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国外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依恋特征及干预策略述评*

更新时间:2016-07-05

前言

依恋(attachment),是指个体与重要他人之间形成的亲密情感联结。尽管依恋是一个终身建构的过程,但儿童早期依恋关系的建立却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认知、人格及其以后人际关系的发展,儿童的行为问题也与早期不安全型依恋有着密切联系。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以下简称ASD)儿童而言,由于其固有的社会互动缺陷,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ASD儿童缺乏依恋行为,难以与抚养者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II,1980)首次将ASD从精神分裂症中区别出来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ASD儿童难以形成正常的依恋关系。即使在后续的DSMIII-R及DSM-IV和DSM-IV-TR中,ASD儿童缺乏依恋行为仍然被视为ASD诊断与评估的标准之一。

然而,近二十年来,随着对ASD儿童早期依恋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逐渐改变先前的观点,认识到在早期生活中,ASD儿童能够表现出依恋行为,并与抚养者之间形成依恋关系。早期依恋关系作为ASD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影响着ASD儿童对自我、他人以及周边环境的认知,进而影响其人格、情感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证实,ASD儿童早期依恋的质量不仅对其心理健康发展、游戏行为和良好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某些与其父母形成安全型依恋的ASD儿童,更能与其他儿童或成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有需要时向他人寻求帮助,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融合的教育环境[1]。当前国外对ASD儿童依恋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从初步探索ASD儿童在早期生活中能否形成依恋关系到关注其早期依恋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策略的拓展。我国对ASD儿童早期依恋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ASD儿童的依恋现状研究,关于ASD儿童早期依恋特征的分析及其相应的干预研究尚不多。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ASD儿童早期依恋研究的回顾,分析ASD儿童早期依恋的特点,总结ASD儿童早期依恋的干预策略,并进行理论的反思与评价,从而为我国的ASD儿童早期依恋研究提出几点启示。

综上所述,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诊断准确率极高,并具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可以反复操作的特点,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1.ASD儿童早期依恋的特征

1.1 ASD儿童存在依恋性的亲近行为,但缺乏互动性

依恋一般被认为是儿童与抚养者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亲近且持久的情感联结,表现为儿童对抚养者的一种追随、依附和亲密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2]。因此依恋不仅指向儿童对抚养者的亲近依附行为,更重要的是双方之间能够发生持续性的情感互动与交流,从而使得依恋行为维持下去。对于ASD儿童而言,当前多数研究表明,ASD儿童能与其抚养者之间形成依恋关系,并保持特定的亲密接触。在Rogers等人的研究中,尽管ASD儿童寻求和维持与母亲亲密接触的行为频率要低于普通儿童,但比起陌生人,他们更愿意与母亲待在一起;而且在与母亲分离之后,ASD儿童会明显地表现出寻求与母亲亲近接触的行为[3]。Dissanayake等人发现,ASD儿童在独立探索活动时,较少与母亲接触,但当陌生人进入房间时,他们会增加与母亲亲近的行为[4]。正如Buitelaar所指出:ASD儿童能够表现出寻求亲近的倾向以及在分离后对父母的依附行为[5]

需求情况:农业秋季用肥已经结束,需求欠佳。下游复合肥企业检修增加,开工率较前周继续下滑0.36个百分点至35.71%左右;下游经销商采购较为谨慎,多以观望为主;市场交投清淡,需求无明显支撑。

然而,尽管ASD儿童存在依恋性的亲近行为,但这种亲近行为缺乏互动性,表现为ASD儿童很少与母亲互动、沟通与交流。例如,ASD儿童很少向母亲主动展示玩具,与母亲分享自己的玩具或食物,以及很少会想方设法让母亲模仿自己的行为等。Filippello等人研究发现,比起普通儿童,ASD儿童会更多地避开同陌生人的接触和互动,而且他们与母亲目光对视的时间要少于普通儿童,普通儿童会通过给予或展示东西的方式来寻求亲近,但是ASD儿童却没有这样的行为表现[6]。Akdemir等人在其研究中发现,尽管ASD儿童能表现出安全的依恋行为,但与其他儿童相比,他们与母亲的关系更疏远,更缺乏与母亲互动的行为表现[7]

老娘的猛料装满了一肚子,想听,天天都可以爆给你。冯可儿说着,一边用两只手在腹部画圈儿揉,一边向高潮抛过来一个媚眼。

因此,ASD儿童的依恋更多地体现为生物心理形式的依恋,即儿童本能地认定母亲或其他主要抚养者会为自己提供温暖、安全感和抚慰,在感觉不舒服、紧张或害怕的情况下会趋近这个人去寻找安慰。这种生物心理形式的依恋缺乏互动性,其原因有两方面:首先,ASD儿童缺乏相应的情绪理解和反应能力,未对依恋形成较好的认知模式,他们难以洞察抚养者,特别是母亲的意图、动机、情感和愿望,从而无法发展出与抚养者互动关系的内在认知[8]。另一方面,ASD儿童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存在高度唤醒现象,这种高度唤醒超过儿童最佳的刺激水平,让其感到不舒服,导致儿童厌恶与他人的互动与交流。

1.2 ASD儿童主要呈不安全型依恋,且具有内部差异性

儿童依恋一般分为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包括焦虑—回避型依恋、焦虑—反抗型依恋和混乱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儿童能够以依恋对象作为向外部世界探索的基础,他们能够在对抚养者的依恋和探究外部世界之间达成平衡。不安全型依恋则是二者的失衡,表现为对依恋对象的过度依赖、对依恋对象的忽视等方面。其中,焦虑—回避型依恋儿童很少关注母亲的行为,与母亲重聚时表现冷淡,且回避母亲的接触;焦虑—反抗型依恋儿童在母亲离开时极度反抗,与母亲重聚时既想跟母亲接触又抗拒母亲的接触;混乱型依恋的儿童则表现出杂乱无章和缺乏目的性、组织性的行为。

部分ASD儿童能够与母亲建立较好的安全型依恋关系,在与母亲分离和重聚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展示非常明显的焦虑与亲近行为,在分离之后很多儿童都表现出了更多地寻求母亲亲近与安慰的行为。但ASD儿童安全型依恋比例较低,主要呈不安全型依恋。一项元分析结果表明,ASD儿童不安全型依恋的比例约为47%,这一比例高于普通儿童(38%)[9]。Willemsen-Swinkels等人研究发现,ASD儿童混乱型依恋的比例为31%,而在非临床组儿童中,混乱型依恋比例只有15%[10]。在Capps等人的研究中,15个ASD儿童都被归类为混乱型依恋[11]

ASD儿童的依恋安全性也存在明显的内部差异性,并集中体现在不同智力水平的ASD儿童在依恋类型上的差异。Rutgers等人发现,高智力发展水平的ASD儿童与普通儿童并无明显差异,他们能形成较好的安全型依恋,而低智力发展水平的ASD儿童则更容易表现出不安全型依恋的征兆[9]。Baron-Cohen认为,ASD儿童本身的发展障碍程度影响依恋发展,即儿童本身发展的滞后和延迟直接导致其在理解他人行为和识别情境能力方面的低下[12]。对此,一些研究者认为,高功能ASD儿童在情感理解和回应方面的障碍可以通过补偿性的认知策略来克服,尽管这并不能完全弥补其表现出来的行为缺陷[13]。所以,高功能ASD儿童更有可能与其抚养者之间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

此外,还有研究者指出,在陌生情境测验法中,若儿童能够赋予父母离开以一定的意义,更容易形成安全型依恋。但根据中心统合理论,ASD儿童难以将复杂刺激的认知整合成有意义的整体,在意义理解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从这种观点出发,不难理解,ASD本身的障碍程度及其智力发展水平会影响ASD儿童的依恋水平,并导致依恋发展具有内部差异性。

通过“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课堂,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按需选择学习内容,查漏补缺,针对自身的薄弱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遇到难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3 ASD儿童早期依恋水平与其母亲的敏感性紧密相关

Ainsworth将敏感性定义为:父母能够准确地察觉和解读孩子的依恋信号,并且能够对这些信号迅速地做出适当的反应。一般而言,敏感性较高的父母可以很好地与儿童沟通交流,促进儿童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而不敏感的母亲则不能轻易察觉儿童的信号,难以及时有效地做出反应,影响了亲子间的互动和交流,不利于儿童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形成[14]

对ASD儿童依恋水平与母亲敏感性关系的研究发现,母亲的敏感性与ASD儿童的依恋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母亲的敏感性越强,其孩子越能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Bowlby指出,有三个因素会导致儿童依恋行为的出现,即儿童自身特点、母亲的行为表现以及环境因素。虽然ASD儿童本身的功能障碍不利于安全依恋关系的形成,但母亲的敏感性作为一个可控因素与调节变量,对ASD儿童依恋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apps等人首次对ASD儿童依恋水平与母亲敏感性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与普通儿童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安全型依恋ASD儿童的母亲比不安全型依恋ASD儿童的母亲表现出更多的敏感性,能更迅速地意识到孩子寻求亲近的信号,并能够积极地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馈[11]。Koren-Karie等人在控制ASD儿童的认知功能水平、症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后,同样发现,相比于不安全型依恋ASD儿童的母亲,安全型依恋ASD儿童的母亲具有更高的敏感性[15]。对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来解释母亲的敏感性对孩子依恋质量的影响[16]。这种观点认为,内部工作模型是个体与依恋对象在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对他人和自我的心理表征,包括依恋对象和个体自身这两种成分。前者描述的是当婴儿需要时,抚养者是否是可得的、敏感的和有反应的。对于ASD儿童来说,当他们发出需求的信号时,若母亲能及时察觉并准确地做出反应,那么ASD儿童就可以发展出一种认为别人是可靠的并且有反应的,自己是可爱的、有被照顾价值的内部工作模型。内部工作模型一旦建立,对儿童今后的依恋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ASD儿童早期依恋的干预策略

尽管ASD儿童在早期生活中也能与母亲之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但其不安全型依恋的比例依然高于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对ASD儿童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及其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ASD儿童不安全型依恋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是ASD儿童未来社会关系发展和心理安全机制形成的重要基础。

作为儿童早期与抚养者互动经验的累积成果,早期依恋关系的建立对ASD儿童的认知、人格及其以后人际关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我国ASD儿童的父母对孩子依恋关注比较缺乏的情况下,ASD儿童的父母更需要注意与ASD儿童建立良好的安全性依恋关系。这一方面需要母亲提高自身的敏感性,准确解读儿童的沟通信号,并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从而很好地与儿童沟通交流,进行持续性的情感互动与交流,促进儿童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另一方面,我国特殊教育研究者也需要探索更多的基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针对ASD儿童不安全依恋的干预策略,为ASD儿童与父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以及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奠定研究基础。

婴幼儿时期影响儿童依恋水平的因素与母亲和儿童双方的特点有关,当前对ASD儿童依恋水平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母亲的敏感性和ASD儿童本身的障碍程度[17]。鉴于此,目前国外关于ASD儿童依恋的干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行为层面对母亲敏感性进行干预,以改善亲子间的依恋关系;二是对ASD儿童的相关功能领域进行干预,以改善早期依恋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ASD儿童依恋干预模式

2.1 从行为层面对母亲敏感性的干预

[10]Willemsen-Swinkels S H N,Bakermans-Kranenburg M J,Buitelaar J K,et al.Insecure and disorganised attachment in children with a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interaction and heart rate.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Psychiatry,2000,41(6):759-767.

ASD儿童的依恋风格同样显示了跨文化的差异性。我国学者采用梁兰芝的划分方式探讨ASD儿童的依恋特点,在我国ASD儿童中,淡漠型依恋儿童居多。邓红珠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ASD儿童在不安全型依恋上所占比例高达92.51%,其中淡漠型依恋的ASD儿童最多(66.84%)[25]。在谭琴等人的研究中,ASD儿童在不安全型依恋上所占的比例(70.00%)远远高于安全型依恋(30.00%),其中46.67%的ASD儿童为淡漠型依恋,15.00%的儿童为混乱型依恋,8.33%的儿童为缠人型依恋[26]。而国外研究发现,在不安全型依恋中,多数ASD儿童表现为混乱型依恋[10]

通过对母亲的敏感性进行干预来促进ASD儿童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立,这种干预方式以ASD儿童的母亲为干预对象,改变了过去只注重ASD儿童本人的干预传统,拓宽了ASD儿童早期依恋干预的思路和视野。其次,这些干预都非常强调干预的生态性,无论是录像反馈干预还是聚焦游戏干预,都强调在真实自然情境中促进儿童与母亲间的互动,其生态效度较高。最后,需借助一定的技术支持。以上两种干预方式都采用了录像技术记录干预过程,干预后母亲能根据录像注意到当时未及时注意到的儿童行为,对其敏感性的提高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2.2 对ASD儿童相关功能领域的干预

ASD儿童本身的障碍程度影响了其依恋关系的发展,如社交障碍所导致的ASD儿童不会微笑、避免与他人进行目光接触、不喜欢与他人身体接触等,这些行为严重阻碍了ASD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利于ASD儿童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另外,如果ASD儿童也伴有智力落后,就会增加其形成不安全型依恋的可能性[20]。一些研究者通过对ASD儿童的依恋与发展障碍各功能领域关系的研究发现,ASD的严重程度是影响ASD儿童依恋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取决于认知、感觉、交往和生活自理这四个功能领域的发展[21]。因此,很多研究者开始把ASD儿童相关功能领域的发展作为突破口,通过促进相关功能领域的发展,改善亲子间的互动,最终使儿童发展安全的依恋关系。

发展性转化(Developmental Transformations,DVT)是一种特殊的戏剧治疗干预方法,让个体通过身体进行自由联想,将内隐的情感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Braginton认为,通过发展性转化,不仅能减轻ASD症状,进而促进ASD儿童形成安全型依恋,还能增加儿童和母亲之间的互动经验,使儿童获得更多的社交和情感体验[22]。对于ASD儿童而言,他们多数伴有触觉异常表现,经常躲避别人的身体接触,这一切阻碍了他们与母亲间各种信号的交换与互动,不利于儿童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气功感觉疗法(Qigong Sensory Treatment,QST)强调加强父母对儿童皮肤的接触、刺激,例如按摩、抚触,改善ASD儿童的触觉失调现象。一些研究者通过研究证实,经过QST干预,ASD儿童的触觉失调现象有了极大的改善;而且在父母对儿童按摩的过程中,儿童逐渐表现出寻求与父母身体接触等行为,这些行为对于改善亲子关系,提高ASD儿童依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3]

ASD儿童主要呈不安全型依恋且依恋行为缺乏互动性,这与ASD儿童自身特点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由于ASD儿童自身的障碍,使得母亲很难解释儿童的某些行为信号,对母亲的敏感性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对ASD儿童相关功能领域的干预,既能促进ASD儿童自身功能的提高,又能进一步改善亲子依恋关系。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同普通儿童一样,ASD儿童也会与抚养者形成依恋关系,但多数ASD儿童表现为不安全型依恋且其依恋行为缺乏互动性。ASD儿童自身的功能障碍及其母亲的敏感性是影响其形成不安全型依恋的主要因素。为此,国外许多实证研究从提高ASD儿童功能领域的发展及提高其母亲的敏感性出发对儿童进行干预,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作为一个跨国巨头,诺基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却忽视了具体的现实情况,给销售商的销售压力过高和市场费用过多。恶性的竞争又导致了恶性循环,最痛苦的就是损失巨大的经销商,所以诺基亚与部分经销商的矛盾开始显现,并且这也给诺基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国内对ASD儿童依恋的研究正处于起步与发展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意识到依恋是ASD儿童社会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国内有关ASD儿童依恋的研究可以看出: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于对ASD儿童依恋现状以及其内部影响因素的探究。虽然这些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通过以上对ASD儿童早期依恋特点及干预策略的分析,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笔者认为,在今后的ASD儿童依恋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般过去时的使用标记了过去行为的无效,对往届总统及中国都予以指责;对一般现在时与不定式的使用使听话人识解到此时、今天行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而其情态动词的使用远远少于中国,这一语言策略的巨大差异反映了双方在时间轴上不同的概念转移:特朗普侧重过去到现在的转移,臆造过去ODC的入侵和往届领导人的无能对此时产生影响,目的在于推翻以往政策,发起贸易战;中方侧重将来对现在的转移,预示ODC行动对未来造成深远影响,增强对方非合法性和我方反制必要性。

3.1 加强ASD儿童依恋的本土化研究

Ainsworth等人发明的陌生情境测验法因其有效性而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但多项跨文化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儿童的依恋类型分布及其行为表现不同。我国儿童的依恋类型也具有本土化的特点。梁兰芝将儿童对母亲的依恋分为四个类型:淡漠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缠人型依恋、混乱型依恋,其中安全型和混乱型依恋的表现与国外研究者描述的西方、日本等国家儿童的行为大体相同,但淡漠型和缠人型依恋为我国儿童所特有,其表现特点与国外研究者描述的焦虑—回避型依恋及焦虑—反抗型依恋有明显区别[24]。尽管淡漠型依恋同焦虑—回避型依恋都表现为儿童对母亲的关系平淡,但淡漠型依恋的儿童却没有明显的回避行为。缠人型依恋儿童与焦虑—反抗型依恋儿童相比,很少有生气、反抗、踢打母亲的行为。

促进对ASD儿童积极教养方式的录像反馈干预(Video-feedback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Positive Parenting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VIPP-AUTI)是一种通过录像记录日常生活中母子间的互动经验,来提高母亲对儿童信号的敏感性的干预方法。它是传统的VIPP(Video-feedback to promote Positive Parenting)的改编版,以依恋理论为依据,主要用于改善不安全型依恋ASD儿童的依恋关系。具体而言,VIPP-AUTI包括五个步骤:(1)依恋和探索;(2)描述孩子的面部表情和非言语信号;(3)一系列敏感性反应;(4)情感分享;(5)整合。研究证实,VIPP-AUTI能使母亲更好地识别和理解ASD儿童的行为,提高母亲的敏感性,进而促进ASD儿童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18]。同时,VIPP-AUTI也因其干预过程的规范性(给家长提供干预指导手册及短期培训)以及干预时间较短,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聚焦游戏干预(Focused Playtime Intervention ,FPI)是一种家长教育方案,通过一种能力建构的方式,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开展协调性的玩具游戏。FPI的目的在于提高母亲注意和正确解释儿童沟通信号(如姿势、情绪、手势等)的能力,进而提高亲子间的互动行为。Siller等人通过研究证实了FPI的效果,在对36个ASD儿童的家庭进行干预后,ASD儿童的依恋行为表现显著提高,如儿童与母亲短暂分离后,表现出更多地寻求亲近的行为[19]

在实际的小学教学管理活动中,要以小学生为关注的主体,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来展开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以及引导,为学生创造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因此,深入改进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3.2 探索ASD儿童依恋干预的有效策略

对ASD儿童的不安全型依恋实施有效的干预是探讨ASD儿童依恋特征和其他依恋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管国外研究者们开始重视ASD儿童早期依恋的干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具体的干预策略,但总的来说,针对ASD儿童的早期依恋干预仍然不成熟,尚未建立标准的干预程序和操作规范。同时,由于ASD儿童的异质性较大,研究结论的推广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在未来的ASD儿童依恋干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探索多种有效的ASD儿童早期依恋干预方法和策略。一方面,目前多数干预研究是基于对ASD儿童依恋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来制定干预策略,但影响ASD儿童依恋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应深入分析影响ASD儿童依恋水平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发各种干预方案和策略。同时,研究者需要逐步规范目前各种ASD儿童早期依恋干预方法的程序,探索系统的干预方法体系。另一方面,研究者应该更多地关注各种针对ASD儿童早期依恋干预方法的效果研究,包括干预方法对不同程度ASD儿童的效果的差异、不同情境下干预方法的使用效果以及多种干预方法如何综合使用等方面的研究。

3.3 拓宽ASD儿童依恋的研究范围

依恋是一个终身建构的过程,当前对ASD儿童依恋的研究主要围绕学龄前儿童对母亲的依恋展开的。随着生命全程依恋观和多重依恋说的提出,国外研究者们开始探讨低、高年级ASD儿童甚至ASD成人的依恋特点以及与其他依恋对象之间的依恋关系,如父子依恋、成人依恋和婚恋依恋等。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从横向来看,ASD儿童与不同依恋对象之间的依恋关系是否一致。目前,对于ASD儿童与其他重要他人的依恋关系研究较少。Grzadzinski等人研究发现,在与父母重聚的过程中,ASD儿童对父亲做出的亲社会反应(Pro-social responses)要少于对母亲做出的亲社会反应[29]。但在此研究中,只有一小部分儿童的父亲参与到研究中,研究结果具有局限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展开对ASD儿童与不同依恋对象之间的依恋关系的相关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依恋关系之间的联系以及各依恋关系对ASD儿童发展的不同影响,进一步深化依恋理论的发展,也能为ASD儿童相关干预策略的研究打下基础。

结语

从经济的角度看,有利于发展成旅游产业经济增长点。如在浙江绍兴举行的“中国兰亭书法节”就是比较典型的把以书法作为休闲活动与旅游产业结合的典型活动,到2012年,书法节已连续举行了28届,在书法节期间组织如曲水流觞、书画艺术博览会、兰亭讲堂、绍台两地书画艺术交流友好关系结对和系列展览等大型活动。参与的人员中,很大部分并不是专业创作的书法家,它包容了一切爱好书法的普通群众。通过活动带动书法旅游产业的发展,人们旅游书法名胜、收藏名人字画,采购用于赏玩的文房四宝,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纵向来看,ASD儿童依恋是否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在Bauminger等人的研究中,研究对象为8—12岁高功能ASD儿童,他们试图考察安全型依恋、母子关系质量和社会认知能力对其友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54.45%的高功能ASD儿童形成了安全型依恋[27]。Chandler和Dissanayake也得出了相似的研究结果[28],这一比例与学龄前ASD儿童的研究结果(53%)相似。但因目前还尚未有关于ASD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追踪研究,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对ASD儿童依恋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验证Bowlby对于内部工作模型稳定性的观点是否同样适用于ASD儿童。

[1]Dolev S,Oppenheim D,Koren-Karie N,et al.Early attachment and maternal insightfulness predict educational placement of children with autism.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14,8(8): 958-967.

[2]周素珍.儿童依恋问题研究综述.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7, 6:101-102.

[3]Rogers S J,Ozonoff S,Maslin-Cole C.Developmental aspects of attachment behavior in young children with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1993,32(6): 1274-1282.

[4]Dissanayake C,Crossley S A.Proximity and sociable behaviours in autism: Evidence for attachment.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96,37(2): 149-156.

[5]Buitelaar J K.Attachment and social withdrawal in autism: Hypotheses and findings.Behaviour,1995,132(5): 319-350.

[6]Filippello P,Marino F,Chilà P,Sorrenti L.Attachment and social behavior in children’s autistic disorders.2015,18(1):101-118.

[7]Akdemir D,Pehlivantürk B,Unal F,et al.Comparison of attachment-related social behaviors in autistic disorder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T ü rkpsikiyatridergisi = Turk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9,20(2):105-117.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研组做了一些大胆尝试。比如让学生打拍子,拍手或拍桌子强化节奏感,感觉还是挺不错的。朗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可以这样打拍子: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学生边拍手边读,节奏感很强,手、眼、脑全被调动起来,效果很好。

[8]杨凌燕,肖非.自闭症儿童依恋行为、消极行为与母亲抚养困难感受程度的关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2,12:40-46.

[9]Rutgers A H,Bakermans-Kranenburg M J,Ijzendoorn M H,et al.Autism and attachment: A meta-analytic review.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04,45(6): 1123-1134.

早期依恋理论认为,依恋的形成是儿童早期与抚养者互动经验的累积成果。通过提高母亲的敏感性,能使母亲更好地解读儿童的沟通信号,并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这对于改善ASD儿童的依恋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母亲的敏感性越强,ASD儿童越能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因此,一些干预旨在提高ASD儿童的母亲的敏感性,改善亲子间的接触与互动,进而改善亲子依恋关系。

鉴于ASD儿童依恋风格具有这种跨文化的差异性,我国ASD儿童的依恋研究必须建立在我国特有的国情与文化传统之上。当前国外对ASD儿童依恋的研究结果和干预方法都是基于西方的研究范式、社会文化、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应用于其他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必然还需要更多科学研究的证实和再检验。尽管这些研究能够加深对ASD儿童依恋的认识,但由于文化传统、教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ASD儿童的依恋存在着跨文化的差异性。因此,我国研究者应该基于特有的国情与文化传统对ASD儿童依恋进行本土化研究。一方面,需要对我国ASD儿童的早期依恋继续开展实证研究,进一步探索我国ASD儿童早期依恋的形成机制、发展特点以及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家庭教养方式对ASD儿童早期依恋的影响;另一方面,探索本土化的ASD儿童早期依恋的干预方法和策略。我国研究人员需要在借鉴与参考国外先进的干预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本土化的依恋干预实证研究,充分考虑干预方法的生态性背景,将有效的ASD儿童依恋干预实践方式根植于我国的社会文化特性之中。

[11]Capps L,Sigman M,Mundy P.Attachment securit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1994 ,6(2) : 249-261.

终于睁开眼了。啪,立刻有东西打在脸上,把我打得又闭上了眼。再睁开,就看见明亮的日光灯下,李老黑的闺女李金枝杏眼圆睁怒不可遏,手里握着本花花绿绿的杂志,作势又要朝我打过来。我两手护住脸说,等等,这是咋的了,你凭什么打人?

[12]Baron-Cohen S.The autistic child’s theory of mind: A case of specific developmental delay.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Psychiatry & Allied Disciplines,1989,30(2):285-297.

[13]Dissanayake C,Sigman M.Attachment and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Mental Retardation,2000,23: 239-266.

[14]Ainsworth M D S,Blehar M C,Waters E,et al.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78:34.

[15]Koren-Karie N,Oppenheim D,Dolev S,et al.Mothers of securely attached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mothers of insecurely attached children.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09,50(5): 643-650.

根据调查区前人1∶50 000矿产地质、化探、物探综合调查项目成果资料[2]、1∶25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及初步查证成果的基础上,在避开已有主要矿权的基础上在调查区从北到南初步划分3处找矿靶区,拉窝西找矿靶区、哈日扎北找矿靶区及希望沟找矿靶区。

[16]王争艳,刘迎泽,杨叶.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研究概述及探讨.心理科学进展, 2005, 5:629-639.

[17]Kahane L,El-Tahir M.Attachment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Advances in Mental Health &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2015,9(2):79-89.

四川大学陈剑等[11]从酱香型酒糟中筛选得到1株耐酸产酯细菌ZP-28,此株细菌具有显著耐高温耐酸特性,且酯化力较高,将其应用在麸曲中具有明显改善麸曲品质的作用。本课题在此基础上以该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利用活菌计数法和分光光度法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其生长曲线,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等培养条件对酯化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法对上述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对改进制曲工艺,提高白酒酯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8]Poslawsky I E,Naber F B,Bakermans-Kranenburg M J,et al.Development of a Video-feedback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Positive Parenting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VIPP-AUTI).Attachment & Human Development,2014,16(4):343-355.

[19]Siller M,Swanson M,Gerber A,et al.A parentmediated intervention that targets responsive parental behaviors increases attachment behaviors in children with ASD: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ournal of Autism &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4,44(7):1720-1732.

[20]Naber F B A,Swinkels S H N,Buitelaar J K,et al.Attachment in toddlers with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orders.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7,37(6): 1123-1138.

[21]林云强,张福娟.自闭症儿童依恋及其与功能领域关系的研究.应用心理学,2010, 2:126-133.

[22]Braginton K N.Strengthening emotional bonds: A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developmental transformations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attachment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with autism.Concordia University,2008.

[23]Silva L M T,Schalock M,Gabrielsen K R,et al.Early intervention with a parent-delivered massage protocol directed at tactile abnormalities decreases severity of autism and improves child-to-parent interactions: A replication study.Autism research and treatment,2015,5:1-16.

1.池塘准备 3月初,池塘施用75kg/亩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3天后排干池水晒塘。放苗前10天左右,池塘水位加至10cm,以4~5m的行距、2~3m的株距种植轮叶黑藻。种植一周后提高水位至50cm左右,根据池塘肥力,放苗前7天左右使用一次生物肥,培育生物饵料。池塘进水用100目长筒状筛绢网过滤,防止敌害进入。前期保持较低水位,有利于轮叶黑藻生长和水体升温。

[24]梁兰芝,陈会昌,陈欣银.两岁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类型.心理科学,2000, 3:324-328.

[25]邓红珠,邹小兵,唐春,等.婴幼儿孤独症患者亲子依恋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5:480-482.

[26]谭琴,肖强,叶志英,程明艳.孤独症患儿亲子依恋的不同特征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5,3:443-445.

[27]Bauminger N,Solomon M,Rogers S J.Predicting Friendship Quality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Typic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Autism &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0,40(6):751-761.

[28]Chandler F,Dissanayake C.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ecurity of caregiver attachment during middle childhood in children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tic disorder.Autism,2014,18(5): 485-492.

[29]Grzadzinski R L,Luyster R,Spencer A G,et al.Attachment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n examination of separation and reunion behaviors with both mothers and fathers.Autism,2014,18(2): 85-96.

侯雨佳,邓猛
《残疾人研究》 2018年第1期
《残疾人研究》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