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永不消逝的电波——告别天水人雷达

更新时间:2016-07-0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自晚唐至今,流传一千余年,一代代读者所体味的无疑在后两句,以致“杏花村”在山西还是安徽,争论不休。近日,我和许多人却实实在在深味了古人诗意,知道了“欲断魂”的感觉。大家从北京、从天水、从兰州,从四面八方来到一起,只为看一个人最后一眼,向他深深鞠躬,轻轻说再见,献上真的敬意和哀思,他,就是天水人雷达。

4月4日,戊戌清明前一天,刚下过雨夹雪的北京依然清冷。“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我一夜难眠,非关气候,而是因为师长故人,“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从家门口到一号线万寿路地铁站,大约两千米,路过若干红绿灯。长长的路和间或的停,让我慢慢怀想雷达老师的音容神态,回忆这几天的经过。

3月31日,周六下午,王若冰老师突然来电:“雷达去世了?你知道吗?”我马上问中国作家协会的相关部门。一会,短信收到,只两个字“确实”,联系的同志是我很好的朋友,平时话多,也很风趣,这次却一反常态,仅短短两个字。我回话给若冰老师说,消息确实,太意外了!后来知道,雷达老师身体不适入院检查,突然去世。其子雷容打电话给老家亲房报丧,所以,家乡天水的作家们也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

中国作协是作家之家,雷达在作协工作数十年,最终“官至”创作研究部主任,执中国文学评论之牛耳,大半生在北京度过。而且,他一岁即随父母迁居兰州,雷容更生长于帝都京华。雷达老师的家人面对突发重大变故,为何马上想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房呢?这就是典型的天水人思维。

在天水挂职两年,虽已离任返京,但我越来越坚信了自己的判断。天水,不仅因大地湾古人类遗址和伏羲女娲的氏族形态与传说,成为中华文明源头区,也是华夏文明传承最为正宗、完整的地方,是中华文化之长房长孙。雷达和他的家人,骨子里依然是地地道道的天水人。正如雷达参加会议宴席无数,最合口的还是一碗漂着蒜片、辣子、韭菜叶的浆水面。老人去世,叶落归根,最先告知的,毫无疑问是故乡亲人。所有人都知道,雷达的逝世是中国文学的重大损失,对于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雷家来说,是一位雷氏后人成了先人。一个人,不再属于这个世界,却永远属于这个家族。

“昨夜文坛堕大星”,周日始,悼念雷达的挽联、文章、感言便在朋友圈里郁郁生长。最触动我心的,依然是甘肃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我硕士的授业恩师、兰州大学文学院前院长程金城教授回忆了作为兰大文学院博导的雷达教授,一个细节很传神,雷老师触摸彩陶时的兴奋与虔诚。程老师是别有造诣的彩陶美学家,他知道,雷老师对彩陶的感情根植于天水大地湾,大地湾彩陶质朴雄健的线条,焠火愈坚的品质、暗红纯粹的色彩,特别是取材于大地的黄土,以及八千年前就已孕育生长的民族精神。所以,雷达最重要的代表作就是《民族灵魂的重塑》。1986年,他即提出民族灵魂的发现和重塑,是新时期文学的主题。当时,文学思潮和现象此起彼伏,西方思想影响正盛,告别革命、躲避崇高、消解主流苗头初现,其情其境,雷达显示出一位杰出文学批评家的视野和眼力、广度与深度,正如一部高倍雷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准确袂发出躁动喧嚣、纷繁芜杂之下的历史根脉和民族精神。而他之所以有如此能力,根本上还是天水这片伏羲女娲诞生的地方、秦皇汉武遥望的地方、诸葛武侯北伐的地方、大唐天子祭祖的地方、佛陀千年微笑的地方所赋予后辈子孙的基因和情怀。

天水话里,还有一个词很有意思——闲的——含义丰富多元,但风格明显,透着的是洒脱。雷达老师也是一个很潇洒的人。近七十岁时,他学会了开车。“雷达买车了”,在中国作协机关大楼很传了几天,但对一个老派文人会不会真的开车,怀疑者居多。不料,他真的开起来了。中国作协十楼会议室,常召开作品研讨会。雷达一来,会议的规格、高度、气场、水准,就有了最靠谱的保证。而雷达一走,坐在驾驶位上,宽厚地笑着给人说:“我拉你吧……”他住的华威北里,是作协老宿舍,同事朋友很多,坐雷达车的人也就日益增加了。不开车时,他常骑电瓶车。一次,《啄木鸟》杂志请我去参加一个会议,说雷老师也出席。我电雷达老师说,我的车去接你吧。他回答,离我家很近,我骑电动车去。活动结束,他又一骑绝尘家去。

只有两点,他仿佛旷达不起来。一是身体。近年来,大家都听说雷老师身体不大好,常有人问候。一问,他好像就恼了,没好气地说,我身体好着呢!问话者就有些讪讪。不愿意说身体不好,也是天水老人普遍的禁忌啊,怕说了不吉利。而且,他还放不下中国文学,一直到入院前,依然阅读不止、笔耕不辍。每年都读大量作品,记下丰富的阅读笔记。作品研讨会,大家每次推雷达老师第一个发言,他都拿出写好的文稿,用浓重的天水话念。天水话是周秦时代的雅音,也就是官话。孔子上朝或讲学,都用天水话。在相当一个时期,天水话,也是中国文坛的雅音。如今,斯人归去,雅音无觅,让人如何不悲伤!卦台苍苍,渭水汤汤,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大楼首层电梯口,有文艺报阅报栏,头版右下方刊登消息“雷达同志逝世”。上周一至周三,整三天,上下电梯的人都会在报纸前和这个熟悉的笑容对视。文艺报头版彩印,雷达微微侧面、低头,笑得智慧、谦和、质朴、温暖。照片下方第一行,“雷达,甘肃天水人”。挂职结束时,我把和天水有关的散文汇成一个小册子,名字早就想好——天风水雅。我觉得,这四个字表达了天水人的性格,旷达、淳朴、深沉、尚美。天水话称长相漂亮为“心疼”,美得心都疼起来了。也许,正是这种心灵深处的爱美情结,才让雷达拥有强烈卓越的审美鉴赏力,“扫描纷至沓来的新人新作及时而细密,探测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敏锐而快捷”。对于文学作品和作者,特别是年轻作者,他真心爱护扶持帮助,但绝不姑息迁就,正如莫言悼诗所言“雍容蕴藉春秋笔,痛快淋漓月旦评”。唯其如此,他的许多论断命名,才能被广大作家、读者、文学研究者认同,成为新时期文学定论,从开启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到最接地气的“新写实”,再到“现实主义冲击波”……伏羲登卦台山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分阴阳,画太极,创八卦,抽象出自然人世潮汐的本相,出生于卦台山不远处的雷达,置身中国文学大潮,看春风秋雨、潮起潮落,“我有话说”——都用天水话表达出来。他的最后一本书,就名《雷达观潮》,出版不久,“玉皇急令调雷兄”,和同乡先祖伏羲相见去了。

2018年2月,基于趁早读书会的活动经验以及学校图书馆以往从事线上及线下阅读推广的实践,图书馆与其合作组织了“寒假21天阅读习惯养成”活动。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活动通知后,100余名来自不同专业的读者报名参加活动。因人数较多,采用微信群打卡不利于交流讨论以及后期的统计工作,显然,微信群打卡已不能满足需求。

八宝山兰厅前,红玉兰一树繁花,半开未开。天水也以玉兰闻名,雷达故乡麦积区有双玉兰,一白一红,为宋人纪念杜甫流寓天水所植,邓宝珊将军有诗,齐白石老人亲笔题“双玉兰堂”。这株最后送他的玉兰,也是代表家乡来的吗?哀乐奏起,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第一个向覆盖党旗的雷达三鞠躬,向亲属表达真诚的慰问。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钱小芊,中国作协党组原书记李冰,中国作协领导班子成员,来自首都和全国的作家、评论家、文学爱好者,依次鞠躬致哀。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志红、市文联主席王进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子洲,代表380万家乡父老,看家乡的游子、天水的骄傲最后一眼。

还有放不下心的,是对于学生。我在天水工作期间的某一天,突然接到雷老师电话,看到来电显示“雷达”,很有些吃惊,因为和雷老师平时联系并不多。几句问候毕,他说,一位学生在天水师院工作,夫人工作安排方面有点事情。其实,他这位学生我认识,是我硕士时的师弟。最后雷老师特意说,“他不好意思给你讲,我替他请你帮忙”。站在天水市政府院子里,听着天水的前辈来自千里之外的声音,我表示一定尽力。在天水师院领导的关心下,此事有了满意的结果。在此,我替这位已远行的老天水人、向天水师院领导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也希望天水师院的雷达资料收集和雷达研究,能有更大进展。其他不论,光雷达拥有的作家签名本,就无人可出其右。生平简介:雷达,原名雷达学。先是笔名雷达,后来正式改用此名,改名过程,很有些波折。如今,却应开创一门学问——雷达学。告别雷达学,开创雷达学。通过雷达学,追寻雷达学!

以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内涵为标准,并对国内外机械制造理论的探究以及机械制造过程的实地考察,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仪式结束,悼念者渐渐离去,几个天水人还留在兰厅门口。已在天津工作二十多年的天水作家秦岭说,再等等,看要干点啥活,按天水规矩,是要帮忙干活的。我说,以后活还很多,我们要组织作家走进天水,走进雷达故里,追寻那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这样“一堆工作等着推进,客户等着约见”的节奏里,根本没时间崩溃,只能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自己的情绪,继而干劲满满地投入工作。

随着上海洋山深水港一、二、三期工程的顺利投产运营,洋山港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综合性港口之一。为进一步发挥洋山深水港的生产潜能,2017年12月10日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营。该码头投入运营后,在大幅度提升洋山港集装箱吞吐能力和缓解现有泊位作业压力的同时,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特点给洋山港原已紧张的船舶通航和靠离泊作业增加新的通航风险。因此,研究和优化大型船舶进出洋山港四期码头交通组织就显得十分必要。

李晓东
《飞天》 2018年第05期
《飞天》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