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增强型电子书的支链叙事:支链结构与故事建构

更新时间:2016-07-05

电子书是传统纸质书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一种迁移和延伸,在叙事模式上部分地继承了传统线性叙事的特点。其中,EPUB 3.0电子书由于可包含文本、说明、漫画、视频、音频、声效和互动[1]等多媒体元素,这些元素的加入增强了电子书的阅读体验,所以EPUB 3.0电子书也被称为“增强型电子书”[2]。这种电子书有更强的互动性,更注重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因而具备了承载支链叙事的能力。

读者参与已经成为数字媒体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读者参与必然引起互动的发生。支链叙事就是互动性较强的一种叙事模式[3]。支链叙事是线性叙事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发展的一种形式。由于数字媒体构建的三维叙事空间中会出现多条时间轴,线性叙事演变出一些新的线性叙事方式,即所谓后线性叙事[4]。支链叙事就属于后线性叙事。除了在每条时间轴上与传统线性叙事同样具有线性特点外,支链叙事还能够根据用户的选择和隐含的因果关系将其引入某条时间轴中完成叙事。支链叙事在保留作者对故事建构控制权的同时,允许读者在分支点上做出选择。虽然所有分支点和支链情节都是事先撰写和编码的,受到作者限定,但仍然使读者产生“选择的错觉”,感到自身在叙事选择中掌握主动权。

1 支链叙事结构

结构主义叙事学(Narratology of Structualism)认为,叙事由表达(Expression)和内容(Content)构成;与之相交叉的还有另一种分类,即质料(Substance)与形式(Form)的区分[5]。所以,完整的叙事结构应由4部分构成:表达的质料、表达的形式、内容的质料和内容的形式。

叙事需要以“能够传达故事的媒介”为载体,例如文字、绘画、电影和电子书,在叙事学中这些被称为“表达的质料”。叙事还需要独立于表达质料之外的“叙事传达之结构”,这就是“表达的形式”。支链叙事的表达形式称为支链结构。在能够支持支链叙事的媒介中,支链结构是可以通用的。内容的质料是“可由作者加以‘模仿’的各种可能的对象、事件、抽象观念等的集合”;而内容的形式是具体化的叙事的故事成分,包括事件、实存、联结乃至叙事意义的赋予,也就是说,故事是叙事的内容。综上所述,故事建构是指根据内容质料,对内容形式进行的建构。具体见图1。

图1 增强型电子书支链叙事构成[6]

本文主要讨论增强型电子书支链叙事的形式,即其支链结构和故事建构。支链结构是支链叙事的框架,故事建构在其基础上进行内容填充和意义赋予;两者分别构成叙事形式之表里。由于支链结构在适用媒介之间具有共通性,所以本文在分析支链结构时借鉴了游戏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根据增强型电子书的特点有所扬弃。在支链叙事中,事件或者片段主要依靠分支点联结,对故事建构的分析将会涉及情节设定和分支点设置。支链叙事的人物设定与传统叙事相同,故本文不再赘述。支链叙事意义的赋予不仅有作者对抽象事物和观念的具体化,还需要读者个人经验的注入。读者必须进行分支点选择,干预叙事层面的情节选取、排序,将叙事流引向特定结局,形成完整的叙事。

2 增强型电子书支链叙事结构

增强型电子书内部超链接的使用使两段具有线性时间关系的支链叙事得以通过分支点链接起来。支链结构是支链叙事的框架基础,对支链叙事的复杂度和增强型电子书的互动性具有重要影响[7]。支链结构本质上是支链叙事所包含的若干条线性时间轴的逻辑结构,时间轴的发散、重合和其中隐含的因果关系创造了不同的支链结构。而叙事内容正是沿循支链结构的时间轴进行填充。

第一,对于妊娠期的母猪,要重视其饲养管理工作,对其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以便保证其营养健康,提高其身体抵抗力。同时,在对妊娠母猪进行圈养时,要隔离猪群。第二,对于哺乳期的母猪,要保证每日都能按时饲喂,并对其营养搭配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其饲料营养丰富。通常仔猪白痢的发病率较高的时期是哺乳期,并且发病蔓延的速度比较快,以窝的顺序发病,因此一定要做好妊娠期以及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从根源上降低仔猪白痢的发病率[2]。

公式(52)、(53)是包含的一元方程.若这两方程有解,则可求得最优的供货量和即价格随机的突发事件发生时,供应链均存在最优供货量,同时有多组最优的q*,α*组合,它们分别受和的约束.

支链结构应具有可行性,以使作者能够完成完整的支链叙事。以下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3种常见的支链结构:基础支链结构,折返式支链结构和前置因素影响下的折返式支链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这几种结构常常混合使用,使支链叙事在可行的前提下能够充分实现互动。

2.1 基础支链结构

以分支点2起始的叙事流中,两次使用了折返式支链结构。分支点2有两种选择,分别导向分支点4和5;但读者来到分支点5以后,并没有后续选择,叙事流直接导向分支点4。也就是说,在分支点2上,无论选择哪个选项,最终都会被导向分支点4,继而进行后续的叙事选择。分支点4的选择同样采用折返式支链结构:一种选择直接导向分支点13,而另一种则经由分支点8和12,最后汇入分支点13。

图2 基础支链结构示例图[8]

基础支链结构的每条平行支链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每条由始至终的叙事流遵循线性时间原则发展即可。但是,为了使故事更加饱满,各条叙事流的发展往往会围绕同一条主时间轴,因此在关键时间节点上有相似或重合之处。

个人经验不仅包括读者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还包括不断试错后积累的由故事诱导产生的经验。读者个人经验所构造的价值观未必与叙事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相符。通过预测和试错,读者能够逐渐明确作者的意图,理解并最终接受作者的价值观。在《你能从泰坦尼克号逃生吗?》中扮演家庭教师角色时,“我”在“察觉到一些不正常的晃动后”后,结合自己在故事中的身份,认为尽管尽快向船体上部撤离更容易逃生,但还是有义务通知雇主查尔斯(Charles)一家,于是放弃独自“前往甲板”,而选择了“前往船舱”与他们汇合。了解情况后查尔斯太太要求等待她收拾行李,笔者又面临“等待”和“离开”两种选择。此时笔者出于安全考虑选择了“带孩子们前往甲板”。这条支链叙事走向了这样一个结局:“我”和孩子们乘救生船成功逃生,而查尔斯夫妇双双殒命。而笔者在第二次重玩时,在第二个分支点选择了“等待查尔斯太太”,最终使除查尔斯先生外的所有家庭成员都得以逃生。第二种结局存活的人物更多,显然优于第一种结局。走向更好的结局,正是通过试错习得的成果。

这种级数增加的结局数量固然可观,但对作者来说,过多的支链情节及其所指向的结局可能无法完成,故事因而将不能被完整地呈献给读者,而读者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结局。因此,这虽然可以增强阅读的互动性,但对于单个读者而言,没有被穷尽的支链和结局是没有意义的。由此可见,这种结构是支链叙事的基础,但其复杂度使单纯运用这种支链结构的叙事甚为罕见。

行文至此,想起李长吉的《金铜仙人辞汉歌》的诗句“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的“泪”,大概正是李长吉的“那一刹那的感觉”。是什么形成的他的感觉,是“东关酸风射眸子”。这令人心酸的风,看似射向了金铜仙人,实则是射向了李长吉。这与华君武由于枯燥的发言形成的他的“那一刹那”的“苍老”的感觉,何其相似乃耳。这是人人都会遇到的常情常态,又何独厚于画家诗人。可这“感觉”对常人来说,只是昙花一现,“感”过也就算了。可画家诗人,却能杯水生波,令人玩味不尽,换言之,亦即艺术魅力,审美愉悦。

2.2 折返式支链结构

折返式支链结构(Foldback structure)是指叙事流展开的多条支链在经过一段独立发展后最终交汇为同一条叙事流,如此循环直至结局的结构。这种结构给予读者一定的选择,但最后结局只有1个(见图3)。由于该类型支链结构中的支链最后会重新汇集到某一分支点,所以这些汇集的支链叙事流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情节之间不能有矛盾;而且,它们在故事时间上也要求一致。

图3 折返式支链结构示例图[9]

折返式支链结构在提供多种选择的同时降低了支链的复杂度。尽管各条由始至终的完整叙事流在某段叙事流或结局上相同,但不同读者可以拥有不同的叙事体验。它也保障了读者的选择权利,具有互动性。与相互独立的支链结构相比,它大大减轻了作者编写支链情节的负担。

昌马灌区分布的32眼地下水监测井中,以数据一致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为原则,选择均匀分布于垂直于洪积扇的断面Ⅰ和断面Ⅱ上,且平行洪积扇轴部的8眼监测井。这8眼监测井在昌马灌区呈“井”字形分布,其中,断面Ⅰ和断面Ⅱ分别距冲洪积扇顶部距离为32.2km和41.8km。由此可见,这8眼监测井主要分布在细土平原区。

(1)当前酒店行业的薪酬相对较低。目前武汉的酒店人力市场开出的实习生工资每月1800元,正式员工的工资是每月3000左右(包含奖金),而武汉市市区的最低生活水平是2000元。仅仅从这组数字就可以表明,知识型员工苦读寒窗十几载,最后连自己的最低生活都保障不了。目前酒店行业的利润非常的高,但体现在员工身上的薪酬水平却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阻滞对高级人才的引进,同时在企业内部也会很大程度的打击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

折返式支链结构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当读者重读故事,并选择不同分支点时,他会发现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回到同样的叙事流上,即虽然拥有选择权,但这些选择对叙事流发展是没有意义的。读者可能因此产生挫折感,并认为阅读体验不佳。另外,作者必须更加注意汇集的支链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时间关系,否则支链在交汇时会产生矛盾,破坏统一的时空关系,使读者产生迷失感,最终使叙事不能顺利进行。

2.3 前置因素影响下的折返式支链结构

分支点上的支链数量。分分支点的支链数量决定了支链结构的宽幅。一个分支点上的支链数量越多,意味着读者的选择也越多,但目前绝大多数分支点上的支链数量不会超过5个,因其受到作者编写故事的劳动强度的限制。每个分支点上的支链数量可以有所不同,但是为了保持一致性,电子书中分支点的支链数量一般是相同的。

它想,在它爱上了男主人之前,他一定先深深地爱上了它。不然他怎么会抚摸它狭长而性感的背,又在它海蓝色的眼睛里陷入深思?

图4 前置因素影响的折返式支链结构示例图[10]

这套衣服被称作“她自己”,是将一种被称为“柔性水泥”的东西喷在织物上制成的。除了款式奇特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净化空气!如果有40个人穿着它在路上走1分钟,就能吸收掉2立方米的废气!

前置因素影响的折返式支链结构在电子书领域已经有所应用。文字冒险类电子书制作应用inklewriter支持作者创建具有此种支链结构的电子书。有作者使用该软件将柯南道尔的《墨氏家族的成人礼》改编为支链叙事形式(见图5)。在前置分支点中,有些较为情绪化的选择会被后台标记为“mischevious(意为恶意的)”。当到达如图所示的隐性分支点时,电子书会根据前面被选中的“mischevious”选项数量自动呈现不同的句子,从而过渡到不同的支链叙事中去。读者不易察觉到隐性分支点的存在,他们会认为这是一段“没有被打断”的叙事。由此可见,采用前置因素影响的折返式支链结构提高了阅读过程中叙事的连贯性。

图5 《墨氏家族的成人礼》支链叙事后台分支点设计图[11]

2.4 支链结构的混合应用:以“准备和生存”支链为例

数字叙事中常将以上几种支链结构加以混合,平衡故事撰写的复杂度和故事阅读的互动性。以下举电子书《你能从泰坦尼克号逃生吗?》中选择“与父亲同行的12岁男孩”角色的支链叙事章节《准备和生存》(Be Prepared and Survive)为例(见图6)。该支链叙事中,读者扮演一位12岁小男孩,通过选择尽量使自己、父亲和同龄的小伙伴幸存。该支链叙事提供了6种结局,除了一个“全部淹死”的最坏结局外,其他结局都至少保证了读者扮演的“我”自身能够幸存,只不过逃生方式根据读者的分支点选择而有所差异:节点7、14、15通过登上救生船而幸存,节点9、10则通过跳海逃生。

图6 “准备和生存”支链结构图[12]

基础支链结构是指叙事流从第一个分支点展开多条支链,支链之间不存在交汇,各自独立发展并分别展开后继支链,如此循环直至结局的结构。它是一种分支树形结构(见图2)。

使用折返式支链结构必须考虑汇合的两条支链间的时间关系。“2→5→4”和“2→4”两条交汇支链在处理时间关系上使用了模糊化手法。在分支点2上,读者无论选择“前往舰桥”向泰克尼克号设计者托马斯了解情况后再去餐厅寻找父亲,还是直接“前往餐厅”,都会看到“父亲正在打牌”。父亲这一具有连续性的行为将两条支链的故事时间长短进行了模糊化,从而使得时间关系不会发生冲突。

以分支点3起始的叙事流采用了单纯的基础支链结构,支链数量和每条叙事流上的分支点数量均小于以分支点2起始的叙事流,但他们的结局数量是相同的。从这个例子来看,支链结构的混合应用有利于支链叙事在提高丰富度的同时,降低叙事的难度。

3 支链叙事的情节设定和分支点设置

由话语表现的故事是叙事的“有效”对象(Virtual object)[13],故事建构即是对叙事内容的建构。传统线性叙事中,故事建构以作者为主导,叙事流沿着单一时间轴发展,只有唯一的结局,没有时间轴展开的需要,也就不存在分支点的设置。支链叙事的故事建构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其中分支点的存在是其与传统叙事相区别的最明显特征。分支点将连续的叙事流进行分割,必然会对情节设定产生影响。从增强互动性的角度考虑,支链叙事的情节设定需要与分支点的设置相配合。

在情节设定上,支链叙事大量借鉴了线性叙事的经验;但由于分支点的存在,支链叙事中分段情节的长度、完整性和悬念的设置会影响叙事的互动性。作者需要设置分支点以展开支链,从而使支链叙事呈现多个结局;而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由多条叙事流构成的故事集合。

3.1 情节设定

传统叙事的文本一般是连续的,通过章节标题对故事的一个阶段进行分割和归纳。而支链叙事的文本被分支点切分,每个分段情节都可以视作故事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分支点既是对先导情节的发展,也是对后继情节的导引。支链叙事利用分支点与读者互动,利用情节使读者沉浸,因此分段情节和分支点的协调配合尤为重要。

首先,作者应控制分段情节的长度。太长的分段情节拉大了两个分支点的距离,会削弱电子书的互动性。同时,两个分支点间情节的长度应尽量相当,以保证对读者有足够的吸引力使之能够继续后继情节的探索。《你能从泰坦尼克号逃生吗?》中每段情节长度不超过一个对开页。大部分分支点都设置在开页的右下方,读者通过超链接直接跳转到相应的支链情节。这样省去了读者的翻页操作,排版凸显人性化。

其次,作者应保证分段情节的完整性。每一个分段情节都是故事发展的一个阶段,与先导和后继两个分段情节之间存在线性时间关系。因此,每一段情节内部应构成故事发展的一个完整环节,让读者感知到叙事的推进,了解或隐约感知到前面的选择与所触发叙事间的相关性。

再次,作者应适当地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心理的一种写法。如果分段情节过于平淡,文本就不会具有太强的吸引力,读者甚至会失去选择的意愿。因此在分段情节完整叙述的基础上,分支点前应将用分段情节引出某一悬念,制造小高潮,以增加选择的价值,使读者对继发情节产生期待。

如果说折返式支链结构的支链选择主要是依据读者在某一分支点的选择,那么前置因素影响的折返式支链结构的情节发展则是综合了读者之前所有选择的结果。在基础支链结构中,读者能够明确自己的选择与叙事流走向的逻辑关系,但在前置因素影响的折返式支链结构中,读者一般无法意识到前面的所有选择对后续情节发展的影响。

3.2 分支点设置

分支点是具有两个以上后继支链的叙事节点。分支点的设置是实现读者与情节间互动的关键。一方面,分支点必须利用变量合理地连接前后情节,使读者的选择“有意义”,从而提升互动体验;另一方面,虽然随着分支复杂度和分支点数量的提高,支链叙事的互动性就越强,但过多支链将使作者撰写情节的工作量陡然增加,作者在复杂的支链迷宫中更有可能产生混乱,因而致使前后情节或者各个支链情节之间产生逻辑矛盾。

分支点变量。在前置因素影响的折返式支链结构中,分支点变量是指分支点选项隐含的属性,读者的选择会改变属性值,用以在某一隐性分支点上触发特定的支链叙事。例如,在前述案例《墨氏家族的成人礼》中,用以标记情绪化选项的后台标签“mischevious”就是一种分支点变量。它是后续情节发展的依据,也是读者可控的变量。在没有前置因素影响的支链结构中,分支点变量是指分支点上各个用于触发后继支链的选项。使用这种支链结构时,一个分支点上的变量应该尽量具有类别上的一致性,使读者能够进行对比,再做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选择,从而保证变量对后续情节的指向作用,使读者不至于迷失在叙事迷宫中。

[2]徐丽芳,陆璐. 增强型电子书的发展趋势[J]. 出版参考,2014(Z1): 23-24

L-阿拉伯糖又称L-树胶醛糖、果胶糖,其形态为白色结晶,对热和酸稳定,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玉米皮、甘蔗渣[1]。L-阿拉伯糖具有很强的非竞争性抑制蔗糖吸收的功能,能够减少吸收蔗糖带来的血清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其甜度是蔗糖的一半,可作为一种新型的低热量功能型甜味剂[2]。已有研究表明,L-阿拉伯糖具有调节血糖吸收、降脂、促进肠道消化排毒、防止龋齿等功效[3],近年来不断被开发应用。

作者务必选择最关键的元素作为变量,否则不仅有可能造成变量的雷同和混乱,还会扩大支链叙事内容创建的工作量。变量还应与继发叙事有对应的逻辑联系,以保证变量具有合理性。增强型电子书中的分支点变量还应具有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你能从泰坦尼克号逃生吗?》的主题与“逃生”有关,大部分选择都与“往哪逃”“怎么逃”有关,这些选项也严谨地结合了相关史实。例如读者选择作为“随行医生的助手”(男性),通过前面一系列行动选择来到甲板上时,他面临往左舷方向或往右舷方向逃生两种选择。如果选择前者,则船员会要求他留下帮忙疏导人员,虽然仍有生存机会,但选择将更加困难,且生存概率较小;选择后者则能进入救生船,有更大的几率获救。

分支点的数量。叙事流分支点的数量是指一条从始至终的完整叙事流上分支点的个数。叙事流分支点的数量是体现电子书互动性的元素之一。在一定长度的叙事文本后合理地加入分支点能够激发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因此承载一条完整叙事流的文本长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叙事流中分支点的数量。

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会议宣布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明确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确保金融安全与稳定发展。中共十九大又对金融领域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力地保证了金融系统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力地保证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力地保证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为解决折返式支链结构影响叙事互动性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由前置因素影响的折返式支链结构。这种结构与折返式支链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前置因素影响的折返式支链结构中,某些分支点的后继支链看似又交汇到同一条叙事流上,实际上是综合前面选择的结果来选择支链叙事流(见图4)。这种结构一般拥有两个以上不同结局。前置因素影响的折返式支链结构一般采用计分形式,到达某一关键分支点时根据后台记录分数的高低,故事在读者察觉不到的隐性分支点上被引入不同的支链或结局。

分支点选择:读者个人经验的内化。支链叙事的情节设定和分支点设置提供了多种结局。当叙事具有开放多样的结尾时,这个叙事的意义是含混的。而读者在支链叙事的故事建构中的作用正是完成叙事意义的赋予。读者对分支点的选择会对叙事流产生决定性影响,从而将故事导向特定结局。叙事思维展示了一种人类经验的基本建构[14]。既然读者参与并影响支链叙事,那么必然具有将个人经验内化进叙事中的过程:用户从第一人称参与者角度直接参与叙事,原本作品中的主人公和叙述者都成了用户的傀儡,读者通过情节转折点的选择触发支链情节,叙事过程中的选择是用户个人经验的结果。

支链叙事的分支点使故事具备了动态的个性化展示能力。作者只负责故事层面的框架,而叙事层面则由读者通过选择完成,不同读者可能会探索出不一样的叙事流,看到的故事也会有所不同。故事的个性化正是基于读者个人经验的内化。虽然支链情节依然是由作者事先确定,但分支点上的变量是开启后续情节的契机:读者在分支点进行变量选择时,必然通过对比选择其中一个变量使叙事继续下去。在这一过程中,读者需要动用个人经验,通过变量预测后续情节的发展,将叙事流导向自己所希望看到的结局。例如笔者在《你能从泰坦尼克号逃生吗?》中扮演12岁小男孩的角色时,当父亲带着“我”准备进入救生船时,船员以只有妇女儿童才可进入为由拦下了父亲。这时“我”可以“跳上救生船”或者与父亲“寻找其他救生船”。尽管存在一定风险,但笔者选择了后者。终于,“我们”找到了一艘需要舵手的救生船,双双幸存。笔者当时认为,如果选择“跳上救生船”与父亲分离,那要么从此天人永隔,要么失散难寻;再结合自身扮演的角色身份,考虑到一个未成年人对父亲有着强烈的情感依赖,在此时与父亲分开是不合理的。显然,作为读者必然希望看到男孩与父亲都幸存的结局,而书中的结局安排也没有让人失望。这种设身处地的思考是基于个人经验的,经过思考的读者选择转化为所扮演角色在故事中的实际行动,从而将个人经验内化于叙事过程之中。

基础支链结构保证了结局的多样性。假设每条叙事流上有n(n>1)个分支点,每个分支点都有m种选择,则整个支链叙事包含mn个结局。以图2为例,该支链结构中,每条叙事流都经过3个分支点(以圆圈表示),每个分支点后都分叉出2条支链叙事流;因此,该支链叙事共拥有8个(即23个)结局。当m和n都足够大时,能够丰富故事内容,给读者美妙的互动体验。而由于支链之间相互独立,作者不需要考虑支链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创作故事时享有很大的自由度。

4 小结和展望

支链叙事既是互动叙事目前最为重要的应用类型,又是线性叙事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它首先支持在同一叙事中存在多条时间轴的结构,为读者选择搭建了平台。它使作者掌握对故事层面的控制,并利用分支点与读者进行叙事层面的互动。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故事建构过程,作者编写情节和设置分支点,读者在分支点做出选择,将个人经验内化到叙事中,将叙事引向某一个结局,实现叙事意义的赋予。

傣族的新年被其他民族称作“泼水节”。在新年这一天,人们彼此都会用橄榄枝或鲜花沾水洒向对方,借以表达相互的祝福。在洒水祝福的仪式结束后,人们就会泼水狂欢,沉醉于泼水嬉戏的欢乐中。笔者所调研的村子是一个傣族、拉祜族、佤族混居的村子,泼水节期间傣俗,佤族、拉祜族都会来村里一起过节,相当于农历的新年,很热闹。

增强型电子书的支链叙事在每一条时间轴上遵守线性关系,并坚持因果关系的联结。支链结构的选择、情节设定和分支点的设置都以书中希望传达的情感、知识和价值观为核心。这使得读者在获得互动感和沉浸感的同时,能够接收这些信息并做出选择;多种选择激发读者重读的欲望,而在重读过程中,书中的知识和价值观不断被强化,并最终为读者所接受,从而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本文对支链结构和故事建构的总结和分析限于目前的电子书技术水平,随着技术的发展,支链叙事必将衍生出更多支链结构形态,在建构故事时也将开发出分支点选择以外的更多的互动形式,故事内容也可能更加直观化和生动化,从而助推互动性和沉浸感的进一步提升。

注 释

[1]Betty Sargeant. What is an ebook? What is a Book App? And Why Should We Care? An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Digital Picture Books[J].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2015(46):454–466

讲述了一个简单却又温馨的故事,还带有一点点冒险和奇幻的色彩。贝娅特丽丝·阿勒玛尼娅通过非常独特的光与影的结合,营造了一个朦胧而直抵人心的孩童世界,光与影的结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奇幻的冒险,无所事事的一天也变成了收获惊喜的存在。

[3]Ruth Aylett,Sandy Louchart. Being There: Participants and Spectators in Interactive Narrative[J]. Virtual Storytelling: Usi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ies for Storytelling,2007: 117-128

[4]王贞子. 数字媒体叙事研究[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29

[5]Seymour Chatman. Story and Discourse[M]. Ithak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8:22

[6]图1由作者根据Story and Discourse(1978,Chatman)相关定义,并结合增强型电子书支链叙事的特征绘制。

[7]Paul Nelson.Designing Branching Narrative[EB/OL]. [2017-03-16].https://thestoryelement.wordpress.com/category/interactive-storytelling

[8]图2为作者根据基础支链结构的特点绘制。

[9]图3为作者根据折返式支链结构的特点绘制。

“凡你们的耳,只听金鼓,眼只看旗帜,夜看高招双灯,如某色旗竖起点动,便是某营兵收拾,听候号头行营出战。不许听人口说的言语擅起擅动;若旗帜金鼓不动,就是主将口说要如何,也不许依从;就是天神来口说要如何,也不许依从,只是一味看旗鼓号令。”易平安读完这段,忍不住叹了口气,“戚大帅当年也真够辛苦的,这哪里是带兵,根本是带孩子啊……写得这么简明直白,就算蠢到骆剑峰他们那种程度,也该能够过关了吧?”

[10]图4为作者根据前置因素影响的折返式支链结构的特点绘制。

[11]Learning logic with Sherlock Holmes[EB/OL]. http://www.inklestudios.com/2012/06/08/learning-logic-withsherlock-holmes.html

[12]图5根据《准备和生存》的支链结构绘制。

[13]Susanne Langer. Feeling and Form[M].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1953: 48

上式中,第二项及第三项以微波频率变化,即实现了角频率为Ω的微波信号对激光信号的强度调制,式(2)经过傅里叶变换后,频率分布为ω0±Ω,ω0±2Ω,ω0±3Ω,...,一阶边频带的能量高于二次及以上阶次变频带的能量,在接收端通过滤波器抑制其他高阶载波项,我们选取一阶边频带作为使用频率。本文只考虑发射端与接收端分离且存在相对运动的场景,当发射端与接收端相对运动速度为v时,包含多普勒频移的一阶边频信号的波动函数为:

[14]Ruth Aylett, Sandy Louchart. Being There: Participants and Spectators in Interactive Narrative[J]. Virtual Storytelling: Usi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ies for Storytelling, 2007: 117-128

林子琪
《出版科学》 2018年第3期
《出版科学》2018年第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