 0.989 1 000~1 999 -0.822 -0.635 -0.665 0.811 0.909 2 000~2 999 0.159 -0.117 0.999* -0.984 -0.329 3 000及以上 0.949 0.826 0.429 -0.614 -0.989

4 结论及对策

4.1 林业行业是主要就职方向选择

在学院或系在帮助同学提供顶岗实习或招聘单位信息时,认为能够有效提供的为45.6%、能够提供但多是无效的为41.2%、不能提供或渠道少的为7.4%、从不关心这些信息凭自己能力找的为5.8%。表明仅有近一半同学可以从学校获取到对自己有利的实习或就业信息;少数同学因自己就业志向与学校提供的单位根本不一致;有的自己有着较好的就业去向,不需要学校提供任何帮助,从而也不关心相关信息。

上高中以后,温衡从旅行杂志上得知了一个叫做可可西里的地方,听说那里有成片的草原跟成群的藏羚羊,永远都不会有台风。她想,以后一定要跟陶小西去一趟。自从离开以后,她几乎每天都会想起陶小西,晚上也会梦见自己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上。

基层林业生产与管理单位是比较合适的就职岗位。调查中显示,在该类单位就业的工作满意度最好,其相关性为0.857。由于受到学历的限制,学生很难直接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而基层林业生产与管理单位需要大量林业技能人才,涉林专业毕业生容易进入该类单位从事林业相关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他们往往更多从事能够胜任的技术管理,更能发挥专业特长;工薪待遇按照政策规定执行,能够认同匹配岗位的实际收入状况,没有劳资纠纷。在基层工作与其期望的生活城市相矛盾,出现了25%的学生就职于专业决定的工作环境中,45%的同学选择了与专业相关的林业服务型或园林公司中,从而避免了直接或长期在林业基层生活环境。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有效信息在45%左右,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加大当前林业政策和发展现状宣传,周密组织相关单位或企业到学校开展推介,进一步增加涉林专业毕业生在林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就业机会,使其根据自己的意愿最终找到合适的岗位,直接或间接地为林业发展服务。

4.2 需要实践动手能力,有吃苦耐劳精神

林业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从事工作的地点主要在农村和山场,地处环境往往比较偏僻;在林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这就需要毕业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也需要实践动手能力。调查结果也充分显示,80%的学生认为勤奋吃苦的耐劳精神是林业职业适应的基本需求,有6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只有在实习操作过程中提高技能,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的需要,或者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林业职业学院在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技能训练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更多应从技能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和要点等方面授课,教师自己要带头动手示范,增加学生自己操作的训练内容;在此同时,培养学生从事林业行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勤奋刻苦、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耐得住寂寞,忍受野外作业的辛苦,才能在该行业长期坚守下来,为林业发展作出持久贡献,体现出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4.3 提升对林业行业认知,树立林业职业理念

林业职业院校是培养林业的科技应用与从业人员技能的摇篮。新入学的学生对林业职业院校及专业认识仅有20%,经过学习后对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认同的达到75%左右。说明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是能够培养其职业理念,帮助其确定职业方向的。但3年来就职林业行业相关岗位的人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3年累计降幅达10%,出现了背离职业发展方向的问题。为此,职业院校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加大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在就业指导上增加对毕业生了解基层林业行业特点的必要性教育,增强对林业事业发展的认识,激励其到基层直接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全面布局,突显出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迫切要求林业担负起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生态根基的重大使命,加大保护力度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和高素质的林业技能型人才,这给林业职业院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林业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在校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强化其对林业行业的认知性,树立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职业信念。

4.4 教育教学的适应性改革

涉林专业毕业生决定就业林业岗位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从学院教育教学方面考虑,认为学院的专业、课程、办学目标和思路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建设又是学院长久发展的命脉。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主动、灵活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也是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基本途径[1]。根据教师的特点将教师划为三种类型,既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教学社会活动型,结合各自教师的类型特点,分教学阶段、分专业特点来安排授课,最大限度地将教学水平转化为学生实际运用技能。产学研结合、走校企合作之路,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社会化办学的一个重要方面[2]。另外,要构建以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为主导的林业技能人才新型培养模式,探索专业教育计划中拓宽专业面、调整实践教学内容的体系和比重,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综合体;以高职发展动因、内涵和办学途径[3],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建立合理的学分管理机制,提高实践效果,建立教师理论教学与科研、社会化服务能力协同发展途径,创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方法和新形式。

参考文献:

[1]李家东.以提升内涵推动林业高职院校科学发展[J].2015,中国林业教育,33(1):35-37.

[2]张祥春.林业高职院校发展途径初探 [J].中国林业教育,2007,25(2):49-51.

[3]任聪敏.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7,28(4):12-16.

高景斌,蒋其忠,陈羽,张晶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第5期
《安徽林业科技》2018年第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