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浙江宁波地区Z03孔第四纪磁性地层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第四系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是研究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的基础[1-3]。浙江宁波地区位于海陆交界地带,第四纪以来,在古气候冷暖波动和多次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下,形成了广泛分布且厚度较大的海陆交替沉积物,为研究该地区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演变及海陆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窗口。

第四纪地层年龄框架的确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而其基础年龄模式的确定需要对磁性地层进行框定[4]。目前,宁波地区已经开展了较多的第四纪地层研究,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5-9],而关于磁性地层学的研究不多,仅陈德昌等[10]对宁波地区的B12孔和LK1孔进行了第四纪磁性地层研究,并认为该区存在哥德堡事件(11~13 ka BP)、拉尚事件(30~40 ka BP)和布莱克事件事件(100~110 ka BP)。

本文运用磁性地层学结合年代地层学的方法,对宁波南部地区Z03孔进行第四纪地层划分,以期在该区建立可靠的磁性地层框架,丰富宁波地区第四纪磁性地层研究资料,为宁波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第四纪地层对比研究提供新资料。

我们选择了现实主义,我们坚定地走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遵循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实践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现实主义绘画创作方面,关东画派艺术家们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群体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

1 钻孔岩性特征

Z03孔是系统采集测试样品的第四系标准钻孔,位于宁波市象山县定塘镇金牛港村东侧(图1),地貌为海积平原,具有典型的第四纪沉积物和剖面结构。该钻孔终孔深度为125.4 m,其中第四系厚度为121.7 m,第四系超覆于燕山晚期花岗岩体之上,是开展第四系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理想钻孔。

Z03孔岩性以淤泥、黏土、粉质黏土和含黏性土圆砾为主,沉积相较复杂,伴随多次海侵—海退,形成数个沉积旋回。根据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可划分为17层。

  

图1 Z03钻孔及宁波地区其他第四纪钻孔(LK1, B12)位置图Fig. 1 Location map of Z03 borehole and other (LK1, B12) boreholes in the Quaternary Ningbo area

(6)23.6~39.0 m,黏土,灰色至黄褐色,软塑至可塑,厚层状,可见Fe、Mn质氧化斑点及少量碳化物。

古地磁测试和磁性参数测量在国土资源部华东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完成,对134块样品进行系统交变退磁。交变退磁所用仪器为美国 GSD-5型交变退磁仪,在测试完样品的天然剩磁后,对样品逐级施加不同场强(100 mT、200 mT、250 mT、300 mT、350 mT、400 mT、450 mT、500 mT、600 mT、700 mT),直至获得样品的原生剩磁。样品的剩磁测试在DSM-2数字旋转磁力仪上进行,磁化率测试在HKB-1高精度磁化率仪上进行。

(3)3.6~6.0 m,淤泥质黏土,灰色,流塑,厚层状,可见贝壳碎屑。

淼哥头也不抬、继续看书:“你中午是不是肥肉吃多了?脑袋被油糊短路了吧!游泳池里能怀孕?你怎么不说你从这里射了一箭,正好戳中非洲大草原一头奔跑着的狮子,它左耳朵上叮着的臭虫的右眼睛呢?”

(4)6.0~17.0 m,淤泥,灰色,流塑,厚层状,可见贝壳碎屑。

(5)17.0~23.6 m,粉质黏土,灰色,软塑,厚层状,可见贝壳碎屑。

在44.7~45.0 m深处采集250 g木头样品进行14C测年,在83.2~83.5 m深处采集长30 cm、直径3.8 cm的圆柱形细砂样品进行光释光测年。

(1)0~0.5 m,素填土,黄褐色,松散,以可塑状黏性土为主,地表20 cm以浅含较多的植物根茎,为近期人工填筑。

(7)39.0~50.2 m,黏土,灰色,软塑至可塑,厚层状,见碳化物及少量腐殖质。其中44.7~44.8 m含较多腐殖质。

2) 常规参数检查、运行组态、零点调整等操作,只能通过手抄器或专用软件到现场挂接操作,耗时耗力,效率低。

(8)50.2~57.6 m,粉质黏土,浅灰色至灰褐色,可塑,厚层状,含碳化物及腐殖质,偶含粉砂团块。其中51.3~51.6 m处含少量砾砂。

(9)57.6~58.6 m,含黏性土圆砾,浅灰色、兰灰色,中密状。砾石呈亚圆形,砾径以0.2~2 cm为主,含量50%~60%,砂含量约20%,余为黏性土,土质不均匀,母岩以凝灰岩为主。

(16)99.6~121.7 m,含黏性土圆砾,黄褐色为主,局部浅灰色,中密—密实状,砾石多呈亚圆形,少量呈次棱角状,砾径以0.2~2 cm为主,含量为50%~60%,砂含量为10%~20%,其余为黏性土,局部不均匀,黏性土含量高。母岩以凝灰岩为主。

(11)70.0~77.0 m,黏土,浅灰色、灰色,顶部夹薄层灰褐色,可塑,厚层状,可见少量碳化物,中下部含较多腐殖质。

(12)77.0~79.2 m,含黏性土圆砾,灰色,中密状,砾石多呈次圆形至圆形,砾径以0.2~2 cm为主,含量为50%~60%,砂含量为10%~20%,余为黏性土,土质不均匀,母岩为凝灰岩。

古地磁样品主要在黏土层和粉质黏土层中采集,采用无磁性塑料盒以0.5 m间隔有序采集无扰动样。共采集古地磁样品134个,采取率>90%。钻孔下部为砂砾石层,无法采集无扰动样,故未采集古地磁样品。

高速公路运输以其点多面广、方便直达、机动灵活、服务能力强,既可为其他运输方式提供集疏运服务,又自成体系等特点,在交通运输网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 近年来,全国高速公路网在规模总量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据交通运输部《2015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2.35万km,国家高速公路里程达7.96万km,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达54.84万km[2].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相关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日趋增多,从而对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心脏神经官能症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等病证范畴[4]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肾阴不足,阴虚则火旺,虚火上扰心神,心神不宁而发病,故而在治疗时应注意滋阴降火、宁心安神。笔者在西医稳定心率、营养神经等方法治疗的基础上,自拟杞竹地黄丸一方,方中以枸杞配伍六味地黄丸以滋阴补肾,女贞子、旱莲草、麦门冬等增强滋阴补肾之力,麦门冬配伍知母、淡竹叶、知母、甘草梢等又可滋阴降火、清心除烦,甘草梢兼以调和诸药。全方合用,滋阴补肾以固本,清热降火除烦以指标,标本兼顾,故效果显著。综上,杞竹地黄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14)87.4~89.0 m,细砂,浅灰色,密实状,湿,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砾,砾径以0.2~1.0 cm为主,含量约10%。

山西省忻州市某水库1号输水隧洞位于水库灌溉取水口下游500 m与进库道路交叉处,为单孔正圆形型隧洞,长度为58 m,采用模筑混凝土工艺成型,内径2.2 m,洞壁厚度为400 mm,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W8。混凝土作为输水隧洞的主要材料,对于工程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来讲非常重要,其耐久性是工程设计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就是要通过技术措施提高隧洞混凝土抗裂、抗渗、抗碳化、抗碱反应的能力,使混凝土工程具有高抗裂性、高抗碳化性、高抗渗性、高抗侵蚀性,从而满足工程使用功能和要求。本文论述在施工中满足其要求所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15)89.0~99.6 m,粉质黏土,兰灰色、黄褐色,可塑至硬塑,厚层状,可见铁锰质氧化斑点,底部夹少量砂。

(10)58.6~70.0 m,粉质黏土,黄褐色、灰褐色夹兰灰色斑块,可塑至硬塑,厚层状,可见Fe、Mn质氧化斑点。其中64.4~65.2m处夹少量粉砂。

(17)121.7~125.4 m,中等风化花岗岩,灰紫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质坚硬,敲击声响。

2 取样及测试

(13)79.2~87.4 m,含砾粉质黏土,浅灰色、兰灰色夹黄褐色斑块,可塑至硬塑,厚层状,含少量Fe、Mn质氧化斑点、碳化物及腐殖质。中部含薄层细砂,82.0~82.5 m处含砾砂较多,含量约20%~30%。

(2)0.5~3.6 m,黏土,黄褐色,可塑,渐变软塑,厚层状,可见Fe、Mn质氧化斑点及碳化物,下部见少量贝壳碎屑。

位于上海市南端、东海之滨杭州湾北部的上海化学工业区,是一块由围海造地而得的土地,横跨金山和奉贤两区,规划面积29.4 km2,管理面积 36.1 km2。

3 结果及讨论

3.1 结 果

本次对Z03孔采集的134个样品进行古地磁测试,结果(表1,图2)显示,所有样品的体积磁化率为(60.6~619.0)×10-6 SI,磁化率平均值为172.9×10-6 SI。磁化率相对较大的样品多集中在地表至25 m深处,剖面上磁化率的变化与沉积旋回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大数据时代下在数据开放共享的同时,也面临数据安全的威胁,我国目前信息安全制度还不健全,对数据资源采集、存储、利用等方面的管理不规范,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随着数据应用越来越频繁以及解读技术的提高,网络数据安全风险不断加大,使得公民个人隐私、国家机密的保护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Z03孔第四系古地磁测试结果(表1,图2)和测年结果(表2)表明,研究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的磁性地层均属于布容正向时,在不同深度发现8个负极性段,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时代框架。

③ 治安维持法,为惩处以国体的变革和否定私有财产制度为目的的结社组织者和参加者的法律。大正14年(1925)制定,1945年随着日本投降而废止。

 

表1 Z03孔古地磁测试部分数据

 

Table 1 Part of paleomagnetic testing data of borehole Z03

  

送样号编号剩磁/(10-3A/M)磁倾角(I)体积磁化率/(10-6SI)深度/mZ03-2814G010732.65-17.5221.014.0Z03-2914G010742.13-28.1214.014.5Z03-3014G010751.9511.9233.515.0Z03-3114G010761.51-27.2191.515.5Z03-3214G010771.06-0.2202.016.0Z03-3314G010781.3378.5187.516.5Z03-3414G010793.7172.9196.517.0Z03-3514G010800.8554.9205.517.5Z03-3614G010812.371.0189.518.0Z03-4014G010852.318.8202.520.0Z03-4114G010861.166.5186.520.5Z03-4214G010871.42-8.5201.521.0Z03-4314G010882.35-45.4183.021.5Z03-4414G010893.27-0.7142.022.0Z03-4514G010901.18-17.3160.522.5Z03-4614G010912.06-42.9106.523.0Z03-4714G010922.4616.2139.023.5Z03-4814G010931.111.7321.524.0Z03-4914G010940.52673.9381.524.5Z03-5014G010951.0531.7246.525.0Z03-8014G011250.66411.1134.840.0Z03-8114G011260.632.3103.240.5Z03-8214G011270.8651.6133.241.0Z03-8314G011281.4619.1134.841.5Z03-8414G011292.72-20.0143.442.0Z03-8514G011300.632-3.7122.442.5Z03-8614G011311.03-31.5126.843.0Z03-8714G011320.589-52.0129.443.5Z03-8814G011330.876-50.6110.244.0Z03-8914G011342.669.3135.044.5Z03-9014G011354.258.0152.445.0Z03-14814G011720.823-20.799.080.0Z03-14914G011731.26-13.385.081.0Z03-15014G011740.752-33.375.082.0Z03-15114G011750.816-25.798.283.0Z03-15214G011760.46-54.6105.084.0Z03-15314G011770.686-33.370.285.0Z03-15414G011780.388-60.778.486.0Z03-15514G011790.439-51.284.287.0

  

图2 Z03孔第四纪地质综合柱状图Fig. 2 Integrated columns of Quaternary lithology and magnetostratigraphy using borehole Z03

 

表2 Z03孔测年数据

 

Table 2 Dating results of borehole Z03

  

测试方法取样深度/m样品年龄/ka光释光83.4细砂129±1314C44.7~45木头>40

Z03孔的古地磁采样深度达87.0 m,在80.0~87.0 m的样品为负极性(图3)。光释光测年结果(表2)显示,83.4 m样品年龄为129±13 ka BP,布莱克事件年龄为110~120 ka BP[11-13],两者年龄相近。该段地层记录了布莱克事件,这一事件是全球性的极性倒转事件,通常被作为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的时代界线[14-15],与陈德昌等[10]将B12和LK1孔中的吉曼卡亚时(198~215 ka BP)作为上更新统底界不同。另外,根据钻孔岩性特征,将Z03孔的上更新统底界定于79.2 m处。

  

图3 宁波地区第四纪钻孔极性柱对比Fig. 3 Comparative chart of magnetostratigraphy of the Quaternary drillings in the Ningbo area

42.2~44.0 m之间的样品呈负极性,14C测年结果(表2)显示44.7~45.0 m处样品的年龄>40 ka。前人相关研究表明,拉尚事件年龄为41~42 ka BP[16-17]。可知,该区42.2~44.0 m之间样品记录的是拉尚事件。

21.0~23.0 m出现负极性段,可与哥德堡事件对应。哥德堡事件地质年龄约12 ka BP,即冰后期首次海侵开始,为全新世和更新世的分界[15]。岩石地层学方面,23.6 m以浅样品的岩性具有明显的海相沉积特征,皆含有贝壳碎屑,为全新世滨海相。可见,该段地层古地磁特征与岩性特征具有较好的吻合性。Z03孔与陈德昌等 [10]研究的B12孔和LK1孔磁性地层划分对比图(图3)显示,3个钻孔皆记录了哥德堡事件,Z03孔中的记录位于21.0~23.0 m之间,B12孔的记录位于32 m处,LK1孔的记录位于33 m处,说明宁波平原的全新世地层较本次研究的宁波南部更厚。

另外,在Z03孔的顶部14.0~16.0 m之间也存在负极性段,陈德昌等[10]研究中也有相似发现,分别在B12和LK1两孔的17 m和19 m附近,并将其命名为“宁波亚时”(N)(图3)。这一存在于全新统中下段的负极性,是否是普遍性的极性反向或是极性漂移事件,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讨 论

国内外对于第四纪下限以及第四纪内部划分方案争议较多,目前较普遍的划分方案是将第四纪下限(即下更新统底界)定为2.58 Ma[1],即松山反极性时与高斯正极性时的界限;中更新统的底界定为0.78 Ma,即布容正极性时与松山反极性时的界限;上更新统底界为0.13 Ma,全新世从0.01 Ma开始。对宁波南部滨海平原Z03孔磁性地层研究表明,其包含的全球性极性漂移事件自下而上有布莱克事件(80.0~87.0 m)、拉尚事件(44.7~45.0 m)和哥德堡事件(21.0~23.0 m)。钻孔岩性特征、光释光测年和14C测年结果与该划分方案基本相符。

4 结 论

(1)宁波南部滨海平原Z03孔包含的极性漂移事件自下而上有布莱克事件(80.0~87.0 m)、拉尚事件(44.7~45.0 m)、哥德堡事件(21.0~23.0 m)和宁波亚时(14.0~16.0 m),其中,前三者为具有全球性普遍意义的事件,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年代框架。

(2)80.0~87.0 m的样品记录了布莱克事件,确定上更新统的底界位于79.2 m;42.2~44.0 m的样品记录了拉尚事件;21.0~23.0 m的样品记录了哥德堡事件,将全新统底界定于23.6 m。

致谢: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冯小铭研究员、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张上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选博工程师给予悉心指导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将天津地铁1号线各站的评价相对值和客流计算值连线等比例绘制成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两者的相关性较大,趋势基本一致,由此可以认为,评价指标基本可以反映车站的客流表现。但是从趋势图上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在城市中心区,评价相对值与实际客流拟合程度非常好(除了鞍山道站以外),而在城市外围地区(北侧自勤俭道站开始,南侧自复兴门站开始)客流表现逐渐优于评价相对值,而且越到外围差距越大。

参考文献

[1] 赵勇, 蔡向民, 王继明, 等. 北京平原顺义ZK12-2钻孔剖面第四纪磁性地层学研究[J]. 地质学报, 2013, 87(2):288-294.

[2] 苗巧银, 朱志国, 陈火根, 等. 镇江地区长江南北两岸第四纪地层结构划分与沉积特征对比[J]. 华东地质, 2017, 38(3):175-183.

[3] 蒋仁, 杨祝良, 于俊杰, 等. 长江三角洲北翼兴化—通州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古环境分析[J]. 华东地质, 2014, 35(4):263-269.

[4] 邹亮, 张志忠, 韩月. 长江口外海区DZS2孔第四纪磁性地层[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5, 35(2):43-52.

[5] 王开发, 张玉兰. 宁波平原晚第四纪沉积的孢粉、藻类组合及其古地理[J]. 地理科学, 1985, 5(2):145-152.

[6] 王宗涛. 浙江北仑港地区的第四纪海相地层及其古地理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6, 6(1):45-54.

[7] 王建华, 周洋, 郑卓, 等. 杭州湾晚第四纪沉积与古环境演变[J]. 古地理学报, 2006, 8(4):551-558.

[8] 刘锐, 覃军干. 宁绍平原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3, 33(3):37-46.

[9] 骆丁, 肖渊甫, 叶思源, 等. 宁波平原晚第四纪的古气候变化[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3, 33(5):155-161.

[10] 陈德昌, 陈俊仪. 浙江宁波地区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8, 8(4):101-109.

[11] Creer K M, Readman P W, Jacobs A M. Palaeomagnetic and paleontological dating of a section at Gioia Tauro, Italy: identification of the Blake event[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980, 50(1):289-300.

[12] Tric E, Laj C, Valet J P, et al. The Blake geomagnetic event: transition geometry, dyna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magnetic significance[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991, 102(1):1-13.

[13] Fang X M, Li J J, Voo R V D, et al. A record of the Blake event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paleosol in the western plateau of China[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997, 146(1/2):73-82.

[14] 王润华, 郭坤一, 于振江, 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磁性地层学研究[J]. 地层学杂志, 2005, 29(Z):612-617.

[15] 黄湘通, 郑洪波, 杨守业, 等. 长江三角洲DY03孔磁性地层研究及其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 28(6):87-93.

[16] Bard E, Rostek F, Ménot-Combes G. Radiocarbon calibration beyond 20 000 14C yr B.P. by means of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of the Iberian margin[J]. Quaternary Research, 2004, 61(2):204-214.

[17] Laj C, Kissel C, Beer J. High resolution global paleointensity stack since 75 kyr (GLOPIS-75) calibrated to absolute values[J]. Conference on Timescales of the Internal Geomagnetic Field, 2004,145:255-265.

 
潘小青,董贤哲,章泽军,吴炳华,马勤威,张寒
《华东地质》 2018年第01期
《华东地质》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