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三峡库区秭归县棺木岭危岩体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

更新时间:2009-03-28

危岩是三峡库区致灾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其形成、失稳与运动属于边坡地貌动力过程演化的一种重要形式[1-2] 。危岩体的形成受多种因素作用,其成因机理也很复杂。 许多学者对危岩体成因机制、失稳破坏模式开展过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陈洪凯等对危岩体的分类、变形破坏、失稳模式、宏观判据、稳定性计算以及治理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3] ;胡厚田在危岩体失稳破坏机制基础上,提出倾倒式、滑移式、鼓胀式、拉裂式和错断式崩塌5 种基本模式[4] ;殷跃平对三峡库区典型边坡开挖变形破坏过程和失稳模式进行研究[5] ;刘传正对重庆武隆鸡尾山危岩体的形成和发生进行过深入研究,并获得了灾害形成链式反应过程的认识[6] ;徐开祥等针对三峡库区链子崖危岩体变形破坏和致灾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7]

棺木岭危岩体为三峡库区新发现的崩塌隐患点, 位于长江西陵峡南岸一级支流九畹溪左岸斜坡, 壁立于九畹溪风景区旅游下客码头对岸陡崖上,距三峡大坝约20 km,距九畹溪入长江口的河道长度约1.5 km,行政区划隶属于秭归县九畹溪镇(图1)。 危岩体三维切割边界清晰,较大部分岩体处于三峡水库消落带中,下部软弱基座岩体压裂破碎严重,且在降雨及库水作用下已被剥蚀、掏蚀成空腔,岩腔深度近危岩体厚度的二分之一,危岩体已进入临崩状态。 一旦发生大规模崩塌,产生的涌浪将直接威胁游客安全,对码头设施、停靠船只、沿岸居民造成损失,同时威胁长江航道安全,潜在经济损失约1000 万元。

本文基于现场野外调查及大量的原始资料,在分析危岩体发育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对其形成机制及可能破坏模式进行初步研究,并提出一定的防治措施。期望该研究成果为危岩体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工程治理提供借鉴。

  

图1 棺木岭危岩体地理位置示意图Fig.1 Location of Guanmuling perilous rock

1 危岩区地质背景条件

1.1 地形地貌

危岩区属构造侵蚀溶蚀低中山区,周边地形陡峻,植被茂密,地形切割剧烈,沟谷多呈“ V”字型。区内地形地貌明显受构造岩性控制,九畹溪沿断裂平行构造主线发育,近南北流向,其支流多沿主控构造裂隙发育,近东西或北西、北东向;区内奥陶系、寒武系白云岩、灰岩多形成悬崖陡壁,上部志留系砂页岩地层形成斜坡,坡度一般20-50°,二者形成明显的分界线。危岩体发育在寒武系白云岩形成的陡崖上。

危岩体位于两支沟所夹持的东西向山脊前缘,此处三面临空,发育为陡崖,中部崖顶高程263.7 m,北侧为桥儿沟,南侧为和平沟,东侧为九畹溪。棺木岭危岩体位于桥儿沟与九畹溪交汇处,东、北两侧临空;桥儿沟危岩体下方沟谷高程110 m,相对高差143.7 m,东侧九畹溪河床高程66 m,相对高差197.7 m(图2、图3)。

1.2 地层岩性

危岩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三游洞组(Csy)厚层白云岩夹薄层硅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局部含泥质条带,岩层产状278°∠22°。

1.3 地质构造与地震

危岩区位于黄陵背斜西翼, 东侧2 km 处有北北东向九畹溪断裂通过,地层呈单斜构造,层面产状278°∠22°。岩体内节理裂隙较发育,构造裂隙以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四组陡倾角裂隙为主,尤以前两组最为发育。

防治方法:在虫害初期,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毫升/亩)4 000倍液,或5.7%氟氯氰菊酯乳油(30~60毫升/亩)1 000~2 000倍液,或抑食肼可湿性粉剂(60克/亩)1 0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

所有蚂蚁均从起始点出发,依据状态转移策略在第一列的可选节点中选择转移节点,选择完毕后对信息素进行更新,重复直至到达最后一列完成解的构建。在解构建过程中,若出现某一列可使用车组集为空的情况,即对当前解舍弃,返回第一列重新解的构建。解构建完毕后为所有经过节点的集合vij,解析后得到车组号与列车车次的对应关系。

2 危岩体基本特征

2.1 危岩体发育特征

  

图2 危岩体全貌(镜向W)Fig. 2 Panorama of perilous rock(to W)

危岩体壁立在桥儿沟与九畹溪交汇处陡崖上,北侧、东侧两面临空,分布高程140 ~ 225 m,相对高差85 m。危岩体受裂缝切割成孤立岩体,呈不规则塔柱状,危岩体高40~80 m,平均高50 m,宽50 m,厚度15~ 23 m,平均厚20 m,体积5×104 m3。 主崩方向355°,临空陡崖坡面坡角60 ~ 80°,中部呈近直立状,局部为负坡状倾向坡内,上部坡顶较为平缓,坡度20 ~ 30°。

从岩性在危岩体东侧陡崖上分布情况看,崖体高程160 m 以上总体为中厚层、 厚层状白云岩、硅质白云岩,构成危岩体主体,145 ~ 160 m 为薄层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一层厚层白云岩,含泥质条带,岩性相对软弱,构成危岩体基座,形成典型的上硬下软二元山体结构(图4、图5)。

  

图4 棺木岭危岩体1-1`纵剖面图Fig. 4 1-1’Section of perilous rock

  

图3 棺木岭危岩体工程地质平面图Fig. 3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lan of perilous rock

从危岩体优势结构面发育来看,岩体主要发育四组裂隙:①275°/⊥,裂面平直,延伸稳定,大于10 m,裂隙发育密度1 条/2 m;②355°/W∠60-70°,裂面起伏,延伸稳定,大于5m,裂隙发育密度1 条/5 m;③140°/⊥,裂面平直,延伸长0.3 ~ 2 m,密度3 ~ 5条/m;④45°/NE∠75°,裂面平直,裂隙延伸长0.2 ~3 m, 密度3 ~ 5 条/m。 ①②两组裂隙为区域大裂隙,控制了陡崖冲沟走向和危岩体边界条件,③④两组裂隙为共轭剪切裂隙。 四组裂隙相互切割,岩体破碎,呈块状,完整性较差,陡峭临空面上时有松动块石坠落。

  

图5 棺木岭危岩体2-2`横剖面图(图例同图4)Fig. 5 2-2’Section of perilous rock

研究区山高坡陡, 沟谷深切, 坡度一般50 ~60°,棺木岭危岩体斜坡呈70 ~ 90°陡壁或悬崖,坡高100 ~ 200 m。 这样有利的临空条件给岩体卸荷回弹,斜坡的变形破坏,危岩的形成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

特别是在教学中能够较好地和物理学知识相结合,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领会技术动作后再因地制宜设置练习,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图6 危岩体裂缝特征Fig. 6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

 

a. L1裂缝特征(镜向W);b. L1裂缝三维激光扫描影像特征;c. L2裂缝特征(镜方S);d. L2裂缝三维激光扫描影像特征.

2.2 危岩体变形破坏特征

目前, 棺木岭山体出现了明显的变形破坏现象,主要表现为山体开裂,基座差异风化形成岩腔、基座压裂变形和零星坠落掉块。

2.2.1 山体开裂变形

目前,危岩体自身上发育10 余条纵向裂缝,较多纵向裂缝的张开部分在基座岩体,延伸至危岩体后为闭合状态, 有4 条纵向裂缝延伸至危岩体顶部。山体开裂变形最为明显的是两条控制危岩体发育的主控裂缝L1 和L2, 其特征分别为:L1 裂缝追踪裂隙①形成,产状275°/⊥,与东侧崖面(九畹溪左岸)几乎垂直,裂面平直,分布高程155 ~ 225 m,自坡顶延伸至基座,可见延伸高度70 m,张开宽度0.1 ~ 1 m,上下窄、中部宽,可见深度2-5m(图6-a、6-b); L2 裂缝追踪裂隙②形成, 产状355°/W∠70°,与北侧崖面(桥儿沟右侧沟壁)基本垂直,裂面起伏,溶蚀明显,分布高程140~182 m,上窄下宽,张开宽度5~90 cm,向上收敛延伸至高程182 m 附近闭合,可见深度3 m,可见延伸高度30 m(图6-c、6-d)。上述两组裂缝近直角相交、贯通,使岩体脱离母岩,形成危岩体。在库水位影响下,裂缝有进一步扩宽和向岩体深部延伸的趋势,从而诱发山体整体失稳破坏。

3.1.3 构造条件

危岩体下方基座岩体为一套含泥质条带的薄层泥质白云岩夹厚层白云岩, 岩性总体相对软弱,在外营力风化和库水掏蚀作用下,危岩体基座145~ 160 m 高程附近沿层面差异风化形成岩腔,腔高5 ~ 8 m,长60 余m,最大深度达12 m,使上部危岩体近1/2 悬空(图7)。 调查发现岩腔顶部10 cm 向内掏蚀近50cm, 表明岩腔正处于不断扩大加深趋势(图8),危岩体悬空程度将进一步加大,进而诱发危岩体整体失稳,形成大规模崩塌。

2.2.3 基座压裂变形

频繁的微弱地震是本区的地震特点,自1959 年建立三峡地震台网以来,区内最大地震为1979 年5月22 日秭归县龙会观地震,最大震级Ms=5.1。 经地震部门鉴定,区内地震基本烈度定为Ⅶ度。

由于危岩体已基本脱离母岩,它的重力直接作用在基座岩体上,使得基座岩体出现了类似单轴压力下的纵张裂隙和剪切裂缝。危岩体基座岩体压裂破碎严重,裂缝具压张特征,多呈高角度近垂直岩层面发育, 且趾部区域岩体破碎程度高于踵部,并可见新鲜压张断面,表明近期基座应力集中区岩体所承受压力处于极限状态(图9、图10)。 基座岩体的破坏又会进一步加剧危岩体后缘裂隙的张开与贯通,危及危岩体的整体稳定性。

这支球队,应该是自“三驾马车”之后,球星味道最浓的一届。常规赛,丁彦雨航继续着惊艳表现,连续第二个赛季成为MVP。只是到了季后赛之后,劳森因为一心想回NBA,而一度滞留美国。加上丁彦雨航的积劳成疾,过度透支后,导致球队倒在了半决赛的征程中。这套华丽阵容的失败,直接引发了连锁效应。很多篮球界人士认为,这几年为了出成绩,颇有揠苗助长的失误。主帅亚历山大·凯撒战术单一,临场应变能力不够,过度依赖球星发挥,导致队伍缺乏后劲,难辞其咎。

  

图7 危岩体悬空状态Fig. 7 Suspension state of unstable

  

图9 基座岩体压裂破碎Fig. 9 Cracking feature of base rock mass

袁安、李离、上官星雨依言将内力会聚到丹田,果然觉得丹田内温温泄泄,与之前不同,宇晴又指点三人运气,将内力送至浑身经脉,运转一个小周天,顿时周身皆热,湿衣雾气蒙蒙,片刻即变得干爽舒适。

零星坠落掉块主要发生在危岩体两侧临空崖壁和岩腔上部陡崖上。 随着基座岩体压溃破坏,危岩体纵向裂缝的进一步扩展,危岩体高陡临空面和岩腔上部凸出岩体将不断有小型块石坠落,并有加剧趋势。

3 危岩体成因机制及破坏模式

3.1 危岩成因机制分析

3.1.1 顺江延伸的高陡斜坡是危岩体形成外部条件

从边界条件看, 危岩体三维切割边界清晰,后侧缘以L1 拉张裂缝(追踪裂隙①发育)为界,自坡顶已贯通至软弱基座,西侧缘受桥儿沟壁临空陡崖和L2 裂缝(追踪裂隙②发育)控制,东侧缘为九畹溪溪壁陡崖,L1 和L2 裂缝近直角相交、贯通,使岩体脱离母岩形成危岩体(图6)。 危岩体底部受软弱基座控制,三峡水库蓄水后,基座刚好位于三峡水库水位波动带中,目前,基座岩体压裂破坏严重,在外营力风化和库水掏蚀作用下,145 ~ 160 m 高程附近沿层面差异风化形成岩腔, 腔高5 ~ 8 m,长60 余m,最大深度达12 m,使上部危岩体近1/2 悬空(图7、图8),增大了危岩体向前倾倒的可能性。

可见,中药泡洗联合足部穴位按摩能有效防治糖尿病足,且此方法简便易行、无创,便于在临床和家庭推广应用。但或许是因为病人住院天数短,都只观察了一个疗程而无治愈的病例,有待今后在病人出院后进一步随访观察效果。

3.1.2 上硬下软的岩体介质结构是危岩形成的物质基础

  

图8 基座掏蚀岩腔Fig. 8 Base erosion rock cavity

  

图10 基座新鲜压裂断面Fig. 10 Fresh fracturing section of base

危岩体峭壁由寒武系下统三游洞段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组成,抗风化能力强,易形成高大陡崖,下部基座为由薄层泥质白云岩夹中厚层白云岩组成,局部夹泥质条带。 从总体岩性组合和工程地质特性分析,危崖坡体下部岩体质地相对软弱,上部以坚硬厚层-中厚层状的白云岩为主。 此种介质结构呈现出下部基座软弱岩层在上覆岩体压力作用下易被压碎挤出,导致上部岩体变形开裂,岩体倾覆,加剧裂缝变形。 上硬下软的岩体构成是不利于坡体稳定的因素,给崩塌(危岩体)的形成创造了物质基础。

2.2.4 零星坠落掉块

2.2.2 基座差异风化形成岩腔

危岩体的变形和破坏显著受到岩体中构造结构面控制。 构造裂隙的切割,为岩体开裂变形破坏提供了有利的边界条件。表现在山体上的裂缝和崩塌体都是追踪山体内的裂缝发生的,并且主要受到与陡壁近平行的裂隙控制。

3.1.4 水库蓄水和降雨作用是危岩体破坏的外部激发因素

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危岩体基座处于水位变动带上,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加速了岩体劣化和力学强度的衰减, 致使其不能足以支撑上部岩体自重,压裂变形加剧,加速了危岩体变形;同时浪蚀作用使基座破碎岩体逐步掏空, 使上部岩体悬空度加大,增加了其崩塌的危险性。 根据大量干湿循环试验显示[8-9] ,经过20 次干湿循环后岩石的抗压强度将下降约15%~25%。 亦即,多次水位波动后,基座岩体更易压裂,这将极大的加速危岩体变形破坏进程。

以“基因”为例,其中“有氧呼吸”概念表征数据统计汇总表参见张素燕的不同智力类型学生“有氧呼吸”概念表征的研究。

秸秆特殊的理化性质遏制其作为工业原料的开发应用,对秸秆进行适当预处理很有必要,但预处理带来的高成本、高能耗,使其失去推广价值;秸秆的体积大、易吸水、不具有流动性,容易导致泵和排渣管道的严重堵塞,设备故障率高。所以如何“液化”秸秆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也是秸秆走向高附加值产品的必要条件,必将为秸秆利用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为人类社会带来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8]。

同时大气降水从裂隙渗入岩体裂缝和软弱基座,改变了结构面的力学状态,水的静压效应对岩体中的陡倾裂面起水楔作用,产生向临空方向的推力,同时加速了结构面和基座岩体的软化,均使裂缝进一步扩大、发展,促使岩体变形。

综上所述,棺木岭危岩体是在软弱基座和构造结构面切割的基础上,再次受各种内外动力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尤以库水位周期性涨落的作用最大。

“十三五”期间,兖矿集团和华东理工大学又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单炉日处理煤4000吨级超大型水煤浆气化装置工业示范”,这是目前世界上拟建的单炉处理能力最大的水煤浆气化炉,目前正在兖矿内蒙古荣信化工有限公司和内蒙古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建设生产化装置。

3.2 危岩体可能失稳模式

棺木岭危岩体的变形是在重力为主导作用下产生的,库水位波动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峡水库175 m 水位蓄水后, 基座岩体加速了劣化过程。对这样一个塔柱状危岩体,基座的破坏不仅降低了危岩体的稳定性,同时极大地影响着危岩体的失稳模式。 总体来看,棺木岭危岩体整体可能存在向前倾倒或基座压裂座滑破坏这两种失稳模式[10]

3.2.2 座滑破坏

由于凹腔的存在和基座岩体的压裂,使得危岩体存在沿后缘拉裂向外倾倒破坏的可能性。随着凹腔的扩展加深和基座岩体的进一步破碎,整体倾倒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增加。由于多条纵向裂缝和岩层面的存在,当出现倾倒破坏时,岩体也会解体,出现以倾倒-坠落为主的解体破坏形式。

3.2.1 倾倒破坏

综上所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首选方式,能为宫腔镜检查提供诊断依据,对其检查无异常但症状持续者或疑似子宫内膜病变者可行宫腔镜检查,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从目前变形地质现象和棺木岭当前的工程地质条件来看, 棺木岭危岩体整体边界切割清晰,基座岩体处于类似单轴抗压状态(危岩体重力为压力来源),基座岩体处于压裂状态。由于临空基座岩体的压致挤出效应(这也是基座凹腔的形成原因),造成棺木岭基座实际处于偏心受压状态。偏心受压既造成基座岩体受压不均,也造成危岩体力的传递不均,这形成了基座岩体接近趾部的区域破碎程度高于踵部,也使得危岩体纵向裂缝进一步发展,有解体崩塌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在重力作用下基座岩体会被压溃,基座岩体的逐步压裂破坏会造成危岩体纵向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在基座岩体或结构面抗剪强度不够时,可能发生座滑破坏。

4 危岩体形成演化过程

通过对棺木岭危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破坏机制分析,认为棺木岭危岩体形成演化过程可分为以下4 个阶段[11-14] (图11):

4.1 卸荷裂隙形成阶段

自第四纪以来,三峡地区整体抬升,由于地壳强烈抬升,河谷迅速下切,形成高陡临空面,坡体向临空面方向回弹膨胀,追踪构造裂隙形成高倾角卸荷裂隙,尤其集中在坡缘拉应力分布带(图11-a)。

4.2软弱基座差异沉降(初始岩腔形成)与裂隙扩展

危岩发育在一个下部为软弱基座,上部为较坚硬岩层组成的二元结构坡体。由薄层状泥灰岩组成的软弱基座,在差异风化作用下形成岩腔。 同时在上覆厚达70 m 的白云质灰岩自重应力作用下,泥灰岩体产生压缩变形及向临空方向鼓胀挤出,导致基座差异沉降,致使上部硬脆岩体(白云质灰岩)向临空方向拉裂变形,随着作用的持续进行,基座进一步软化, 拉裂不断向上部岩体的中后部发展,最终形成贯穿的控制性结构面。受后缘贯通裂隙的切割影响危岩与母岩完全脱离。但此阶段危岩体因为基座岩腔发育深度有限, 未达到失稳破坏临界深度,能够支撑上部岩体自重,危岩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图11-b)。

4.3水库蓄水加剧裂缝贯通与基座岩体碎裂化阶段

三峡水库蓄水,库水波动加剧裂缝扩展与基座岩体碎裂化,岩腔进一步扩展加深。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位冬季保持在175 m,夏季保持145 m,在库区两岸形成高30 m 的水位季节性消落带,消落带周期性处于水下和水上。 周期性的水位涨落和水岩相互作用,造成消落带岩体强度降低。 危岩体基座处于水位变动带上,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加速基座岩体劣化和力学强度的衰减,在上覆灰岩重力作用下压裂变形加剧,造成危岩体纵向裂缝进一步扩展加宽;同时浪蚀作用使基座压溃破碎岩体逐步掏空,基座岩腔扩大加深,使上部危岩体悬空度加大,增加其崩塌的危险性。 危岩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图11-c)。

4.4 崩塌破坏与堆积阶段

  

图11 危岩体形成演化示意图Fig. 11 Evolution process of perilous rock

目前,虽然未发生大规模崩塌破坏,但斜坡变形正在逐渐向整体失稳破坏方向发展。随着基座不断压裂和强烈掏蚀,岩腔不断扩大,当基座宽度进一步减少或基座强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势必将导致危岩体最后急剧破坏,必须高度警惕(图11-d)。

5 结论及建议

(1)棺木岭危岩体三维切割边界清晰,呈塔柱状,高约50 m,宽约50 m,厚约20 m,方量约为5万方。

除了α-Bloch空间和μ-Bloch空间,Ramos Fernández[3]利用Youngs函数定义了单位圆盘上的Bloch-Orlicz型空间, 利用Youngs函数定义单位球上的Bloch-Orlicz空间.具体地说,设ψ:[0,+∞)→[0,+∞)是一个严格递增的凸函数,满足ψ(0)=0和∞.称f属于Bloch-Orlicz型空间Βψ,若f∈H(Βn),且满足

(2)陡峻地形、上硬下软的岩体介质结构、构造裂隙切割是棺木岭危岩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库蓄水和降雨是危岩体破坏的外在激发因素, 尤其是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加剧了基座岩体的破坏,加速了危岩体形成演化。

(3) 其形成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4 个阶段:卸荷裂隙形成阶段、软弱基座差异沉降与裂隙扩展阶段、水库蓄水加剧裂隙贯通与基座岩体碎裂化阶段、崩塌与堆积阶段。

(4)棺木岭危岩体目前稳定性较差,处于临崩状态,现今破坏现象以基座压裂和纵向山体裂缝为主,其变形破坏模式可能为倾倒或基座压裂座滑。

一要注重本地资源与特色结合,从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开展特色体验式旅游。吃江桥抗战时期的食物,骑马开枪射击增加实际感受。二要升级提高纪念馆档次,将以往的图片展示和文物陈列通过高科技手段,三维立体地展现出来,增加感官效果,把江桥抗战的文化内容生动展现出来。三要积极深入挖掘和丰富江桥抗战文化的内涵,营造红色旅游氛围。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声、光、电等现代手段,给游客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四要加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如今游客旅游已经不满足于拍照合影,游客对旅游纪念品的关注度也在提高。旅游纪念品最能反映当地文化旅游内涵,所以积极探索打造内涵深刻的江桥抗战纪念品尤为重要。

(5) 针对棺木岭危岩体目前变形和稳定状态,建议加强山体变形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并于近期对危岩体采用清除方案或危岩体锚固+软弱基座补强加固综合治理方案进行工程治理。

参考文献:

[1] 陈立德,黄波林,陈州丰,董好刚,彭轩明.长江三峡高陡岩质岸坡与危岩体[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2.

[2] 陈洪凯.危岩防治原理[M] .地震出版社,2006.

[3] 陈洪凯,王 蓉,唐红梅.危岩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J] .重庆交通学院院报,2003,22 (3):18-22.

[4] 胡厚田.崩塌与落石[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9.

[5] 殷跃平.三峡库区边坡结构及失稳模式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05, 13(2):145-154.

[6] 刘传正. 重庆武隆鸡尾山危岩体形成与崩塌成因分析[J]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3):297-304.

[7] 徐开祥,林 坚,潘 伟.链子崖危岩体的变形特征、形成机制、变形破坏方式预测及稳定性初步评价[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1, 2(3):16-30.

[8] 刘广宁,齐 信,王芳婷,王世昌,黄波林.库水变动状况下危岩变形破坏机理分析[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7,37(2):293-298.

[9] 刘新荣,傅 晏,王永新,黄林伟,秦晓英.水-岩相互作用对库岸边坡稳定的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2009,30(3):613-618.

[10] 史文兵,赵 娟.软弱基座型危岩崩塌调查评价与防治[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5):40-42.

[11] 任光明,宋彦辉,聂德新,陈 龙.软弱基座型斜坡变形破坏过程研[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9):1510-1513.

[12] 柴贺军,肖 文.具有软弱基座逆向边坡变形及破坏过程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04,19(增刊):288-291.

[13] 周 新,巨能攀,张潇敏.水平岩层软弱基座危岩体演化过程研究[J] .人民长江,2015,46(22):40-44.

[14] 兰志勇,赵建军,翟 崇,李俊杰,龚凌枫.软弱基座型斜坡变形破坏机制模拟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4, 22(3):421-427.

 
闫举生,谭建民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8年第04期
《华南地质与矿产》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